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题库
郑州华信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作
者: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指导老师:
XXX 学 号: XXXXXXXXXX 药学系 药品经营与管理
药品经营与管理班
XXX
XXXX年 XX 月 XXx 日 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医药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回顾,评价医药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研究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探讨加快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认为,近年来,国家众多部门积极参与支持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一大批医药科研项目和产业政策列入了研究计划,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医药业,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该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非处方药产业发展的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假劣药品不止﹑药品虚假广告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医药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对医药业的科学理论认识不足﹑科研与教育存在误区﹑管理与立法滞后等原因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医疗改革﹑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政府监督﹑提高医药研发水平等七条对策和建议,以加快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医药业现代化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医药市场,中药材,跨国,竞争力,安全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国内医药的发展 ………………………………………………………… 2 第一节 我国医药的历史 ……………………………………………………… 2 第二节 我国医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 第三章 规范我国药品市场的对策 ……………………………………………… 7 结论 …………………………………………………………………………………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2 第一章 绪论
医药行业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只要生命不息,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永不停止。由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疑难顽症,促使医药业不断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因此,医药行业是一个不断向前的朝阳行业,永远没有成熟期;同时也是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医药产业是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 后,我国的医药产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均分别将医药产业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支柱行业,纷纷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园区,通过产业集聚来发展我国的医药产业。但在其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集聚优势没有体现出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如何从高新技术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质量监管,以促进我国医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现阶段医药产业改革升级的主旋律。
本选题在国内的研究方向重点是研究我国医药的现状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和发展好我国的中药材资源,提高它的内在价值,强调产品的研发和专利保护,及现在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和改善。
第二章 国内医药的发展
第一节 我国医药的历史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对此考证一下。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是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明代,中药学研究等进入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欧、非许 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第二节 我国医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医药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非处方药产业的兴起
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家药监部门审定批准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这类药品大多用于多发病、常见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疾病的自行诊治。
“这些小伤小病通过自我药疗,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认为,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发展非处方药产业,倡导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越来越重视健康,对非处方药物及健康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非处方药行业随之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我国非处方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加,2011年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占我国医药销售额的15%至20%,非处方药市场容量跃居世界前列。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非处方药近5000个品种,非处方药生产企业3000余家,非处方药物2011有较广的可获得性和普及性。预计到2014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900亿元,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处方药品市场。(摘自医学教育网)
(二)中药的发展
随着社会类型,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的今天,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进一步认识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
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而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中医学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3 既要祛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中药养生保健就是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的药品品牌和品种,在保健食品、保健化妆品等领域拓展业务空间。中药向养生保健的发展就是在治疗之外开辟了广阔空间,中药充分利用中医药重在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特点,为急剧膨胀的亚健康人群提供各具特色的产品。保健领域监管没有医药领域严格,标准较为宽泛,腾挪空间较大,这给那些拥有资源的企业和有一定营销渠道的企业提供了舞台中医药要建立自身标准
中药资源,是我国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优势和发展战略产业的物质基础。中药材既是中医治病的药物资源,也是化学药品、国际植物药、食品工业等的重要原料。通过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对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以带动药材加工业运输业、储藏业、饮食业等相关产业群的发展。中药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我国医药存在的问题
(一)非处方药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医药产业相比仍然滞后
一方面我国老百姓自我药疗意识尚未普及,另一方面非处方药的很多特点并没有在我国的医药管理中得以体现,从而导致非处方药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医药产业相比仍然滞后。
长期以来,受“是药三分毒”等传统观念影响,我国老百姓对于药品总是“敬而远之”,自我药疗概念在社会上尚未得以普及。不管是小病还是慢性病,老百姓大多都会选择到医院治疗,而不是到药店买药进行自我药疗。去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近1400亿元,医院销售就占了大约40%的份额(摘自中国药物经济学)
(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及大医院,社区医疗资源不足。特别是占80%的农村人口,目前仅享有20%的医疗卫生和药品资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所以农村医疗条件急需改善。(摘自中国医疗改革新政策)
(三)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屡禁不止 言而喻目前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呈小幅下降态势;高级制假与低级制假共存,高级制假呈上升态势;流通领域的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多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28万多起,涉案总值18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088个(摘自梅州网国内新闻),这一方面反映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直在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专项斗争,但另一方面也更加暴露出不法分子生产假药、劣药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制售假劣药的行为更加猖獗。假劣药品的危害决非普通日用消费品可以比拟,它使患者最宝贵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它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和正规医药企业的影响也是不的。
(四)药品虚假广告铺天盖地
据中新网太原2月20日电(范丽芳)2011年仅山西省出重拳治理发布药品虚假广告的行为。记者在此间举行的全省是要监管工作会上获悉,去年该省共查办此类案件5406起,罚没款1600余万元。责令整改企业75家,取缔窝点38家,对20个违法广告药品实行了全省禁售下架。
(五)药品购销不规范,商业贿赂严重,回扣风行
一提到药品回扣,人们通常都会联想到医药代表。打开电脑检索,和医药代表有关的消息也多以负面为主,不是“黑幕”就是“暴利”。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测结果显示;以江西一家制药厂生产的一种名为清宁菊注射液的药品为例,供货价是每支1.5元,但到患者手中最便宜是25元,甚至更高,药品的价格翻了十几倍。(摘自邳州论坛 » 纵论天下)
(六)零售药店和生产企业管理不规范
有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购药者会向药店销售人员咨询,其中大多数最后会采纳其意见选药。由此可见,药店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购药者的最后医治效果,也直接关系到药店的经营状况。然而现在药店销售人员70%以上没有经过正规的医药知识培训,严重缺少执业药师。不少药店的销售人员为了“厂家提成”而不负责任地向顾客推荐价格不菲的药品,并且部分零售药店质量管理制度不严,进货渠道庞杂,进货验收敷衍,购销记录不全,导致药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药店经营面临着诚信挑战。
(七)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长期存在
在一些外来人口密集地,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小巷中,依然活跃着不少无 5 证药店,一些社会药房超范围销售的现象依然存在。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就有40家销售假药的非法购药网站日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曝光,国家药监局已将这40家违法网站移送工信部进行查处。
(八)药品研发不足
2009年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研发投入少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研发占销售的比例约为10% 15%,而我国仅为1%。由于投入研发的经费少,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1985 1996年间,我国共批准新药1218个,其中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只有52个。(摘自医学教育网)
(九)中药的不足之处
我国中药产业家底较薄弱,相对落后,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重复产品多,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现象和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主要问题是产业过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急需推广应用。
此外,一些企业在取得GMP、GSP认证后,为节约成本、迅速获利而想尽各种办法。类似降低生产条件、不严格执行管理规范等无法直接依据规范或规章进行处罚的行为时有发生。
第三章 规范我国药品市场的对策
一 对消费者进行自我药疗的普及教育
由于非处方药大多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包装应清晰标注患者容易理解的病症描述。说明书在包含国家规定的统一模板内容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到消费者的理解能力,由此帮助公众普及合理使用OTC的知识和形成自我药疗的意识。
此外,由于OTC产品同时具有普通消费品和药品的双重属性,广告宣传和对消费者进行用药与自我药疗的普及教育对打造OTC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郭振宇认为,国家应该允许非处方药放大品牌,让消费者根据品牌来识别所需求的药品。
二 加强医疗改革
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培养基层全科医生,把“小病”解决在基层,才能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减少过度医疗服务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优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 建立完善的药品市场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药品市场信用法律法规,是实现依法行政和公平、公正执法,促进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制保证。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信用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保护等的法律法规,用以创造一个信用信息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设置了惩罚机制以杜绝商业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行为。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使遵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市场规则的企业能够得到保护和发展,而将有“坑蒙拐骗”等不讲信用行为的失信企业从市场中铲除出去,并在一定时期内,阻止他们再度进入市场。我国的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一定要强调立法先行,才能保证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 加强政府监管
加强政府监管一方面要完善药品定价机制,控制药价虚高现象。虚高定价是厂商、销售商及地方保护主义作怪的结果,治疗这一症结首先要完善价格管理体制。制定药品价格应遵循以成本为依据,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反映各种医疗服务的价值为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对广大患者的常用药、抢救用药等主要 和重要药品,可通过召开听证会、电子交易平台等措施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和进行招标采购,逐步建立以合理成本为基础的核定价格的办法,增强药品定价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其它药品价格可由市场调节,从而进一步降低不合理的药品价格,还利于民;另一方面要政府要加大对药品市场中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依法对药品市场中虚假广告、无证经营,药品销售中商业贿赂情况进行查处。
五 从临床医师的角度提高我国药品研发水平
(一)从临床角度考虑药物设计
以抗HBV药物为例,目前几乎所有的这类药物都强调对HBV的杀灭或清除能力,事实上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可以换个角度,从HBV的嗜肝或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等方面着手研究。
(二)应用中药综合作用筛选药靶
传统中医药治疗存在中药有效成分难以确定及中医辩证施治结论多变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研究策略。例如筛选巴豆作用蛋白寻找新型胃肠动力药,以老鼠为实验对象,一组给巴豆,另一组不给,对胃肠道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对比,经过测序和结构分析,就可得到鼠体内通过巴豆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蛋白。
(三)应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物
如治疗因门脉高压症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奥曲肽,价格昂贵,产量有限,如果将其基因引入普通蔬菜(如菠菜),就能实现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尽管目前我国医药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苦的努力,相信我国医药的研究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也一定会充满希望。
六 扶持壮大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
以疗效优势突出、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中药高技术产品为龙头,以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为主体,组织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队伍,依靠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通过实施对中药产业全过程关键环节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中药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形成中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快速提高中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以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基础、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现代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 合理利用中药 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这里涉及使用药物的几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真正的合理用药必须全都做到,只强调某一方面不算合理用药。
用药有效是治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安全是其前提。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有时会遭到药物的伤害。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用药的经济性。简单地看是药品的贵贱、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实际上还有药价和疗效相比是否值得的问题。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可以选择,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品,应力求使用低价的。
合理用药,具体一点讲就是应当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还要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了。
结论
中医药应把重点放在采用现代技术定性或定量化确保原料和药品的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无毒副作用。中医药要走出国门,首先要在立足于国内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国际。发展中医药产业已到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关键时刻,“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已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中医药企业要共同努力,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以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而言之,未来医药学的任务是探索人、药以及人药关系三方面的复杂性。我们现在正处在世界药学史的第三次浪潮中,现代医学的治疗战略正在从对抗疗法转向调节对策,而后者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所在。免疫药理学家Hadder预言:未来我们将远离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菌和抗寄生虫的研究,而将趋向于改变机体、促进机体防御能力的研究,对疾病采取“亲宿主”(ProPost)的治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医药学称为分析时代的科学,21世纪将是系统科学时代,亦即中医时代,并将引起整个科学界面貌的改观。未来的医药学也将是医药系统工程学,对药材的栽培(养殖)-采收-加工炮制-制剂-成分-药理-疗效实行最佳线形控制和网络控制。
致谢
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XXX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衷心的感谢他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实验室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我的室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关心,我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参考文献
[1] 李建青,黄泰康.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7,(04):241-242.[2] 李进, 翟华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09,(04):47-48.[3] 李进, 翟华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09,(04):47-48.[4] 张伟.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1):63.[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9,(02):64-65.[6] 徐晓艳,汪永锋.强化GSP认证后的管理 稳定企业长期发展[J].甘肃科技, 2009,(04):37-39.[7] 相关信息网站
第二篇: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历史跨入了21世纪,中国的医药经济将何去何从?
第一,医药产业高成长性和制约性并存,医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不可逆转。当前,我们国家采取的医疗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价格管理改革,都是围绕着抑制社会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抑制虚高定价的机制、抑制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为目标。因此,在一个时期内,医药产业结构和经济利益的形成机制,将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对这种挑战和冲击,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随波逐流,否则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但是,从宏观、长远分析,医药经济仍将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
1、医药产业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生命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医药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每年保持1%人口的自然增长,老年人口每年保持3%的递增,对药品的需求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我国医药工业年增长率为16.6%;自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年增长率达到18.3%,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7.45%);预计在“十五”期间,我国医疗费用将增长60%,医药产业将保持15%的递增。
2、医药产业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面广。除了中西药械外,目前正向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卫生药品、环保产品、绿色食品等方面渗透。这正是医药经济潜在的增长点。
3、医药产业是为全人类服务的国际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5个产业之一。1998年,全球财富500强的八个领先行业中,医药收益率位居榜首,达到18.4%。在美国,医药仅次于软件、网络产业,居第三位。1990年到2000年的10间,世界药品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5.5%。美国在90年代GDP平均年增长率是1.2—2.5%,而医药产业仍然保持7—10%的增长水平。200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达到360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5400亿美元,年递增8%。
我国2000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1750亿元,折美元只有200亿,仅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5%。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品的需求理应比发达国家保持更快发展势头。
4、我国用药水平的差异性,正是医药经济潜在的购买力。
全球中等发达国家用药水平是50美元,发达国家,如美国是319美元,法国356美元,日本348美元,而中国不到10美元。我国城市用药水平人均193元,而农村用药水平人均25元;公费、劳保人均用药水平是560元,非公费、劳保人均用药水平是37元;老年用药水平人均358元,非老年用药水平均58元。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水平的差异性正是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潜在购买力。
第二,医药产业趋向规模化、集约化,中小企业仍有发展空间。
竞争和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规模化追求的是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集约化追求的是市场的覆盖面。步入21世纪,全球医药市场已经进入了集团军作战的新时期,国际上跨国制药企业凭借产品、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的输出和有效的兼并联合,实现低成本的商品扩张和资本扩张战略。1999年,全球前100家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销售收入的60—70%。中国医药企业要面对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发展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加快有效的兼并、联合、建立联盟,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但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小企业仍有它发展的空间,关键是要扬长避短,体现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第三,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非国有经济将异军突起。
所有制的问题,实质上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医药产业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垄断的特殊地位,所有制改造相对滞后。因此,加快医药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实践形式,将是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2000年,我国中外合资企业占17%,股份制企业占43%,国有企业占15%,民营企业占7%,集体企业占18%。非国有经济在医药产业中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大势所趋。
第四,产品结构趋向个性化、特色化。
产品始终是医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当前,我国医药市场出现“破釜沉舟”式的恶性竞争,其核心就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的综合反映。没有个性就形不成规模,没有特色就形不成效益。由于产品研究开发的滞后性,药品审评注册分级、分散、多头管理体制,导致低水平重复乃至高水平重复。
在美国,制剂产品达15万种,在市场上销售的就有37万种。在我国,一个原料药只有1—2个剂型,2—3个制剂品种;在美国,有的3—5个剂型,多的达到20—30种剂型,一般产品都有5—10种,多的达到100多个品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地趋向规范化和理性化,加快产品结构性调整已成为诸多企业家重大的战略投资,追求产品文化成为医药企业谋求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文化的内涵,反映在产品的高科技含量、高质量、先进工艺和使用价值上。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呈现三个特点:个性化、特色化、门类化、系列化、品牌化。
第五,医药产业步入微利化,低毛利、低成本、上规模、高质量将成为医药企业谋求商品扩张的必由之路。
迈入21世纪,医药产品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商品经营、资本经营的理念和方式也将发生重大改变,以高毛利、高成本、小规模、低质量为支撑的营销观念将不再有其生存空间。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商业的毛利率逐年下降,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使医药商业步入了难以继的困境。2000年全国医药商业毛利率是12.69%,而费用率却高达12.59%,利润率仅0.62%。全国有15个省市是全省性亏损,近40%的企业出现了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利空间过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随着药品招标的受逐步推广、医疗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药品价格管理的增强,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利润空间将会逐年下降。在美国,批发企业的毛利率是
4.5%,费用是2.7%,净利率是1.5%;欧洲毛利率是5—6.5%,日本毛利率是2—3%。医药产业步入微利化,将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六,市场开发趋向网络化、国际化,代理制将成为现代营销的有效途径。
药品的市场的开发问题,关键是渠道问题。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关键是要建立快速的“绿色通道”,建立以资本或以商品为纽带的总代理、分代理、零售连锁经营的现代营销网络,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区域性的连锁经营网络,将市、县级药品批发企业改组为基层配送中心。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把药品购销渠道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重大投资和无形资产。我国医药产业的根本出路,是要改变属地经营的传统观念,培育产品、网络、人才、管理和成本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拓展国际市场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增强竞争的优势。
第七,零售业将成为医药市场的主战场,连锁化经营是发展零售业的必然选择。药品零售业是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性的产业,当前,我国药品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基础差、冗员过多、素质低下、经营成本高,尤其是布局十分不合理,重城市,轻农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健康投入的增强,OTC产品的研发,和占90%左右的自费群体,零售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世纪,药品零售业既面临“四改一加入”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良机。在国际上,连锁经营发展非常地迅速:1998年,全球零售业前50家中,药品占2家,都在美国,一家有2549家门店,另一家有4122家门店,两家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超过我国纯销售的总额。我国现有药品零售连锁店300多家,门店为7300多家,与国外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发展连锁药店,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确保药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品牌效益,也有利于对药品零售市场的监督管理。我国药品零售连锁经营,进展缓慢、步履艰难的原因,既有地区封锁、地方保护和零售业自身素质不高的因素,也有监管政策上的原因。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连锁经营监管体系,是加快推进药品零售连锁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第八,人才、知识资本化。
21世纪的医药产业,不仅需要资本,需要市场,更需要知识和人才,这将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科技、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崛起,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和人才的要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和人才将成为企业的资本,而且是主体资本。现代医药企业,人才是立业之本,知识是创业之源,智力资本将在成功企业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他是企业的精华,在带动企业资源增长和超常规发展上发挥着卓越的作用。一个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是集哲学、经济学和管理理论为一体的人才,否则他就不可能使自己管理的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
第九,企业管理趋向现代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效能主义,网络组织,线性规划等,它与传统管理中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形成鲜明的对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成本的最低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首先,要抓好企业的战略研究。70年代的美国,70%以上的企业都重视战略研究;90年代,美国有将近1/4的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战略研究。而我国往往是重眼前、轻苌远、重投机、轻战略研究,以致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其次,建立“沙环节、短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内部组织运行机制,也就是说,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距离、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参与市场竞争。
之三,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技能,运用经济学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经济学管理和理论能为人们提供一套系统集训市场和经济运营的方式和工具,它的内涵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来投入,形成少投入、高效率的投入产出机制,以最低的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之四,注重企业优秀的文化和无形资产的扩张。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物质和精神的汇总,是企业标志、宗旨、理念的综合反映,也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美誉经济的崛起,对现代企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伴随着无形资本逐渐成为当代企业倡导的主体资本,企业文化的开发和管理,将成为企业进入21世纪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证。
第十,生产、经营行为规则趋向理性化、规范化、法制化。
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了非理性、非规范的行为规则,产生了诸多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竞争,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采取一系列的规范措施,对药品监管力度的加强,将会促使企业改变“破釜沉舟”式的恶性竞争,步入依法经药、依法制药的良性循环。
第三篇: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http://.cn2009年08月13日10:12常州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5日下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要从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生物产业,支持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等几方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通知确立了生物产业发展的四大目标,即引导资金人才进入生物产业,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并形成若干产业集群;第四是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
文件规定了应该发展五大重点领域,即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农业领域、生物能源领域、生物制造领域、生物环保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是国际公认的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生物技术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如下鲜明特征: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
二、生物医药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罗斯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也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日本在生命科学领域亦有一定建树,新加坡政府最近宣布划出一块科技园区并耗巨资建设用于吸引世界几家大的生物医药公司落户其中。韩国、中国台湾在该方面也雄心勃勃。目前,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源于发达国家。正在研发的生物技术药物品种63%在北美,25%在欧洲,7%在日本;生物技术专利的59%来自美国,19%来自欧洲,17%来自日本;我国除极少数生物技术药品原创外,其他大多为仿制或跟踪外国。
国外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欧美市场上,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克隆技术,血管发生,艾滋病疫苗,药物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tt物和动植物变种技术。
三、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医药产业面临挑战。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我国医药产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出谋划策。有关专家表示,在医药产品刚性需求和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机遇下,医药产业整体发展平稳,中药和生物制药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应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加快人才引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医药产业结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受影响的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濮晓逸摘自《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篇: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目标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目标 随洋 李海艳 发布时间: 2007-07-18
一、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辽宁、吉林、青海等蒙古族聚居地区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水草肥美、气候和地理环境独特,蒙古族人民长期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医药学并创造出了寒热理论、滋补理论、三根学说、七素学说、脏腑理论、六基症理论等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防治风湿、心脑血管病、妇科、肝病、肾系疾病等类疾病的特效方法。蒙药品种多达2200余种,甘草、黄芪、麻黄、肉苁蓉等药材驰名中外。蒙医药学在实践中积累了近10000余种疗效显著的蒙药方剂,具有“生、猛、简、廉、绿色”的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显著疗效,是中医药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医药产品的消费理念和其他需求因素的变化,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产品的消费市场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同时,由于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具有药食同源、毒副作用低、疗效确切等特点,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也为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专业蒙药生产企业6家,另有数家中药企业同时生产少量蒙药产品。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等地,其中内蒙古最多,有5家专业蒙药制药企业。这些企业的设立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最新的在2005年建设完成。从产出收 益情况看,除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蒙药厂在2005年建设并取得生产许可证,尚未生产及产生效益外,其他5家专业蒙药制药企业全年总产值不足2亿元;其中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1家,产值1000万元以下的1家;年利润过1000万元的1家。但是各家企业均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行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其中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近4年来保持了100%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蒙医药治疗方面,内蒙古各个盟市及多数旗县、辽宁、吉林、青海等省的许多地区都有蒙医医院,其他综合性医院中也多开设了蒙医科室,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蒙医药教学方面,内蒙古医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院都开设了门类齐全、学科丰富的蒙医、药专业及课程,大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及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在两校中授课。两校均具备了蒙医药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授予资格。
蒙药研究方面,以内蒙古蒙药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成为蒙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生力军;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代表的国内著名药学高等院校已与内蒙古有关蒙药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内蒙古各个盟市及辽宁、吉林、青海等省的许多地区设立了蒙医药研究所,专业进行蒙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传统理论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国药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等大专 院校,也在人才储备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蒙药的发展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形势。
二、蒙医药产业的优势
虽然蒙医药的发展基础还非常薄弱,发展的程度还很低,在全国的医药产业中只占据很小的市场份额,甚至与其他一些民族医药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蒙医药拥有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
蒙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蒙古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蒙医药吸收了中医药、天竺医药、波斯医药等各民族医药的精华,加以融合与吸收,形成了独特、严谨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和用药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了寒热理论、滋补理论、三根学说、七素学说、脏腑理论、六基症理论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成为我国民族医药中拥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少数医药体系之一,这为蒙药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蒙医药产业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蒙医药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是直到“十五”期间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研发机构的角度上说,2000年以前,蒙药产业几乎没有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机构仅限于各地的蒙医研究所及几所大学的研究力量,多年没有新产品推出,研发工作进展缓慢。2002年以后,内蒙古蒙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天骄奥特奇中蒙药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相继成立,极大地活跃了蒙药的研究开发工 作。内蒙古蒙药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天骄奥特奇中蒙药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仅2004、2005两年申报的蒙药新技术、新品种获得国家SFDA受理就达37种,大大超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其他研发机构获受理品种数量的总和,加快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提高了研发层次,同时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原通辽蒙医学院在联合了其他几所院校的基础上,在“十五”期间扩大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招生数量大大增加,专业类别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内蒙古医学院的中蒙医学院和药学院均开设蒙医药课程,学科门类不断健全,2004年刚刚投资改建了蒙药综合实验室,2005年又新建了蒙药教学楼,教学能力和实验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蒙药企业与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的紧密合作,更是为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从生产的角度看,200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全部4家专业蒙药厂的年总产值仅4000多万元,产业规模非常小。2001年后,蒙药产业开始进入加速期,各个蒙药生产企业的年增长速度均超过30%,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更是达到了每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2005年,几家蒙药生产企业的总产值已经接近2亿元,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全国蒙药生产能力最大的金山蒙药厂也正式竣工,并于2005年底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蒙药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三)蒙医药已经得到了全国市场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新药研究是我国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蒙药属天然药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 低,符合未来药物的研发方向和目前市场的需求,因此,蒙药的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并且在俄罗斯、日本、东欧等地也有很大的需求。在蒙古族聚居省区以外的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也开设了蒙医医院,就诊患者非常多;蒙药的销售已经得到了全国各地市场的广泛认可,主要销售市场为长江以南的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创造出了“红城”“丹神”等一批蒙药知名品牌。蒙药产品“冠心七味片”更是在全国中药OTC市场销售中占有重要份额,证明了蒙药产品确切的疗效和市场对蒙药的认可。
(四)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生物医药列为自治区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将蒙药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大力扶持。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内蒙古生物技术和中蒙药产业化科技开发领导小组”,由自治区主席亲自牵头,办公室设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全面领导和协调蒙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同时,各地方政府对本地的蒙药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蒙药产业的发展。
(五)蒙医药产业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内蒙古及其他蒙古族聚居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蒙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蒙医药已逐步成为所处地区的支柱产业。蒙药材种植基地对于解决当地的土地使用及农牧民脱贫致富问题,蒙药研发对于提升当地的医药文化水平问题,生产型企业对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些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以及由于各个企业快速发展而带 来的外部资金等,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蒙医药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药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蒙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药、西药甚至是其他的一些民族药比较,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除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缺少产业化人才、缺少资本融通渠道、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普遍性问题外,一些现实状况也严重制约了蒙药产业的发展,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理论创新工作薄弱,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人才缺乏
作为民族医药的一支,蒙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蒙医药的特色,也是蒙医药产业发展的源泉。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继承和发扬蒙医药理论及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开展得还很不足,没有挖掘和整理就不能很好地继承,不能继承就更谈不上发扬和创新。目前主要是缺乏资金及人力的投入,使得此项研究工作举步维艰,长此以往,必将成为制约蒙医药发展的“瓶颈”。在蒙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由于缺乏蒙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骨干人才和在国内及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影响了蒙医药的快速发展。
(二)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还不高
蒙医药是特点非常明显的医药科学,其指导理论、用药机理和制备工艺都具有鲜明特色。在世界医药行业技术、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蒙医药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及创新和突破不到位,在理论基础方面尚存在着一些学术争论与技术空白,这就造成了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比例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也不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开发,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蒙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三)蒙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工作不力,质量标准低
由于部分蒙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的定性、定量指标,含毒性的药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查不规范,加之分析手段落后,先进分析技术利用不够等原因,质量控制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蒙药资源,但存在对其资源分布、储量、生态状况了解不足的问题,加之蒙药所处自然环境的破坏、药材滥采滥挖现象严重及“重药用开发、轻药源培植”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剧了这类医药资源的破坏,需要尽快开展蒙药材的标准化完善和GAP基地建设工作。
(四)蒙医药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
许多蒙药制药企业生产方式落后,产品的质量、疗效、稳定性缺乏保证,也缺乏原始的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蒙医药企业还没有出现跻身国家500强和天然药物全国6O强的大型企业。多数企业尚未对产品的后续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缺乏根据自身市场反馈而进行自主开发新药的能力,无法真正构建产品的知识及技术壁垒,产品结构单
一、雷同,必将加剧蒙医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状况,极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蒙医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蒙医药的科研基础良好,研发人才层次、研发机构数量、在研品种类别等方面都不缺乏,但是由于蒙药地区跨东西范围极广,又分处几个省区,文化背景及地区差异较大,导致了蒙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需要一个机构最大限度地集约蒙药资源,引导其有序发展,形成合力。
(六)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蒙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需要有特殊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尽管内蒙古等地政府对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蒙医药产业的历史也很长,但是蒙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间不长,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蒙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计划的总体思路
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全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大力提升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制订目标,重点突破,以蒙药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战略联合,集成各方优势,利用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在高起点上促进蒙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化层次,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蒙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基础难题、填补蒙医药学术空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使蒙医药产业成为蒙医药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亮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蒙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计划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蒙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实际成为创新和投入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出其在创新及产业化中的骨干作用,推动蒙医药产业成为技术先进、既有规模又有品牌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医药产业,成为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农牧民的脱贫致富;继承和发扬蒙医药理论,提高已有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强集成创新能力,推出一批技术先进可靠、标准类别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蒙药创新药物,完成一批公益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到2010年使蒙药的创新速度达到全国民族药品的前列;建立顺畅的技术和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桥梁和渠道;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实质性的国际科技合作;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稳定的蒙医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国家级蒙药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使之成为蒙医药产业共同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个国家蒙药产业化基地,最终形成一个要素完整、功能齐备、高效率的蒙医药技术创新体系。
第五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产业规模已达到百亿美元-----1 第二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3 第三篇:2014年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生产总值258亿元-------------4 第四篇: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现状分析-----4 第五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浅析--------------------------5 第六篇: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6 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6 1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 2青岛澳海生物有限公司------------------------6 3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 4广东昂泰连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6 5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 6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6 7浙江杭康药业有限公司------------------------6 8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6 9青岛安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 10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6 第七篇:海洋生物医药科学规划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好-----7 第八篇: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8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产业规模已达到百亿美元
由于海洋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活性谱广且强度高,同时具有更大的类药性。“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增加值为224亿元,增速达到20.7%。
在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生物医药以20.7%的产业增加值增速居2013年海洋经济产业最快增长领域。国际上,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逐步由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发展,瞄准深远海生物耐压、抗还原环境的特性,可望发现一批全新结构活性化合物和特殊功能基因。
药物新靶点发现和验证集成技术、药物高通量、高内涵筛选技术等陆地高新技术也迅速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转移。
世界范围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5%至20%。但是相对于化学药或海洋经济的规模,海洋生物医药不管是数量和产值都非常少。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2014年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生产总值258亿元
2014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生产总值为258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5%,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明确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即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利用,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创新药物等产业,建设全球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形态,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目前,新区已集聚了明月海藻、科海生物等一批海洋生物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精深加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农用制品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浅析
中国海洋经济在新世纪前十年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1%,高出同期GDP增速。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家新的战略扶持层面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和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我国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已发现了一批新型抗肿瘤、抗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并相继进入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国内已经有数十家海洋药物研究单位和几百家开发和生产企业。
近1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从2005年的17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224亿元,增长了十几倍;而其增加值占比逐年提升,尤其在2011-2013年大幅上升,对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获国家批准上市的海洋药物约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有数十种。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
20世纪90年代与以来,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1.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自2001年起,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基本处于8%以上,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达10.0%,为近年来最高水平;2011年和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例均为9.6%,2013年略有下降,为9.50%。
从2005-2012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占海洋产业的比例和占GDP的比例变化来看,总体上,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在海洋产业、国家生产总值中的经济地位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经济复苏以来,在海洋产业中的占比和GDP中的占比呈现出较快增长,2013年的占比分别为0.412%和0.039%,显示出海洋生物医药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
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 1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青岛澳海生物有限公司 3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广东昂泰连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5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7浙江杭康药业有限公司 8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
9青岛安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篇:海洋生物医药科学规划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好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家新的战略扶持层面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论坛上,当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发现的新策略、海洋创新药物开发、海洋功能制品研究与产业化,结合舟山群岛新区的实际情况,献智畅言。
舟山以东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基础,借助浙海院较强的科研实力,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认为,舟山作为世界主要鱼油原料提供地,应该充分借助这一优势提升鱼油产业。同时,挖掘、整理舟山海洋中药资源宝库,发展海洋中药产业。
海洋生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海洋生物制品与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拟生态及应激条件下微生物的活性产物研究等主题作了报告,为舟山新区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7 告》分析显示:中国海洋经济在新世纪前十年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1%,高出同期GDP增速。
第八篇: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预计“十二五”末,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有望提高至13%-15%,平均增速不低于20%;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最具发展前景。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海洋经济在新世纪前十年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1%,高出同期GDP增速。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家新的战略扶持层面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已经从沿海、浅海延伸到深海和极地,特别是海洋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海洋生物中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功能及其技术、海洋药物研发等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很多研究成果申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专利。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将在抗艾滋病、抗肿瘤、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获国家批准上市的海洋药物约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有数十种。各国通过多年研究,现已知230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
尽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受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限制,许多海洋天然产物的潜在药物价值还不为我们所知,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生产流程复杂,研发、测试、临床等研究阶段时间周期较长,产业的发展规模仍然较小,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都需要逐步去解决。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山东烟台中大生物制药通过科8 技攻关,在藻类中成功提取抗艾滋药物F-昔肤。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早,走在全国前列,以广东昂泰集团、国风药业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向海洋药物领域挺进。江苏省从199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起,就将海洋药物作为开拓海洋新兴产业的重点对象,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南通双林生物制品公司研制的降血糖、解酒、补钙等海洋保健品推向市场后,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新兴海洋产业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遇。未来,海洋生物医药研究将着重于海洋抗癌药物、海洋心血管药物、海洋消化系统药物等九大领域。其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创新基地与平台政策等六个方面将会获得国家支持。预计“十二五”末,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有望提高至13%-15%,平均增速不低于20%;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最具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