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目标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目标 随洋 李海艳 发布时间: 2007-07-18
一、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辽宁、吉林、青海等蒙古族聚居地区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水草肥美、气候和地理环境独特,蒙古族人民长期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医药学并创造出了寒热理论、滋补理论、三根学说、七素学说、脏腑理论、六基症理论等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防治风湿、心脑血管病、妇科、肝病、肾系疾病等类疾病的特效方法。蒙药品种多达2200余种,甘草、黄芪、麻黄、肉苁蓉等药材驰名中外。蒙医药学在实践中积累了近10000余种疗效显著的蒙药方剂,具有“生、猛、简、廉、绿色”的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显著疗效,是中医药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医药产品的消费理念和其他需求因素的变化,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产品的消费市场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同时,由于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具有药食同源、毒副作用低、疗效确切等特点,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也为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专业蒙药生产企业6家,另有数家中药企业同时生产少量蒙药产品。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等地,其中内蒙古最多,有5家专业蒙药制药企业。这些企业的设立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最新的在2005年建设完成。从产出收 益情况看,除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蒙药厂在2005年建设并取得生产许可证,尚未生产及产生效益外,其他5家专业蒙药制药企业全年总产值不足2亿元;其中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1家,产值1000万元以下的1家;年利润过1000万元的1家。但是各家企业均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行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其中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近4年来保持了100%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蒙医药治疗方面,内蒙古各个盟市及多数旗县、辽宁、吉林、青海等省的许多地区都有蒙医医院,其他综合性医院中也多开设了蒙医科室,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蒙医药教学方面,内蒙古医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院都开设了门类齐全、学科丰富的蒙医、药专业及课程,大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及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在两校中授课。两校均具备了蒙医药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授予资格。
蒙药研究方面,以内蒙古蒙药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成为蒙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生力军;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代表的国内著名药学高等院校已与内蒙古有关蒙药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内蒙古各个盟市及辽宁、吉林、青海等省的许多地区设立了蒙医药研究所,专业进行蒙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传统理论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国药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等大专 院校,也在人才储备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蒙药的发展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形势。
二、蒙医药产业的优势
虽然蒙医药的发展基础还非常薄弱,发展的程度还很低,在全国的医药产业中只占据很小的市场份额,甚至与其他一些民族医药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蒙医药拥有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
蒙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蒙古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蒙医药吸收了中医药、天竺医药、波斯医药等各民族医药的精华,加以融合与吸收,形成了独特、严谨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和用药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了寒热理论、滋补理论、三根学说、七素学说、脏腑理论、六基症理论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成为我国民族医药中拥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少数医药体系之一,这为蒙药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蒙医药产业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蒙医药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是直到“十五”期间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研发机构的角度上说,2000年以前,蒙药产业几乎没有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机构仅限于各地的蒙医研究所及几所大学的研究力量,多年没有新产品推出,研发工作进展缓慢。2002年以后,内蒙古蒙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天骄奥特奇中蒙药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相继成立,极大地活跃了蒙药的研究开发工 作。内蒙古蒙药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天骄奥特奇中蒙药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仅2004、2005两年申报的蒙药新技术、新品种获得国家SFDA受理就达37种,大大超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其他研发机构获受理品种数量的总和,加快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提高了研发层次,同时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原通辽蒙医学院在联合了其他几所院校的基础上,在“十五”期间扩大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招生数量大大增加,专业类别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内蒙古医学院的中蒙医学院和药学院均开设蒙医药课程,学科门类不断健全,2004年刚刚投资改建了蒙药综合实验室,2005年又新建了蒙药教学楼,教学能力和实验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蒙药企业与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的紧密合作,更是为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从生产的角度看,200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全部4家专业蒙药厂的年总产值仅4000多万元,产业规模非常小。2001年后,蒙药产业开始进入加速期,各个蒙药生产企业的年增长速度均超过30%,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更是达到了每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2005年,几家蒙药生产企业的总产值已经接近2亿元,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全国蒙药生产能力最大的金山蒙药厂也正式竣工,并于2005年底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蒙药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三)蒙医药已经得到了全国市场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新药研究是我国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蒙药属天然药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 低,符合未来药物的研发方向和目前市场的需求,因此,蒙药的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并且在俄罗斯、日本、东欧等地也有很大的需求。在蒙古族聚居省区以外的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也开设了蒙医医院,就诊患者非常多;蒙药的销售已经得到了全国各地市场的广泛认可,主要销售市场为长江以南的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创造出了“红城”“丹神”等一批蒙药知名品牌。蒙药产品“冠心七味片”更是在全国中药OTC市场销售中占有重要份额,证明了蒙药产品确切的疗效和市场对蒙药的认可。
(四)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生物医药列为自治区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将蒙药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大力扶持。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内蒙古生物技术和中蒙药产业化科技开发领导小组”,由自治区主席亲自牵头,办公室设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全面领导和协调蒙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同时,各地方政府对本地的蒙药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蒙药产业的发展。
(五)蒙医药产业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内蒙古及其他蒙古族聚居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蒙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蒙医药已逐步成为所处地区的支柱产业。蒙药材种植基地对于解决当地的土地使用及农牧民脱贫致富问题,蒙药研发对于提升当地的医药文化水平问题,生产型企业对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些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以及由于各个企业快速发展而带 来的外部资金等,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蒙医药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药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蒙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药、西药甚至是其他的一些民族药比较,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除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缺少产业化人才、缺少资本融通渠道、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普遍性问题外,一些现实状况也严重制约了蒙药产业的发展,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理论创新工作薄弱,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人才缺乏
作为民族医药的一支,蒙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蒙医药的特色,也是蒙医药产业发展的源泉。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继承和发扬蒙医药理论及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开展得还很不足,没有挖掘和整理就不能很好地继承,不能继承就更谈不上发扬和创新。目前主要是缺乏资金及人力的投入,使得此项研究工作举步维艰,长此以往,必将成为制约蒙医药发展的“瓶颈”。在蒙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由于缺乏蒙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骨干人才和在国内及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影响了蒙医药的快速发展。
(二)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还不高
蒙医药是特点非常明显的医药科学,其指导理论、用药机理和制备工艺都具有鲜明特色。在世界医药行业技术、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蒙医药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及创新和突破不到位,在理论基础方面尚存在着一些学术争论与技术空白,这就造成了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比例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也不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开发,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蒙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三)蒙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工作不力,质量标准低
由于部分蒙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的定性、定量指标,含毒性的药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查不规范,加之分析手段落后,先进分析技术利用不够等原因,质量控制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蒙药资源,但存在对其资源分布、储量、生态状况了解不足的问题,加之蒙药所处自然环境的破坏、药材滥采滥挖现象严重及“重药用开发、轻药源培植”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剧了这类医药资源的破坏,需要尽快开展蒙药材的标准化完善和GAP基地建设工作。
(四)蒙医药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
许多蒙药制药企业生产方式落后,产品的质量、疗效、稳定性缺乏保证,也缺乏原始的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蒙医药企业还没有出现跻身国家500强和天然药物全国6O强的大型企业。多数企业尚未对产品的后续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缺乏根据自身市场反馈而进行自主开发新药的能力,无法真正构建产品的知识及技术壁垒,产品结构单
一、雷同,必将加剧蒙医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状况,极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蒙医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蒙医药的科研基础良好,研发人才层次、研发机构数量、在研品种类别等方面都不缺乏,但是由于蒙药地区跨东西范围极广,又分处几个省区,文化背景及地区差异较大,导致了蒙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需要一个机构最大限度地集约蒙药资源,引导其有序发展,形成合力。
(六)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蒙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需要有特殊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尽管内蒙古等地政府对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蒙医药产业的历史也很长,但是蒙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间不长,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蒙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计划的总体思路
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全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大力提升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制订目标,重点突破,以蒙药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战略联合,集成各方优势,利用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在高起点上促进蒙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化层次,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蒙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基础难题、填补蒙医药学术空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使蒙医药产业成为蒙医药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亮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蒙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计划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蒙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实际成为创新和投入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出其在创新及产业化中的骨干作用,推动蒙医药产业成为技术先进、既有规模又有品牌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医药产业,成为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农牧民的脱贫致富;继承和发扬蒙医药理论,提高已有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强集成创新能力,推出一批技术先进可靠、标准类别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蒙药创新药物,完成一批公益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到2010年使蒙药的创新速度达到全国民族药品的前列;建立顺畅的技术和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桥梁和渠道;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实质性的国际科技合作;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稳定的蒙医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国家级蒙药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使之成为蒙医药产业共同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个国家蒙药产业化基地,最终形成一个要素完整、功能齐备、高效率的蒙医药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篇: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http://.cn2009年08月13日10:12常州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5日下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要从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生物产业,支持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等几方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通知确立了生物产业发展的四大目标,即引导资金人才进入生物产业,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并形成若干产业集群;第四是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
文件规定了应该发展五大重点领域,即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农业领域、生物能源领域、生物制造领域、生物环保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是国际公认的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生物技术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如下鲜明特征: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
二、生物医药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罗斯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也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日本在生命科学领域亦有一定建树,新加坡政府最近宣布划出一块科技园区并耗巨资建设用于吸引世界几家大的生物医药公司落户其中。韩国、中国台湾在该方面也雄心勃勃。目前,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源于发达国家。正在研发的生物技术药物品种63%在北美,25%在欧洲,7%在日本;生物技术专利的59%来自美国,19%来自欧洲,17%来自日本;我国除极少数生物技术药品原创外,其他大多为仿制或跟踪外国。
国外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欧美市场上,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克隆技术,血管发生,艾滋病疫苗,药物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tt物和动植物变种技术。
三、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医药产业面临挑战。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我国医药产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出谋划策。有关专家表示,在医药产品刚性需求和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机遇下,医药产业整体发展平稳,中药和生物制药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应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加快人才引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医药产业结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受影响的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濮晓逸摘自《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三篇: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状况
(一)社会物流总量快速增长
2010年,全区货物运输量达到14.6亿吨,上年增长24.8%。其中,铁路6.1亿吨,增长17.1%;公路8.5亿吨,增长20.2%,民航1.2万吨,增长52.1%。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923.9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17%。全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
(二)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铁路、公路、航空场站和货物运输枢纽等设施明显改善,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的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区铁路线路运营里程95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加2500公里和7万公里;民航货运业务机场11个;已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54个,年营业额240亿元;在建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90个(其中口岸物流园区9个),总投资规模640亿元左右,有些物流园区已在全区乃至全国物流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辐射力。
(三)物流市场主体快速成长
通过改造、改制传统的国有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等途径,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模式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培育了红山、松山、阿康等一批区域性物流园区和安快、中昊、巴运、通运、内蒙古物资储运等一批本土物流企业,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各种服务模式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主体。据盟市统计上报的数据汇总,截止2010年底,全区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达到1600家,从业人员20万左右。其中,自治区备案的物流项目73个,盟市备案的物流项目110个;两级备案的物流园区和企业已建成投产的共85家,从业人员达8.7万人; 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3家。
(四)专业化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工业化发展,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为重点,推动建设了一批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初步形成了工业物流体系。围绕城乡居民消费,加强商业网络等新兴业态,推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下乡,培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物流体系。围绕煤炭、石油、木材、矿产品等产品的进口和食品、服装、机电等产品出口,加强口岸建设,积极承接国际物流外包业务,国际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五)物流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重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注重采用信息管理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BC条形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管理技术以及立体高层货架、托盘、集装箱等物流新技术、新装备,增加了金融、保险、通讯、信息、法律服务等专业配套服务功能,物流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物流企业积极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二、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和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对于拉动经济、扩大就业、稳定物价、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但物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
(一)物流园区审批手续繁多耗时
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在审批过程中涉及发改、国土、规划、建设、商务、工商、税务、运管等多个部门,相关审批程序和手续繁多,导致项目从立项到获得审批花费时间较长,建设周期过长、成本增加,投资回收期拉长,也错失发展商机。
(二)物流业用地受限
目前我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园区化发展,大中型物流园区成为发展物流业的重要载体,也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而一般物流企业也必须建设仓库、场站等基础设施。这就决定了物流业和工业、商业的最大区别是用地多,而且这一特征会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增长越来越突出。我区物流园区建设所需要的用地性质一般是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所限,物流园区建设受到的限制更为严重。因此物流业发展受到制约。
(三)物流业税费负担较重
物流业的税费负担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教育附加等,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是最沉重的负担。物流业发展的特点是投资大、占地多、利润薄、投资回收慢。由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土地出让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获得土体使用权之后每年要缴纳土地使用税。据了解,赤峰红山物流园区执行的标准是8元/平米.年;鄂尔多斯东胜汽车博览园的标准是12元/平米.年;达拉特旗罕台煤炭物流园区是25元/平米.年。这样的税负对于占地多、容积率低、利润薄的物流业已经是负担沉重,而在企业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就更加不堪重负。
(四)物流业尚未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
物流、配送是城市必须的功能之一,但多年来城市规划中没有物流应有的一席之地。表现在:一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没有物流业的位臵,而已有的物流配送站点也常常是拆迁对象,被迫搬到远离城区的地方,加之布局不合理,往往导致货物的“最后一公里”运输成本高于一千公里。这也是物价上升的重要根源。二是物流业发展受到限制。由于物流园区占地较大,库房、场站、车辆等较多,显得凌乱,为追求城区美化,物流园区也被有关部门要求迁移出城市更外围的区域,这些迁出的物流园区用地被用来发展房地产等利润率较大的行业。
(五)物流行业融资较难
由于物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同时物流企业资产以运输车辆为主,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因此物流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即使争取到了贷款,基本上都是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短、利息高。而国家和自治区对发展物流业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贴息和专项扶持资金渠道单
一、额度较低,对投资较大的项目来说解决不了关键性问题。资金短缺成为物流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六)物流企业运营成本较大
公路运输是物流企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运营成本最大的环节。路政部门罚款频繁、过路过桥费过高、燃油费不断上涨等因素造成企业运输成本不断上升,同时造成“超载—罚款—超载—罚款”的恶性循环。
(七)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国家、自治区对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虽然较大,但仍不能满足我区物流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等主干公路建设力度较大,但与其相连的支路和省道等公路的建设没有同步跟进。110国道等道路已无法满足现有的需要。铁路建设进程缓慢,煤炭等大宗产品出区通道受铁路运力的制约,被迫使用公路运输,不但造成公路堵车、道路设计使用年限缩短等现象,还导致了企业运输成本的增加。
(八)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还不健全
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平台、企业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尚未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现代物流信息化步伐亟待加快。物流信息的脱节导致全社会物流成本急剧增加,供需失衡。
(九)复合型物流人才相对匮乏
物流企业对于现有的管理人才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培养,使得当前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 物流毕业生多数认为我区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难以施展才华,造成了我区物流专业学生外流的形势。从而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达到上述发展目标,使物流业加快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制定并实施鼓励物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立项审批、土地审批、规划建设审批以及工商、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优惠;税费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土地指标优惠政策等。
(二)将物流产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凡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有物流业建设布局内容。
(三)加强资金引导和扶持。国家从2009年开始,分中央预算内物流业补助资金和物流业振兴切块资金两项对我区的物流企业资金支持,每年2000万元以上。建议自治区财政每年拿5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物流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引导和调动全社会发展物流业的积极性,重点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本土民营企业投资物流业。
(四)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由政府出资建设内蒙古物流信息平台,为全区物流企业提供免费服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建立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培训办学机制,规范发展物流职业资格岗位培训认证工作,重视高端和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加快培养各层次物流人才。
(六)引导物流产业规范发展提升水平。研究物流A级企业奖励办法,引导、调动企业晋升A级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建设。引导中小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推动物流企业规范管理。加快构建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现代物流体系。
第四篇: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目标
峤山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峤山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目标 王润
目前,社会在飞速发展,幼儿教育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抓好幼儿教育是各项工作的首位,幼教工作者必须及时对此作出反应,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我镇园所实际,确定我镇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一、存在问题
我们峤山幼儿园工作存在问题有:
1、中心幼儿园园所占地面积较小,设施配备不足。虽然新建了三间游艺室两间伙房、改建了5间办公室教室、硬化了前后院(300平方米),但是现有园舍仍不能满足园所发展需要。
2、无证招生园所清理工作尚待进一步落实。
3、园所布局分散、不合理且多数园所办园条件较差。
4、园所收生、收费等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5、多数教师普通话不达标,业务素质相对偏低。
二、解决办法
园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政策与资金的问题是园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合理规范的管理是园所发展的重要手段,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园所发展的鲜活动力。因此,峤山幼儿园的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强化对中心园园舍的改造。
从实际出发,本着省或市一类园所的标准对中心园园所进行彻底改造,配齐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合理规范园所布局。
(1)彻底清理无证经营幼儿园。
无证经营幼儿园存在办园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卫生不达标和使用无牌、无证、无手续的车辆接送幼儿、不服从教育部门管理等问题,给广大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他们这种不经过申请、检查、批准而私自招生的先斩不奏的作法已严重扰乱了幼教工作的正常秩序,极大地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纯属幼教事业的不和谐因素。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议中心小学校委会协同公安、卫生等部门组成专门的清理小组依法对其取缔或强制改造。
自2004年来,县教育局曾三令五申督促个体办园先申请,经审批后方可办园;县局[2004]3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对无证办园者必须依法取缔。但仅靠一再督促,始终收效甚微。(2)合理调整园所布局
目前,在园所改造工作初居规模的前提下,下一步,重要的工作是,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园所进行考查,按照路程远近、地域特点、和人口密集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a、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教师全部竞争上岗。对现有幼儿教师进行考核,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达到道德高尚、专业达标、业务能力过硬、达到条件者发幼师资格证,基本达到条件者,对其进行培训,成绩及格者补发资格证,其他的一律清退,缺额者在社会上公开招聘。b、办园条件必须达标。依据上级规定的园所办园条件标准,对园所办园条件进行严格审查,促使各园所,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园所园舍设置与设施配备等不达标者,限期整改,否则取消注办园资格。
3、进一步规范园所管理。
面对竞争激烈的幼教形势,幼儿园必须主动出击,把改革引向深入,完善幼儿园各项管理机制,加强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培育优胜劣 汰机制,启动内部竞争活力,实施目标管理,实施工作规范化,出台《幼儿园工作规范》。定岗位、定职责、定督导标准。定收费标准,实行园务定期公开。克服工作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消极现象,杜绝推诿扯皮,便于检查评比,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是工作的标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让各中心园修订好教职工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量化管理,全面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的职能作用。
充分利用好过程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办法,但要去形式、重实效。切忌拿表面的东西做文章。应当以幼儿能力素质发展为主,评出积极性,评出干劲,评出教师的合力。使学前教育向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迈进。(3)严格落实园所安全工作。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幼儿体检、防病工作,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幼儿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保证幼儿安全。(4)规范并强化幼儿园收费管理。
依据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证》,在收费许可的范围内,持证园统一收费标准,并在中心园的监督之下进行票据式合理收费。
4、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有高素质的教育,才能教育关心幼儿。目前,幼儿园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科研兴教之路。也就是说抓住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深入研讨,集思广益,并发挥教研组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把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鼓励教师搞课题实验研究。以此来推动教改工作,开创教研工作的新局面。让教师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使教职工真心诚意地热爱每一名幼儿,不打骂,不体罚,不责备,不讽刺挖苦,不变相体罚一名幼儿,真正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
(1)进一步加强业务交流,搞好教师业务的传、帮、带活动。
为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开展“说课--讲课--评课”三位一体的县级教学研究活动。先说课(说教材、教法、重点、难点、学法、程序、板书),后讲课、再评课,使教师取长补短,彼此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通过此项活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实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抓好“名师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2)认真做好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工作。
总之,我们峤山幼儿园的教育发展工作虽然是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政策好、决心大、齐心协力,峤山的学前教育一定有美好灿烂的明天。
王
润2008、10、09
第五篇: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
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
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成立于1979年,是鄂尔多斯市规模最大、设备齐全、人才济济,整体功能较全的一所以蒙医为主体,科研为中心,医、教、研、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全所在职职工120人,其中:所级领导6人,占总人数的5%;科级干部25人,占总人数的20%;
少数民族95人,占总人数的8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8人,占总人数的77%,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9人;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2人;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7人。
科室设置有蒙医传统科、蒙医内儿科、外、妇、蒙医肝胆科、蒙医皮肤科、蒙医骨伤科、五官、蒙医心脑血管科、蒙医肛肠科、等临床科室;药械、放射检验功能等辅助科室健全,还有中心制剂室和综合实验室。实际开放床位65张。除医疗工作外还承担着全市的蒙医科研、教学、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等任务。
建所以来,蒙研所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内部结构和功能,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全所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基础理论研究及科研成果
我所蒙医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以整理、挖掘蒙医古典著作、编写论著为主。鄂尔多斯名老蒙医王永福作为我所蒙医药发展奠基人,为我市蒙医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西拉病学”一书是王永福同志在60年的蒙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西拉病(血热性疾病)的研究成果结合了现代医学理论,对蒙医关于西拉病的传统理论做了全新的补充,同时对西拉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也提出了新的见解。这对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蒙医提供了新的线索。并于1991年12月获伊盟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自1979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王永福医案»1—2集的编著出版工作。全书共十三章52万字、由一百三十一类病例、四百零一例典型治愈病例和他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所运用过的一百二十一种验方,三十八种药物泡制法等组成,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科委组织鉴定,全区有关专家、教授认定«王永福医案»1—2集一书添补了以蒙医案形式发表著作的空白,和蒙医发展史上的空白,达到过国内先进水平1987年12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荣获北方地区10个省市区科学技术优秀图书一等奖。
近年来我所挖掘和整理名老蒙医方剂,整理出如;《鄂尔多斯名老蒙医医案》、《王永福医案1.2集》、《鄂尔多斯蒙药资源调查》、《西拉病初探》、《鄂尔多斯常用蒙药方剂》等十多部医学著作,已出版著作11部。
科研成果及利用上,我所把科研如何为临床服务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所以来我所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施的科研项目40项,其中,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盟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通过成果鉴定10项,待鉴定的项目7项,正在开展的项目16项。
二、注重民族医疗特色,发挥蒙医药优势
近几年来,我所的一切工作都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和发展蒙医药事业。在临床治疗上,十分注重突出蒙医特色,发挥蒙医药优势,采用蒙医治疗或蒙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及疑难病症,均有显著疗效,使蒙医药的特殊作用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十分注重突出蒙医特色,发挥蒙医药优势,采用蒙医治疗或蒙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及疑难病症,使蒙医药的特殊作用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正骨、震脑、推拿、针灸、放血、拔火罐、药浴、泥疗、沙疗、酸马奶疗法等都显示了蒙医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业务工作创下了建所以来最好水平,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增长双10%奋斗目标,2005年完成业务收入548万元,其中蒙药收入近320万,2006年 业务收入超600万,蒙药收入近400万。
三、蒙药的精品化发展及剂型改革
传统蒙药都是在长期临床应用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无严重的毒副作用的药物。蒙医药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防病治病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各族同胞的欢迎和信赖。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客观原因,在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蒙医药学并没有随之相应发展。究其原因,蒙医药学和其它民族医药在发展中所遇到困难是一样的。除了缺乏重要的人力、财力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等因素外,我们认为制约蒙医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药”。即原始落后的蒙药剂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此外,还有许多民间疗效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