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省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的决定》精神,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就必须坚持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领导干部带头为示范、以狠抓落实为根本。坚持以教育为基础,就是要把教育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教育,使广大干部夯实思想基础,提高作风水准。纵观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把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基础,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活动,使全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党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开展了“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几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开展作风教育,要注意解决好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问题。就当前而言,教育载体就是要以省委开展的“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教育活动为载体,有计划、按步骤地组织好活动、开展好教育。教育内容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围绕“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作风建设的要求开展教育。教育目标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干部集中解决好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高效。
坚持以制度为保障,就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规范干部的作风行为,实现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通过制度建设抓作风转变,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做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我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始终,以严格的制度打造过硬的作风。加强制度建设,要注意在制度的规范性、系统性、强制性上下功夫。所谓规范性,就是要通过制度将好的作风固定化、明确化、具体化,便于干部在实践中自律和遵守。所谓系统性,就是指制度建设的涵盖面要广,既要涵盖作风建设的诸方面,又要包括教育、监督、考评、奖惩等领域。所谓强制性,就是要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体现强制力。
坚持以领导干部带头为示范,就是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关键来抓,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都将极大地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以及整个社会的风气。胡锦涛同志就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问题仍然不能忽视,主要表现在:有的不重视学习,理论水平不高;有的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有的协调不够,面对棘手问题解决办法不多;有的深入实际、联系基层少;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得过且过。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当前形势下,领导干部应坚持在作风建设上做好“五个表率”,即加强学习,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强化服务,做良好作风的表率;真抓实干,做求真务实的表率;严于律己,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提高素养,做科学领导的表率。
坚持以狠抓落实为根本,就是要真抓实干,努力把作风建设的成果体现在行动上、发展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转变作风是狠抓落实的前提和要求,狠抓落实是转变作风的结果和体现。省委作出的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的决定,把作风建设与狠抓落实一并提出,充分表明了对抓落实的认识与要求。我们必须把狠抓落实、推动发展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把发展的成果作为检验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在作风建设中推动发展、在推动发展中加强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的良好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发员工活力,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未来三年内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员工的思想工作入手,通过宣传舆论导向等手段让员工接受公司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及时解决在这一进程中的矛盾。举办各种创优争先和比赛活动挖掘员工思想中先进成份,大力提倡敬业爱岗精神,引导员工把个人理想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以此激发员工的高度责任心,使公司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以发展为核心,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指引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调企业和谐发展,而企业的竞争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知识更新。所以,要鼓励员工争做知识型员工,根据公司所需,采取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专业水平和技能有较大的提高,共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公司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细化管理,狠抓落实提高各项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岗位规范,使公司管理和员工行为均有章可循,倡导在共同的企业文化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篇: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校园景观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塑造学
生的良好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舒适、恬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
修身养性的场所,还能够使师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观赏形态各异的植物和巧夺天工的景
观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神经,消除身心疲劳。把握梅山一中校园文化的特质,建造梅山一中的环境特色,使梅山一中成为最具育人环境的园林式生态乐园。
基本状况:
1、目前梅山一中围绕教学楼和行政楼有较为平整的绿地四块,自然草坪足球场一块;沿学
校围墙有两块坡地,一块在教学楼后面,一块在学校南面大操场边上;另外还有一些边角零
星的小块绿地;沿主干道铁栏处还有长长窄窄的一条花圃;绿化面积大约占整个学校面积的40%。
2、围绕教学楼和行政楼较为平整的四块绿地上种有香樟、法桐、桂花、雪松、腊梅等乔木
树种,有攀爬植物紫藤一株;有榉木、海桐、石楠等灌木树种和多年生草本毛鹃,园圃内用
醡浆草、麦冬、黑麦草等贴皮。自然足球场的草种大部为巴根草,其它是零乱的杂草。教学
楼后面的坡地以阔叶棕榈为主,另有水杉数株和一些不知名的杂树杂草。学校南面坡地种有
较大面积的雪松,目前长势良好。边角零星绿地大部分是小块草皮,沿主干道铁栏处有长长
窄窄的一条花圃,上面全部种植迎春花。
现状分析:
1、由于学校长期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绿地所占面积较大,绿植种类较多,园圃内整洁、干净,绿化维护较好,植株长势良好,区域划分合理,注意了绿植与景点的配合和点缀。
2、由于学校有近一半的围墙与居民住宅区相邻,部分居民为方便向学校里倒、扔垃圾,给
学校的卫生、绿化等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3、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绿植栽种带有较多随意性,植株种类分布零乱,缺乏主体性和主题
性,因而不能较好地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挥学校景观的德育功能。
4、学校种植的各类花草树木,没有逐一介绍各植物名称以及习性等的树名牌和有关的校本
读物,因而,降低了学生对自然环境认知和热爱的程度。
5、路牙与绿植间没有明显的隔离带,学生一不注意就可以进入践踏,妨碍了植株的生长,因此,有些绿地正在退化,泥土裸露。
6、藤蔓型的植物量较少,不能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
7、人造景点有三处,但都不在校园最显眼的位置,并且没有相对应的主题,不能成为学校
标志性景观。
8、由于学校植物栽种随意,散乱,不能达到春有香、夏有阴、秋有果、冬有花的效果。
第四篇:班级建设管理是学校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建设管理是学校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管理举措成效显著与否的显示终端。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加强以下方面:
细了解将一个班带好、带出特色,调查研究是第一要务。班主任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班级成员,摸清家庭情况,了解性格特征、智力水平,科学分组,合理搭配,让学生互学互助。
讲原则提高班级向心力,健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是实现班级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重视班级制度建设,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全完善班级班团队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凝心聚力。
树风气在班级中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和谐人文环境,对每一位学生的品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提炼班训格言,坚持抓、抓坚持,班风、学风营造迅速、特色鲜明。
分技巧小学生作为身心发展不成熟的群体,需关心、照顾、呵护。在班级管理中,主张“严”字当头,在学生教育疏导上,主张“爱无止境”。
亲其师学生心目中有喜欢谁、讨厌谁的最真实情感,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推心置腹的良师益友。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选)
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牵动亿万家庭的民心工程。近期,我们在全省26个欠发达县,选取了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县、乡(镇)、村,开展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组织座谈、个别询问等形式,调查当前我省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了解农村未成年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当前我省农村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状特点
我省现有未成年人1200余万,其中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学生740.6万,其中农村高中31.7万,初中106.9万,小学221.5万,学前86.2万,农村中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2%。近年来,我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工作思路,即“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施阵地、精品、绿网、净化、帮护‘五大工程’,努力为未成年人办好十件实事”。在“3510”的总体思路的框架下,各地、各部门从强化措施入手,落实责任,层层推进,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各地统筹城乡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思想认识、阵地建设、载体创新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但我们也看到,全省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化生活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覆盖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层党委、政府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有认识,但尚未形成共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面发动、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不断向农村辐射、延伸,广大农村群众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增强了党委、政府基层党组织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识由淡化模糊逐渐清晰并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开始形成,并逐步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面貌与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农村群众对这项工作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但农村因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社会资源、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显得较为复杂。有的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存在较大差距,还未形成“共识”,越到农村基层,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差距越大。主要表现在:
1、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割裂开来,没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发展;
2、认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的事,不需要村镇直接参与,把思想道德建设当作份外之事;
3、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是虚的,搞思想道德建设是额外负担,劳民伤财。工
作中“一头热一头冷,一头紧一头松”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关心不力、关爱不足,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工作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都在出力,但尚未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它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立完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工作思路中,也特别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调研中我们感到,各地都比较重视三个环节的建设和相互间的沟通,三方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尤其在城市已开始发挥作用。但在农村,这一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农村中小学、妇联、村级组织都着力在各自的工作中加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联动效应发挥还不明显。在农村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中,缺少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责任主体不甚明晰,使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营造、管理、监督责任难以归责,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没有真正联结起来,相互间缺少有效沟通、配合协调,三方都有责任,但均可以不负责任,大家都在做,但做多做少没有制约、激励,做好做坏没有考量、评比,三方联动的工作网络显得较为松散,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成。
(三)农村未成年人工作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但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各地在农村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多个角度形成了诸多典型案例和工作方法。有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在农村设立的留守儿童俱乐部,建立未成年人协会,以活动集聚未成年人,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有村校合作建立家长学校或家教指导机构,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长和未成年人共同成长;有充分发挥农村现有文化活动场所的功能,着力建设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加之平原、山区、海岛等地区差异,一方面,有的工作方法只能成为一个盆景式的点,不能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广泛推广和运用,适用面较为狭窄,无法让更多地孩子们共享;另一方面,没有找到比较全面、科学、合理地加强农村未成年人工作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大部分农村未成年人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设施匮乏、精神文化产品缺乏、校外活动手段方法载体贫乏的“三乏”现象依然存在。
(四)工作机制在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初显成效,但尚未建立长效。
各地在贯彻“3510”工作思路过程中,在优化成长环境、关注特殊群体、鼓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服务等方面积极努力,充分运用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宣传典型等多种手段,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实事项目的征集规划、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明察暗访、督促整改,实现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不断净化;通过建立考核制度,评选表彰先进个人、文明家庭和单位,实现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大力宣传创新案例和品牌活动,有效带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步伐的加快跟进。但是,总的来看,如何不断深化拓展,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如何深化提升,缺乏长效的工作理念和机制保证,显得后劲不足。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乏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规划,单向的线性思维多于多角度全方位的考量;尚未形成一整套比较全面、规范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零打碎敲的活动多于整体性的项目设计和运作,面上工作应付多于注重实际效果,阶段性的集中行动多于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五)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逐步得到净化,但还未实现全面优化。
健康有益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我省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的工作思路,确立了“立体化构建、工程化设计、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