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旅游学院08级酒店经营与管理系
[摘要] 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等,吸引大批与会、参展人员及观众前来进行参观访问、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从而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城市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关键字]发展现状会展与旅游关系问题前景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26%。2007年,以总投资4亿多元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大中型展馆达10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40多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390多万人。
(一)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30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提出的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区域性会展城市圈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这一城市圈积聚了内蒙古35.1%的城镇人口,45%的工业固定资产,73%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2%的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3.4%;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5%以上,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6%以上,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
在内蒙古属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匹配条件、投资环境和发展基础最好的经济区域。目前,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在我区也只是有“展”无“会”。硬件设施落后,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是我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
(二)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产业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一种与身俱在的和固有的局部组合。而我们现在讲的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就是将这种结合从初级的、被动的和局部的阶段提升到高级、主动和全面的阶段。
1.旅游业的被动收益阶段: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使二者有一种固有的内在的局部结合。这种结合是一种初级阶段的被动结合。它主要体现在会展业给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源即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和参与者,而这些客源所带来的旅游需求又使旅游业中的饭店业和旅游公司得益丰厚。但会展业为旅游业带来的客源面前,旅游业没有充分认识、准备不足,十分被动,无论是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项目都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要说主动推出会展服务项目或去开发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了。在这一阶段,会展业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旅游业。
2.旅游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
指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突破了原有的那种内在固有的局部联系,会展业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旅游业开始认识到会展业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从而使旅游业从被动消极地局部结合转入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这第二阶段的主要表现为:会展业发展产生的大量特殊需求给旅游业创造了许多的商机,旅游业从仅对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与参与
者,即会展旅游者提供服务而转向对各种会展活动的全面接待服务即整个会展业。会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兴奋点,旅游业纷纷推出为会展业服务的产品,即满足了会展业发展过程的需求,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旅游业受益水平比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众多的旅游企业仅以提供服务这种相同的方式进入会展业,势必导致产品雷同,形成过度竞争,重演价格战的恶梦。由于旅游企业在这一阶段还没有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功能,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业的被动受益。这一阶段的结合还是局部和浅层次的;
3.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完全融合阶段:
这是两者结合的高级阶段,是指两者的结合突破了原来内在固有的那种局部联系,旅游企业不仅突破了对异地会展活动举办者与参与者的接待服务,也突破了对整个会展业服务接待局限,开始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会展业与旅游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推动。
(三)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前景
从长远看,发展内蒙古的会展经济必须面向全国、面向国际,规范市场形成品牌。只有打造知名度高、信誉好、优质的品牌展览会才能将内蒙古的会展产业做大做强,内蒙古的会展经济也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
要打造会展经济优质的品牌,必须确立好自己的定位。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俄罗斯、蒙古国边境接壤,广阔的天然草原,占全国产量第一的羊绒生产企业,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资源,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等众多推动自治区发展的资源和产业,是可造就我区品牌展览会的无限资源。内蒙古在今后应下大力气培育自己的品牌展览会。利用我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便利条件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培育“中蒙俄三国边境贸易洽谈会”,培育“中国奶业产品博览会”、“中国草牧业博览会”、“中国羊绒及皮毛博览会”,发展“内蒙古民族商品交易会”、“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内蒙古旅游交易会”、“内蒙古药交会”,从形式上创新,改革做大做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览会,并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改善现有场馆的办展条件,提高办展和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确立内蒙古会展业品牌展会的发展方向,真正使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业,成为我区城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四)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的现实又让我们忧心忡忡:目前,内蒙古
会展业发展水平与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实力排名极不相符,处于落后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公布的数据,从展会数量上看,在第16位徘徊,内蒙古位居全国会展业二类地区倒数第二,我区会展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场馆设施建设为内蒙古会展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场馆在投入使用后,又遇到了难题,会展规模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据了解,自治区60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场馆普遍冷清。
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分析道,目前,全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分化,具体体现在一线城市以国际性、全国性会展为突破口,二、三线城市则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展开会展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内蒙古会展业在特色和品牌的打造上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志强认为,内蒙古会展和旅游、交通、住宿等配合仍是老大难问题,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要。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水平相对滞后,这制约了内蒙古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永文则表示,从目前来看,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与专业会展人才供给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中。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
(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根据内蒙古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便于发展国际贸易。广阔的天然草原、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等资源,为内蒙古品牌展会的诞生提供了先决条件。而且,近10年来,内蒙古培育出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了煤炭、化工、电力、羊绒、乳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现在会展业上,这些产业集群有可能成为内蒙古会展业中的品牌项目。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这些特有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发展会展旅,我个人认为针对会展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做以下四点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大型化之路。
第二:创建自治区特色品牌,用品牌效应推动会展业的发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会展业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明确指出:“培育会展主体和会展品牌,发展草原文化节、药交会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提高展销活动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影响力。”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集会展、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昭君文化节”及“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
第三: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从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上,还是从存在问题的解决上,都从方方面面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的说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勇、肖秩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2)刘大可、王起静:《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3)内蒙古建党网,外宣栏目,经济发展,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
(4)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2010年2月10日第07版,区会展业发展走势解析
第二篇: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xiexiebang推荐)
[摘要] 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等,吸引大批与会、参展人员及观众前来进行参观访问、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从而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城市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关键字]发展现状会展与旅游关系问题前景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26%。2007年,以总投资4亿多元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大中型展馆达10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40多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390多万人。
(一)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30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提出的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区域性会展城市圈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这一城市圈积聚了内蒙古35.1%的城镇人口,45%的工业固定资产,73%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2%的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3.4%;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5%以上,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6%以上,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在内蒙古属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匹配条件、投资环境和发展基础最好的经济区域。目前,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
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在我区也只是有“展”无“会”。硬件设施落后,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是我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
(二)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的现实又让我们忧心忡忡:目前,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水平与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实力排名极不相符,处于落后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公布的数据,从展会数量上看,在第16位徘徊,内蒙古位居全国会展业二类地区倒数第二,我区会展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场馆设施建设为内蒙古会展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场馆在投入使用后,又遇到了难题,会展规模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据了解,自治区60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场馆普遍冷清。
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分析道,目前,全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分化,具体体现在一线城市以国际性、全国性会展为突破口,二、三线城市则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展开会展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内蒙古会展业在特色和品牌的打造上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志强认为,内蒙古会展和旅游、交通、住宿等配合仍是老大难问题,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要。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水平相对滞后,这制约了内蒙古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永文则表示,从目前来看,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与专业会展人才供给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中。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
(三)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根据内蒙古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便于发展国际贸易。广阔的天然草原、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等资源,为内蒙古品牌展会的诞生提供了先决条件。而且,近10年来,内蒙古培育出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了煤炭、化工、电力、羊绒、乳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现在会展业上,这些产业集群有可能成为内蒙古会展业中的品牌项目。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这些特有的旅游资源,可
以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发展会展旅,我个人认为针对会展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做以下四点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大型化之路。
第二:创建自治区特色品牌,用品牌效应推动会展业的发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会展业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明确指出:“培育会展主体和会展品牌,发展草原文化节、药交会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提高展销活动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影响力。”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集会展、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昭君文化节”及“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
第三: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从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上,还是从存在问题的解决上,都从方方面面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的说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勇、肖秩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2)刘大可、王起静:《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3)内蒙古建党网,外宣栏目,经济发展,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
(4)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2010年2月10日第07版,区会展业发展走势解析
第三篇:关于内蒙古会展业的现状
关于内蒙古会展业的现状、不足及定位的报告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 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 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 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 26%。2007 年,以总投资 4 亿多元的内蒙 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 大中型展馆达 10 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 12 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 40 多 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 390 多万人。1.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 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 30 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 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 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 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呼包鄂三大城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尤其是鄂尔 多斯市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称为“小香港”,这一地区集聚了大量 的高等院校、企业,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 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 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 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 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 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硬件设施不齐全,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 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
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 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 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 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 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2.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举
办的展会普遍具有会展规模 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的特点。自治区 60 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 场馆普遍冷清。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一直以来都在重复办展,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做的展会也都大同小异,没有突出内蒙古的草原或是 蒙古族还是其他的什么特 色。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 要,专业人才没有多少,皮包公司倒是不少。办展的都是一些“二把手”,不懂 多少会展知识,造成服务质量低。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 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3.对策: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 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道路。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 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 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 化节” “昭君文化节”及“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第三:通过培养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 展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 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 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 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 内蒙古是个资源丰富地域广阔的地方,这里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煤炭资源,而且煤炭的产出量和质量都很好。包头的稀土资源在全世界更是有影响,世界 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是在这里。所以,政府应利用这些优势,充分提供会展发 展所需的环境,积极鼓励企业发展会展行业,对他们实施优惠政策,让他们先
发展起来,并且可以投资资金完善城市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会展业的 发展。企业可以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多做一些关于资源方面的开发或是研究,充分利用资源,做一些资源方面的展会,吸引外部企业的投资,进而深入资源 方面的研究,推出本地区的特色,推动会展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 行业的发展,推动本地区的发展,提高知名度。
第四篇: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54%;(4)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10.00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4%;(5)2007 年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8.5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67%;(6)第十二届广州国际照明+建筑电器展览会8.36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0%;(7)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13.50 万平方米;(8)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展览会12.00 万平方米;(9)2007 年广州博览会6 万平方米。
其中一些品牌展会是广州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展览如汉诺威博览会、科隆“国际食品市场”(ANUGA)、柏林“绿色周”(农业与食品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来广州举办或合办; 也有一些是由一批实力较强并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展览公司所办。据悉,广州民营展览公司举办的品牌展览正在形成规模化,成为一股促进广州会展业品牌化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会展产业化基本成型
会展业的乘数效应,以其创造的高额经济价值,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对社会综合经济指数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了会展经济。会展产业化的主要标志在于专业化和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运作。现今广州会展业的规模、种类、从业人数、对相关行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是数年前无法想象的,在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行业协调方面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府角色逐渐改变。会展市场化的关键点就是把握好政府的角色定位。广州市政府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化、公司化会展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彻底改变政府包办的做法,基本退出主办者的角色。广州会展业发展规划已列入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一”规划,成立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正式启动了广州市会展“一站式”审核管理服务中心。总之,在发展会展经济中,广州市政府已经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规划、调整、服务和行使经济管理的职能上。(2)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市场是在竞争和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的平衡中获得健康良性发展。广州市会展业一直就直面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化,因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由市协作办、市公商局、市外经贸联合颁布施行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会展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会展的审核要求和展览市场的管理等; 成立了会展业行业自律组织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和《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完善了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制定颁布了“广州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标准及细则(试行)”,并在协会内开展了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落实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广州会展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入WTO后,广州展览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亚洲其它经济区域的竞争。展览业属服务贸易的范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是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保证。目前,亚太地区竞争最激烈的要数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形成了三大区域性的展览模式。新加坡在展览硬件和软件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香港地区也成功地操作了许多以贸易出口为主的品牌展览会,其优势是借助于完善的服务设施;而中国大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其发展空间应优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另外,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汉城以及中东的迪拜也力争在亚太地区区域展览中心市场上分一杯羹。
(二)来自国内其它省市的竞争。会展业正成为中国大地上一轮活力四射的朝阳。展览公司把它当作是一块能快速产生效益的试验田,地方政府也将其视作提高本地知名度的一块招牌,于是乎在中国造就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展会热潮。目前,北京、上海的展览业发展很快,态势良好,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差距在拉大。中国展览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出现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名牌展览会,有的跻身世界名展,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如北京举办的国际机床展、通讯展、纺机展、汽车展以及上海的工博会、华交会、模具展、包装展、家具展等影响相当大,其中有些展会已成为国际博览会联盟成员。广州因“广交会”而得到会展业发展先机,广博会、美博会、留交会、建材展、灯饰展等也较为成功,但潜力尚未充分挖掘。据展览王国德国透露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展览公司到外国举办展览会,在亚洲的首选地是香港、上海、北京及新加坡。
(三)来自珠三角周边城市的竞争。目前,广州周边不少城市也围绕会展这个新兴产业谋篇布局,各出奇谋。一些有远见的政府领导人都在着力引导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甚至要将会展中心建成本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展兴市”的字眼频频出现在这些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内除广州底气十足瞄准亚洲会展中心的地位以外,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顺德等都为发展会展业不遗余力。拥有“航展”的珠海有意将会展业和旅游业同时以支柱产业来发展;东莞通过虎门服装节、IT展、家具展等在广东会展业占稳了一席之地,自己也多了“时装之都”、“家具之都”、“电子之都”的桂冠。
三、广州会展业的不足
广州会展业历史悠久,比较有影响的可追溯到1957 年春的广交会,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近20 年的发展使广州会展业有了一定的基础。近几年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其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是否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现存的一些问题中又是什么制约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行业的发展,更加关系着广州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实现。几年前就有人根据广州、上海和北京2001、2002 和2003 年主要展会信息,认为广州会展业除开两届的广交会,在展会密度、展会行业和展会级别上与北京、上海的会展业都存在着差距(表2)。也有专家预言未来中国展览城市的基本格局可能是“国际展览名城”不超过2 个,“中国展览名城”在10个之内,区域性展览城市10 个左右,显然已经把广州排除在“国际展览名城”之外。
现在的会展界全国会展城市谁居第一位,一般会首推上海或北京,这两家谁也不服谁,各有各的优势,难以定论,但基本上不会有人提到广州。这是为什么? 因为目前除了广交会,除了展览面积比较大,广州会展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与这两个城市相比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广交会是国际级展会,从诞生开始就垄断着整个国家外贸权,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它举全国之力,汇集全国最优秀资源,创造出了“中国第一展”的盛名。到如今,广交会展览面积已从首届的9 600平方米,发展为60 万平方米,净展面积28.2 万平方米,展位31 408 个。鉴于广交会在中国会展业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对广州经济的贡献,以至于人们形成一种逻辑,那就是广交会绝对是引领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佳典范。然而,广交会长期一枝独秀,成为独霸一方的超级会展航母,这种现状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却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目前的局面仍是广交会独领风骚,其他的展会与之相比,差距太大,根本不能形成气候,因此普遍都是规模较小。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缺乏竞争的广州会展业市场是不健康的,也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广交会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承载着政治功能。创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第一展”,长期受制于旧体制的条条框框,比如说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甚至于目前的广州大型品牌展览会基本上还是由政府主办。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其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一度存在的“老大思想”,缺少国际品牌和国际化水平较底等等反映了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制肘,所以有些仁者已经提出这样的看法:广州会展业能否从广交会的大文化中走出来是广州会展业能否走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广州会展业面临的问题:一是展览业管理不规范,尚无具有绝对权威的展览管理部门,展览审批部门重复,往往干涉多指导少;二是重复办展导致展商分流、规模小、效果差。计划经济遗留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导致不同地方和部门在利驱动下盲目办展、无序竞争,造成展会内容重复,办展规模和效益都适得其反。三是展览基础设施仍不适应发展要求;四是长期欠缺专业性;五是没有一个展览管理协会,业界缺乏协调和自律。
三、发展广州会展业的对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会展市场的竞争必将呈现白热化。世界展览经济市场的竞争,已经充分体现了国际市场竞争是通过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实现的。广州会展业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步伐,将广州构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呢?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出问题的根源,也就是症结所在。广州会展业界的有些人已经思考广州会展业现存的一些问题。由上述可知,制约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广交会的问题。发展广州会展业就必须直面广交会,超脱于广交会影响之外。
(1)既要重视广交会,办好广交会,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也要借助广交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开拓广州会展业国内外市场。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迎接挑战。我国目前除香港之外,在内地尚未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展览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展览经济虽说已初具规模,但离建成国际展览中心还有较大差距。
进入新世纪,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心要用6年时间把10平方公里的琶洲小岛建成亚洲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国际博览城。博览城的核心工程,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目前是全亚洲最大、设施最完善最现代化的展馆。这使我们看到中国展览业本已倾斜的天平又在向广州招手,广州又回到了与京沪展览业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是展览的沃土,广州有条件扶持和发展会展业。建议市政府抓住机遇,引导广州会展业健康稳步发展。
(2)发展民营会展企业,着力打造广交会外的品牌,最好培育一批能够与广交会竞争,甚至超越广交会的真正属于广州的专业展会。广州会展业的内涵肯定不是仅仅指称广交会。相反,广州会展业的真正发展一定体现在广州拥有一批品牌展会和许许多多的大型展览公司。百花齐放才是春,广州会展业的繁荣也就是众多会展公司争雄的时代。明确会展业发展目标。把无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产业”展览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内的一个重要方面,制订将广州建成亚洲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并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3)务必要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痼疾,大胆创新,背离广交会的常规做法,弱化、淡化广交会的政治功能,坚持市场经济,大力扶持新兴的展会,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引进资本,通过联合、联盟、兼并等手段,做大做强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会展集团公司。
(4)明确广州展览业的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目前广州展览业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审批多头。例如来华国际展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报外经贸部审批或备案;贸促会系统的国际展办展由国家贸促会审批并报外经贸部备案;非国际展则向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使审批不但跨部门或系统,还分中央、省及地方,易造成混乱。多层次,多渠道办展,“展”出多门。根据现行展览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等都能举办境内国际展览会,举办不带“国际”头衔的展览会凡注册展览企业在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就可办理。由于办展单位过滥,又缺乏沟通和协调,无序竞争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办展,其直接后果是展商分流、规模小、效益差,参展商不知所措,外商更是难以决策。
(5)重视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有全球视野的战略性人才。会展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与上海、北京的会展教育市场相比,广州的会展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已经成为中国会展城市谁主沉浮的决定性因素。
(6)培养国有主渠道专业的展览办展机构。广州的会展主力军除了国有展览企业,主要是社会力量办展,较难形成规模,从业人员素质也较低;而政府各部门参与的展览,如广州博览会、广州美食节、广州服装节等也因部门分割,缺乏沟通而难以较快形成规模和提升档次。因此,广州的办展机构特别是国有办展机构应该聚合,一个拳头对外才有影响力。国内一些城市的办展经验,如深圳高交会、北京高科技周、广州留交会、广州汽车展、上海工博会及华交会等,皆因政府积极介入很快发展成名牌展览会。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主渠道专业展览机构。
(7)加强对会展行业的调研和立法。目前政府对会展业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会展是何种行业,会带来何种收益,带动那些产业等,应有专职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并尽快立法加以规范。这一点,上海已走在前面。据了解,国内展览业的第一个地方法规———上海展览法规已进入起草阶段,主要是理顺行政主管部门和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克服多头管理的弊病,以及展览公司办展的资质要求和法律程序。为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广州也应通过地方立法来规范展览市场,保障广州展览业的健康发展。(8)尽快成立展览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广州展览界呼吁成立展览协会已多年。由于没有自己的组织,业界办展观念落后,同题材展览“重复建设”严重,众多公司蜂拥入市,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常有“办一场坏一场,坏一场就换个公司名”的现象。同时,展览界的要求也应有个合法渠道反映。因此,希望政府尽快明确广州展览业主管部门,并在主管部门指导下成立展览协会。
四、结语
经过一段发展历程,随着各地会展业的觉醒和快速发展,广交会的风骚已远不如以前了。然而,到目前为止广州上下一片仍旧沉湎于广州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地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广州虽然占据着广交会的绝对优势,却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难怪广州会展业已然表现出不敌北京、上海等中国会展城市,甚至在专业展会上也不如一些区域会展的发展势头。广州会展业路迢迢,惟有百展竞放时
会展管理作业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酒店经营与管理 学号:20091101171 姓名:石慧
第五篇: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大陆和港澳CEPA安排的实施,外商也越来越看好中国国会展业,中外会展企业的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美国、德国、英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公司都在寻找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或合作建立企业、或合作办会展,形式多样。另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不仅带来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处在探索及积累经验的时期,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小、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 展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即当一个展览会达到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因此,会展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广交会、科博会这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品。
我国去年举办各类展览会2500多个,行业总产值7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我国GDP的0.07%,平均产值280万元人民币/个;而德国的展览会总数在300个上下,形成的产值规模是德国GDP的1%,平均产值近1000万欧元/个。我国展览会和展览公司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于国际上的展览强国,而整个展览产值规模不及人家几分之一,虽然国情不同不能简单对比,但从这组数据至少可以看出,我国会展业在这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例如,我国组展商数量繁多,大大小小展会也很多,但许多展览的规模都在1万平方米以下。过度竞争使得许多的公司和机构把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参展商的事情上,而无暇顾及对展览专业观众的组织和对参展客商的服务,导致展览效果大打折扣。
展馆建设热和组展商、搭建商发展滞后现象并存,从业者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展览场馆建设出现一股热潮,但布局、结构并不十分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地方展览场馆的建设并没有认真考虑市场需求,没有认真考虑是否符合会展业发展的规律,更多的是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意志,而不是一种满足产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市场行为。这也反映出当前对会展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有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展览场馆,就能兴办高质量的展览,就能发展当地的会展经济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其实,场馆本身只是一种条件,并不能自动创造市场。实践表明,展馆建设布局不合理,建设过多、过快,必然会造成场馆闲置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据有关机构提供的资料,我国可供展览的场馆面积很快突破170万平方米,其发展规模及速度巳超过许多展览大国,但是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在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而我国展馆目前整体的利用率在10%~30%之间。这不仅造成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必然导致展馆经营市场的恶性竞争。
另一个问题是硬件:与软件发展不配套,从业企业、从业人员、都存在一个素质提高问题。从行业组织结构看,与庞大的展馆数量相比,组展商、搭建商、物流公司等服务于展览产业的公司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数量不少,但公司普遍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形成了整个展览市场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到中国展览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