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查制度
XX卫生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奖惩制度
由院领导带队,疫情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工作,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分析、总结,定期报告给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并通报全院。发现漏报和迟报的,每一例对当事人给以XX元的处罚并进行通报。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XXXX。
第二篇:自查制度
慢性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自查制度 为加强我中心对慢性病和老年人健康项目的管理,根据()号文件的要求,制订本制度。我中心于每半年对慢性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进行自查一次,以下是我中心检查内容:
①检查慢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是否严格按照规程、条例、指示精神进行;
②每月检查慢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实施的进度情况; ③检查我中心慢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培训情况;
④检查我中心慢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正; ⑤检查我中心慢性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数据,核对居民健康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是否对应,并及时完善;
⑥于每月月底自查我中心对慢病患者的随访情况,并督促我中心员工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 7;自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无定期针对不同人群举办慢病防治知识 ○
讲座并对其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
8自行考核我中心员工对慢性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并○
进行奖惩。
第三篇:食品自查制度
食品自查制度
(一)企业资质变化情况: 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许可证 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是否一致,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后是否报告。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落实情况。相关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齐全,是否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是否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
(三)原料进货查验落实情况: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索证、食品相关产品是否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购进时是否索取了企业相关资质证明和合格证明文件。是否有详细的采购验证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严格遵照了GB2760的要求,并做了详细的相应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是否实施“五专”管理,有单独的进货台账。
(四)生产过程控制情况:厂区环境、生产加工场所、设备设施卫生状况是否良好,生产工艺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是否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是否存在人流、物流及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五)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是否配备了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是否齐备;检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具有检验资格和能力;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对生产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是否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是否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六)不合格品的管理情况和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是否有采购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对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理,对不安全食品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召回,并有记录。
(七)食品标识标注情况:生产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印有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产品标准代号,以及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以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产品的贮藏方式和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八)食品销售台账记录情况:是否建立了食品的销售台账,记录了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售日期、检验合格证号、生产批号以及购货者的相关信息,包括购货者的名字,地址、销货场所等。
(九)产品标准执行情况:企业是否积极并严格执行各个产品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的标准是否有效。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一、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六、有关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七、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将考核结果计入从业人员个人档案,作为晋升工资资,表彰先进的依据之一。
八、负责培训的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
进货查验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进入本经营单位的食品都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第三条经营包装食品的,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三)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四)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五)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六)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第四条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第五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第七条规模较大的商场或市场,要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禁止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第八条本经营单位管理人员要指导场内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工作,对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第九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1、适用范围:本单位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2、组织领导:本单位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办公室、生产、质检、销售、采购、检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根据各自分工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
4、各部门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5、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
①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②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
③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④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
⑤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产品检测不合格;
⑥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⑦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⑧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6、处置措施:
①当有信息显示企业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立即召开应急处置 小组会议,首先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防止事故扩大,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同时向县卫生局和质监局报告。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②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对其他产品、半成品、相关原料,进行抽样和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要求检验机构立即检验,并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③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涉嫌质量问题的食品,立即通知销售方停止销售,追回已销售的食品,对依法需要召回的食品,迅速采取召回措施。属于原料带入质量安全问题的,要追查其来源,并立即通知供货方采取相应措施。
④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县卫生局和质监局报告。
⑤存在人为投毒的可能时,要控制可疑人员,必要时报请公安部门介入。
⑥对封存和召回的问题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等措施。对有问题的原料,采取退回或销毁等措施。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所有处理过程必须留有记录和图片,有见证人,有退回凭证,必要时可联系相关监管部门现场进行监督处理,坚决避免问题食品和问题原辅材料重新流入市场和使用。
⑦配合当地监管部门进行调查,落实当地监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各 项措施。
⑧ 信息发布:任何个人不得自行向社会散布任何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不良信息,应急处置的信息统一由总指挥或委托人予以发布。发布人在接受新闻媒体和记者采访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正确引导舆论报道事件,避免引发社会恐慌,对造谣和歪曲性报道,要及时组织驳斥澄清,要把握信息的政策性等尺度。
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向当地监管部门进行报告,经核查确无危害和风险后,企业方可恢复生产,终止应急响应状态。
⑩对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的人为故意、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篇: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一、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公司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认真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自查范围
对本厂食品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检查、层层监管,由食品安全负责人牵头,各部门、岗位负责人配合。
三、自查内容
(一)企业资质变化情况: 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许可证 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是否一致,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后是否报告。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落实情况。相关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齐全,是否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是否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
(三)原料进货查验落实情况: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索证、食品相关产品是否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购进时是否索取了企业相关资质证明和合格证明文件。是否有详细的采购验证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严格遵照了GB2760的要求,并做了详细的相应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是否实施“五专”管理,有单独的进货台账。
(四)生产过程控制情况:厂区环境、生产加工场所、设备设施卫生状况是否良好,生产工艺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是否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是否存在人流、物流及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五)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是否配备了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是否齐备;检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具有检验资格和能力;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对生产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是否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是否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六)不合格品的管理情况和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是否有采购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对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理,对不安全食品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召回,并有记录。
(七)食品标识标注情况:生产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印有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产品标准代号,以及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以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产品的贮藏方式和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八)食品销售台账记录情况:是否建立了食品的销售台账,记录了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售日期、检验合格证号、生产批号以及购货者的相关信息,包括购货者的名字,地址、销货场所等。
(九)产品标准执行情况:企业是否积极并严格执行各个产品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的标准是否有效。
四、工作要求
应当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做好自查情况记录,真实反映情况,不得隐瞒,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组织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验证。
附件:食品安全自查记录表
食品安全自查表
自查
项目
序号
自查情况
自查不符合项说明
原辅料进货验查
1.1
原辅料存放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1.2
专库管理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1.3
标签标识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1.4
索证索要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1.5
制度具备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1.6
现场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生产过程控制
2.1
厂区环境清洁卫生状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2
更衣室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3
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4
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5
企业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6
生产投料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7
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8
生产中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9
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10
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11
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2.12
回收食品处置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食品安全自查表
自查项目
序号
自查情况
自查不符合项说明
出厂检验现场检查
3.1
检验室仪器设备、化学试剂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3.2
应具备相应能力的检验员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3.3
出厂销售成品是否具有出厂检验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3.4
自行出厂检验企业实验室是否具有测量比对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3.5
委托检验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3.6
成品留样情况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3.7
成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产品标识标注情况
4.1
食品标识标注项目齐全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食品销售台帐情况
5.1
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不安全食品召回
6.1
通知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6.2
召回产品处理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6.3
整改措施的落实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6.4
召回处理报告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食品安全自查表
自查项目
序号
自查情况
自查不符合项说明
管理制度与记录
7.1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7.2
执行标准备案收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7.3
从业人员管理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7.4
委托加工包装标识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7.5
消费者投诉处理及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7.6
收集风险监测及评估信息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7.7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自查结论
自查人员签名:
自查日期:
企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章)
第五篇:自审自查制度
卫生院自审自查制度(试行)
卫生院全体职工:
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提高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规范我院的就医流程,及时的为患者传达准确的医保消息,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检查门诊部、住院部、药房和收费部的日常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每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改正。
二、各科室负责人是科室日常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的检查、评价、问题整改等工作全面负责。
三、自审自查以月为周期,每月月底提交自审自查表及具体的整改措施。
四、各科室的自审自查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在自审自查表中写明
五、本制度自制定之日实施。
六、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理情况,可以和院领导反应,做适当调整。
附件:卫生院门诊、住院自审自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