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工作制度

时间:2019-05-12 12: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染病工作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染病工作制度》。

第一篇:传染病工作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区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加强疫情报告工作管理,建立疫情报告管理组织。设立疫情报告管理室,固定专用微机和设备用于网络直报工作。

2、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防保科(站)负责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临床科室、化验室、放射室等要按要求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或圆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或授意他人瞒报、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上报。

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

(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

(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

(3)登记传染病卡片

(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

(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

(6)制作卡片电子文档保存疫情资料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1、加强网络直报工作管理,成立网络直报管理组织,建立网络直报室,固定专用微机和设备用于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疫情管理人员定期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后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3、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4、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人员应经常对直报网络进行维护,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7、严格保密制度,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要妥善保管。密码要经常变换,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

8、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形成信息上报。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传染病报告情况的检查。

2、自查的范围包括院内所有可能接诊传染病的科室及检验室、放射科等。有管理职能的乡级单位还包括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抽查。

3、重点自查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和处置等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迟报、漏报等现象。

4、建立自查登记本,每次自查情况要按自查时间、科室、存在问题、参加人员等项进行登记。自查情况及时反馈相关科室和单位。

5、疫情管理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中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后作为自查内容存档备查。

6、自查情况定期在院内会议或工作例会上通报,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进行考核。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

奖惩制度。

2、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专项奖,凡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先进的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给予100元奖励。

3、凡迟报、漏报者,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迟报1例给予20元处罚,漏报1例给予50元处罚,同时扣除科室目标管理分值1分和2分。

4、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漏报1例,对责任科室(医务科、防保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5、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给予责任人员500-1000元处罚,并通报批评,同时扣除科室目标管理分值5分。

6、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1、院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院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各有关科室和人员按相关规定,负责疫情的报告和相关处置。

2、疫情报告管理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制,即:院领导负领导责任,主管科室长(站长)负管理责任,具体工作人员负直接责任。

3、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权要求相关科室和人员及时更正,并可依照奖惩规定进行处理。

4、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违反相关规定,情节轻微的,除按奖惩规定进行处理外,主管科室长和直接责任人应写出书面检查并在科室会议上作检查。情节严重,造成传染病疫情暴发或传播的,依法追究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直接责任。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制度

1、院内成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专题培训。

2、对全体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重点传染病防治、诊断标准及国家传染病防治方案和政策。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即凡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经过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理。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及疫情报告制度

1、院内所有门诊科室均要建立完善的门诊日志,按要求详细登记接诊病人情况。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填写要详细、齐全,内容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7、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制度,对发现的传染病要按照规定的时限、程序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处置和管理。

住院登记及疫情报告制度

1、建立住院登记本,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填写内容要完整,字迹要工整。

2、对于传染病患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按规定时限上报防保科,同时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3、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

4、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核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5、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6、出入院登记本应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检验科登记及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建立检验登记本,病人的情况及结果均要填写到检验登记本上。

2、检验中发现为传染病病例的,要按要求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有漏项、缺项和有逻辑错误。同时,将病人情况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3、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4、对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检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检验登记本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7、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制度,对发现的传染病要按照规定的时限、程序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处置和管理。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院内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及辖区内下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门诊日志和登记本。

2、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4、防保科(站)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转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或传染病专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2、院内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至少包括医疗救治组、疫情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等。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3、各有关科室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4、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报告。

5、疫情管理组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6、医疗救治组负责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7、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按规定进行留验和医学观察。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8、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

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9、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10、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11、定期组织院内科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应对能力。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或管理病案的其它科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防保科(站)定时收集科室及辖区死亡报告卡,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5、网络直报时要认真填写死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6、病案室或管理病案的其它科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7、医务科(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防保科(站)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用设备,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3、建立腹泻病病人登记本和疫情登记本,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诊断为传染病病人的,应及时登记到传染病专用登记本上;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

4、做好腹泻病人监测,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

5、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

6、加强疫情管理,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及监测报表。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

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9、各种消毒操作应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第二篇: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1.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设在医院预防保健科。有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培训上岗的疫情报告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和所辖区内的疫情报告工作。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37号令》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或投放于疫情箱内),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义务。

3.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做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熟练掌握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分类,疫情报告的时限及程序,做好上报登记,核实、填卡、传送等工作。5.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异常信息审核报告卡,按时上报并做好各种传染病卡的分类登记工作,每月查对门诊日志、出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并按规定予以处理。

6.凡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或新发传染病或乙类中的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禽流感、炭疽、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应2小时电话报告,随后补报卡片。

7.每月查阅全院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并与医务科共同进行目标考核。

8.监督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9.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10.新分配(或调入)来我院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及《卫生部37号令》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方可上岗。

11.督查检验科、CT室、放射科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的异常信息做好登记,并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开单医生。

12.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13.不定期的接受国家、省、市各专家组对传染病的各项专项检查,对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

第三篇: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 染 病 管 理 工 作 制 度

怀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疫情值班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疫情值班制度。

一、疾控科负责正常工作时间的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和审核工作。

二、节假日期间,疾控科指定专人负责处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凡接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或重大疫情,须做好相关记录,并立即报告中心领导。二、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疫情,即日起进入紧:急状态,按照上级的要求,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科室以上负责人要保证通讯工具畅通。

四、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擅自公开疫情。

五、疫情值班电话:5522276(办公室)

5528933(疾控科)

怀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加强对疫情登记、报告和处理工作的管理,指定专职或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辖区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三、各镇(乡)级及以上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实行计算机网络直报。

四、疫情责任报告人在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由本单位专职或兼职疫情管理人员审核后,及时将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登记本由录卡单位保留3年。

五、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应于24_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六、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即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上网对辖区内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除需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的,其他传染病经核对无误后,及时通过网络确认、订正、查重。

七、加强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网络直报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己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怀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疫情处理制度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传染病疫情及流行趋势的流行病学分析,传染病疫情预警分级及是否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的建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具体措施等有关内容的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三、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处理。

怀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

流行病学调查制度

一、散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1、核实诊断:收集病人基本情况和查看临床诊治记录,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体征、诊治检查记录,按诊断标准核实诊断,并做好个案调查。

2、采集试验标本:根据病种,分别采集病人(包括恢复期血清)、接触者、环境等有关标本,尽快送检,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的依据。

3、追溯病例的传染源:搜索未发现的疫源地,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查找疑似病人:根据与本病患者有接触的人群,确定密切接触者,做好详细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注意续发病例的出现。

5、确定传播途径、范围和疫源地:查明病人发病前后活动范围,追溯传染源可能的传播途径,划定疫点、疫区范围,采取针对性的隔离、消毒、杀虫、灭鼠、饮食、饮水等卫生措施。

6、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等。

7、填写个案调查表: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填写个案表,并对特殊病例进行调查。

8、连续观察疾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如无续发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出现,即可解除疫点、疫区,并及时写出调查处理报告。

9、年末做出调查处理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内容至少包括工作的数量、质量及流行因素调查分析。

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1、核实诊断:按照国家诊断标准核实报告病例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找出共同特征。

2、证实暴发:分析“三间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暴发的因素,罹患率显著地高于该人群的常年同期发病(流行)水平,可认为是暴发。

3、提出假设:根据疾病的分布,提出可能的病因与传播途径的假设,并通过深入反复调查验证假设。

4、了解人群免疫状况:调查当地近年来免疫接种情况发病与免疫接种关系。

5、暴发因素的调查分析:采用病例对照调查;可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普查和抽样调查;对特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6、报告制度:随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县卫生局报告进展情况,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7、流行病学分析:整理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8、控制措施:对病例及接触者隔离治疗;对病原周围环境消毒和杀虫;对社区群众宣传动员;易感人群实施应急接种。

9、书面报告:其内容包括暴发和流行的总体情况描述;引起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经验教训;结论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可作出初步报告、进程报告、总结报告。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要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怀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实验室检验、生物安全制度

一、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二、通过国家三级、四级实验室,方可以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三、生物安全一级及二级实验室个体防护:

1、穿着连体隔离服或连体工作服、工作帽、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专用工作鞋、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2、实验完毕离开工作区之前必须洗手。

3、实验完毕后,应将所有可用高压消毒的用品和样品在实验室内进行高压消毒,不可用高压消毒的样品应用70%乙醇消毒,实验室台面和污染的设备表面应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实验室应用紫外线消毒。

四、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与工作无关的物品禁止放入实验室。

五、实验样品上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怀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实验室结果报告制度

一、按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时限,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二、检验报告必须填写完整,文字简洁规范。

三、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必须是同一检验室的检验人员校核签字,由实验室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审核确认后,经质管办审核盖章后发出。

四、检验报告书的内容不允许任意更改和修改。检验报告在审核批准过程中如发现错误,应由检验人员查找原因,提出改正的理由,经逐级审核无误,予以确认后才能更改和修改。

五、涉及重大疫情、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列入甲类管理的及新出现传染病首发病例的检验报告,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负责人签发,发出前应向县卫生局汇报后再发正式报告书,并注意保宓山

怀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l、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卫生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毁形,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分类放入专用收集袋。

2、加强医疗废物回收管理,由专人负责回收集中存放指定的地点,严防人为流失,并做好个人防护。

3、由县卫生局指定的单位定点、定时回收处理,严禁出售给其他非指定单位或随意丢弃。

怀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第四篇: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有专人负责疫情管理工作,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发现传染病必须于2小时内上报中心校。

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四、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六、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教室、宿舍要经常通风,设置防蚊灭蝇设施。学生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

为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上级有关规定,按照“科学排查、科学统计、及时上报”的原则,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建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二、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三、严格疫情监测报告:

1、晨检制度: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因病缺课学生的登记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3、当班主任、课任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疫情报告人。

四、报告方式:

1、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班主任或兼职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长→子午中心校。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班主任及时向疫情报告人汇报,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及上报等工作。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打扫,特别是卫生死角。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教师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晨午检制度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学校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每班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及中午对本班在校学生进行晨检及午检。

2.晨、午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未到学校的学生要及时了解缺勤的原因。

3.每日晨、午检情况要做好记录,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4.对晨、午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发烧、头疼、咳嗽以及不能确定的症状和现象,要及时、详细地报告学校卫生室;督促有关学生及时就医;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应根据卫生室要求立即采取隔离及消毒等措施。

5.班主任教师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做好跟踪记录。

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制度

学生因病缺勤登记既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常规工作,又是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关爱,维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重要举措,特制订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和卫生员认真按照学校晨检工作的要求及时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晨检,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晨检中学生发现学生有疑似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应及时登记在晨检每日报告本上并及时汇总给卫生员。

二、学生因病缺课,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 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作好具体记录,并对学生的病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以便随时掌握,问清就诊医院和就诊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并于次日晨检时一并将追踪到的情况汇总至卫生员处。

三、学生因患传染病而隔离治疗的,班主任及卫生员要对其各方面予以关心。卫生员对学生因病缺课的要对其作好病因、缺勤,及治疗情况认真登记备案,凡学生患各类传染病的,其复课要严格把关,必须查验医生开具的病愈复课证明,手续完备符合复课条件的,方能允许其复课,并记录其复课时间。

学校健康管理制度

1、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2、学校卫生室和各班应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根据季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3、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了解。

4、加强学生食品卫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掌握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学校和各班要切实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使学校环境整洁美观,学生人人讲卫生。

7、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每个科任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坐、立、读、写的姿势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8、建立预防疾病应急制度。发现学生有病及时让学生到医院就医,若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应在十分钟内上报学校主要领导。卫生室根据病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9、每周对学校周边商店等提供的食品、生活用品等进行检查。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证补漏种制度

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是确保全体新生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措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就读于我校每年的七年级新生。

二、学生入学所查验的接种证中必须接种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七种。每年七年级新生凭《预防接种证》报名入学,其他地区到我校就读的新生也必须提供当地的《预防接种证》,才能办理新生入学手续。

三、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

1、学生在办理新生报名手续时,其监护人必须出示《预防接种证》。

2、查对学生各疫苗免疫剂次和我省的标准免疫程序,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并将有关信息登记,并收存新生《预防接种证》学校保存,并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计算机录入登记。

3、对无《预防接种证》和漏种的学生,将其接种信息进行登记,并告知家长到当地承担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办理《预防接种证》或到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补种。补种要严格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

4、在每年开学之际,将《预防接种证》检验工作情况上报子午卫生院,争取卫生部门的指导,从源头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

1、凡在校学生患有传染病一经病确诊,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立即将学生送至相关医院,并将诊断证明复印件及时交学校留档,不得继续在校上课。

2、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必须由相关医院开具复课证明。学生持此复课证明到学校,由校领导复查后,出具回班复课证明,方可进班复课。

3、有传染病患者的班级应按照传染病法相关规定,应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并做好检疫期相关记录。

第五篇: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令第41号《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按厦卫医(2006)241号“厦门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收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仙岳医院预检分诊点,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排查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控制传染病疫情蔓延。

1、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同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读物。

2、预检分诊点接诊人员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

3、预检分诊点负责对发热病人、腹泻病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各种慢性肝炎病人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如发热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腹泻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分诊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4、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按不明原因肺炎预警病例报告、诊断、处理工作流程执行。

5、疑似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禽流感病人、炭疽等传染病应由市相关专家组会诊确定。

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2、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

3、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

5、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暴发、流行,并及时上报。

6、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

7、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机构的建筑设计、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医院传染病转诊制度

1、门诊、临床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将病人转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不得截留病人。

2、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当发现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例、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等,经本院→市传染病专家会诊确诊后,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转送病人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

3、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按本院结核病归口管理转诊工作程序执行。

4、在转诊中认真做好三级安全防护工作,终未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严防扩散。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

1、为防止传染病在医院感染或医源性感染,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按传染病管理办法执行。

2、各诊室、病房、化验室以及各技能科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终未消毒制度。

3、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尤其是实验室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在实验室传播或扩散。

4、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无害化管理,禁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并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

5、认真落实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6、不认真执行医院有关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扩散或医院感染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和医院规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传染病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更好地控制疫情,消毒是切断传染病途径的重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立即就地隔离、消毒。

3、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4、工作人员进病房或门诊前,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接触病员后应立即洗手。

5、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

6、传染病员所住房间,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具、被单,碗筷等用具须经过严格消毒再用。

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

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及时获取相关的传染病信息,掌握传染病的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配合相关防疫部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每月负责收集各门诊病人的发热情况,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掌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情况。

2、通过对吸毒人员、收容所、公共场所及相关住院病人进行HIV的常规抗体监测。

3、门诊医务人员对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等门诊病人做好性病血清学抗体监测工作。

4、通过肠道门诊等渠道掌握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作好霍乱的疫情监测及防治工作准备。

5、通过监测住院病人的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情况,指导病区做好相应隔离措施。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生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1、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和出院登记的填写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有缺项、漏项。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

3、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预防保健与院感科。

4、预防保健与院感科每月对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进行二次检查核对。

5、医院疫情管理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6、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漏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传染病隔离制度

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疫情,减少死亡,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

2、凡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送入隔离室就地隔离,然后将患者送入传染病医院,并认真做好病员排泄物、分泌物、衣物、用具和其它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

3、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就诊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4、隔离病员要加强管理,符合隔离要求的要加以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大蔓延。

疫情管理制度

凡是医务人员均具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义务,都是法定责任报告人。为做好此项工作,规定如下;

(一)、医务人员在诊病过程中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准确、完整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立即报送预防保健科,并做好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本的记录,具体工作如下:

1、霍乱、鼠疫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碳疽、脊髓灰质炎按甲类传染病报告管理。

2、发现霍乱或疑似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在做好报告的同时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病人的隔离抢救工作。3、15岁以下儿童疑似或确诊为急性驰缓性麻痹(AFP)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并在患者麻痹出现的14天内采集两份大便标本(两份标本间隔24-28小时)送上级部门检测。

4、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并填写转诊三联单,嘱咐病人到市疾控结核病防治所确诊治疗。

5、门诊处方不开结核病药。肺外结核需治疗者应在处方上注明疾病名称,并规范用药。

6、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并由专家组进一步诊断。

7、死亡病例应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报告预防保健科,在7天内网上直报。

8、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时间外报告总值班)。

9、根据情况做好订正报告。

(二)、预防保健科在收到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后,必须认真查对、核实、登记,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网络直报,报告卡需保留三年。

(三)、预防保健科收到甲类传染病报告或成批疫源性疾病等,应深入科室了解病情,掌握动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处理。

(四)、对于新上岗医生或实习医生,在进入临床前要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疫情报告程序进行培训。

(五)、化验登记的管理:检验科对传染病病人的标本监测,必须有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监测日期、项目及检查结果,资料需保留三年以备检查。

(六)、预防保健科疫情自查与奖励的管理: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登记的质控管理,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每月至少二次)检查、反馈提出改进措施;考核中发现不符合规定或漏报,按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门诊健康教育制度

1、健康教育的形式: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

2、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

3、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大众化。

4、咨询台为患者提供科普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及健康教育资料,方便患者查询、咨询。

下载传染病工作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染病工作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

    定南县逸夫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大全)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1、 诊所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2、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并按照国......

    学校传染病工作制度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

    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接受上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督查,积极配合做好本院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对传染病实行预......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一、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半年 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三、加强......

    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精选合集)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 化工街幼儿园 保教三组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 一、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传染......

    中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范文大全]

    传染病疫情值班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保障人民身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