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初中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
浅议初中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
单位:三台县北坝初中
姓名:林大双
电话:158828362
53主题词:培养习惯激发兴趣
内容提要: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应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浅议初中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让学生把本周发生的最能打动自己心弦的事情下来,要求学生必须写出真情实感。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我笔写我心”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二.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一定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一的大部分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平时的学习中,我除了要求学生阅读中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外,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 《小小说选刊》《读者》等杂志,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初一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3、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4、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5、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6、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7、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作文评讲课上进行全班交流,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第二篇:初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写写帮推荐)
谈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双兴一中
王宝君
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事实上,怎样的习惯就有怎样的结果,习惯他决定着结果。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其表现有:
1、杂乱无章: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物理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于是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
潮要学计算机,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目标难以确定。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便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了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得过且过:做事喜欢拖拉。这份作业明天不交,可以先不做;这里有个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今天的日记还没有记,没关系,明天补上;这次考试没考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以上是我列举了几种不良学习习惯,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 三个环节抓起。
(一)上课环节。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
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初中生中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如何上好课?这是初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要上好课,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读书环节。对于教科书,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简单,不值得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
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三)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四)、教给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最终的目标,而忽略了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比如,我们平时一定也要求过学生学习时要讲效率,但怎样做才能有效率呢?学生并不清楚。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得最好。他在不断给学生灌输“效率”观念的同时,教给了学生很多讲效率的方法:要求学生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自习计划;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前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如记住什么,做完几道题等,以避免在“学哪一科”“做哪几道题”等问题上犹豫不决,浪费时间;他还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时间的边角料”,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甚至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的方法;他还帮学生找到了影响学习效率的“三闲”(闲话、闲思、闲事)。并教给学生与“三闲”做斗争的方法。有了方法,观念上的东西才能落到实际行动中。
(五)、持之以恒地训练
好习惯都是训练出来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因此,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魏书生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他坚持每天上课前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自由地、大声地说一分钟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不害怕在课堂上“说”,而且还学会了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种“说”促进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敢于提问的习惯。
抓好以上这些环节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最佳期,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学习习惯,指:在学习过程中,被多次反复、练习、强化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了的心理操作方式。现今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或根本就不清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去养成。所以,我们主要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总体要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首先要有记笔记的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 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 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 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首先,考试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在考试中既要考出知识水平,更要考出良好的人品。其次,遵守考试时间,明确考试要求。审清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沉着应答,要记住:我难人也难,我不畏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要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正措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要求是对学生小习惯面上所提的要求。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必须把习惯的养成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科中,通过每一位任课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训练,达到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他律到自律,最终转变为学生自身自觉、主动的行为。为此,每个学科都要依据总体要求,细化本学科的学习习惯要求、做好教育、引导、训练工作,保存好各种过程材料,真正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学科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 语文
1、养成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读熟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等问题,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圈、点、勾、画,以备上课时深入讨论、探究。
2、养成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重点内容,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或记录在课本响应的位置上;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敢于质疑;养成规范课堂用语、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的好习惯。
3、课后,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记录疑惑、感悟;培养学生一“心”读书的习惯,做到信不“二”用;养成疑问及时探讨、感悟随时交流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普通流利、准确。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用5——10分钟,审题、构思,待“腹稿”基本成型再下笔;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6、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卷的习惯。养成考前调整心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的习惯;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数学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方法:看即将学习的内容,试着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在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尝试着做一、二个习题,找出困难。
2、上课的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前,准备好书本、文具等,放在指定的位置;上课时,静心听讲、聆听学生发言,同时,边听边思考。2)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首先经过思考,然后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疑惑、想法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谈论、询问等)
3)养成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性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3、养成课后巩固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中要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提高做题正确率,按照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的步骤进行;考试后要养成反思做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习惯。英语
1、课前 准备好课本、习题资料(伴你学、英语周报、AB卷等)、课堂练习本;
2、课前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词汇、短语、句子、短文等);
3、上课
1)手到(及时把知识点记在课本上);2)眼到(跟着老师走);3)嘴到(重复教师的话或者跟读等);4)脑到(不断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切实做到手、脑、耳、口、心各种器官并用,提高效率。
4、课后
1)完成作业:书写规范;A组(80%)做题必须留有做题标记;B组(20%)记住黑体字单词和Gramar Focus(该组组长负责检查)2)主动复习:每天5分钟复习、每周1小时单元复习。
5、考试
1)Ⅰ卷听力结束后涂答案,并完成Ⅰ卷其他内容(涂答题卡);2)Ⅱ卷先写作文,然后是词汇、完成句子、动词填空、选词填空等。物理
1、要养成上新课预习的习惯。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总会有些陌生,如果能在听讲这些新知识之前进行一遍预习,那么上新课时,就不会出现 “断电”现象。
2、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学生上了一天课,当天所讲知识如果不再巩固、复习的话,很容易被遗忘。所以,学生应该养成“一天一复习”,“一天一反省”的习惯。
3、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新课改以来学生教材改变很多。其中很多规律知识都被删除,而老师在讲这些知识时自然会总结很多规律,结论。对于这些结论,学生应该把它们整理到自己的笔记上。同时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学生都可以把它们记到自己的笔记上。
4、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题,而这些错题一定是学生知识的不完善导致的。整理错题有利于完善学生自我知识的体系。
5、养成规范卷面的习惯。每次考试的批卷,卷面是否整洁会直接影响到本题的得分。
6、养成“多问”的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可能不会一样。这个同学会的知识,另一个同学却不一定会,所以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应该多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养成多问的习惯。
7、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好学生一定会有优点,学习“好学生”的优点,会促进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8、养成“多联系生活、多观察生活”习惯。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多与生活联系,会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兴趣。化学
1、课前环节 1)学有计划,包括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计划,乃至一学期的计划;
2)预习:至少提前一天要有预习,在疑难处标记。
2、课堂环节 1)精神饱满进课堂;
2)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记。要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的规范操作,重视实验课上的动手实验,胆大、心细、规范,讲求同学间的合作,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习惯。
3、看书
1)课前要先读,即预习,有疑、有问进课堂;
2)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 3)训练中遇到疑难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可将知识进一步拓展、提高,利于知识迁移。
4、练习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特别注意解题格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答题思路的严谨;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找出原因、认真总结。
5、注重应用。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政治
1、课前预习:下节课学的内容,要提前浏览,将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以备讲授时认真听、记,最终弄懂。
2、上课:
铃响前进教室,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课本、伴你学、AB卷、笔、本等),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备提问、默写;上课,专心听讲,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回答老师提问;对疑难问题要大胆举手发问。保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全神贯注老师的提问、颠簸、指导。
3、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4、养成课后勤于复习发好习惯
5、养成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考试时,仔细填写密封线内的内容;然后按要求答题;先易后难,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历史
1、首先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学习态度要端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并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2、课堂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预习时遇到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学扫除文字阅读障碍,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上课前要把书、文具等准备好。
3、上课要认真记笔记,可在看书时圈点拉划,便于系统掌握,老师讲授时的学习网络也应随时在课本上列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才能提高记忆力。
4、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勤思的重要性。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
5、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更好的掌握知识,多钻研,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
6、课后可有选择地看一些历史作品,以拓宽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7、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认真复习,严禁作弊,答题应规范整洁,注意技巧,先易后难。地理
1、坚持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如划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语、用有色笔点出图的性质、事物名称、位置等。总之,可圈点、批注的内容很多,其符号可以自己创造,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2、每节课上课前,要将课堂上用的课本、地图册、练习本、笔记本等资料备齐,以备课堂上使用,避免现用现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造成课堂混乱。
3、课堂上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根据自己预习情况,结合老师的讲解,将重难点或记在课本上,或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使用。
4、养成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习惯,在学习地理时经常用图,便可养成用图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就会摸索出一套读图的方法。
5、养成课后复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的习惯。生物
1、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同历史,政治等学科相同,都属于记忆学科,学生通常会以为它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观念,端正态度,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会考学科其成绩直接记入升入高中成绩,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尽可能抽时间提前预习。预习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
4、上课:准备好课本,默写本教辅资料等。1)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
2)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课堂上划出所需记住的内容,记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以便今后复习。
5、课后:
1)上完课及时复习巩固,把课堂上遗留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消化掉。
2)需找老师个别辅导的主动及时地找老师。
3)多看与生物有关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复习与考试
1)重视考试,复习全面,复习时注意方法运用。
2)考试时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完题后认真检查,答题时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
对于上述学科基本要求,任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规范运作,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所有的任课教师还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范学生的书写。所有的教师都要把严学生书写关,从平时的练习、作业到考试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可采取重写、扣卷面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习惯。
二是开展好“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流利使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等;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增强交往、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施评价: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由学科组教师主抓落实,教导处全程调控,主要依据各学科既定的标准,通过抽查、座谈、实地验证等方式,于学期初、学期末分别进行考查,以确定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
第四篇: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学习习惯,指:在学习过程中,被多次反复、练习、强化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了的心理操作方式。现今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或根本就不清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去养成。所以,我们主要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总体要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首先要有记笔记的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 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首先,考试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在考试中既要考出知识水平,更要考出良好的人品。其次,遵守考试时间,明确考试要求。审清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沉着应答,要记住:我难人也难,我不畏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要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正措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要求是对学生小习惯面上所提的要求。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必须把习惯的养成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科中,通过每一位任课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训练,达到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他律到自律,最终转变为学生自身自觉、主动的行为。为此,每个学科都要依据总体要求,细化本学科的学习习惯要求、做好教育、引导、训练工作,保存好各种过程材料,真正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学科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 语文
1、养成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读熟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等问题,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圈、点、勾、画,以备上课时深入讨论、探究。
2、养成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重点内容,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或记录在课本响应的位置上;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敢于质疑;养成规范课堂用语、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的好习惯。
3、课后,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记录疑惑、感悟;培养学生一“心”读书的习惯,做到信不“二”用;养成疑问及时探讨、感悟随时交流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普通流利、准确。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用5——10分钟,审题、构思,待“腹稿”基本成型再下笔;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6、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卷的习惯。养成考前调整心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的习惯;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数学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方法:看即将学习的内容,试着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在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尝试着做一、二个习题,找出困难。
2、上课的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前,准备好书本、文具等,放在指定的位置;上课时,静心听讲、聆听学生发言,同时,边听边思考。
2)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首先经过思考,然后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疑惑、想法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谈论、询问等)3)养成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性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3、养成课后巩固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中要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提高做题正确率,按照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的步骤进行;考试后要养成反思做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习惯。英语
1、课前 准备好课本、习题资料(伴你学、英语周报、AB卷等)、课堂练习本;
2、课前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词汇、短语、句子、短文等);
3、上课
1)手到(及时把知识点记在课本上);2)眼到(跟着老师走);3)嘴到(重复教师的话或者跟读等);4)脑到(不断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切实做到手、脑、耳、口、心各种器官并用,提高效率。
4、课后
1)完成作业:书写规范;A组(80%)做题必须留有做题标记;B组(20%)记住黑体字单词和Gramar Focus(该组组长负责检查)2)主动复习:每天5分钟复习、每周1小时单元复习。
5、考试
1)Ⅰ卷听力结束后涂答案,并完成Ⅰ卷其他内容(涂答题卡);2)Ⅱ卷先写作文,然后是词汇、完成句子、动词填空、选词填空等。物理
1、要养成上新课预习的习惯。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总会有些陌生,如果能在听讲这些新知识之前进行一遍预习,那么上新课时,就不会出现 “断电”现象。
2、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学生上了一天课,当天所讲知识如果不再巩固、复习的话,很容易被遗忘。所以,学生应该养成“一天一复习”,“一天一反省”的习惯。
3、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新课改以来学生教材改变很多。其中很多规律知识都被删除,而老师在讲这些知识时自然会总结很多规律,结论。对于这些结论,学生应该把它们整理到自己的笔记上。同时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学生都可以把它们记到自己的笔记上。
4、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题,而这些错题一定是学生知识的不完善导致的。整理错题有利于完善学生自我知识的体系。
5、养成规范卷面的习惯。每次考试的批卷,卷面是否整洁会直接影响到本题的得分。
6、养成“多问”的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可能不会一样。这个同学会的知识,另一个同学却不一定会,所以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应该多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养成多问的习惯。
7、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好学生一定会有优点,学习“好学生”的优点,会促进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8、养成“多联系生活、多观察生活”习惯。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多与生活联系,会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兴趣。化学
1、课前环节
1)学有计划,包括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计划,乃至一学期的计划; 2)预习:至少提前一天要有预习,在疑难处标记。
2、课堂环节
1)精神饱满进课堂;
2)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记。要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的规范操作,重视实验课上的动手实验,胆大、心细、规范,讲求同学间的合作,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习惯。
3、看书
1)课前要先读,即预习,有疑、有问进课堂;
2)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 3)训练中遇到疑难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可将知识进一步拓展、提高,利于知识迁移。
4、练习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特别注意解题格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答题思路的严谨;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找出原因、认真总结。
5、注重应用。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政治
1、课前预习:下节课学的内容,要提前浏览,将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以备讲授时认真听、记,最终弄懂。
2、上课:
铃响前进教室,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课本、伴你学、AB卷、笔、本等),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备提问、默写;上课,专心听讲,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回答老师提问;对疑难问题要大胆举手发问。保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全神贯注老师的提问、颠簸、指导。
3、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4、养成课后勤于复习发好习惯
5、养成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考试时,仔细填写密封线内的内容;然后按要求答题;先易后难,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历史
1、首先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学习态度要端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并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2、课堂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预习时遇到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学扫除文字阅读障碍,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上课前要把书、文具等准备好。
3、上课要认真记笔记,可在看书时圈点拉划,便于系统掌握,老师讲授时的学习网络也应随时在课本上列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才能提高记忆力。
4、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勤思的重要性。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
5、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更好的掌握知识,多钻研,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
6、课后可有选择地看一些历史作品,以拓宽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7、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认真复习,严禁作弊,答题应规范整洁,注意技巧,先易后难。地理
1、坚持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如划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语、用有色笔点出图的性质、事物名称、位置等。总之,可圈点、批注的内容很多,其符号可以自己创造,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2、每节课上课前,要将课堂上用的课本、地图册、练习本、笔记本等资料备齐,以备课堂上使用,避免现用现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造成课堂混乱。
3、课堂上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根据自己预习情况,结合老师的讲解,将重难点或记在课本上,或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使用。
4、养成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习惯,在学习地理时经常用图,便可养成用图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就会摸索出一套读图的方法。
5、养成课后复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的习惯。生物
1、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同历史,政治等学科相同,都属于记忆学科,学生通常会以为它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观念,端正态度,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会考学科其成绩直接记入升入高中成绩,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尽可能抽时间提前预习。预习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
4、上课:准备好课本,默写本教辅资料等。1)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
2)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课堂上划出所需记住的内容,记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以便今后复习。
5、课后:
1)上完课及时复习巩固,把课堂上遗留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消化掉。2)需找老师个别辅导的主动及时地找老师。
3)多看与生物有关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复习与考试
1)重视会考,复习全面,复习时注意方法运用。2)考试时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完题后认真检查,答题时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
对于上述学科基本要求,任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规范运作,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所有的任课教师还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范学生的书写。配合学校《四级八段书写达标》活动,所有的教师都要把严学生书写关,从平时的练习、作业到考试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可采取重写、扣卷面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习惯。
二是开展好“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流利使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等;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增强交往、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施评价: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由学科组教师主抓落实,教导处全程调控,主要依据各学科既定的标准,通过抽查、座谈、实地验证等方式,于学期初、学期末分别进行考查,以确定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
说明:学年初,以班级为单位,按好、中、差三个档次,分别选取学生,填写好附表一,交教导处存档,作为考核的原始数据;学期中、学期末,教导处对被选取的学生,通过检查学生的相关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并帮助学生完成附表二,做好结论的科学评判后,与附表一比较,考核、定性教师的培养效果。
第五篇: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作者姓名:赵修泉
单位:山东省昌乐县城南街道中学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二十一世纪,如何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劳动是非常重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能够全面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平均在12-15岁,正是自控力差,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的时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都与初中学生规则意识淡薄有关。
根据老教师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几十年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摸爬滚打,尤其我通过对初二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发现有的学生做事丢三落四,作业错误率高;有的学生审题不清;有的学生有漏题的现象;有的学生在看似很简单、很基本的题目上出错。
甚至于有些讲了好几遍的题目,学生还是出错。有些平时看起来很聪明、很用功的学生,到了考试就是考不出成绩。自己也说,这次考试很简单,却有很多题目丢分,全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些问题只要认真检查检查,就能做对。一份份试卷、一份份作业我看到了学生的不认真和粗心——检查的不认真、答题的不认真、审题的不认真。一个个的“不认真”在不断地告诉我,学生做事非常匆忙,急于求成,缺少耐心。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
我们应该明白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标。二是通过做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控后续的教学工作。因此,布置作业时,应当选择与当堂所学知识点密切相连的题目做为作业,同时也要有所扩展和拓宽,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让学生在自觉、独立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认真地做作业还是学生在自学中 取得教师指导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自学、考查学生平时成绩、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形象,率先示范。
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因此,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或是写板书时,如果出现错误,一定要当着学生的面而纠正。例如:前段时间我在讲授第八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一课,其中,有个知识点比较重要,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我当时讲的答案是课本49页的第一段。后来,我参考《中学教材全解》一书,发现答案和我讲的不一致。于是,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把答案进行纠正,并且特别提醒学生,如果发现老师有那个问题讲的答案不一致,一定要给老师纠正。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有的居然帮我一起来检查。当然,学生也怕在给老师检查的时候出错,所以,他们往往是非常认真的,毕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一般是不出错的,能给老师检查出错误,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中也体会到了检查作业的乐趣。
(二)通过书面调查、学生访谈等渠道,让学生意识到检查作业的重要性。
1、书面调查。
上一学期,刚接手初二历史课的第一次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使我大吃一惊。有的题目,我已经让学生做了课堂练习,我也讲了至少两遍,错误率仍然较高。例如:关于长征一节非常重要,围绕着毛泽东主席那篇《长征》七律诗,类似的作业做了不少。其中有个问题是这样:请回答长征的起止时间、三军会师的地点。答案是这样: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地点:会宁。我认为答案很简单,学生做完以后,我也没有进行检查,更没有强调审题以及让学生改作业等。结果,单元测试题的问题是这样的: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时间:1934年10月——1935年10月。地点:瑞金和吴起镇。结果,很多同学做错了,答案五花八门,有漏掉时间的,地点也答的不正确。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让每个同学写一份考试体会,其中二班的班长李志杰是这样写的:这次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虽然平时作业练习的不少,但由于没有及时检查,做错的没有及时改正,所以考试错误仍然很多。还有几个同学也写到了没有检查作业、没有认真审题等原因。同学们的体会,使我感觉到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检查作业的重要性。
2、访谈学生。
当我在批改作业时,有些我认为很简单的题目,学生做错了,我常常在心里打鼓:学生是不是听不懂我讲的课?如果真是这样,我岂不是误人子弟。于是,我和二班里一个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王建强进行了访谈。师:课本上的内容能听懂吗?生:能啊!师:作业会做吗?是不是有点难?生:会做,不难,基本上您都已经讲过了。师(随手拿起生的随堂练习,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题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颁布了那些法律文献?生漏掉了一个要点。)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答不完整。生:太粗心,没来得及检查。于是,我根据学生做作业不细心的毛病,课堂上练习的时候,我会专门找一些错误本可避免的作业进行展示。例如: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是谁?有些同学一看到“最可爱的人”直接就写上邱少云、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
人枪眼的事迹连看都没看。通过访谈学生,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避免错误的方法——检查。在进行小测的时候,批改到检查可避免的错误,我也会“小题大做”,使学生认识到检查作业的重要性。为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我也发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会存在差异。我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
(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1、互查作业。
学生对检查作业有了一种认识之后,我想让学生互查作业,因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自查作业,学生会有一个盲点,因为大多数学生做作业是先入为主的,等他做完,要他再自己去检查出错误,很少会有同学真正检查的出来。而学生给同学检查,还保持着那种新鲜感,检查起来也挺认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出错较多的学生自己就感到不好意思,下次做作业时,就认真一点了,避免再出现更多的错误。同学互查不仅仅是检查,此举可以一箭双雕。我要求学生做完作业自查后,同桌再互相检查,对那些检查出错误并立刻修改的同学,我还大力表扬,同桌俩进步都大的同学,我还让他们互相交流检查的方法,使检查方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学生自查。
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应。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改正错误。这是一种责任。所以,我想教学生做作业时要回头看。每次做作业时我都让学生合起课本来做,做完练习以后,再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本自查作业,并用不同于做练习的颜色的笔(最好是红笔)自改上正确答案。这样,以后总复习的时候着重看一下做错的题目,提高复习效率。而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对做错了题目和漏掉题目的同学的作业再单独下发,要求他们再进行自查自改,重新改正后再次上交再进行打分。每周我进行一总结,把这一周来,学生自查自改作业的情况,分成三类:一类是不用老师批改就自查自改得满分的同学,我进行大力表扬;第二类是老师批改完作业后又自查自改得满分的同学,对他们的进步我也进行了表扬;第三类就是需要继续检查修改作业的同学。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查能力,使学生慢慢养成了认真检查、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3、及时点评。
当然不管是学生互查还是自查后的作业,老师都要及时进行点评,对一些特别好的作业我都要进行展示。对疑问性较强的题目,像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我都要及时进行点拨。
(四)家校手牵手,创建有利于学生检查作业的良好氛围。
有章有序的布置作业、交作业、检查反馈评估作业,可以防止学生偷懒、应付的不良习惯,为学生营造一种认真、扎实的做作业查作业习惯。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家庭教育在学生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督促家长与学校做好配合,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协调学校教育好孩子。所以,每次批改作业时,我把每次作业、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记录的很细致。及时听取家长的信息反馈,以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作业的情况,家校相互沟通。检查作业时也要注意卷面干净与否、书写工整与否等等,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良好学风。尤其是对那些平时作业比较潦草、近期进步比较大的同学及时告诉家长。开家长会时又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打电话告诉我,自从开了家长会,孩子做作业比原先更认真了,并且积极性比原先更高。
(五)巧妙批改作业,养成良好习惯。
我在批改作业时,只用对号,学生作错的地方,我在下面划一条横线,学生漏掉题目的地方,我就打一个大大的“?”。例如:有一个材料题是这样的:
1、各举一例说明“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很多同学由于审题不清,把各举一例的“各”没看出来。只举了一个例子,我便在这个题的后面画一个大大的“?”。
2、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中国人民在这“三十年”中,依次经历过哪四个革命斗争时期?有些同学没看到范围,正确答案是1919年——1949年。但他们只写了1919年,我便在1919年下划一横线。很多同学没看见“依次”。正确答案应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是他们写错了顺序。所以我把写错顺序的答案在下面画一道横线。这样,发下作业让学生自己检查出错误后自己改正,老师再批改,打上对号。可喜的是,这样巧妙批改还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一些进取心强,往往由于粗心而做错题的学生,我经常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语言: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你会成功;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你最近的作业细心了许多,继续努力。这一句句真心的话也鞭策着学生,引领着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每次考试做题完毕,我要求学生一定是要检查的。检查的重点应放在自己觉得有疑虑、自己感到没有把握的题目上。检查时,应首先从审题开始,尤其对选择题,我经常强调一定要把题干先看完,然后把ABCD四个答案全部读完以后再选择,防止有的同学没看完答案就匆忙答题。例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而经历挫折,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有的同学一看到“大跃进”这个答案,没读完就写上B,实际上正确答案是D。他们没有看到题干上的内容是民
主法制建设。因为题目看错了,也是答非所问。当然,在检查中如果发现错误,要沉着冷静的修改。
通过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学生自查作业的能力大大提高,从不检查作业的学生减少了,老师批改作业后,及时改正地增加了,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教学成绩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