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变换在高考作文题型嬗变中的命题导向(5篇)

时间:2019-05-12 13:3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维方式变换在高考作文题型嬗变中的命题导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维方式变换在高考作文题型嬗变中的命题导向》。

第一篇:思维方式变换在高考作文题型嬗变中的命题导向

思维方式变换在高考作文题型嬗变中的命题导向

向欢

(西南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05级研究生400715)

【摘要】高考作文命题与我国当代文化变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本质是思维方式转变的结果。由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的嬗变,在作文命题去向方面肯定了对考生人文关怀的教育哲学思想,根本在于作文命题文化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但由于思维方式处于相对稳定但并非一尘不变的境地,话题作文不是作文命题的终结,在新的思维方式观照下必将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思维;思维方式;高考作文命题

(一)思维方式变换与作文题型的变革

思维是指“在特定物质结构中对客体深远区层实现穿透性反映的物质运动。”〈1〉穿透和复制是穿透性反映的两个基本环节,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主体对客体深远区层实现穿透反映,可以通过抽象、概括和各种思维工具的运用,也可凭借于直觉和直感。在这一过程中,反映结果与实在状态经常、大量的不同一,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对信息进行系统加工(包括信息的采集和筛选),亦即平常说的“去粗去精、去伪存真”。人们运用思维,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

思维方式即是“体现一定思想内容和一定思考方法、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思维模式”。〈2〉其关键在于思想内容、思考方法和特定领域。思维方式的变换是“主体头脑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为另一种思维方式所取代的过程”。〈3〉

高考作文题型的嬗变正是思维方式变换的结果。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轨迹可表述为: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包括图形和文字两类材料)——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是具有历史性的贡献的,“但命题就意味着限定过死,即使考生在给定的题目下能做出锦绣文章,那也只是说明了一种高级智力游戏活动的成功,而写作的自由属性却依然打了折扣”。〈4〉相对于命题作文而言,材料作文考察的主要是考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即所谓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样的命题顺应了社会对人才的主要能力诉求,但这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它只是考察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侧面,并非全部。于是话题作文应运而生。98年高考作文命题突破一般材料作文的窠臼后,话题作文在99年高考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中端倪渐显,在2000年高考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为话题)中逐渐张扬,2001年高考卷(以“诚信” 为话题)趋于完善和成熟。它是对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继承与创新。

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作文题型变革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何一种作文命题的思维方式自身的演化和发展都是有限的,它会逐渐使该思想泛化、钝化、老化,以至不再适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思维的对象、场合、主体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即命题的客体、时代内涵和写作主体等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思维方式也随之变化。

在命题作文一统天下、对文体要求十分严格的时期,其作文命题的思想内容和思考方法都囿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这体现在:我国处于半封闭的温带

大陆型社会地理环境,其特点是交通阻隔、信息封闭;农业型自然经济使社会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农业社会特征。封闭性极强的命题作文的出现实质也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产物。它的最大弊端是语言脱离思维,导致作文的本质功能不能得到体现。从恢复高考到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的思维方式逐渐传入我国,并在各个领域产生很大影响。西方思维方式是以自然为主要对象的致思取向,强调实证性、局部性、精确性的思维特征,重视逻辑思维、理论体系的思维格局。这个时期的作文命题也逐渐走向开放,重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就打破了过去那种直觉内倾的思维特征以及对泛道德主义的自然把握,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分,更多的注意到自我的价值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高考作文命题亦走入“话题”时代。这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又一次质的转变。90年代后期,知识经济时代曙光初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前那种片面强调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目前的时代任务、对象场合、主体状况已经不适应,创新思维登上历史舞台。

(二)“原点思维”教学示例——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转换

“原点思维与作文”教学实录/程红兵(经删减)〈5〉

一、导入

1、教师要求学生:以‚发现‛为题,以某某发现什么为主要内容,构思一篇文章。

教师采用交流提问的方式讲述四个故事:

(1)明代瞿汝稷在《指月录》中讲了一个佛教故事。从前,南京清凉寺里有个法号叫泰钦法灯的和尚,生性豪放不羁,不讲清规戒律,缺乏出家人应有的素质。因此,寺内许多和尚都瞧不起他,可唯独该寺长老法眼和尚却异常器重他,这当然会引起众和尚的不满。有一天,法眼和尚突然问:‚有一颗金铃系在猛虎的脖子上,谁能把它解下来?‛众和尚面面相觑,无一能答。这时,法灯恰好从外面进来,不假思索即答:‚谁能把铃系上去,谁就能把铃解下来!‛众和尚闻之,都对他的智慧钦佩不已。

(2)‚水火无情‛四个字,道出了人类对水与火的恐惧感,多少年来,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世界上每年仍会发生许多起持续时间长,又很难扑灭的重大森林火灾,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并破坏了生态环境,人们非常痛心,但又苦无良策。美国森林消防专家最先想出了好办法:以火防火。原来,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林间的落叶、断枝、枯草长期积累而自然起火,以至蔓延成难以扑救的森林大火。按照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美国森林管理人员定期地(一般五年左右)选择风速小、气温低、湿度大的天气、在森林中‚放火‛,人为地烧去乔木下面的小树、灌木和乔木下端的干枝和枯叶,这样既省却了修剪树枝的繁重劳动,又消除了森林火灾的隐患,真是两全其美。

(3)明末袁崇焕运用‚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也是采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的一些公园‚以园养园‛,一些科研院所‚以院养院‛、‚以所养所‛也是如此。

(4)北京孔庙有六百余年的古树名木,其中101棵老柏树,5棵老槐树,闹虫害。孔庙的工作人员就是这个思维,养了一种七星瓢虫,专门对付蚜虫和红蜘蛛。

2、教师要求学生,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试着自己概括原点思维的含义。

定义:

所谓单一原点思维就是指以某一原有的事物为原点,围绕其所进行的继承借鉴、发掘深化、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思维形式。

作用:

由于人们思维习惯的作用,在考查某一事物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一事物本身排除在思考范围之外,而去考虑其他原因,结果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单一原点思维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对对象作反观自照从而促进创意的产生。在写作上单一原点思维能帮助你挖掘事物的内涵,使文章立意深刻。

二、急中生智

1、相传,宋朝时毗陵有个12岁的小姑娘,能读善写,非常有才华。一次有人捡到一枚破铜钱,上有依稀可辨的‚开元‛(唐玄宗年号)二字,便以此为题要这位姑娘作诗,目的是想试一试她的学问和智慧究竟如何,周围围了许多人看热闹,等待她出丑,因为这个破铜钱,确实没什么可写的。出乎人们意外,小姑娘接过铜钱后略想了想,提笔一挥而就:‚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教师要求学生评述这首小诗。学生回答:前二句写破铜钱现在的外形,后两句从铜钱的过去生发出内涵:钱啊,你在当时是多么地威力无穷!能使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买尽人间的不平事。一枚极其平常的破铜钱被她写得活灵活现、意蕴深刻,从表面上看是小姑娘表现了出众的才华,但她真正出众的地方,是她抓住铜钱深入发掘的原点思维方式。)

2、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降价处理,自己承受其中的经济损失了。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想出了对策,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

(教师要求学生:请你想想杨格怎么拟广告词,你试着拟一段广告词,百字以内。学生所拟的广告词各种各样,多数同学都能通过原点思维在苹果的疤痕上作文章,有的说疤痕是上帝亲吻的印记,上帝都喜欢,你还不喜欢吗?有的说疤痕是苹果经过风雨冰雹考验的证明。教师反问,吃一个苹果还要考虑是否经过风雨考验吗?最后教师把杨格的广告词告诉学生: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清香爽口,具有妙不可言的独特风味;请注意苹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这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认清疤痕,谨防假冒!)

教师最后强调:单一原点思维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对对象作反观自照从而促进创意的产生,它并不排斥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是把原点思维绝对化,就事论事是第一步,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了解世界的捷径,就是了解你自己。

作文教学中思维转换的应用对作文命题中思维转换是有很大启发作用的。我们揭示转变思维方式作文教学的好处,特别是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是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不适应新的思维方式的缺陷而言的,是将这种作文教学引导的利弊作个比较而确定其评价效果和教学导向的主流。而一旦这种新生的思维模式陷入公式主义的泥潭,那我们的作文命题和作文教学又将重新扬帆起航。

(三)思维观照中作文命题的去向

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题型也不能等量齐观、一味说好。实际上,话题作文的命题也存在诸多弊端。潘新和批评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某些话题作文命得“太泛”,“太玄”,“缺乏人文关怀”,太学究气。有感于话题作文的不足,李海林评

价它只是形式的改良,没有实质性的突破。〈6〉诸如此类的声音还很多。

如果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将一直沿用下去,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将形成一种新的话语模式和教学模式,并因之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作文教学由训练向对话转型,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一旦定于一

尊,就会使作文和作文教学模式化,固定化,也因而会发生思维方式自我革新。

在新的思维方式出现之前,我们不妨让既有的思维方式更合理、更完善,在它的历史舞台上更充分地发挥效能。既然话题作文题型已经在实践过程中显现出其“克隆作文”的致命弱点,这就呼唤更有信度、更有效度的作文题型的出现。

我们转变一下思维,运用逆向思维也许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旧的思维方式是你怎么考试(命题),我就怎么教,至于培养目标是什么也不在意的。美国写作学家认为,“命题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兴趣以激发学生调动其写作及搜集自己资料的各种智力和能力,是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的”。〈7〉于是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首先确定培养目标,看看什么样的作文题型最能提高与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素养,然后安排必要的课程,并据此而设计出的作文命题方式。

最后,我们的作文命题改革不妨走这样的路:做一个实证研究。首先对全国的中小学依据一定标准进行分层分类,让学生在平时习作时进行自命题的自由创作,以最能体现自己写作水平的文章为准,然后对各类数据加以统计和分析研究,最后找到一条最能体现各级各类学生写作信度与效度的命题方式。

参考文献:

〈1〉〈2〉〈3〉田运:思维辞典。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3(P396)(P401)(P402)

〈4〉李乾明:作文教学理性的突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6(P173-174)〈5〉程红兵:“原点思维与作文”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05.7-8 〈6〉潘新和:由中外作文考题比较想到的。《语文教学通讯》,2005.2.(P4-6)〈7〉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P351)

Thinking Mode Transformation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sis Topic Evolution Proposition Guidance

Xianghuan

Abstract: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sis proposition and between our country present age culture vicissitude has the very complicated relation, investigates its essence is the result which the thinking mode transforms.From the proposition thesis, the material thesis to the topic thesis evolution, in the thesis proposition whereabouts aspect to the examinee humanities concer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ought, radically have definitely lain in the thesis proposition culture the thinking mode transformation.But because the thinking mode is in relatively stably by no means a dust invariable region, the topic thesis is not the thesis proposition end, will certainly to pave a new way under the new thinking mode contemplation.Key words: Thought;Thinking mode;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sis proposition

第二篇:领导干部在不断改进思维方式中

领导干部在不断改进思维方式中

提升领导力

----学习《领导干部要不断改进思维方式》有感

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洪军

所谓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在一定的观念、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总和,是一种思维框架,它本质上是我们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反映。所以,思维方式与一个人日常工作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长期的学习和总结积累息息相关。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其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能否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直接决定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

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对内,还是对外,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和移位思考是我一以贯之倡导的观点。我们领导干部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层面观察、分析和判断是与非,以防止走入种种思维方式的误区,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给企业和职工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思维方式,提升领导力。

第一,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果不这样的话,就容易犯主观主义错误。目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有着较好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但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能从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的实际生活与工作出发,习惯于从已有的书本知识出发,或完全依照我们过去的经验来判断现实事态,这种思维定势如不及时改变,势必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程度不同的失误。所以,用历史的、间接的知识和经验主观的套现实的、具体的实际工作或生活,然会导致脱离实际,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第二,要有大局观念,防止步入片面式思维方式的误区。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只强调单一的分管面的工作,根本不关心周边与之紧密相联系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甚至忽视了企业各生产服务环节的连续性、依存性,忽视了事物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011年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富民惠民“四大战略”和要把济南建设成“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这对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我们热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开拓进取、形成合力,就会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束手无策。从大处讲,不利于热电企业的发展;从小处看,对自身来说,再高的专业水平、再好的技术特长也只会是让你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领导干部。

第三,既要善于观察现象,更要在观察中思考本质。目前,我们企业领导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只会看到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而不会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这就必然影响到其思维深度,影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现象,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还要学会“怎么办”。现在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不高,供热企业发展、热源的建设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远不能满足日益长高、长大的城市需求;热用户的服务诉求日益提高、维权意识的加强和供热企业服务滞后的矛盾日渐凸显,如何化解矛盾?化解矛盾点的关键在哪里?责任市政、放心市政、满意市政的要求摆在我们的面前,直接提出了供热企业如何转变工作方式、调整工作思路、实现超值服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善于观察、围绕工作目标,不断地改变思维方式中去研究解决。

第四,要不断的学习、开阔视野,转变思维。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既要重视学习,更要重视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弥补不足。要通过学习交流来转换我们的思维角度,通过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通过学习找出破解热电诸多难题的办法,从而营造一个团结、勤奋、务实、忠诚、学习氛围,成为学习型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的一把手,要通过学习交流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寻找差距,为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创造条件。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回眸热电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变革,服务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作目标及角色的转换,审视着变化中所隐含的信息以及目前我们企业领导干部中由于受种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因此,我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撰写的这篇《领导干部要不断改进思维方式》理论文章介绍给大家,以共勉,并提醒我们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快速适应并深深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必须要具备开放的思维能力,打破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桎梏,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充分体现出多样性和思辨性的统一的规律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而为我们热电事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抉择!

2011年2月22日

领导干部要不断改进思维方 刘家义

每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同志,在从事领导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矛盾和挑战。然而,不同的人采取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怨天尤人,有的坐而论道,有的退缩回避,有的则积极应对。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解决矛盾,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提升领导能力、升华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应努力做到“十个坚持”、“十个防止”,处理好“十种关系”。

(一)坚持群众观点,防止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时时、处处、事事想着群众。当好表率,以身作则,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其次,带领群众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不能做群众的尾巴,无原则地迎合一些落后观念。该带领群众去干的事不敢干,怕得罪人;该批评的事不敢批评,怕丢选票,从大的方面讲是一种失职,从小的方面讲是在坑害干部,是典型的自私表现,进而也可以说是不廉洁的表现。

再者,对上对下应当一致。有个别同志,对上捧,对下哄,害人也害己。作为正职,要包容、宽厚,胸怀大度,处理问题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对一些事情要举重若轻,对有些问题又要举轻若重。作为副职,应尽职不贪功,尽责不揽权,到位不越位。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防止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首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狭小经验出发,从个人的固有观点出发。

第二,应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而不能从形式出发。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文过饰非,掩盖问题,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大。当然,也不能只看到问题,看不到成绩,看不到工作主流,这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第三,应从过程出发,不能从本本、条条和框框出发。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分清阶段,分清轻重缓急,渐进式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个人的作用,否定主观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不断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

(三)坚持辩证思维,防止片面性,处理好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看问题、处理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往往会出现一成不变、顾及一点不及其余的绝对化倾向。比如,谈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就忽视了动力,好像天马上要塌下来了;看社会,要么无比和美,要么一塌糊涂;看人,要么好得没毛病,要么坏得不得了。这样就会把问题绝对化。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防止绝对化、主观性和表面性。

(四)坚持全局观点,防止从局部出发,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对全局看不清楚的,对一个地方和一件小事也是看不清楚和处理不好的。为此,首先必须从全局着眼,准确把握局部的地位和作用。考虑任何问题,处理任何事情,完成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全局高度。其次,必须立足全局,服从全局,调整和做好局部工作。没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做好。例如某一领域,上游只管发展经济,污染物向下游排,从局部看眼前发展了,从全局看则得不偿失。应从全局需要出发,不断提高局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五)坚持长远观点,防止短期、短视行为,处理好长远与当前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要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量。若仅从某一剖面、某一断面去看,可能会想不通,继而心里产生压力,最终影响心理健康。每个过程又有若干个阶段,每个人都必须把所处阶段的工作做好。

首先是从长远出发,来考虑和确定当前的目标、方向、重点和方式,否则会迷失方向。对于关系长远发展的大事,必须努力去做、去推动,逐步加以解决。

其次是做好当前的工作。走好当前的每一步才能有长远发展,把当前的工作做好才能放眼长远。这就是当前和长远的辩证关系。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

(六)坚持原则性,防止随意性,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做人做事,对人对事,都得讲原则。一方面,敢于坚持原则,遇事先问法;另一方面,善于坚持原则,讲究灵活性。

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要研究问题发生了应该怎么看;第二,应该从什么角度处理;第三,今后应该怎么办。讲原则性,是必须依法办事,依法处理;讲灵活性,是依法由谁处理和处理到什么程度更有利。原则性不是死框条文;灵活性不是随意性、想当然。原则性与灵活性都不可少,必须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七)坚持创新性,防止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创新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反之,只会僵化守旧,必定无所进取、停滞甚至倒退。创新不等于否定一切,不等于一切从头来,更不等于瞎折腾、天天变,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首先是继承和巩固。对已有的经验应进行总结和更好地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加以巩固和升华。应敢于和善于否定自己、否定过去,找出不足。不敢于、不善于否定,实质是思想僵化、夜郎自大,既不能继承,也不能发展。

第二,因势利导,增强预见性,保持相对稳定性。要稳中有变,变中求稳,这样才能使工作有预见性,才能够把握它的本质、趋势和规律,适时提出新的目标和思路。

第三,善于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寻求新抓手。同时,还应防止“三俗”问题。现在有些人在讲某个人或某件事时,尤其是讲上级时,无不竭尽吹捧之能事。这是一种媚俗、庸俗、低俗的现象。

(八)坚持抓重点,防止四面出击、顾此失彼,处理好全面与重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现在有些同志,不管是讲话、写文章、汇报工作、部署任务还是讨论事情,都面面俱到,无分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人说这是“周密、细致和完整”,其实这是思维方式不健全、能力弱化的一种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考虑问题、酝酿和研究任何事情,都应反复掂量、多谋善思,分清共性是什么,主流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其次,分清原因,对症下药,把共性、主流和本质的东西找准了,还应分清形成的表层、深层原因是什么,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既学会弹钢琴,又善于抓重点。

(九)坚持精益求精,防止作风飘浮、粗枝大叶,处理好粗与细的关系。

在考虑问题、处理工作的标准、态度和方法上,不要总是讲差不多、过得去。

比如,廉政问题,就必须细,不留任何缝隙;勤政问题,必须忠实勤勉、永不懈怠;学习问题,必须坚韧不拔,究根问底,永不满足;工作问题,必须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人言问题,有的应一听了之、一笑了之,有的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则应重视。

又如,我们在现场审计时,对于每一个重大事项的来龙去脉、形成的原因、违背国家规定的情节、客观结果和处理方式,必须要细,涉及到人,更要细,粗了就会出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必须细上加细。

(十)坚持深入思考,防止盲目性,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

现在,有些人是人云亦云;有些人对问题的理解、对文件的学习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有些人对现行的看法就一根筋、钻牛角尖;有的是浮于表面,深入不下去,看不到问题实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务实不够,就是没有深入进去,不能了解事情发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吃透问题的根源,只知一点不看全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是务虚不够,就是拿到一个问题后,没经过自己的大脑深加工,没多问几个为什么;下功夫不够,总结分析缺乏;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深度思考。

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处理好动手与动脑、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积累与发挥的关系,形成实践总结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作风。中国有句成语叫“厚积薄发”,还有一句话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什么?就是务实与务虚的结合,在务实中积累经验,在务虚中提高能力。(作者为国家审计署审计长)

第三篇:浅议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议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齐河县焦庙镇中学

周延英

张丽

【摘要】本文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和方法,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这样才能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 思维方式转变

创造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维方式是人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认识、改造世界的 出发点、原则和方法的总和,是人们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统一 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不能在用我们过去单向思维,因为那都是“一对一”地观察分析事物,往往割断了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把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一个新结论的得出,简单地归结为是一个原因引起的、一个观点证明的结果。而发散思维就是是一种不依常规,而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与人们正常的习惯性的思维相比,发散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流畅性。思维敏捷,能够抛弃习惯性思维快速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树上有五只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多少只?马上就可能回到四只。二是变通性。思维灵活,可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得出不同的答案。如一只也没有。三是独特性,思维奇特,能够克服一般思维定势,用新异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人们熟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一例。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们创造力的重要指标。所谓创造力就是人们对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思索,认识和运用规律的主观能力。用比尔盖茨的话说,有点新思想,新意思,新

主观,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它是创造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传授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一样,都是教学活动所需要实现的目的,特别是当今“信息更新、知识爆炸”,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而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曾在中小学尝试设立“思维训练”课程,有的作为基础课,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作为特别课,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国现行的中小学里,还没有专门安排思维的课程,但在各门的基础课中都渗透着发散思维的训练,需要我们教师深透挖掘。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看,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问题比较突出。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省时省力,课堂教学进行顺利。岂不知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闭合保守的被动式思维方式习惯,束缚了思想,弱化了独立思考和提问问题的能力,限制了潜在的思维积极性的发挥,对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十分不利。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首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内容、特点预先设计好课堂提问的题目和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分析课文时如果是记叙文就提问学生怎样把喜剧性结局变为悲剧性结局 或者把悲剧性结局变为喜剧性结局,使他们开拓

思路,标新立异,陈述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只要言之成理或者多少有点新意就应该充分肯定,给予鼓励,何况现在的考试大部分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其次要通过帮助学生完成习题作业,教会他们解释疑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在完成习题作业时会经常遇到攻不破的难题,其原因就在于按正常思维走向死胡同,又不会利用发散思维另辟途径,这时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从其他角度去分析,去考虑,来找出解决的方法。但是要注意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作业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发散思维,具体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事而异,灵活运用。

再者,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除了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因素外,还有情绪,动机,独立性,坚持和忍受挫折的能力等个性品质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对那些自信心,好奇心强的,凡是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要大加赞赏,鼓励他们不唯师,不迷信书本,感想,敢说,敢做。特别是要善于从调皮学生超越常规的举动中捕捉其思想火花,发现其与众不同的优良个性,品质,及其他,充分给予肯定,使其能够不受妨碍的得以发展。

总之,发散思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重点研究的课题,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肩负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才重任的人民教师,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激活灵感》

王静波

甘肃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在学习中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中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关键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都对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加强领导、服务发展、服务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革新执政理念、转变思维方式势在必行。思路决定出路,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领导干部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路和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改造领导干部世界观、方法论的必然途径和方法。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坚持不断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用新的发展成果改造自己,提升思辨能力。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的过程,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填充过程,而是一个有机地理解消化、生长形成自已的理论思维的过程,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已的认

识武器、思想武器的过程。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潜心思考,领悟贯穿在理论中的基本思想,科学态度和根本立埸,并经过吸收和消化,变成我们自已认识、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二、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开启“十二五”宏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每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作前导,用科学发展的立场、观点进行分析、思考,联系实际拿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切实摒弃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用辩证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在实践中把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变成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使之成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理论素质,从根本上解决联系实际不够自觉的问题,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优良作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同志想问题、办事情不实事求是,一味个人主义想当然,一叶障目瞎指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就起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没有把科学理论转变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把学习理论简单化,庸俗化。没有做到真正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滑向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同时也损害了科学理论的科学指导性。因此,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把科学理论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形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辩析是非,用科学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五篇: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

式,它处于文化的最深层。思维方式体现在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

个主要原因,它也是造成中西方管理思维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中西文化的思维方

式进行比较,并从文化根源的角度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分析,籍以谈到中西方思维与现实管理

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思维方式管理

1.引 言

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

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包括思维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思维的客观方面主

要是指思维对象、思维的物质技术手段和思维的物质工具;思维的主管方面主要是指思维主体的知识及

其结构,思维主体的观念、语言、习惯、情感、意志、文化等精神素质,以及思维主体的思维形式、思

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等。其中,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构成了思维方式中最实质、最基本的部分。

2.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有的方面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

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基本的。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

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

“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辩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的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型的方法。螺旋

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东西方文化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比

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西方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

反的中国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所以,东方人的这种

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大的如国际事务,小的如夫妻关系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

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像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第二,东方看重整体,西方重解析。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由于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

如东方人偏重人为,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语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仅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时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

子来舀的。西方人大都关注具体问题和细节,东方人慧本能地更注重来龙去脉。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

长,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性的优势上,多训练解析性后分析性思维方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将会占有双

重优势。

第三,东方人偏模糊,西方人偏精确。中国思维虽然吸收了西方思维的精确性,但是其模糊性的特

征还是很明显的,这种思维的优势在于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统观全局,但是所得到的认识不深刻,不能

对某一方面做更仔细、更精确的认识和研究,对事务之间的界限不能分得很清楚。相比之下,西方人自

古以来就重视数学和逻辑,因而具有精确性的性质。精确性是西方近代思维的一大特征。近代以来西方

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的严格性、明确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相比于东方农耕文化重视生活背景和人际关系而

言,西方工业社会更多表现为对于时间和效率的把握。这种差异造成了两种社会截然不同的民族种族个

性和发展模式。

3.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根源

首先,从西方文化发展嬗变的历程来分析。在我国先秦时期,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呈现出多元

性的,如儒家善于模糊直觉辩证思维,而墨家却重视精确的逻辑思维。但魏晋以后,模糊知觉思维就一

直占据中国人的思维发展史的主导地位。西方文化则从其发展和奠基阶段,即古希腊时期,就一直在追

求严密的公理化系统,不倦地探索逻辑的推理规律问题。因此,西方人的思维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精确

理性逻辑发展史。

其次,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和小农经

济之中,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先哲们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这就自然形成了伦理至上,重群体,轻个

体的文化价值取向和追求中庸、和谐的文化精神,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整体性、知

觉性、模糊性、人伦色彩等特征。西方文化起源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和平民商业经济之中,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树立了西方勇于冒险,敢于探索,追求自由的精神,从而形成了理性至上,重科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勇于斗争,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文化精神,也就自然形成了注重科学、理性,讲

究精确、实证的西方传统思维方式。

再次,从语言文字方面来分析。人们的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文字来实现的,中国语言是意象语言,中

国人注重“意在言外”、“意出言表”,把意象看得比语言还重要,不重视语言的逻辑分析。因此,汉语

言文字有利于形象思维、模糊认识等。而西方语言文字是属拼音语言文字,西方的拼音语言不是对自然

现象的摹拟,而是人为理性的规则建立的象征符号,这必然导致语言的信号化和逻辑化。因此,西方语

言文字有利于逻辑思维、精确认识等。

4.中西方思维方式与管理的结合管理思维决定管理成效。中西方不同的管理思维正在我们的管理界交错运用。西方科学管理是建立

在科学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它带来的是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注重天人合一,注

重人际之间关系和谐,整体思维意识较强,因而其管理组织往往有较强的凝聚力,人与人也能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较融洽。因此,转变、创新管理思维方式,对现实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思维方式的变革常常是科学进步的先导。许多重大科学发明与发

现往往不只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或者说与发明者拥有知识的绝对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思维方式转变的结果。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不是基于当时已有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学实验,而是依靠直觉体悟的结果。爱因斯坦说:“理论物理之公理基础不能实际经验提炼出来,而是要创想出

来”。这正说明:阻碍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不是未知事物,而是已有的知识。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同样说

明了这一道理。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常常是管理革命的前奏。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重物轻人到研

究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从“经纪人”到“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再到“复杂人”,进一步发

展到“文化人”,提出“以人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等理念,每前进一步,首先都是由思维方式的突

破与创新变化引起的。思维方式的每一次变化都引出了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流派的产生,推动了管理科

学的繁荣和管理成效的提高。因此,“天人合一”观的管理思维方式的确立,必将带来管理科学的深刻

革命,推动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5.结束语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给管理模式带来的差异是巨大的。本文的分析意在说明:任何管理模式都只

不过是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如果仅仅去学习一种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工具或方法,只

不过是掌握了它的表层,就是“形似而神不死”。只有掌握了隐藏在具体操作后面的管理思维,才可以

说是对这种管理模式有了深刻理解,也就是“神形兼备”了。比较研究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有利于廓清

“欧美中心论”的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同时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文化

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恩宏.思维与思维方式.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程崇仁.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思维方式变换在高考作文题型嬗变中的命题导向(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维方式变换在高考作文题型嬗变中的命题导向(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