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选课《西方交响音乐欣赏》教学计划
公选课《西方交响音乐欣赏》教学计划
课程目的:
理解交响曲,增加音乐体验,开阔审美文化视野,丰富音乐素养。
学习时间:
一个学期,即18周。
学分:
1学分。
学习形式:
1)上网观看上课课件(基础知识和欣赏引导);
2)课下聆听和延伸阅读;
3)定期完成作业(2~3次,留意作业栏目);
4)参与课程讨论和阅读教师教学笔记;
5)写学习笔记(系统新版会有同学们各自的空间)。
考试形式:
开卷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占50%;期末考试50%。
说明:
原则上课程学习没有时间进度上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随时上网学习,完成作业,参加期末考试。其中有两次导学,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参加现场听课。但是,为了同学们更好安排时间,促进学习,教师会按照课程的内容顺序布置作业,而且要求按时完成。
第二篇:公选课——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与作品赏析
教 案
喀什大学艺术学院
姜 可
第一讲 爵士乐
教学目标:学习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了解爵士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赏析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乐名家名作。
教学重点: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的发展脉络、爵士乐的风格流派。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爵士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欣赏主要代表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一、爵士乐的起源
1.爵士乐的来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即兴——专门作曲;农村——城市
音阶:自然大调音阶增加降Ⅲ级和降Ⅶ级音 1 2 b3 3 4 5 6 b7 7 节奏:三连音
拉格泰姆: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是在黑人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欧洲音乐特点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复杂的切分。2.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早期爵士乐 1.新奥尔良爵士乐
杰利·莫顿
2.芝加哥爵士乐
与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区别:⑴增加了萨克斯管(后来成为爵士乐队标配),用吉他代替班卓琴;⑵音乐更加紧张、激烈,更有驱动力,常用2/4拍代替4/4拍;⑶单独的乐器独奏更为突出,引子和尾奏应用普遍。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演奏的,具有黑人音乐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开始在纽约兴起。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整个国家呈现经济大萧条景象,银行倒闭、工厂停工、铁路公司破产、失业工人剧增,与音乐有关的唱片业衰落,爵士音乐家录制唱片的机会锐减,这时,只有在纽约的舞厅里仍然活跃着大型伴舞乐队,而且雇佣爵士乐师,于是,很多爵士音乐家从芝加哥来到纽约,开始了30年代纽约大型爵士乐队的新时期(又称“大乐队”时期)。
艾林顿公爵
四、比波普
大型乐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已经衰落,主要原因在于大 型乐队演奏的摇摆乐已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特别是有些年轻的黑
人音乐家觉得,爵士乐为了取悦白人听众,已成了大众娱乐的工具,失去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于是,他们企图创新,追求一种
新的风格,这种新风格就是“比博普”(Bebop),简称“博普”(Bop)
比博普音乐让人听起来好像是随意的、神经质的,但是它充满了
激情和紧张的动力,是演奏家精心设计、全心投入的创作,是自我陶
醉的产物,它又回到了小乐队形式,通常由3至6人组成。他们强调
个人的即兴演奏,并且演奏时不用乐谱,这一点正是他们用来抗衡摇
摆乐按谱演奏的一大举措。
五、冷爵士和硬波普 1.冷爵士
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对比博普的反应,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柔美的,更温馨、更舒缓放松的爵士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冷爵士” 它主要由白人音乐家组成,并集中在美国西海岸,故又称“西海岸爵
士”。
音调轻柔淡雅,音质柔和干爽,常体现出一种松弛感,演奏
更舒缓平滑。有人认为,冷爵士是为亲密爱人和浪漫风景线而准备的音乐。至今成千上万的咖啡馆和酒吧里仍然播放着冷爵士。
迈克尔·戴维斯
戴夫·布鲁贝克 2.硬博普
20世纪50年代,冷爵士几乎领导者整个爵士乐坛,但是并非
人人都喜欢“冷”,与此相对的,60年代爵士乐的另一半江山由硬
博普所统辖。
硬博普于50年代末在纽约黑人乐师中兴起,他们不满于冷爵士
那种深受古典音乐影响的风格,力图复兴比博普,并强调黑人音乐
原有的强劲节奏,突出激昂、热烈和持续的特征;旋律中的间歇处
添以华彩、激进的古典。
六、自由爵士
20世纪60年代,爵士乐创作飞速发展,创作者想尽一切办法
来进行创新,他们打破了一切传统的创作规律,试图破坏结构和调性的感觉,引进意外因素。
特点:1.自由调性
2.全新的节奏概念,将节拍与对称性统统打乱 3.从世界各地的音乐中汲取素材 4.把乐音概念扩展,使其延伸至噪音。
七、现代爵士乐 1.摇滚爵士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音乐家尝试将摇滚乐
和爵士乐融合起来。开始,他们只是在摇滚乐队中增加管乐声部来演 奏间奏等,后来慢慢有了更多的发展,代表乐队“血、汗和泪”、“芝
加哥”。2.拉丁爵士
拉丁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拉丁爵士
真正的盛行则是在60、70年代以后。拉丁爵士的特点是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打击乐器,同时也将复杂的拉丁节奏渗入到
爵士乐之中。其中以兴起于巴西的波萨诺瓦最为典型。3。波萨诺瓦
波萨诺瓦是曼波音乐与冷爵士相融合的结果,同时也吸取了一
些桑巴音乐的特点,它的音响效果不喧闹,给人的直觉像是歌手与
听众聊天时的窃窃私语。波萨诺瓦旋律性不强,而且有很多的变化
音,它不像曼波那样仅注重旋律和节奏型,而是强调和声、节奏、旋律的整体效果,4.酸爵士
酸爵士兴起于80年代末,它将爵士乐与嬉蹦乐(hip-hop)结
合到了一起,使其更加流行化、商业化。酸爵士经常采用嬉蹦乐的编曲模式,DJ的“刮擦”技术从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在嬉蹦乐的乐队基础上萨克斯、小号等爵士乐中常见的乐器以音乐背景的形
式作即兴演奏。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爵士乐的个性。
第二讲 乡村音乐
教学目标:学习乡村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乡村音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赏析具有代表性的乡村音乐名家名作。
教学重点:乡村音乐的起源、乡村音乐的发展脉络、乡村音乐的风格流派。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乡村音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欣赏主要代表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一、乡村音乐的起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收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教浓的乡土气息。山区音乐的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有时也加入伴唱,伴奏乐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乡村音乐乐队里没有鼓)为代表。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有时也参加地区性的巡回演出。它与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离,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20世纪20年代,有些电台为了迎合农村听众的口味,开始播放山区音乐,如芝加哥的“民族谷仓舞”节目(1924)、纳什维尔的“老式大剧院”节目(1925)等,这种节目一经推出很受欢迎。渐渐鼓励了山村音乐的乐师去电台录音,也激发了唱片公司去各地发掘人才、录制唱片。从此,乡村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以及民谣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他的歌唱从容、悠然,并且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真假声来回转换的山区民间唱法。罗杰斯一生共录制一百一十首歌曲。
二、西部摇摆
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东南部经济的不景气,是的唱片销量急剧下降,乡村音乐只能通过大量的广播节目而维持它的听众。此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原来的演唱组逐渐被个人演唱所替代。在这种背景下,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1933年,鲍勃·韦尔斯将这种集合了舞蹈节奏、提琴音色、大乐队阵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他的新型风格成功推向了市场,从而使其获得了“西部摇摆之王”的称号。
三、蓝草音乐
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它在乡村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古老的玉米脱粒晚会上的班卓音乐和提琴音乐,以及南部山区的叙事歌曲等因素发展而成。
蓝草音乐的演唱一般都是多声部的,除主旋律声部外,往往还在上方用假声叠置一个和声声部,有时还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两个低音声部。它的伴奏乐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有时还采用曼陀铃、低音提琴等民间乐器,传统乡村音乐没有架子鼓的特点也在蓝草音乐中得到保留。蓝草音乐的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每分钟160-30拍左右。
蓝草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受爵士乐的影响,常在乐器段落中加入比较华丽的即兴独奏。
四、纳什维尔之声
20世纪50年代,纳什维尔成了乡村音乐的集中营,著名的乡村音乐家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因此,“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也成了乡村音乐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乡村音乐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总的来说,它仍是一个地区性的乐种。由于战争的缘故加速了人口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特别是很多南方农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东西部城市。于是,乡村音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流行音乐形式,并被正式称为乡村音乐,有时也叫做乡村和西部音乐(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做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
五、乡村音乐的叛逆时代
乡村布鲁斯:即乡村音乐与布鲁斯音乐的结合。代表人物有查理·里奇、罗伊·罗杰斯等。
流行乡村音乐:即在乡村音乐中融入较多的流行音乐成分,使其更易被人接受和喜爱。代表人物有肯尼·罗杰斯、瑞芭·麦克英特尔等。
乡村摇滚:即乡村音乐与摇滚乐的结合。
六、乡村音乐歌手
乡村音乐经过不断地发展,呈现除了远比山区音乐复杂的局面,各种风格的融合更是促进了乡村音乐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以后,乡村音乐体现出了更加活跃的气氛,因此从风格上更是难以归类。
但是作为美国的“民族流行音乐”,它保留了山区音乐中的传统风格,如: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以及较浓的乡土气息;演唱
中使用较多的鼻音,有时还使用滑音等各种演唱技巧;伴奏以传统的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乡村音乐正是以这些鲜明的个性,使
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知名的乡村歌手有:
约翰·丹佛(John Denver)
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
乔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等。
第三讲 摇滚乐
教学目标:学习摇滚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摇滚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赏析具有代表性的摇滚乐名家名作。
教学重点:摇滚乐的起源、摇滚乐的发展脉络、摇滚乐的风格流派。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摇滚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欣赏主要代表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摇滚乐的起源 1.产生背景
回顾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历史,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欧美发生经济危机,出现了经济大萧条;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拖入反法西斯战争,直到1945 年战争才结束。而之后50年代的美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
期,也经常被视为美国人的繁荣时代。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由于出兵参加越南战争,遭到人民的反对,使全国处
于社会、政治极不安宁的状态。
50年代,美国经济稳定,中产阶级逐渐增多,这一时期出生的青年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定、富足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没有像父辈那
样经历过战争和苦难,同时又备受家庭的宠爱,他们不愿意理解父
母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不愿意走父母安排好的道路,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爱好,而且由于人多势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而摇
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
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点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得问
题密切相关。
2.摇滚乐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三足鼎
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 上的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
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到了50年代中期,唱片市场出现了两
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导致了原来
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感觉中间的围墙到了,在这片废墟中一种新的风格——摇滚乐正式诞生。
摇滚乐的正式产生是在50年代中期,1951年,克利夫兰电台
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从一首节奏布鲁斯歌曲《我
们要去摇,我们要去滚》(We’re Gonna Rock,We’re Gonna Roll)中创造出了“摇滚乐”(Rock’ n’ Roll)这个名词。1955年,电 影《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对摇滚乐的产生带来 了巨大的影响。它讲述的是一群学生早饭的故事,一位中学教师面 对这群学生唱起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55 年7月,《昼夜摇滚》在波普排行榜上获得第一名,标志着摇滚时代 的到来,它的演唱者比尔·哈利,也因此成为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 个摇滚偶像。从此,摇滚乐开始风靡美国。3.摇滚乐的来源
节奏布鲁斯:节奏布鲁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鲁斯音乐继续发展的结果,它在城市布鲁斯的基础上结合了摇摆乐和钢琴音乐布吉-乌吉的特点,声音变得更加有力,更加突出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节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布鲁斯唱片一直由小唱片公司经营,战后,由于黑人地位的改变,几家大唱片公司对黑人音乐产生了兴趣,此时,排行榜也开始用“节奏布鲁斯”来代替原来的“种族唱片”的称呼。布鲁斯的特点在很多摇滚乐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特别是早期摇滚乐,有很多都是节奏布鲁斯的“翻唱版”。
叮砰巷歌曲: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大多数人所听的流行音乐都是叮砰巷传统风格的延续。它带有好莱坞电影音乐、百老汇音乐剧和三四十年代盛行的摇摆乐的影响。叮砰巷十个地名,位于纽约第28街。从19世纪末起,那里集中了很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歌曲推销员整天弹琴,吸引顾客。由于钢琴使用过度,音色疲沓,像敲击洋铁盘子似的,于是有人戏称这个地方是“叮砰巷”。叮砰巷不仅是流行音乐出版中心,也成为流行音乐史上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风格的代表,它差不多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专业作曲家创作,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风格各不相同,内容主要以爱情为主。
乡村音乐:详见乡村音乐一节
二、早期摇滚乐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是摇滚乐飞速发展的时期,首先是 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接着又在众多 摇滚明星的拥护下使其呈现出了三种不用的风格倾向。1.比尔·哈利(Bill Haley,1925-1981)
比尔·哈利是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摇滚乐偶像,经常被人 称作“摇滚乐之父”。他的音乐风格涉及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 普三个方面,也正好说明了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2.埃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
50年代最有影响的歌手是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素有“摇滚 乐之王”的称号,他为摇滚乐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普莱斯利1935年生于密西西比州的图佩洛,父亲是一名卡车 司机,从小家境贫寒,生活在白人社会的底层,因此从小接触了很 多黑人文化,这导致了他的音乐很好地把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融合 在一起。1948年普莱斯利全家移居田纳西州孟菲斯,又使得他受到 节奏布鲁斯和乡村音乐的深刻影响。
1953年,中学毕业的普莱斯利被唱片公司发掘,次年发行第一 张唱片《That’s All Right》在当地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他的 舞台表演(如扭动臀部等大幅度的动作)更是赢得了众多青年人的 喜爱。1955年,普莱斯利转签RCA胜利唱片公司,1956年随着《伤 心旅店》(Heartbreak Hotel)的发行,使其名声大振。截止到1960年10月,普莱斯利共录制唱片26张,其中23 张都是畅销金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是第一个使摇滚乐成为当 代流行音乐主流的歌手,也是第一个在表演时加上大幅度扭摆动作 的歌手。他的音域宽广、演唱轻快、抒情热烈,他录制的全部唱片、盒带销售达10亿多盘。3.三种风格倾向
主流摇滚:在摇滚乐的三个来源中,我们已经提到过,节奏布鲁斯是摇滚乐最重要的来源,节奏布鲁斯的特点也在摇滚乐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由此形成了50年代摇滚乐中的主流风格。节奏的作用在所有摇滚乐中都很明显,但在主流摇滚中更被突出。温和摇滚:主流摇滚受波普的影响很少,但其他摇滚乐结合了波普的成分,则形成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摇滚乐风格,作为主流摇滚的对立面,这种温和的摇滚风格被称为“温和摇滚”,普莱斯利为发展温和摇滚树立了样板。
山区摇滚:山区摇滚通常是具有乡村音乐背景的白人乐手,因受节奏布鲁斯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摇滚风格,它由摇滚乐与乡村音乐的前身——山区音乐相结合而成。山区摇滚于50年代产生在美国南方,是乡村摇滚的前兆。
三、“披头士”与英国摇滚乐
摇滚乐在发展到60年代的时候逐渐失去了原先的光芒,主流摇滚让位于温和摇滚、波普、冲浪音乐等,一时间,围绕着60年代的摇滚乐将如何发展引来众说纷纭,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也正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属于美国的摇滚乐却让英国人闯了进来,在“披头士”(The Beatles)乐队的影响下,美国正趋消散的摇滚乐开始重获生机,由此掀起了摇滚乐历史上的一次新的高潮。
四、民谣摇滚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权运动、越南战争使得年轻人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城市、离开加藤,来到郊区或乡下,组成社团,过着一种简朴的群体生活。他们反对权威,反对传统、反对既有秩序。他们在服装和发式方面也反其道行之,越古怪越好,而且还普遍服用致幻药物。因此他们得到了一个外号叫“嬉皮士”(Hippies),指生活在既定社会之外的不顺从的青年人。
在这种背景下,摇滚乐构成了60年代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反映和影响了当时一代青年的情感和愿望,说出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60年代的摇滚乐与50年代相比,思想深度显然更进了一层。这些,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以鲍勃·迪伦为代表的民谣摇滚之中。
五、迷幻摇滚
1963年约翰逊继任总统后,继续扩大越南战争,使美国人民
陷于严重的分裂之中。有些青年人开始另找出路,他们离开家庭
和社会来到北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因为西海岸是“新美国”,代
表了新思想、新道路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利地区是嬉皮士经常出入的地方。这些地区的主要活动是
“吸毒”、自由的性生活、爱情-和平的哲学,以及音乐。据统计,当时约有500-1500个摇滚乐队在哪里演出。与此同时,在那里发
出了一种新的声音,他们通过耀眼的色彩、频闪的灯光、电子装
备、幻灯、电影、图画、油漆、招贴而产生致幻体验,以提高摇
滚乐的兴奋作用。
六、艺术摇滚
艺术摇滚于6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其特征为:结构庞大,和声语言较为复杂,常借用古典音乐中的主题作为素材,并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和音乐素材的简练、统一。艺术摇滚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做法,在摇滚乐中引用古典音乐片段,或把一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摇滚风格;另一种做法是将摇滚乐队和管弦乐队(或其他古典音乐合奏形式)混合而成,或者用摇滚乐语言按古典音乐的发展手法、结构形式进行创作而成。
最早进行艺术摇滚尝试的乐队是英国的“忧郁布鲁斯”乐队。
七、温和摇滚和乡村摇滚 1.温和摇滚
当摇滚乐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一种前景不明、失去方向的状态。70年代的美国社会已经基本得到稳定,但是
此时的摇滚乐却失去了衷心。风格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
还是延续过去的风格,只是进一步强调既有类型的某一种倾向,使它更加多样化而已,因此70年代的摇滚乐出现了两级分化的局面,即:柔的更柔,硬的更硬。其中温和摇滚便是前者的代表。
温和摇滚的主要特征是:“重旋律、轻节奏”,一般的温和摇
滚,都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和可唱性。有时温和摇滚和普通的流行
歌曲(POP)很难区别,这时,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摇滚乐的节奏形态或摇滚乐式的低音线条。
70年代温和摇滚的著名歌手有卡朋特兄妹、巴瑞·马尼洛、尼尔·戴蒙德等,其中以卡朋特兄妹最为突出。2.乡村摇滚
如前所述,乡村音乐是摇滚乐的三大来源之一,山区摇滚
是50年代早期摇滚乐风格的三种倾向之一。可是到了60年代,山区摇滚几近消失,直到60年代末,在一些民谣摇滚中又重新
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声音。正是受到这种启发,这是在加利福尼亚
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音和题材与摇滚乐的节奏和乐
器法相结合的流行音乐风格”,它被称作乡村摇滚。
70年代初,乡村摇滚作为一场音乐运动受到很多音乐人的 高度重视,以“老鹰”乐队和琳达·龙斯塔特为首的乡村摇滚艺术
家取得了巨大成绩,他们成功地将乡村音乐和他们带有个人特征的轻摇滚和流行风格相结合。其实乡村摇滚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这种
音乐本身是否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是在于这种音乐对于其
他音乐或艺人的影响。
八、重金属 1.重金属
60年代,以“滚石”乐队为代表的硬摇滚以它的粗犷、猛烈
为基础,发展了主流摇滚中的强劲风格。到了70年代,作为硬摇
滚的延续,出现了一种更为流行的硬摇滚风格,便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更“硬”的硬摇滚,被称作“重金属”。从音乐上看,如果
硬摇滚是简单的,有很多重复,那么,重金属更简单,有更多的重
复;如果硬摇滚歌手的演唱是呼喊似得,那么,重金属歌手是拼了
命的呼喊;如果硬摇滚乐队利用电子手段来实验音响失真和反馈,那么,重金属乐队则利用电子手段歪曲一切他们想歪曲的声音„
因此,重金属和一般摇滚乐相比,它缺少音乐性(特别是旋律很简
单),而带有更多的“戏剧性”(如演出时利用各种奇特的服装、灯
光及舞台效果等)。
由于重金属自身缺少文学价值,评论界对它的评价一直不高,但它却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华丽摇滚
与重金属有关的还有硬摇滚的另一个分支华丽摇滚。它的特点
主要不是在音乐上,而是在演员的化妆、服饰和舞台上的戏剧行为。
这方面的领头人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他经常被人比作“变
色龙”,因为他的舞台形象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作为摇滚歌星,他
更像是一个借助摇滚乐与观众交流的戏剧演员,在音乐上并无太大的贡献。
第三篇:交响音乐欣赏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
交响音乐欣赏课论文
姓名:徐美燕
班级:商务1101班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老师:
何腾
交响乐欣赏课论文
徐美燕商务1101班
11254020 摘要:交响乐是一种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交响音乐不仅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还包括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本文选取四首具有代表性的、极其优秀的交响曲作赏析。最开始交响乐作为歌剧的序曲演奏,尤其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不得不说其中的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不仅剧情精彩,舞蹈优美,里面的每一段音乐更是堪称经典,本文将简略介绍天鹅湖的创作以及作者,详细地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谈到交响曲如果不提贝多芬,那么只能说明你不懂交响曲。贝多芬的交响曲享誉世界,里面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其中《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更是为世人所推崇,但本文将赏析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又名《皇帝交响曲》,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本文将对他的《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进行赏析。
关键词:交响乐、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莫扎特、德沃夏克
1.《天鹅湖》序曲欣赏 1.1作品简介
天鹅湖是俄国著名古典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作品基于童话故事“天鹅湖”,结合了俄罗斯的悲剧主义民族风格,用庄严梦幻的旋律展现了天鹅公主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柴可夫斯基于1877年写成第一部舞剧--《天鹅湖》,当时他已经是几部歌剧,交响乐、交响诗和四重奏的作者了,那时他已经显露出了自己的高度艺术水平。《天鹅湖》的音乐被评论家们称之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柴可夫斯基独具匠心的把交响音乐的创作思维、方法注入芭蕾音乐创作中,从而改变了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作品欣赏
就像所有的音乐一样,用声调来体现音乐想表达的内容;序曲中的缓慢庄严的小调旋律,预示着天鹅公主最终徇死的悲剧结尾——一般来说交响乐是用序曲来告知内容是喜剧还是悲剧的,就好比装修时的玄关是整个室内装修概念的浓缩一样。而且旋律中包含强烈的俄罗斯的凝重感,更加加强了这种悲剧主义。交响乐最初作为歌剧的序曲而深受人们喜欢,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无论舞蹈还是戏剧本身都极其吸引人,再加上里面的每一段非常优美的音乐,观看整部歌剧犹如在享受异常艺术的盛宴。
1.3课堂感悟
我记得这部作品是在第二堂课上播放的,同时还欣赏了一部意大利歌剧的开幕序曲,之后观看了《天鹅湖》第一幕的芭蕾舞以及欣赏了音乐,当然在教室里看视频与现场观看是无法比拟的,但我还是被优美的音乐所吸引了。下课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百度下载了相关的音乐。
2.《皇帝交响曲》 2.1作品简介
贝多芬的《皇帝交响曲》,又称为《第五钢琴协奏曲》是欧洲协奏曲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性创作。一方面在音乐本体创作中,贝多芬运用了丰富的作曲技巧,严密的组织结构和高度凝练的构思使音乐具有震撼的气势;另一方面,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贝多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思想,深深的植入作品的创作中,成为作曲家寄予作品的精神内涵。
2.2作品赏析
这部协奏曲E大调调性的运用,是音乐的色调瑰丽而光耀,宛如广阔无际的大海展览无垠的天空一般,令听者胸怀开朗。第一乐章的快板,传统的呈现部奏鸣曲式。音乐从一个长大的,乐队全走的强大和弦后,钢琴三次自由的、上下翻腾的华彩乐句进行编辑整个钢琴键盘,排山倒海般的鸣响直接导入了豪迈雄壮的第一呈示主部主题。副部带有舞蹈性和抒情性的特征。在结束主部主题材料的高潮后开始呈示部的高潮后钢琴开始了第二呈示部,主部主题变换着色彩,副部的抒情色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
2.3课堂感悟
《皇帝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中相当优秀的一部,其恢宏的气势、庞大的演出阵容都表现了该作品的非比寻常。我记得在老师特别推崇这部作品,但在网上搜索到得大多是关于《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的相关资料。但作为贝多芬的交响音乐之一,它不愧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我在网上再次聆听世界著名爱乐乐团音乐会在1994年在柏林演奏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以及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3.《新大陆交响曲》 3.1作品简介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3.2作品欣赏
整部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第三乐章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3.3课堂感悟
课堂上欣赏了这一系列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是在欧洲一个很小的国家为庆祝82岁的教皇的生日而开的一场音乐会,场面相当盛大。但总的来说,我不太喜欢号的声音,不过还是被这种盛大的场面面震撼了。
结论: 1.通过这堂课,一直喜欢流行音乐,现在开始喜欢这些传统的音乐; 2.学到许多有趣的事,一把琴的价值;音乐家的故事;
3.欣赏许多世界著名的乐团的演出,虽然观看视频,但依然很有意思,有些乐团露天演出,不仅欣赏音乐还可以欣赏异国风情,印象最深的有雅典巴特农神庙的一场音乐会,在古建筑的承托下艺术显得神圣了;还欣赏了几场在音乐之都雅典娜露天演出的音乐会,风景相当迷人,夜色朦胧中聆听弦乐,相当享受。
4.我很喜欢看演出者的表情,尤其指挥的表情、动作,记得听一场弦乐演奏时小提琴精彩的表演让我难以忘怀,当演出结束时他满脸汗珠,虽然我记不住他的名字、记不住他演奏的曲子,但是那位小提琴演奏者的精彩的演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当时我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5.这堂课,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黄定远.永远的《天鹅湖》永远的柴可夫斯基[N].中国邮政报.2001-12-28.[2]李月颖.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音乐和声技法研究[N].网络出版年期.2012(8).[3]谢伟.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音乐学研究[N].网络出版年期.2012(4).[4]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1999(05)[5]初海伦.德沃夏克的“新大陆”[J]秘书.上海大学艺术中心.2008(11)
[6].张艳林.民族精神的回响、自由和平的绝唱——德沃夏克《e小调(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之音乐形象[J].美与时代.2006(03).
第四篇:公选课
1、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字体,发现于哪里? 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城郊的小屯村一带(即古代的殷墟)
2、西周金文书法的四个重要代表是? 答:《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
3、我们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书同文”字体称为什么字体?汉代通行的刻石书法字体是什么字体? 答:秦小篆
4、东汉碑刻隶书三种主要风格的代表作是?
一是端庄平正、法度严谨类的碑刻。有《子游残石》《乙瑛碑》《袁博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二是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的碑刻。有《礼器碑》《孔宙碑》《尹宙碑》《曹全碑》。三是质朴高华、雄浑沈厚一路的碑刻。有《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石门颂》《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
5、现存的最早的文人书法墨迹是西晋时代的作品,其题目是?作者是?其字体是?
陆机平复帖 章草 草隶书9行86字
6、王羲之书法成就卓越,在书法史上被称为什么?其代表作是?与其子并称为什么?
书圣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
7、唐代草书的“癫张醉素”是指哪两位,其代表作分别是什么作品? 张指唐朝书法家张旭,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 素指唐朝书法家怀素 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等等
8、元代书法以谁的成就最高,少数民族书法家谁的书法风格独特,其书法被称为“铁崖体”? 赵孟頫 杨维桢
9、唐代的“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
答: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0、明代中期书法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的画派,其名称叫什么?代表人物是哪几位?,他们号称什么学派?
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
11、明代后期“华亭派”的重要代表是谁?他的书法审美核心是? 华亭派”又名“松江派”,以顾正谊为创始,以董其昌为代表
董其昌深谙古法,所画用笔洗练,墨色清淡,风格古雅秀润,代表了“华亭派”的风格,与“吴门画派”精工具体形体对照
12、清代书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后期什么书法的兴起?
清代晚期,碑学大盛,书家习写北碑、篆、隶的风气大盛,书家多崇尚高古浑厚质朴的“金石气”,书坛“尊碑”成为主流。此时名家甚众,尤以何绍基 赵之谦 吴昌硕 康有为为最。
13、书法按字体分类,分别可分为哪几类?并写出其产生的大致历史时期。楷书 汉代
行书 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 草书 汉初 隶书 东汉 篆书 秦
14、比较欧阳询和颜真卿楷书的艺术风格。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气势,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15、明代后期书法出现了著名的“个性解放运动”,试举出四个代表人物,并简要说明这一书法流派的艺术风格。
16、什么是“永字八法”?
答:“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练习楷书的运笔技法。“永”字有八笔:点、横、竖、勾、仰横、撇、斜撇、捺,按各自的笔势以八字概括为侧、勒、弩(又作努)、趯、策、掠、啄、磔。这八笔是楷书基本笔划,每笔各有特色,而又互相呼应,一气呵成。
17、书法中的“宋四家”是哪四位?
答: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简称“苏黄米蔡”)
18、书法与笔迹学是什么关系?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书法是一种艺术,学习书法讲究一种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不段的创新,行成自己的风格,而笔迹学研究的是个性,是对个体笔迹不同书写规律的研究,反映书写者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文字笔迹特点和人的内在素质之间联系及客观规律的科学。
19、请分别列举五位中国历代毛笔书法家的名字和五位当代硬笔书法家的名字,并简要赏析其中一位毛笔书法家和一位硬笔书法家的作品特色。
赵孟頫 柳公权 欧阳询 颜真卿 王羲之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谢非墨
赵彦良 厐中华 卞绍华 庞中华、张华庆、王正良、李冰、熊杰英、柳长忠、王惠松、陈先郡、陈花容、陆舍无、杨嘉伟、李正伦、周培纳、杨宇力 庞氏硬笔书法,清新秀逸,自成一家,被称为“庞体”;他的“快乐立体教学法”独树一帜。深受国人和海外朋友欢迎,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20、请谈谈本学期学习《书法鉴赏》课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第五篇:公选课
公选课《消费者行为学》
结 业 论 文
题
目
大学生攀比问题探究 姓
名
孙秋月 学
号
2012030190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年12月
大学生攀比问题探究
孙秋月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处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深受攀比之风气影响。同时攀比心理是当代大学生群体里发现的新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攀比心理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并分析高校攀比消费文化的成因,探索对策,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 键 词
大学生 攀比消费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从理论上讲,攀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然而,生活中人们对攀比的理解常常局限在负面,汉语对攀比的权威解释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从字面学解释看,以上界定是合理的,但从文化、心理和行为上解释,对学生攀比现象的理解则应该更宽广、更全面。这里所理解的攀比,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教育要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现象。
一、直面大学生攀比现象
后出生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时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等方面都比前几代人优越。他们生活在四位长辈、一对小夫妻再加一个孩子的 “4+2+1”家庭环境中,从小不缺乏长辈们的关爱。他们想要什么,长辈们就给什么,几乎是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下长大的90后,他们有着独自鲜明的特点,个性张扬,思想独立开放,追求非主流的时尚,追捧“火星文”,推崇民主平等。他们带着独自的特点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热衷于消费,除了基本的学习生活消费,他们越来越注重娱乐消费、时尚消费,以此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但也因此形成了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而攀比消费,则是最为突出的消费问题。
二、攀比心理在大学生群体里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攀比心理严重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那么攀比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导致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内在大学生的动机、学习、认知、自我概念个人因素,但主要是外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
(一)西方消费文化影响
费瑟斯通认为,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从宣扬自己的美德转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国家社会生活物质化,市场经济繁荣,“高尚”“节俭”“自助”等美德被“个性”“自我”“享乐”等代替。受这种西方消费思潮的影响,中国目前的消费观逐步西化,商品被赋予身份、地位、品味、荣耀等抽象标签,许多人通过消费商品来彰显势力。
(二)社会环境影响
改革开放近30 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因为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三)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错误的引导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愿意倾其所有、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但是缺乏对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训,这种环境里的孩子缺乏实践锻炼,理财理念匮乏,不能体恤生活不易,因此很难形成合理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而且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是疼爱有加,有的父母甚至是溺爱。孩子想要的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甚至无论父母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都会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无尽追求,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父母都会满足。其次,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比别孩子差,所以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其实父母之间也是在攀比,这也就导致了孩子攀比心理的产生,所以攀比心理的产生与家庭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
(四)学校教育缺失
除了用于专业教学,高校鲜有指导大学生树立消费观的课程或指导,也无明确引导举措或建议。从整体来看,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研究和引导几乎为零。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并不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情。”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形成消费观的重要起点。没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消费状态。上大学之后,消费自主权在自己手中。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将消费理财纳入到德育课程中来,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也不够。部分学校不良的消费现象日渐泛滥。学生盲目攀比手机,电脑等更新速度快,价格高等电子产品,追求名牌,甚至限量版的包包,鞋,不追求衣服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反而以奇装异服为美。有些女生使用与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称的昂贵化妆品包装自己。以出处高档餐厅,国外旅游作为彰显身份的筹码。每当自己的奢侈愿望实现时,更要在微信朋友圈,QQ 空间炫耀一番。
(五)大学生内在消费心理的驱使 有如下几种心理直接影响攀比行为:
1.炫耀心理
炫耀性消费出现在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的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同学喜欢一掷千金,显示大方,而这种消费会对其他同学而言会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甚至会出现频繁伸手向家里要钱的情况。
2.从众心理
学生进行攀比消费主要是一种“群体效应”,大学生受到群体压力而被动攀比,他们害怕被群体孤立、瞧不起。
3.补偿心理
有的学生与人攀比,其直接动机是求得心理的补偿。一个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疾苦,反而与人比物质享受;一个学业不良的学生.不在学业上提高自己,而与人比阔气、比文友、比网恋。这些都出于补偿心理。
4.虚荣心理
在学生的盲目攀比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虚荣心在作祟,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特别爱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常常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人比不该比的东西,与人比自己无法胜任的东西。
5.功利心理
有的学生斤斤计较于物质上的攀比,从而产生奢侈性消费,校园小资情调屡见不鲜。很多同学表示对LANCOME、DIOR、CK、D&G、LV、“苹果”手机等产品普遍认为价格还能承受得起,是由于他们只考虑功利化需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功利关系,而精神的追求是虚幻的。
6,模仿心理
对于年龄幼小的学生来说,攀比常常缘于模仿,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设法拥有。在这种合理的直接支配下,学生的攀比行为也愈演愈烈。
三、对于攀比消费的解决对策
攀比消费文化对策初探攀比消费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其外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相关,而内因则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虚荣心和自尊心、自控力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除了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更需要依据攀比消费的心理成因,从学生个体本身探讨解决对策。
(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高校需高度重视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走出漠视消费观教育的认知误区,通过学生参与度广的网络微博、论坛和校刊等宣传途径,将合理消费理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消费理念;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其行为和观念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引导孩子,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社会要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将消费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当中;加大对舆论媒体监管,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行为和方式。
(二)将攀比文化向竞争意识提升
攀比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攀比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人生观是否科学。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经常会把最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用与他人的差距来激励自己,从而起到提高自身成就动机的作用。反之,比安逸享乐、排场阔绰,最终导致攀比消费。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听从”教育模式,辅助科学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将攀比消费科学合理转移到“攀比”学业、能力等其它积极方面上来,学会理智“攀比”。
(三)加强个人及团体心理辅导
攀比消费文化是因认知上存在误区,导致极端行为结果,依据心理学理论,结合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改变个体不合理情绪和错误认知,能够纠正错误行为。因此可加大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积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改变学生不健康心理。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另外,应积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一批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其次,大学生攀比消费群体特征明显,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群体辅导
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维护,还需要学生主体配合三方的教育,增强自控力,自我约束,汲取正确的消费观,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全面素质和精神内涵的提高,努力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倪
科.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实施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研究, 2012(26).[2] 田
芯.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探析 [J].高校管理 , 2012(12).[3] 陈
莉.黑龙江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生态消费观的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1).[4] 张
妍.太原市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2.课后总结:
我特别崇拜具有商业头脑能够在靠经营销售方面获得成功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沉浸在枯燥无聊的专业学习和技术练习中,生活可以较为随心。身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前报过营销师的职业证考试,真的很有缘分,能够在之前的学习和现在的校公选课中遇到同一位老师,这次的学习很有收获,老师讲课十分生动细致,不仅仅收获的是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知和如何获得别人认可和推销自己。凡是没有特殊原因,我一定会去体育楼上9-10节的校选课,也愿意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一次因为第二天有考试,所以选择在寝室里复习,一次是室友过生日,大家从中午一直happy到深夜,所以耽误了上课。因为对这课的喜欢,没能上的课都让我十分惋惜,这篇论文可是结合了二十多篇论文的精髓和自己的总结写成的,绝对没有对一篇文章的选择超过其五分之一,亲爱的老师,相信你能够看到我的认真和细致,我还有老师的电话,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有机会能够和多多沟通,建立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