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学生写真实作文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真实作文
花桥中学叶青荣
我认为“作文的真实”有两种含义:“真实的作文”,就是在写作文时尽量去展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的作文”,有这么一句话“有真情的作文,假的也是真的,无真情的作文,真的也是假的”,只要通过必要的加工、改造,如运用虚构,会给作文烙上“真实”的痕迹。作文来自生活,但应该高于生活,不能把文真实等同于生活的真实。“真实”的确有“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的意思,但是并不等于说作文就一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要写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很多学生把生活中的事情叙述得很完整,枝枝节节一点都不落下,但没有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也没有对生活进行再创造,更没有对生活做思考和感悟。没有融入真情,注定作文是乏味的,给人的感觉未必就“真实”。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做到真实性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立足亲身经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摘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指出了作文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作时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情真意切。经过适当的加工和提升,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不会是件难事。
(2)写具体事件
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把事件写具体,但并不是说和主题没关系都写,而是要有侧重点。但一般来说,具体的叙述更易让人信以为真。如《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
这个开头,把什么人、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等通过对话介绍出来。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3)重视细节描写
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一个人对生活的体验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关系到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实感。例文第一篇的《年轻没有失败》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给人不真实的感觉,而使别人认为是虚假的。而第二篇例文中的“我轻蔑的笑”、“我双手托住,交给了监考老师,大步迈出考场”中的“托住”和“大步迈出”等细节都把人物骄傲自满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4)彰显人物个性
作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采用多种刻画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等,如鲁迅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还运用了对比,从变化中看到了闰土受尽生活的折磨,精神的摧残,揭示当时人的生活现状。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学生成为名家,但至少能从他们的文章中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希望学生作文中的人物也能够活起来,富有个性。
(5)优化虚构想象
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如果不富有善于把观念变为形象,用形象进行思考、议论和感觉的创造性的想象,无论智慧、感情、信念和信仰的力量,合乎情理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及现代内容,都不能有助于他变为诗人。”作文中的事并不一定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那如何使作文有真情实感呢?可以进行虚构和想象,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二是虚构情境,置身其中思考:假如我在那样的情境下会怎么样?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思考时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样能使虚构的文章有真情实感。这可以称之为“艺术的真实”,就如例文第二篇,写的是虚构的事情,却让人觉得那样真实,情
感真挚。又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虽“假”更显“真”,我们应允许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文学的天空里驰骋。
学生写作时应充分挖掘个人的内心感受,让生活的真实通过心灵的棱镜,让虚构闪烁着真实的色彩,而折射出七彩的生活色调。人物只有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才会活起来,事件只有在学生的情感牵引下才会具有迷人的魅力,让真情从学生的笔尖流淌,流淌到读者的心坎。总之:只要我们明白了记叙文“真实”的原理、积累了大量源自真实生活的素材、掌握了使文章真实的写作要领,创作出具有“真实感”的记叙文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叙文的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我祝愿同学们用“真实”来赋予你的文章以鲜活的生命,使你的文章更精彩!
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写英语作文
我的英语作文教学之路
邹平一中英语教研组郭宝霞
我是一个勤奋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
四年前,我给学生一周布置三篇作文,每天一篇日记,全批全改,占尽了我所有的休息时间,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一部分的学生原地不动;在耗时耗力的批改中,我发现并指出的学生作文中文法文理问题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素材的积累,作文言之无物。
三年前我让学生大量的背课文,背作文,牺牲了我所有的休息时间和部分课堂时间对学生逐一检查,可结果似乎离让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还遥不可及;这一次我注重了素材的积累,这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了可能,但是学生对所积累的素材不能有机的整合运用,他们的辛勤的劳动也收效甚微。
两年前至今我带领学生读英语报刊和《书虫》系列,开设了作文课和语法课,每周只写一篇作文,我只批一篇作文,学生自批其余作文,一个学期我教授的两个班学生作文分数平均提高六分。也就是说,我和学生现在的劳动量已经大大降低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那么,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 写作素材的采集与整合。
素材包括信息、词汇方面的素材和应用文格式的素材。在信息、词汇素材的积累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当地的办学条件而定。在一些办学发达地区,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比较扎实的班级,我们可以采用读原著,写随笔的办法来积累词汇和信息双方面的素材;在办学条件差一点的地方,学生基础薄弱的班级,我们可以从课本、练习册的文章中获取这两方面的素材。
我所教授的是两个文化课分数平均比平行班低100多分的特长生班。他们基础薄弱,大多数人不能准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更不要说写出优美的文章来。针对这种现状,我教学生先背诵、默写、仿写这些句子;再帮助他们连句成段。我给他们大量的时间进行巩固和训练,这样可以使他们能贮存基本的句式和一些常用的词汇素材。为了学生的文章能够更加优美,我经常给学生抄录一些英语成语、谚语和俗语,鼓励他们熟练应用。
应用文各个题材的格式的练习和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有书信、通知、日记、留言便条、失物招领、寻物启示,请帖和广告的格式。历年考试中,在这方面丢分的现象很严重。无论老师怎样反复强调,考试时总有许多人因为不注意格式而丢分。这主要是因为汉语的习惯在作怪,在干扰。还有学生受知识面的限制,理解不清。因此,我在强化学生对格式的准确把握上多下功夫。比如说, 我让学生写信给老师、同学、父母、朋友来练习书信的格式;通过情景模拟,来练习失物招领和寻物启示。这样的活动,既增长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格式确实掌握。
二。我的语法课。
如果学生对于文理和语法没有掌握,作文就会错误百出,根本读不通。这样年复一年,老师和同学们就会劳心劳力,做足无用功。于是,我每周开一节语法课,并指导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使用。我首先教会学生五大句型,掌握常见时态的用法,这样他们就能有基本的表达能力。自从开设了语法课,学生语法出错的现象渐渐少了,通顺的句子多了。
三.我的作文课。
我一般先在黑板上写一篇范文,再放手让学生写。我写作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认清题材,确定格式和时态。
各个题材所需采取的时态是不同的。说明文,描写文使用一般现在时,叙事文使用过去时。不同的应用文使用不同的时态。书信是一种混合时态的题材,它依据文意的要求和情景的要求而决定。留言便条是一种简单的书信一般有两种留言:一是请假类便条,一是事务性留言.请假一类有两种情况:如果简要地说明病了或有事,要请假用一般现在时或者现在进行时;如果既说明了现在生病要请假,又说明得病的过程等情况,在文中还要加用过去时态.口头通知和书面通知讲的都是将来的事,所以一般使用将来时态。日记在叙事过程中使用过去时态在抒发感想,有所领悟时使用一般现在时或将来时。这些我都要求学生作为模式强记下来。
第二步,罗列要点,写出各个要点所需的词汇、句式。
首先,认真分析要点并划出来,标上记号或用简单汉字写在草纸上,以免漏写要点。其次,写出表达各个要点所需的词汇和句式。在遇到有些单词不会或句子不好表达时,可用曲线表达法。如“请五个老师当评委”可说成“we will invite five teachers to work as judges”.其中的“to work as judges”可表达为“to choose the best ones”或“to decide the winners”等。
对于学生写作中出现的曲线表达,我总是热情地赞扬他的智慧。
第三步,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
句的连接和段落的连接手段----过渡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过渡词可以使句子间、段落间衔接紧密,承转自然。这些过渡词主要包括表示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列举与例证,意义的延伸和转折,推论与总结等。
表示时间关系的有first, second, third, next, final,last, after that, later, since then 等等;表示空间关系有above, across, from, beneath, close to, in front of, in the distance, next to, on the left / right, on top of 等;表示列举的有one, two, next, then, last;表示例证的有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incidentally, such as, that is等;表示意义延伸的again, also, and then, in the same way, moreover, what’s more等;表示意义转折的可用but, for all that,however,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表示推论的有for this reason, in other words, in that case, then therefore等;表示总结的有in brief, in conclusion, in short, to conclude, to sum up等。
我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过渡词的词义、用法,鼓励他们在日常的练笔中经常使用,从而达到能够熟练应用。
第四步,润色。
读来流畅优美的文章词汇不单调,句式有变化。首先,我要求学生使用较高级的词汇,并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单词。其次,我通过变化主语,变换语态和句子其余成分的办法教学生变换句式。再次,为了使文章更加紧凑,简洁有力,我提倡使用复合句来代替多个简单句;提倡分词替代从句。
第五步,检查并纠错。
通过对学生的作文的分析,我制定出一套学生自查,纠错的标准:
a.遗漏要点。
b.过渡是否准确自然。
c.词汇是否重复啰嗦,句式是否灵活多变。
d.文章是否紧凑,简洁。
e.句子是否缺乏必要的成分。
f.主谓是否一致
g.时态是否准确
h.名词的数是否准确
i.单词拼写,单词大小写,标点符号是否准确。
如果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能按此标准逐项检查,可以避免大多数错误。
第六步,誊写。
在作文评卷中,阅卷老师对于卷面的印象直接关系到的分档次的高低。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书写训练,至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写空心句号,不乱涂乱抹。
四。集体讲评作文。
这一点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至关重要。写完后不讲评,学生就不会切实的感受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无法确定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以往教师的做法是批改了作文,给学生判了分,好作文在班里讲评一下,发下去了事。这样的讲评只会使三、四个写得好的同学得到鼓励,而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触动极其有限,印象不深。可以说,这样的效果是不尽人意的。要面对大多数学生,要让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的提高,我教会学生自批作文,并教会他们找出自己作文的可取之处。我先把所有的作文收上来,拿出一篇作文,使用投影,在全班讲评。我带领学生首先查错,纠错(参照我上文提到的检查标准),找出优缺点记录下来,打分,写下评卷人姓名。然后进入学生自评阶段。我先把收来的作文打乱分发下去,再把学生四人分组,按照以上的步骤合作批改四篇作文并选出本组最佳作文。这样一来全班学生通过评阅他人的作文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别人的好作文妙在哪里,自己还有别人作文中出现的哪些问题,从而作文水平能迅速提高;二来全班六十五个同学,每次至少有十六、七名学生会因被入选最佳作文而受到鼓舞,信心倍增。
五.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开设英语作文课。拿出一节课时间学生自评作文。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可以先写长句,再写段落,再到完整的行文。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仿写训练。
再次,可以适用本节课或本单元所获得的信息,给学生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发他们的智慧之泉。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不要吝惜你赞赏的目光和热情的表扬,好给他们插上一对翅膀,让他们飞的更远更高。
第三篇: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案例一
这是一堂以读促写的作文课,要求当堂完成题目为《我》的500字以上的介绍自己的作文。
一、教师发下两篇范文《义务教学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试用)》中的《说说我自己》和《这就是我》(学生习作)。
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范文,明确这两篇都是介绍自己的文章,前者侧重于全面介绍,后者侧重于重点介绍,都写得较具体。
三、写作理论指导:写介绍自己情况的文章,可以全面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家庭、学历、爱好、个性、理想等等;也可以着重介绍自己某一方面,或兴趣爱好,或个性特点。
四、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可仿照范文中的一篇的写法,完成题目为《我》的作文,要求写具体,字数500字以上。
五、学生写作(写作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硬着头皮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有的学生翻来覆去看范文,愁眉苦脸„„
六、写作情况反馈:75%的女生都成了短发潇洒的“假小子”;90%的学生酷爱读书,简直到了忘了吃饭,撞电线杆,甚至于楼梯上摔下来的程度;80%的学生还助人为乐,帮助孤寡老人、让座、拾钱包、帮助迷路的小孩回家„„
学生上交的作文令我哭笑不得,任务观点强,生搬硬套明显,东拼西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从作文中看不到一个个真实的,富有个性、充满朝气的自我,语言的表达更是苍白无力,作文前景令人担忧。
案例二
(七年级开学几天内)
一、情境导入:
教师(热情的态度、洋溢的语言):同学们,你们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新集体里,同学们要共同生活、学习三年,这是我们的缘份。此时此刻,你一定希望早点了解班里每个同学的“子丑寅卯”,也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尽快地认识和接受。现在老师非常愿意做个沟通者,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诉诸于文,以文会友。
(教师的真情换学生的真心。学生鼓掌。教师已经抓住学生生活中交往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有了作文的真实期待,适时切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但具体的写作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可在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上面作进一步尝试,使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写作文,并懂得真正的写作。)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作文的真谛:写出有个性的我,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教师(鼓励):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我们想想“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所以只要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样做出有特殊风味的自家的特色菜,奉献给大家。
(生微笑,并考虑自己该从哪方面内容入手写)
教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份关于检测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气质的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取走这份资料。
学生中有60%的同学取走资料,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这一方面的情况,可以写这方面的内容。
(教师只作资料的提供者,而把选择交还学生自主)
十分钟后,学生都想好了写自己的哪方面的内容,有些想写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写自己的爱好,有些想写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写别人眼中的自己„„,总之,都想写与众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教师:大家都找到了写自己的内容,那么在怎样让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师帮助,同学帮助的呢?
生提出:
1、拟题是否可以别出心裁?能否小组讨论出一些题目?
2、写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创意?
3、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完成作文的时间延至下周?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结果小组讨论热烈,课后学生还跑向教师、朋友、父母询问,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三、一周后,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和需要已找到释放点,35分钟内都已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课堂作文体验十分愉快。后来,学生还提出10分钟的小组交流,我完全允许,并请每组组织者将本组的交流情况写成小结上交。
四、情况反馈及评价
情况反馈:
1、作文题目耳目一新:《她(他)是谁?》、《这个年龄的我有点怪》
《我是家里的“开心果”》、《勤奋让我如此美丽》
《我是个“小气鬼”》、《阳光女孩》、《我的代码——名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眼里的我》
《我长得很黑》、《泪水,我》
《唐诗宋词,我不变的兴趣》
2、内容、语言富有个性,流露真情实感。生一:题目:《我的“自白书”》
我就是那个游戏机前显身手,溜冰场上展雄姿的小英雄;
我就是那个上课时一会儿到美国,一会儿又上月球的一流梦想家;
我就是那个当老师突然闯进教室的时候,倒拿着书本也能读的天才;
„„„„„„„„„„„„
我就是那个常常点燃老师愤怒之火的打火机;
„„„„„„„„„„„„
我就是那个上闯天庭下闯龙宫,却总也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孙猴儿。”
生二:题目:粗心的我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咦,没有叉叉呀?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儿!这儿!这么多字竟然看不见,亏你还是班长!”老师突然大叫一声。我连忙眯起两只加起来才1.0的眼睛“扫描”了一下。啊,原来是一道填图题!
生三:题目:我——一道风景线
„„我们家老少爷们中就数我人最瘦,气力最小,胆子也最小,因此,被大家看作一棵“盆景”,人家看我性格平和,其实,这丝毫掩饰不住我那性格中的“猴性”与“邪劲”„„
3、写作形式创新:
一生用文言文写作,勇气可嘉;
一生用书信体写作:写给自己的情书;
五生用小标题写作;
一生还用数学公式:已知„„
求证:我不是个坏小孩
„„„„„„
评价:本次作文全班48位学生,20篇为满分,18篇为90分以上,10篇为80分以上,师请每位学生在作文上画小插图,再将全班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级后墙上展览。
生面露喜色,事后,都跑来跟我说:“老师,我找到了作文的乐趣。”
我适时引导,要持之以恒关注生活,作文就是生活啊。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中教师意在让学生“以读促写”,克服写作“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强调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的模仿与记忆,侧重于写作知识的指导,不注意情感激发,这虽然也能使学生完成任务,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都未得到发展,缺乏真情实感,造成了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写作结果;在案例中也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的去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把作文看成作文,因此,学生只能写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特征,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这种文章尽管文句可能通顺,结构也还合理,但却不能打动任何人;案例一还明显存在重文轻境,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烘托环境所带来的真实气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而难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学生很难关注生活,找到写作的源泉,从而使学生对作文缺乏信心,害怕写作文。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失败,令人担忧啊。
二、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写作作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最主要的载体,其教学思想与方式的改革,已成为新课标理念下中学语文个性的教学改革的一块“试金石”,如何融化中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让作文回归生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案例二使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初步的尝试。
(一)、激发写作冲动,给学生自信、愉快的写作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我又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题目松绑,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定出大范围之后,把其它大权全部下放。案例二在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都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文题选得好,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方向,浮想联翩,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因为写自己,学生才有得写了。
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
(二)、调动真情实感,明确写作的灵魂和恒久生命力
《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案例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我,酝酿出介绍自我的真实需求。正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充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词结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如文章《我长得很黑》《我的吉它梦》等,因为他们以“吾手写吾心”,文章自然生动感人,富有个性。有位学生在写作后记中还有如此感悟:“真正快乐的写作就是一种记录吧,所有的感官反射到大脑皮层的信息,在指间流泻成四平八稳的文字。白纸黑字间,是少有的惬意和满足„„”“当我们神色从容匍匐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架下,或者在奔波的节奏中,不要忘了用自己手中的笔,耕耘一方心灵的伊甸园”此语岂不已感悟了写作的真谛: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
(三)、关注写作方式、过程。案例二较注意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文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见木又见林,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师由“献血者”转换为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以自我意识主宰文章的“造血者”。作文以高度综合性与思想性,使任何一味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注定要遭受失败,因此,不要把作文课上成“理论指导课”,也不要把作文变成一种硬式的模式要学生去套。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献血,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不断造血,才能使作文教育保持先进与活力。
1、打破作文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寓文于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2、把作文技巧变成学生的需要。应该说,作文教学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课本,它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且,对这个空间的体验程度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尤其重要的是,作文过程中需要情感的投入,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激发学生酝酿情感渲泄的需要,写作技巧的需要。
(四)、评价要创新
“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这一原则的核心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难说的问题,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作文涉及到的一些消极东西,教师应加以引导,不应因此一棒打死。评价中要以激励学生作文热情为主,“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能敞开心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都要肯定,以赢学生对于写作短时间的势能为长久性功能。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人文化的教学新模式去启开学生思想的汪洋大海,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一个很好的载体。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写读书笔记
课标强调多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内容,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验文中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量”上做了明确要求,学生边读、边写、边记,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为一名任教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进行语言积累——写好一则读书笔记。我现在执教三年级的语文,学生读得课外书也有一些,但每次学生上交的读书笔记,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抄上一堆好词,再写一两句优美语句,好一点的学生是介绍一下该书的作者(有的还顺便介绍一下该作者的主要作品及成就——大多是书的序言所述或从网络上搜集的),接着便是故事梗概——将书中的内容提要抄写下来即可,最后来一二句不痛不痒的个人感受,整个读书心得便“大功告成”。仔细阅读,发现很多时候充当的只不过是书本语言的“传声筒”,属自己所写的“读书心得”寥寥无几,即便有,也时常是干巴巴的,空发感慨,少有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谈体会的。因此,学生的读书笔记总是以那么一张陈旧的“面孔”出现,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读书笔记的三种写法,正是语言积累的要求。
1、编写提纲或概括主要内容。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书或文章的主要意思完全理解了,用简明扼要的话把主要内容和情节概括起来,或把每段文章读懂了,把重要的意思提出来,写成简明的话,编成文章的写作提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理解、感悟。如《小露珠》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2、摘录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读书的时候,看到一些自己喜欢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摘记下来,日积月累,以备查找运用。如学了《北大荒的秋天》,让学生摘记有关颜色的词语;学了《西湖》摘记描写西湖秀丽景色的词语;再如学了《拉萨的天空》一文摘记第二自然段对“天空”的描写: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此外,摘记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古诗句中的佳句等。
3、写读后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既是感悟的结果,又是积累和运用。“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写读后感要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坚持经常写读后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要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写读书笔记有利于培养勤学善记的好习惯。
“读”和“写”是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读”,“眼过千遭,不如手过一遍”,说的是“写”;读是写的基础,写又可促进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这种应用文体读与写相结合,边读边想,边看边记。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时,让学生制作读书笔记卡,内容包括:文章或书名,主要内容,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收获感受等五个方面。笔记卡以表格的形式,学生随读随记,使用方便,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积累越多,语文素养就越丰富,只要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就会随之产生,习惯终成自然,他们的语文素养就会全面提高。
近日正读李茂编译的《彼岸的教育》一书,其中有一篇《暑假读书笔记的12种新模样》,读后很受启发。请看美国的教育专家是如何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对三级的学生难度有点大,但可以尝试。)1.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2.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3.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经历了什么。
4.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5.创作一首诗歌、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6.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解释。
7.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8.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无趣,都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9.写出书中的主要问题或冲突,涉及到的人物,以及结局。10.将下面这个句子填写完整:我喜欢(不喜欢)作者(或某一人物)„„的方式,因为„„(字数250~300)
11.描述一下你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12.为这本书设计一套试题。
这些设计是那么活泼有趣,富有探究意义,符合孩子们乐于接受挑战的特点,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千万不要只是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美国教育专家如是告诫。
相信语文老师们读了上述12种方案,在指导学生书写读书笔记方面,一定会有所启迪的。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专题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杨晓花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永远屹立的丰碑—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而感动着„„接着再谈自己体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我们总是觉得,现在的日子太平淡,太缺少激情,那么,这平淡、幸福的日子是怎么得来的呢?最近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得到了深刻的体会。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由于我指导学生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读后感方法得当,学生写起来文章没有千篇一律,开头和结尾基本上能按读书笔记方法去写,中间段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谈出体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