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暖》有感
读《暖》有感
10级机制五班——吴先兵
今年十月,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前,莫言其实已经在中国大陆上掀起了阵阵波澜。借着学校举办“读书月”活动的东风,在舆论对莫言的赞美的推波助澜下,我踏上了探索莫言文学的道路。过程中,我“结识”了《红高粱》《白狗秋千架》《生死疲劳》。莫言写了很多书,这只是冰山一角!
莫言的《白狗秋千架》里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主人公悲凄的一生的故事并不是让我最感触的。90后的我,爱情可能是情感催化剂,能有心灵的碰撞,产生共鸣!而由《白狗秋千架》改编成的《暖》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我的情感催化剂让我颇有感触!或许是《暖》被编排成了电影,成了更能吸引读者或观众眼睛的“功利武器”;或者是现代人的科技发展使人们魅惑于荧屏,远离了“书香”;也许人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可能我是属于这一类!
两本书类似的当然是作者莫言的主要背景——在中国成立早期时代,人民过着清贫生活,主人公——暖一生悲凄,却也算幸福。在作者笔下暖因与青梅竹马的井河一起荡秋千而摔断了腿,曾经承诺过她要接她到省城演戏的“小武生”,在她等待的眼睛中消逝;曾经承诺过她考上大学就会接她到县城的井河,在她看他写的信,他买的鞋时如眼泪滴落般淹没池塘。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她嫁给了哑巴,一个淳朴很傻气整天赶着鸭子的内心血性的男人。或许这是悲剧,如果理解爱是平凡的,真诚的,这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十年后,井河结了婚,是一个可爱女儿的父亲,决定回家看看,看那物是人非的黑瓦白墙错落布置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子。偶遇了一瘸一拐的农村妇人——暖。他也已有了孩子,五六岁,这使她成了地道的农村妇人。井河心中感叹:这是我想回来看看,却又不敢回来的原因。
也许,是那两个男人辜负了暖,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特别是男人)是身不由己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是会逐渐成熟的,此书在结尾处作者也从另一个角度看了这一个问题,或者是作者赋予井河的自我安慰,可能也是作者本人的由社会所迫所造成的一种纠结情绪,运用巧妙的心理描写结合本身的思想或者社会经验,将暖的结局看作是一种幸福。
结合自身笨拙的认知谈了我对于故事的感受,不管是小说还是被拍在荧屏里的画面,文学是都是它们的基石,没有作者传神的描写与述说,再完美的词语也只是一堆乱石,唯有作者飘洒的笔墨才能建起文学大厦!本书让我觉得惊叹的是作者的语言艺术和心理,动作描写的细致传神,如身临其境般真切!比如在描写暖的每一个细节动作时,都会使读者联想到主人公当时的神情和心理活动;描写哑巴时,更是巧妙的运用侧面描写将哑巴的朴实憨厚展现的淋漓尽致;文章开头是龙头,很多作者或许会用很多文字描写背景,枯燥乏味,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此文作者轻描淡写勾勒出新中国初期农村的风景,很快将读者拉入时空隧道,给人以新奇,焕然一新的感受进入下文。
正是有作者如此的文学功底与思想积淀,才有了一个凄美的故事。
第二篇:读《暖爱》有感(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暖爱》有感(700字)作文 散文总是那么暖人心房,《暖爱》这本散文集,像正在缓慢绽放的花儿。阅读它,就像是在闻花香,温暖亲切的文字,就那么诗意地映入眼帘。
《暖爱》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为有一种爱,叫血缘。亲人间哪里会不相干呢,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也扯不断。这种爱,叫血缘。第一辑中的二十余篇散文,是写亲情。字里行间里血浓于水的亲情,胜过千言万语,只看见爱在心头荡漾。像是雨后,爱的阳光把大地包围着,折射成七种颜色的彩虹。世界也随着它而色彩斑斓。亲情,是最真切的感情,最无私的爱,最动人的力量。《天堂有棵枇杷树》文中的母亲以自己的爱让儿子保持快乐,勇敢面对生活。文章中饱含着挚爱,我的心里充盈着温暖。面对母爱,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天堂有棵枇杷树,长满了甜甜的枇杷,甜了文中的孩子,更暖了读者的情。这篇关于天堂的文章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饱含了孩子的感恩、快乐和爱的感动。真情,总能撩人心
一天,我在外面玩耍,不料,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回到家时,已经全身湿透,不禁连着打起喷嚏来。妈妈看见了,急忙给我去煮了碗生姜茶端过来给我喝。我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那碗生姜茶,笑了,接过碗,一口气把生姜茶喝了个精光。虽然我不爱吃生姜,可是那碗生姜茶代表着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意,我不能辜负了妈妈,践踏了她对我的那份爱意。我喝完了生姜茶后,心里感到暖暖的。这不是生姜茶起的作用,而是妈妈对我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暖爱》这本散文集,真切形象地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爱。原先我们认为,读书让我们认识了书的内容,明白了书上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现在看来,是我们通过读书,通过书里的文章,来认识自己,读懂我们的内心世界,感悟我们不曾感悟的东西,认识另一个自己。
爱真是个神奇的情感。它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也象征着我们自己。六年级:刘家君 篇一:读《喜欢》有感
读《喜欢》有感
今天,我把《喜欢》这本书看完了,我认为它是讲人生要有主见,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里面还有有趣的故事呢!
爱之暖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格外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口清泉,使口干舌燥的人重新燃希望之火;爱更是久旱大地上的一场倾盆大雨,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温暖的慰籍。爱无处不在,爱不但能温暖别人,还能温暖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社会之爱
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还记得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吗?那一声声撕声裂肺的呼救声;那一具具血淋淋的尸首;那一滴滴热盈盈的液体?? 然而,在那一堆堆的废墟之间,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武警官兵、救援人民。面对废墟,他们不屑一顾,坚定信念,擎起希望??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啊!
爱能将灾难融化,把不同的人与人和谐地交融起来,也正是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那么得美好。
父母之爱
父母的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恩里科生病的时,母亲整夜守护着他,俯身倾听他的呼吸。她焦虑不安,害怕得牙齿打颤,不停地流泪,惟恐失去自己的孩子。为了减轻孩子一时
的痛苦,他的母亲不惜放弃一年的快乐;为了恩里科,她可以放下尊严去乞讨;为了拯救孩子的生命,她宁可付出自己的生命?? 但丁曾说:“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是啊,母爱无尚,母爱永恒。
朋友之爱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千金易得,朋友难求。
有一对朋友一起爬山。一人跌倒在悬崖边, 他的朋友立即拉住他的手。他们在“鬼门关”前持续了两小时。不论那身陷险境的人怎么劝阻,朋友总说:“等一会儿,会有人来的。”终于,三个山工把他们救起来。而那朋友的手已经变成畸形, 可他还是笑着对他的朋友说:“我早说过会有人救我们??”那人瞬间热泪盈眶。
细细想来,友情是没有任何附加成分的,不需要刻意去经营,犹如山间自然流淌的清泉汩汩流出。
不禁耳旁萦绕起熟悉的旋律:“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有了爱的人生才有意义!让我们沉浸在爱的海洋里,去体会、去给予、去奉献、去将世界变为美好的人间!
篇三:读《凝视崇高》有感
读《凝视崇高》有感
读完《凝视崇高》一文,我感受到作者对当今社会现象独到见解和对现实、对生命的深层次理解。
作者思维游走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对崇高人性的个人认识,亦有对现实的无奈情结。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反复抗争,留给个人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凝视崇高》一文,代表了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不少人的共同心声,作者从字里行间透露的劳累、疲惫心里亦可了然。
回归现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人真的是越来越找不到方向,好像所有的一切都乱了,理想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变得那么的不值一提甚至可笑。工作再认真,兜里没有银两,也是常常成为蔑视的对象,于是不得不思考,这个世界怎么了?刚毕业的时候,认为应该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甚至可以为国、为民流血牺牲。但是,时至今日,好多问题看法已大变,学好本领没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技之长,不至于成为社会的累赘和负担,我们也努力了,上了专业学校,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然而,现实给了我们一记耳光。我们求职无路,挫折连连,备受冷眼,谈什么为国为民,连个人生存都成了大问题。于是想,我的理想在哪里?我的明天在哪里?半身求学,如今就混成今天这么个样子吗?不敢说、不愿说、不好说。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
个人只是沧海一粟。能够成为闪亮明星的,毕竟只是少数,没有良好的心态,人就不可能享受到快乐。为什么我们反复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我们总强调“知足常乐”?理想要切合实际,要服从社会需要。并不是说职位低下就不能做贡献,就没有人格,就不配有信仰,就永远与崇高背道而驰。生活的乐趣在于自然,在于心胸,在于我们的淡薄名利。如果只能做一颗小草,我们就不必羡慕高山上盛开的雪莲,雪莲花的高洁是一种美、是一种价值,但是,小草的挺立难道就不是一种风格吗,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吗?道理上自然很清楚!
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篇四: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
德保县城关镇云山小学五年级
在这阳光灿烂春花烂漫的四月,我们云山小学继续我校的经典活动,再一次深入开展书香校园阅读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熟读国学经典,开展“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的读书活动。
国学,就是指中国的知识,国学,也是知识的源泉。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关于读书的肺腑之言我们都耳熟能详: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等,这些都是发人深思的金玉良言。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读书的民族,凿壁偷光、囊莹映雪、悬梁刺骨的读书故事早已成为激励人们刻苦读书的佳话,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可以傲视世界的灿烂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走进经典之中,我们如沐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子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欣赏《窦娥冤》,我们不仅了解了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关汉卿揭露黑暗的勇敢与犀利。阅读《三国》,我们感受着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有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回顾《水浒》,让我想起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有着高尚的品质。宋江的深思熟虑,吴用的足智多谋,武松的机智勇敢、、、、、、让我佩服不已。
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
同学们,走进经典吧!走进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指导教师:王秋润
第三篇:观暖有感
观《暖》有感
有幸在选修课上看了由莫言写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故事讲诉了一个大学留校的农村人十年后回乡看望老家的桥,老家的雨和家乡的人以及深怀愧疚的初恋情人。
电影刚开始通过描写主角井河在桥上偶遇昔日的初恋情人——暖,这是个让他不敢再见又不曾忘怀的人.暖的平静刺痛了井河,他决定推迟回城的日期.刚开始井河看到暖的境遇,以及暖的不冷不淡的言语使他更感愧疚。在他看来,暖现在的生活或许都是由他造成的,如果当初他不违背他的诺言,暖的生活不会这样。每次在电影里看到从小青梅竹马的两人后来因为什么什么原因在一起,总是有些失落。虽然我没这种经历,但在我看来,这种爱情总是经不住风吹雨打。或许如果不是那最后的一次荡秋千给暖造成的残疾,如果那个小武生会回来呆暖走,两人可能都有好的生活。但从哑巴对暖的态度上来说,暖也是幸福的。就像暖在桥头时对井河说的“有饭吃,有衣穿,有男人,有孩子,除了缺一只眼,什么都不缺”。而且在井河回忆以前和暖的朝朝暮暮时,有一个细节就是回忆里多次出现哑巴和暖的相遇,这也预示了暖的结局。虽说小时候的暖对哑巴没什么特殊情感。但日久见人心,尤其是暖第二次在家等待一个人却失败后,时间长了,人的情感总会变的。暖第一次等一个人是年轻时迷恋戏团里的小武生,而且小武生也对她不错,也很欣赏她的艺术天赋。可是小武生却带不走她。这是她第一次失望。虽然井河想方设法排解暖的苦闷,他反复说服暖专心读书,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他无法替代小武生暖心里的位置.但是那时候暖的天平或许真的开始向井河倾斜。
如果不是暖的意外事故,我真的相信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但也是这次意外将电影推向了高潮。井河对暖的承诺让暖第二次在家乡等待一个人。但井河只是写信却从不回去看她一眼,让她又一次的失望。井河也对自己己向暖的承诺产生了疑或,家乡也变了,暖也不是以前那个能歌能舞吸引着井河的人了。或许已经注定井河和暖不会在一起。因为如果你深爱着一个人惦记一个人,不会在大学里只是不断的写信而从不回去看一眼。对于来到县城里的井河来说,感情已经变了,他希望暖能回信而又害怕她回信。实话说,这也不能怪井河,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利,都有追求各自幸福的权利。但就像井河的独白“遇到一个人,你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就突然改变了。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这时候它就是要你的命,你也不会逃避”。他亏欠她,所以电影结局井河决定等暖的女儿长大后带他到城里上学。
电影很平凡,却令人深思。《暖》通过故事的形态和故事的各个侧面表现了世俗的泥沼怎样陷住了人们的身体及头脑,描写了男人和女人们挣扎着构成了婚姻的风景,人性的挣扎、疲惫的心灵陷在泥泞中,却又不甘心地抱有一点可怜的希望;然而,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相信这样的描述,正是这样的描述使一个平凡的故事具备了吸引人们去关注人物峰回路转的命运,体味着人生无常的无情和有时命运的无奈。
信息学院计算机121班
曾云(1205010101)
第四篇: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1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草房子》。书中的主人公桑桑,他顽皮、聪明;秃顶的陆鹤,别人都嘲笑他,叫他秃鹤;不幸却又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桑了,他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有时候桑桑的奇思妙想很疯狂,有一次,他拿蚊帐来捕鱼,结果挨了他妈妈一顿臭骂;还有一次,杜小康想攒钱买商品的时候,他知道了,他就卖了他心爱的白鸽借钱给杜小康用,我很佩服他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
秃鹤,其实他姓陆叫陆鹤,因为他没有头发,而且是个光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大家都捉弄他,因此秃鹤很烦恼,所以常常在河边哭,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并且在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2平原,庄稼,草木,飞鸟,野兔,风车。
这就是油麻地。
《草房子》这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的代表作。
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少年桑桑的生活。光头的秃鹤,善良的纸月,美丽的白雀,执着的秦大奶奶,有主意的细马,差点病死的主人公桑桑。令我映像最深的人除了桑桑,还有他的同学杜小康。
杜小康是当地有钱人家的儿子,但后来,他们家的钱被用来买了船,船却在半路沉了,于是,他们家一落千丈,最后到了欠人好多钱的情况。于是杜小康不能上学了,他要和爸爸去远方放鸭。孤独、忧伤、寒冷。这一切都在教育者杜小康,让他更加坚强。
所有人都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你是低头屈服还是勇敢面对?每个人都会犯错,犯了错,你是死不悔改还是知错就改?应该都是后者吧!
让我们像桑桑一样,平静地面对发生的一切吧!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3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我坐在窗前又一次静静地欣赏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草房子》。
这本书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不幸少年陆鹤的悲怆与优雅,秦大奶奶的孤寂与勇敢,清秀女孩纸月的纯净与坚持……
桑桑的学校西边,有一座草房子,里面住着秦大奶奶,她的房子很破,成了学校的污点,学校里的人,很多次把秦大奶奶赶走,给她搬家。可秦大奶奶满地打滚,嘴里还嚷着:“我要我的地呀!”可最终还是搬走了。秦大奶奶时不时回学校看看。桑桑发现了满头白发,衣衫破烂的秦大奶奶,便安慰她,也经常去秦大奶奶家做客。秦大奶奶脸上又有了笑容。有一次,桑桑去河边玩,不小心掉入河里,这时,秦大奶奶跑了过来,二话没说就跳下去,用自己瘦瘦的双手把桑桑救了出来。等到大人们赶来的时候,秦大奶奶已经安详地离去……
我读到这里,心情非常激动,眼中充满了晶莹的泪水。我想:秦大奶奶是个孤单的老人,除了桑桑,没有人会理会她。面对没有儿女,没有子孙,住在破旧草屋里的孤独老人,人们不应该对她多点关心多点爱吗?在世界上,在我们周围还有多少这样过着苦难生活的老人。有的没有亲人,有的儿女常年不回家,这样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如果我们都能像桑桑那样给老人一些帮助,给他们讲故事、谈心,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满活力。更让我感动的是,即使人们这样对待秦大奶奶,但面对危险,秦大奶奶还是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双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又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电视上报道说,在郑州街头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周围的人怕惹麻烦,竟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扶,这与秦大奶奶比起来,真是让人羞愧不如!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在我的身上,暖暖的;照在我的心里,亮亮的。我轻轻地合上书,只听到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呼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给孤单老人多点关心,多点关爱吧!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灿烂,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4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草房子。他是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写的。这本书里写了油麻地小学的故事。有喜欢鸽子的桑桑,有写字漂亮的纸月,有桑桑的爸爸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桑乔……我最喜欢的是秦大奶奶,因为别人让她搬家她不肯,因为这块地是她和丈夫秦大以前辛辛苦苦才换来的。几次被别人带走,又几次自己跑回来。可是因为桑桑,她才开始喜欢小孩子。有一个叫乔乔的小姑娘,掉进了水里,秦大奶奶奋不顾身的把她救了上来,可自己却掉进了水里,还生病了。还有一次,她为了一个油麻地小学的南瓜,竟然和南瓜一起掉入水里,被淹死了。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要为别人做出贡献。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5读完《草房子》这本书后,我非常感动。它跟其他的书都不一样,因为这本书里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
《草房子》这本书分为七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描写了一个人物。这些人物被作者描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们生活在草房子里,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让《草房子》的内容更加吸引我的眼球。
其中我最喜欢陆鹤,他那自信、乐观的精神感动了我,即使别人嘲笑他是秃头,他仍然努力的为班级争光添彩;即使他被别人戏弄,他仍然乐观地面对;即使别人侮辱、轻慢他,他仍然用他特有的方式来应对……
我会为这本书流泪,会为这本书愤怒,会为这本书开心……无论怎样,这本书就像伙伴陪在我身边,陪我玩耍,陪我说话,陪我度过任何困难……
现如今,这本书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已挥之不去,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这本书,让我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让我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6在寒假中,我读了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
《草房子》讲了桑桑的六年小学时光。在小学中,桑桑遇到了很多人,了解了很多人。有长着秃头,让全班蒙受耻辱,又能顾全大局的秃鹤;有文静善良的转学生纸月;有曾经骄傲而富裕,遇到极大打击也不放弃的杜小康;有和蔼的秦大奶奶……这一切都陪着他,成长了六年,这六年,有悲伤,有喜悦。最终,桑桑一家永久地搬离了油麻地……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的道理是:生活是美好的,要珍惜每一天。书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有的读书,有的赚钱……都在做自己的事,没有一个空闲着。如果有人整天无所事事,那他就不能有自己的价值,不能为社会出一分力。如果人人都这样,那社会就不会发展,还会后退!如果每个人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那么世界就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7读《草房子之药寮》读后感.今天,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九个故事组成,这一个个故事中浸透了油麻地男孩桑桑六年小学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九个故事中令我最感动的是药寮。&sh;
药寮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桑桑的男孩患了绝症,在他得知自己的严重的病情后,失去希望的时候,是他最爱的女老师——温幼菊老师给他带来了希望和神秘的力量。温老师因为身体比较瘦弱,所以她经常在家熬药,因此她的房间一年四季总飘逸着发苦的药香,蒋一轮就在她的门上挂了一块药寮的木牌。桑桑就在这药寮里与温幼菊老师喝“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与艰辛,油麻地的人们终于从死神手中将桑桑夺了回来。&sh;
通过读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我体会到了油麻地 的人不仅坚强,而且还十分团结。&sh;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8作者曹文轩用细腻的文笔和一颗永远朝气的童心勾画着这片草房子的世界。在水系发达的平原上的一角,一簇草房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这里的每个孩子心中存在演绎着,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让每个读者都充满想像和感到真切而回味我们都曾拥有过的童年。
也许若干年后陆鹤能长出头发,桑桑和纸月能再见,蒋一轮老师和白雀能再见,细马能成家立业,杜少康家能再富裕起来,秦大奶奶的事迹能在油麻地传诵……
在今天我们的童年已成记忆,随着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和习俗的很大改变,或许现在孩子们不听”狼来了“的故事,不相信山里面真有老虎,不再幻想云上面住着神仙……但愿我们永远抹不去那童年的善良和纯真。
哦!那草房子的世界,就是每个纯真孩童的世界,无论悲惨,凄苦,童年真好。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9我读了草房子的`第四章“艾地”。在油麻地学校有一幢小草房,这幢房子很寒伦,学校很讨厌这幢房子。特别是这几段:
油麻地小学四周环水,很独立的样子。
秦大奶奶那幢小草房在西北角上龟缩着,仿佛是被挤到这儿的,并且仿佛被挤着,再坚持不住就会被挤到河里。这幢小房是油麻地小学最矮小的草房,样子很寒伦。它简直是个赘瘤,是个污点,破坏了油麻地小学的和谐与那番好格调。
学校与地方联合,想将秦大奶奶逐出这片土地,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然而终于没有成功。
秦大奶奶坚决地认为,这片土地是属于她的。
也许确实是属于她的。
我想:“别人的土地是不能被强迫占有,因为她的土地是她自己决定的,别人是管不着的,这才是和谐社会。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10“万两黄金容易得,朋友一个也难求。”当我看到杜小康与桑桑真挚的友谊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
当我看到他们因为那起“火灾”事件绝交时,感到十分难过。他们之间那么深厚的友谊就这样破碎了,如同一朵绚丽多姿的花突然失去了叶子般。可杜小康的不幸却让桑桑对杜小康的友谊再次燃起期望之火,在杜小康绝望之时给予他温暖的帮忙。此时,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友情如一颗珍珠般,那艰苦的环境就是孕育他们友谊珍珠的河蚌。
“君子之交淡若水。”杜小康和桑桑的友情就是如此。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没有金钱杂念,没有名誉虚荣因,仅有朋友之间的关爱与帮忙。
此时,我觉得小孩之间的友谊是最真挚,最纯洁的。因为小孩不懂利用,没有心机,仅有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和对待朋友的真挚。啊,如果每个人对带友谊都能像小孩一样该有多好呀!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11近期,我阅读了《草房子》这本书,第一章中的陆鹤给我的感受很深,因为头上不长头发,被同学们嘲笑为“秃鹤”,因此他心怀怨恨。体操汇演时,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报复了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开始生他的气,最终,陆鹤通过成功的文艺表演,化解了每位同学对他的怨恨。
一个人头上寸毛不拔,光秃秃的,确实引人发笑,但被人起外号,又的确伤自尊,陆鹤最终了明白互相伤害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他大度的把自己的“不足”展现给大家,赢得了同学们钦佩的泪水。
少年的陆鹤战胜了自己,赢得了同学们对他的认可。重要的是大家都明白了:埋怨、报复不会战胜别人,只有真心付出、以德服人,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获得友谊。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12我最近读了曹文轩教授的《草房子》,其中令我映像最深的是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住在油麻地上,当地的人们为了盖学校,强行将秦大奶奶的麦子拔掉了一大片。但是秦大奶奶始终不肯离开,人们又在学校里帮秦大奶奶盖窝棚。人们想让秦大奶奶离开这,但是,秦大奶奶一次又一次反抗,学校没办法,只能让老人待在这。没想到,秦大奶奶居然还养了一群家禽,家禽到处跑,捣乱了学校的秩序。见到学校为自己盖房子,秦大奶奶很感动。并主动说要帮学校看门,并且还救了一个女孩。最后,溺水身亡了。
秦大奶奶这么大把年纪了,居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有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他人的生命,秦大奶奶真是高尚啊。我一定要学习秦大奶奶的这种先人后己精神,还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13春天,桑乔发动全校师生,四处奔走,从谏树下采下了许多头年结下的果实。他要育出谏树苗来,然后在校园里到处栽上。谏树是这一带人最喜欢的树种。春天,枝头会开出一片蓝得淡淡的细小的花。若是一片林子,花正盛开时,远处看,就仿佛是一片淡蓝的云彩。因为谏树性苦,所以不生任何虫子。夏天的厕所若放了谏树叶,既煞了臭味,还不让粪里生蛆。谏树不仅好看、干净,还是这一带人所最欣赏的木材。桑乔查看了所有教室,发现许多课桌都正在坏损。他想,几年以后,这些谏树就能成材。那时油麻地小学就会有一批最好的课桌。在考虑用哪一块地作苗圃时,桑乔想到了西北角上的艾地。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14读了《草房子》一书,让我脑中的大海一直翻滚,波涛汹涌,让我回味无穷。
主人公桑桑是一个顽皮,但又善良的男孩。桑桑在油麻地生活了十四年,他却度过了一个关于生与死的历程。桑桑得了重病,就是背上肿了一个包。桑桑成了患“绝症”的人,桑乔的父爱被激发出来,背着桑桑去各个镇上去寻医,可是没有用,只好回镇上了。
柔柔因身患重病而得到了同学们的同情和关爱。最后,他终于好起来了。
这个情节令我想到一个人,她也像桑桑一样,在生与死之中,她顽强地挺了过来。
我在两年前得了阑尾炎,便住院了。我最后挺了过来。而我身边是一位患了胃癌的人,她告诉我她已经得绝症两年了。我一惊,但告诉她要坚持,内心要看向希望,她信了。过了一年后,这个女孩战胜了病魔,因为我去探望她时,医生告诉我,她的病好了。
生命是重要的,我从桑桑和这位女孩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就算生命要消失了,也要内心充满希望,相信不会死的。
冬日暖阳——读《草房子》有感15我每次读取曹文轩老伯伯的作品之一-----《草房子》时,我的心中便泛起一股酸涩涩的潮流,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感动至极,在那一篇中,桑桑被诊断为绝症,桑桑的爸爸四处求医,但一次次失败,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菊老师鼓励他们,终于,桑桑的爸爸访到了名医,并且治好了桑桑的病,从此,桑桑也懂事多了。
每当我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妈妈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放弃,妈妈坚信你能行!”做错事时,妈妈对我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哪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改,敢于承担责任。”每当我考砸时,还是妈妈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儿爬起,这次考砸了,还有下次,但是必须吸取教训,接受老师的批评”......是妈妈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幼儿培养成一位具有知识、坚持、有责任心的少年。
只有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将会更美好。
第五篇:读郁小简《流光向暖》有感
宿命与真相
——读郁小简《流光向暖》有感
郭宏冰
认识郁小简的时候,我已到江南八年,婚后六年,孩子五岁,写了四年小说,以龟速。我看着郁小简的侧脸,美是美的,温婉端庄,还夹着憨憨的福相。放在古代必然是养在深闺里的淑女,不像是有故事会折腾的姑娘。我正忙着敬酒,勾三搭四的间隙问她,你是写散文还是——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她答散文。我抿起一抹笑意,和旁边圆肚子的老头碰了一杯,老人家是写古诗词的,一看就像,就像郁小简一看就不像写小说的。
美女作家:郁小简,江苏省作协会员。多篇小说在《飞天》、《雨花》、《太湖》、《翠苑》、《连云港文学》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集《流光向暖》入选2014年江苏省作协一丛书。获两届《洮湖》文学奖及多次征文奖项。
《说一个夏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人的生活状态。一个孤儿熬到了她人生的二十八岁,温衣饱食,生活安定,守着一份七年的恋爱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易学大师的一番预言打破了现有生活的平静。女主人公接连遭遇着生活的背叛:七年的男友移情别恋,付出的金钱与信任不翼而飞,网上偶遇的以为可以慰藉心灵的对象原来是个骗子。生活的种种不堪扑面而来,故事的结局,女主用冰凉的刀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简单的,俗套的,甚至是过时的故事。优秀的小说家来写这样一个故事,会使用技巧做旧或者做新。说实话,我看不出这篇小说中的技巧,我只是看到了一个可以信任的故事,它是一个故事,但它又那么真实。这种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的感觉很微妙,就像空山新雨后,你看着山亭上的一朵云,那么曼妙,那么飘渺,又那么触手可及。容不得我震惊,容不得我赞扬,容不得我想边喝点小酒边向郁讨教一点写小说的心得。郁的小说已经像雪片一样飞到了我的面前。《乡逝》,《给我一个吻》,《逃离》,《女朋友》,《香火》------
郁出手极快,且一篇比一篇写的好。她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专注于女性的情感体验,一类则描写小人物的悲喜命运。我个人比较偏爱后者。《乡逝》里有一双冷静的眼睛,死亡、仪式、亲情,生活像扇面一样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在乡村和每个人的心里上演着。《女朋友》则描写了两个女孩子的友谊,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两个女孩,不同的人生境遇下所表现的主次及不对等关系是本文的亮点。
底层人物是很多作家都会关注和描写的一个群体。郁笔下的底层人物有着最原生态的味道,他们在文字中行走,你仿佛能嗅到他们身上的酸腐或者落寞。她的文字没有斧凿的痕迹,天籁之音从天上传来,就这么简单。她没有振振有词或高屋建瓴的讲述时代,哲学,思想,以及文化这些与小说有关也无关的东西。她只负责讲诉故事,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真实的故事。当《拆》里面的女主人想要开始她崭新的人生时(同学情基础上衍生的婚外恋,婚外恋衍生的好日子),车祸袭来,世界一片黑暗。故事的结尾,女主发出这样的惊叹:“电光火石之间,她本能的惊呼也被喉咙口一股腥浓的血腥味给压了回去——可她什么也没来得及做,她的世界就倏地黑了下去。”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郁笔下的大多数人物,《逃离》里的张菊英也好,《妥协》里的张晓兰也罢,她们都是被生活抛出既定轨道的人,当失重感,危机感,漂泊感袭来时,她们表现出了各自的抗争以及对于命运的妥协,这种宿命的皈依始终贯穿在郁的小说中。从郁的后记中不难看出,孤单饥饿的童年在她的生命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作为一个孩子,在她还没有掌握向生活抗争的技能时,她只能屈从于命运的摆布。幸好文学是她的精神食粮,也是她对抗生活的武器。
成为郁的朋友,走进郁的世界,我会理解郁的第一篇小说,《说一个夏天的故事》中她为什么会给女主一个自杀的命运。郁与现实生活对抗的太久太累了,我想,她曾无数次的想要放弃对抗,又无数次的咬紧牙关,握紧了拳头。于是郁在她的第一篇小说中舒缓下来,她放弃了挣扎,让死亡结束了一切。
就在这本名为《流光向暖》的小说集诞生之前,郁遭遇了一场无妄的车祸。至今车祸造成的后遗症仍旧折磨着她的身体和神经。命运是道难解的谜题,每个人都生活在无常的阴影下,似乎只有这样,人的故事才变得精彩了。而郁恰巧是那个经历着故事,又书写着故事的人。
卡夫卡曾说:“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我想郁不会喜欢我为她的小说添加任何理论性的标签,无论是“零度写作”还是“存在主义”,她都会嗤之以鼻。因为她是一个愿意接受宿命安排的孩子,她坐在大海边织着一张渔网,她要出海打渔,她要活下去。迎击风浪还是葬身海底,这些都是明天的事情。她有一把织网的梭子,还有一只笔,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作者:郭宏冰,80后写作者,热爱文学的孩子。在《雨花》《北方文学》《翠苑》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