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真稿)

时间:2019-05-12 13: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真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真稿)》。

第一篇:论文(真稿)

作文,想说爱你也可以西盟县勐梭镇小——岩义胆

内容摘要:想学好作文其实也并不难!回顾自己当学生时的学习情形和总结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只要教师多加强方法指导,多从模仿开始,教给学生作文方法。作文,想说爱你也可以。

关键词:作文教学对策阅读

我出生在西盟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里,由于是少数民族家庭,小时候也不懂得讲什么汉语,更不用说是写什么文学作品了。记得当时读小学时,“作文”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如今20年过去了,自己当上了山区少数民族的小学教师。回想起当年学生时代对作文的厌倦,不难想像出现在的学生是怎样惧怕作文的。但是,想学好作文其实也并不难!回顾自己当学生时的学习情形和总结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作文,想说爱你也可以。现在我对作文教学做了以下浅谈。

一、作文教学中的尴尬

作文很重要,人人都知道!光看在试卷中的分值就对此毫不置疑:25——30分啊!几乎占了语文试卷的三分之一!况且,通常,善于写作文的人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也不错。作文、阅读一扫平,语文还有什么难的?可是……真正爱作文的又有多少呢?学生怕语文是因为作文,稍不留神审题疏漏就会不及格;教师教语文如履薄冰是因为作文,一个学生作文搞砸该班年级排名多半就是倒数几名。

传统作文教学,学生犹如教师牵的提线木偶,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教师更是困苦不堪,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一个班语文,每班30到40位学生,如果每批一本用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2—3小时,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漫不经心看一眼评语,就塞进抽屉,真可谓“出力不讨好”,结果教学双方心力交瘁,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

二、对策

(一)激趣

多数学生怕作文,对写作不感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激趣入手。具体做法是:

1、体验真生活,感悟真性情。组织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味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当然了,这些所有的活动可都是要用“汉语言”交流的哦。

2、在特殊的场景中激发起对学生写作的激情和兴趣。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盟人,对西盟的“木鼓节”似乎也应该有些了解。再过几天就是木鼓节了,加上茶叶节又在西盟

举行闭幕式,真可谓是节上加节,气氛肯定很热闹。学生对热闹、感动之类话题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教师以此为契机,举行一次以《奇特的木鼓节》为题的写作大赛,一定会激起学生交流、倾诉的欲望。

3、进行随机观察训练。曾有一位教师,他上课时看到学生精神集中,提出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纷纷举手进行描述。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像这类似的情形生活中并不少见,只要教师平时善于观察并引导学生观察。比如校园里两个学生打架了,让旁观的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引起的,又是怎样动手打起来的等等,并记录下来。像这类似的大事小事便可随机应变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来,激发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有用的,是生活的需要。作文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言语交际;学生不是应命而作,而是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

5、及时认真批改讲评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强烈期待得到老师及时客观的评价,所以,老师及时认真批改,在作文批语及讲评中表现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

不妨把作文批改做多样化处理: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既可减轻老师负担,又能及时反馈写作情况,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我们班上,我就经常采用“教师批后同学补批”的这种批阅方式,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拥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多阅读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学生怕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感到没东西可写。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好文章。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如果阅读不跟上,积累的知识少,想写出好文章,这近于痴人说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首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多阅读不仅开拓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潜移默化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及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提倡阅读的课外书,只要是健康的、学生感兴趣的即可,以快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其次,教师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耐心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等。一定要求学生分类记住至少一两个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的,珍惜时间的,向命运抗争的等等。材料的积累,老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避免雷同。所以积累的材料要注意典型、准确、牢记,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在这样广泛阅读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就不愁写不出具有新意的作文。

(三)感悟生活

要教学生会读无字之书——感悟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写作的活水,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增强对各种新变化的敏感性,留心发现它,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用丰富多彩片断形式反映它,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为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更应关心生活,让生活为自己酿造丰富多彩的语言。不留心生活,是不可能让作文深刻动人的。

(四)勤练习

单靠全学期8篇作文的隔周训练远远不够,要挤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及口语训练,勤动笔,勤记日记或周记,可经常安排一些作文片断训练(笔头或口头练),这种训练方便易行,耗时少,短者十来分钟,最长也不过一节课,而师生间反馈却快而多,可当堂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常写常改,日积月累,写作技巧娴熟了,文章自然就生动了。

(五)模仿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不懂方法训练,有如盲人骑瞎马,瞎碰乱闯,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从模仿开始,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比如在某个小故事里,引导学生把故事里的人名和地名换成自己的名字和熟悉的地址等等„„

(六)创新

“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此话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目前考场作文都要求有创意,可是真正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却凤毛麟角,大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步人后尘呢?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夯实基本功的同时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必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重视思维训练。作文,想说爱你也可以。

参考文献:《云南教育》

第二篇:亦真亦幻亦幻亦真论文

摘要:荒诞性是20世纪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学显示出的一个共同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审美特征。所谓荒诞,即是由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方法的脱节、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体与类的隔膜所产生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非理性现实,文学中的荒诞性也就是对这种现象及其存在方式的把握、体验和把握。

关键字:荒诞;亦幻亦真;反传统;反理性

我们可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看到它所反映的世界和人生。如果没有荒诞的现实世界,作家们也不会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它是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同样有它的真实性。

一、现实的荒诞产生荒诞文学

荒诞文学的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现当代西方人与现实环境关系的严重失调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深重的危机感。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们对人类的荒诞处境的深思,而“得出一个通用理性方法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一个亲切的世界。可是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因为他剥夺了对于失去家乡的记忆,而同时也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这种荒诞感成了他们创作的原则和津津乐道的主题。

20世纪50年代,西方文坛出现的荒诞派戏剧,将存在主义思想与表现主义手法相结合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充分体现了上述原则。其中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阿尔比等作家用惊世骇俗的反戏剧传统的手法揭示人类的异化、孤独、渺小和绝望处境,用一种荒诞的形式,传达对荒诞的体验。在以描写“威胁的喜剧”著称的作家品特的剧作里,更是进一步描写出人处在一种无法逃避而又不知其来的严重威胁之下,永远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控制的可怕处境。

二、荒诞是为了反传统、反理性

现代派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就是反对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创作方法上就是反对现实主义。诚然,每一种新文学流派的出现都有反传统的色彩,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要突破传统。但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流派有荒诞反传统坚决;没有哪个流派能像现代派那样从根本上动摇雄霸西方两千余年的亚里斯多德现实主义“摹仿论”的统治地位。他们分别打出反现实主义的旗帜,沿着“非亚里斯多德化的道路”前进;公开提出与巴尔扎克传统决裂。他们嘲笑现实主义作品中有结局的故事是“老而又老的故事”,批评现实主义方法只“满足于由事物的轮廓和表面现实所提供的低劣梗概”。认为“在我们之外不存在任何现实”,创作只能从自我出发,从主观出发。文学是作家个人的“内心外化”,是“主观现实”的客观化,用著名作家卡夫卡的话说,现代派文学派,描绘的图像是作家“个人的象形文字”。

在艺术手法上,更体现了他们的反传统、反理性。他们以荒诞的形式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去表现荒诞的世界和人生。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主宰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和故事成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的产物,造成了作品中“性格、心理、人物关系(变为卡夫卡所说的结构)的同一化”,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被打破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极不协调的人物、事件进入了同一作品之中。时间失去了明确性,环境失去了具体性。这从根本上打破了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传统创作方式。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的中心是“等待”,既然是“等待”似乎就有了某种“希望”可言,然而实际上,作品突出了没有意义、没有目的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是表现一个“希望中的无望”。从剧情看,第二幕在时间、地点、结构上都酷似第一幕;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黄昏,同样都是狄狄和戈戈两人中之一先出现在舞台上,片刻之后,另一个上场,经过一段冗长乏味的对话后,仍是一个孩子带来戈多的口信,到最后还是等待,又回到开始的地方。如此循环往复的等待,能有希望可言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荒诞派反传统、反理性的另一表现是与人民和读者的感情疏远了,甚至变得敌对了。他们认为,人民是“妨碍创作,把艺术家引入歧途的敌对势力”。宣传“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总是与能理解艺术的人成反比”。他们的创作,主要局限于表现个人意识而忽略大众情绪,其作品完全是构造作家本人臆造的远离人民的主观世界。如艾略特的《荒原》,不仅联想漫无边际,思绪随意跳动,而且采用七种文字,摘引了前人五十六种著作,除少数高级研究人员勉强能读懂外,对广大的读者而言只能是个谜。这与批判主义作家列卡·托尔斯泰提出的“让一切人都了解”的主张背道而驰。

诚然,荒诞派的文学作品独具一种审美魅力和现实覆盖力,因而在西方文坛上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三篇: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教育论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个性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领域。个性化阅读作为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教师也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尽尝不同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学生的阅读学生做主——注重体验,尊重人本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质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例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当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恩科西的声音要让全场的人听到,他说些什么?2.恩科西的声音要让全美国都听到,他说些什么?3.恩科西的声音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他说些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声音应该低沉些;有的说我认为该大声说,虽然他身体不好,但是他也希望自己的呼吁能让全世界听到,让每个人都来关心艾滋病人;有的说:我觉得声音是低沉而有力的,从这声音中透露出他对生命的渴望,对真情的渴求。”……这下,学生的感受被释放出来,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薄而出,这样的教学是鲜活的。此刻,学生的朗读是那样动情,仿佛他们就是恩科西。

因此,教师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有了这个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困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激发自主创新的推动力。

二、学生读出的还是哈姆莱特吗?——解读文本,价值引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个性化阅读的奠基……应让学生钻研教材,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也就是说,学生的“多元理解”、“独特体验”不可撇开文本的价值导向。然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学生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理解不敢说“不”,惟恐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例如:《丰碑》——“我觉得军需处长做得不妥当,因为他的价值肯定比普通士兵高得多”;《狐狸和乌鸦》——“狐狸很聪明,凭着自己的智慧吃到了肉”;《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爱因斯坦衣服穿不整齐,房间乱得一塌糊涂,说明他做事马虎,没有条理,那他做实验怎么会井井有条呢?”……学生这些个性化的阅读符合教材的价值取向吗?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延伸吗?教师应该“判断价值”,对价值的“选择”十分重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个性化阅读的问题上,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对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读,但如果从哈姆莱特中读出了少年维特,葛郎台或其他的话,文本的价值也就丧失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等于要教师放弃价值引领,学生的阅读理解可能出现偏差,偏差甚至偏激,这是正常的,真实的,关键是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抛开文本的价值取向,在阅读活动中调整学生的体验,在对话、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确定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点拨,以情动情

萨特说过:“阅读是种被引导的创造,不同个体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被一篇篇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作品吸引,产生或喜或哀,或悲或歌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教师要为学生架设云梯,让学生自己走上去,步入对话的美丽天空。语文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的激情,只有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创造性的读。例如我在进行《爱如茉莉》的阅读教学时,设计了以下引导:1.从哪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映儿父母之间的爱?2.再读课文,想想你父母之间动人的事,然后说说你的感受?3.如果请你打个比方,你觉得映儿父母之间的真爱像什么?每一次点拨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流光溢彩,每一次唤醒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走向精彩。学生品出了自己的味,品出了自己的情,可见,教师巧妙点拨会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个性品质得到重塑,从而建构丰富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而是能够表达学生个体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四、结语

教师应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只有学生在读懂,读通文本,并准确把握文本自身所包含的知识的,情感的,道理的这些根本性的共性,阅读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陈铁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J].教育与学习,2007,(11):34-35

第四篇:去圣乃得真孔子论文

《去圣乃得真孔子》是李零写的一本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是去圣乃得真孔子论文,欢迎阅读。

去圣未必非偶像

(一)打蒙童时代起,在我幼小心灵中,文庙与其它供奉神佛的宫庙寺观绝对是同一类型的神圣所在;大成殿也等同于大雄宝殿或者三清殿,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也是和如来佛、太上老君一样有无边法力的神仙——而且他的样貌更像普通人,不那么让人感到可怕。虽然后来“很快”知道了孔子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既非虚构也没有神力,但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凡人,千百年来能得到无数人的供奉和膜拜,在有需要时还虔诚向他求助,那他就是一个相当厉害的角色——厉害程度远超那些虚构出来的神仙鬼怪。从这一角度出发,李零先生要去掉孔子身上神圣的外衣,大可不必。

(二)李零先生提出要去掉千百年来被加到孔子身上的圣贤、神圣的光环,把孔子当作一普通人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孔子及其思想,这点我完全赞同。本来嘛,这些劳什子“荣誉称号”还不都是后人出于各自需要给强加上去的,夫子只不过是被神化了。但是,我觉得在这一前提下,“去圣未必非偶像”。两层意思:“非”作动词讲,“去圣”未必要连同孔子作为“偶像”这一“功能”一并去掉;“非”作通常的“不是”讲,即使孔子被去掉了神圣的光环,他也未必不是,或者说依然是个不容争辩的”偶像“。

“偶像”,“百度汉语”上有两种释义:1.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2.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这里我们不妨狡黠地把它割裂开来,断章取义——“偶像,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这样就完美了。之所以要做此“技术处理”,我想要强调的是将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师道尊严的象征,以推崇尊师重教这一社会行为。有一个具象、人形的象征,总比一个抽象的符号更易为人所接受,偶像的象征力量是巨大的,推动起来也会更为得力。君不见,史上最大的“邪教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按照他们不崇拜偶像的教义,每到一地就摧毁神佛雕像,摧毁文庙里的孔子牌位和塑像,由此也就和天下的广大读书人结下了“梁子”,以至被群起而攻之。所以说,我们还是让孔子他老人家“退而不休”,继续发光发热吧,让我们把他作为偶像来崇拜、追随。

(三)一直想不出一个好的标题。原来想用《掰开揉碎了好消化》,但一直不满意——太肤浅了。对于李零先生这本书而言,只表了它的“形”却全不达“意”——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篇名,因为我根本没像李零先生那样读懂、读透、读薄《论语》。书的副题“《论语》纵横读”,讲的是内容的编排:纵读《论语》,讲述的是相关的人物,当然重点是孔子本身;横读《论语》,讲述的是孔子的思想,包括“仁”、“德”、“礼”、“恕”等。别无评说,书中的知识点极多,且得消化挺长时间,这里不妨罗列几项:“《论语》的说话对象不是大众,而是精英。他和耶稣、佛陀不一样,根本不走群众路线,也不是大众 雄。”(P3)、“孔子的思想是贵族本位”(P141);“孔子的思想有系统,但《论语》一书没有系统。”(P8);“孔子问道于老子,可能是儒家要借势于当时主流的黄老之学,是宣传的策略。”(P31);“孔子的规矩是礼,他的自由是合乎礼,跟美国似的,守法即自由。”(P60);“孔子的复古主义,不是为了为复古而复古,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所谓复古,其实有很强的现实目的,借古代批判现实,借古代寄托理想,目的是改造社会,挽救世道人心。他是身在东周,心在西周。”(P143);“孔子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三本古书,古代的诗经、尚书,近现代的春秋。”(P143)、“孔子对中国的一大贡献,就是保存古典文化。”(P259)

对于孔子本人,谈不出更多的认识。篇末附上两篇读孔子传记的记录,算是凑凑篇幅吧。

孔子不是“圣”

孔子不是“圣”,他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了一个“人”,一个心存仁念、浩然坦荡、教人们怎么做人的普通人。

然而普通并不代表平庸,真理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就在于它的普遍适应性。一条言论,只有当大家都认为正确的时候,它才有了可以扎根的土壤和延伸枝叶的天空。也就是说,真理的传播依赖群众的共鸣。而孔夫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永远是朴实的,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世代相传,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与我们对生活的感知相契合,从而产生了共鸣。而心灵的共鸣所产生的感化作用,就是孔子及《论语》的意义所在。在这里,之所以称其“感化”而非“教化”,是因为“感化”是一种心灵之间的相互濡养和感染,而不是一颗心以仰望的姿态去乞求另一颗心的圣光沐浴。孔子所具有的,正是一颗可以感化众人的仁心,而非一颗高高在上的圣心。

孔夫子自己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我想这并不是孔夫子的自谦之辞,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事实上他也不志于圣。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怎样做人,而非怎样去逾越本位,想方设法超出常人。孔子是注重对内心的求索的,他提倡不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追求人本心的快乐。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夫子对颜回的赞扬,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的人生观,即以修缮心灵为出发点,由内而外地发展。在与学生讨论理想时,孔子对学生们治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并不赞许,却对曾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想法大加赞赏,这正表明孔子认为实现自我更重要,而非超越自我修炼成圣,我们又何苦以圣冠之?

许多人认为中华民族没有信仰,我认为并非如此。中华民族不是没有信仰,而是由于文化基调的不同,信仰的表面呈现也就与西方不同。西方信奉基督,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需要不断赎罪来获得神的原谅。他们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了神明,于是需要信仰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进行统治。中华民族自古推崇和谐共融,万物平等,讲求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参悟,所以中华民族的“信仰”在最内的层面上讲是人们在对待生存中的各种问题时达成的一种共识。既然为共识,当然不可能由哪个人哪一天突然提出,只能经由代代传承、代代积累、代代丰富,逐渐形成一片精神的土壤,给每个炎黄子孙精神的营养。这种共识以民族为单位,于是形成了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虽不见其形却支撑着民族的信仰,一种内在的信仰,一种始终以低姿态与中华人民并肩齐行的信仰。它始终与人的本心共生,因此不需要高高在上的统治,同时它的潜移默化的特点也使其无需成章成文。若想使中华民族的精神生生不息,就需要有人不断去发掘,不断思考,不断通过心灵去感染他人,从而使民族精神得到整体的提升。孔夫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想,这就是孔子以及像孔子那样的人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意义。

第五篇:小学班级管理论文期待真教育_通用版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期待真教育通用版

从我做了教师这行以来,一直到现在,我就发现,这20多年里,教育、学校、教师,中考和高考……多受诟病。究其愿意,我认为,只一点——教育手段远离了教育本来的面貌,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非“真教育”。

以我个人的点滴肤浅经历谈教育,似乎有些不自量力,这问题确实有点大。不过,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我对教育仍然有自己的理解。我从教24年,除了前五年做体育教师带领运动员在操场上风吹日晒,摸爬滚打,跟学生赛百米、赛跳远、赛投掷……算是真教育之外,那么五年之后我离开了操场走进文化课堂,开始为分数拼搏,为升学率拼搏之后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那都不是真教育,不是真教育是什么?是灌输!

没错的,就是灌输!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也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其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原理、运用公式,把教材上的知识变成卷面上的分数,然后根据分数决定学生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这些,都不是真教育。真教育是什么?真教育就是榜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大人是小孩的榜样,领导是群众的榜样。——“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说,老师家长怎样做,孩子就怎样跟着学,这才是教育的本真,才是真的教育。中国的古话说的有道理——“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都在验证榜样的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教师也好,家长也好,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在各方面自己有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先修自身而后让孩子学习借鉴?静下心来想一想——

你是不是那种一年看不了一本书,却对着孩子大谈读书的好处的家长?你有没有叼着烟卷嘴里喊着“我是成年人”却对偷偷吸烟的孩子施加惩罚?你有没有想过,办公室里水果瓜子到处乱飞,却嚷嚷着不允许学生吃零食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你有没有注意到国旗下学生们对着国旗肃穆敬礼,而身后的老师侃侃而谈,学生们回头瞟视我们的眼神?……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榜样,就是效仿。你教孩子学什么,你得是个中的行家里手,你得有值得孩子学习模仿的特长。比如,你是语文教师,你应当是一个爱好写作读书的人,你的朗读水平、粉笔字、钢笔字得让学生信服;你是数学教师,你的口算能力得是一流的,100以内的加减乘除,你得张口就来,可不能让我们毕业班的学生算个100以内的加减法还得靠计算器;你是英语教师,你得把你的英语口语说的像普通话一样流利,你得让学生感觉在他(她)面前,你就是一老外;不管是哪一学科的老师,你都得有一样拿得出手的能让学生值得效仿把你当做榜样的“绝活儿”,这才是真正教育。而不是分数、升学率……

不仅仅是教师,那些大师级的人物,也是在榜样的影响下成为大师的。比方说孟子,如果没有孟母三迁,孟子可能就不会成为“亚圣”,而可能就成为一个丧葬的吹鼓手,抑或是一个只会迎来送往、讨价还价的商人。毛泽东在青年时如果没有得到杨继昌“人有强固之意志,始能实现高尚之理想,养成善良之习惯,造就纯正之品性”的思想的影响,恐怕也不会有其后来理想、志向和抱负的确立。

作为教师,对教育发展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可每每办公室的卫生却让学生来打扫;我们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可我们却不得不向学生口传心授如何造假以应对主管部门的教育检查。没有言行一致,哪来的真教育?

老师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比喊八百遍“保护环境,讲究卫生”都有效果;老师随手把教室里亮着的灯关掉,远比苦口婆心教育孩子“节约资源”强一万倍;学生犯错误时,你发自内心的关爱、谅解、宽容,会让孩子铭记一生。

一个学生毕业后,你问他,还记得学校里的什么事?我告诉你,绝对不会是课堂上你给他讲的什么公式、定理、原理、概念……而是你的言行举止中对他影响最大的示范,当然包括正面的示范,也包括负面的示范。

钱理群教授在北大任教30年,退休后到各地高中进行他的语文教育探索,结果却落得个“节节败退”的后果。一学生坦言:“我们不是不喜欢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和全部目的目的,难道就是应试?学生、家长、教师,追求了十二年,难道就是为了那一串阿拉伯数字?

这时,我开始理解刘校为什么顶着巨大的压力不加班不加点,向45分钟要时间,向45分钟要效益?他为什么要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成长还给学生?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精力放在与课堂无关、与成绩无关、与升学率无关但与孩子健康密切相关的琐事上?

因为,这才是真教育!

下载论文(真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真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8-2009-2014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小论文)

    小论文 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

    高项论文真题之论项目的风险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http://www.xiexiebang.com/rk/isen/index.html 高项论文真题之论项目的风险管理 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论文真题范文,以下为......

    论文《让“微课”真正为语文课堂服务》(大全5篇)

    课题编号: WKYJ15020 课题名称:借力微课资源优化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单 位: 修武县第三实验小学 姓 名: 罗艳萍 让“微课”真正为语文课堂服务 摘 要:微课程为信息技术和课......

    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论文发表考试题真题

    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论文发表考试科目报考用书辅导教材大纲试题真题。更多信息请搜索:高级经济师考试论文网158、刘天利论文发表大全、高级经济师最牛学员、高级经济师考试文......

    sci论文修改过程中的3味真火

    sci论文修改过程中的3味真火 就像打磨一件瓷器一样,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将论文打造得完美无缺,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sci论文修改中的“三味真火”,有了这三步打磨,你的文章一定......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真题及写作要点分析

    网络规划设计师http://www.xiexiebang.com/rk/netgh/index.html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真题及写作要点分析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论文写作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是希......

    去圣乃得真孔子的论文(xiexiebang推荐)

    导语:孔子的文质观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成为文学史上历次变革的主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圣乃得真孔子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去圣乃得真孔子......

    真题

    标准表述】 [原因] 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增长,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在我国实行居民阶梯电价乃大势所趋。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统计局公布的当前物价水平处于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