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2011年工作要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住房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实现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编制规划,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明确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做好年度任务分解及2011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
(二)配合发展改革委、财政等部门落实2011年中央补助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计划,尽快下达中央补助资金。
(三)研究完成《“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及时上报国务院;指导地方完成“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和对口援建新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十二五”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健全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配套政策
(一)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意见,完善政策框架,细化配套措施。
(二)研究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可持续运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财税和融资政策。
(三)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及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办法,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完善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
(四)配合有关单位继续做好基本住房保障法的研究论证工作。组织开展若干住房保障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三、全面实施监督考核,确保实现年度工作目标
(一)强化监督检查。三季度,集中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督查、巡查工作,重点检查项目建设进度、政策落实、工程质量等情况,督促地方加强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案件查处。根据领导批示、媒体反映及社会举报等案件线索,会同或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点案件的查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三)严格约谈问责。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住房保障工作督察约谈和问责办法。根据住房保障工作约谈问责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四)推进规范管理。指导各地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交流各地经验做法,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组织开展规范化管理检查考核。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编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完善低收入住房保障统计报表,建立月度分析制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一)巩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把解决住房保障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促进科学发展。
(二)强化理论培训。举办住房保障政策、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及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培训。加强对西藏、青海等西部困难地区住房保障工作人员培训。全面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第二篇: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13年工作要点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标准定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继续完善标准定额体系,健全体制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加强标准定额制定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发挥标准定额的约束引导作用,促进标准定额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厘清发展思路,开好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会议
组织召开五年一次的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发展思路,部署工作任务。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调研,了解需求,摸清工作现状。重点是标准定额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情况,标准定额编制和实施监督情况,以及对标准定额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等。二是充分研究,找准问题,厘清发展思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标准定额好经验、好做法,分析标准定额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标准定额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规划,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三是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增强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和讨论,加强与各部、各地、各行业协会和有关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为工程建设领域各行业发展夯实标准定额工作基础,提供全方位标准定额服务,团结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战线的同志共同努力奋斗。四是编辑近五年来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优秀成果。
二、统筹推进,完善标准体系
一是建立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梳理和整合现行体系,形成综合、统一,各标准间层级清晰、衔接协调、状态准确的开放式、动态管理的体系,使体系更加科学、适用。二是开展标准规范的复审工作。利用体系及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对2011年及以前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的全面复审工作,根据复审结果对老旧、落后的标准进行及时修订,贯彻绿色理念,提高标准时效性。三是加强重点标准编制。围绕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加强标准编制的协调,推进公积金管理、信息化建设、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垃圾污水处理、市政给排水等领域标准制定。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管理,明确各环节责任,充分发挥各主编部门、标委会作用。总结对2008年以前项目进行清理工作的经验,加强制度、队伍建设,使标准编制更加科学、公开、公正。五是加强体制机制研究和相关技术研究。重点做好标准管理体制中外对比研究,以及市政排水、老年人设施、桥梁荷载、轨道交通等标准体系或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标准科学性。六是落实“走出去”战略,开展标准英文版翻译工作。2013年重点开展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标准英文版翻译,为提升中国建筑业国际影响力,转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增长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三、强化标准实施指导监督,促进标准有效实施
一是完善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指导监督工作的有关制度,构建部际、部内、中央与地方工程建设标准化协同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标准有效实施。二是总结地方标准信息化试点经验,梳理分析标准实施监督政务业务和主体行为模式,探索工程建设全过程标准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路径。三是继续抓好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工作,完善推广方案,重点加强对中小城市的技术服务和监督检查;研究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工作。四是开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评估,收集分析标准实施情况,推动标准编制、实施和监督闭合管理。五是收集分析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会同有关司强化重点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宣贯培训。六是畅通
标准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渠道,完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检索系统,拓展标准咨询、解释等服务功能。七是完善地方和行业标准备案制度,健全施工现场标准员制度。八是开展完善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和标准实施评价监督机制研究。
四、规范计价行为,促进造价咨询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出台,不断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监管,规范工程计价行为。推进《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制订,发布并宣传贯彻《建筑工程施工发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二是完善工程计价依据改革,满足各方计价需要。发布并贯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各专业工程计量规范;修订全国统一建筑与装饰、市政、安装、机械台班、仪器仪表等5套定额;改革定额人工单价,完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修订;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发布《建设工程定额管理办法》。三是建立造价信息工作管理制度,提高造价信息服务质量。发布《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办法》,建立信息采集的工作机制;建立“典型工程造价数据库”,创新信息化手段;继续开展人工市场信息价及住宅、轨道交通和政法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建安成本信息发布工作。四是加强市场准入和执业行为监管,引导工程造价咨询业健康发展。开展工程造价咨询诚信制度建设,修订《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完善资质管理制度;制订《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启动修订《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发布《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提高行业的整体业务水平。
五、加强部门协作,抓好建设标准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工作
一是研究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管理工作的意见,开展建设标准前期战略研究,对现有建设标准进行复审,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加快在编标准编制工作进度。二是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水平,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无障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创建工作。三是配合做好“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建设指南的编制工作,推进涉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四是积极开展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产品认证工作,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认证认可制度政策研究,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五是加强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制度建设,积极促进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工作的开展,启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版)的实施情况调查与研究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参数动态测算调整与发布机制。
六、推进信息化发展,强化标准定额权威性和适用性
针对标准编制、工程造价、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各有关信息系统分散发展、缺少统一规划、权威性不强等情况,加强研究,统筹规划,提高标准定额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前瞻性、权威性和适用性。一是摸清情况。了解标准定额管理业务现有信息系统的概况、主要功能、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建设计划。二是研究需求。分析掌握社会、企业和广大民众对标准定额工作的不同需求,提出标准定额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信息化需求。三是形成顶层设计。根据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标准定额发展的总体规划及需求,研究确定标准定额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现途径。四是分步实施。按照顶层设计要求,结合当前业务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推进标准编制、实施监督、工程造价等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第三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0年工作要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0年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46 日期:2010年3月10日 0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0年工作要点
建市综函[2010]1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03月01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北京市规委,江苏、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管理局,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有关行业协会: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安排好今年的建筑市场监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建筑市场监管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促进建筑业发展这两条主线,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重点,加快建筑市场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以组织编制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明确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加强建筑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一)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为重点,依法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不履行监理责任等突出问题,做好部综合协调办公室相关工作。
二、加强建筑市场法规制度建设
(二)完善建筑市场法规体系。一是继续做好《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调研、论证和配合协调工作;二是继续组织开展《建设工程监理条例》的论证起草;三是组织修订《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四是组织制订《建设工程监理管理规定》。
(三)加强合同管理。修订出台《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等合同文本,制定《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做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健全合同履约监管机制。
(四)健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制度。一是出台《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做好贯彻实施工作,规范房屋和市政工程招投标活动。二是研究制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评标专家分类标准,建立涵盖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各相关专业的评标专家名册。
(五)加强施工许可管理工作。研究建立施工许可监管信息系统,推动各地加强施工许可发放信息管理,充分发挥施工许可在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面的作用。
(六)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制订《建筑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统一的信用系统和信息平台;完善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认定标准,制定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不良行为认定标准,建立失信惩戒,诚信激励机制;加大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信息征集和发布力度。
(七)推动工程担保制度发展。组织召开建设工程担保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研讨工程担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工程担保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三、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
(八)进一步完善企业资质标准。一是修订出台《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和《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及相关实施意见,组织做好宣贯活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二是研究出台《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九)继续完善个人注册执业制度。一是启动注册电气、化工、公用设备工程师等专业工程师的注册工作,进一步健全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制度。二是出台《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做好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启动的各项相关工作。三是修订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管理工作规程,进一步完善监理工程师注册工作。四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的相关办法。五是加强对注册人员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
(十)完善企业资质审批配套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一是研究制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查说明》,进一步明确审查条件;二是研究制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查专家及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加强对资质审查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建立审查专家评估机制;三是完善资质审查程序,加强对初审部门的指导,落实初审责任。
(十一)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一是研究制定完善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企业资质数据库、个人注册资格数据库,推进各地项目数据库的整合与联动,加强企业资质、个人注册资格的动态监管,对不满足资质标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以及出租出借资质资格、重复注册、不履行执业责任等行为的企业和执业人员,及时依法撤销、吊销或降低其资质、资格,清出建筑市场,加强市场与现场联动,提高建筑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对企业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三是规范工程监理招投标活动,加强对建设工程监理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监理工作服务到位。
四、抓好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工作
(十二)进一步推进建筑业改革。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指导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十三)做好“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编制。组织协调有关司局和行业协会,完成《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明确行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指导行业科学发展。
(十四)加强建筑劳务分包管理。出台《关于加强劳务分包管理,规范建筑企业用工行为的指导意见》。
(十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做好各项对外开放的谈判和要约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与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筑师和工程师的交流工作。
(十六)组织编写《中国建筑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组织完成2009年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代理统计汇总工作。
第四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1年工作要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继续加大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房屋和市政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管。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突出对保障性住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建设,保持工程质量安全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继续加大法规制度建设。完成《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修订初稿,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定,研究起草《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修订《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起草《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领导带班、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等制度。
二、强化住宅等重点工程质量监管。一是研究制定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有效措施,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二是组织开展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参建各方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行为、工程实体结构质量及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制度落实情况等。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0]41号),扎实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四是贯彻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5号部令),积极推行暗访、巡查和差别化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设置标牌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三、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在全行业开展以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为重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和教育活动,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宣贯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关键岗位持证上岗。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建筑行业特点,指导督促各地深入开展以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为重点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三是持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筑施工行为,强化建筑安全层级督查力度,加大对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地区、企业及个人的约谈督办和通报力度。四
是进一步规范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处理情况,加大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罚工作的力度。
四、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开展全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推动法规制度和强制性标准的贯彻落实,促进各方主体改进和加强质量安全工作。二是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监测管理、周边环境调查指南,配合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标准体系。三是充实技术力量。建立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库,继续开展在建地铁工程专业人员质量安全培训。
五、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一是召开全国建筑技术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几年来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技术创新与进步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二是加强技术政策引导。做好《2011—2016年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技术发展纲要》和《2011—2016年建筑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纲要》的发布和宣贯工作,开展2009-2010国家级工法评审工作和2010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工作,编制完成《绿色施工技术、管理评价标准》。三是推动新技术应用。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的宣贯工作,组织开展第七批新技术示范工程的申报。
六、加强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建设。一是出台《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出台《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并积极推动各地贯彻落实。二是配合开展《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继续做好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宣贯工作。三是继续配合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继续开展中美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科技合作及组织实施中日合作建筑抗震技术人员培训JICA项目。
第五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黑龙江省建设监理协会
监理法规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与标准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案例
法律法规
规范性文件
标准规范[第一部分]
标准规范[第二部分]
地方法规[第一部分]
地方法规[第二部分]
《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实施手册
第一部分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37
第二部分行政法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45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53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62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7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76
第三部分部门规章....................82
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83
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85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90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100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106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108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111
第四部分标准规范....................134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135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条文说明...............151 第五部分规范性文件...........161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162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