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读伊索寓言

时间:2019-05-12 12: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读伊索寓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读伊索寓言》。

第一篇:7读伊索寓言

7.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要主动,要有探究精神,多发问,多思索。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一部著名的流传千古的书,它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作者、作品介绍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出版于1941年,据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袁良骏先生说,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书: 《写在人生边上》很可以看作《围城》的前奏曲,没有它,也许就没有《围城》。为什么叫《写在人生边上》?作者这样解释:“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间”。在书中的《一个偏见》一文中,他又说:“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这就是说,第一,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对“人生”这部大书的理解和体悟,也可以说是对这部大书的丰富和补充;第二,这本书是写在人生边上的“随笔”;第三,这些“随笔”和那些“热恋时的情书”一样,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承认自己所写乃个人的“一偏之见”,并非什么绝对真理,这表现了作者的谦虚。

假如仅仅从标题上看,我们一般会把此文当成读后感或者一篇文艺评论。但是作者却用一篇书评的外衣写出了新意。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用妙喻般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理性思考,所以也增加了研习的必要。

三、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一)(1、2段)由人性的某种弱点而导致的偏见谈到由此形成的历史观,引出下文。

(二)(3—12段)重读《伊索寓言》中九则寓言的新感受。

(三)(13段)作者与卢梭对《伊索寓言》的不同看法。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问:

一、二段写了些什么?

明确:第一段谈的是应当如何客观对待现实和历史的问题。虽然作者举的是人事的例子,但他实际上指出了人们过于自尊,不肯承认他人的劣根性。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因而,更增加了文章的内涵。第二段,作者写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很值得我们去吸取和借鉴。但是由于人类的唯我独尊,不肯承认他人的长处,因此常常小看历史,并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忽视历史的价值。

2、提问:这两段有什么含义?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运用比喻的写法用两类人来比喻不同的人生阶段。正是因为作者对人性自我的深刻认识,才有了他对《伊索寓言》的重新解读。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因为是古代的书就能说增进现代文明吗?显然不能,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是说,现代人往往自高自大,瞧不起古代的文明。而事实是,古代文明被我们现代文明所玷污了。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换一个角度说。也为下文作准备。暗示人有瞧不起人的丑恶的一方面。

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可以说这里是第三次强调现代人的自尊与自信,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而在此处的讽刺却更加明显了。

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通过以上的对比,把需要比较的两个方面强调得更加突出。同时将作者真正想说的话作了一个提示。其实并非是《伊索寓言》有什么内容可以纠正,而是作者有话要说。

五、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同是面对《伊索寓言》,作者的观点与卢梭的观点既有一致之处又有分歧,一致之处是什么?分歧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分歧?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和卢梭都反对把《伊索寓言》当作儿童读物,但出发点不同。卢梭主张返朴归真,因此即便像《伊索寓言》中动物的争智争勇,他也反对提倡,他希望人性单纯朴实。钱钟书比卢梭要务实一些,尤其是本文写于30年代,他通过自身的人生体会意识到人世的艰难、人性的叵测,所以《伊索寓言》在他看来仍过于理想化。

第二课时

一、重点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文章第三段内容如何理解?

明确:第三段,总体上写的是作者由《伊索寓言》引起的感想。值得注意是作者在此段中隐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一是作者对这部书还是十分肯定的(“大可看得”)。二是,这部书也未免太纯朴了,不足以反映我们今天的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现代文明”其实是一个反语,指的是现代人的奸猾与做作。“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暗示的是我们的见解与经历比起古人来更丰富得多。“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说的是人类的盲目自尊与自爱。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感情,导致了人类的许多丑陋现象。

问:第三自然段里谈到寓言“有很多浅薄的见解”,体会“浅薄”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明确:“浅薄”一词在文中不是贬义词,应理解为——单纯、淳朴。

(二)提问:

1、在《伊索寓言》中,这九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2、作者重新解说这九则寓言,他的新见解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1)蝙蝠的故事原题目作《蝙蝠和黄鼠狼》,讲的道理是“我们遇事也不要一成不变,随机应变往往可以躲过大风险”。

2)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原题作《蚂蚁和蝉》,讲的是“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3)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原题作《衔肉的狗》,讲的是“这故事适用于贪心的人”的道理。

4)天文家的故事原题作《天文学家》,讲的是“这故事适用于这样一种人:他们连人们认为是普通的事情都办不到,却拼命夸夸其谈”。

5)乌鸦的故事原题作《穴乌和鸟类》,讲的是“借债的人拿着别人的钱,似乎很体面,可是一旦还了债,就原形毕露了”。

6)牛和蛙的故事,讲的是“渺小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伟大相比”。

7)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原题作《寡妇和母鸡》,讲的是“不少人由于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连现有的也丢掉了”。

8)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原题作《狐狸和葡萄》,讲的是“有些人,能力小,办不成事,就推托时机未成熟。”

9)驴子跟狼的故事原题作《驴和狼》,讲的是“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

2、作者的新见解

1)蝙蝠的故事:讽刺用自己的长处向别人炫耀的人。

2)蚂蚁和促织的故事:讽刺靠给死人写文章养活自己的人。

3)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讽刺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4)天文家的故事:讽刺下野后还一门心思往上爬的人。

5)乌鸦的故事:讽刺自己不好,还不让别人好的人。

6)牛和蛙的故事:讽刺不自量力的人。

7)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富人往往为富不仁。

8)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为防别人嫉妒或分享,故意说假话欺骗他人。

9)驴子跟狼的故事:讽刺以自己的职业开牟取利益的人。

二、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与价值?

这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定为,作者借评价《伊索寓言》,对各种伪善的社会现代进行揭露和批判。

三、体会本文的行文思路与行文技巧

从文学评论或读后感的角度讲,此文可以是先讲大道理,然后再结合原文进行论述。这也符合一般论述性文体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采用了先说道理再行论述的这一形式,而在语言使用上却用了类比的方法与比喻的技巧,读来既有一种哲学的深思,又有文学的华彩

四、教后反思:

第二篇:读《伊索寓言》

2004/4/28

读《伊索寓言》

第一二课时

一、研读本文,了解和体会作者散文的写作特色

二、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三、积累“厌恨、怜悯、阅历……”等词语。

重点:研读本文,了解和体会作者散文的写作特色。

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难点: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讲授分析

2004/4/28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一、总体结构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读后感的一般结构为

“导入——读后之感——总结”三部分。

二、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为1、2两段,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第二部分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一纠正浅薄的见解,表达作者独到之见,是全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熟读课文

2004/4/28

第一课时

一、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教师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读后感的一般结构为“导入——读后之感——总结”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1、2两段,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第二部分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一纠正浅薄的见解,表达作者独到之见,是全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二、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分析:

(1)为了纠正(伊索寓言)浅薄的见解,首先要树立一个观点,把人类历史比作人的一生,古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现代是成人时期。这就使人明白了《伊索寓言》那样浅薄、幼稚的原因。又由于成人总是喜欢小孩子,这就使人明白了人们喜欢《伊索寓言》的原因,即:我们反比古人复杂了,思慕古代也许只是喜欢其幼稚,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作者洞烛世相,就从第一部分开始。

(2)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以此人题,容易理解我们思慕古代,有如大人喜欢小孩子一样。说两类人,目的是说大人与小孩子的关系,第二种人只是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清楚大人对小孩子的喜欢含有卖老(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的成分。作者对下面九个寓言故事的纠正,在第一部分中立下了基调。

(3)对“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句话是反语,用于讽刺。现代与古代相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大大进步了,但现代社会的阴暗面也远比古代丑恶复杂。在这方面,所谓“进步”只是越来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进步,以至“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显然是自以为是,缺乏自知之明,作者的批判精神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第二课时

三、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质疑解难。

1.“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重安慰”都是讽刺。(1)“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3

2004/4/28 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2)“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是远比古代的人狡猾。(3)我们“进化”了,把人类的早期看做“穷朋友”、“小孩子”,这“进化”,实质上是越来越狡猾。

2.“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是否反语?

明确:不是反语。是将要对以下九个故事,进行独到、深刻的分析,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新的见解。作用是引起下文。

四、引导学生对九个故事进行研读、解决疑点。

1.学生读蝙蝠的故事,让学生研读后,说一说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下八个故事,研读的步骤同此)。

教师明确:原意是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附炎趋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

作者议论“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是讽刺故意标新立异、以求虚名的人,他们自吹自擂,总吹嘘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高明。他们以己之长,贬人之短,(这“长”也未必是真有所长)从不虚心学习别人,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场合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自高自大,傲视别人。)

2.学生读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研读、讨论。

教师明确: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大作家死后成为别人赚钱的资本。这些文章的作者们往往在作家生前与作家并无深交,甚至关系不睦。这些人在作家死后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是以“介绍”为名,行“养活”自己之实。五十年代周作人化名周遐寿写了些介绍和回忆鲁迅的文章,当属此类。但应注意的是,一些严肃的、实事求是的评介作家的文章,其作者不应受到指责。

第三篇:读《伊索寓言》

~-6-2 字数:956在寒假中我可以算是重温了一下《伊索寓言》这一本书。《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曾经是奴隶可是因为具有聪慧才气而被释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拥有了这种历史,才使我开始看上这本书。伊索内容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与人或者全都是动物为主角的,这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作者不用再去费时间来描述主角、配角的独自性格。只要写出一种动物就会马上使人们联想到其本质,从而很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对于寓言的寓意。而且这种用动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动典型,狼代表奸诈、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实、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伊索寓言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练,没有任何过长的背景描写或者是心理描绘。几乎只是像“流水账”一般的简洁明了,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尽管只是简单的叙述和对话,去更给了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思索。所谓“横看成林侧成风”,在不同的人眼里对于同一个寓言里都会自有一番见解。简单的构造使得读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质。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动物)在悲惨的下场下来京时告诫人们,如:《乌鸦与狐狸》、《鹿的脚与角》、《羊与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给于了人们强而有力的说服,使人不得不点都赞同。由于《伊索寓言》是否确有其人现在仍有争论,并且由于在中世纪的一些寓言也被冠于了“伊索”之名,因此现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尽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齐。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时,发现往往在《农夫与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简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实在难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讲什么,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诞极了,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编者的一段话解说了原因:因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齐,因此不必一定要从一个寓言中获得什么教训,仅仅作为消遣的小故事略读一番即可。看完后,我也觉得的确我太钻“牛角尖”了。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为作者怕读者太难理解,所以在最后添上一句:“这说明XXXXXXXX”,看上去实在是把我的想法给抑制住了,反而不太合适,有了画蛇添足之感。总的来说,《伊索寓言》值得学习牢记在心的教训是很多的,故事内容也相对比较精彩,而2分钟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了,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第四篇:读伊索寓言[范文]

读《伊索寓言》

湖北黄冈中学冯文静

[教学目的]

1、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3、认真揣摩、理解重点段落、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讨中心意思。

2、理解难句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寓言故事是我们儿童时代不可或缺的朋友,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农夫和蛇》等都是出自《伊索寓言》这部故事集。这本书通过一些轻松幽默的故事反映深刻的道理。我们一般人读它,在若有顿悟时也许只会一笑置之,然而,大文豪钱钟书先生却读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读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钱钟书,走近他的《读〈伊索寓言〉》。

二 简介作者

参看课本注释(1),重点介绍《围城》。

三 研读九则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本来就是一面镜子,读者能从镜子的正面明白地看到自己的可笑处,可是钱钟书却从镜子背后看似没有东西的地方看,结果真的给他看出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作者是如何重新解读《伊索寓言》的。教师先示范一则。(简单复述故事情节,点出原寓意及新寓意)

《蝙蝠的故事》原意是讽刺见风使舵、没有立场的人,作者用来讽刺善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有限资本的人。学生自由讨论其余几则寓言的含义,同时理解该部分的一些难句。

(一)解读寓言

《蚂蚁和促织》:原意批评享乐者挨饿活该,作者用来讽刺某些文人在“死人”身上当寄生虫;

《狗和它自己的影子》:原意戒贪得,作者用来讽刺某些人没有自知之明;

《天文家的故事》:原意讽刺眼睛总朝上必摔跤,作者用来讽刺某些政客地位沦落了仍想往上爬;

《乌鸦的故事》:原意讽刺伪装者终现本相,作者继续讽刺被揭穿伪装后便恼羞成怒,挖空心思揭别人短的人;

《牛跟蛙》:原意戒狂妄自大,作者用来讽刺把缺点当作优点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原意戒贪心不足,作者却借此说有钱人往往吝啬;

《狐狸和乌鸦》:原意讽刺“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的酸葡萄心理,作者则读出诉苦经可以避免旁人来分甜头的心理;

《驴子跟狼》:原意讽刺错行仁义反受其害,作者则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二)解读难句

(1)人“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讽刺什么?

提示:讽刺那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他们总不肯虚心向别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傲视别人,自高自大。

(2)“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一句斥责什么?

提示:斥责有些人毫无自知之明,听不得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3)“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说的是什么意思?

提示:“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可见“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下野或者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4)“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提示:指的是自己得不到的好处,千方百计叫人家也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对付谁,跟他过不去。

(5)“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提示:就是不承认缺陷,明明是缺陷,偏偏说成是长处。什么缺陷都可以说成好的,也就没有是非可言了。因为彼此都把缺陷当长处,都陷入自我满足,自我欣赏,也就与世无争。实质上,他们是不思进取。

(6)“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提示: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7)“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讽刺什么?

提示:一个人得了好处,要避免旁人嫉妒,分甜头,唯一的办法只得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攫取了非分享受,心里乐滋滋的,嘴上却大诉其苦经,真够狡猾的。

(8)怎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提示:这是说有些庸医不懂医术,草菅人命,或者没有医德,收受红包、乱开高价药等。3 作者解读的这九则寓言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提示:借寓言中的动物影射和讽刺现实社会中的人或现象,说明现代人比古代人狡猾得多。

第二课时

一、解决《伊索寓言》该不该读的问题。

《伊索寓言》本来是一本儿童读物,我们的童年也是在它的陪伴下度过的,但是现在钱钟书先生却从《伊索寓言》中读出了这么多复杂凶险的人心世相,那么,这本书到底该不该读呢?、不该读(齐读最后一段)

不读的理由:寓言让纯朴的孩子越来越幼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2、该读(齐读第三段)

要读的理由:《伊索寓言》给我们带来了“三重安慰”。、两种观点是否前后矛盾?

提示:不矛盾。第三段说成年人大可看得,因为“它至少给我们带来了三重安慰”,其实是一种反讽的说法,接着真正“读”时却读出了如此丑陋的人性,最后才表明自己真正的态度:《伊索寓言》不适合小孩子读,因为成年人所造的世界太复杂了,并非寓言中所讲的公平清楚,读寓言长大的孩子认识不到社会的复杂性,长大了就会处处碰壁上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批判的锋芒并非指向《伊索寓言》这本书,而是指向风气不太好的现代社会。

二、研读第一部分即1、2两段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总体感想。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借解读《伊索寓言》,表明了自己认为《伊索寓言》不适合儿童读进而批判现代社会的目的,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似乎已经很明了了。那么,前面两段是否多余?如果不是,作何理解?它们与后文有何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一、二段。、两段之间有何联系?

提示:第一段写人际关系中我们对两类人的不同态度,对于比自己年龄小得多的人是“喜欢并加以保护”,对于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人则是“嫉忌乃至厌恶”。体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第二段写古代对现代的态度是属于两种态度的前一种。二者的共同点是卖老。3、如何理解“现代比古代在价值和品格上都要进步”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这是反语。后面对寓言的解读可以证明,进步只是指人变得越来越狡猾了。4、这两段与后文有和联系?

提示:第一段是为了引出第二段,而第二段则与第三段紧密联系,因为《伊索寓言》也是一本古代的书,所以我们读它也是抱着一种“卖老”的态度。其实并非《伊索寓言》幼稚、浅薄,只是现代人变得越来越狡猾了。

二、三段均用了反讽的手法。

三、多角度探讨本文的主旨。(学生讨论发言,用规范的语句总结成一句话。)、暴露了人性中自私、狡诈、卑劣等丑陋的面目。、警戒未成年人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认识到人心世相的复杂性,使自己不致于碰壁上当。、呼吁成年人要为后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教师总结

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作者能从镜子背面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得自于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察。钱钟书说过,人生是一部更大的书,他的文章只是写在人生这部大书的边上,这是非常谦虚的说法。那么,对于阅历尚浅的我们来说,人生的确还有好多内容需要我们去阅读,即使是这篇课文,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我们反复思考。课后希望大家认真咀嚼课文,有时间读读《围城》,更多地了解钱钟书,并在他的引导下,读人生这部大书。

五 布置作业

《我看钱钟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

板书:

小孩子该读幼稚、简单、碰壁上当(批判现代社会)

成年人要读先进

成熟(反讽)

高级

人事大人喜欢小孩子

卖老(人性的自私、自大)

历史现代思慕古代

第五篇:读《伊索寓言》

读《伊索寓言》有感

绿影小学一(2)班孙勇

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好几本课外书,可我最喜欢读的是《伊索寓言》这本课外书,它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让我懂得如何了解和怎样做好每件事情。

比如兔龟赛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因为自己的先天条件差而气馁,乌龟就是信心十足,告诉兔子,只要奋发图强,就可以战胜一切。

还有《狼来了》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平时做人处事一定要诚实守信,如果你总是说谎,就会在人前失去信用,《狼来了》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个小男孩,他一次又一次地说谎欺骗农夫他们,有一次狼真的来了,无论小男孩怎么喊叫,农夫们都不肯再相信他的话了。

不过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这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农夫,在他临死前,他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为了不让他的孩子们懒惰,教他们如何懂得生存方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热爱劳动,才会幸福快乐生活一辈子。

《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知识丰富多彩,所以我非常喜欢它。

下载7读伊索寓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7读伊索寓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 三实小四年级五班—靖健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就像哆啦A梦的魔法口袋,而每个小故事就如同口袋里的法宝,虽然简短但总能给我......

    读伊索寓言有感(汇编)

    读伊索寓言有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伊索寓言有感,欢迎大家借......

    读《伊索寓言》教案

    读《伊索寓言》(教案)执教者:薛新洪学科:语文学校: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班级:高一(14)班时间:2003.3.19.课时:1课时 活动名称:校常州市骨干教师研究课(校级) 主办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听......

    读伊索寓言有感[大全]

    读伊索寓言有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伊索寓言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伊索寓言有感(范文大全)

    读伊索寓言有感汇编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伊索寓言有感,希望能够......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 农夫和蛇读后心得:天生邪恶的东西,是很难被善良感化的。对恶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恩情再大,也束缚不住忘恩负义者的手脚。 牧童和狼读后心得:爱说慌的......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1 高尔基以前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读书是极好的......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 《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书,这本书里的主人公都是动物,作者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特点,把它们拟成人一样可爱、活泼。不但如此,这些动物做的都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