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定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医务人员普及)
法定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普及资料
1、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甲、乙、丙三类。
2、法定传染病病种:(38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3、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法定传染病报告方式: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
范》卫生部(2006)92号):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6、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
医生(填报告卡)→传染病管理科(门诊大厅疫情报告箱)→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
7、订正报告: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
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
8、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传染病管理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10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传染病管理科,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
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染病管理科。
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
6、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10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注:全院医务人员必须熟记、掌握以上知识
传染病管理科
2012-03-10
第二篇:法定报告传染病
法定报告传染病
随着新的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流行,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有所调整。1989年及以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及副霍乱、天花、白喉、流脑、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感、痢疾、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炭疽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乙脑、狂犬病、疟疾、黑热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25种。
根据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0一1995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25种。
1996年乙类传染病增加新生儿破伤风和肺结核。2002年增加HIV感染者。添加新 2003年增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共26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3],共11种。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第三篇: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试题
0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试题
单位:姓名:
基本知识(以下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既可单选也可多选。每题4分,共100分)
1.随着传染病的发生发展,2008-2009年,卫生部分别将哪些病种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①艾滋病②流感③甲型H1N1流感④手足口病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
① 霍乱、鼠疫② 不明原因肺炎③肺炭疽
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⑤人禽流感⑥乙脑、血吸虫病
3.多少年龄以下儿童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需填家长姓名()① 10岁②7岁③12岁④14岁
4.目前卫生部明文要求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
①脊髓灰质炎②霍乱③乙肝④艾滋病⑤伤寒副/伤寒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
①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②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进行网络直报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③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6.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几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① 2小时②6小时③12小时④24小时
7.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①1②2③3④n
8.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以下哪些情况,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
①诊断变更② 已报告病例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③填卡错误④ 已报告病例死亡
9.以下哪些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
① 梅毒②疟疾③血吸虫病④乙型肝炎
10.传染病报告病例包括()
①阳性检测结果②疑似病例③临床诊断病例
④病原携带者⑤实验室确诊病例
11、甲类传染病有()①霍乱②乙脑③人禽流感④鼠疫
12、乙类传染病有()①20种②25种③26种④10种
13、责任报告人包括()①医务人员②个体开业医生③乡村医生④病人
14、以下传染病可以报“阳性检测”的有()
①乙肝②HIV③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④肺结核
15、炭疽分为哪些型报告()
①肺炭疽②其他炭疽③皮肤炭疽④未分型
16、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应于多少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①2小时②1小时③12小时④24小时
17、以下哪些传染病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报告过,则内可不再报告(①甲肝②乙肝③肺结核④艾滋病⑤血吸虫病
18、学生(幼托儿童)的工作单位如何填写()
①学生(幼托儿童)父母的工作单位
②学生(幼托儿童)的家庭地址
③学生(幼托儿童)发病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及班级名称
④学生(幼托儿童)的户籍地址
19、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如何选择()
①均选为其它
②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
③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
④均选为“散居儿童”
20、斑疹伤寒属于()
①甲类传染病②乙类传染病③丙类传染病④其他传染病
21、哪些传染病需要在2小时以内报告()
①霍乱②不明原因肺炎③人禽流感
④鼠疫⑤肺炭疽⑥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22、传染病报告卡片的质量主要有哪些?()
①及时性②有效性③准确性④完整性
23、以下哪些传染病属于乙类()
①霍乱②不明原因肺炎③血吸虫病
④丝虫病⑤白喉⑥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24.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报告卡保存()年
①1年②2年③3年④5年
2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病人“现住址”是指()
①病人户籍所在地址②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③病人发病时居住的宾馆、旅店④病人就诊时的居住地)
第四篇:法定传染病报告须知
法 定 传 染 病 报 告 须 知
一、传染病报告病种
1、甲类:鼠疫、霍乱。(共种)
2、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型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流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共26种)
3、丙类:流感、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共11种)注意:对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和未分期六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报告: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脑炎的病例须填写接种史,同一个儿童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须分别填写接种史。
二、传染病报告时限
1、医生首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接诊医生诊断后应立即向保健科报卡。责任报告人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卫生部门要求报卡的非法定传染病(如水痘、手足口病)在诊断后应于及时向保健科报卡。责任报告人应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3.双休节假日向保健科报卡。保健科接传染病疫情报卡后立即网络直报。
第五篇: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做好各级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二、各报告单位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完整的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清楚,不缺项。
三、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报告及疫情分析制度,固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疫情收集、核对及上报,区疾控中心每月出一期疫情简报,每季、半年、年终写出各地疫情分析,年终写出传染病防治实施情况小结。
四、各法定疫情报告单位,一旦发现乙、丙类类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有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12至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及时填写报告卡向区疾控中心或所在地卫生院进行报告。
五、各法定疫情报告单位,一旦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用最快通讯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核实并经区卫生局审核后再进行网络直报。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并核实后,应及时向区卫生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六、各法定疫情报告单位,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并核实后,应及时向区卫生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派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按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七、对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和分管领导进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