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12:3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第一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其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预算会计制度。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的体系,先后推行了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和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办法,并开始着手研究新的政府预算会计。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我国预算会计体制逐步向政府会计演变的过程。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整体推进,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较好地预防了腐败的发生。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是对会计体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并使之形成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以推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本文针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行业分领域的设置会计制度,造成会计制度的条块分割,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管理责任。这点在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现象相似,但在2006年国家统一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行业规定,而预算会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合理性已经充分显现。

2.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

由于会计信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重要,而收付实现制度虽然实现以收抵支的核算目的,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难以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实质和全貌。而且财务风险高,不利于全面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同时收入和费用之间非对称性,不能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与发生的行政事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对于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管理和业绩考核都是不利的。

3.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灵活性

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世纪制定的,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公共财政制度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这些变化面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过于死板和教条,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需要我国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以建立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4.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

现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换,其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透明高效率的公共财政体系,而现在我国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导致核算简单,财务报表内容过窄,无法反

映财政的实际情况,没有披露国有资本的安全情况、养老金、失业金等的使用和安全以及各级政府在其他财务方面的受托责任的信息,也没有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同时报表中结构和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1.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首先,要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行政单位会计改为政府会计,主要包括政府总预算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他们是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事业单位会计逐步转为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或服务的部门会计。如:学校、医院、社会团体会计等。其次,需要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与国际相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政府公共开支界限不明朗,在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中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如:国有资产收益、财政预算已安排而尚未拨付的支出、应拨入拨出上解下划等结算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当年年末列收列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并有一定业务收入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收支相抵,经济自主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余事项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再次,需要扩大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为了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活动和考核政府活动的费用与效

率,政府会计应增加对国有股权、固定资产等的核算,合理确定政府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建立适当的政府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并根据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采用相关的固定资产费用配比方法。

2.部门预算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首先,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人和支出,包括了预算资金的全部。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比如,基建资金现在是独立的会计核算,改革后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的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建会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其次,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方面的全部信息,还要提供资产时点方面的信息,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3.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由于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

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将受到挑战。例如,行政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既要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如果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成政府会计,那又要在政府会计的支出总账上记一笔,同时在某一个支出明细账上记一笔。

4.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造成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资金流动及实物流动的相互脱节。在政府采购制度下,凡是列入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的商品和劳务一律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支付款项。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步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大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将以财政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的拨款数为依据,并且在总预算会计支出类内相应增设核算财政直接拨款的科目。

第二篇: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在这种记账基础下,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得不到充分反映,不利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防范和降低财政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不能全面、真实、准确的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资金运动的全貌及其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的成果。其一,在收付实现制下,许多在当期已经发生的,但在后期支付的现时义务并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其二,负债的核算内容不完整,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负债没有按其偿还期限长短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列报。第二,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这使得固定资产长期按其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损耗情况,也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容易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资产虚增,影响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已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入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第三,收付实现制下,对收入、费用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入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单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第四,税收收入的增加,使行政事业单位可调控财力增加,行政事业单位除购买国库券之外的其他投资是允许的。而行政单位只设“有价证券”、事业单位只设“对外投资”会计科目,而对外投资千变万化,无法在这两个科目中处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将对外投资作为费用处理,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虚减。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满足政府职能转换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开始循序渐进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包括:

1.财政资金的来源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以前,政府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而现在,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不仅包括税收收入,还包括发行国债,甚至向国外筹集资金。这些债权人因此需要了解政府债务结构、偿还能力以及政府平衡财政赤字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满足这些利益相关人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建立起财政报告体制,通过政府财务报告来披露相关信息。

2.会计信息的要求。作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有机组成部分,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监督等要达到其预期的改革成果,需要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作支撑。3.会计制度目标的要求。现行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实行的追踪问效制度,也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

改革,现有的会计制度已达不到这样的目标。4.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中,凭借公共财政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信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二)满足政务公开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是最重要的政务,提高财政透明度、增进政府活动的效率以及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是改善财政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行政在实行“阳光作业”,防止“暗箱操作”,会计也要走群众化路线,提供的会计信息人民要能理解,才能起到监督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方法

正如上文所述,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呈现出不少弊端,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改进方法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建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累计折旧抵减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其新旧程度,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吻合。这样,在会计报表项目中列报的是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从而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实实在在的资产数额和偿债能力。通过计提折旧,还可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在从事各项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费用,能为固定资产的更新较稳定地积累资金,保证固定资产适时更新,固定资产核算更加严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加强资产管理,使国有资产得到应有的保全和增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核算的改进方法建议不应将接受捐赠的非限定用途财物作为其他收入进行核算。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接受捐赠业务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定义。而且,企业单位接受的捐赠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行政事业单位接受的固定资产捐赠计入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为与之统一,建议将非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也归入净资产,计入“行政事业单位”账户,同样,将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计入“专用基金”账户,以便更好地规范类似业务的核算。建议逐步完善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也与企业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核算形成可比性,更快地与国际接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所得税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收益的一种分配,按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应该在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为:借:

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三)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归集的改进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应按其用途分别计入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进行核算。而对于确实无法归集其用途的支出,如捐赠支出等,可以增设“其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与“其它收入”相配比,真正实现收入和支出的完美匹配。

(四)改革财务报告体系

会计报告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中,只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其难以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资金结余、来源和运用等情况。另外,现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列示也不科学,既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要素,也包括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作为反映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列示收支类项目是不必要的,同时也与收入支出表重复。另外在预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单一,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报表反映的是预算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即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和是否被挪用等,而不注重财务成果的评价,资金的安全性成为披露信息最主要的方面。在新形势下,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信息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需要,债权人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能否按时偿债的信息;权益资本投资人要求提供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部门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求提供其自身发展状况的信息;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也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而参照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用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没有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将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就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以便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同时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

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形势,会计制度想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实行的仍是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内容是之内的现金流量,这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论是上期、本期或者下期,只要是收入便作为本期收入,而支出也记为本期支出,这不但不能客观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二是无法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投资情况,例如对于跨会计期间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下一般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混淆的做法,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信息失真,从而造成对资产的监管的失控。

2.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为模糊,在对会计信息的规定上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限定的过小;二是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过窄。会计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所反映事业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不全面,同时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期运营状况的判断。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种类的不同,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科目调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科目设置混乱,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4.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会计报告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报告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形式。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报告体系,仅有收入、资产负债表、支出表,很难全面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之中缺少现金流量表,这对现金的变动情况也无法表现出来。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 从而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反映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转变核算基础。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6条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体系,虽然可以直观反映出预算的执行状况,人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它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这就很难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而且,“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致使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在选择核算方式时的范围较大,人为改动报表指标的空间也很大,这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财政拨款这些专项业务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其它方面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上可以采用渐进式的转变方式,进行试点推广。而对于政府采购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的方式,来明确采购的计价方法,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府采购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监管机制,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的目的。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与企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差别有缩小的趋势。所以事业单位也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来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

2.明确定位会计目标。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要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要设定成“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是指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有助于规划事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有助于会计监管职能的发挥;三是有助于协调各方利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如实反映”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运行状态的经济资源,并提供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交易的数据等等。3.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真实、全面,要具有预测性。笔者认为可以将主体财务报告同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也就是总体报告编制出以后,再用辅助报告进一步说明。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例如增加一些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增加能够反映对外投资收益的相关指标。这样一个财务报告体系就能够全面反映出现金流量、资产存量,进而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对事业单位日常动作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校正,使事业单位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也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判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挑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等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力配合国家针对事业单位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速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三篇:浅谈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磁铁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预算会计应该适应挑战进行改革,主要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和报告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目前,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3项制度改革为标志的预算会计管理改革,有利于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的规范化,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公共预算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些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改革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比如,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客观上需要对财政资金收付过程完整的核算、反映、监督,因此完善的预算会计制度是施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沿袭前苏联预算会计体系基础上经由几次改革而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7年颁布,1998年执行的。其基本特征是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以预算资金收支运动为核算重点,会计主体与报告主体合二为一。如果说我国的政府资金管理仍然以分散管理模式为主,那么这套会计制度应该说基本满足了政府对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论从体系还是内容,都已满足不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引起的财政资金运动变化的核算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对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新的公共财政框架,适应新形式下发展的需要。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公共会计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是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5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政府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从“企业化政府”层面上定位预算会计的“受托”责任关系,即预算会计应围绕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反映并报告社会公众要求与政府职责之间的受托责任。而我国现行制度下提供的财务数据,只能反映公共部门是否正确执行了预算计划,无法报告其绩效情况及受托责任信息。因此,客观上要求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并拓展为“政府会计”,这种拓展决不是简单的称谓变化,而是从根本上转变会计观念,较为全面地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共会计习惯做法。它将不仅有利于实现政府管理的“可核算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极大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2 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僧息。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欠发的退休养老金、拖欠征地补偿款、农民工工资等),或者具有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如应由本期负担、但却在以后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因而为将资产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创造机会;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己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人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同时,收人、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人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胜,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人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目前,财政部门实行的部门预算和国库制度改革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为预算会计引进权责发生制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可以预见,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在结合了这两种记账基础后,将会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形成有利于加强政府职责行为的规范,明确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增强预算会计信息全面、完整、真实、透明和决策相关的效果。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条件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

(1)从会计体系和内容来看,按国库集中收付的内容和环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和核算内容将远远不能满足核算、反映、监督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基础上的。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财政资金人库和拨款阶段;二是财政资金进人行政事业单位后具体的资金耗费阶段。根据现行财政资金这一运动过程特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相应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部分,并以各自的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支出五要素框定的核算体系下进行核算。

(2)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暂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失真。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按财政拨款数列报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实际支付数和单位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即单位结余,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结余会计处理办法规定作为财政暂存款列报,使暂存款科目名不符实。

(3)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覆盖或兼容国库集中支付环节的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收付使财政拨款环节跟以往相比又多了一个机构,即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虽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规定,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行的会计核算是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执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且在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和“已结报支出”两个总账科目,但这两个科目运用的前提是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代理银行必须先垫付当日各预算单位的各种支出,再于当日结清,一旦出现逆向变动业务,即代理银行不愿垫付而须国库资金先划人财政零余额账户,则现行核算暂行办法就无法处理。事实上,实践中除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代理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地方各代理银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因此,由于资金清算办法和核算环节不同,会计核算过程中其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传递、相应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必然有别于总预算会计,而这些要依靠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来实现是十分困难的。

重塑财务报告体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而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还不能满足各方使用者的需要,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正在进行的部门预算和国库制度的改革,是我国逐渐引进新的会计制度的一个基础。一段时间内,我国可逐步实施滚动预算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使用情况和资产占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可将部门预算收支项目试行权责发生制,为权责发生制预算创造条件。而且,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果,发挥预算会计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优势,编制我国预算会计的《现金流量表》,有效地解决目前我们在现金流量信息方面的短缺现象,从而增强宏观经济决策中对经济前景预测方面对此信息的迫切需求;其次,在现行提供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反映国有资产分布和利用的信息、政府采购基金及专项基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信息、以及一些有用的与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等等;再次,在合并会计报表方面,我们可以有步骤地、渐进地引进企业合并报表的相应技术手段,完善反映各级政府之间财务状况全貌的合并财务信息;最后,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等,向社会各界实时地、透明地披露除国家机密以外的财务信息。预算信息良好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可以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政府部门责任与绩效的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它也将更好地促进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以及其工作和管理效率的更大提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否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不仅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等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还与预算部门管理和执行等问题有关,比如:(1)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各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部门上报建议数与财政最终批复数悬殊过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不严格执行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的重要原因;(2)部门利益的驱动。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预算单位往往更多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国家财力负担情况,编制过于理想化的部门预算,将预测到的各项支出全部列出,甚至编制尚未立项、无依据、不必要的项目预算,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使预算建议数大大超过控制限额,在编制收人预算时又想方设法隐瞒可自行组织的财力,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拨款;(3)财政拨款的时间限制,预算外资金的申请、拨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会影响部门、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追加预算拨款多集中在年底,由于拨款较晚,当年根本无法开展或实施项目,造成单位虚列支出挂账,或者以拨列支,结转隐瞒。财政追加的预算,除政策性、突出性因素外,许多追加专项经费带有明显经费补助性质,资金使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客观上使一些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4)单位属性、关系不明。有些部门所属单位性质模糊,非企非事,事企不分,人、财、物、职能与主管部门界限不清,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水、电、暖等费用仍由财政负担,而其财务收支又游离于预算之外,导致预、决算收支不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5)政府采购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有些部门、单位过多考虑花钱方便,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目前政府采购在时效性、规范性、效益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采购单位对政策采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1997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进一步加深,预算会计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以期将我国的预算会计构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完善的会计体系。

第四篇: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预算会计应该适应挑战进行改革,主要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和报告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预算会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新公共管理模式;

目前,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3项制度改革为标志的预算会计管理改革,有利于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的规范化,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公共预算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些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改革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比如,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客观上需要对财政资金收付过程完整的核算、反映、监督,因此完善的预算会计制度是施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沿袭前苏联预算会计体系基础上经由几次改革而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7年颁布,1998年执行的。其基本特征是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以预算资金收支运动为核算重点,会计主体与报告主体合二为一。如果说我国的政府资金管理仍然以分散管理模式为主,那么这套会计制度应该说基本满足了政府对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论从体系还是内容,都已满足不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引起的财政资金运动变化的核算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对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新的公共财政框架,适应新形式下发展的需要。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1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公共会计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是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5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政府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从“企业化政府”层面上定位预算会计的“受托”责任关系,即预算会计应围绕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反映并报告社会公众要求与政府职责之间的受托责任。而我国现行制度下提供的财务数据,只能反映公共部门是否正确执行了预算计划,无法报告其绩效情况及受托责任信息。因此,客观上要求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并拓展为“政府会计”,这种拓展决不是简单的称谓变化,而是从根本上转变会计观念,较为全面地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共会计习惯做法。它将不仅有利

于实现政府管理的“可核算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极大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

2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僧息。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欠发的退休养老金、拖欠征地补偿款、农民工工资等),或者具有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如应由本期负担、但却在以后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因而为将资产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创造机会;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己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人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同时,收人、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人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胜,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人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目前,财政部门实行的部门预算和国库制度改革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为预算会计引进权责发生制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可以预见,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在结合了这两种记账基础后,将会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形成有利于加强政府职责行为的规范,明确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增强预算会计信息全面、完整、真实、透明和决策相关的效果。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条件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

(1)从会计体系和内容来看,按国库集中收付的内容和环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和核算内容将远远不能满足核算、反映、监督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基础上的。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财政资金人库和拨款阶段;二是财政资金进人行政事业单位后具体的资金耗费阶段。根据现行财政资金这一运动过程特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相应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部分,并以各自的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支出五要素框定的核算体系下进行核算。

(2)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暂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失真。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按财政拨款数列报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实际支付数和单位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即单位结余,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结余会计处理办法规定作为财政暂存款列

报,使暂存款科目名不符实。

(3)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覆盖或兼容国库集中支付环节的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收付使财政拨款环节跟以往相比又多了一个机构,即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虽然“财政国库管

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规定,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行的会计核算是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执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且在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和“已结报支出”两个总账科目,但这两个科目运用的前提是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代理银行必须先垫付当日各预算单位的各种支出,再于当日结清,一旦出现逆向变动业务,即代理银行不愿垫付而须国库资金先划人财政零余额账户,则现行核算暂行办法就无法处理。事实上,实践中除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代理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地方各代理银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因此,由于资金清算办法和核算环节不同,会计核算过程中其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传递、相应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必然有别于总预算会计,而这些要依靠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来实现是十分困难的。

4重塑财务报告体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而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还不能满足各方使用者的需要,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正在进行的部门预算和国库制度的改革,是我国逐渐引进新的会计制度的一个基础。一段时间内,我国可逐步实施滚动预算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使用情况和资产占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可将部门预算收支项目试行权责发生制,为权责发生制预算创造条件。而且,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果,发挥预算会计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优势,编制我国预算会计的《现金流量表》,有效地解决目前我们在现金流量信息方面的短缺现象,从而增强宏观经济决策中对经济前景预测方面对此信息的迫切需求;其次,在现行提供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反映国有资产分布和利用的信息、政府采购基金及专项基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信息、以及一些有用的与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等等;再次,在合并会计报表方面,我们可以有步骤地、渐进地引进企业合并报表的相应技术手段,完善反映各级政府之间财务状况全貌的合并财务信息;最后,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等,向社会各界实时地、透明地披露除国家机密以外的财务信息。预算信息良好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可以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政府部门责任与绩效的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它也将更好地促进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以及其工作和管理效率的更大提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否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不仅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等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还与预算部门管理和执行等问题有关,比如:(1)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各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部门上报建议数与财政最终批复数悬殊过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不严格执行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的重要原因;(2)部门利益的驱动。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预算单位往往更多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国家财力负担情况,编制过于理想化的部门预算,将预测到的各项支出全部列出,甚至编制尚未立项、无依据、不必要的项目预算,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使预算建议

数大大超过控制限额,在编制收人预算时又想方设法隐瞒可自行组织的财力,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拨款;(3)财政拨款的时间限制,预算外资金的申请、拨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会影响部门、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追加预算拨款多集中在年底,由于拨款较晚,当年根本无法开展或实施项目,造成单位虚列支出挂账,或者以拨列支,结转隐瞒。财政追加的预算,除政策性、突出性因素外,许多追加专项经费带有明显经费补助性质,资金使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客观上使一些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4)单位属性、关系不明。有些部门所属单位性质模糊,非企非事,事企不分,人、财、物、职能与主管部门界限不清,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水、电、暖等费用仍由财政负担,而其财务收支又游离于预算之外,导致预、决算收支不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5)政府采购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有些部门、单位过多考虑花钱方便,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目前政府采购在时效性、规范性、效益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采购单位对政策采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1997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进一步加深,预算会计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以期将我国的预算会计构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完善的会计体系。

第五篇: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_职教论文

内容提要 国家为了从源头治理腐败,不断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推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等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整体推进,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又较好地治理和防范了腐败。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是对会计体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并与之形成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以推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一、预算会计改革的意义及其作用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一种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评判此项改革工作成败的关键,不该受现有条条框框限制,应看其实际作用和效果。1.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适应“源头防腐”的需要。在原有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下,会计人员隶属行政事业单位,承担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服从部门或单位利益,很难代表国家和政府财政独立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加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约束软化、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违规违纪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提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在会计委派制试点过程中,一些地方通过实践得出,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最好的会计委派形式,可以有效的防范和治理经济领域的腐败。2.预算会计改革具有强化监管作用。预算会计制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会计人员集中委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二条线,彻底割裂了会计人员与单位的隶属关系,使财政监督直接到位,便于控制,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约束软化、监督弱化等诸多突出问题。虽然推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阻力大,矛盾多,但由于其操作方法简单,效果快捷,因而作为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它一开始就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纪委部门的普遍重视。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具有硬化预算的作用。预算约束软化,资金随意占用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通病。实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对超预算的支出一律不支付资金、不予报销,不予入账。从而有效地控制部门和单位随意超支挂账的现象,硬化了预算约束。4.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并不影响单位的合法权益。预算会计改革是在坚持预算体制、理财机制、核算主体、会计责任四不变的前提下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国家财政资金,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其监督核算的主体———财政部门受政府委派进行的监管活动实质是财政职能的前移。正常情况下,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等仅仅是一个手续问题,并不影响单位行使合法的权益。

二、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内容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等。1.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大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其编制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汇编于本级总预算。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empirenews.page--]2.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扣。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当地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取消行政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所有的过渡账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三、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配套措施 由于预算管理体系发生了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1.部门预算必须以部门和项目为基础。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人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或项目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2.国库集中收付必须以单位“零账户”和配合为前提。单一账户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所以,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面临又一次改革。3.推行政府采购必须以降低单位的购置成本为目标和相应操作程序为前提。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政府采购的资金运动就成了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重要核算内容。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由于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因此,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采购合同价。确认本级财政支出,即财政支出的决算也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empirenews.page--]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还要改革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即采购品使用者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据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账,在报送会计报表时既要提供资金的收支情况,还要提供采购品的到位情况,从资金和实物两个方面报告,并与采购部门的结果核对。4.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必须加强预算单位的会计档案资料管理。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后,管理和服务者必须加强对所代理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好所管单位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制度,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财政部门可采取二种方式管理代理单位财务档案资料:一是在每年三月份,由财政部门的国库集中收付局集中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对上一的会计档案集中移交给单位;或对财政部门保管三年以上的会计档案进行移交。二是改变财务核算流转程序。加强对预算单位的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然后加盖财政部门的“已审核”和“核销”印章,把凭证退回给预算单位。这样财政部门不仅不须担心会计档案资料的问题,而且也实现了会计监督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目的。

下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浅析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摘 要]建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制度随着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财政部于1997......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原有的会计制度已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财政部在2012年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且在2013年逐步全面实施,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四、计算题1、甲事业单位经批准报废台式计算机2台,每台计算机的账面原值为11 000元,共支付清理费用150元,残料收入每台200元(实际收到现金)。假设清理净收入经批准不需上缴。 要......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1. 事业单位分类: a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b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c商业部门的事业单位 d文化、出版、文物、教育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e社会保障、卫生等部......

    浅议会计电算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5篇范例]

    浅议会计电算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 姓名:孙云丽 学号:2011级2011026284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行政事业的财务治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2

    打印本页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 小 一、单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下列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中,不能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是。 A.购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总结 小编精心推荐 会计工作总结 | 会计年度工作总结 | 会计年终工作总结 |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开展以后的工作,如果你只是敷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总结 小编精心推荐 会计工作总结 | 会计年度工作总结 | 会计年终工作总结 |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开展以后的工作,如果你只是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