第一篇:适应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的企业制度
适应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的企业制度
2013-09-06 11:00:06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互联网
字号:T | T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正式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市场准入逐步放开,国际大公司的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迫切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国外大公司竞争。
建立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一、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制度是伴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并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中,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创新,财务管理制度thldl.org.cn才是综合性最强、渗透作用最大、对其他各项管理影响最深的管理。也只有抓住财务管理制度这个“牛鼻子”,才能带动和推动其他各项管理。
(一)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手段,对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诸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等,涵盖着企业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各项工作既有科学的分工,又有紧密的配合。
(二)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投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经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制度。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式。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综合考虑全部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二、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中心,实行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财务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反映,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通过财务关系来处理协调,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经营成果最终要通过财务成果来反映和体现。也就是说,生产经营是手段,经济效益是目的。树立市场观念、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资金循环观念、机会成本观念、全员财务意识观念、经营观念、竞争观念、节约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等,树立一个有价值的财务管理制度思想新体张宇先生
——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计领域的金牌讲师,国资委下属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MB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会员。
10年的职业讲师经验,前4年主要讲授营销以及质量和设备管理、最近6年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
1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
决策和管理水平。
面的企业管理理论素养。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同时又熟悉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等经营活动,并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因此既能为企业财务人士授课,又能为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授课。
出版书籍
《财务领导力》
擅长课程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课程系列》、《管理者的财务素养课程系列》、《全面预算编制实务课程》、《经营与财务的绩效管理课程》、《战略成本管理课程》、《投资与经营的决策分析课程》
培训客户
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海油、南车集团、中国船舶、中国国家投资、中国工商银行、民族证券、华润集团、今世缘酒业、宁波港、徐州矿业、摩托罗拉(中国)、乐斯福(明光)有限公司、法国欧尚超市有限公司、法国希诺基发电运营有限公司、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广州奥桑味精有限公司等
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制度在创造或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
(一)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合理调度使用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资金是企业的粮食,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开展业务,甚至于倒闭。但企业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也未必是好事。有资金不进行投资,企业将会失去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财务借助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商品的适销能力和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二)发挥财务预测功能,提高项目收益可靠性
财务预测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和现实市场基础上的。财务人员通过历史资料,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预测数据变化的走向。对现实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分析预测项目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发挥财务预测功能的一种方式。通过预算管理,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调整目标偏差。
(三)发挥财务监督职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是为如何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而困扰。但在市场份额相对饱和之时,通过扩大销售取得效益是比较困难的。外延上不能取得更大突破,只有从内涵上挖掘出效益,也即节约成本。企业的成本包括商品采购成本、各种费用成本,还包括资金使用成本。对采购商品成本的控制,要求采购要货比三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库存商品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商品的积压。这不仅有利于加速商品的周转,还有利于减少仓容、租金和人力成本。对各种费用的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种开支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审批权限等。财务人员应秉持职业道德,对各种费用开支进行严格的审核,杜绝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堵塞漏洞。资金使用成本控制要求必须充分利用资金进行可行性投资,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使资金保值增值。对应收的款项及时收回,防止资金被占用,节约资金的使用成本。在出版、发行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货款被占用或占用别人的货款是常有的事。出版社占用材料供应商的货款、发行单位占用出版社的货款、下级书店占用总店的货款。凡此种种,打破了正常的结算秩序,造成了不诚信的经营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究的是诚信经营。保持资金流的畅通,才能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对发出商品的跟踪,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通过合法途径收回应收账款。
第二篇: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整合监督资源,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整合监督资源,建立国有企业惩防腐败体系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上市后,公司性质的变化要求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必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反腐倡廉工作同样也面临如何适应的问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条件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在全面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的前提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以创新精神,整合监督资源,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内部监督运行机制。
一、正确认识国有上市公司反腐倡廉工作的地位和取向。
加入上市公司后,反腐倡廉工作在企业中处于何地位,应取何取向?是我们首先要明确认识的问题。
中央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事上,加入上市公司,企业由过去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变为社会公众公司,对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增强。企业一旦发生腐败问题,不仅损害国家利益、股东利益,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公司本身的信誉度,进而对公司价值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反腐倡廉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同时也是众多股东的要求,在更宽泛的层面成为企业的一项社会责任,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入上市公司后,反腐倡廉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声誉、维护股东利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规避法律风险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国有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获取利润,保证其所经营管理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毫无疑问,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而展开,而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企业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上市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必须由单纯查办违纪案件转变为综合监督、效能监察,致力于建立国有企业惩防腐败体系,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基点,健全覆盖企业决策、经营、管理等重要领域,包括财务、投资、人事、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内部监控机制。
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国有上市公司惩防腐败体系的核心,在于健全公司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明确惩防腐败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监督机制的关系,找准建立惩防体系监督机制的侧重点。
笔者认为,国有上市公司惩防腐败体系的监督机制,首先是公司治理结构监督机制的一部分,属于公司内部监督自律机制;其次,是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细化和补位。二者是一个整体。
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现行公司制度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监督机制虚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股东监督的抽象化。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公司内部的权利结构表现为委托代理和纵向授权关系,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由董事、经理来执行,他们对公司施加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股东由于权利的高度分散性和不愿支付因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实施监督行为所必须支付的高昂成本,只能进行一种抽象的监督。第二是监事会监督的薄弱与缺位。监事会监督的弱化表现为监事会职权设置存在不足:其一,监事会业务监督仅限于董事和经理,而不包括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加之行使业务监督权的具体措施缺失,业务监督难免落空;监事会缺乏落实财务监督权的组织保障,而且公司法亦未明确行使财务监督权的具体措施,财务监督亦难免流于形式。其二,监事会只具有合法性监督权,而且还不包括对董事、经理违反股东会决议的行为的监督,至于妥当性监督权则基本缺失。其三,监事的事前监督权只限于董事会会议列席权以及纠正请求权,而无其他权力配套,列席权变为旁听权,难有实效。至于事后监督,监事会虽然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力,但如果董事会怠于或不愿召开,监事会则无能为力。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公司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监督的规定仅限于机构设置和分权原则,并且更加倾向于经营者自由判断。如果企业的监督机制停留在公司法原则性规定的层面,则不能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事实上,有诸多上市公司,正是由于以“恪守公司法”为由而怠于完善监督机制,导致出现了内部腐败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恶劣影响。因此,国有上市公司有必要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建立惩防腐败体系的监督机制。
针对我国现行公司制度中监事会业务监督空置、财务监督薄弱以及妥当性监督缺失的问题,建立国有上市公司惩防腐败体系监督机制,应重点健全公司内部的财务监督机制、业务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运行机制。同时,要十分注意界定监督与经营之间的关系,科学设置妥当性监督的条件限制。
二是,探索企业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下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上市公司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其领导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一架构下,企业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方案和模式。需要我们在建立惩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探讨。
许多地方实行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由监事会主席兼任纪委书记,虽然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把企业党建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对加强党对企业经济工作的领
导起到一定的制度保证作用,但是,这仅从形式和身份上解决了企业党委和纪委进入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从理论上讲,独立性和权威性是保证有效监督的前提条件,在具体实践中,上述模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国有资产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仍未有效解决。一是,按照组织原则,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这就意味着监事会从属于董事会,使得监事会难以独立发挥监督职能。二是,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企业党委虽然按规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但其参与的主要形式是“列席总经理办公会,对有关议题发表意见”,其参与程度显然不足。而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参与程度更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目前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和方式,如派驻机构、垂直监督、在纪检监察机构内设置监事业务管理室等,在实践中对纪检监察组织的有效介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探索。
笔者认为,除了解决企业党组织、纪检组织的身份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党组织、纪检组织通过这种机制的有效运行发挥作用。监督的目的,积极地说在于提升公司的价值,消极地说在于防止损害公司的价值。基于实现监督目的的需要,国有上市公司惩防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必须以企业内部相关业务操作为支撑,依赖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同时,惩防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也应当促进企业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有新的提高。因此,需要我们把握好惩防体系的基本框架,着力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做到惩防体系与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的统一。
三、合理设计惩防体系的基本框架,整合监督资源,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监督模式。
现阶段,虽然监督方式很多,但由于各类监督方式存在的自身局限性,各类监督资源分散,监督效果和效率都不明显。企业内部的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乏力。同时,由于条块分割,在监督上相互协调沟通不够,没有形成相互衔接、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甚至形成了监督的盲区。因此,必须积极构建整体联动的监督模式,完善产权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职工群众监督,提高整体效能,共同推动监督工作。
一是,合理设计惩防体系制度框架,将惩防体系制度要求融入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保持企业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惩防腐败制度体系,是建立和保证惩防体系运行机制的基础。以往许多国有企业中,反腐倡廉制度很少介入企业业务流程控制,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客观上形成了“两张皮”,从而影响各项制度的执行。因此,要通过构建惩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的问题,把反腐倡廉工作制度有机地融入企业管理流程中,使惩防体系的规范成为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一部分,通过流程管理的相互制约,强化惩防体系的作用.二是,合理设计惩防体系职能分配,注意把握各项监督职能的有机结合,保证监督资源的整体合力。在现代公司中,公司的职权是由众多的公司机关共同分享,公司内部分权的目的在于实现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必须重视各项监督职能的合理设置与有机结合。在内部监督中,存在不同的监督主体和形式,除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构之外,还有财务、人事干部等职能监督和业务部门内的业务审核等。不同的监督主体都具有不同的监督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建立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应结合实际,设计好监督职能分配,使各项监督职能有机结合,达到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率,强化监督实效的目的。
三是,信息共享,建立各类监督信息交流共享的工作机制。要在监督组织体系内建立工作制度、监督方式和技巧、监督检查情况等各类监督信息的相互通报、相互反馈和相互交流的工作机制,完善系统内外沟通协调机制。对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职责,通过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监督联系单位和监督工作信息员制度,形成渠道畅通、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的信息网络,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改进监督工作方法,提高监督资源整合水平。
四是,职能互补,整体联动。注重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赋予传统监督主体补充性的新职能,增强各监督主体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财务审计监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企业重大问题上的监督,特别重视对重大决策、财务支出、干部任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要依法对企业负责人履职、企业重大事项、资产运营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完善经营责任审计制度。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密切配合,对领导人员收入申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赋予审计部门对业务监督对象工作质量的评判权,对被监督对象有任职建议权,对责任追究有质询权,将审计问题的整体情况纳入业绩考核,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注意发挥监督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实施重大事项的监督时,各类监督主体协同监督、整体联动,形成一体化运作,提高监督效能。业绩考核和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时,可以联合相关业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执行监督任务,解决监督检查深度和广度有限问题。有效激活、运用职工民主监督,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五是,运用监督成果,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实现监督成效,关键在于落实监督意见,突出整改效果及责任追究。要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于考核不称职、审计发现严重问题、监督发现严重怠于履职的经营者,要及时地调整下来;对经营不善、或因失职渎职造成资产重大损失的经营者,应及时按照程序予以解聘,对重大经营失误负主要责任及违法违纪的领导人员,视其情节追究其经济、纪律、法律责任。对提供重大遗漏报告和虚假证明文件的,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连带责任。落实干部提拔使用前征求纪委意见制度。
六是,注重强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保障惩防体系有效运行。建立国有上市公司惩防体系,应当同步强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把企业廉洁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同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形式,搞好反腐倡廉教育。改变过去反腐倡廉教育一定程度上停留在思想纪律宣传上的倾向,注重人性化,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注意研究职工群众的特点,了解职工群众的需求,重视职工群众全面发展,激励职工群众勤廉敬业,全面促进企业和谐健康环境的形成。把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工作有形
化、具体化和群众化,为教育提供思想内容,为制度提供精神支撑,为监督提供价值标准,使反腐倡廉教育更有影响,制度建设更有力度,监督制约更有实效。借助企业文化平台,把廉洁从业的要求具体为一种价值导向,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第三篇:设备管理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设备管理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关键词】设备管理
【论文摘要】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将依据“公司法”逐步对现有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使企业逐步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当前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设备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值得设备管理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必须强化设备管理工作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的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没有充分自主权,设备选型、更新改造、折旧方法、甚至设备管理制度,都由政府有关部门包办。设备维修也缺乏经济效益观念,把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割裂开来,设备维护费用投入不足,设备失保失修,或者更新缓慢、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经营者——总经理,必须对设备投资者——股东负责,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实现设备的保值增值。经营者应当建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全过程的一生管理,追求最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同时,应把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处理设备的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的关系时,对企业来说,应把经济性放在首位,技术性应服从经济性。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要改变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一味追求技术先进性的作法,使设备管理工作真正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
二、应采用和国际接轨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
管理科学化,管理方法和国际接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标志。现代设备管理包括了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在设备综合管理方面,要对设备进行一生管理,对设备各个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寿命周期费用档案,追求最佳的投资效果。在维修管理方面,要推行全面生产维修制度。要积极采用先进可靠的设备诊断技术,开展以状态维修为主的预防维修,尽力减少过剩修理。有效地组织一线设备人员开展TQC活动,进行设备的改善性维修。在现场管理方面,开展以“整理、整齐、清扫、整洁和文明”为内容的5S活动。要加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设备管理决策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设备维修信息系统、设备配件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查询信息系统、设备技术状态评价系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设备、备品配件采购,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价值大的项目要采用招标、议标方式。要积极推广应用“三新”技术,大力开展设备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收技术人员参与设备管理决策,激励技术人员技术创新,使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先进技术的前沿,保持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优势和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装备。要建立科技贡献奖励制度。科技人员的经济收入要与其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挂钩。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重奖,并鼓励将部分奖金转作股权。
三、重新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设备管理指标体系是反映设备运用和管理水平的信息。企业应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新构建设备管理指标体系。要建立真正反映设备运用状况的设备统计指标,准确反映设备的待机时间、开机时间、故障时间、有效工作时间,以及设备的生产效率、生产量;要建立设备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故障率、可利用率等;建立设备维修管理评价指标,包括设备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人员工时利用率与维修质量等;建立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的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统计与评价指标,对设备一生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设备安全性、环保性评价指标,包括设备诱发事故次数、综合安全性评价、排污、噪声等环保指标。另外,要建立设备保值增值评价指标,包括设备新度系数、设备净值计算与分析等,以科学地评价企业经营者任职期间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资金投入情况。在构建设备管理评价体系时,企业应根据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设备统计指标体系。设备统计指标建立的目的是真实有效地反映设备的投入产出情况和设备对于企业市场竞争的贡献能力。
四、有效利用设备管理的社会资源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备管理要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化协作,以降低企业的设备维修成本。具体说来,企业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设备供应商的技术力量,实行设备终生保修;就企业专用设备、专业化维修项目,委托社会专业修理厂进行代维代修;与科研院所合作,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分析诊断;企业也可根据生产需要和生产特点,对某些设备租赁使用。同样,企业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设备和技术优势,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以提高设备管理的综合效益。
第四篇: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固有的性质和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并且日益呈现大规模、跨国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现代企业的上述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不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1)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2)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3)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4)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2.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国际上企业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分为三种类型:
(1)超脱型。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益。
(2)专家型。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这种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3)分权型。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就我国企业来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还是不必分设为好,更有利于讲求效率。
3.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1)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
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2)责任会计。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公司对内推行了分权管理,事业部制应运而生。对事业部制的管理控制,在会计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责任会计。事业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无一不是采取责任会计的方法进行的。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的特点,而对外又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迫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使会计控制的职能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适时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这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主要利用价值形式,通过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管理、差异分析、责任转账、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报表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它通过集中管理,反映、核算、控制和考核企业内部各级各单位的价值运动,并且与班组经济核算相结合,与各级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挂钩,使企业内部做到责、权、利结合,真正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目标优化的目的。企业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密不可分,经济责任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责任会计基础上,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巩固和不断完善有赖于责任会计的进一步参与,没有责任会计,就不会有真正的企业经济责任制。通过责任会计和企业经济责任制的结合,对企业内部各层次、多层次责任管理,建立不同种类的责任中心并对各级责任资金、责任成本、责任效益进行核算、控制、分析,使会计管理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中去,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向纵深化、科学化发展。实践证明,在现代企业中,将责任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会计学科,从管理会计中独立出来,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
(3)管理会计。它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第五篇: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的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投资设立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财力、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与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制度生产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执行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仓储:是仓库储存和保管的简称,是指从接受储存物品开始,经过储存保管作业,直至把物品完好地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是本企业所特有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现代企业的特征:技术特征、制度特征、组织特征、管理特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战略管理制度、文化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物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特点: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稳定性现代企业组织制度:U型企业制定、M型企业制度和H型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别制度安排战略管理的特征: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相对稳定性企业战略的层次:第一层是公司级战略,第二层是事业部级战略,第三层是职能级战略。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集中化战略又称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专一化战略。战略实施原则:
1.适度合理性的原则、2.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3.权变原则。控制系统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控制系统应是节约的,控制系统应是有意义的,控制系统应当适时地提供信息,控制系统应提供关于发展趋势的定性的信息,控制系统应有利于采取行动,控制系统应当是简单的。企业文化的结构(包括哪些层次):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业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社会性,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连续性,再生性。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关键事件法,强制比例法,平衡记分法,交替排序法,小组评价法,360度考核法,目标管理法 工资制度五种类型:技术等级工资制,职务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年薪制。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系统管理职能: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计划,市场营销实施,市场营销控制。市场需求测量分析:准备阶段,策划阶段,实施阶段,追踪阶段。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产品策略:
(一)产品组合策略:1.产品的整体概念2.产品组合策略
(二):1.品牌化策略2.品牌使用者策略3.品牌统分策略
(三)包装策略:1.相似包装策略
2.差别包装策略3.组合包装策略4.复用包装策略
(四)服务策略:1.售前服务2.售后服务 生产计划的层次: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生产作业控制:投入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工序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的程序: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成品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分层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散点图法。仓储管理的原则:效率原则,效益原则,服务原则配送的作用:配送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物资的库存水平,配送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配送可以实现零库存,配送对于广大用户而言,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配送对于整个社会和生态环境来说也起着重要作用
财务管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