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共5则)

时间:2019-05-12 12:0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

第一篇: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

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

一、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

从这几年我们发现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发案情况来看,当前我们深圳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案数量逐渐增多,危害越来越大、影响愈广。从我个人掌握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案件已占到整个经济犯罪案件的15%,且呈逐年增多趋势。2000年以前基本上是每年我局接受报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案件的仅仅二十至三十宗,但这几年,每一年我局接受报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案件的在一百宗左右。而实际上,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实施经济犯罪是大量存在的,但这个也不是我们深圳乃至全中国特有的,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报道,在最近二年内全球有37%的企业备受犯罪困扰,在标榜为法治国家典范的美国也很普遍。尽管很普遍,但只有少数企业来公安机关报案,大多数要么没有发现要么同其职工“私了”。我们深圳的被害单位已经从一些中小企业逐渐涉及到我市的华为、中兴、富士康、TCL等大型名牌企业。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在我市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到现在已经到了及其猖獗的程度。

2、从案件性质来看,职务侵占犯罪、挪用公司资金犯罪、盗窃犯罪、企业人员受贿犯罪等传统经济犯罪案件居多,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等新型经济犯罪案件则不断开始出现。我们在后面会讲,我们深圳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实施的经济犯罪有许多,我国刑法规定的几十种经济犯罪基本上都有涉及,但职务侵占犯罪、挪用公司资金犯罪、盗窃犯罪、企业人员受贿犯罪等传统经济犯罪案件是我们深圳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最常见的犯罪形式,数量最多、数额最大、损失也最严重。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深圳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实施经济犯罪也“与时俱进”,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职务侵占企业财产或者收受他人回扣等新型经济犯罪案件则开始出现。

3、从犯罪主体看,多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某些部门负责人、业务员、财务、会计、仓库保管员,有少数的则是技术人员或者其他生产工人或勤杂人员。这些人员接触企业产品、资金或者其他产权的机会比较多,因而也比较容易见财起义,大肆利用工作或者职务便利实施经济犯罪。

4、作案手段有专业化、智能化,有组织化的趋势,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比较强。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实施的经济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专业性、智能性特点和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强尤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分子素质相对较高,大多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财政、金融、税收、贸易、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在美国等许多国家,把这方面的犯罪称为“白领犯罪”;

(二)大多数犯罪分子有经济活动的经验,在实施经济犯罪前大多有一个预谋、酝酿、精心策划准备的过程,找漏洞,钻空子伺机作案;

(三)作案时手段狡诈,这是经济犯罪与杀人、抢劫、强奸等刑事暴力犯罪最根本的区别,刑事暴力犯罪大多以威胁、恐吓、强暴等手段实施犯罪,而经济犯罪则不然,有的利用先进设备制造假票据,以假乱真,有的侵占企业财产时今天偷一点明天拿一点,蚂蚁搬家,积少成多;有的利用高科技作案,如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

(四)作案后毁证灭迹,由于经济犯罪分子熟悉企业业务,又有貌似合法的活动作掩护,一但作案后,多有足够的时间毁证灭迹,即使有所疏漏,也可以利用工作或职务之便予以补救。有些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就考虑、策划了退路,订立了攻守同盟,采取了自我保护的反侦查措施。当前突出的表现是案犯隐匿罪证,隐蔽转移赃款,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手段串证、串供,与我们公安机关周旋、对抗,直至携款潜逃。

5、从犯罪形态看,结伙作案、连续作案急剧增加,“窝案”、“窜案”多。在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是一个相互连贯的系统,每个具体环节上都有制约机制,犯罪很难由个人独立完成,需要有多个角色的默契配合,心理需要上的互补性,客观上使得这类犯罪必然走向纠合成群体性犯罪,形成了当前经济犯罪主体结构上的新特点,有的还表现为企业工作人员与企业外人员内外勾结,因此,结伙作案在经济犯罪中显得十分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大案中,几乎全部是结伙犯罪所为。据一些典型犯罪案例反映,在经济犯罪活动的大要案中,往往是一查一窝,一挖一串。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勾结,上行下效,共同作案,认为“他人能干的,我为什么不能干”、“一起干最保险”。不再是“单兵作战”的个人,而是“利益均沾”的集合体。另外,而有的犯罪分子在赏到实施经济犯罪获取非法利益的甜头后又连续作案,以相类似的作案方式、方法和手段连续进行同一种犯罪或者寻找其他经济犯罪机会。

二、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法制不够健全,公安机关打击此类犯罪力度不够。这些实际上都是体制上的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去多讲,也对在座的没有多少益处,大家知道有这个原因就可以了。现在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单独分出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展开来说。

(二)从企业自身而言,基本上是因为企业疏于管理、监督和防范,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才导致了他人乘虚而入。

我认为,企业自身存在的监督、管理漏洞是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猖獗的最主要原因。有的企业只注意业务开展、规模扩大,而轻视安全保卫工作,门卫形同虚设,有的企业仅仅在企业门口设立一个象征性质的保安,不管是企业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外人员都可以随意进出不用登记,因而犯罪分子可以将企业的财物轻易带离企业;对企业的财务室、仓库、技术部、产品开发部、资料室等关键场所,这些场所是犯罪分子实施经济犯罪的主要场地,但我们企业有的没有专职保卫,有的设立保卫但没有多大效果,大多数企业在这些关键场所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规章制度不完善;有的企业领导疏于对职工的教育管理,甚至把一些有这样或那样劣迹的人员安排到要害岗位,为他们伺机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少数管理人员思想麻痹,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差,工作不负责任。管理、监督制约不健全、不到位,忽略企业内部的制约制度的健康和完善,未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上级没时间监督;同级没有胆量监督;部门内没人能监督;一般人员不知情无法监督;”董事不管事,监事不监事,股东成摆设“的局面。

(三)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犯罪人格是驱使他们实施经济犯罪的”助推器“,这是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大肆实施经济犯罪的另一主要原因。民营企业工作人员,不管是高级管理人员、某些部门负责人,还是业务员、仓库保管员、技术人员,他们大多不懂法,不知道这样做是犯

罪,有的虽然知道这样做不行但认为现在哪个企业的人都在这样干,“法不责众”。

三、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常见的经济犯罪及其认定、处罚

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可能涉及的经济犯罪有100多个,最常见的也有二、三十个。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西藏常见的几类经济犯罪进行介绍。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职务侵占犯罪、挪用企业资金犯罪、盗窃犯罪、企业人员受贿犯罪、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犯罪六个犯罪的构成条件。

(一)职务侵占犯罪

案例一:犯罪分子陈某系我们某民营企业出纳员,从一九九九年至二00一年期间,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收入不记帐、偷支本企业在银行的存款、监守自盗等手段,先后作案三十六次,侵占企业资金三百多万元,后恐怕罪行暴露,销毁部分单据后携款潜逃,被我们抓获归案,我们破案后,追缴赃款一百多万元,对企业造成损失二百多万元,去年被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犯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职务侵占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它是指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从犯罪主体而言,即哪些人才能够构成本罪,它必须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咱们在座的都应该算是非国有企业的人员),如果是国有公司、国有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就构成贪污犯罪,这个主体不同是职务侵占犯罪与贪污犯罪最根本的区别,所以我们实际中许多人都将这个区别搞混淆,把我们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也叫做贪污犯罪是错误的。

从客观行为表现而言,它必须是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通过欺骗、侵吞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着重要注意的是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如利用你是部门经理你有调度企业物资权利、财务有保管企业资金权利、业务员有临时控制企业财产权利等,如果不是利用这些职务上的便利,就不构成本罪。

本罪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犯本罪的,最高可以处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没收财产。

(二)挪用企业资金犯罪

案例二:犯罪分子吴某系某民营企业出纳员,他喜欢买福利彩票,当然买福利彩票是国家提倡我们应该积极拥护,但我们这位吴某却迷上了它,梦想着哪天能够中头等奖,于是把他那点工资余额全部投入之后却只中了几十次的十元、五十元等奖,后面一狠心,干脆将自己经手的企业现金拿出来买福利彩票,前后总共利用职务便利拿企业现金一百多万元,部分买了福利彩票,部分买了名牌服装、首饰。他的行为就构成了挪用企业资金罪。

所谓挪用企业资金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是指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至于如何认定本罪,与认定职务侵占犯罪差不多,这里我就不重复,他们二

者区别在于职务侵占犯罪是要将企业财产非法占为己有,而本罪没有这个目的,犯罪分子只是想暂时挪用,挪用之后要归还。

本罪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犯本罪的,最高可以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企业人员受贿犯罪

举例三:犯罪分子李某系某民营企业业务员,他负责该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他的其中一家客户A企业,为能够从李某手中买到比市场价格更便宜的产品,于是以给百分之一的回扣为诱饵,于是,李某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将该企业的产品卖给了A 企业,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李某共收取回扣一百多万元,全部进入了自己的腰包。

一提起受贿,许多人都以为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可能犯这样的罪,我们民营企业工作人员不可能有这样的犯罪,这是当前的主要错误观念,所以当抓获许多企业人员受贿犯罪分子,他们都不承认自己犯罪,最多认为自己是犯了错误。

所谓企业人员受贿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就是指非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如何认定本罪:本罪的主体方面,与前面的职务侵占犯罪、挪用企业资金犯罪主体相同,我就在这里不重复。

他的客观行为表现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在实际生活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我们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与其他企业经济往来中,违反企业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自己所有的行为。

本罪的处罚:最高可以处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四)盗窃犯罪:

举例四:某珠宝加工企业,有两位员工甲、乙,因为贪图虚荣,就产生了利用企业管理漏洞盗窃企业珠宝的念头,于是,每天蚂蚁搬家,每天利用工作接触珠宝机会,每天偷一点放在生产车间的厕所,下班后再潜入厕所再取回,前后工盗窃珠宝价值一百多万元。

所谓盗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的方法非法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这个犯罪比较好认定,在座的应都理解,我在这里就不解释。我们在讲职务侵占犯罪时已经说过,如果我们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是利用职务之便利盗窃就构成职务侵占犯罪,如果没有利用职务便利盗窃就构成盗窃犯罪。

本罪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情节非常严重的,最高可以处死刑。

(五)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犯罪

案例五:某珠宝首饰加工企业,该企业有一位员工,因为对企业不满,于是产生了报复企业的念头,他是怎么报复的呢?他是每天都要在生产车间加工珠宝首饰,他乘他人不注意,每天都将手中经手的珠宝首饰原材料仍到下水管道里面,一直到该企业的下水管道被彻底堵住,请管理处的人来检查下水管道时候才发现,下水管道里面全是珠宝首饰原材料。他构成的就是故意破坏公私财物罪。

所谓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关于本罪的认定:这个也比较简单,我这里就不费时间解释。

本罪的处罚:最高可以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案例六:

这里举的例子大家都可能听说过,一段时间在网络、报纸上都有大量报道,这就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前员工王志骏、刘宁、秦学军嫌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案情如下:王志骏、刘宁和秦学军,均为30岁出头的工学硕士研究生,曾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3年有余,系华为传输部技术人员, 与华为公司签署了保密协议。2001年7月至9月,王志骏等3人辞职,并带走了华为公司的大量商业秘密,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沪科公司,使用华为公司的光传输技术开发出与华为公司相同的产品,销售到黑龙江佳木斯等地,造成华为公司重大经济损失。经过侦查,2003年6月,经检察机关批准,公安机关对王志骏、刘宁、秦学军执行逮捕,后被法院判决。

什么叫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但说起商业秘密,我们许多企业存在许多误区,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

A、我的企业无秘密。实践中有的企业认为商业秘密离他们太遥远。事实上,从一家企业成立之日起,企业就有产生商业秘密的可能了。如我们企业的客户名单、进货价格、进货渠道等等都是我们企业的商业秘密举,只要我们企业对这些加以了保密,因此没有无秘密的企业。

B、我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哪里。有些企业不知自己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哪里,不是将已经处于公知领域的、事实上无秘密的信息当作自己的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就是由于认识不清将真正的有价值的商业秘密公知于众,没有切实地将商业秘密给予保护。关键在于两点,一为是否为公众所知晓;二为能否带来利益。

C、我的企业里到处都是商业秘密。此类企业我认为是犯了”自大狂“的毛病,对其企业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有害的,为保护其所谓的”商业秘密",将会增加多少的成本负担,而且,企业到处是秘密最终却是什么都成不了商业秘密,我相信这样的企业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比较少见的,就不加分析了。

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商业秘密保护法规,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的认定:

第一,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其自然人包括商业秘密所有者单位的外部人员和内部一般职工以及因工作关系掌握商业秘密的专业人员。进行具体解释。

第二,刑法规定,本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三种表现形式:

其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其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延续。

其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以上三种行为所涉及的商业秘密,都是指行为人以正当或者不正当的手段直接从权利人处获得的,属于对他人商业秘密的直接侵犯,也是最主要的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形式。

此外,刑法还规定:“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

人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这是指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系他人以前述方式获取的商业秘密,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属于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所谓“应知”,是指司法机关根据行为人的主观与客观情况判断,其是应当和能够知道所涉及的商业秘密的上述情况的。不能借口不知实情而作为辩解其上述行为无罪的理由。

本罪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最高可以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防范

(一)从制度层面而言,主要就是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公安机关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这个方面我就在这里因为时间关系不多阐述,但我在这里只强调一点,我在前面也说过。现在西藏各地市公安经侦部门已经全面建立。

(二)从企业而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前面我们也已经说过,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成功实施经济犯罪,大多数是利用我们民营企业管理监督制度上的漏洞,我们的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那么作为我们民营企业,就应当采取措施,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三)就我们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而言,除我们企业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法制教

育之外,我们企业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在前面也说过,企业工作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不懂法是造成他们经济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我们企业而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如请懂刑法方面的律师做法律顾问,请我们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比如我们公安经侦部门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只有我们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有了,我们企业才更有安全保障。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企业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多学习法律,不要做法盲,而且在学习法律之余,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二篇:湖北钟祥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走进金融系统

湖北钟祥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走进金融系统(通讯员 金瑞雪)5月23日,钟祥市金融办组织召开全市金融系统干部职业操守教育培训大会,钟祥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霍少虹应邀到大会作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专题讲座。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0家银行钟祥支行的行长、中层干部及网点负责人150余人到场参加。

“2014年初至今,钟祥市检察院开展打击金融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已立案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霍少虹结合办案情况对当前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罪名的犯罪构成和立案标准,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霍少虹建议大家去监狱看犯人,去医院看病人,去敬老院看老人,把有限的人生活出意义,把诱惑拒之门外,守住原则和底线,收获一生幸福平安。

中国人民银行钟祥支行行长寇晓荣说:“霍局长的职务犯罪预防课引用了许多与我们金融系统的业务工作紧密相关的案例,生动形象,我的感触颇深,会后一定反复学习,消化吸收,落实到今后每一天的工作中去。”

第三篇: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讲稿

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讲稿

提纲

一、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任务、职权以及开展预防工作的主要措施

二、当前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三、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和立案标准

四、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五、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让我们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防线

西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郭军

2012年6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在这里组织全县村干部开展法制讲座,县委领导要我讲一下关于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问题,这充分表明了县委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就站在检察机关这个角度,从五个方面谈谈个人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我介绍一下: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任务、职能以及开展预防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宪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中,确立了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即: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由本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它负责,而不附属于其他国家机关,它是国家机构中一个独立的系统。检察机关既然是国家机构,那它有哪些任务呢?法律规定了检察机关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行使检察权,镇压一切叛国的、分裂国家的和其它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是通过行使检察权,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积极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侵犯财产的犯罪进行斗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通过行使检察权,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合法权益。四是通过行使检察权,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是刑事案件侦查权。侦查权是国家的专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审查证据,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的权力。《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的侦查权主要适用于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二是批准和决定逮捕权。宪法第三十七条和刑诉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是公诉权。公诉权是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依照法律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公诉,指控犯罪的权力。除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外,刑事案件都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四是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权。立案监督权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权力。人民检察院通过立案监督,依法纠正和防止公安机关有案不立或者以罚代刑的现象,使犯罪分子受到刑事追究。侦查监督权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和移送起诉案件中对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的权力。

五是刑事审判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是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机关的刑事审判活动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以及作出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实行监督的权力。

六是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权。

七是民事审判监督权。民事审判监督权是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机关的民事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的权力。

八是行政诉讼监督权。行政诉讼监督权是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机关的行政诉讼活动是否合法,以及作出的判决、裁定的合法性实行监督的权力,其中包括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的权力。

九是司法解释权。司法解释权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检察工作中具体运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的权力。

检察机关作为党委统一领导下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其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1)注重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加大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力度,通过查办和揭露职务犯罪,形成威慑,惩罚犯罪者,警示、教育其他公民,减少和防止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根据法律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规定,检察机关是查办职务犯罪的主力军,检察机关有案不查不办就是失职,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查处打击犯罪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

(2)加强行业职务犯罪状况研究。针对案件多发行业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促使案件多发行业完善管理制度和健全防范机制,堵塞犯罪漏洞。

(3)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促进社会公众参与职务犯罪预防。结合举报宣传和接待来信来访积极向有关单位和群众宣传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举报、控告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支持有关单位依法行使举报、控告的权利,对有关单位和群众提出咨询的法律问题,促使其及时揭露职务犯罪,积极堵塞易于发生职务犯罪的漏洞,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4)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广泛收集法律法规和重大改革措施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法律法规和重大改革措施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职务犯罪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向国家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改革,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

(5)推进发案单位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集中的职务犯罪问题和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多发案件问题及时进行剖析研究,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议,推进有关单位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机制,创建新的管理制度。

(6)做好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和预防的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查办案件成果展览,犯罪分子自我解剖悔罪、典型案例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检察机关已经查办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件,用典型案件教育和引导广大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同职务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强有力的遏制、预防职务犯罪的舆论环境。

(7)注意社会环境变化和社会矛盾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加强职务犯罪心理研究。通过个案和类案的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导致职务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疏导工作,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第二个大问题:当前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权与利的交换和职权的滥用。预防职务犯罪则是执政党对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和法律等综合手段,以遏制、减少和最终消除犯罪的社会防范活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既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决定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通过多年来的反腐败斗争经验,总结出了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重要原因就是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目的是强调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工作重点变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确立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和纠正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格局,推动反腐败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进入新世纪,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并深刻阐述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真开展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因此,为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领导的讲话精神,并着眼于今后工作的发展,县检察院和各部门都同样面临着共同的课题,就是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按照各级党委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个大问题: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和立案标准

从职务犯罪的概念来看,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者组织章程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者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具体讲也就是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章节中明确规定依照第八章相关条文定罪处罚的犯罪案件、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从具体类型来看,职务犯罪分为贪利性、渎职性和侵权性犯罪。检察机关管辖并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涉及54个罪名,其中反贪局管辖的案件涉及12个罪名,反渎职侵权局管辖的案件涉及42个罪名。

贪利性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八章所规定的犯罪。它一共有12种罪名,常见犯罪有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等等;

渎职性犯罪在刑法第九章用了23个条文规定了35个罪名。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

侵权性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在此特指,刑讯逼供、非法拘禁、非法搜查、暴力取证、报复陷害、破坏选举等七种犯罪行为。

今天,我仅讲讲检察机关查办的涉及乡镇干部的常见的几类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乡镇干部职务犯罪涉及的罪名主要有8种,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使用权罪。

[一]贪污贿赂犯罪

1、贪污罪

立案标准:

(1)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

从我县近年来查办的案件中,贪污案占相当一部分比例,主要是虚报冒领等手段。

2、挪用公款罪

立案标准: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至三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在这里强调一点:按高法的司法解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数额巨大(15—20万元为起点),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不受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挪用公款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挪用救灾、抢险、防汛、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数额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即:五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起点。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按贪污罪定罪处罚。

3、受贿罪

立案标准:

(1)个人受贿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个人受贿数不满五千元,但具有下一情形之一的:

①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②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③强行索取财物的。

如:李嘉廷受贿案。李嘉廷于1992年11月起先后任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1994年至2000年7月,李嘉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儿子李勃(另案处理)先后30次收受10人的钱款共计人民币1038万元、港币649万元、美元9.1万元、日元20万元,折合人民币共计18105320.75元。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5月9日判决李嘉廷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李嘉廷提出上诉。李嘉廷上诉理由是:他揭发他人犯罪的事实应构成重大立功,至少也是特殊的立功,具备再从轻处罚的法律和事实依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后,驳回李嘉廷上诉,维持原判。

受贿罪的类型:一是索贿,即主动受贿。二是收受贿赂,即被动受贿,在行贿人主动提供贿赂时,本应拒绝却予以接受。三是商业贿赂,在经济往来中,违反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等。四是间接受贿,法律上又称斡旋受贿。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但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制约关系。五是事后受贿,指行为人在职在位期间就有明确的受贿意图,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

受贿罪是典型的“钱权交易”,简单来说,就是你给我钱,我为你办事。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你为人办的事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不论你为人办的事办得成不成功,不论你是在为人办事之前收钱的,还是办完事后才收钱,这些因素都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举个例子,如果“两委”干部在协助政府从事征兵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收受了别人的财物,将不符合参军条件的人改成符合条件,又或者将本来符合参军条件的人改成不符合条件,就是受贿。又如果“两委”干部因为收了别的钱,在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违反原则,使一些人逃避执行计生政策,这些行为都有可能构成受贿罪。

4、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由行刑法第397条所规定。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所谓玩忽职守,是指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

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即行为人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理应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履行公职中时刻保持必要的注意,但行为人却持一种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心态,对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5、滥用职权案(第三百九十七条)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主体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的主体要件,但滥用职权涉嫌前款第1项至第9项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以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滥用职权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xiexiebang.com)滥用职权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有领导者的责任,也有直接责任人员的过失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则是指滥用职权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行为。否则,一般不构成滥用职权罪,而是属于一般工作上的错误问题的,应由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释义]

本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条文]

第四百零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9 高检发释宇[1999]2号)

二、渎职犯罪案件

(十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第406 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2.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说明]

一、本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重大损失”的标准,可参照最高检察院的立案标准。“特别重大损失”的标准,有的省掌握在50万元以上。

7、非法占用耕地罪及其表现形式

根据刑法第342条的规定,非法占用耕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非法占用耕地罪是不以行为人有无收受金钱利益为条件的。其中,“非法占用”通常有下面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未经批准占用耕地,即未经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审理,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占用耕地的;其二,少批多占耕地的,即部分耕地的占用是经过合法批准的,但超过批准的数量且多占耕地的数量较大的;其三,骗取批准而占用耕地的,主要是以提供虚假文件、谎报用途或借用、盗用他人的名义申请等欺骗手段取得批准手续而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是指行为人非法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数量较大”是指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等农业用地十亩以上。“大量毁坏”是指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受到严重污染。所以,只要行为人非法将五亩以上的基本农田或者十亩以上的其他农业用地改作非农业建设,造成这些农田或农业用地的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受到严重污染,就构成非法占用耕地罪。

7、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刑法第410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

所谓征用土地,是指国家为了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条件及程序,将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的一种措施。所谓占用土地,是指对土地事实上的控制、管理与使用。为了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能有效正确地利用,国家通过法律对土地征用、占用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征用土地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强制手段。要实行征用土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征地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专有权力,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征地权;第二,必须依法取得批准;第三,必须依法对被征地单位进行补偿,造成劳动力剩余的必须予以安置;第四,被征地单位必须服从,不得阻挠征地;第五,征地行为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一次性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0,67公顷(10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2公顷(3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3?33公顷(50亩)以上的;

(2)十二个月内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数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的;

(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累计达到上述标准,但接近上述标准且导致被非法批准征用、占用的土地或者植被迫到严重破坏,或者造成有关单位、个人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

(4)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引起纠纷,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8、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各级土地管理机关、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2、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土地管理法及有关的行政法规,实施了将属于国有的土地使用权以低于其本身的价值非法转让给他人使用的行为。4、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本罪,即具备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形。《刑法》有关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的条文规定:第四百一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立案标准:《立案标准》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低价(包括无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公顷(三十亩)以上,并且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的百分之六十的;

2、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数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价值二十万元以上或者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

3、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引起纠纷,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重特大案件立案标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规定,(一)重大案件:

1、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在六十亩以上,并且出让价额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价额标准的百分之六十的;

2、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价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特大案件:

1、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在九十亩以上,并且出让价额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价额标准的百分之四十的;

2、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价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第四个大的问题: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一)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

一是体制的弊端和制度欠缺。公共权力有两个自然属性,一个是它的腐蚀性,一个是它的扩张性。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有学者说,腐败等于垄断权加自由处理权减去责任制。垄断权,比如说工程拨款,给张三行,给李四也没错,然而贪图私利的人,就会选择给他好处多的人。它的选择有极大的自由,一旦追究起来,在程序上都是公开的,集体讨论集体决定的。(这都是形式上的)

一些大的贪官们有一个共性: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都有一个奋斗的青年,都有一个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成克杰上学之前没穿过鞋,安徽的王怀忠要饭出身(在阜fu阳任地委书记时,他说按阜阳的1300万人计算,他是世界上第58位总统)。成克杰在广西的南宁,一句话在一块黄金地段开发上就收到2000万元。两名高官都被执行了死刑。

二是传统贪渎文化的影响。著名学者王亚南说过,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一部贪污史。清王朝268年中,一二品官员因贪污被判刑的157人,其中死刑68人,最有名的是和珅,一亿数千万两。

三是环境的影响。从家庭环境来讲,贪官背后不是有一个贪老婆就是有一个贪情人,拿成克杰来说,李平收钱,交代任务,成克杰出面办事。从单位环境来讲,如中行原副董事长、中银(香港)集团原总裁刘金宝(死刑),想贪污就拉下属入伙,结果他走过的两个地方上海分行和香港中银集团两个班子的成员都被抓。从交际环境来讲,沈阳市财政局原局长李经芳在判刑之后,他说,总结来总结去,就是铁哥们把铁哥们送进铁笼子。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得志在办案中总结了一句话,证实得最主动的是情人,揭发得最坚决的是哥们儿。

(三)职务犯罪的危害

中国心血管专家、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推出的一项科研成果:就是“廉洁有益健康,腐败导致死亡”。他从医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时说,贪官贪污受贿后,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恐惧、后悔,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时时惧怕罪行败露。洪教授的这一成果并非借题发挥,无稽之谈,与其类似的研究成果是巴西医生马丁斯对583名被指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和583名廉洁官员作了十年的追踪、随访和研究发现,不廉洁的官员有60%患病和死亡,廉洁仅有16%患病和死亡。另外,在116名不廉洁官员死亡者中,死于癌症的占60%,死于心脏病的占23%,其他的占17%。特别引人关注的是,116名福利官员,平均年龄只有41岁,都被指控严重渎职和以权谋私。

洪昭光教授和马丁斯医生的研究成果,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揭示出一个社会科学的规律:越是腐败,死得越快。如果腐败仅仅伤害贪官的身体,那么贪官自取灭亡实属无可非议。可问题在于,腐败最大的危害是国家的整体。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深入进行剖析。

(一)腐败在政治方面的危害

第一,腐败导致政息人亡。据调查显示:前苏联解体,实质上是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政变”。搞跨苏共的主要力量,并非反共分子,而是腐败分子,是腐败导致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和国家分崩离析。

第二,腐败是民主公敌。腐败归避法定程序,破坏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使得政府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政治体系中公信力的丧失,导致决策执行机构弱化,价值认同机制失灵,社会监督机制缺失。在我国,腐败主要表现为:执法不公,利益驱动;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等。

第三,腐败扭曲政府行为。主要表现是政府行为市场化。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曾出现过政府滥用权力性资源,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政府职能畸变,该管的事推给社会,不该管的事越俎代庖。

(二)腐败在经济方面的危害

第一,腐败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安钢教授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四种主要类型的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福利损失,平均每年9875亿至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的13.2%至16.8%。其中,各类税收流失额在5700亿至6800亿元之间,占GDp 的7.6%至9.1%,相当于每年税收收入的75%至90%;国有经济投资和财政支出流失在2575亿至3410亿元之间,占GDp 的3.4%至4.5%;垄断行业租金在1300亿元至2020亿元之间,占GDp的1.7%至2.7%;国家公职人员的黑色收入在300亿元至340亿元之间,占GDp0.3%至0.4%。这说明腐败将社会财富从广大消费者转移到少数垄断者,将大量的国有资产、财政收支和公共资源,转移给少数腐败分子、特殊利益集团及其特定关系人,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安全。

第二,腐败阻碍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无效配置资源。前几年我国频频曝光的大量“豆腐渣”工程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一些政府官员和工程项目负责人的腐败,把工程发包、分包,乃至转包给施工资质低,技术设备差的企业。层层盘剥的结果,导致偷工减料,质量低劣。为了验收工程,又采取贿赂手段蒙骗过关。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家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投资,至少15%至20%被用于贿赂,其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无效配置是触目惊心的。

第三,腐败导致贫富悬殊。国际上通常用表示1%人口所占有社会财富比重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其数值越高,则贫富差距越大。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1988年为0.382,1996年为0.456,2001年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进入分配不公区间。而事实上,这种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据有关专家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10%的人掌握40%存款;90年代中期,20%的人拥有80%的存款;90年代末,3%的人占有47%的存款。目前,1.3%的家庭控制31.5%的总资产,10%的人口控制了总资产6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4%处于最低收入的家庭,仅持有总财富的4%。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固然有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和分配差别。造成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原因是权力不受监督,官员滥用权力,以政策设租,利用职权敛取巨额不义之财的结果。

(三)腐败对社会风气的危害

第一,重视人情,忽视理性。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关系网和人情网相互交织、盘根错节,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公职人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人情,编织严密的关系网,结成特殊利益集团,以寻求庇护,逃避制裁。以谋求非法利益为目的,建立在人情关系之上的关系网,拿原则作交易,视法律为儿戏。

第二,败坏道德,丧失正义。腐败分子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社会利益之上,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公职人员的腐败之风向社会扩散,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就会形成时尚,导致社会行为失范和政府威信受损。

第三,危害治安,影响稳定。腐败不仅有违公序良俗,与社会管理格格不入,更有违执政宗旨和法律规范。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的黑恶势力,一方面存在腐败的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充当黑后台、保护伞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群众依靠正常的途径不能维护切身利益和获得公平正义,而需要寻求保护的现实。

第五个大的问题: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个人怎样预防职务犯罪?我们无论掌握着什么职权,也不论职权大小,如果把握不好,都有职务犯罪的可能。要想不在利用职权上犯罪,必须牢记职务犯罪是高压线一点也碰不得;要用好“三盆水”,第一盆水“洗头”,第二盆水“洗手”,第三盆水“洗腿”;做到“五个统一”,“做官”与“做人”的统一,“为”与“位”的统一,“他律”与“自律”的统一,“为民”与“为己”的统一,“小”与“大”的统一,;算好人生“七笔帐”,一算“政治帐”,不要自毁前程;二算“经济账”,不要倾家荡产;三算“名誉帐”,不要身败名裂;四算“家庭帐”,不要妻离子散;五算“亲情帐”,不要众叛亲离;六算“自由帐”,不要身陷囹圄;七算“健康帐”,不要身心憔悴。希望在座的同志们切记,千万不可把昨天的努力,看成是今天的资本,明天的收获,那后天就可能身不由已了。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陈蟠,因贪赃被处死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四句小诗,一语道尽人生。

如何严格廉洁自律,提高抵御各种诱惑和考验的能力,做到上面我刚才提出的这些,我认为要增强四种意识,克服四种不良心理。

增强四种意识:

第一是增强宗旨意识。大家都是领导干部,岗位很重要,工作很辛苦,责任也很重大,坐在这个位子上,心里一定要想清楚这个职务是人民给的,党和人民安排我们坐在这个位子上,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和重托。因此,我们在其位就要谋其职,一定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使用好,否则,就会愧对组织,愧对人民。

第二是增强奉献意识。我们各位领导也是血肉之躯,也需要把生活过得充裕一些,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各项要求绝不能过高,要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该要的坚决不要,不该花的坚决不花,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要把精力集中到如何为群众多谋利益上,而不要整天想着如何搞好自己的小家庭上。

第三是增强监督意识。首先,要时刻严格自律。每个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做到自重、自警、自励,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努力做到“四个不放松”,即任何事情都不放松,讲原则,守规矩;任何环境都不放松,慎行、慎友、慎独;任何环节都不放松,不但自己要过得硬,还要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下属工作人员;任何年龄都不放松,一生清白,两袖清风。其次,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中。要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爱护,自觉、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解决。

第四是增强表率意识。作为领导干部,要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是最基本的道理。领导干部要当好榜样,发挥示范作用,要做到“四个带头,四个坚决反对”:一要带头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个人主义;二要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享乐主义;三要带头锐意进取、知难而进,坚决反对固步自封、消沉不振;四要带头廉洁从政、严格自律,坚决反对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克服四种不良心理:

第一是克服放任心理。放任,是自我堕落的开始。在放任心理支配下,个人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不断放任自己,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这方面的案例很多,道理大家也都明白,但有时就是会糊涂。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警觉,千万不要在这方面翻跟头。(一口井)

第二是克服侥幸心理。我们分析一下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实质上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心存侥幸心理最终会害了自己,最终会一失足成千古恨。陈毅元帅的《手莫伸》说的正是这个,大家下去可以看看。(讲案例,要自首)

第三是克服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造成一些干部心理失衡、走上违法违纪的重要因素。这方面,大家要深思。怎么比、和谁比,不单是个方法问题,它还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要比较,就比思想、比工作、比学习、比干劲、比精神面貌,这样,才能比出正气,比出干劲,比出人生的高境界来。

第四是克服见怪不怪心理。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包括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缺乏应有的警觉。这种见怪不怪的心理很危险,发展下去就可能同流合污。大家对此要警觉起来,要充分认识腐败的极端危害性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时刻注意廉洁自律,以实际行动推动反腐倡廉工作。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政治敏锐性,从自己做起,从本单位做起,做到依法管好“权”,认真管好“钱”,切实管好“事”,严格管好“人”。警钟长鸣,激浊扬清,廉政为民,以实际行动经受群众的考验,实践的考验,历史的考验,为建设和谐西吉,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党和人民不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说三句话与大家共勉:一是堂堂正正做人;

二、踏踏实实做事 ;三是清清白白为官。祝各位工作奋发有为,事业蓬勃发展,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愉快;愿我们西吉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注:若时间允许可讲3—4个全国有影响有案例。

第四篇: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职务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今天,我在柏村镇给干部职工生讲职务犯罪预防专题课,首先感谢柏村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给了我一个和大家学习交流职务犯罪预防知识的机会。

我要讲的第一点是:为什么要加强职务犯罪的预防?一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对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廉政教育是长期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把一只青蛙放进开水中,因为对环境的强烈反应,它会马上从水里跳出来。但是如果把它放进冷水里然后逐渐加温,开始时,它会很舒服地游来游去,等到水热了起来,它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对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职工而言,大家都是政府各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是被不法分子重点拉拢和腐蚀的对象,处在风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风吹倒,陷入违纪违法的泥潭,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

二是形势的需要。职务犯罪危害是巨大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就职务犯罪本身而言,从大处说,害国害民,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了党政部门在人们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小处说,害己害家,职务犯罪是任何国家工作人员都试不起也不能试的游戏。近几年我院会同有关部门到县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也许有人到看守所看过,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那整齐如一的号服吗?不是。是那一碗半斤的米饭吗?是那几乎没有油星的菜汤吗?我想都不是,印象最深的,是犯罪分子的眼神,这种眼神里,有羞愧,有对狱内生活的无奈,但更多的,我想是对我们这些参观者的嫉妒,嫉妒什么?嫉妒我们有自由身而他们没有。这种眼神,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很吓人。可以这样说,我们从事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比如今天的宣讲活动,就是我们的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廉政教育和职务犯罪预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第二点:检察机关的职能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的重任。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检察院建院80周年,特别是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决定重新建立检察机关,今年是重建的33周年。

依照法律有关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既要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又要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检察机关自身兼有职务犯罪侦查权。检察院内设11个科室局队。主要有反贪污贿赂工作局,承担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12种职务犯罪案件;反渎职侵权工作局,承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非法拘禁、刑讯逼供、违法发放采伐林木许可证、不征少征税款案等42种案件;侦查监督科,主要办理公安机关和本院提请批捕的案件;公诉科,主要办理公安机关和本院移送的刑事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工作,通过审查移送法院并以公诉人身份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民事行政检察科,主要承担民事案件的审查,对民事案件法院判决裁 定有错误的,向上级检察院提出抗诉和建议抗诉的材料,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控告申诉科,主要承担信访来访接待工作,承办信访申诉案件,切实维护公平正义;还有法警队、办公室、研究室、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案件管理中心等内设机构。由于检察院没有延伸机构,乡镇对检察机关了解和接触不多,造成一年一度的检察工作报告在人代会和政协会讨论时,有的代表和委员对检察机关不了解,有的误以为是检查身体、检查计划生育等等。所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都给检察机关提出了中肯而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建议检察机关加大宣传力度。为此,我院改变和转变工作作风,虚心接受和听取合理的意见建议,此次讲座也有广泛宣传的目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三、近几年来我县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情况

自2003年以来,检察机关坚持“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是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金融证券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开展系统预防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与县建设、国税、地税、药监、交通、移民、烟草、审计等部门建立预防犯罪工作联络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效遏制和减少了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各部门、行业更好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二是以案释法、以案讲纪。近几年来,我院在国税、国土、地税、公安、烟草、交通等重点行业部门开展了组织干部职工到看守所感受高墙内的气氛,进行现场警示教育,现场忏悔,举行法制专题讲座近20场(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教育面达1万人/次。三是介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组成专项预 防领导小组,制定了工程预防联系制度,先后在务彭公路、遵德公路务川段等重点工程的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和工作程序中开展监督预防工作,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四是送法上门,送法到乡镇、进校园。近年来,我院的副检察长徐勇、申学友、反贪局局长申伟等领导,先后到县直各部门,到丰乐、黄都、涪洋、砚山、红丝等乡镇进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五是在一些重点行业部门和易发案单位,有针对性的提出口头和书面的检察建议近30余次,其中如石朝乡一领导干部涉嫌非法拘禁案中,我院发现后,及时发出检察建议,引起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提出整改方案并很快落实到位,在该乡党风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六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于2004年5月10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检察院,检察长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简单介绍一下我县查处职务犯罪的一些基本情况。从2004年以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我县重点行业部门和领域,深入水利、林业、乡企、交通、农业、农机、粮食、劳动就业培训、烟草等单位共查处职务犯罪案70余件80人,除不起诉1件1人外,全部移送人民法院作有罪判决。这其中有县级领导干部5人,正科一把手领导干部15人,这一批被查处的有影响的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涉案人员党员领导干部多。被查处的人员中党员领导干部占 90%,这些人员中有县长、常务副县长、公安局长、林业、交通、水利、乡企的局长,他们都在重要工作岗位和部门,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犯罪。

2.涉案人员正科级“一把手”居多。近几年被查处的正科一把手领导干部共有15人。这些人员均在我县的重要行业重要岗位上,担任一定的重要职务,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贪污受贿和渎职侵权犯罪,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新农村的建设。如水利局前后三任局长以及乡企局前后两任局长“前腐后继”,这些案件的发生曾一度在我县干部职工中造成恶劣影响,败坏党风党纪,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3.窝案、串案多。在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70件80人中,窝案20件31人,串案15件24人,这些案件均发生在涉农重点行业岗位上,一般为三至四人,多数是“一把手”与财务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在被查处的水利局申某、邹某、曹某、朱某贪污受贿案中,为获取非法利益,几人形成联盟,共同参与,共同分赃,在水利工程款中多次采取不入账的方式贪污工程款。

4.贪污受贿次数多,金额大。在被查处的县林业局原局长邹某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件中,利用职务之便,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作中,多次收受苗木老板的贿赂,受贿金额达20余万元。县国土局原局长曾某,在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征用补偿工作中多次收受煤老板贿赂达16万余元。左某利用协助政府从事移民安臵工作的机会,采取虚假冒领方式贪污移民资金8万余元,严重侵犯了 老百姓的利益。

5.社会危害性大。在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农口的科局级干部的经济犯罪比一般农村经济组织人员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它最直接地侵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其受害面广、社会影响大、后果严重。如县农业局熊某,在能源资源、沼气池工程建设中,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老板贿赂近20万元;又如县烟草公司李某、邹某,在烤烟收购中,采取弄虚作假、短斤少两的方式克扣烟农,贪污金额6万余元。这些经济犯罪分子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侵害一方百姓,败坏党风党纪,严重侵害了党的惠农政策,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干部职务犯罪原因

(一)法制意识淡薄,人生价值观扭曲。

(二)官本位思想、权力至上思想严重。

(三)权力寻租现象较重。

(四)在发展的观念上有误差。

(五)放松学习缺乏修养。

(六)选拔任用干部决策机制不完善。有考察失真、“带病提拔”现象。

(七)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导致干部职务犯罪原因之一。无论小事、大事,公事、私事,要想办成,都得有所 “表示”。

(八)对廉洁自律与职务犯罪认识模糊、慨念不清。奉 行“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最后酿成大患。

(九)制度不完善、权力失去制衡。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在现行权力系统中,尚未建立起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衡机制。第五,什么是职务犯罪

 从广义上讲,职务犯罪就是与职务有关的犯罪,也就是利用职务之便利进行的一切犯罪。但目前,我国反腐败工作和政法工作中约定成俗成的职务犯罪概念仅指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而把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与职务犯罪有关的犯罪纳入“经济犯罪”的范畴。所以,我们把职务犯罪界定为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具体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等等。职务犯罪的主体

 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 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的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 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介绍几个常见的职务犯罪罪名以及处理的法律标准

(一)贪污罪

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轮处。根据《刑法》、《刑诉法》的有关规定,立案标准是: 1.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2.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但情节较重的,应予立案,如:抢险、救灾、移民安臵等。

贪污罪构成的特征是: 1.犯罪主体

①国家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刑法第 93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②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以是本罪的主体。

还应注意:“从事公务”的含义,是指从事组织、监督、管理公共事务性质的活动,即职务活动。它有别于私人事务、纯粹劳务性质的活动。本罪从事公务活动主要指主管、经营管理公共财物等人员。

2.犯罪主观方面

表现为故意,并且是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行为人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进而实际控制并最终转移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使所有权人永久性丧失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利的可能。

3.犯罪客体

该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4.犯罪客观方面

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之前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形成的主管、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

②有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侵吞”是指将自己合法主管、管理、经手、使用的公共财物直接占为己有或非法转为他人所有;“窃取”是指将自己与他人共同经手管理的公共财物秘密地据为己有,即“监守自盗”行为;“骗取”是指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骗取的对象一般是他人经手、管理的公共财物,如私填空白单据虚报冒领公款,涂改报销凭据而增大报销数额且非法占有多报公款;“其他手段”是指以上三种手段以外的方法,如公款私存,空吃利息。

③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根据刑法第91条规定,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二)受贿罪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立案标准:

1.个人受贿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五千元,但情节较重的,应予立案。受贿罪构成的特征是: 1.犯罪主体 是国家工作人员。2.犯罪主观方面 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3.犯罪客体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受贿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履行,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声誉,同时也侵犯了一定的财产关系。

4.犯罪客观方面

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

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受贿罪中的核心要件,它决定了受贿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如果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职务地位无关,而是单纯利用亲友关系,为请托人办事,从中收受财物的,不能认定构成受贿罪。

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是被动接受形式,而索取他人财物则是受贿人主动向对方索要的主动形式,是受贿罪在客观方面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索贿较之收受贿赂主观恶性更大、社会危害性也更大。因此,刑法第386条规定,“索贿的从重处罚”。

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非正当利益,但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其中,非法收受他人财物,需要同时有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而主动索贿,即使实际上没有实施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也构成受贿罪。几种新型受贿:

1、关于以交易形式收受贿赂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下列交易形式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1)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汽车等物品的;(2)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出售房屋、汽车等物品的;(3)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受贿数额按照交易时当地市场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计算。前款所列市场价格包括商品经营者事先设定的不针对特定人的最低优惠价格。根据商品经营者事先设定的各种优惠交易条件,以优惠价格购买商品的,不属于受贿。

2、关于收受干股问题

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以受贿论处。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或者相关证据证明股份发生了实际转让的,受贿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受贿孳息处理。股份未实际转让,以股份分红名义获取利益的,实际获利数额应当认定为受贿数额。

3、关于以开办公司等合作投资名义收受贿赂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由请托人出资,“合作”开办公司或者进行其他“合作”投资的,以受贿论处。受贿数额为请托人给国家工作人员的出资额。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合作开办公司或者其他合作投资的名义获取“利润”,没有实际出资和参与管理、经营的,以受贿论处。

4、关于以委托请托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收受贿赂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委托请托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或者虽然实际出资,但获取“收益”明显高于出资应得收益的,以受贿论处。受贿数额,前一情形,以“收益”额计算;后一情形,以“收益”额与出资应得收益额的差额计算。

5、关于以赌博形式收受贿赂的认定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通过赌博方式收受请托人财物的,构成受贿。实践中应注意区分贿赂与赌博活动、娱乐活动的界限。具体认定时,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进行判断:(1)赌博的背景、场合、时间、次数;(2)赌资来源;(3)其他赌博参与者有无事先通谋;(4)输赢钱物的具体情况和金额大小。

6、关于特定关系人“挂名”领取薪酬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以受贿论处。

7、关于由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授意请托人以本 意见所列形式,将有关财物给予特定关系人的,以受贿论处。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实施前款行为的,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特定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8、关于收受贿赂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变更权属登记或者借用他人名义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不影响受贿的认定。

认定以房屋、汽车等物品为对象的受贿,应注意与借用的区分。具体认定时,除双方交代或者书面协议之外,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进行判断:(1)有无借用的合理事由;(2)是否实际使用;(3)借用时间的长短;(4)有无归还的条件;(5)有无归还的意思表示及行为。

9、关于收受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10、关于在职时为请托人谋利,离职后收受财物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后,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在离职后收受的,以受贿论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离职前后连续收 受请托人财物的,离职前后收受部分均应计入受贿数额。

11、关于“特定关系人”的范围

本意见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12、关于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问题

依照本意见办理受贿刑事案件,要根据刑法关于受贿罪的有关规定和受贿罪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惩处少数,教育多数。在从严惩处受贿犯罪的同时,对于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挪用公款罪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立案标准: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和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应予立案;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进行违法活动的,应予立案。挪用公款罪构成特征: 1.犯罪主体

是国家工作人员。另外,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2.犯罪主观方面

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非法占用,但是准备以后归还,没有永久性占有意图。这点是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重要区别。

3.犯罪客体

是复杂客体,即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4.犯罪客观方面

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②挪用公款犯罪的行为有三种不同情况:

第一种,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超过三个月未还是指案发前(被司法机关、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发现以前)未还。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 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第二种,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营利中取得的利息、收益属应追缴的违法所得,但不计入挪用公款数额。

第三种,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非法活动”泛指赌博、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其中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罚。

③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以后一次挪用的归还前一次挪用的,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四)渎职罪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法条里规定有两个罪名: 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

(一)关于滥用职权罪,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 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

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

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 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主体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的主体要件,但玩忽职守涉嫌前款第1项至第9项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397条规定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

两罪同时规定在刑法397条第一款中,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滥用职权罪从玩忽职守罪这一口袋罪中分离出来,单立罪名,这样对认定罪与非罪,正确处理案件有重要意义。但易于让司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定罪名错误,因这类案件原来一律以玩忽职守罪论,因此要将二者区分开来。其一:主观上,玩忽职守罪只能是过失,而滥用职权罪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其二:在客观上差别大。1.滥用职权罪表现为作为方式,即积极的去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玩忽职守罪是不作为方式,即消极的不履行,不认真履行职守。2.滥用职权罪表现为胡乱使用手中职权,擅自逾越职权,或不正确履行职权或随心所欲、蛮不讲理作出错误处理等行为。玩忽职守则表现为不履行职守、放弃职守,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马虎草率、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第四百零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渎职行为的分类:

 滥用职权: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 无权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

 玩忽职守:不履行职责(放弃职守、擅离职守);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职责规定或操作规程,采取不合法、不合理的方法、手段/不正确、不及时履行职责) 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

 在事实原因中找渎职行为渎什么职?  如果是多个渎职行为,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 渎职行为对危害结果产生作用力的程度,可否达到刑罚的程度?

---渎职行为是否具有法律禁止的风险?

---完全没有去阻止风险----阻止风险而仍没有达到目的。---看风险是否变成了现实,看风险变成的结果是否法律所禁止、所打击的后果。

---如某风险来自自然界,然而因渎职行为没有发现该风险,没有采取措施,而使风险变成现实。例如消防设施不备所至损失的扩大。

 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非决定作用的?  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时间中并非间接作用的行为就一定是非决定性的) 考虑事实原因的数量,插入的原因越多,每个原因的作用就小了。

 受害对象是否自身存在有利于危害结果产生的因素,如果有,可响应减少渎职作用。但也不能因此否认渎职因果关系。 考虑渎职的程度。考虑危害结果的影响程度。(水波荡漾原理)(投石击浪,石狠浪宽)在实践重,不能因渎职行为离渎职结果的距离越远而不予追究刑责。不能老是在基层找原因。 总而言之,判断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要根据案件的客观情况,处理时充分体现的刑罚的价值目标,符合当下社会所接受的结果。

四、通过今天的法律知识讲座应该得到的几点启示  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杜绝渎职犯罪。 一是慎权。 二是慎钱。 三是慎色。 四是慎情。 五是慎微。 六是慎独。

 警示一 :交友要“慎” 

警示二 :勿成“法盲” 

警示三 :谨防权色交易 

警示四 :抵制“潜规则”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今天从预防职务犯罪的角度,简单地介绍了我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职务犯罪方面几个常见的罪名,通报了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可以说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案件,足以教育他人。犯罪人以权谋私,不择手段,贪污公款,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无视国法,严重地败坏 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案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县级领导干部和正科“一把手”领导干部的犯罪,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一失于己,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犯罪,走入犯罪的深渊,彻底地毁灭了自己;二失于家,由于本人的堕落,给家人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三失于党和人民,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哺育培养,国家要培养一个干部难,培养一个正科、县级领导干部更难,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案件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严重损害单位形象,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

剖析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尽管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放松学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造成心灵不洁,加之受利益的驱动和金钱的诱惑是主要因素,同时,也要看到,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容忽视,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必须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以案施教,警钟长鸣。可以说至少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诱惑、陷阱、考验会更多,如果放松学习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思想有偏差,就会经不起诱惑、经不起考验,必然陷入犯罪的泥潭。所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基础的工作是着力于建立两道防线:一条是建立党纪国法防线,查办违 法违纪案件,严惩腐败分子;一条是建立思想道德防线,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二是我们国家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接受警示教育,带头反腐倡廉。要经常用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对照检查,在廉洁自律方面,有没有做到管住小节、防微杜渐;在反腐倡廉、党风廉政的实际工作中,是不是尽职尽责、工作到位;在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及坚持严格执法上是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增强廉洁从政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真正使自觉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国家和单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向党和人民交上勤政廉政的优异答卷。

三是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使我县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以上是我今天讲课的内容。让我们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剖析,告诫自己自重、自省、自警,激发自己那种潜在的积极、乐观、正直的品质和心态。我真心希望,我今天的讲课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你的坦诚、自信而有神的目光,听到的是老百姓由衷而发的对你们的赞誉和掌声,衷心祝愿大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工作成绩卓越,为我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第五篇:经济全球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一、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特征

1.民营企业贸易活动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国际贸易量的迅速增长,我国民营企业的贸易活动已经跨越了国界,正在与各国的企业、市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必会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会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

2.民营企业生产加工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了跨国流动,这就使得各国企业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各国企业的生产活动日益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并使国际分工得以细化和深化。以波音公司为例,其生产的波音787客机,如果按照价值计算,该公司只负责生产大约10%(尾翼和最后组装),其余部分的生产由遍布全球的40多个企业完成,机翼由日本企业生产、起落架由法国企业生产、碳复合材料由意大利企业生产,其余数以万计的部件则由韩国、南非、墨西哥等国家的企业生产。可以说波音787客机并非完全是美国公司制造,准确地讲是多国企业制造的产品。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开始从世界各地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采购,通过这种全球化生产加工模式来降低经营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民营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投资所在地的企业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并且都会制订全球战略来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民营企业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逐步与世界接轨,客观上要求这些企业实施全球化的经营模式来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为我国民营企业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民营企业吸引外资提供很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作为整个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使得市场经济在各国家之间快速发展,促进了金融、贸易、科技等在各国间的流通,很多的跨国公司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往往会选择在人工费用较低、生产资料较丰富的地区或国家来进行投资,这为我国民营企业吸引外资创造了极好的外部环境。

2.为我国民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良好的机遇

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特别是对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技术的发展速度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掌握了技术就掌握了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能够以较小的代价从发达国家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这些技术和经验如果靠企业自己研发和积累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经济全球化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良好的机遇。

3.促进我国民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我国的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内民营企业在追求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时往往忽略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二产业较弱,第三产业滞后,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竞争,这就要求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来调整投资与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民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我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降低成本,帮助这些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进而促进其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外贸出口,使民营企业可以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这样我国民营企业可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虽然经济全球化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但是这也促使我国民营企业加速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促进这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最终促进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经济全球化在为我国民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我国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营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使我国民营企业遭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扩张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些大型公司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得到加强,他们凭借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会对我国的民营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凭借其控制的先进技术以及所提供的良好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直接与我国民营企业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容易加大我国民营企业同世界先进企业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这有助于我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抵抗商业风险和投融资等方面处于劣势。现在仅仅依靠消耗资源、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这就使得技术相对落后的我国民营企业

处于不利地位,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民营企业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差距将会进一步增大。

3.使我国民营企业更容易遭受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市场和金融机构有了紧密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各国的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已逐步形成一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资本的国际化也带来了资本风险的国际化,一旦某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很可能就会波及到其他国家甚至是造成世界范围的危机。经济体系这种特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容易引起国际经济的连锁反应。这会使我国民营企业更容易遭受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

四、我国民营企业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1.我国民营企业应坚定不移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浪潮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民营企业应顺应这种发展,把握机遇。历史证明,过去的闭关锁国,造成了国内民营企业未能将眼光投到世界领域,未能及时了解所处行业的世界发展水平,国门洞开后,根本无法抵御来自世界企业的竞争冲击,有了这样深刻的历史教训,我国民营企业更应该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挥现有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遇到风险时保持清醒的认识,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发展战略。

2.我国民营企业应当制定合理措施管控风险

首先,民营企业应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力度,建立起完善高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好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其次,我国民营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现代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不仅仅局限于厂房和设备,还应包括研究成果及知名商标、商誉等知识财产。学习并利用好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利用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护自身的权利,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3.我国民营企业应重视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日趋明显。国际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就需要不断地研发市场所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或者是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来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保持优势。

4.我国民营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并形成学习型的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正逐步处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环境中。目前企业间的竞争正由产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成为企业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实现发展目标的首要资源。企业需要根据其发展战略来制定长远、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的培养工作贯穿于企业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将企业建立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型组织,企业内部应重视人才培养,杜绝形式主义,真正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

5.我国民营企业应转变企业管理理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赋予了市场竞争新的特点,也对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逐渐取代传统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是以市场为核心,搜集、处理、整合、利用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知识资源,企业通过将信息中心、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进行有机联合,从而使得知识资源同信息、技术和营销等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效益。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契机,综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与竞争,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全球发展战略,实现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下载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玉林市玉州区检察院为农村信用社举办职务犯罪预防讲座[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玉林市玉州区检察院为农村信用社举办职务犯罪预防讲座 作者:覃静惟 曾霞 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2年第12期 为加强农村信用联社干部队伍廉政建......

    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学习心得体会

    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局机关统一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尤其是学习各级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在思想上增强了践行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纪律、改......

    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03年11月8日,河南省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召开成立大会,同年12月8日批准登记。这是一个以优秀民营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等为......

    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共5则范文)

    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摘一要]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改善,尤其在全球化竞争......

    职务犯罪预防效果评估(共五则)

    石桥学区警示教育职务犯罪预防效果评估警示教育职务预防犯罪是同反腐败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预防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因此,对预防效果的评估,实质上也是对反......

    为评标专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讲座

    为评标专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讲座 5月12日,我县召开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审培训会议,我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的负责同志,应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的邀请,为招投标领域的100......

    民营企业党建调查报告(共5篇)

    民营企业党建调查报告【字体:大 中 小】 双击滚屏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县民营企......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1(共五篇)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介绍,我国私营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下仍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登记私营企业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