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环境规划编制要点[范文]
企业环境规划编制要点
企业的环境规划是企业在较长时期内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总设想,它对企业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防治污染的措施等全局性问题作出规定,包括预期达到的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控制规划、污染源治理规划、污染治理科研规划和环保监测规划等。
编制企业环境规划的依据主要是: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企业环境现状评价(主要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程度、物染物在大气中及水体中的迁移和扩散规律、污染物对环境及人体的影响、污染防治途径的探讨等)、企业环境目标(根据区域环境质量和行业环境管理的要求,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水平)、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地区规定的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等。
编制企业环境规划的步骤:根据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中生产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企业环境现状评价.提出全面解决的措施,按照国家排放标准及地区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规定治理和管理的分期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分门别类地制定各部门的规划。
为了实现环境规划,更好地组织实施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分类分部门落实措施、落实方案、落实必需的条件;
(2)按规划要求,编制分年的执行计划,把计划分解成各项具体任务,成为车间、小组或个人的任务;
(3)把环境规划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去,统一布置、统一平衡、统一调度、统一检查。
第二篇:环境规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环境规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1.原则
(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环魄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占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坚持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惫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前晚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2.程序
(1)确定任务:当地政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规划,明确编制规划的其体
要求(包括规划范围、规划时限、规划爪点等》。
(z)调查、搜集资料:规划编制单位应搜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农、林、水等行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资料.必要时,应对生态敬感地Ix、代表地方特色的地试、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进行专门调夜或监测.(3)编制规划大纲:按照附录的有关要求编制规划大纲。
(4)规划大纲论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大纲进行论证或征询专家愈见。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论证意见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后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5)编制规划:按照规划大纲的要求编制规划。
(6)规划审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论证后的规划大纲组织对规划进行审查,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7)规划批准、实施:规划报批稿报送县级以上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由当地政府组织实施。
第三篇:环境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通过一定的手段,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对从事集团和个体行为实施监督控制,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社会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关系: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两者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规划是职能是环管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共同核心;共同的理论基础
目的是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对象: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个人、企业、政府行为)。五大手段:法律手段、经济、行政、技术、宣传教育。
三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中国环境管理和规划五大改革1由传统发展方式开始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2由环境污染治理进入自然生态的恢复与建设阶段3由对局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进入到对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在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加大治理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5环境与规划管理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加计划,转向依法行政和管理。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基本方针政策体系:三同步三统一;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为何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1.国情(人均资源短缺、环境难以持续)2.环境状态(局部有所控制整体仍在恶化)3.履行国际公约责任。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法律责任按性质分环境行政、环境民事、环境刑事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因破坏环境资源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实施过失责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故意、过失等法定免责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八项制度: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3.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5.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6“三同时”制度7.排污收费制度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关系:层次性、包含性、系统性
第三章 相关理论
米勒生态学三定律1.多效率原理或极限性原理2.相互联系原理或生态链原理3.勿干扰原理或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态工业园艺区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总量控制:目标控制、容量控制、行业控制
第四章 数学基础
环境数据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
数据特征分为:位置特征数(算数、加权、几何、调和平均数);离散特征数(级差、差方和、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布形态特征数(偏态和峰态系数)
精密度(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正确度(指测量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被测量对象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其真值的接近程度。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第五章 综合分析方法
环境预测方法:定性(内推法、经验判断法、专家预测法)定量(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马尔特夫法)
环境统计:用数字反应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
环境质量预测: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以及分布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预测规划期内有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损失 环境审计:对特定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生产及环境保护设施运转与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文字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管理原则 工作程序:规划的编制、规划的申报与审批、规划的审核
环境规划文本:技术档案文本、环境规划文本、环境规划报审文本
实施条件: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环境规划的分解、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第七章流域水环境规划
流域: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区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流域水环境问题:水质和水量问题流域水污染繁殖的特点:设计地域宽,跨多个省市、市县区域;河流水文条件复杂变化大;同一水体兼具多种功能;污染源种类多、情况复杂
内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提出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控制指标;确定水质超标河段和主要污染物;确定各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确定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
第十章 环境管理模式
一般发展趋势: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基于末端控制(排放、治理、回收利用)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向以多种管理方式综合运用为主的基于污染预防(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
美国自愿性伙伴合作计划:针对高环境风险污染物而设定的计划、全球环境问题的计划、自我承诺改进的综合性计划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位置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污染预防: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采用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种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一章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增加生态效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危害内容: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产品、服务;
路径:资源综合利用、改进工艺设备、改进操作加强管理、革新产品体系、采取必要的末端处理、组织范围内清洁生产审核思路:3个层次(污染源清单→原因分析→减少废物产生的方案与实践)8各方面(6个输入:原料、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人员管理;2个输出:产品、废物)审核对象:组织(企业);方式:企业自我、外部专家、咨询机构审核 类型:自愿审核、强制审核;步骤: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的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环境管理体系模式:PDCA模式 规划 实施 检查 运行六个阶段:管理者决策与准备、初始环境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体系试运行和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第十二章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GB、HJ强制性标准ISO14000 和 /T 非强制性标准
面向环境的三项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审核FA、环境行为评价EPE;面向环境的三项标准: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标志EL、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EAPS
生命周期评价: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环境标志: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具有多种环境优势
第四篇: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 第一章绪论
环境规划的定义
是人类为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行为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 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环境规划的作用
1能够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3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透支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基本特征(了解)
总体性 综合型 区域性 动态性 信息集中性 政策性
环境规划的任务
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调整 经济发展的规律或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
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1做好生产力的布局
2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生产链“
3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4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环境规划的类型(了解)
按规划期分 长期,短期,规划环保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经济制约性 协调的环境制约性
按环境要素划分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分
按性质划分 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目的对规划的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环境规划的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
2与环境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1)两种目标都可达到,发展经济与环保投入同时发展
(2)环保投入受经济质量限制,必须降低环境目标
(3)环境目标必须保证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3应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4应满足现有经济技术条件 5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在环境规划中某一目标一旦确定,污染总量消减
流域水环境规划的目的1确定应该达到或维持水体的水质目标
2确定流域范围内应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3计算出每个污水排放口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4最佳的水控制方案决策者选择
水环境容量
源于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相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持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的特征有关 水体特征
包括一系列自然参数,如几何参数(形状,大小),水文参数(流量,流速,水温),水化学擦书(PH,离子含量)以及谁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自净作用等,这些自然参数决定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从而决定着水环境容量的大小
水质目标
水体对污染物的纳污能力是相当于一丁点功能和用途而言的水环境容量的分类
1按污染物性质分类 好氧有机物 有毒有机物 重金属 2按讲解机制分类稀释容量,自净容量
水环境容量的模型
1零维模型
2一维模型
水环境容量设计条件的类型及其内容平均化过程是设计条件的主要过程,即在稳态条件下平均化,或在概率分布条件下平均化,由此构成了两类设计条件;随机设计条件和稳态条件,时期,时段和保证率是建立这些条件不可
缺少的三要素
1设计自然条件 包括设计水量,水温,流速,和上游设计断面以及水质,浓度,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混合系数等
2设计目标条件 主要设计污染控制因子,控制区域与断面和水质及达标率等
3设计排污条件 包括设计排污量,浓度,排放低点,排放方式和排放强度等
4设计约束条件 包括确定总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案有关的约束性因素
稳态设计条件
忽略各变量的波动过程,取各设计变量的平均值表示
1设计保证率:通常选取90%保证率,也就是选自然条件最恶劣,排污总量最大的情况 2设计流量:流量设计时期应根据拟解决的水质问题发生时间确定,时段可有7天,15天和30天三种
3设计流速:一般用曼宁公式结合实测值和设计流量计算
4设计温水:根据流量和代表性污染条件所处时期确定该时期平均水温值
水功能区划分原则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4上下游,区域间相互兼顾,适当考虑潜在的功能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环境功能区别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
功能区
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能划分功能区
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
5依据行政直辖划分功能区 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域的内容
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2在所研究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3在功能区内,根据其在社会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只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以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决策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和方法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人口预测 GDP预测 能耗预测
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一是大气污染源强的预测,即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
二是大气污染环境质量变化的预测,即对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大气质量预测
1箱式模型
2高斯扩散模式
水质基本预测方法
1水质相关法 是指将水质参数与影响该水质参数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关 2水质模型
流水质模型
考虑削减
动态规划
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的优化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
策序列
动态规划模型的基本要素
1阶段 是对整个过成的自然划分,通常根据时间ianhua或空间来划分
2状态 表示每个阶段开始时过程所处的自然状态
3决策 当一个阶段的状态决定后,可以做出各种选择而演变到下一个阶段的某个状态,这种选择手段成为决策
4策略 策略组成的序列
5指标函数和最优函数 6最优策略和最优路线
第四章 水环境规划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水环境规划的过程
1明确问题(范围,现状,水资源利用)
2确定规划目标(提出既要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相协调,又要与目前的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相适应)
3选定规划方案(数学规划法和模拟规划法)
4拟定规划措施
5规划方案
6实施与评估
进行规划时注意的问题
1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 2要充分注意流域的用地与人口增长对水量,水质的改变,以及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3应把流域以及水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
4要特别注意减免洪水灾害的问题
5不能采取污染搬家的做法,要妥善处理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各种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6应明确水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
水环境规划的层次
流域系统,城市(区域)系统,单个企业系统
环境监测
一名词解释
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
为了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极其分布状态,并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灵敏度
指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变化所引起的的仪器响应值或其他指示量的变化程度 公害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恶臭、噪声、震动、地面下沉
采样单位*
代表所研究样品的采样单元
气溶胶*
任何固态或液态物质以小的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或大气中时都称作气溶胶
共沉淀法
当目的的组分浓度极小,向试样中加入实际不能使之沉淀时,可先向试样中加入一些可以沉淀的物质,并以此沉淀为载体,将目的组分积累下来
分配比**
溶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总浓度的比值
萃取率***(有公式 多做题)平衡时,有机相中目的组分量占有有机相和水相目的组分量之和的百分比
交换容量* 1g干燥度H+型或OH-型树脂能交换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整合树脂** 将有整合功能的螯合剂嫁接到树脂的支架上,就形成了螯合树脂
比移植**
远点到斑点中心的举例与原点到展开剂终点的距离的比值
掩蔽**
将试样中与被测组分共存的干扰组分变成不再具有某一反应特征的形式,使之不再影响正常测量的方法
硫酸盐化速率 空气中的含硫污染物(SO2,H2S)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过程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盐雾或硫酸雾的速率
COD** 1L水中所含还原性物质(主要指有机物)在给定条件下被氧化剂氧化所需的氧气的毫克数 BOD*
在好气条件下,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要的溶解氧的量 浮选分离
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中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发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吸附在其表面,并随气泡浮到液面,然后收集起来,达到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回收率 目的组分浓缩后与浓缩前的比值
环境规划的指示体系*
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环境影响评价
指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情报收集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1确定规划的方向范围和结构,缩小情报收集范围,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工作 2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甄别,去伪留真,去而得到数据的时空界限和权威化 3规划收集的资料应妥善分类和保管,订立使用制度和范围,注意不使之扩散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区域环境现状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水体环境污染现状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噪声污染现状 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2社会经济现状评价(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主要包括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
水平现状分析
(2)区域相关的社会因素,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 3污染评价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确定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
染源
环境预测
指依据人类过去和现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预测的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3规划区内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各水平年的发展目标 4村镇,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城镇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交通运输的有关资料 环境预测的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突出重点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人口,经济能源消耗,国民生产总值,工业部门产值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水中有机物氧化方法
1酸性高锰酸钾法(污染程度小):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将水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反应后用过两点草酸钠去除剩余的高锰酸钾,后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 2碱性高锰酸钾法:在碱性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氯离子较高时,使用碱性高锰酸钾法 3重铬酸钾法;在强酸条件下,用重铬酸钾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回滴,根据重铬酸钾消耗量计算水中COD的量
第五篇:最新环境规划重点
P4,由环境管理定义可以得到什么结论;P5,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是?;
P9,环境规划生命力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环境规划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P1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P17,环境管理的类型是什么?P18,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可分为?
P19,环境管理按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可分为?P24,美国环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P28,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的32字方针是什么?
P31,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做出了„„P34,三同时制度;
P41,什么报告首次提到“可持续发展”一词;《我们共同的未来》与谁有关;
P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每段的第一句话)P4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P49-51,细看,主要出选择题;P53,协调共生的理论内涵是什么?
P57,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是什么?P6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
P68,环境保护途径的目前较有影响的手段是什么?
P74,环境政策的主要特征;P85,循环经济理念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实现途径;
P90,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的原则;P91,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P97,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P104,环境规划管理方案的生成?
P112,环境规划与管理实施的基本条件;P119,环境预测工作展开包括哪7个步骤;
P135,隐枚举法的解题思路;P141,区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基本步骤;
P180,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路线;P182,水污染控制单元应用的技术流程;水生态系统健康包括的内涵? 水生态修复遵循几个原理?P187,区域最优化处理下面的那段话
P193,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下面的一段话;P198,复习思考题的1、4、6
P200,区域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P215,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P274,固废处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P275,固废管理技术路线?
P277,固废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P278,固废收运路线最优化模型:网络流、模型描述。综合路径长度,最优化方法与步骤;P287,表8-4P289,复习思考题第一题P294,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P304,社区概念,社区的特征;P316,iso14000系统标准的制定初衷是什么?
P322,产品生命周期。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评价由那几个部分构成;P333,复习思考题4、7; P352,综合决策的基本内容;P353,综合决策的主体;P363,环境信息系统的组成;
P364,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P373,决策支持系统特点P375,决策支持系统的七大类;
P377,决策支持系统的三个技术层次P381,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结构;P392,DSS开发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计算:P120,公式4-3,考计算;
P134,线性规划4-35,4-36考计算;整数规划4-37,4-38考计算;
P157,4-69考计算;
P158,4-70,4-71,4-72,4-73考计算;
P187,区域最优化处理考计算;
P206,箱式模型的计算公式;
P207,甲类二氧化硫容许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P210,丘陵山区大气污染物计算公式;发电厂烟尘容许排放量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