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0篇艺考即兴评论
1.饥饿营销
2.作家明星化
3.跪式服务
4.西方节日热
5.城市扩建热潮
6.你认为现在还需要雷锋精神吗?谈谈你对雷锋精神的看法
7.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
8.你对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有什么样的看法
9.你认为道德和法制那个更重要
10.谈谈你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看法
11.谈谈你对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看法
12.中国式造节
13.中国式过马路
14.谈谈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15.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年味越来越淡的现象
16.谈谈你眼中的河南人形象
17.谈谈你对大学生为求职而整容的现象
18.谈谈你对人造美女的看法
19.你是如何看待公车私用的20.肉鸡45天“速成”有何不可?
21.明星定制手机
22.冯氏喜剧“恶心自己成全大家”的看法
23.镀金式商学院?BY艺光年
24.你如何看待教师猥亵儿童?
25.你如何看待银行闹钱荒?
26.中国造航母的意义
27.翻译外国电影构成盗版罪
28.你如何看待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
29.你如何看待父母在亲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30.保障房怎样能让百姓真幸福?
31.美国人闹国家分裂的启示?
32.春晚有广告好还是无广告好?
33.你如何看待公众人物超生?
34.全民办春晚的意义?
35.学术反腐败?
36.你如何看待废除劳教?
37.动画片涉暴力被停播。
38.春运
39.我的艺考梦
40.明星虚假代言
41.怎看待“中国教师工资全球最低”
42.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43.80后要准备300多万养老金吗
44.你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出现?
45.北大毕业生月薪八千被父鄙视背后
46.高速公路该不该在假期免费
47.“秋裤”大楼:丑不是真问题
48.公交车让座与道德礼仪
49.太原市委门口爆炸事件
50.雾霾,艺光年原创
51.孙杨事件
52.恒大足球夺得亚冠
53.社会不稳定因素
54.微信热
55.明星离婚事件
56.选美选出“丑女”是注重内在美?
57.《中国好声音》巡演遇冷
58.地震局无法预测地震
59.中国消费者的“大爷”心态
60.对郭敬明“拍电影”的冷思考
61.成功男人是一夫一妻制受害者?
62.中国人民又失去一位“老朋友”--西哈努克
63.公务员报考热
64.当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中国人时全民关注不高
65.幼师虐童
66.中国幸福吗?
67.钓鱼岛事件
68“金牌论”“精神论”
69.网络热词
70.国学是否该过度传播?
第二篇:即兴评论
播音主持艺术考试即兴评论范文
1.六岁儿童急寻廉价救命药
“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支持不下去了……”所有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愿意相信,这么沉重的话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说出来的。
22日早上,在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可怜的小罗森在生死边缘徘徊着,六岁的他已经两次被下达了病危通知单。小罗森依靠着气管插管等仪器,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等待着一种救命药——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针剂。其实,这次临床紧缺的廉价老药就是复方新诺明,这是一种十几年前普遍应用于临床的特效药。
由于这种药平均只有2元多一支,价格与市场上大部分高昂的药品相比,实在低廉得让厂家无利可图,厂家已经停止生产,上海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这种老药。
★即兴评论★
看了这则报道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深深地为这个孩子的病情、命运感到担忧的同时,我也想了很多。
廉价救命药为什么如此难寻呢,这种“求之不得”真让人感慨万千。
在患者和家属苦不堪言的同时,药厂却在大倒苦水,说这类药物利润太薄,生产实在难以为继,而有的医院也随声附和。其实呢,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药品是用来救人的,如果厂家把钱看得太重了,是不是就会把病人之需看轻了呢?常言说得好,“医本仁术,德乃医本”.我想这些药厂缺的就是为病人着想的这种“ 大德”,而这种大德恰恰是医药行业的立身之本。
市场上物美价廉的药消失了,那么药厂为什么不生产了呢?我想一来是因为药价太低、利润太薄,厂家实在觉得无利可图;另外,还因为在医院临床上,高价药备受亲睐,药厂自然就为了追逐厚利放弃了廉价药的生产;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可忽视——有些药厂为了追逐利润,把原来的廉价老药换个包装,改个药名,这药品就价格倍增,这样也导致了药厂停产了廉价药。总之,在利润的驱使下,廉价救命药自然就失去了立椎之地。
企业赚钱本是无可厚非,但,可千万别为了赚钱而丢了良心,还是要多为老百姓去着想!
2.给“问题学生”申辩机会
本台消息:今后,犯了错误即将接受处分的孩子也有望获得申辩的权利了。昨天,在东城区召开的“问题学生”专题教育研讨会上,该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小组成员冯洪荣表示,目前学校的处分制度应该不断完善,建议实行学生处分听证制度。
冯洪荣说,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普遍认为老师对他们是嫌弃的,他们中大多数人经历 1 过被冤枉、不被尊重的事情,遭到老师讽刺、挖苦、冷淡、体罚,而最严重的处分常常就是学生自暴自弃的开始。
冯洪荣建议应完善学生处分制度,实行学生处分听证制度,给孩子一个申辩的机会,学校也应该给孩子一段时间来考察他们的日常行为,避免他们因为被误解和被冤枉而丧失信心。另外,学校还应该为这些孩子建立档案,并实行导师制度。由学校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与孩子们交流、谈话,让他们得到更多理解和单独指导。
★即兴评论★
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我们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一专多能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体制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上面这则新闻里提到的给“问题学生”申辩的机会这样的举动,可以看成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
作为中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以前的教育方式大都是老师对学生的单方面的灌输和规教,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就只有受教育、挨训的份儿。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缺点是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容易造成强迫教育,使学生失去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的主动性,这样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就形成了阻碍。而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师生的互动性,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希望老师多听听学生的反馈和心声。我认为,给“问题学生”申辩机会这样的举动恰恰是适应了这一点,发展素质教育,提倡人性化教育,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教育模式的一种进步,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应该加以教诲,但又不能妄下结论。老师应该与学生多接触,看看学生是否有委屈。即使是学生真的犯了错误,也应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采取对策。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同时,在提倡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这种给“问题学生”申辩机会的做法也正适应了这一点,希望我们的教育改革者能够多出台一些这样人性化的措施,让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能够尽早充满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3.80岁电影导演申请当志愿者
近日,国际奥委会官方电影制作人巴德。
格林斯潘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为师生献上了一堂主题为“奥运。电影。梦想”的奥运培训讲座。在即将度过80岁生日之际,格林斯潘先生提出了担任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的申请。
他说,“奥运会的壮丽不仅在于运动员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和观众组成了整个奥运会最壮丽的风景”.格林斯潘高度评价了志愿者在奥运会中的作用,“我曾经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都看到热情洋溢的志愿者,是他们给奥运会带来了又一道风景线”.★即兴评论★
看完这则报道,我深深地被巴德。格林斯潘先生青春的生命打动了:这样一位80岁老人竟然还有如此年轻的心态,还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这让年轻的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曾经因为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弄脏衣服而不断抱怨“不该来”,因为我曾经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因为我曾经因为生活的安逸幸福而害怕去远方攀登高峰!面对这位老人,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发现了自己与崇高的距离。格林斯潘先生是一个外国人,可他却如此热切地关心着中国的奥运事业。为了这项事业,不辞劳苦、甘于奉献,80岁仍然申请做奥运会的志愿者。我想,他一定发现并拥有了一种爱,一种超越国界的爱。因为这种大爱,他的生命的火炬才如此熊熊燃烧、光芒万丈。也因为这种大爱,奥运的和平友谊的纽带也必将把五大洲的人民连接得更加紧密,会让人类沧桑的面容绽放更欢乐的笑容!
格林斯潘先生80岁仍然要申请做奥运会志愿者,证明青春不仅指生理的年龄,更指心灵的状态,老人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心灵青春常在,就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这样生活才会充实。虽然有时也会经历风吹雨打,却不会被击垮。
2008年奥运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向格林斯潘先生学习,用一种大爱为各国运动员摇旗呐喊,更为我国健儿擂鼓助威。
我们应该像老先生那样争取成为奥运志愿者,为奥运的成功尽心尽力,为自己青春的奉献骄傲和自豪!
4.让孩子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我们同一片蓝天,你们的天比我们蓝;我们共饮一江水,你们的水比我们甜;我们要求并不高,只是同一条起跑线。”
有一条与城市孩子同样的起跑线,是西部农村孩子的呼声和心愿;不让西部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社会的共识和企盼。
2005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4年小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平均为207元,西部为90元,东西部之比由2()00年的1.7:1扩大到2.3:1;初中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平均为304元,西部为12l元,东西部之比由2000年的2.3:1扩大到2.5:1.全国尚有113个县(市、区)的小学、142个县的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其中85%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至于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西部地区也远比东部多得多。
★即兴评论★
新闻中我们看到,我国中小学生教育预算经费在东西部地区的比例差距在逐年扩大。而我国在1986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基础教育有了很大提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每个孩子降生在我们这个社会上都有公平享受国家财政和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而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政府的财政支持在当地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远远大于东部地区。
我国经济、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尽管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但是教育经费的需求却不会因为地区的不同而降低。
正如民间所说的:“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我们看到西部贫困地区的很多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更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值得高兴的是,2006年春季的新学期我国农村已经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免交“学费”、“杂费”.在有些地区,政府部门已经提出了“给孩子买个书包就能上学”的口号。针对东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问题,我国政府给予了很大重视。全面提升全民族整体的教育水平需要我们长期的共同努力,在公平对待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的每一个孩子时,让他们站在同一条受教育的起跑线上,这是社会文明、发达、进步的标志。
5.备战奥运的运动员禁止参加社会活动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昨天在贵阳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军团备战形势非常严峻。备战奥运的运动员包括明星运动员不得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刘鹏说,目前中国的优势项目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部分项目的薄弱环节有所突破,但让人忧心的是:优势项目的上升空间并不大,部分基础大项还有着较大的实力差距。体育界要加强学习,提高把握项目规律的能力。
奥运会日益临近,为了保证训练质量,备战奥运会的运动员包括明星运动员将不允许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对于一些确实有必要出席的社会活动,需报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刘鹏认为,运动员参加社会活动比较容易分心,对此若不加以规范。运动员的生活训练秩序将受到干扰,不利于北京奥运会的备战。
★即兴评论★
备战奥运的运动员特别是明星运动员将不允许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了,这已经成为了明文的规定。
刘鹏局长的讲话和这则报道让我也看到了我国选手备战奥运的紧迫感和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我想,作为一名运动员,他的职责就是要竞赛,就是要专心刻苦地训练,在比赛中为国家、为集体赢得荣誉、争得光彩。可以说,这是运动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条规定,更是给所有的备战奥运的运动员敲响了警钟——备战奥运形势紧迫,应全力以赴专心训l练,排除一切杂念,争取创造佳绩,为国争光!
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运动员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是为了能在奥运会上赛出佳绩,扬我国威!说到这儿,我想到了我国体操运动员杨威。十几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潜心训练,排除一切干扰,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丹麦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三项冠军,亚运会上也创造了四金的佳绩!
总之,国家出台这样的规定,并不是对运动员的限制,而是为运动员创造更好的训练环境,使他们在赛场上取得佳绩为国争光的同时,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我们的运动员也应该顾全大局,服从国家的安排,专心训练。我相信,当他们参加比赛载誉归来,再面对公众的时候,他们会笑得更加灿烂!
6.复旦自主选拔招生改革又出新政
本台消息:继2006年备受瞩目的“自主选拔面试招生”改革后,2007年复旦大学自主选拔招生改革9日又推出新政:2007年复旦自主选拔招生过程中,将取消校内高考加分优惠政策,所有参与复旦自主选拔的考生需统一参加“复旦水平测试”.所谓“复旦水平测试”,实质上是一场文化综合知识的笔试,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值1000分,题型为选择题。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说,复旦大学将以这一水平测试为主要依据,参考考生中学推荐及其获奖、学习成绩等信息,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拔复旦所需人才。
★即兴评论★
近几年来,社会上对于大学自主招生的呼声越来越高了,目的是要拓宽高考这条路,为更多的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这个初衷是好的。毕竟只用“高考”一卷纸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继续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未免有些太“规格”化了。相信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会渐渐地浮出水面,学生学习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地大大提高。
但是,随着高校自主选拔学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一个个问题也接踵而至了:作为一个中学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平性。怎样制定自主选拔的标准才算合理呢?谁能够保证高校自主选拔过程中的公平性?避开高考自主选拔上来的学生就一定是可塑之材吗?这种种疑问恐怕连我国的教育专家也无法给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所以,在上面一则新闻中我们看到了复旦大学对于自主招生出台了种种措施和规定,目的也是尽量让更具可塑性的特殊人才通过这条路进入高校继续深造。想法是好的,但是方法恐怕还有待商榷的。通过高中的推荐、几百道选择题加上十几分钟的面试,就能对一名学生的整体素质潜能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吗?
当然,我们相信现有的有能力自主招生的高校制定出的这些选拔规定一定是经过各方讨论、深思熟虑得出的。虽然它还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向着更加注重多元化和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无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错误,这终归是一条前进的路。最后,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作为这段评论的结尾:“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7.未成年人“污点”可不入档案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8日宣布,从即日起,上海市各级检查机关将全面推广试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污点限制公开制度,以及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早日“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此前,上海检察机关已经对6起案件试行刑事污点限制公开制度,对9起未成年人刑事 5 案件试行刑事和解制度,相关涉案人回归社会后无一人重新犯罪。其中,6名刑事污点被限制公开的涉案未成年人中有4人顺利就业,1人顺利复学,还有1人考上了大学。
★即兴评论★
读了以上报道使我感觉到这一法律制度的出台反映出我国法律制度的制定越来越人性化,这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这是社会的进步、文明发展的新路标,我们中学生,举双手赞成。
很明显,这一制度的制定是充分考虑了未成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未成年人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社会经验少,心理状态不稳定,在某些场合,由于某些因素的刺激就会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而使别人受到伤害。这种失控的行为和成年人的犯罪有很大不同。上海市的污点限制公开制度正是考虑到这些情况制定的,充满爱心,它给有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减少了心灵的阴影,为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这一制度的制定、发布是经实践检验的,有现实依据,表现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制度制定的谨慎、认真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新闻中提到的6名刑事污点被限制公开的涉案未成年人中有4人顺利就业,1人顺利复学,1人考上了大学。由此可见,制度的出台是在充分尊重现实效果基础上进行的,并非空对空的臆想,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呼唤更多充满爱心、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的出台,我想,这既是人民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时代的需要。
8.别让恶搞糟塌了文化
伟大的诗人屈原竟然成了某种饲料的“品牌代言人”!这并不是玩笑,而是日前发生在屈原罹难地——湖南省岳阳市的一则新闻。此事被媒体披露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日前。记者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采访时,不少当地人对此事表达了愤慨:打屈原的牌子来卖猪饲料,厂家老板对文化有没有一点尊重?工商部门又怎能通过这样的商标?有文化界专家认为,如此恶搞亵渎先人,无疑是在糟蹋我们的文化。
恶搞闹剧并非独此一家。前不久,东北某市举办海鲜节,一个卖臭豆腐的商贩居然在摊位上摆了一幅鲁迅照片,旁边4个大字赫然醒目:一臭万年,还有广告词:鲁迅尝过某某臭豆腐三日不知肉味。面对这样的“创意”,不少人表示:这样的臭豆腐,吃不下去。
★即兴评论★
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成了“猪饲料”的品牌代言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也要为臭豆腐代言,更过分的是旁边还竖着“一臭万年”的牌子。如此不尊重文化、不尊重先贤的行为真是让^难以容忍。
生活中我们也会开些小玩笑,在网络上发表些有趣的文章、视频,这些都很平常。但凡事都有个限度的,利用一些反常规的手法单纯地搞笑,或是提示身边的人注意不文明、不礼 6 貌的行为,再或是展示一下我们高超的制作技术、文学功底,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玩笑开大了,就会让人产生反感,原本轻松的环境也会变得尴尬。
一些企业的老板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想出了“用历史名人代言与人物背景关系向悖的产品,为的是出奇制胜,引来大家的关注”.但是,这些广告损害的是我们民族的尊严和感情,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景仰、尊崇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先贤。倘若我们纵容这些“拿无聊当有趣,视油滑为幽默”的恶俗、低俗事件任意糟蹋我们的文化,多少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对这些事情感觉变得麻木了,没有了愤怒,我们民族的文化、尊严也就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9.中国健康人群仅占总人口15%
9月16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科普工作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说,我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迭70%。
专家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即兴评论★
我国的“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安全的数字!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竞争导致的心理问题所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加大了,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由此引发许多人心理问题不断发生,面对变幻的世界,自己脆弱的心灵无所适从,无力调适,导致精神不振,烦躁忧虑,天长日久,由心理问题渐渐成为了生理问题,“亚健康”状态就来了。另一原因是现代人体育锻炼少,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关系巨大的严峻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政府部门应通过媒体加大对“亚健康” 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充分认识到亚健康的危害,在头脑中提起警醒;第二,要加大医学常识的普及,让人们有问题能够对症下药,及早防治;第三,要教导每一个人努力调适好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有目标、有希望,心胸开阔,积极地应对困境;第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警钟已经敲起,号角已经吹响,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与“亚健康”的遭遇战!
10.散发张贴小广告最高可罚50万
“小广告”作为城市的痼疾顽症,为广大市民所痛恨。草案和草案修改建议稿加大了对“小广告”的打击力度。北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改建议稿明确规定:个人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张贴、悬挂宣传品、广告,不得在建筑物、构筑物等处刻画、涂写、喷涂标语及宣传品、广告。违反规定的,责令清除,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擅自利用或者组织张贴、涂写、刻画、喷涂,散发标语、宣传品和广告进行宣传的,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即兴评论★
过去很多小企业的老板认为,散发张贴小广告,成本小、效果好。相对于正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成千上万的广告费,“小广告”的成本可要少得多:铺天盖地的小广告遍及人行道、楼道、电线杆、天桥的各个角落,他们认为这种“强迫人们看到信息的方式非常过瘾,真正把广告经费花在了刀刃上”.但是,这回可好了,小广告却带来了高风险。
现在张贴这种无处不在的“狗皮膏药似的”小广告,最高罚款金额将达到50万元,这回的投资风险可要大得多了。一些企业的老板,在小广告上清清楚楚地留下电话、地址,想逃出执法人员的监察恐怕不太可能了。一不小心被罚上个万儿八千的,还真不如在正规媒体作个名正言顺的广告来的心里踏实。
再说,咱北京奥运马上就要来了,咱北京城的形象不能因为小广告让国际友人笑话啊。如果没有了小广告,老百姓省去了清除小广告的时间和精力,在休闲的时候多看看报纸、电视,听听广播,提高一下媒体的收视率和传播效果,那时候企业在广告上的投资也容易取得回报啊,这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正是我们大家正在努力争取的吗?
所以我很赞成这种对小广告的经营和投放人员采取的严厉措施,这对促进和规范我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篇:编导艺考文学作品评论解析
编导艺考中文学作品评论步骤解析文学作品评论的步骤大致有四个,即“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阅读
阅读是文学作品评论中一个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文学作品评论的写作要求来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写作评论的关键,是要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所以写作评论的第一步阅读,务必要深,要有真知灼见。
定题
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作品、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中心。定题也可称为”选题”。考生应选择好评论的标准。评论角度要依据个人专长和爱好来定,要选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来评。要扬长避短,确定好评论中心。必须以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真知灼见来确立。定题时,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之上,通过考生思考,要完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艺航教育整理评论
首先,要看这部作品说了什么,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并把作者的经验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其次阐明作品的主题,这需要对作品认真细致地阅读,正确评论作品的主题。再次,考生须注意,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表达得好不好,考生要注意作品在表达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评价作品的表达技巧才最能体现考生的专业水平。而评价作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如能正确判断作者艺术表达手法,作出应有的评价,则会得到考官的赞同和赏识。最后,要找到作品的创新之处,一篇文学作品评论,只有正确指出作品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作品。(艺航教育整理
写作
文学作品评论必须具有议论文的特点,但是由于是对作品发表的评论,而又要有点文学色彩。所以好的文学作品评论,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在准确充分又有说服力的论据基础上,运用科学而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带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按照文学规律和特性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写作,并且要注意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的创造性。
总之,考生要尽量注意,文学评论的语言既要求准确、严密,有科学性、理论性;又要鲜明、新颖,有文学性、形象性。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将评论的理、情、文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祝励志艺术梦想的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第四篇:2015艺考编导专业高考即兴评述参考
2015艺考编导专业高考即兴评述参考
(一)2015艺考编导专业高考即兴评述参考:“汉服毕业典礼”是有必要这样秀吗
事件回放:近些年,很多高校探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位服,不断引发社会关注。6月20日,江苏师范大学连续第三年举行研究生汉服毕业典礼,因有教育部门官员应邀出席,所以格外引人注意,也激起了热议。
正方
传统中式学位服合情合理
当下社会广为熟悉的学位服包括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199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下发《关于推荐使用学位服的通知》,称这种学位服“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将之作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向全国学位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同时要求其他样式的学位服一律废止。
可是,引发质疑和诟病的是,这种学位服中国元素很少,西方特色突出,基本上照抄自欧美学位服。探索中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和毕业典礼,江苏师大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和称赞。
反方
汉服“演出”是一种跟风
现代大学的根基在哪里?陈寅恪在借为王国维撰写碑文之际,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一个现代大学得以自立繁荣,学术得以创新,文化得以传承,人性得以涵养的根本。一所大学,尤其是一所大学的主导者不去思考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只知去跟风,只知去考虑在技巧层面去吸引媒体的聚焦,恐怕不是学校之福,更非教育之本分。
所以,从教育部门官员到大学的领导教授,别把精力花在如何经营汉服“演出”和仪式的恢宏精美上,而应该多踏踏实实地考虑如何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的义理深深植入这所学校的魂魄。我们不能不说,目前的大学问题多多,弊病丛生。钱学森之问,其实是每个大学都要应对和解决的,而不是靠几次古装的“演出”就能回应的。
中立
穿不穿汉服,也应有边界
设想如果今天中国所有的大学毕业典礼都采取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的形式,确实会让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了一点“中国特色”,至少会让人们对传统增加一份印象,对国学增添一份了解。不过,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看,我认为弘扬传统并不体现在某些形式(如礼仪)上,而在于两件事:
一、现在在高等教育体制中,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国学课,究竟有多少非国学专业的人才获得了良好的国学训练;
二、现在从事国学的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激活了国学的智慧,让年轻人从中受益?如果从事国学的人不在这些实事上做功夫,只注重一些形式,事实上并不利于国学在千百万普通人心灵深处扎下根,不利于国学的真正复兴。
笔者认为,江苏师大毕业典礼采取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的做法,勇气可嘉,精神可贵。这种做法如果仅限于个别学校无可厚非,但如果全面推广,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笔者看不出有什么必要。
2015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从清华博士当电工看教育的双重价值
谢邦鹏清华博士毕业当电工(《中国青年报》11月24日),有人赞扬其作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也有人为其深感不值,比较典型的观念是,读了博士,再去做电工,浪费了时间、金钱,还不如高中毕业就去做电工,还有人嘲讽说,博士只起到一个进电力公司的敲门砖作用,甘于在电力公司当普通电工,这一公司的福利有多好,云云。
博士毕业做电工——如果一直做电工的话,有的支持者指出,他现在做电工,今后不一定做电工为其开脱——单从经济账算确实有些算不过来,假如读到本科毕业就去做电工,将省下至少5年读书时间,这5年每年收入10万元,不需要支付学费、生活费,一进一出,就是至少15万元的差别,5年就是75万,何苦去读博士呢?
这笔账,其实早就有人算过,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没什么意义,不如早一点工作,节省加上挣的钱,在其他同学大学毕业时,自己已是小有积累,可以开办公司了。如果继续这样的算法,既然上大学没有意义,读高中也没有意义,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去打工挣钱,到同学大学毕业时,自己已工作七八年了。
这只看到教育的“功利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价值”。教育的功利价值在于,通过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获得更高的报酬。在国外,还专门调查教育回报率。考虑教育的功利价值无可厚非,但教育还有比功利价值更高的非功利价值,即完善自我,充实人生。这在60岁老人还参加高考、考研中体现得最充分,读书不再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而是作为一种生活追求。
在我国,当前,读书的功利价值还远超过非功利价值,因此大家习惯用功利价值来分析教育的发展和受教育的选择,但这很不全面,甚至会把教育引入功利的死胡同——当功利价值无法实现时,教育就变得毫无价值。教育的健康发展,应该非功利价值为体,功利价值为用。
具体而言,就是每个受教育者在选择教育时,要首先考虑自己的个性、兴趣、人生追求,再结合功利的价值,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学校和职业。读博士之后从事电工,如果本人乐在其中,则表明其把读博士作为自己的兴趣、追求,另外,他对教育回报的理解,也非传统的意识,做电工对他来说,并非学非所用。
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应该从只关注功利价值到重视功利价值和非功利价值。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也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求学者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喜欢动手、摆弄机械、工具,超过与公式、理论打交道的,让他们学习、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活,就是满足受教育者的非功利价值追求。
但他们的非功利价值追求,被现实的功利价值所扭曲,甚至被扼杀,一方面,技能活被视为低人一等,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晋升、发展空间狭窄,难大富大贵。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被父母要求重视升学考试科目学习,哪怕学生对技职类课程十分感兴趣。
这种扭曲的功利价值观需要回归,除了唤醒大家重视教育的非功利价值外,还必须消除劳动的等级观念,不能让各行业、劳动岗位,有太大的“功利价值”差异。在国外,行业、岗位间的薪酬、社会福利待遇相差并不大,因此,受教育者、劳动者,会更注重个体的兴趣、个性,即实现自身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追求,一名哈佛大学毕业生,去做出租车司机,或者开卡车,不会被人认为这有多离谱。也不会引发是否是教育浪费、人才浪费的争议。而在我们这里,则是争议不休。
2015艺考广播电视编导高考即兴评述范例参考:奶爸崛起,冲破性别固化
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爸爸去哪儿》节目取景新西兰,几乎引起当地舆论的轰动,鉴于中国已经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国际游客来源国,这样的旅游营销确乎是一件“用钱都买不来”的好事。
然而,这个在美国媒体看来“推动向家庭伦理的回归”的节目,在新西兰却“见惯不怪”。新西兰是历史上第一个给予女性选举权的国家,95%的新西兰父亲愿意分担家务、照看孩子,连橄榄球比赛现场都能见到许多抱着孩子的男人。
不过,这样的国家还是太少。今夏的两部婚恋电视剧,日剧《昼颜》直击丈夫待妻子如冰箱摆设一般的冷漠现实,美剧《满足》则聚焦中年夫妻经营婚姻的不易。在“父权社会”特征依然凸显的当下,父亲沦为儿童成长中“醒目的缺席者”,自然是许多国家的共性话题。
今天的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早已不必再把婚姻当做穿衣吃饭的抵押物,但能否进一步摆脱家庭的牵扯,却依然是个时代之问。有人计算了下,爸爸一年付出的家庭劳动价值只有妈妈的1/3。虽然也有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那样养孩子做家务和写作两不误的女强人,但对大多数的母亲而言,一肩挑两担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毕竟,不是每个丈夫都能对妻子说出“你是总指挥,我是总干事”的话。
但事情也在起变化。过去10年间,澳洲全职爸爸数量翻了一番;英国在2010年就已经约有1/6的家庭,经济来源于母亲一方;美国承担孩子主要照看者角色的“奶爸”数量,已经达到200万人。数据或许还不够形象,生活中的小细节更能说明问题。韩国的男士洗手间中出现了婴儿尿布更换台,美国的沃尔玛超市考虑增设便于奶爸结算的“男士通道”,芭比娃娃也推出让父亲与子女一起玩的建屋积木系列„„奶爸这一群体的崛起,已然汇聚成冲破社会性别固化的一江春水。
男性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正如美国作家汉娜·罗辛新著《男性的终结》的书名所述,正在走向终结。虽然尚无法断定女性会是全球“性别战争”的获胜者,但女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崭露头角,也越来越在家庭分工上有了更多话语权。“照顾好孩子才是好男人!”无数妻子敢于喊出现代社会的文明与伦理吁求。
回头审视“爸爸去哪儿”的问题,父亲必须“亲临”儿童教育第一线吗?教育学和社会学上的道理不必再赘述,想想网络上疯传的达芬奇、莫扎特、安徒生等名流和他们父亲的故事,就能够醒悟“养不教,父之过”的道理。男人带孩子真的难为情、没时间吗?看看贝克汉姆、威尔·史密斯等明星大腕,连出席社交活动都不忘带上孩子,显然不完全是为了耍帅。与妻子共同分担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妻子的尊重。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一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有机构曾专门研究过女性辞去工作回归家庭的现象,得出结论是:善于理财、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创造的价值,抵得过职业女性的薪金。假如家务劳动真有那么大价值的话,男性家庭成员,是不是也不应游离于创造家庭价值之外?
2015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另类任性”张扬正向价值
27岁的小查是江阴环卫系统一名既普通又特殊的工人。说普通,因为他是处理泔水的一线环卫工人;说特殊,因为他大学毕业没去自己家的公司上班,而是每天开着宝马车来从事环卫工作。他认为自己还年轻,脏点累点没什么,就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喜欢的工作,想锻炼一下自己,在任何岗位只要努力,都能干出成绩。
传统观念里,生于富贵之家的大学生有殷实的家底作支撑,在择业方向上往往有更多选择,但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很难将开宝马与收泔水、“富二代”与干脏活、大学生与环卫工联系起来。正因为这样,小查的“另类”举动,被许多人解读为“有钱就是任性”。然而,这种追求自我磨砺和自我实现的“任性”,正是小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恰是很多“富二代”需要汲取的品质。
许多时候,不是社会变化太快,而是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难道大学生就不能从事环卫工作?许多环卫工作内容,比如推广垃圾分类,泔水发酵制肥等,恰恰需要知识型人才。难道“富二代”就不能干脏活?很多时候,越是养尊处优、娇生惯养,越需要在吃苦耐劳中增进社会阅历和品格毅力。所以,对“开宝马运泔水”这样的案例,我们完全没必要另眼相看,而应当用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去接受这些“另类的任性”,去鼓励每一个有志青年,到基层的大舞台上锻炼成长。
2015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 问不倒的校长,校长本应是读书人
看到《嗜书成瘾藏千册,校长本色是书生》的新闻,第一感觉是杨明章校长“很厉害”,用学生的话说,杨校长是个“问不倒的人”。学生所问,既可以是《时间简史》,也可以是科比的24号球衣,甚至是“鹏菲婚变”。
学生遇到这样的校长,一生之福;家长遇到这样的校长,方可心安;教师遇到这样的校长,实在不易;教育遇到这样的校长,真乃幸事。这一切皆源于杨明章校长自身的修养,修为人之德,修从教之道,修做校长之本,而这些“修”的全部要义在于他的爱读书。
教育是人学,是传播文化和文明的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校长首先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校长应有校长的味道和样子。校长的读书不仅是为了示范引领,更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读书,让自己变得丰富,有气质,有内涵,变得儒雅,有学养,或者说更像一个校长。
面对当下教育的短视与功利,更多的人期盼着教育的改变。怎样才能改变呢?捷径就在于读书。教育的改变应从读书开始。因为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够弄清楚教育究竟应该从哪儿出发,要到哪里去,从而把控教育的准则和规律。只有通过读书,我们的内心才能宁静下来,校园才能够温馨起来,师生的教育生活才能幸福起来。
在今天这个人人讲“唯物”、个个逐“名利”、全民求“实际”的大背景下,不读书的校长很难从各种纷争中留得一方净土,自然会沾上不少的世俗气,到头来虽然接了“地气”,却少了底气,更有一些校长或许有了不该有的戾气。犹太人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邮差的使命在于把邮件送达,校长的使命却不仅仅是把学生送至毕业,学生更需要的是校长的一路陪伴,良好品质的一生相伴。若干年后,从学校走出的孩子,除了空叹一段逝去的光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学校的遗憾,更是校长的悲哀。
笔者这些年参与并见证着阆中市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学校的变化、教育的发展。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校长成长的快慢、学校变化的大小、教育发展的水平,甚至师生的精气神儿和幸福指数,都取决于校长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用不用心引领师生读书。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或许有些绝对,但有一个带头读书的校长,会有一个书香浓郁、幸福味浓厚的校园,这倒是千真万确。
“永远的校长”不在于口号的响亮,而在于校长之于学生、之于教师的改变和影响。相对而言,读书是最大的改变、最大的影响。这种改变和影响对他们来说是终身的。因此,做校长当学杨明章,做永远的读书人。
2015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被铁锤砸痛的岂止是教师?
学生的铁锤敲醒我们的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让学生的心结有倾诉的地方、倾诉的对象。
近日,一则“上海女教师被男生铁锤敲头”的新闻在网络广为流传。说的是上海某中学一名17岁男生用一把长约10厘米的榔头,袭击他的英语教师。造成老师头部8处伤口,颅底骨折,送医时还有脑震荡且出现短暂失忆的症状。有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涉事男生认为这名英语老师一直批评侮辱他。目前,该男生已被刑拘。看罢新闻,很多人都摇头,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就像一句俗语所说的,豆腐掉到柴灰里——吹不得拍不得!
这虽是一起个案,却暴露出我国当前教育的一些问题。我国是有着文化传承的大国,有很好的尊师重教传统,从古至今流传着数不胜数的尊师故事,可眼下的新闻却让人很无语。
学生的铁锤砸下,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纱布裹满头部的受伤老师形象,让人无比揪心。揪心之余更应该反思,尽管学生也有行为过错,需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但我们更应该从中反思,以减少类似事件。笔者认为,首先要反思的是老师。长期以来,有些老师还受着“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以师者、长辈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除了上课,平时很少抽出时间,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先调查分析原因,然后做耐心细致的开导,而是简单粗暴地一顿训斥了事。这样下去,师生之间心存芥蒂,偶起冲突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份调查表明,学生认为老师最重要的品质,依次是民主、公正、责任心、幽默、倾听、多才多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是身体正在发育、知识正在增长、性格正在形成的活生生的人,是每位教师必须牢记的。同时,老师们还应明白,教育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要有爱心、耐心。教育如果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过程中,对于那些行为习惯不好、暂时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老师除了“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引导、唤醒、激励,使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有尊严地生活。
铁锤砸痛的不只是老师自己,也砸痛了学校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学校常常把升学作为学校工作的唯一目标。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做题、考试。有的学校不是在校门口、教室里赫然挂出诸如“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雷人的标语横幅吗?这样去引导学生,学校不出问题才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很少有人顾及,他们的心结很少有人去关心、去解。于是,高分低能、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层出不穷,孩子的情感愈发荒漠化,这不仅扼杀了学生自由发展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一种具有暴力和专制倾向的暗示植入学生的灵魂,构成对民主社会发展的威胁。
学生的铁锤敲醒我们的学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多与学生家庭沟通,让学生的心结有倾诉的地方、倾诉的对象。只有这样,教师受伤害的事件才不会重演,那把充满戾气的铁锤才有可能在校园里永远消失。
2015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行政垄断诉讼敲响依法治教警钟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同时,教育部门更应当以身作则,将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敬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行政管理、服务和决策行为之中。
近日,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诉广东省教育厅涉嫌行政垄断一案引起业界重视。案件的起源是广东省教育厅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工程造价基本技能赛项”比赛中,指定使用软件程序。该公司认为此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故起诉广东省教育厅。该案目前正在审理中。(《法制日报》12月4日)
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背景下,不管广东省教育厅是否违规,其被诉的事件本身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敲响了警钟。依法治教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就是教育部门的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不能仅仅将法律思维、法律意识停留在纸面和口头,而应当落实到具体行为和工作细节之中。对于法律框架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就案件本身来说,广东省教育厅通过其在赛事规程方面的行政权力,以部门红头文件的形式限定赛事使用的软件,这种行为本身或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32条的规定。据笔者了解,广东省教育厅的此种做法在全国职业教育大赛各省级选拔赛中并非首例。当然,行政部门涉诉并非坏事,只要各级各类教育主体予以重视,恰恰可以起到以司法实践推动落实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作用。
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落脚点在于依法履行职责。教育部门是否依法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就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即是否有法律规定或法律授权。为了明确教育主体的权、责、利,为教育系统各主体确立行为边界,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快建立面向教育系统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教育部门在教育系统改革和现代化治理中该做什么、怎么做好工作,明晰政府和学校的职责权限。教育部门不仅要把该放的权放开、该管的事管住,还要把权放到位、把事管到位。
避免权力滥用或权力失范是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应然要求,教育部门应当建立起长效化、动态化的行政监督机制。“让权力走在阳光下”是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重点环节,也是避免权力滥用或权力失范的重要途径。只有让教育权力公开透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保障利益相关者、专业人士和专业团体、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才能切实推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依法、依章、依规办事。
而且,教育行政部门要意识到,教育决策不能仅仅关注结果的合法性,还要注重方向和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政务信息公开不应当只是决策结果的公开,更需要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的公开化、透明化。教育部门做出的行政决策或行政行为,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还要充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障教育决策的方向、程序和结果合法、合规、合理。而决策结果的科学性与合法性,依赖于决策过程中利益相关主体、专业团体和人士的有效参与。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充分听取专家和利益相关主体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决策事项的受众范围等的不同,建立不同层级和差异化的教育决策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评估等机制。如果广东省教育厅在决策过程中,及时进行专家论证,对相关文件及内容的合法性进行专业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会免于被诉。
教育行政部门不仅是依法治教的重要主体,还依法享有指导、监督学校依法办学的职责和权力。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同时,教育部门更应当以身作则,将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敬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行政管理、服务和决策行为之中,不仅要追求实体正义,更要注重实现程序正义,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可谓任重道远。
2015广播电视编导艺考即兴评述范例参考:超级中学高中‘监狱式’管理话题 :更该拆除的是心中的“高压电网”
近日,市民老陈经过太平北路时,发现南京外国语学校分部的围墙上,装了类似高压电网的东西,上面还挂着高压警示牌。“学生不小心碰到电网出了事,那怎么得了?”对此,老陈有些担心。还有人调侃:“南外作为重点中学,汇集了各路学霸,围墙加电网,堪称‘监狱式’管理。”(《现代快报》12月5日)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学生的生命产生关联,发挥着潜在的育人功能。而类似高压电网的设计,尽管是学校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并不真的“带电”,却带给师生负面的、消极的情感体验,透露出浓重的圈养味道,背后则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走偏。
学校就该有学校的样子。理想的校园一定是营造了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氛围温馨的“场”,身在“场”中的每个人都受到无声的熏陶与感染,产生如家般的温暖。现实中,一些学校精心打造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任由学生在围墙上涂鸦,让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校园里快乐成长。国外一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围墙。教育因此散发出一种美,做到了环境育人。
而追求一种美的健康的教育,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拆掉围墙上的高压电网,更要除去心中的“高压电网”,换种方式对待师生,换种角度看待教育。2015艺考即兴评述参考:关于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社会话题:奶爸崛起,冲破性别固化
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爸爸去哪儿》节目取景新西兰,几乎引起当地舆论的轰动,鉴于中国已经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国际游客来源国,这样的旅游营销确乎是一件“用钱都买不来”的好事。
然而,这个在美国媒体看来“推动向家庭伦理的回归”的节目,在新西兰却“见惯不怪”。新西兰是历史上第一个给予女性选举权的国家,95%的新西兰父亲愿意分担家务、照看孩子,连橄榄球比赛现场都能见到许多抱着孩子的男人。
不过,这样的国家还是太少。今夏的两部婚恋电视剧,日剧《昼颜》直击丈夫待妻子如冰箱摆设一般的冷漠现实,美剧《满足》则聚焦中年夫妻经营婚姻的不易。在“父权社会”特征依然凸显的当下,父亲沦为儿童成长中“醒目的缺席者”,自然是许多国家的共性话题。
今天的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早已不必再把婚姻当做穿衣吃饭的抵押物,但能否进一步摆脱家庭的牵扯,却依然是个时代之问。有人计算了下,爸爸一年付出的家庭劳动价值只有妈妈的1/3。虽然也有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那样养孩子做家务和写作两不误的女强人,但对大多数的母亲而言,一肩挑两担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毕竟,不是每个丈夫都能对妻子说出“你是总指挥,我是总干事”的话。
但事情也在起变化。过去10年间,澳洲全职爸爸数量翻了一番;英国在2010年就已经约有1/6的家庭,经济来源于母亲一方;美国承担孩子主要照看者角色的“奶爸”数量,已经达到200万人。数据或许还不够形象,生活中的小细节更能说明问题。韩国的男士洗手间中出现了婴儿尿布更换台,美国的沃尔玛超市考虑增设便于奶爸结算的“男士通道”,芭比娃娃也推出让父亲与子女一起玩的建屋积木系列„„奶爸这一群体的崛起,已然汇聚成冲破社会性别固化的一江春水。
男性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正如美国作家汉娜·罗辛新著《男性的终结》的书名所述,正在走向终结。虽然尚无法断定女性会是全球“性别战争”的获胜者,但女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崭露头角,也越来越在家庭分工上有了更多话语权。“照顾好孩子才是好男人!”无数妻子敢于喊出现代社会的文明与伦理吁求。
回头审视“爸爸去哪儿”的问题,父亲必须“亲临”儿童教育第一线吗?教育学和社会学上的道理不必再赘述,想想网络上疯传的达芬奇、莫扎特、安徒生等名流和他们父亲的故事,就能够醒悟“养不教,父之过”的道理。男人带孩子真的难为情、没时间吗?看看贝克汉姆、威尔·史密斯等明星大腕,连出席社交活动都不忘带上孩子,显然不完全是为了耍帅。与妻子共同分担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妻子的尊重。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一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有机构曾专门研究过女性辞去工作回归家庭的现象,得出结论是:善于理财、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创造的价值,抵得过职业女性的薪金。假如家务劳动真有那么大价值的话,男性家庭成员,是不是也不应游离于创造家庭价值之外?
2015广播电视编导艺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关于大学教育话题:象牙塔精神不能丢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最重要。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教授所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继续创新的人才。”作为培育人才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大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与此同时,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深入,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频繁,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变革的时代需要改革,身处其中,大学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其改革不可避免。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改革是主旋律,只不过具体的侧重点不同,总的来说是一种技术性改革,即对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学教育模式、学术研究结构等进行改革。中国的大学也面临着改革,并且改革之路已然徐徐铺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明确要求。这也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近日引发的“985”“211”争议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中国大学改革之问。
无论大学如何改革,正确处理好“象牙塔”与“服务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是根本性问题。所谓“象牙塔”,原指超脱现实社会,远离生活之外,自隐于理想中的美满之地,后来意指大学是那种暂时摆脱世俗社会的束缚和利益纠葛、保护师生无拘无束地进行知识探索的场所。人们用“象牙塔”来形容大学,这本身就寄予了良好的希望。“象牙塔”标志着大学校园与世俗社会之间存在着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防火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与社会之间是截然对立、“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学是一种社会性显著的组织,不可能不与社会发生交集。也就是说,“象牙塔”不意味着“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表示大学在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时,能保持独立自由,不被各种价值所同化,不受制于社会上的各种利益群体。可以说,象牙塔精神是大学之魂。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的使命有二:一曰学生之训练,一曰学术之研究。”但现今的大学使命显然不止于此,还包括服务社会,即所谓的“服务器”,或者称之为“助推器”“发动机”,指的是大学由于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比如世界各国和地区重要的科学技术园区,大都依托大学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著名的有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和北京的“中关村”等。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曾以美国为例指出,20世纪美国的大学仅次于美国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经济市场化、行为功利化、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面前,作为社会“服务器”,大学容易过度迎合市场之需,实用主义行为准则大行其道,变得只见“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导致被市场“俘虏”,在商业化中迷失方向。大学的“服务器”功能面临畸形化的危险,象牙塔精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今的乱象是,为了晋升、毕业等现实利益和物质利益,在一小部分大学教师和学生们中间,诸如抄袭、剽窃等灰色学术和改写、“炒剩饭”等学术垃圾时有存在,“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金钱气息。他们虽身在“象牙塔”,但心早已奔向了“名利场”。
一言以蔽之,现今的一些大学师生低着头走路,往往过于“脚踏实地”,较少仰望星空。实际上,大学成为社会“服务器”并不意味着要彻底走出象牙塔,在经世致用的同时,应始终胸怀象牙塔精神。因此,现今的大学在进行技术性改革的同时,不妨多一点理想主义,少一点现实主义。
2015年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阅读:乐见“最美味论文”被围观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众多网友围观,迅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这篇获得专家全票通过的论文,只因为研究主题和吃有关,引来了部分公众的质疑和批判。有网友认为一篇研究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之间关系的论文居然能写出8万字,着实有点“小题大做”,这样的研究太无聊,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类似“这得用多少只鸡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论文?”这样充满揶揄意味的言论也不在少数。
显然,这篇论文被公众和媒体误解了。在公众的认知中,硕士、博士的论文应是一种高深的、理论化的研究,是阳春白雪、不食人间烟火的,怎么会和“茴香”“卤鸡肉”扯上关系?而媒体冠以“史上最美味论文”的名号进行报道,八角茴香和卤鸡肉这两样食材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烹饪。实际上,该论文研究的是专业领域内的风味可控问题,通过了解卤煮的温度、火力、加热时间等因素,从而达到风味的调控。笔者倒以为,“最美味论文”作者用严谨的方法研究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菜品,踏踏实实做应用型研究,值得肯定和赞许。
“最美味论文”在公众的意料之外,但并非有什么“不对味”。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研究生论文一般都会偏重于基础和理论层面,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研究生类别从学术型转向学术、应用型并举,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也开始多元化,涉及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诸多领域,大众熟悉的生产、生活问题自然进入了选题视野。这其实并不意味着研究生水平降低,而恰恰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表现。
尽管“最美味论文”被误读,但笔者倒是乐见诸如此类的论文被公众围观。因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除了学校自己的内部保障外,更需要来自社会的监督。媒体以大众乐意接受的形式报道类似“最美味论文”的新闻,看似像是“八卦”,却无意中为高校与社会大众架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也为高校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与教育常识搭建了良好平台。借助媒体创造的机会,高校可以顺势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进而让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的风尚。当然,高校也应敞开胸怀接纳社会大众的质疑与批评,积极而科学地回应社会大众的议论,充分发挥高校引领社会的功能。
2015艺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八角茴香和鸡肉”并非“无聊的研究”
中国少有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做得非常专业而知名的连锁快餐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餐口味的不可控因素有关。中餐的同一道菜,不同的菜馆做出来的口味不同,同一个菜馆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甚至同一个厨师心情不同时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
跟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连锁企业比,中式餐馆缺乏标准化生产程序。中式烹饪方式造就了中式餐饮口味的千差万别,这在丰富人们饮食口味的同时,也限制了中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孙灵霞的论文正好面对的是这个问题。通过对八角茴香这些作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从数据上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让风味实现可控,使产品质量达到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让传统肉制品走上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之路。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往前走,还可以对诸多中餐食品进行相应的研究,使其达到可控、一致和稳定。其结果,必然会促进中餐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的可控化,进而促进中餐连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这并不是一篇无聊的论文,对这一领域的涉足也不是一种无聊的研究,恰恰相反,这样的研究和论文应该越多越好。对此类研究的冷嘲热讽,说到底还是一种无法接受标准化、量化、科学化的思维方式在作怪,是对科学研究的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阻碍中餐等很多领域发展的问题所在。
2015年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博士奇葩论文“八角茴香论文”背后是科学精神进步
八角茴香(简称八角)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经陕师大官方微博发布后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4版)
该博士论文虽然选择的方向很小,但也是很有深度,它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卤煮的历史入手,研究其与烹饪的区别,分析各地卤肉制品的不同,研究肉制品的传统工艺制作和工业化生产,既符合其博士的研究方向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也符合食品的产业化发展。一个明晰的例子就是肯德基等连锁店,为什么中国的食品缺乏这种产业化生产之路呢?就在于制作停留在手工艺的阶段,没有将其量化,实际上,当工艺拆解开,食材量化后,中国的食品才能走得更远。
“最美味论文”实际上就是一种题材创新,网络曾经转载调侃过很多假大空的论文课题。而为了贴近民生,找一些钻牛角尖的论文研究未尝不可。其实,我们对题材的研究高大上的喜好,导致了长时间以来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浮躁。而科研经费也倾向于一些高大上的选题,似乎小选题小角度的论文不值得研究一样,实际上,以严肃的治学态度来说,从来不曾有小或者低级的课题。前几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等的一项研究结论,发生在人染色体5-HT1A基因上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影响人们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几率。研究称,单身除了家庭、环境、现实原因外,可能还跟基因有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组织DeCal在其官网上宣布,风靡中国的桌游“三国杀”正式“杀进”该校2012年秋季选修课程表,而想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必须提交论文。
正如那句网络语,无聊也是生产力。做学问更是不应该以功利的角度来衡量,它更需要的是一种潜心研究。学问无小事,避免高大上、假大空的学问造假,多一些“最美味论文”的小角度研究,也许正是提高我国学术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的出路。
编导艺考2015编导高考即兴评述阅读:关于微课堂话题:期待微课堂引发鲇鱼效应
点名、发言、交作业,课堂上,只要扫扫微信里的二维码,浙江树人大学教师孙艳艳再也不用担心出勤率了。短短一个月时间,一个基于微信公众服务号的英美文学“微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浙江树人大学的英语学习爱好者当中迅速走红。(中国新闻网12月1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快”“微”等词汇开始流行于网络社会。诸如微博、微信等已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新媒体思维也蔓延到了教育领域,微课程、微课堂、微教学、微视频等新事物的出现就是证明。
“微”是小的意思,这里也有快的意思。而“小”与“快”正符合青年人生活节奏,因而微信平台才能够在青年人之间流行。学校以青年人为主体,自然也很容易接受这种人际交往方式。正因如此,“微课堂”“微教学”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改进教学管理、作业批改、教学反馈等课堂环节,“微课堂”“微教学”能够大大节省师生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这一角度上讲,“微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既然无法拒绝“微”思想的渗透,就必须探讨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微”教学模式。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微课堂”“微课程”的广泛应用前景已有目共睹。而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微课堂”与传统课堂联结。借鉴传统课堂中成熟的教学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在“微课堂”中实现情境的模拟和还原,以期发挥“微课堂”最大的作用。此外,也应明确,“微课堂”虽然很流行,却仍无法替代传统课堂,至多是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明确这一点,就应意识到“微课堂”必然存在某些缺陷。但通过对传统课堂的不断反思,并将这些反思应用到“微课堂”的设计中去,“微课堂”必将更加精细化、合理化。
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微课堂”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总之,“微课堂”的出现,引发了课堂教学的“鲇鱼效应”,无疑会极大推动教育的发展。
2015广播电视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范例阅读:衡水中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2月3日的《郑州晚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调查报道《衡水中学:“高考梦工厂”里的孩子们》,披露并质疑该校的管理、“教育”方式以及学生的不满。
这是一篇可能挨耳刮子的报道。11月3日,教育界著名学者杨东平发表了一篇博文《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杨东平表达了他的一贯态度,即主张教育公平,反对扼杀学生个性、“分数唯一”的办学理念,否定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超级中学”的办学模式。11月5日,衡水中学官网发表了署名为学生家长胡子宏的文章,标题是《杨东平要是衡中校长,就该给他几个耳刮子》。
杨东平撰文质问胡子宏及衡水中学:“为何如此暴戾?”胡子宏回应:《我为什么要给杨东平几个耳刮子 》,4记耳刮子,每一个耳刮子都陈述了理由。郑州晚报的记者当然也在吃耳刮子之列。
胡文的核心价值观是:“你们的理论,只是忧国忧民,站高看远,但对我们的孩子的生存提供不了一点实打实的帮助,那我们就会毫不客气地给你们耳刮子。衡中再不好,它让我们的孩子考了个好些的大学„„你要是当校长,你设想得再辉煌,你能保证我们的孩子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我看够呛,我看就该打你耳刮子。”
典型的“有奶便是娘”。你不能给我奶,就没有资格评说我的奶娘。那么,衡水中学是一杯什么奶?奶源是怎么来的?这类地方政府动用行政能力刻意打造的超级中学,被允许违规在全省范围内“掐尖”,把成绩最好的一批学生录取进来,集中当地最好的教育资源,用杀鸡取卵的管理方式,打造出一个“高考梦工厂”。当超级中学在炫耀自己辉煌的高考成绩的时候,那些被掐了尖、招不到好生源的校长们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吞,各种奖励、晋升的机会就少得可怜。超级中学炫耀升学率,其实是在炫耀权力垄断下的特殊地位。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本已不够公平,一个地方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被集中到超级中学后,加剧了这种不公平,在其他学校就读的农村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杨东平否定超级中学,当然要得罪不公平的受益者。
胡文力挺了衡水中学前校长李金池。但是,《郑州晚报》报道说,李金池离开衡中后坦承,当时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李校长是不是也该挨耳刮子呢?一名女生对《郑州晚报》记者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衡水中学学生因不堪巨大成绩压力而出事,这是屡有报道的。按照胡文的观点,严格管理能磨练意志,出事的学生、说该校是炼狱的学生,都是意志薄弱者,被竞争所淘汰是正常的。
打个比方,衡水中学其实是不合理的教育体制的一个比较优秀的“助纣为虐”者。但是,胡文的逻辑是,既然有这个“纣”的存在,“助纣为虐”就是合理的,反对“助纣为虐”就该吃耳刮子。这也是很多人为不合理的事物辩护时采取的逻辑。
“助纣为虐”者为什么被一些人如此力挺呢?难道有人喜欢受虐?一些受虐者只有依靠这个“助纣为虐”者,自己的孩子才能考上大学。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四个人被歹徒绑架为人质,但后来歹徒没杀他们,甚至还表现出一点仁慈。他们觉得是歹徒让他们活下来,对歹徒充满了感激,并拒绝政府的营救,事后也拒绝出庭作证——暴虐超过临界点,被受虐者接受为正常、合理的经历。被绑架的经历,让他忘记了未被绑架时所享受的自由与幸福,把免遭杀害当作是最大的幸福,失去了追求更合理的生活所必须的想像力和认识、思考能力。
衡水中学高考的成功,已经让家长和学生陷入到了这样的困境之中。
2015编导艺考即兴评述参考案例阅读:学校再缺钱也不能把家长当“唐僧肉”去“强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广东省高州市一些小学的学生家长反映,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学校花大力气改善教学设施。但由于资金有限,学校便号召家长们捐款,还设定了最低捐款额度。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强捐”。(12月1日中国广播网)
为迎接上级检查而改善教学设施,这种形式主义之举虽有些令人生厌。但不可否认,教学设施的改善,最终受益的依然是学生。在学校资金紧张、教学设施又不得不改善的前提下,学校向学生家长发出捐款倡议并无不妥。然而,当学校为这份捐款倡议加上最低捐款额度后,捐款办学一事俨然变了味。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免除中小学生的大部分费用,大大减轻了家长负担。但孩子上学交钱少了,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随意向家长们收取一些费用,以弥补自身资金的不足。在家长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学校倡议其为改善教学设施做出一点贡献,自然是一件值得称赞之事。但无论家长作何选择,捐与不捐,都是家长的自由。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在该校读书就必须捐款给学校,而学校更不该设置所谓的最低捐款额度。
学校之所以能够要求家长“强捐”,实则是以学生作为筹码。家长自然都希望孩子学习、成长的好些,为学校发展出一份力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孩子。但家长主动捐款和被动捐款的心情完全不一样,前者是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后者则可理解为学校的以权谋利。诸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刚一入学,学校就要求家长为班级买这买那。一般情况下,这种集资建设班集体的行为大都是家长群体自愿的。购买图书、布置教室等等的费用都由班主任抑或家委会直接通知家长来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家校联系,也为孩子发展营造出了更好的环境。然而,一些教师自己缺少什么东西,也在班上告诉孩子们,其目的便是希望孩子的话能够传到家长耳里,从而满足自己的私心。像教师过生日、最近生病等等这些情况,有时虽然是教师在不经意间透露给学生的,但这类话一旦传到家长耳朵里,很可能会被理解为另外一种意思。
家长关心教师、关心教育自然值得鼓励,学校更应善待家长这份对教育的热忱关注。逼迫家长“强捐”,说起来好像是为了孩子,但势必会给家长心理上造成压力。即使一两次家长愿意如此,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对于学校类似的倡议家长或许就没兴趣了。如此一来,便会使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减少,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若是真心为学生发展着想,也不会接着应急上级检查之机要求家长“强捐”。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为学生所做之事、教师为学生所做之事,家长不会不知道。真正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才会更大。
2015艺考即兴评述范文阅读:艺体老师“被改行”是教育价值观错位
在应试教育“分数指挥棒”的裹挟下,音体美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时常被挪用、侵占,甚至直接让位于应试科目。
“开学后教师调整,学校要安排我去教生物课了。”今年新学期开始,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王蕊(化名)告诉记者。郓城县教育局师训科科长王洪聚说,今年招聘了15名专职音乐老师,“但仍然不够用”。据了解,农村学生少,虽然任课老师少,但还存在超编现象,这也使得一些音体美老师被调整岗位,改教别的课程,甚至身兼多职。(11月29日《齐鲁晚报》)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美术课基本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一笔一画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稚气未脱的童声传递出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称的情感;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音体美教育徒有其表,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音体美教育的本义,不断被切割、被掏空。
近年来,伴随着全社会对音体美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许多农村地区的音体美教师也开始增多。然而,这种变化不是由于学校对音体美教育价值的观念更新,而是源于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习惯于“钻空子”的机会主义者,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让音体美老师“改行”教更重要的科目,似乎成为一些学校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音体美教师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成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符号,错得让人痛心。一项调查显示,在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喜欢上音体美课程,却因为教育缺失和迷失,导致正当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究其原因,音体美用品的匮乏、音体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简单化、音体美教育投入的捉襟见肘以及全社会对这种现状某种程度上的忽略甚至漠视,让音体美教育处于供求严重失衡的境地。
在发展的语境下,效率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资源应该如何被利用,往往取决于哪种方式更有效率。专职音体美老师改教其他课程,说到底是工具理性的产物。在应试教育“分数指挥棒”的裹挟下,音体美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时常被挪用、侵占,甚至直接让位于应试科目。
音体美教育的形同虚设,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利贫困”。与“填饱肚子”的营养餐相比,“启迪心灵”的音体美教育的缺失似乎并没有那么“迫在眉睫”,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音体美教育的匮乏,导致德育、美育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有些农村学校让音体美教师调换岗位,有些农村学校却面临着“无人可用”的无奈和艰辛。由此观之,农村地区音体美教育要从形式关切走向实质普惠,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重塑和人文关怀的重振。一是要依靠制度“补血”,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争取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的支持,获得多渠道的社会救助。三是要扩大公众参与,倡导微公益和志愿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唯有众人划桨,才能举起沉重的船桨,推动音体美教育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
知名媒体人徐百柯认为,更多的琴声、歌声,更多的绘画、操练,意味着更为丰富的心灵和更为饱满的精神世界,也意味着对贫困全面而实质的超越。就此而言,推进农村地区音体美教育从形式关切走向实质普惠,让音体美教育跟上学生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激发社会活力,给予农家子弟更多向上流动的光亮和希望,给予孩子们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第五篇:2016播音主持艺考即兴评述最新题目汇总
2016播音主持艺考即兴评述最新题目汇总
以下为济南播音主持培训学校(济南艺琳苑教育培训学校)李老师为播音主持艺考生整理的部分即兴评述最新题目汇总:
第一部分 中学生素质
1.生活富裕了是否还需要节俭
2.谈谈雷锋精神
3.自然就是美
4.公民素质与社会道德
5.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6.你如何理解“压力就是动力”
7.时间能改变一切
8.律人不如律己
9.争当主角
10.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部分 时事·政治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为什么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完全正确的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6.如何理解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7.怎样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8.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是什么
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10.党章修改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部分 人生感悟
1.幸福是什么
2.谈谈你对成人与成才的看法
3.你怎样看待时间与生命
4.谈谈你对自信与自负的理解
5.谈谈你对网恋的看法
6.谈谈你对早恋的看法
7.你对代沟怎么看
8.你怎样理解“大爱无言”
9.你是如何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 10.你最想感谢的一个人
第四部分 名言解读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说新论旧
4.罪恶衍生罪恶,谎言创造谎言
5.“开卷有益”
6.“酒香不怕巷子深”
7.方与圆
8.传统与现代
9.知退者进
10.知识改变命运
第五部分 文艺·体育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至,身为中国人,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奥运福娃给我的联想
3.你认为奥运带给中国最多的是什么
4.谈谈你对体育赛事中所追求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的看法
5.谈一谈你对“绿色奥运”的理解
6.如何理解2008北京奥运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
7.姚明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界的骄傲,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8.3月12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委员作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发言,他“尖锐”批评了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的一些不文明表现,并指出了运动员获胜感言往往相对粗糙。他的发言迅速在网上引来争议。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9.我眼中的刘翔
10.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的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第六部分 校园一瞥
1.你怎样看待中国目前的高考机制
2.谈谈你眼中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3.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分好班和差班
4.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存在的中学生出国热现象
5.某媒体前不久报道:某幼儿园按照孩子所缴纳费用的多少来分班,交钱多的上A班,交钱少的上B班,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6.据相关部门报道,很多在校期间接受了国家资助贷款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并没有及时偿还贷款,原因并不是无钱还款,而是把钱花在了其他方面。谈谈你对主一现象的看法
7.据某媒体报道,今年春季开学,全国高校将在270万名2006级本科学生中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而且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谈谈你对这一新闻的看法
8.你认为当今大学生是应该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9.你认为对我国的儿童来说国学教育和英语教育哪个更重要
10.谈谈你对社会上流行的“高考移民”现象的看法
第七部分 我们的地球
1.非典带给人们的启示
2.你怎样看待禽流感
3.中学生应该为环境保护事业做些什么
4.谈谈你喜欢的季节和天气 5.谈谈你向往的地方
6.谈谈家乡最让你骄傲的地方
7.你认为环保主要是观念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8.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9.请你谈谈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10.人是大自然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
第八部分 影视与广告
1.请你评析一档电视娱乐节目 2.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3.请你谈谈电视节目的“媚俗化”倾向 4.电视广告的可信度 5.你怎样看待虚假新闻
6.你喜欢《感动中国》这档节目么?为什么 7.假如我是春晚导演 8.怎样看待“韩潮”现象
9.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影视流行语 10.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口
第九部分 播音·主持
1.谈谈你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优势与不足 2.你如何理解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 3.你认为成功的主待人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4.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什么?你最喜欢的谈话类主持人是谁?为什么 5.你认为娱乐主持人是否需要“娱乐底线”
6.现在很多演员、歌手开始转行做主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7.请你谈谈主持人的文化底蕴、专业水平、人格魅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8.你认为内地与港台主持人哪些不同 9.你报考专业时,爱好与前景哪个重要 10.谈一谈你对虚拟主持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