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生命抒写忠诚--徐茂祥先进事迹
用生命抒写忠诚
——徐茂祥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徐茂祥,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35年农历12月23日出生于山东黄县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建筑公司玻璃工人,家境贫寒。1952年考入原西北地区交通学校(现西安公路学院),在校学习三年,于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与同期毕业的36位同学一起分配到新疆交通厅,同年9月被分配到乌苏养路段工作,1958年调入伊管局养路段,1959年担任果子沟道路改善队技术员,1963年调入伊犁养路总段,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至1978年在中国援建巴基斯坦公路建设指挥部担任技术工作,1978年从巴基斯坦回国后担任伊犁公路总段的副总段长,1982年担任伊犁公路总段总段长,1984年11月领导班子调整后一直担任伊犁公路总段总段长兼党委书记,1992年3月14日因公殉职,享年56岁。该同志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技三等奖,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等荣誉。
一、一心只为边疆路
1955年,20岁的徐茂祥从原西北地区交通学校(现西安公路学校)毕业后备毅然选择了到新疆工作,1955年9月,他被派往乌苏养路段担任一名公路技术人员。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徐茂祥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时刻以边疆公路事业的昌盛和各族人民利益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献给了边疆的公路交通事业。在乌苏工作时,年轻的徐茂祥好学上进,勇于创新,他不仅解决
了很多工程难题,而且主持试验和铺设了全疆第一条黑油路。
1959年,果子沟成立道路改善队,当时在伊犁养路总段养路科工作的徐茂祥被派往果子沟改善队担任技术员。1960年,乌—伊公路松树头改线工程施工时,总指挥赵学谦工程师专门点名调用徐茂祥。在果子沟工作期间,他从技术员干起,先任测量队队长,后来担任施工组组长,负责全部技术工作。他勤奋好学,忘我工作,白天在工地指挥施工,晚上加班加点计量各种数据,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徐茂祥常年累月地奔波在生产第一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公路交通事业上,连婚姻大事都顾不上,领导和同事们看着他这样忘我的工作一直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便给他介绍了精河的一位姑娘。据当时和徐茂祥一起工作的同事回忆,“徐茂祥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精河看她,她一有空就来工地,给做做饭,洗洗衣服什么的”。后来两人便结婚了,婚礼是在果子沟工地举行,一间地窝子、几块借来的床板、一床被子,这就是徐茂祥同志的新婚洞房。领导和同事们看了都心酸,但是徐茂祥却乐呵地说:“不在乎这形式,我俩以后过的好就行”。为了不影响工作,第二天他就让新娘回精河上班去了。
二、不知疲倦的织网人
伊犁地区经济、文化命脉的公路交通网,从窄到宽、从短到长、从稀疏到密集,蔚然大观。徐茂祥同志就是一名不知疲倦、锲而不舍的织网人,三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执着地编织着伊犁的公路网。
他是平脚板,但却用双脚遍踏了伊犁的每一条道路。他熟悉
它们,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一样。在他的眼里,路是有生命的,正因为如此,徐茂祥才能把它们成长变化、脾气秉性、优点缺点摸得一清二楚。
六十年代初,首府伊宁市和察布查尔县之间还没有一座桥,当时只能用大型的钢索引渡,一次可以载度4辆大型载重汽车,远不能满足两岸人民的往来,更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修建伊犁河大桥,徐茂祥东奔西走,当上级批准修建方案后,他又积极参与到桥梁的设计当中去。接到任务的徐茂祥起早贪黑,一心扑在桥墩设计上,他所设计的一组迎水面钢板破冰体是他最得意的作品。直到八十年代,中国交通部专家来伊参观伊犁河大桥时,还盛赞这组破冰体设计的漂亮。之后,伊犁地区的桥一座座相继建成,这里面有很多座桥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一座座桥梁像一座座丰碑岿然伊犁在伊犁的大地上,但徐茂祥却再也看不见了。
徐茂祥同志在自己的《工作手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1966年以前,伊犁地区还没有一座永久式钢筋水泥桥梁。如今,国道省道线上,已经有大型桥梁7座,中型桥梁47座,小型桥梁91座……”。
三、两袖清风,一片丹心
徐茂祥同志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同各族职工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动赢得了各族职工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据和徐茂祥一起共事过的同事回忆,当时条件特别艰苦,全总段机关也就只有一辆212,这辆车是配发给徐茂祥同志用的,但他总是把车让给出差的同事们,自己搭便车去看路。每次检评路时,徐茂祥从来不会坐在车上,而是一步步地走,看路面上的坑槽、边坡、桥梁、涵洞……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逐一登记,一天下来要走十几公里。徐茂祥是平脚底,工作一天回到家,双脚就已经肿的不成样子了,他却像不知疼痛似的用热水烫烫脚,又坐回书桌前,将白天登记的问题进行思考整理。第二天,他依旧是早早起床,精神抖擞地跟同事们一起上路检评了,一工作起来,他就忘记了疼痛,满心装的只有公路。现伊犁公路管理局工会副主席任杰当年曾是徐茂祥的秘书,据他回忆说:“徐总在工作和生活上十分简朴,他带我们去工地,有时候午饭就是馒头蘸酱油,我们都不能相信,这是一个总段长的午餐”。
徐茂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官多年,两袖清风。他和爱人每月工资不足千元,按理说也算是富足的家庭,但是两头的家庭都有年迈的父母要靠他们赡养,患有残疾的妹妹也需要他照顾,再加上还在上学的孩子,每个月的日子过的都是紧巴巴的。有人说,他管公路、修公路,那么多的工程款,只要稍微自私一点,不就发了。但是徐茂祥从没这么做过,他甚至都没有这样想过。在生活中,企图贿赂徐茂祥的人也大有人在,可不管是谁,不管送什么东西,都被他退了回去。他总说:“我所拥有的权利是为了更好地为群众办事,而不是做为捞取油水的资本。”
四、探索求新,勇于实践
徐茂祥同志在科技领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长期致力于公路病害的研究。他在巴基斯坦修路时,他通过实践编写出的《简易曲线表》、《计算器计算曲线程序》、《沥青表处施工要点》、《边
坡目测法》、《路面检平法》受到了技术人员的欢迎。随后,他又撰写了《电子计算器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050线风吹雪防站介绍》、《乳化沥青铺路养路介绍》、《新疆伊犁地区公路雪灾防治》等多篇论著,他治理高山雪崩区的风吹雪灾害和首次在高寒山区铺油路的成功,使他获得了1988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的殊荣,曾被美、日、挪威等国邀请参加学术会。但他为了工作,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而放弃了几次出国的机会。
他在全疆公路系统率先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建立了全疆第一家乳化沥青厂,并主持试制成功了生产阳离子乳化沥青必用的乳化剂,填补了西北地区此项科技的空白。在公路养护上,徐茂祥还有效地推广使用了稀浆封层和沥青常温拌合料的新技术,并在公路总段率先实现了公路通讯网络化、自动化。
三十多年来,徐茂祥同志先后数十次被自治区交通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科技情报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他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1992年3月14日,徐茂祥猝然倒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公路。徐茂祥用他的生命唱响了一曲壮怀激烈的人生之歌。
徐茂祥同志逝世后,《新疆日报》、《中国交通报》先后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自治区交通厅党组、交通厅做出决定,号召全疆公路交通战线开展向党的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徐茂祥同志学习的活动。
第二篇:用忠诚抒写青年华章
第五届“苍南
县十大杰出青
年”推荐材料
用忠诚抒写青年华章
——记苍南长运驾校优秀教练员陈礼用
教练场上/你是狭路行者/又是诤友良师/是你/用忠诚守候平安/在人生的行途中/虽然是暂短的邂逅/但你的一言一行/将令我终身受益。
这是一名学员在毕业时写给陈礼用的感言。其实,大凡陈礼用教过的学员都有类似的感悟,陈礼用严谨的教学作风和平易的为人态度令所有的学员终身难忘。
从长途班车驾驶员到教练员的角色转变
1990年,陈礼用怀着报国热情,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在部队,他选择驾驶专业。退伍后,被分配到苍南县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工作,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长途班车驾驶员。2003年,在公司实行岗位双向选择时,为了将所学的专业贡献和回报社会,他毅然选择了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而待遇又相对偏低的汽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岗位,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
随着驾培市场从行业垄断经营到步入自由竞争,汽车培
训学校也从统一招生向租赁经营的模式转轨,经营管理和服务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大部分拥有国有企业“铁饭碗”的职工来说,难免心生恐惧。但陈礼用却认为是迎来了自我挑战和磨炼自己的难得机会。在他的潜意识里,始终铭刻着“用心服务,学员的利益高于一切”师德警言。他始终把如何做好驾驶培训服务工作,吸引更多的学员,做强做大“长运驾校”品牌,作为自己的目标,把“敬业爱岗、献身教学、爱车护车、诲人不倦、勤俭廉洁、为人师表、遵章守法、安全第一”的教练员职业道德32字守则作为宗旨,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教学实践中,陈礼用对每位学员规定的要求是:严格训练、一丝不苟。他深入浅出的教学示范讲解和熟稔、规范的示范动作,不仅让每位学员心神领会,也让同行们深为叹服。为确保行车安全,他把“爱车例保”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每天在教练车出车前、行车中、回场后执行车辆检查程序。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从没出现车辆途中抛锚、病车上路等现象。同时,他严格遵守驾校“三遵守”、“四不准”和“五严禁”规定,坚持每天做教学日记,总结并建立起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学档案。
勤勉好学,让自己不断提高;廉洁自律,赢得学员的尊重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和学员的不断增多,陈礼用的日
常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为不断充实自己,他总是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参加行业部门组织的新教规理论培训,以每次培训为契机,不分昼夜,刻苦钻研,保质保量完成所有课程的训练内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结业。回校后,他学以致用,通过虚心向其他资深老教练请教,认真研究探索新教规“九选六”项目的窍门和训练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将所学到的新理论、新技术传授给培训学员,使学员能够快速掌握车辆的基本操作,既能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油耗领悟驾驶操作要领,又能使学员养成规范操作、安全驾驶和节油意识,自觉形成一种切合实际的驾驶理念和习惯。他在忙里偷闲撰写的实践体会《改变不正确驾驶方法,达到节油目的》一文,在行业刊物中刊载,推广经验,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出一定的贡献。
在驾培行业中,廉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陈礼用坚持从自身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常说:廉洁与否,就是考量一个教练员师德师范的重要标准。如果连拒收红包这一基本“动作要领”都难以做到,那么想保持师德尊严,得到学员的尊重更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每年与学校签定廉洁自律协议书时,他总是率先垂范的第一个“签约者”,始终与学员保持没有任何利益目的的师徒关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最终获得众多荣誉的回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陈礼用培训的学员平均一次性学员鉴定结业率达100%,一次性驾照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名列全县驾校前茅。在全县乃至全市教练队伍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他无论担任何种职务,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业绩较为突出。因此得到了省、市行业部门以及领导的一致肯定,同时也收获了应有的荣誉。1995年至1996年连续两年被苍南县交通局、县长运总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被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安全行车先进驾驶员”;2000年之后连续被县长运总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安全月优胜个人”、“安全标兵教练员”;被温州日报、温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温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协会评为“十佳教练员”;被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安全先进驾驶人”;被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评为“全省机动车驾驶培训优秀教练员”; 2007年荣获温州市交通局、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温州市总工会“神龙杯”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先后在长运总公司“六佳”、“六比”劳动竞赛中评为“最佳驾驶员”、“安全先进教练员”;2009年荣获温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申腾杯”职业技能节能竞赛“第一名”;同时获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汽车驾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温州市“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被
温州市人民政府特授予“金燕奖”;并被推荐为“温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候选人,享受温州市人民政府的特殊津贴。
陈礼用虽然是一名普通教练员,但他始终以对事业高度的热忱创造不凡的业绩,以忠诚抒写自己青年的华章。
第三篇:用忠诚抒写移动事业的辉煌
用忠诚抒写移动事业的辉煌
自2000年4月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正式成立以来,移动通信就始终遵循着“创造卓越的产品与服务”的企业使命不断奔跑着。今天它俨然已经成为通信企业的航母。
转眼间2009的脚步已经叩响了世界的门弦。回眸2008,炎黄子孙用爱撑起了民族的脊梁;用情温暖了亲人的伤痛;更用不屈与奋进抒写了奥运史上的辉煌。然而每一个的移动人永远都不会忘记,正是祖国人民的支持与信赖才成就了移动事业今天的辉煌。在这里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绝不是一句口号,它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所有移动人的骨子里。地震和奥运无疑是今年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无论是喜还是忧,在祖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都会义不容辞的用我们的爱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在此次特大地震当中四川的通信曾一度陷入瘫痪,全国共有4457个基站退出服务,灾情就是命令,为了打通通信生命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亲临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移动共向灾区捐款2亿作元人民,捐助物资价值2亿余元,同时还通过提供手机免费加油、赠送充值卡、卫星电话、通信车与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建立短信捐款平台、减免灾区地区客户手机通信费用、提供免费报平安电话、捐助手机、药品等方式,多方面为灾区提供支持。
在此期间12580、10086也被赋予了历史使命成为了抗震救灾、寻亲、求救的生命热线。哪怕是在生与死的那一刻,移动人也依然全力以赴用生命捍卫职业的操守。在灾难面前我们华夏子孙从来就不是
弱者,我们用爱筑起了万里长城,面对无情的灾难,13亿炎黄子孙又一次集结,我们要用爱缝合大地的伤口,我们用爱为祖**亲疗伤。
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再大也终究是咱自己的事,可是奥运会就不同,奥运会,她是我们中国人做为东道主来帮助全世界完成的重大使命。
自从2004年7月21日,中国移动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开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就伴随着移动通信事业一路前行。作为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在本届奥运会的移动通信技术方面创造了许多个“首次”,刷新了奥运会移动通信的多个历史纪录,成功地完成了服务奥运的任务。
北京奥运开创了奥运史上通过手机电视直播奥运比赛的新纪元,吸引了120多万观众。同时奥运手机报在赛时为1300多万客户带来快捷、丰盛的奥运信息大餐。奥运史上首次推出面向手机客户的官方网站——奥运官网手机版。掌上奥运累计客户数达四千多万,页面访问量达4.57亿。其中8月份客户数突破了一千万,累计页面访问量约四亿,日访问量峰值约三千万,均创梦网纪录。奥运快讯随时将最新消息推送到手机屏幕的滚动条上,订阅客户数达184.4万。奥运期间共有两百多万客户通过12580奥运信息服务热线查询各类信息500多万次,外语查询超过一万次。
仅在奥运开幕式上,鸟巢及周边地区就有超过25万用户在中国移动网上通话,国际漫游用户达到2.3万人。在这样的通信压力下,中国移动网络接通率超过99.9%%,掉话率仅为0.22%%,创造瞬时移动通信保障的世界新纪录。此外,中国移动在奥运期间推出了三大类共25项专门为服务奥运量身打造的业务,其中至少有10项是奥运历史上的首创。奥运期间,中国移动为4亿多用户提供了三个方向25类信息服务产品,覆盖了奥组委、媒体、观众、运动员、裁判等人群,服务获得一致好评,奥运推进了手机的媒体化应用进程。
奥运期间网络运行稳定,无线接通率为96.34%,掉话率为3.71%,实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目标要求,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通信保障上,中国移动交出了令人惊叹的亮丽成绩单!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移动事业将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继续在无线通信事业上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德,行天下,创造通信史上新的辉煌!
第四篇:用生命坚守忠诚
用生命坚守忠诚
——睢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袁广业先进事迹
他是一位癌症患者,却仍在拼命工作着:离家最近,但住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最长,手术后本该休息6个月,但他第13天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且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
他是一位需要救助的人,却时时刻刻向别人伸出援手:为残疾人买轮椅,为困难群众送钱送药,资助服刑人员的孩子走进大学校园;
他是一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有心人,却从来没有把心用给家人:孩子上学、就业,他没有过问,新居装修,他无暇顾及,就连自己母亲的生日他也常因工作繁忙而不能顾及……
这位被人称为“拼命三郎”、“工作狂”、“傻瓜”的检察官,就是睢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袁广业。日前,睢县县委政法委、睢县县委、市委政法委已先后作出了《关于开展向袁广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他嫉恶如仇,面对强权和黑恶势力恐吓,掷地有声地说:“怕,就不做检察官!”
2009年,江苏某建筑公司在睢县施工时,被村民吴某二人敲诈勒索10万元。此案移送审查起诉后,二吴的一位亲属是领导,找袁广业说情,被婉言谢绝。二吴的朋友又给他送红包,也被严词拒绝。二吴的家人见此招不灵,又不断往他家打恐吓电话。
家人劝他“何必得罪这帮地痞无赖”,但袁广业掷地有声地说:“怕,就不做检察官!”此案公诉后,法院判处二吴有期徒刑三年。他认为此案量刑畸轻,必须抗诉。面对强权和黑恶势力,他毫无畏惧,亲自出庭支持抗诉。最终,法院采纳了抗诉理由,改判二吴有期徒刑五年。
几年来,袁广业带队审查了震动永城市的李某等涉黑案、正处级干部谢某挪用公款等40余起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办理了百余起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其中省、市领导批办的大案、窝案十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无私方能无畏。”多年来,袁广业从不把单位分的办公用品带回家,哪怕是一个纸杯。他坦言:身为一名检察官,办案最难之处是人情压力大,自己常因公正执法得罪了不少同学、朋友、领导、亲人。他从未接受过钱物,也从未因人情干涉等原因对案件处理有所偏纵。他说:“接了不干净的钱,人就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名誉、职责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因此,回顾从检路,我问心无愧,上无愧于党,下无愧于民。”
袁广业明白“打铁先要自身硬”的道理。他坚持每天学习,看过的书籍、报纸无一不被批注得密密麻麻。正是靠这种持之以恒的钻劲,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被同行们誉为实战型、学者型检察官。
他在国内首创了在《起诉书》中附加被告人照片制度,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的认可;他办理的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案件
填补了国内办理该性质犯罪的空白;他主持开展的公诉引导侦查、多媒体示证、不起诉适用条件、最早实行量刑试点等改革创新工作受到了上级检察机关的高度评价;他在审查起诉工作中总结出的“三心”办案规则和三级办案制度,被权威人士誉为一道“防火墙”……
碰到叫花子,别人劝他莫受骗,他总是淡然一笑说:“这也许送上的就是救命钱。”
袁广业每次上街,都会装些零钱,碰见要饭的就主动上前送上几块钱。有人说这些要饭的很多都是骗子,袁广业听了总会淡然一笑:“我宁愿被别人欺骗,也不使应当得到救助的人失去一次被救助的机会,这也许送上的就是救命钱。没有善心,就没有爱心,没有爱心,什么爱岗敬业、爱祖国、爱人民都是一句空话。”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倾囊捐助,主动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并向灾区学校捐助了2000多元的图书。西南旱灾和玉树地震发生后,袁广业的心又一次被牵动,尽管自己长期患病,医药费负担沉重,仍捐款2000元,舟曲泥石流灾害和吉林水灾发生后再次捐款2000元。
2005年以来,袁广业积极探索被害人救助机制,采取财政拨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使80多名刑事案件被害人获得了法律救助。袁广业还经常对患有疾病的犯罪嫌疑人及时给予诊治,垫付生活费用,满足其合理要求。
2007年,长岗镇妇女吴某因迷信将丈夫捂死。吴某被法院
判刑,其子孟根生万念俱灰,以泪洗面的悲惨情形让袁广业牵肠挂肚。为抚慰孟根生受伤的心灵,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袁广业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解决了他上学和生活的困难,用四年时间把原本已放弃生活希望的孩子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开学当天,袁广业与全院干警共同捐助5000元,并亲自将孟根生送到了学校。
2009年8月19日,在袁广业的陪同下,孟根生在监狱中见到了母亲。得知儿子考上了大学,吴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边哭边说:“谢谢检察官,谢谢检察院!”
今年6月,他了解到韩金洼村韩廷付下肢高位截瘫,且上有93岁老母,生活艰苦。袁广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0多元钱,为韩廷付买了一辆轮椅。
多年来,与袁广业结为帮扶对子的群众已记不清他资助钱物的次数,但“袁广业是一位好检察官”的评价却在睢县广为流传。
一个马扎子让他听到了群众的心声,看到了百姓的期盼。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办公室,袁广业都放有马扎子。“车上放马扎子,主要是在与群众聊天时,自己能坐到他们中间去;办公室放马扎子,是为了自己坐,把沙发让给群众。这样既能让群众有地方坐,又能让群众没有畏惧感,这样才能听到群众真正的呼声和建议。”
这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得益于袁广业5年的基层挂职工作经历。
2000年,时任民行科长的袁广业到长岗镇挂职任副镇长。当时长岗镇社会治安混乱,经济发展落后。到任后,袁广业主动承担了村村通和农网改造任务。他夏戴草帽、冬披大衣,吃住在工地,与民工一起挖土方、拉电线,使长岗镇成为睢县最早实现村村通和农网改造的乡镇。李庙村支部书记周德华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没有人愿意上的脏地方、水深的地方,袁广业都是第一个上,光着脊梁,赤着脚丫,穿着大裤头,拉着架子车,比普通老百姓还普通。“检察院这么好的单位,他下来挂职干什么?俺都说袁广业傻!”
真心换民心,两年挂职期满后,长岗镇党委和群众代表分别到县委、县人民检察院请求让他留任。一留再留,结果他的挂职期限从两年延长到五年。2005年离任之日,送行的人群里,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他们从长岗送到县城,拉着袁广业的手久久不放。
直到现在,长岗镇群众有什么事还要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家长里短让他当“主心骨”,到县城办事也要到他办公室或家里坐坐。邻居们都说,袁广业家中招待最多的既不是同事,也不是亲戚,而是长岗镇的那些农民朋友。
有了这些基层工作经验,袁广业的群众工作能力明显高于他人,县里有了疑难纠纷、棘手案件领导点将首推袁广业。
2009年冬,高、杨两家因建房纠纷引发故意伤害案。纠纷发生后双方历经多次调解,因分歧较大而未果。春节临近,双方
矛盾越来越激化,甚至准备械斗。为化解多年积怨,使双方都能过一个平安、团圆的春节,腊月二十九,袁广业再次登门邀请已不愿参与调解宅基纠纷的中间人给予协助。调解从早晨进行到黄昏,双方又因六公分的宅基差距僵持不下。四邻被这位拖着病体,在除夕之夜仍坚持调解的检察官的工作精神所感动,纷纷批评双方不该寸步不让。双方自觉羞愧,便各自让出六公分,纠纷圆满解决。
这些年来,袁广业究竟成功调解多少起纠纷,没有人做过统计。他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劝人的调解方法,成功率高且无人反悔,从未发生涉检上访。
静脉血栓、左肾癌变切除,面对无情的病魔,他宁肯透支生命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
长期超负荷工作使袁广业积劳成疾。去年9月,他到北京办案,连续几天的忙碌,他突然发现左腿行动失灵,因为案件紧急,没有时间检查。行至保定,他感觉左腿疼痛难忍,便用电话咨询病情。医生听了症状后说:“考虑是静脉血栓,必须马上住院。”为不影响工作,袁广业强忍疼痛到郑州才入院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诫他尽可能少活动,否则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将危及生命。但他隐瞒了医嘱,出院第二天便南下追捕嫌犯,经过48小时的蹲点守候,将嫌犯抓获归案。
今年春节前夕,他在体检时发现由于长期积劳成疾已经是重病缠身,肾部检查出的肿瘤已经生长了3年。医生埋怨道:“你
咋恁粗心。”妻子哭着说:“不是他粗心,而是他不把身体当回事。”
了解病情后,袁广业非常淡然,他告诉同事,自己请假要去北京旅游几天。手术期间,他还和办案人员电话商量案情,制订工作方案。医生劝他:“你可不能要工作不要命啊!”手术后,他仅仅住院13天,便要求出院。医生嘱咐:“癌症病人最忌劳累,出院后最低休养6个月。”然而袁广业到家仅一个星期,就捂着肚子上了班。
院党组严令他回家休养,他却说:“我能干多少干多少,让我边吃药边上班吧。”
今年6月,袁广业响应市委号召,又背着行李参加了驻村工作。驻村不久,一场暴雨袭击了村子。当夜,他叫醒同事挨家挨户查看危房。因雨大伞小,他浑身被淋透,嘴唇冻得发青,同事提醒他:“癌症患者切忌感冒,你去避雨吧。”但他全然不顾,动员危房户搬到邻居或亲戚家中,又将两户村民领到村室,把自己的床铺让给了村民。村支部书记马守义激动地说:“有这样的驻村队员在这里扶弱培强,我们有了奔头,有了盼头!”
手术后,袁广业仍然坚持到湖边、马路上捡拾垃圾,有时还带上孩子。一天深夜,从医院打针回来后,他让妻子先回家,说自己再锻炼锻炼身体。第二天,检察院门卫说:“袁检真可笑,昨天黑更半夜竟然修剪起了检察院大门口路两边的花坛。”妻子这才恍然大悟,袁广业却笑着说:“我这是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劳动呀!”
手术后,袁广业的工作时间一如既往,休息时间却在减少:每天7点钟离开家,晚上很晚才下班,然后再到医院打针,回到家再喝中药。在带病办理赵作海被刑讯逼供案件时,为了不耽误办案,他强忍疼痛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打针。
10月21日,赵作海案件开庭审理。在长达7个半小时的审理期间,袁广业除上厕所外,没有离开半步。10月22日,袁广业协调市公安局办理一起案件,又对几起公诉案件进行了部署,忙到深夜。10月23日,他到市区回访8起案件的当事人,一直忙到19时40分才吃上晚饭。到北京复查病情已预约了几次的专家号又失约了,他只好将买好的火车票退掉。
同事们说:“袁广业哪是一名癌症患者,从他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用生命诠释忠诚
用生命诠释忠诚
—追忆杜云同志先进事迹
他1998年由部队转业从检12年,坚持奋战在执法办案第一线,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忠实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他成功办理公诉案件200多件,自侦案件20多件,无一差错,件件办成铁案,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办案一丝不苟、雷厉风行的老大哥;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位忠义在前、孝敬在后的工作狂;在群众眼中,他又是一位嫉恶如仇、主持正义的人民卫士。2010年6月23日,他离开了我们,却用12年孜孜不倦的工作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与热爱。
他就是原桂林市秀峰区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杜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少康表示:“杜云同志精神的核心是忠诚,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杜云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始终坚持奋斗在政法第一线,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面对自己不太熟悉的案件领域,他不是选择推诿,而是把十几本枯燥的专业书籍从头到尾看一遍。为搜集线索,他可以大碗喝酒广交朋友,也可以三天三夜不着家。面对威逼利诱,他初衷不改: “为老百姓讨公道,决不低头!”“为正义亮剑,为理想拼搏”这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诠释。
在部队里,他每次演练都弹无虚发。从事检察工作12年来,经他办理审查逮捕、公诉案件200多件无一差错,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正是由于他对共和国事业的忠诚,对人民利益的忠诚,对自己信仰的忠诚,成就了这位“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当自己住院期间,还想着主动请缨:“让我继续工作吧,工作是我最好的药。”“我手头还有四件案子,我必须办完才死!”这位清正廉洁的检察官用这几句朴实的话道出了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同时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也许预感到了什么。6月中旬,杜云坚持到超市为爱吃面食的父亲买了整整200个饺子,填满整个冰箱。抚摸着趴在病床前写作业的12岁儿子,他疼惜地说,“爸爸多想病好后,去参加一次你的家长会啊。”面对辞职照顾自己的妻子,他讲了最动听的话,“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娶你,好好弥补这辈子对你的亏欠。”
虽然杜云已去,但他对家庭、对事业、对人民、对国家的忠诚之心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用榜样的事迹时刻鞭策着我们前进,时刻为我们指明方向。杜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