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会展业发展分析
宁波会展业发展分析
09旅本酒店会展094150321沈亚芬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会展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现。我市会展业起步迟,发展快,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为了促进我市会展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根据《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2006~2010年,重要目标展望到2020年。本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关键词: 会展现状发展优势薄弱环节
一、宁波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宁波会展业发展历程
1997年以来,我市会展业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工作起步阶段(1997年10月~2002年10月)。1997年10月,我市举办了首届宁波国际服装节,迈出了宁波会展业发展的序幕。1999年,我市又举办了首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为我市会展业规模和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进作用。1999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表明我市已重视会展硬件建设;2002年10月,我市新上海物业公司与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标志着我市会展业区域合作开始起步。
2、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11月~2004年)。2002年11月,我市成立了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了对全市会展工作的领导和行政服务。之后,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了全市会展工作的组织体系。2003年1月8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会展业列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将宁波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会展之都的奋斗目标,基本理清了会展业发展思路。2003年2月28日,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市会展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年,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启用,我市会展设施条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一时期,我市会展活动不断增加。相继引进或举办了中国机械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家居博览会、中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举办了中国开渔节、宁波徐
霞客开游节和中国梁祝婚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承办了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会议、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要会议(论坛)。这些重要会展活动的举办,使我市进入了全国新兴会展名城行列。
3、发展与提高并重阶段(2005年~)。2005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会展管理工作。市政府制订了《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全市展览工作;市会展行业协会出台了《宁波市会展评估细则》,明确了会展活动评估的基本标准;市有关部门拟订了《宁波市大型会展活动城区公益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并已着手研究会展业其他管理办法。与此同时,我市引进或创办了中国(宁波)文具和礼品国际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国际博览会、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等大中型展会,并对部分主题相近的展会进行了整合,促使现有展会向规模型、实效性方向发展。2005年,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会展城市。
(二)宁波会展业发展现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市会展业按照“政府强力推动、市场灵活运作”的发展思路,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从不规范到相对规范,不断演进,已形成发展快、辐射广、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会展活动不断增加,会展名城地位基本确立。10年来,我市会展业快速发展。国家级、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纷纷登场。200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80个。其中,冠名“国际”的展会10个,冠名“中国”的展会活动7个。国际标准摊位1000个以上的展会9个,2000个以上的展会6个。展出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12个,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7个,4万平方米以上6个。全市展览面积达453650平方米。目前,宁波已成为国内同类城市中大中型会展活动较多的城市,会展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基本确立了会展名城地位。
2、展馆建设步伐加快,会展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我市已拥有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亚细亚展览馆、宁波新闻文化展览中心、余姚会展中心等大中型展馆,展览总面积已超过6万平方米。其中,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460亩,一期工程投资7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在建的展馆还有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扩建工程和慈溪会展中心等,待建的有宁海模具馆等。另外,全市已有星级宾馆和酒店130家,客房12700间(套),床位23000余张。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0家,一、二星级89家,基本满足了会展活动的需要。
3、管理机制比较健全,会展增促工作不断加强。我市已初步完成会展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了纵横配套的会展管理机制,较好地发挥了政府、行会和企业的管理职能,成为国内最早构建会展管理体系的城市之一。为加快会展业发展,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会展增促措施。如把会展业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对重大会展活动给予财政补贴、开展会展业目标考核工作、开设会展服务网站、加大重点会展活动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年度“十佳”展会和“十佳”最受会展客商欢迎酒店评选活动等。这些举措都对我市会展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市加强了会展业管理工作,出台了《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制订了《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公约》等。
4、会展队伍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逐步成长。目前,我市在册展览公司33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经过10年的发展,我市基本形成了一支专业会展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与我市会展企业配套的广告、礼仪、策划、布展、演出等企业也不断增加,基本形成了全市会展业配套服务体系。
二、宁波发展会展经济优势凸现
随着宁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宁波的会展经济也以产业支撑、贸易推进、城市扶持为依托而得以崛起。总体来说,宁波的会展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独具的五大优势:
港口优势。宁波的港口资源非常丰富,去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1亿吨,居世界第4、大陆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706万标箱,居世界第13、大陆第4位。在现代会展经济发展中,港口的优势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宁波会以港口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以港口为平台、进出口贸易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为会展产业的发展助力。
产业优势。宁波有着厚实的产业基础,它拥有五大临港工业:化工、钢铁、能源、造纸以及修造船工业;此外,宁波还拥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业、文具业等等。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宁波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颇具优势的撑高平台。宁波是品牌之
都、文具之都、服装名城,结合本地特色经济打造一批具有相当品位和质量的品牌展览会,实现宁波会展业的新跨越。
开放优势。宁波会展经济的发展又受益于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如果开放是船,那么会展业搭乘着这艘快船可以乘风破浪,反过来说会展又是桨,它推动着宁波朝着更加开放繁荣的埠口前行。宁波会展业的未来,必须走国际化之路,融入浩浩荡荡的国际开放潮流。
市场优势。宁波作为典型的外向型港口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蔚为壮观,是其经济的一大特点。长三角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身居其中的宁波首当其冲,这就能促使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形成强有力的买方市场。买方卖方市场的形成,是构建会展市场的最佳途径。
服务优势。会展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举各方之力而为之,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与服务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联动,需要城市加强会展公共服务工作,包括健全公共政策、加强会展联动、开展评优奖励、完善协调机制、扩大公共宣传、提供保障服务、为会展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等,用优质服务来培育品牌展会,来吸引大型展会落户,来吸引更多的客商纷至沓来。五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宁波的会展业必将会前景灿烂,前程似锦。
三、我市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我市在发展会展产业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办展企业数量较少,实力较弱。目前,我市多数大型会展活动由政府举办,办展企业数量和实力明显不如同类副省级城市。现有办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难以独立承办大型会展活动。据初步统计,全市30余家展览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不足20万元。
公共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目前,市财政对会展业的扶持资金,仅局限在由政府牵头举办的大型会展活动,大多数由市场运作的会展活动没有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从而影响了会展业竞争的公平性,不利于全市会展市场的培育。
会展业管理比较薄弱。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我市会展业管理力量明显不足。我市会展办与市大型活动办合署办公,没有内设机构,正式编制只有5人,且承担了繁重的展会、节庆承办任务,难以把较多的精力用于会展公共服务的基
础性工作。行业协会尚没有确立行业权威,难以充分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现象仍较突出,不审批、不备案时有发生。
会议产业发展不快。除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论坛、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少数几个国际性会议(论坛)以外,其它活动规模较小,数量不多,影响有限,难以对我市会展业发展起有力推动作用。
部分会展活动实效不够明显。部分会展活动举办单位把大量精力花在领导邀请、开幕式组织、宾客迎送等方面,没有花大力气推动招展、招商等工作,影响了会展活动的实效。
硬件设施不配套。展馆配套设施严重滞后,附近20~30分钟步行圈内,相应的辅助设施没有到位,以致办展期间出现交通难、吃饭难、住宿难、汇兑难等问题。
会展人才短缺。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宁波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我市现有展览公司中,能独立办展的不到5家,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低。办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熟悉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
参考文献:
[1] 毛光烈,充分发挥会展业对扩需求、调结构、保增长的作用——在全市会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4月27日;
[2] 宁波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宁波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
[2007]41号),2007年6月1日;
[3] 张松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宁波会展业的创新之路,宁波通讯,2009年8期
[4] 丁萍萍,浙江发展会展业的比较优势与对策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9期
[5] 余晨杰,发展特色产业是解决我国会展弊端的新思路——以浙江制造业为例,特区经济,2008年6期。
第二篇:中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中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文献综述
姓名: 孔美冬 班级: 会展11-3 学号: 201105005928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展览业就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展览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展览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日益繁荣的展览活动不仅对引导有关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配合了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商品供应链,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会展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化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组织与管理落后等,这需要我们正确对待,促进会展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会展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发展展望
一、中国当前的会展业
会展业发展现状:1.中国是世界最大、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入世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也将对我们更加开放,两个市场的开放必将促使中国的内需外贸和经济活动更趋活跃。入世后,中外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国内各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展览场馆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国各展览城市之间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同展览会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
2.中国展馆设施水平快步提高。基础场馆条件的好坏对会展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展业已经形成一个行业,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展览市场本身的发展和需求,中外价格并轨肯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出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这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5.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当前一些展会上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纠纷与投诉不断出现,严重破坏了展览会的正常交易秩序和健康发展。2006年发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版权局、知识产权局、贸促会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蓝天会展行动”。第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大会主题之一,颁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标志证书,并授予牌匾。这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
二、中国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会展业市场体系的形成。会展业的资源配置、地域布局背后隐藏着对政府、行业部门依赖度相当高,行政条块对会展市场的分割,造成行业内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我国会展业相对低下的市场开放度,阻碍了行业内资本市场的形成,由于我国会展业向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开放不够充分,业内原有经营者又受到行业、地区门户的束缚,行业内部资本流动和外部资本流入受阻,使行业发展缺乏后劲。
3、当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只能是一种粗放型的量的扩张,多数展会缺乏明确定位,组织管理模式落后。同国际知名展览相比,我国展览缺乏明确定位,让参展厂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的是缺少定位盲目上,有的是根据领导的好恶,人走节亡,亟待实现向注重内在质量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近几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上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所占比例非常小,以办展量为背景,具有国际影响、形成品牌的展览会是凤毛麟角,而且主题重复的现象十分严重,展览水平不高具有普遍性。组织管理模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展览使之停留在相对封闭、单
一、服务水平低下层次上的重要原因。
4、会展业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会展场馆落成后,展览组织、展台设计与搭建、物流、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发展相对滞后,软件与硬件发展的不配套造成会展设施闲置。会展场馆供不应求,硬件设施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一批人员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影响了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发挥。展览提供辅助服务的行业如展览信息、展览咨询、施工、评估、道具、设计装潢等行业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5、会展主办主体复杂,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展览业务人员的素质偏低,专业会展人才十分缺乏。会议展览的主办主体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各类协会、学会,有各种群团组织,有咨询公司和展览公司,有各种媒体,也有各类企业。主办主体的多元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会展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也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如何发展会展业:
1.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2.发挥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一,建议政府部门能通过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等手段对我国会展业进行宏观规范,同时减少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使会展业的各个主体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竞争。第二,共同研究制定会展产业政策。
第三,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会展中心场馆、会展业和相关服务业能有积极性办好会展活动。
3.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
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经济”,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速培育一批有品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和竞争实力的会展公司。就展览项目而言,会展企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提高展会组织、策划、服务的水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进行展会活动的创新,争创名优品牌,提升我国会展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4.加快筹建全国性会展协会,促进我国会展产业化。
5.有意识有目的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这其中包括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务专业化、业化。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会展带来的契机。
四、中国会展业发展展望:
会展业是我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利于全国市场体系的形成,这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发展和实现质的飞跃,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其次,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背景支持和基础设施支撑。金融、物流、旅等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为会展业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再次,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我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将带动我国会展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参考文献] [1]敖汉华.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定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2]张纯记.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陈小民;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04年08期.
第三篇:宁波会展业调研报告
宁波会展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1.会展业概述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核心内容。它既对促进内外贸易、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对推进对外开放战略的大力实施,提升城市影响力,促进城市文明的全面进步有着特殊的意义。展览业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助推器”之称。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特殊组成部分,因其与其他产业的密切关联性和对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而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
会展业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关系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关系我市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近年来,宁波市在会展业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注重实效、勇于创新、强化服务,走出了一条量质并举的发展路子,宁波作为中国会展名城的地位正在逐步确立。
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活动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CEIR)统计,2000年美国举办了13000个展览会,直接收入约120亿美元,与展览会相关的社会综合消费约1250亿美元,展览会的经济拉动效应为1:10;德国2000年展览会销售收入为45亿马克,创造社会综合价值410亿马克,拉动效应为1:9.1。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也是目前不少地区提出若干年后要把本地办成“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以试图将本地整体经济带动起来的“理论依据”。
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认为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虽然存在先天优势不足的问题,但也有其自身品牌、区位、资源优势,应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经验。宁波市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目前已把会展业定为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探析宁波会展经济的拉动效应,本次调研以第六届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因家博会是我市唯一经过UFI认证的品牌展会,具有典型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具有更大的价值)为对象来研究展会对宁波经济的拉动效应,并试图探究宁波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宁波会展业更好发展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注:上述活动属本人专科院校2012学年对10届学生安排的校外实践活动。
2.调研方法设计
此次调研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问卷主要以参展商和参展观众为调查对象进行,而问卷的形式以调查满意度的李克特量表为主,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主办方的组织活动和展览场馆的设施和服务,通过参展商和参展观众对主办方和展馆的各方面因素的评价,反映了主办方和展馆所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对象和问卷针对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对问卷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所以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用来调查参展商,一份用来调查参展观众(问卷未附上)。对于参展商问卷,我们主要设计了三个李克特量表,分别用来了解参展商对于展馆硬件设施、展馆的服务水平和主办方组织三个方面的评价。
3.调研日程安排
我们小组由一位专业的指导教师带队,组员由我班2名男生,3名女生组成,展开题为“宁波会展经济调研报告——以第六届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为例”的暑期实践活动。
1.7月4日至6日各组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进行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
2.7月7日至13日我们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组员讨论并撰写调研报告。
二、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
自1997年以来,宁波市会展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工作起步阶段(1997年10月——2002年10月)
1997年10月,宁波市举办了首届宁波国际服装节,迈出了宁波会展业发展的序幕。1999年,宁波市又举办了首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宁波市会展业规模和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进作用。1999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标明宁波市已重视会展硬件建设;2002年10月,宁波市新上海物业公司与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标志着宁波市会展业区域合作开始起步。
2.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11月——2004年)
2002年11月,宁波市成立了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了对全市会展工作的领导和行政服务。之后,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了全市会展工作的组织体系。2003年1月8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会展业列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将宁波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会展之都的奋斗目标,基本理清了会展业发展思路。2003年2月28日,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成立,标志着宁波市会展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年,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启用,宁波市会展设施条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一时期,宁波市会展活动不断增加。相继引进或举办了中国机械
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家居博览会、中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举办了中国开渔节、宁波徐霞客开游节和中国梁祝婚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承办了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会议、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要会议(论坛)。这些重要会展活动的举办,使宁波市进入了全国新兴会展名城行列。
3.发展与提高并重阶段(2005年——)
2005年以来,宁波市进一步加强了会展管理工作。市政府制订了《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全市展览工作;市会展行业协会出台了《宁波市会展评估细则》,明确了会展活动评估的基本标准;市有关部门拟订了《宁波市大型会展活动城区公益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并已着手研究会展业其他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宁波市引进或创办了中国(宁波)文具和礼品国际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国际博览会、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等大中型展会,并对部分主题相近的展会进行了整合,促使现有展会向规模型、实效性方向发展。2005年,宁波市被评为全国优秀会展城市。
(二)现今发展概况
近10年来,我市会展业按照“政府强力推动、市场灵活运作”的发展思路,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从不规范到相对规范,不断演进,已形成发展快、辐射广、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会展活动不断增加,会展名城地位基本确立。10年来,我市会展业快速发展。国家级、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纷纷登场。200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80个。其中,冠名“国际”的展会10个,冠名“中国”的展会活动7个。国际标准摊位1000个以上的展会9个,2000个以上的展会6个。展出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12个,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7个,4万平方米以上6个。全市展览面积达453650平方米。目前,宁波已成为国内同类城市中大中型会展活动较多的城市,会展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基本确立了会展名城地位。
2、展馆建设步伐加快,会展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我市已拥有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亚细亚展览馆、宁波新闻文化展览中心、余姚会展中心等大中型展馆,展览总面积已超过6万平方米。其中,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460亩,一期工程投资7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在建的展馆还有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扩建工程和慈溪会展中心等,待建的有宁海模具馆等。另外,全市已有星级宾馆和酒店130家,客房12700间(套),床位23000余张。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0家,一、二星级89家,基本满足了会展活动的需要。
3、管理机制比较健全,会展增促工作不断加强。我市已初步完成会展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了纵横配套的会展管理机制,较好地发挥了政府、行会和企业的管理职能,成为国内最早构建会展管理体系的城市之一。为加快会展业发展,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会展增促措施。如把会展业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对重大会展活动给予财政补贴、开展会展业目标考核工作、开设会展服务网站、加大重点会展活动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十佳”展会和“十佳”最受会展客商欢迎酒店评选活动等。这些举措都对我市会展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市加强了会展业管理工作,出台了《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制订了《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公约》等。
4、会展队伍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逐步成长。目前,我市在册展览公司33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经过10年的发展,我市基本形成了一支专业会展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与我市会展企业配套的广告、礼仪、策划、布展、演出等企业也不断增加,基本形成了全市会展业配套服务体系。
三、发展中现存的问题
我市在发展会展产业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多多少少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办展企业数量较少,实力较弱。目前,我市多数大型会展活动由政府举办,办展企业数量和实力明显不如同类副省级城市。现有办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难以独立承办大型会展活动。据初步统计,全市30余家展览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不足20万元。
2.公共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目前,市财政对会展业的扶持资金,仅局限在由政府牵头举办的大型会展活动,大多数由市场运作的会展活动没有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从而影响了会展业竞争的公平性,不利于全市会展市场的培育。
3.会展业管理比较薄弱。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我市会展业管理力量明显不足。我市会展办与市大型活动办合署办公,没有内设机构,正式编制只有5人,且承担了繁重的展会、节庆承办任务,难以把较多的精力用于会展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行业协会尚没有确立行业权威,难以充分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现象仍较突出,不审批、不备案时有发生。
4.会议产业发展不快。除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论坛、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少数几个国际性会议(论坛)以外,其它活动规模较小,数量不多,影响有限,难以对我市会展业发展起有力推动作用。
5.部分会展活动实效不够明显。部分会展活动举办单位把大量精力花在领导邀请、开
幕式组织、宾客迎送等方面,没有花大力气推动招展、招商等工作,影响了会展活动的实效。
6.硬件设施不配套。展馆配套设施严重滞后,附近20~30分钟步行圈内,相应的辅助设施没有到位,以致办展期间出现交通难、吃饭难、住宿难、汇兑难等问题。
7.会展人才短缺。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宁波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我市现有展览公司中,能独立办展的不到5家,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低。办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熟悉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
四、对策及建议
小组成员通过多日的实地调研及后续的资料整合、探讨,总结出下列对策及建议:
1.大力培育会展企业主体
宁波市会展企业数量少,大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化程度的高展览公司几乎没有。因此,必须积极培育会展企业主体,推动大企业集团和个人投资组建会展公司,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全国性的知名会展公司入驻宁波或在宁波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逐步形成以会展中心为核心,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会展及相关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主体体系。
2.发挥展览行业协会的作用
中国传统的行业协会有两种模式,一种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以政府自居,代政府发号施令;另一种是松散的,没有实际职能,而是通过举办一些活动,以实现嬴利为目标的专业团体。展览行业协会作为一个新兴的组织,它既不应该是官方的,也不应该是嬴利,它应该由行业内的展览公司、展览场馆、搭建公司、广告公司、运输公司、业内研究人员及参展商代表等共同组织,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代表待业内大多数企业的利益,为广大企业服务。随着宁波展览经济的发展,展览行业协会将和政府管理机构相辅相成,行业协会通过监督展览市场,制定展览行规,加强信息交流,培养展览人才等措施,来维护展览市场的公正和透明的原则。
3.鼓励高校设立会展专业学科
高校在会展经济人才培养中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2年,广州大学在广州市政府与法国教育部的协议下组建了中法旅游学院,并设立会展本科专业。在中法旅游学院,会展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律、统计、会计以及其他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还可以利用52周的学时到会展公司、酒店、旅行社进行实习,优秀学生还可以选送到法国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深造。针对国内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存在复合型趋势,他们正在培养一批解企业燃眉之急的复合型人才。
而我市高校中虽然也有设立会展专业学科,但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切
合社会实际需求,也没有真正达到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宁波应以广州中法旅游学院作为借鉴来更好、更有针对性、更实用地为宁波会展经济输送人才而作好前期准备。
4.提升展览主体实力,培育会展专业人才
在会展软环境建设上,当务之急要抓好管理团队、展览公司、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建设。首先,要提高我市展馆管理队伍的素质,确保展馆有效利用,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聘请国外管理公司的资深专业人员做管理顾问。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其它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展览公司,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我市会展经济,鼓励国际著名展览机构来宁波设立分支机构和举办会展活动,要创造条件,促进与国外(境外)展览机构合作。要加强对现有办展力量的资源整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争取尽快培植几家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会展企业和中介机构。再次,要推行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引进会展项目策划、管理、设计等专业人才的办法,提高会展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展览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要有计划进行人才招聘,与宁波或周边高校联合,建立宁波市会展人才培训基地,对现有会展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专业培训,搞好上岗资格认证。
5.拓展办展方式,扩大展会知名度,努力培育品牌展会
加快会展经济对外开放,积极谋求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办展参展。一要从多头办展向联合办展转变,努力提高会展的规模化程度;二要积极争取“国字号”展会多落户宁波,带动本地会展经济发展,扩大宁波展会知名度;三要充分发挥贸促会在国外参展和引展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以及与国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寻求宁波会展协会加入国际会展协会,引进国外企业和展览公司来宁波办展,提升宁波展会档次;四要大力开展网络展览,实现实物展览和网上展览的相互补充;五要以现有品牌展会为中心,调整搭配好各类专业展会时序和规模。遵循会展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化运作规律,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梯队(国际、省、市、县)、多品牌、大规模的具有很强国际性的会展格局。
五、调研体会(个人)
这次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整个团队合作密切,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调研过程虽然是艰苦的,但是我们干得很愉快!主办方宁波会展中心相当配合我们学生的调研工作,同时也给予了大家很大的支持,我们为此很感动。
对于调研的结果我们都表示比较满意,通过实践所得的各类数据可以看出,宁波的会展业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会展的经济拉动效应也不错,但是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办展环境,配套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今后,宁波会
展业的发展应更注重服务质量,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举办更多更大规模的展览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同时,提升宁波城市的品牌效应。最后期待家乡宁波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朝着迈向国际化的会展城市的目标不断前进,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到更高的高度!
第四篇: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大陆和港澳CEPA安排的实施,外商也越来越看好中国国会展业,中外会展企业的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美国、德国、英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公司都在寻找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或合作建立企业、或合作办会展,形式多样。另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不仅带来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处在探索及积累经验的时期,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小、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 展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即当一个展览会达到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因此,会展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广交会、科博会这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品。
我国去年举办各类展览会2500多个,行业总产值7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我国GDP的0.07%,平均产值280万元人民币/个;而德国的展览会总数在300个上下,形成的产值规模是德国GDP的1%,平均产值近1000万欧元/个。我国展览会和展览公司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于国际上的展览强国,而整个展览产值规模不及人家几分之一,虽然国情不同不能简单对比,但从这组数据至少可以看出,我国会展业在这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例如,我国组展商数量繁多,大大小小展会也很多,但许多展览的规模都在1万平方米以下。过度竞争使得许多的公司和机构把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参展商的事情上,而无暇顾及对展览专业观众的组织和对参展客商的服务,导致展览效果大打折扣。
展馆建设热和组展商、搭建商发展滞后现象并存,从业者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展览场馆建设出现一股热潮,但布局、结构并不十分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地方展览场馆的建设并没有认真考虑市场需求,没有认真考虑是否符合会展业发展的规律,更多的是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意志,而不是一种满足产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市场行为。这也反映出当前对会展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有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展览场馆,就能兴办高质量的展览,就能发展当地的会展经济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其实,场馆本身只是一种条件,并不能自动创造市场。实践表明,展馆建设布局不合理,建设过多、过快,必然会造成场馆闲置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据有关机构提供的资料,我国可供展览的场馆面积很快突破170万平方米,其发展规模及速度巳超过许多展览大国,但是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在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而我国展馆目前整体的利用率在10%~30%之间。这不仅造成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必然导致展馆经营市场的恶性竞争。
另一个问题是硬件:与软件发展不配套,从业企业、从业人员、都存在一个素质提高问题。从行业组织结构看,与庞大的展馆数量相比,组展商、搭建商、物流公司等服务于展览产业的公司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数量不少,但公司普遍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形成了整个展览市场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到中国展览产业的发展。
第五篇:广州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
广州会展业的swot分析
摘要:广州会展有其独特的模式,无论是政府招商建设还是展馆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在不断完善当中。广州展览会具有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广州会展业的优势与不足,能让我们更好总结其经验并得到借鉴。
一、广州的会展经济模式
广州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发展新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招商建设展馆周边配套设施,商务部主导展馆的建设与运营。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建于2002年,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琶洲岛,紧邻珠江,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用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二、三期工程已经启动。广州市在琶洲展馆周边规划了89.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用地,各类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
二、广州展览会情况分析
1.专业化
2006年各类展览会专业化程度都较高。以第100届广交会为例,仅琶洲展馆一期展出工业类商品,就含家用电器、电子及信息产品、灯具灯饰、工具、机械及设备、小型车辆及配件、五金制品、建材、化工及矿产、车辆及工程机械等10个专业展区,有8229个展位;二期展出日用消费品类商品,含日用品、食品及茶叶等8个专业展区,有8615个展位。再看流花路展馆:一期展出纺织服装类及医药保健类商品,纺织服装类含服装、家用纺织品、纺织原料面料、抽纱、地毯及挂毯、裘革皮羽绒及制品、鞋帽7个专业展区,有6518个展位;医药保健类含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1个展区,452个展位。二期展出礼品类商品,含礼品、装饰品、玩具、编织品、园艺、钟表眼镜、办公文具、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8个专业展区,有6954个展位。
2.品牌化
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品牌展区备受采购商关注。占展位总数14%的品牌展区成交额累计达到66.3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31.6%。居前三位的广东美的集团成交9亿美元,广东格兰仕集团成交6.3亿美元,青岛海尔集团成交4.7亿美元。
第100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综合展馆。为充分展示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风采,第100届广交会的品牌展区展位达4175个,占总展位的13%,而进入品牌展区的企业共有805家。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147个出口名牌参展企业;二是由各个交易团推荐,并经严格审定,符合商务部关于广交会品牌展区七项准入条件的企业。这其中就包括诸如名瑞、格兰仕和TCL、虎头等不少来自广东省内的知名服装、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品牌。
3.国际化
近年来,广州展览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以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例,世界零售商250强中,有81家到会,排名在世界前20名的有14家。又如2006年11月14~16日为期三天的亚洲皮革展,作为广州最专业的国际展览之一,展会中180多家参展商中70% 1
来自欧洲,他们带来了最专业的皮革流行趋势,吸引了大批时尚专业人士、设计师纷纷到会,熟悉最新的时尚趋势。
由广州锦汉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05中国锦汉礼品、家居用品及装饰品交易会”是广州首个获得UFI认证的展会。2006年“中国锦汉纺织服装及面料展览会”也获得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广州锦汉国际展览中心也被UFI吸纳为正式会员。
4.参展者动因
分析参展者的动因主要有:一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宣传公司形象;二是与老客户保持密切联系,把展览会作为同行交流的殿堂;三是结交新客户;四是开拓新的客户市场;五是推广新产品;六是签订销售合同。
此外,参展商还各有所图。例如第100届广交会上,宁波代表团为宁波中国日用消费品展览会进行宣传,因为该展会举办时间是来年的六月份,所以广交会就成为其招商和联系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广交会场馆内,香港贸发局也设立了展位推介旗下展会,在馆外,义乌设立接待站,吸引外商眼球。
除了推广地方展会,也有参展省市把广交会当作推广地区特色的平台。如云南省带着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来广州巡回商演;海南交易团举办大型的经贸旅游推介会。
三、广州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
① 政策优势
广州市政府致力于通过各种政策推动和法规保障,力求为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一方面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知名会展企业进驻广州,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及相关旅游组织和会展企业加入国际性的会展组织协会。此外,广州市成立了广州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及市协作办、市工商局、市贸促会、市经贸委等单位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局、财政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卫生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文化局、科技局、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协作办公室、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国税局、地税局、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贸促会等单位的领导组成,全面负责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另外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将从建立健全会展业管理体系、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建立会展业申报审核制度和建立听证制度等方面规范广州市会展业发展。
②经济优势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曾发表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水准以上、服务业在GDP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10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区域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积极作用。据统计,2002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1%,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6%,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2%。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大,既是国内甚至是国际的轻加工业制造基地,又是国内对外贸易的视窗,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市场巨大。而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是广东的经济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的枢纽,其经济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广州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
③区位优势
广州位于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腹地,是中国南方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流的最大集散地,又毗邻港澳,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国际机场和良好的地面交通条件,广州的辐射力远至广东省、华南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④会展自身优势
⑴品牌优势——拥有“中国第一展”。中国会展业的历史是从1956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的。经过48年的精心打造,广交会成功举办了96届,规模达到554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第一展”。根据德国展览委员会的统计,该展已经位列汉诺威通信及技术博览会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之后,居世界第三大展览。广交会以其拥有的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广州会展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2004年广交会展览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展位4000个,国内20多个政府组团和境外3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企业参展,达成贸易及合作总额1500多亿元。
⑵硬件优势——拥有亚洲第一的展馆。广州现有专业场馆11个,展览面积49万平方米,可利用来办展会的体育场馆及各大酒店面积65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该中心建筑总面积70万平方米,首期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已建好16个展厅。
⑶展会优势——展会数量和展览公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04年在穗举办的各种展览、展销会616个,其中国际性大型展览50个;另市属企业中具有展览经营范围的企业有2384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510家
2.劣势
① 会展人力资源方面
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运作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广州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有353家,按平均每家需求量20~30人计,共需专业人才近8000人而已。目前国内会展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会展业产品雷同、低水平重复竞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专业人才的匮乏,会展业产品雷同是展会规模普遍偏小的必然结果,因为面积小且分散的展馆只适合小规模办展,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注定会导致低水平办展。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直接后果便是参展商和观众无所适从,客户分流、资源浪费,展会吸引力不强,最终会制约会展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进程。
②展会层次方面
一方面,广州目前缺少国际会展旅游的专业服务公司,缺乏专业会展旅行社,许多国际会议大多由几个部门联合或由某家旅行社兼办,这显然不能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现有会展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这种落后的经营理念表现在会展活动运作中就是“尽可能多地办展,而不注重内涵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会展品牌的树立。品牌展会、品牌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城市之间的关联性极强。
③是行业管理方面
这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对会展业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协调、鼓励、支持办法,缺乏对会展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和审查制度;会展举办主体素质差,整体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一些场馆管理方式陈旧,服务意识差,一门心思为了创收,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甚至有一些展会以各种手段“骗展”,结果在国内外客商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会展业协会成立伊始,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缺乏对会展业的调查统计和理论研究,难以准确评估和预测会展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3.机遇
①内部机会——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和国际会展公司即将成立广州正在筹备成立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该协会由广州市会展服务中心、广州商业会展中心、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广州地区旅游协会和广州服装行业协会等单位作为发起人,以政府部门的展览中心、专业展览公司、相关的行业协会、展馆(场)、宾馆酒店等五个层面的单位成员作为会员,目前已有近150家单位入会。目的是为了搞好建章立制,制定完善会展行业标准和行业守则,进一步完善会展业市场的游戏规则,增加会展市场的透明度,避免不正当竞争;培训和引进会展专业人才,推广先进科学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促进会展业的技术进步;组织各种形式对内对外的合作交流;加强自省自律,诚信办会办展。此外,广州国际会展公司也正在筹建中。成立国际会展公司,是加速广州市会展业国际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展览集团企业开始进入我国会展市场。如德国汉诺威、杜塞尔多夫等展览集团已进军我国展览市场,其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先进,对国内会展企业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全球获得UFI认证的国际性展览会或贸易博览会共有629个,其中中国有37个,至目前为止,广州还没有。为改变这种局面,成立广州国际会展公司, 与国际著名会展公司合作,引入国际会展经验和知名品牌,着重做好国际招展工作,提高会展业国际化程度, 加快广州市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使广州市会展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可与国际展览业相抗衡的能力。
外部机会——泛珠三角打造会展联动平台“泛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论坛”,就如何加强泛珠三角会展城市合作与联动发展进行讨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区域合作可在品牌、信息资源方面做文章,打造会展区域联动平台。例如,泛珠三角的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上应该坚持“大中小、远中近”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合作,通过会展专业市场的细分和划割来做好规划,避免泛珠三角区域内出现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此外,在会展品牌上展开合作。对已在泛珠三角区域城市举办过的重要展会与品牌展会项目,如果易地举办,可以实行扶持和保护。场馆优先安排档期,对办展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对于泛珠三角城市中举办的同类型展会,展开合作。用资源交换、股份合作、转卖等形式把同类型展会做大做强。
威胁:
①来自亚洲其它经济区域的竞争。展览业属服务贸易的范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是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保证。目前,亚太地区竞争最激烈的要数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形成了三大区域性的展览模式。新加坡在展览硬件和软件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香港地区也成功地操作了许多以贸易
出口为主的品牌展览会,其优势是借助于完善的服务设施;而中国大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其发展空间应优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另外,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汉城以及中东的迪拜也力争在亚太地区区域展览中心市场上分一杯羹。
②来自国内其它省市的竞争威胁。现阶段,广州虽然与北京、上海并称中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在每年2000多个展会中占有一定比重,但就举办的展会数量和规模看,广州与北京、上海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北京25%、上海18%、广州仅占8%,而排在第四位的大连占有率也达到7%。另据展览王国德国透露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展览公司到外国举办展览会,在中国的首选地是上海和北京。③来自珠三角地区的竞争威胁。单就珠三角地区来看,有能力直接与广州竞争的就有好几个。深圳现在的展馆面积有14万平方米,同时凭借依靠香港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业,高交会的号召力也决不会比广交会低一个档次。另外,东莞、顺德、南海、中山也都培育出不少品牌展览。短期内广州如果不能再创出优势品牌,或者不能跃上一个层次成为国际性的会展城市,未来将直接面对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广州在其中并不占据太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