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展管理毕业论文提纲-北京会展业现状
摘要:当前北京会展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来自国内其他会展城市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使北京会展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变得愈发尖锐,北京会展业垦需认清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并且,由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会展业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影响的程度等都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北京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迅速开展的时期,这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亦将产生重大影响。以上几个因素使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本文首先概述了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引言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1.会展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会展业的人才需求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结语
第二篇:常州会展业市场调查 会展期末
常州会展业市场调查报告
11旅游 11113122 汤佳伟
一、常州曾经举办过的展会
1、常州国际动漫博览会
自2004年以来,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动漫节展,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今年是第八届举办,完成了从最初的博览展示向动漫产品产权交易的成功转型,逐渐跃升为全国动漫产业的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生产中心和推广中心。2009年,动漫艺术周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文化建设三大信息交易平台之一,2010年成功获得主办规格的提升,由国家文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11年8月24日——8月30日,常州又迎来第八届动漫艺术周。2011第八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高举“国际化、产业化、专业化”旗帜,新增“波兰动漫电影周”、“欧洲漫画联展”等内容,提升国际化;新增“动漫主题晚会”、“动漫原创形象大赛”等活动,体现专业化;在扩展展示馆面积的基础上,新增交易馆,采取“新品发布会”、“服务外包对接会”、“媒体购片恳谈会”、“项目合作洽谈会”等形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互动平台,实现产业化。同时,强化艺术周与本地产业的对接,将动漫文化与恐龙文化相结合,艺术带动产业发展,如举办“金恐龙”国际动漫作品大奖赛,面向全世界征集恐龙主题的形象和题材,为“恐龙品牌”注入新的创意与内容,主题高峰论坛将首度揭开“恐龙复活计划”的神秘面纱。
2、2013中国(常州)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
常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 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位于两大经济辐射圈之间,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领先地位。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企业,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并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轨道交通车辆与部件制造业基地,工程机械与车辆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3年4月10~12日,由12家行业协会联合参与主办的常州机床模具展在常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展会将有来至10多个国家及国内2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机床模具企业参展,共设600多个展
位,展览面积将达到18000平方米,成为常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
3、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去年的花博会,可以说是常州历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次会展活动了。举办花博会的机会来之不易,1999年,无锡申办第五届花博会失败,2003 年,南京申办第六届花博会失败,江苏等待开花博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在常州得到了实现。这是一场国家级的盛会,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不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常州花木产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从发展壮大花木企业、建立花木生产基地入手,狠抓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多样化、销售品牌化,花木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花木基地为依托、公司为龙头、交易市场为窗口、园林绿化工程为配套、经纪人为纽带的花木产业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摘自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官网)这次的花博会不像小型的会展。这是一场大型的盛宴,为期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花博展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展热潮,广大游客对花卉的喜爱、对花博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游客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另一方面,就是联系到常州会展业了。毋庸置疑,花博会的成功开展不仅给常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给常州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展会是一个特定环境,竞争者多,能捕捉很多眼球。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会展依旧能产生不小的影响。一个地区会展业的 发展,也是这个地区贸易的发展,商机的发展,优势的宣传。
常州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要归功于常州会展业本身的不断发展,当然也少不了在常州各类大大小小的展馆的支持,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常州一些重要的展馆。
二、常州新老展馆
1、常州国际会展中心
常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常州市新北区。紧邻市行政中心,南望沪宁城际铁路,北枕沪宁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西邻常州城市快速公交线(BRT),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方便。常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共5个展厅,其中主要3个展厅位于一层,2个辅助展厅分别位于二、三层,并配
有近5000平方米的露天展场,共可布置标准展位近1000个。会展中心室内空间开阔,一览无余,屋顶的张悬梁衍架使会展中心大气磅礴,充满现代气息。会展中心设有地下车库,大小型会议室,新闻发布厅、商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周边星级酒店及快捷酒店配备齐全。
2、常州工业展览馆
常州市工业展览馆对常州经济起到助推器作用。为充分发挥常州工业展览馆在会展服务方面的优势作用,更好地贴近市场、开拓服务平台建设需要,现特申请将常州工业展览馆更名为常州会展服务中心。常州会展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为:指导、协调全市会展服务工作;组织或协调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展示会、产品交易会、供求洽谈会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组织提供会展策划、展览设计、展台搭建、展具租赁、会展培训和会展服务机构评估与认定服务;组织提供会展信息、会展资讯、会展查询、会展咨询和网上会展及招商服务;组织开展会展研究和会展服务研讨交流活动;组织提供与会展业相关的其他服务。
三、常州优势产业考察分析
企业产出增长率有助于分析常州地区优势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之所在。2004年常州地区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平均水平约为176%,其中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高的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均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表明这四大产业是常州地区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具有发展的潜力。
综合以上对常州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指标值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各项指标在常州地区十大优势产业中属于中等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四大产业的各项指标水平偏低,具有发展的潜力。
四、常州最适合办的展览
为了给市场一个明确的印象,使市场更好更容易的认识常州展会。给企业一
个参加展会的充足理由,同时也给会展找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我市应对会展进行明确定位。由于我市的产业特色主要是五大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因此,我市的会展业定位应与这五大产业相结合,如现在就举办的非常不错的“国际动漫艺术周”“邹区灯具节”等。这些优秀的会展项目,我们要始终保持它的发展优势,争取新的突破。此外,由表3可以看出,常州的新材料产业的年生产总是已经到达1617.2亿元,并且增幅达到33.20%,算得上常州的种子产业。常州可以意图创办以“新材料”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新材料产业是常州的一项高新科技产业并且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八大产品群和发展新材料的重点骨干企业,在全行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江苏卓群纳米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等。再者考虑到目前常州场馆硬件条件的限制,而新材料的展出对场地要求并不高,更多是专业的讲解。因此,在培育常州品牌会展时,以新材料为主题的项目不失为好的选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常州在培育品牌会展,发展会展经济方面的显著优势。常州在培育和发展品牌会展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不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最终把会展业发展成为常州的绿色高效优势产业,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树立影响力。
第三篇: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54%;(4)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10.00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4%;(5)2007 年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8.5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67%;(6)第十二届广州国际照明+建筑电器展览会8.36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0%;(7)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13.50 万平方米;(8)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展览会12.00 万平方米;(9)2007 年广州博览会6 万平方米。
其中一些品牌展会是广州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展览如汉诺威博览会、科隆“国际食品市场”(ANUGA)、柏林“绿色周”(农业与食品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来广州举办或合办; 也有一些是由一批实力较强并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展览公司所办。据悉,广州民营展览公司举办的品牌展览正在形成规模化,成为一股促进广州会展业品牌化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会展产业化基本成型
会展业的乘数效应,以其创造的高额经济价值,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对社会综合经济指数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了会展经济。会展产业化的主要标志在于专业化和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运作。现今广州会展业的规模、种类、从业人数、对相关行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是数年前无法想象的,在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行业协调方面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府角色逐渐改变。会展市场化的关键点就是把握好政府的角色定位。广州市政府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化、公司化会展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彻底改变政府包办的做法,基本退出主办者的角色。广州会展业发展规划已列入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一”规划,成立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正式启动了广州市会展“一站式”审核管理服务中心。总之,在发展会展经济中,广州市政府已经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规划、调整、服务和行使经济管理的职能上。(2)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市场是在竞争和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的平衡中获得健康良性发展。广州市会展业一直就直面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化,因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由市协作办、市公商局、市外经贸联合颁布施行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会展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会展的审核要求和展览市场的管理等; 成立了会展业行业自律组织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和《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完善了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制定颁布了“广州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标准及细则(试行)”,并在协会内开展了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落实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广州会展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入WTO后,广州展览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亚洲其它经济区域的竞争。展览业属服务贸易的范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是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保证。目前,亚太地区竞争最激烈的要数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形成了三大区域性的展览模式。新加坡在展览硬件和软件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香港地区也成功地操作了许多以贸易出口为主的品牌展览会,其优势是借助于完善的服务设施;而中国大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其发展空间应优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另外,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汉城以及中东的迪拜也力争在亚太地区区域展览中心市场上分一杯羹。
(二)来自国内其它省市的竞争。会展业正成为中国大地上一轮活力四射的朝阳。展览公司把它当作是一块能快速产生效益的试验田,地方政府也将其视作提高本地知名度的一块招牌,于是乎在中国造就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展会热潮。目前,北京、上海的展览业发展很快,态势良好,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差距在拉大。中国展览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出现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名牌展览会,有的跻身世界名展,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如北京举办的国际机床展、通讯展、纺机展、汽车展以及上海的工博会、华交会、模具展、包装展、家具展等影响相当大,其中有些展会已成为国际博览会联盟成员。广州因“广交会”而得到会展业发展先机,广博会、美博会、留交会、建材展、灯饰展等也较为成功,但潜力尚未充分挖掘。据展览王国德国透露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展览公司到外国举办展览会,在亚洲的首选地是香港、上海、北京及新加坡。
(三)来自珠三角周边城市的竞争。目前,广州周边不少城市也围绕会展这个新兴产业谋篇布局,各出奇谋。一些有远见的政府领导人都在着力引导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甚至要将会展中心建成本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展兴市”的字眼频频出现在这些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内除广州底气十足瞄准亚洲会展中心的地位以外,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顺德等都为发展会展业不遗余力。拥有“航展”的珠海有意将会展业和旅游业同时以支柱产业来发展;东莞通过虎门服装节、IT展、家具展等在广东会展业占稳了一席之地,自己也多了“时装之都”、“家具之都”、“电子之都”的桂冠。
三、广州会展业的不足
广州会展业历史悠久,比较有影响的可追溯到1957 年春的广交会,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近20 年的发展使广州会展业有了一定的基础。近几年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其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是否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现存的一些问题中又是什么制约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行业的发展,更加关系着广州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实现。几年前就有人根据广州、上海和北京2001、2002 和2003 年主要展会信息,认为广州会展业除开两届的广交会,在展会密度、展会行业和展会级别上与北京、上海的会展业都存在着差距(表2)。也有专家预言未来中国展览城市的基本格局可能是“国际展览名城”不超过2 个,“中国展览名城”在10个之内,区域性展览城市10 个左右,显然已经把广州排除在“国际展览名城”之外。
现在的会展界全国会展城市谁居第一位,一般会首推上海或北京,这两家谁也不服谁,各有各的优势,难以定论,但基本上不会有人提到广州。这是为什么? 因为目前除了广交会,除了展览面积比较大,广州会展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与这两个城市相比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广交会是国际级展会,从诞生开始就垄断着整个国家外贸权,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它举全国之力,汇集全国最优秀资源,创造出了“中国第一展”的盛名。到如今,广交会展览面积已从首届的9 600平方米,发展为60 万平方米,净展面积28.2 万平方米,展位31 408 个。鉴于广交会在中国会展业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对广州经济的贡献,以至于人们形成一种逻辑,那就是广交会绝对是引领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佳典范。然而,广交会长期一枝独秀,成为独霸一方的超级会展航母,这种现状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却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目前的局面仍是广交会独领风骚,其他的展会与之相比,差距太大,根本不能形成气候,因此普遍都是规模较小。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缺乏竞争的广州会展业市场是不健康的,也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广交会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承载着政治功能。创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第一展”,长期受制于旧体制的条条框框,比如说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甚至于目前的广州大型品牌展览会基本上还是由政府主办。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其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一度存在的“老大思想”,缺少国际品牌和国际化水平较底等等反映了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制肘,所以有些仁者已经提出这样的看法:广州会展业能否从广交会的大文化中走出来是广州会展业能否走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广州会展业面临的问题:一是展览业管理不规范,尚无具有绝对权威的展览管理部门,展览审批部门重复,往往干涉多指导少;二是重复办展导致展商分流、规模小、效果差。计划经济遗留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导致不同地方和部门在利驱动下盲目办展、无序竞争,造成展会内容重复,办展规模和效益都适得其反。三是展览基础设施仍不适应发展要求;四是长期欠缺专业性;五是没有一个展览管理协会,业界缺乏协调和自律。
三、发展广州会展业的对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会展市场的竞争必将呈现白热化。世界展览经济市场的竞争,已经充分体现了国际市场竞争是通过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实现的。广州会展业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步伐,将广州构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呢?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出问题的根源,也就是症结所在。广州会展业界的有些人已经思考广州会展业现存的一些问题。由上述可知,制约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广交会的问题。发展广州会展业就必须直面广交会,超脱于广交会影响之外。
(1)既要重视广交会,办好广交会,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也要借助广交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开拓广州会展业国内外市场。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迎接挑战。我国目前除香港之外,在内地尚未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展览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展览经济虽说已初具规模,但离建成国际展览中心还有较大差距。
进入新世纪,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心要用6年时间把10平方公里的琶洲小岛建成亚洲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国际博览城。博览城的核心工程,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目前是全亚洲最大、设施最完善最现代化的展馆。这使我们看到中国展览业本已倾斜的天平又在向广州招手,广州又回到了与京沪展览业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是展览的沃土,广州有条件扶持和发展会展业。建议市政府抓住机遇,引导广州会展业健康稳步发展。
(2)发展民营会展企业,着力打造广交会外的品牌,最好培育一批能够与广交会竞争,甚至超越广交会的真正属于广州的专业展会。广州会展业的内涵肯定不是仅仅指称广交会。相反,广州会展业的真正发展一定体现在广州拥有一批品牌展会和许许多多的大型展览公司。百花齐放才是春,广州会展业的繁荣也就是众多会展公司争雄的时代。明确会展业发展目标。把无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产业”展览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内的一个重要方面,制订将广州建成亚洲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并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3)务必要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痼疾,大胆创新,背离广交会的常规做法,弱化、淡化广交会的政治功能,坚持市场经济,大力扶持新兴的展会,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引进资本,通过联合、联盟、兼并等手段,做大做强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会展集团公司。
(4)明确广州展览业的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目前广州展览业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审批多头。例如来华国际展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报外经贸部审批或备案;贸促会系统的国际展办展由国家贸促会审批并报外经贸部备案;非国际展则向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使审批不但跨部门或系统,还分中央、省及地方,易造成混乱。多层次,多渠道办展,“展”出多门。根据现行展览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等都能举办境内国际展览会,举办不带“国际”头衔的展览会凡注册展览企业在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就可办理。由于办展单位过滥,又缺乏沟通和协调,无序竞争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办展,其直接后果是展商分流、规模小、效益差,参展商不知所措,外商更是难以决策。
(5)重视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有全球视野的战略性人才。会展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与上海、北京的会展教育市场相比,广州的会展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已经成为中国会展城市谁主沉浮的决定性因素。
(6)培养国有主渠道专业的展览办展机构。广州的会展主力军除了国有展览企业,主要是社会力量办展,较难形成规模,从业人员素质也较低;而政府各部门参与的展览,如广州博览会、广州美食节、广州服装节等也因部门分割,缺乏沟通而难以较快形成规模和提升档次。因此,广州的办展机构特别是国有办展机构应该聚合,一个拳头对外才有影响力。国内一些城市的办展经验,如深圳高交会、北京高科技周、广州留交会、广州汽车展、上海工博会及华交会等,皆因政府积极介入很快发展成名牌展览会。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主渠道专业展览机构。
(7)加强对会展行业的调研和立法。目前政府对会展业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会展是何种行业,会带来何种收益,带动那些产业等,应有专职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并尽快立法加以规范。这一点,上海已走在前面。据了解,国内展览业的第一个地方法规———上海展览法规已进入起草阶段,主要是理顺行政主管部门和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克服多头管理的弊病,以及展览公司办展的资质要求和法律程序。为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广州也应通过地方立法来规范展览市场,保障广州展览业的健康发展。(8)尽快成立展览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广州展览界呼吁成立展览协会已多年。由于没有自己的组织,业界办展观念落后,同题材展览“重复建设”严重,众多公司蜂拥入市,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常有“办一场坏一场,坏一场就换个公司名”的现象。同时,展览界的要求也应有个合法渠道反映。因此,希望政府尽快明确广州展览业主管部门,并在主管部门指导下成立展览协会。
四、结语
经过一段发展历程,随着各地会展业的觉醒和快速发展,广交会的风骚已远不如以前了。然而,到目前为止广州上下一片仍旧沉湎于广州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地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广州虽然占据着广交会的绝对优势,却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难怪广州会展业已然表现出不敌北京、上海等中国会展城市,甚至在专业展会上也不如一些区域会展的发展势头。广州会展业路迢迢,惟有百展竞放时
会展管理作业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酒店经营与管理 学号:20091101171 姓名:石慧
第四篇:关于内蒙古会展业的现状
关于内蒙古会展业的现状、不足及定位的报告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 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 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 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 26%。2007 年,以总投资 4 亿多元的内蒙 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 大中型展馆达 10 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 12 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 40 多 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 390 多万人。1.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 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 30 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 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 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 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呼包鄂三大城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尤其是鄂尔 多斯市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称为“小香港”,这一地区集聚了大量 的高等院校、企业,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 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 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 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 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 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硬件设施不齐全,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 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
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 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 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 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 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2.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举
办的展会普遍具有会展规模 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的特点。自治区 60 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 场馆普遍冷清。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一直以来都在重复办展,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做的展会也都大同小异,没有突出内蒙古的草原或是 蒙古族还是其他的什么特 色。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 要,专业人才没有多少,皮包公司倒是不少。办展的都是一些“二把手”,不懂 多少会展知识,造成服务质量低。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 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3.对策: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 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道路。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 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 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 化节” “昭君文化节”及“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第三:通过培养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 展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 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 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 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 内蒙古是个资源丰富地域广阔的地方,这里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煤炭资源,而且煤炭的产出量和质量都很好。包头的稀土资源在全世界更是有影响,世界 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是在这里。所以,政府应利用这些优势,充分提供会展发 展所需的环境,积极鼓励企业发展会展行业,对他们实施优惠政策,让他们先
发展起来,并且可以投资资金完善城市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会展业的 发展。企业可以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多做一些关于资源方面的开发或是研究,充分利用资源,做一些资源方面的展会,吸引外部企业的投资,进而深入资源 方面的研究,推出本地区的特色,推动会展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 行业的发展,推动本地区的发展,提高知名度。
第五篇:我国会展业的现状
我国会展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定义:会展指会议、展览(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国际会展业现状
会展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它起源于欧洲和北美,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产业。
⑴作为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欧洲会展业整体实力强,规模最大,其中德国是世界头号会展强国。
⑵北美(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
⑶亚洲会展业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比拉美和非洲强。其中新加坡曾被UIA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日本、新加坡、阿联酋和中国的香港地区凭借其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其广阔的市场,或凭借其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为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分别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和地区。)
⑷大洋洲会展业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规模小于亚洲。主要代表是澳大利亚。
⑸拉美国家会展业发展较好的依次是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其它的国家会展业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很小。
⑹非洲大陆与拉美类似。北部非洲以埃及为代表,南部非洲以南非发展最好。
纵观历史,一国会展业实力与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其发展水平相对应。发达国家凭借各个方面的优势在会展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向世界各地扩张。
会展业呈现出蓬勃生机事实上,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早,特别是近年来会展业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会展业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2013-2017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现有会展场馆269个,室内展览面积超过715.14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403.75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1118.89万平方米。2011年新建成会展场馆17个,室内总展览面积为56.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67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二、是会展活动空前活跃
据有关调查表明,举办和参加会展的数量不断增多,2004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 3000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三、是会展形式丰富多彩
经过多年发展,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有的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诸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综合展。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主要行业,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并享誉全球贸易展的“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会展。
四、是组展主体呈多元化
目前主要有五大主体:一为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仍是一大亮点,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其中不少展会有高层领导人出席、讲话、剪彩、题词;二为行业协会,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三为国有企业,少数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性会展等业务;四为民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介入会展业,或主营或兼营,经营范围中有会展业务的民营企业遮京、沪、穗这三地就超过千家;五为外资企业,境外的会展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开展海外和国内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
五、是会展群聚效应突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以贵阳、郑州、重庆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郑州的全国商品交易会等品牌展会。
我国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1.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缺乏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管理水平不高
国外会展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国际大型展会的协助招揽上。但我国由于多头管理的行政体制和办展方式的行政化倾向,导致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以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展览场馆、境外展览机构等都能举办会展。由于办展有很多审批渠道,同一或相近主题的会展,可以在不同渠道同时获批,极易导致重复办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会展“泡沫”现象,极易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2.会展场馆规模落后,面积较小,功能单一
会展场所——展馆是会展经济的首要条件。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不惜巨资建造大型的现代化场馆,如在世界展览王国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都拥有10万平方米以上的场馆,其中汉诺威博览会展馆达4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21万平方米,还有5万个位置的停车场。而我国目前展览会场普遍面积较小,功能单一,且较分散。从展览馆面积来说,全国展览馆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馆仅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等几家。这使得国内场馆举办大型展览、会议难度较大。
3.会展场馆布局不合理、实用性不强、配套设施不齐全
中国的单个展馆建筑面积往往是20万平方米左右,但可使用的面积只有5万平方米。局部过剩的同时,上海、北京等地的会展场所明显不足,而且不少展馆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土地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使货物的进出口、展馆层面的承重、预留发展空间、绿化等都产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4.会展服务水平不高,会展后服务几乎为零
目前,国内多数展会主办方服务意识淡薄,重效益轻服务,只有极少数展会设立了相关的服务商、法律咨询机构、专业观众检录系统等。多数情况下,参展商和观众在参展时遇到的问题都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对展会后的情况更是无从了解。这说明国内的许多展会在服务的理念、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等方面都有待于向国外一流的展会学习。
5.会展业的行业协会组织非常薄弱,沟通与协调职能发挥的不够
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会展协会,并且地方上的会展协会的成立,多数是一种政府行为,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走的还是行政化道路,其职能远远发挥的不够,不少协会甚至形同虚设。
6.会展专业人才匮乏,专业教育比较落后
从会展要求来看,会展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组织者人才,包括策划、现场管理、招展招商人才;第二层次是场馆管理人才和参展商方面的会展人才;第三是服务人才,如翻译、物流、广告、旅游、饭店和搭建人才等。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前二个层次的人才最缺乏。据劳动保障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会展业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从事经营策划的管理人才只有15万人,各地都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而业内专家认为,成功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需会展专业人才80至90人,现全国每年举办各类展会达2500多个,故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与此同时,我国现有会展业的从业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国外会展强国之所以具有霸主地位,就在于他们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相对成熟,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完善的会展理论。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大专院校都设有展览专业,系统地向学员讲授会展理论知识,德还有专业公司培养会展人才。
我国会展的发展趋势
1)组建全国统一的会展业自律性组织
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现在会展业的发展,被称为是“战国时代”,多头管理,多头审批,重复办展,低水平恶性竞争,甚至出现骗展、虚假展览等情况,给发展中的我国会展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组建全国会展业界的自律组织已经是业内的共识。从我国目前会展业的实际情况看,全国展协组建后,作为业界的代言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力促政府“定好位”,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过渡期,推进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力促建立平等、高效的市场机制,平等看待和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对民营企业应消除准入歧视,调整、改善对民营企业的经营投资环境。
———加快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制订、建立起覆盖会展业各方面的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制订业界的行业准入条件,完善准入机制,以规范市场和阻止、避免重复办展和恶性竞争的发生。———在对国内外会展业进行全面调研后,提出一部有份量的中国会展业发展战略报告,对会展中心城市布局、大型会展公司培育、品牌开发、出国参展、场馆建设等业内关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导向性意见和指导方针。
———迅速建立起一套符合会展业特点的统计数据体系,定期进行权威信息发布,使对业内的分析、评价、观点交锋建立在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
2)良好的理论环境的进一步营造
鉴于会展经济这一概念在中国刚刚出现,对于会展经济,理论界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国内应该由旅游、经济、管理等专业学者对会展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明确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大众广为宣传,使人们对这样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专业学者应积极研究国外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会展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逐渐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套会展经济理论和操作规程。3)设立专门的、权威的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会展活动的管理机构,这对于指导和审批会展活动的进行是极为不利的。会展活动是一个时效性非常强的经济活动,一旦错过了市场机会,会展活动就没有举办的意义了。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指导会展活动的开展。在国外,会展活动的管理是被纳入旅游业如,日本国家旅游机构-国际观光振兴会(JNTO)为官方指定负责商务会议、奖励旅游的机构,并下设日本会议局(JCB);韩国观光公社(KNTO)设立了会议司;新加坡旅游发展局也下设了新加坡会议局(SCB);香港会议局也设置在香港旅游发展局之下,专门负责促进香港的会展活动。我国也可以考虑将国家旅游局更名为国家旅游会展局或在国家旅游局之下设置会展司,统一对中国的会展活动进行专业化管理。此外,随着中国会展活动的日益增多,会展行业可以成立行业协会和会展学会,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以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间的协调能力,维持行业内的公平的竞争秩序。4)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教育机构,加强对专业会展人员的培养,要求会展工作人员了解会展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能灵活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懂经济、管理基本原理,注重与国外会展业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借鉴他国发展会展业和成功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经验。5)建设高利用率的场馆
高水平、高质量的会展活动需要有一流的会展场馆和设施作为支持。与国外的会展城市相比,我国的场馆建设相形见绌。一般国外中小城市拥有展馆面积10—20万m2,在展览大国德国汉诺威,最大的场馆面积就达68万m2。因此我国应该在基础条件好,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兴建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技术含量大、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现代化会展场馆,打造出一批优秀的会展城市,作为会展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6)增加会展的促销力度。
会展经济是城市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会展活动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要让世界了解这个城市。这就需要采取会展活动的目的地促销宣传。会展活动的目的地促销宣传对于会展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要进行大规模的对外宣传就要求企业和政府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向大众广为宣传自己所独有的会展目的地形象。韩国成功的会展目的地促销就与国家高层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1996年韩国政府就颁布了会议促销法,以吸引外国人到韩国开会。因此促销工作要引起上至政府政府,下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以大手笔、高效率、高投入开展会展促销。在促销内容上,不能仅仅围绕会展设施来进行,还要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充分展示该地所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先进完善的会展设施。7)实施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组展单位是吃“政策饭”,靠政府部门批任务,靠财政补贴过日子,这种体制必须改变。按国外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展览公司必须依法登记并且必须走向市场,实施产业化发展之路。要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并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展览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来组建展览集团,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 8)电子商务被广泛应用
电子商务进入展览业是展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会展本身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发布、洽谈商业合作和进行市场营销的场所,它发挥的是一种桥梁和媒介作用,而电子商务恰恰在这方面有着传统展览业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互动、有效的商务通道。电子商务按商业活动运作方式可以分为不完全电子商务和完全电子商务,对于传统会展业的影响按介入程度的不同也表现在不完全电子商务和完全电子商务两个方面。不完全电子商务即在会展的运作过程中部分地借助于电子商务,主要是借助电子商务手段为会展服务,实现网上广告、订货、付款、货物递交、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生产安排等一项或多项内容。完全电子商务即网上会展,会展的组织、举办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举办者、与会者、参展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它代表着会展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9)举办机构专业化 五、六十年代,许多专业的展览和会议都是由行业协会主办,而如今,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新经济对会展产业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管理模式和管理者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开始寻求与专业公司的合作,与其合资组成股份公司,转移对会展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有的甚至把展会业完全移交给专业展览公司。在会展经济发达的法国,展览公司和场地公司甚至也是分开的。展览公司不拥有场馆,场地公司本身不经营会展,其目的在于促进公平竞争,同时保证分工的高效率。10)展览公司集团化
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络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超过了以往。展览公司的发展已能够摆脱空间和时间限制,直接面对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这就对企业的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结成战略联盟进行优势互补,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于是,强强联合、集团化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法国展览市场,经过优胜劣汰,原来众多的小型展览公司大多被大公司兼并,目前主要有爱博展览集团、博闻集团、巴黎展览委员会、励展集团等几家大型展览公司,它们的产值占到法国展览业总产值的2/3。11)参与者国际化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各举办机构已不再满足吸引本地区、本国的参与者,而是力争提高会展的国际参与程度。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举办机构直接面对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与会者提供了可能。许多国家纷纷成立专门机构促进参与者的国际化,如新加坡的会议展览局。最有名的要数法国的譬国际专业展促进会”,这个促进会共有65个展会参与。“促进会”把65个展会的销售费用集中在一起,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办事处,为这65个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进服务。实践表明,“促进会”克服了单个展览公司财力不足问题,对促进国外人士来法国参观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马勇.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与创新对策研究[J].中国展会,2002(3),64-65 李智玲.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9(5),87 祖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唯实,2006(3),11 程宏.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及借鉴[J]经济纵横,20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