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中考语文复习清单
中考总复习知识清单
1.诗歌默写(上下句、反默、理解性默写、诗歌易错字词。能训为主,试卷为辅。)
2.字形(《能训》上的词语和《初三学生易错字大全》)
3.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实词、虚词用法(能训为主,与虚词和古文特殊现象讲义对照着看。)
4.四大句式、文言文成语、文言句子翻译(能训为主,结合所作的笔记和相关讲义。)
5.古诗词鉴赏(主观赏析题。能训、试卷、精通上的题目挑着看看,重点是学会解题方法。)
6.成语题(若干常用成语的意思要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看PPT,看几道题目练一练。)
7.语法题(长短句变换,扩写、缩写,仿句,看相关讲义)
8.病句题(病句卷上的方法指导。重点掌握病句类型。找若干题目练练。)
9.简明、连贯、得体(看精通上的方法指导。找若干题目练练。)
10.标语题、对联题、仿写题、图表题、诗句哲理(重方法,看讲义,适当找几题熟悉一下。)
10.文学常识(看看《能训》上的第一部分)
11.名著阅读(以二十篇为主,需默得出来。两张名著卷看看,有个印象就行。)
12.说明文阅读(重点看方法指导,解题方法归类当中有,要默出方法)
13.议论文阅读(重点看方法指导,解题方法归类当中有,要默出方法)
14.记叙文、散文阅读(重点看方法指导,解题方法归类当中有,要默出方法)
15.综合性学习,小作文,语言运用题(注意相应文体的格式,注意修辞和通顺,注意审清题意。演讲辞、欢迎辞、对话、辩论、串联词、颁奖辞、介绍、开场白、结束语、赠言、墓志铭等。看PPT)
16.大作文。(审题、立意、创新、记叙文、多用修辞、注意卷面。)
临战关怀
1.以能训为主,方法指导卷为辅,具体题目挑选一二看一看熟悉熟悉即可。
2.复习要眼、手、心合一。眼到笔到,笔到心到。语基一定要涂涂默默,光...看肯定没效果。
3.错题集和几份默写卷、默写本要看看,吸取教训,不重复犯错误。
4.作文一定要复习。整理好初三习作,清楚自己的常犯错误,总结经验教训。错别字要做好纠错工作。在选材上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写亲情、友情的,写志向、励志的,写自我觉醒的、写自我表现的、写兴趣爱好的等。每天在家做一到两个临题构思训练,题目在《能训》上找。
准确审题:最重要的大比规则
中考作文的第一要著,是迅速而准确地审题。这是人才选拔考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则。审题,就是弄清命题者的“指令”,叫你写什么,就得写什么。打个比方:当考生都按照命题要求去打“排球”的时候,你却我行我素,去踢“足球”,这就是违背游戏规则了,足球踢得再好,也是无效的。正确的做法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定下心来咬文嚼字,把题目的意思看清楚。譬如这么默读: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得少于---600字。
如此咬文嚼字,是力图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
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出现两次以上时,它就有可能是关键词。如某年中考作题中,四次出现了“你”(你是怎样的呢,你的情况,关于自己,你的心里承受力),可见考生必须写自己。然而,那一年,又许多人高度“忘我”,只写“他人”!
一道作文题中,关键词不止一个,考生应当尽可能地把它们都找出来,不能丢三落四。如某年中考作文要评说两幅漫画,关键词就有四个——
1、“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的“欣赏”;
2、“对这两幅漫画”中的“两幅”;
3、“我更喜欢”中的“更”;
4、“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中的“看法”。1的指令是:要写成美术作品评论,不能写成读后感;2的指令是:要比较两幅漫画,不能只谈一幅;3的指令是:只能写两幅都好,其中一幅更好,我喜欢这一幅;4的指令是:要发表议论,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难度很大的一道题,数以万计的考生都考砸了!
由于关键词不止一个,如果考生在考场上只在心里盘算,那就很可能有所遗漏。所以,不能“心算”,必须采用最“笨”的方法——“笔算”,即把好不容易找出来的几个关键词,一在试卷上圈出来。这样,就有了“物质”的“依托”,关键词就“跑”不了啦!为了防止被误解为“做记号”,可用铅笔画圈圈,写完后一一拿橡皮擦掉。
以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审题“操作程序”,可供考生采用。当然,正确审题的关键永远是考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平时多所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眼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个城市的中考作文,就必须把握好“感情亲疏”的真正内涵,而不能理解为“浓淡”“真伪”等。
考场作文制胜九招
考场作文要想获得好分数,必须学会几招实用妙法。
1.让标题“靓”起来。
现在的考场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因此,拟题非常重要。考生若能根据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拟一个有灵气、有创意的好标题,定会受到阅卷者的青睐。下面分别就补充标题和自由命题这两种命题形式来谈这一问题。
补充标题,也即半命题作文,通常是在横线上空出标题的一个部分,要求我们选择一两个词语或短语填上去。要使补充的标题美观,就要在形象下功夫。要么新奇,如《我最喜欢的半个妈妈》《没有开始的故事》;要么形象具体,如《丑陋的同学》《红色的日记本》;要么以情动人,如《解放军,我的亲人》等。
自由命题的技巧就更多了。有仿词法,如《胆小不如鼠》《网事悠悠》;有比喻法,如《同桌如花》《我是一本开心词典》;有矛盾法,如《细心的马虎仔》《老师给我做学生》;有的用句子作标题,如《我当寝室长》《让爸爸下岗》;有的使用呼告法,如《妈妈,我错了吗》《真对不起,同桌》等,这些拟题法,都能为文章增彩。
2.让“三板斧”夺头功。
《岳飞传》中岳飞的大将牛皋擅用板斧,所向披靡。我们写考场作文,也应该一上场就使出“看家本领”,写好开头。把精心设计的有个性的亮点,尽量在文章的开头展示出来,先声夺人。
3.让文章多分段。
多分段,不是为了虚凑字数,而是为了使文章的层次清晰明了。阅卷老师的工厂作量很大,如果文章层次一目了然,清爽如沐春风,自然能给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此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每段开头要精心设计—个统领全段的“中心句”。有了“中心句”作“导游”,读者便会跟着你的思路走。二是关键地方要独立成段。关键地方指的是精彩的句子或句组、表明观点的句子或句组、情节高潮等,把这些“闪光点”多“卖弄卖弄”,有利于增分。
4.让课文为你解围。
作文想拿高分,必须要有亮点。因此,在考场有限的写作时间内,应首先想到借鉴课文。一是在紧扣文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哪篇课文的结构可以借鉴。选择其中—篇,借其“框架”,“镶嵌”内容,我们就可以写出——篇令阅卷老师赞许的佳作。二是从课文中灵活取材。中学课文中涉及的故事,大多内涵丰富,我们不妨从一个巧妙的角
度重新讲述它。
5.让“三”来做文章。
从古到今,人们对数字“三”情有独钟。作文也是由“开头、中间、结局”三部分构成的,因此,我们应重视“三”的作用。我们可以用“三次谈话”来组织全文;可以用“三张照片”组织全文;也可以用“三个小镜头”“三个人物”组织全文;还可以用“三个画面”“三个地点”组织全文„„“三”是少中的多,“三”又是多中的少。凡事多则杂乱,少则单薄。所以,我们要在“三”上多做文章。
6.让名言帮你构思。
在作文中引用几句名人名言,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让名言成为快速作文的—种技巧,尝试的人也许不多。如以“谈读书”为题作文,我们就可以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全文的纲,从“勤”和“苦”二字入手,很快就可以成篇。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一文,就是巧妙地运用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统领全文的。
7.让情节来“抓人”。
情节的起伏跌宕,会抓住读者的心:要做到情节“抓人”,可从下面着手:
①找出你写的人或事中独特的地方,大做文章。
②将最重要的、最精彩的情节,大写特写。
③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使行文节奏忽急忽缓、忽起忽落,扣人心弦。
8.让视角跳出“人”外。
一般的作文,都是从人的视角来写的。如果我们尝试转换一个视角,从物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抒发感情、发表议沦,便会收到极佳的创新效果。比如,以“等待”为话题,我们可以联想到“守株待兔”的故事,以树的视角来观察农夫的行
为,表达“不要消极等待”的观点。
9.让卷面美起来。
应考作文,特别要注重卷面整洁。要做到:笔随心至,落笔无误,先拟好提纲再写,以免思路不清或跑题;其次,卷面要整洁,避免勾画。把重点内容写在草稿纸上,整理后,再誊抄在卷面上。
中考作文备忘录
1、仔细审题,圈画重点,不偏题。
2、开头点题,中间围绕中心选材写作,结尾一定要浓墨重彩的点题。
3、中心要鲜明突出,准确把握写作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4、对于文中能表明中心、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能轻描淡写,不能一笔带过,要给予充分描绘,细致刻画。
5、语言上要恰当运用排比、比喻、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引用名言警句或自创优美的文字,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表现力。
6、命题作文不能改动题目,半命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话题作文,要仔细审读提示性文字,确定写作重点,拟好题目,写作时既点话题,又照应文题。
7、文体要明确,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切忌“四不像”。
8、不暴露学校、姓名等信息(如重点民办中学,三年前我光荣的考取了某重点中学,父母出了昂贵的学费送我入学,隔壁是辅仁高中,钟书楼,钱钟书是我校校友、沁园新村等)。
9、一定要充分构思后再下笔,构思至少10分钟,写好提纲或要点。如时间允许,可先写草稿再誊写。
10、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尽量不要出错。实在写错了,用斜线轻轻划去,不要乱涂。
11、严禁写诗歌。不得套用已发表的文章,严禁抄袭。
12、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注重创新;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注重求稳。
13、写作素材来自生活,来自热点,写自己熟悉的,大打“亲情牌”,必能取胜。切忌胡编乱造,还美其名曰:“创作小说”。全部或大部分讲述他人故事,文尾点出中心的写法也不可取。
14、写作前先酝酿感情,形成创作冲动。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15、尽量不写文化课学习等枯燥的事,不用人云亦云的材料。
16、尽量不写英文单词与句子,不卖弄网络语言等不规范用语。
17、不要涉及敏感问题。政治问题、国际纠纷、宗教分歧,非我辈学生在短文中能说清,以回避为好。不要喊口号,不要写成大报告、光荣榜、决心书,切忌教训人。
18反映社会阴暗面,并非不可。但不宜夸大,不宜打击绝大多数,不宜说过头话。可用善恶对比的方法使文章积极向上,也可在文尾加上“希望” 的话,给人以光明。
19、中考作文决不能“弯弯绕”“太含蓄”,决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
20、拿高分,必须有亮点!亮点何处寻?
(1)、最大的亮点乃是一个巧妙的、机智的构思。
(2)、“亮点”,还可以是一个生动的传神的细节描写。这在记叙文写作中尤为重要。
(3)、“亮点”,还可以是一个内涵较丰、颇有韵味的句子。
三年功夫,在此一搏。全力以赴,绝不放弃!
第二篇: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很多考生惧怕的考察内容之一,冲刺复习期间,就中考现代文复习和考核的重点进行以下归纳。
一、把握词句
阅读课文能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词义、句义和表达作用,特别是重要词语与关键句子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我们阅读文章,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内容。句子的意义主要指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作用则是指句子对表现文章旨意、情感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效果。解读句子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正确地予以解读。
二、理清思路
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区别的。记叙文的思路是指内容呈现和情感表达的线索,如事情发展线索、人物活动线索、情感演变线索等;议论文的思路是指文章阐述观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说明文的思路则是说明的顺序。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既要能正确地给文章(包括某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同时说出划分的依据。(from: www.xiexiebang.com)
三、整体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运用分析、比较、质疑、概括等方法,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表现形式。
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表现为不同的程度,伴随着疑问和探索,理解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入。因此,在整体理解这一点上,不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深浅层次也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只要能浅层次地认知,有些需要概括,有些则需要分析。近年来,整体理解的试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筛选信息、领悟内涵、概括归纳、分析内容。
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一般只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处理。记叙文的信息主要是记叙的要素,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需要筛选的信息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围绕事物特征而引用的材料。议论文的信息筛选,重点是文章的论点、分论点和论据。这些信息是文章中现成的内容。(from: www.xiexiebang.com)领悟内涵,就是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旨。阅读文章,必须真正领悟它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摘录文中现成的词句,而是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有研究指出,用自己组织的语句来阐述文章内容,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可以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因此,中考试题非常重视领悟内涵的考核,要求考生依据文本,根据自己的解读,从多个角度领悟内涵,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类试题,一般都集中在对含义深刻隽永的篇章的理解,对文章写作意图、文章标题的理解。
概括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有人甚至断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能力上。理解能力强,必然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反之,则必定抓不住要点,不能正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而且概括归纳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在阅读中区别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出学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可见概括归纳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每份试卷中几乎都有概括归纳要点的题目。
记叙文的概括归纳主要有概括记叙的内容、归纳记叙的中心和人物的思想品质;议论文则是归纳论点、分论点,概括事实论据;说明文则主要是归纳说明的事物特征。
概括记叙的内容可用要素概括法、共性提取法、关键词句捕捉法等方法;归纳中心思想一般可以从文章结构层次、人物和事件、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文章的议论、抒情等方面入手。
分析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活动。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主旨的关系、人物言行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和表达作用的关系等。分析性试题重在剖析具体材料背后的原因、作用、关系等。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为什么郭教授的
“骗局”是 “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from: www.xiexiebang.com)这一试题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最完美的礼物》)的前提下,分析郭教授的 “骗局”即沙漠途中隐瞒了水囊里已经没有水的真相所产生的作用和给人生的启迪:给当时的队员们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激励人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险阻。
四、体验感悟
体验,也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有意识的情感体验能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冶情操的目的。感悟,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阅读感悟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如2007年上海市中考试题:选择文中
(《老海棠树》)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提高感悟能力,关键是感受要深刻,感点要明确,阐述要充分。
五、鉴赏写作特色 古人读书强调
“由文悟道,因道解文”,即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主旨,然后再去解读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是如何使文章的内容表现得更艺术,主旨更突出的。这就是不仅要懂得文章写什么,还要懂得文章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近年来,对写作特色的鉴赏主要主要集中在对文章表现手法、描写特色和语言修辞的鉴赏等方面。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就本文
(《最完美的礼物》)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写150字左右的点评。
鉴赏写作特色关键要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六、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近年来深得重视的阅读能力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与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可见,评价文章内容应当提升到形成莘莘学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from: www.xiexiebang.com)评价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良莠俱存,鱼龙混杂,我们必须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评价能力,判断是非正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马蹄任意践踏的草地,而应该有自己正确、独到的见解,批判错误的观点,弘扬正确的思想,从而发展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
七、文化积淀
新 《语文课程标准》把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考试必定十分重视文化积淀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积淀的深浅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下。文化积淀包容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主要有语言积累、名著积累、名人轶事积累和生活积累等四个方面。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包括成语、诗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的积累。中外传统的文学名著和文学人物也应该有最起码的了解。而名人轶事凝聚着古今中外社会精英的思想、智慧,反映着他们的成长经力、处世原则和高风亮节。熟悉名人事例是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围绕某一论点列举名人事例,能正确清楚地叙述名人的有关经历、事情,从而使阅读的过程变成对话、创作、呼应的过程,激活读者的思想和材料的储备。同样,丰富的生活积累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而且在一定上反映了他的文化积累的深浅。它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积淀的考查,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大量的是隐性的阅读理解,没有相应的思想积淀、知识积淀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是寸步难行的。近年来,在注重隐性的文化积淀考核的同时,更注重了显性的文化积淀的考查。
请看以下两道中考试题:1.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2.文中为论证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引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例子。试从课外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from: www.xiexiebang.com)显然,只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才能毫不困难的解答这些试题。
八、综合运用 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运用是指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和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和言语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在阅读中,综合运用是把文本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学范畴,在阅读与表达、阅读与探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在这方面作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它主要有语言实践和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实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阅读不仅是为了理解,为了掌握作品所包容的思想、认识和各种文化知识,让读者得到文化的熏染和审美的愉悦,阅读还要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种试题一般表现为仿句的练习,即仿照原有的句子造句。它一般包括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句式特征的仿造。
阅读中的综合学习,主要结合阅读文本提供的材料、思想、观点,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显而易见,这是 “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阅读不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显然对平时的教学是一个极好的导向。2000年上海中考试题就作了可贵的实践:
从文中(指现代文
《沙尘暴敲响了警钟》)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学习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能力点。在中考冲刺复习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
第三篇:2013中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复习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冒号引一句),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直接引用放里面。(三种情况)见到冒号放里面。不做句子成分放里面。
句子末尾的引用语见到叹号、问号放里面。(引文末尾处用的是问号或叹号的句子,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把问号和叹号放在后引号内。)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8、省略号
省略号前面不能“等等”,后面不能添词进行补充。9破折号
破折号前面不能“即”“就是”通用。10书名号
用在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以及影视剧片名、电视栏目和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但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科技成果名、课程名、会议名还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引号。
一、问号
1、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3、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二、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三、顿号
⑴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四、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五、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六、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七、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用书名号标示。示例:
《三国演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参考消息》‖《大众电影》‖《瞭望》杂志‖《中华儿科杂志》
2.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示例:《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
3.文化产品(电影、戏剧、绘画、歌曲、舞蹈、摄影、邮票等)的题目,用书名号标示。示例:
影片《红高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独舞《月光下》‖黑白摄影《救死扶伤》‖
‖特种邮票《中国皮影》‖相声《钓鱼》‖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游戏软件《仙剑奇侠传》 4.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栏目与板块名称,用书名号标示。
示例:该报《人民子弟兵》专栏‖副刊《笔会》‖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体育沙龙》
5、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永久牌》自行车 《桑塔那》轿车 颁发《身份证》 持有《经营许可证》 附有《产品合格证》 办理《营业执照》
八、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标点符号常见考点:
1.问号
(1)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用问号。如: 明天的旅行,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2)问话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还是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尾。如:
你们到哪里去了,同学们?
(3)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用问号。如:
除了他能做好这项工作,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做好吗?
(4)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用问号。如:
我不清楚出版社为什么单单选中了这本书。
2.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一般用于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分号大多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1)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但是如果这个数字是省略语,且表示确指,则必须用顿号。如:
①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②请分别概括《石榴》一文中第三、四段的主要内容。
(2)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一般不用顿号。如:
第二天又在曹安和家接着录制了《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
(3)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如: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引号、书名号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如:
书房内布置得简朴典雅,右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一般放在引号外。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使用书名、影视名、歌曲名等,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那么需要加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如果句子本身是在强调书、影视、歌曲等内容的名称性时,用书名号。如:
①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但你知道其中的政委的原型是谁吗?
②你会唱周杰伦的《双截棍》吗?
4.括号
(1)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如: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认为:“最紧迫之事就是要确保女童和妇女的入学机会,改善其教育质量,并消除阻碍她们积极参与的一切障碍。应该摒弃教育中任何有关性别的陈规陋习。”(摘自《中国教育信息网》)
5.语言描写时,“说”字后面标点的使用
“说”在语言前,用冒号;“说”在语言中,用逗号;“说”在语言后,用句号。
6.注意倒装句中的标点使用
(1)感叹语气的倒装句,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句子中间用逗号。如:
这最后一课,我永远也忘不了!
(2)疑问语气的倒装句,问号也应放在句末,句子中间用逗号。如:
“好点了吗,小贝?”妈妈问。
例句分析
1、“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接着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2、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着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顿号连用导致并列关系层次不明,“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应为逗号)
3、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省略号与“等”重复使用,应去掉一个)
4、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不是疑问句,问号应为逗号)
5、“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我们说”后的冒号应为逗号)
6、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______湘西茶峒镇去旅游。(“边城”的引号应为书名号)
7、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选择疑问句中,两个分句合在一起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问号只能用在句末,句中应该用逗号)
8、他对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该句独立成句,意思完整,故句号应该在引号内。)
第四篇: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总复习之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解题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回答说明的顺序及结构方式。
一说明文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抽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具体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2根据表达方式分
⑴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⑵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语言生动。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①看说明文说明文标题;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如果题目是个比喻等形象化的说法,说明对象须写出它的本体;说明对象应该是陈述语气,不能用设问。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1 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文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1、举例子: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6、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揭示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增强说服力。考点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关键词+具体说明内 容。
三说明文顺序
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于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1)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原因到结果
(4)由整体到部分(5)由现象到本质(6)由特点到用途 考点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答题格式,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四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基本特点);生动性(多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比较”“几乎”“相当” “之一”“最”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经科学家研究”,“资料表明”等 :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考点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或绝对化。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出后代入原句中,读读看是否合适。五说明文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六其他考点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增加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
八、概括某段说明内容 类型
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议论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一种文体。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2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对策: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的,分析论据,加以概括。
二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的定义、公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论据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 与被证明的关系。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3概括论据内容。
力求简洁、准确并切合论点。4补充论据。
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2)、补充论据要注意表述切合论点。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论证方法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深刻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证概括深入,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深刻有力地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四、议论文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总分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③并列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关于驳论文:
批驳对方的三个突破口:
①直接驳论点。例:《有钱就幸福吗?》《严师未必出高徒》
②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③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例《驳“金钱万能”》
整理于2012年3月
第五篇: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定稿)
病句专题
考点点拨
①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②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累赘几个方面修改病句;
③修改语句中的病句。
一、病句的概念
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或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二、病句的种类
(一)成分残缺。
1、通过世界杯上球员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2、我们必须认真读书的习惯。
3、在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比赛。
(二)搭配不当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转变。
5、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12日发布了2010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
6、夏天的牡丹江是一个火热的季节。
7、在马路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8、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9、虽然天气很冷,所以他仍然坚持长跑。
(三)语序不当
10、《出师表》对于不少韩国人都耳熟能详。
11、会议通过并讨论了这项提议。12、2010年夏天以来,全国一系列的发生了暴雨灾害。
13、德国对的失利不禁使德国球迷潸然泪下。
(四)重复累赘
14、他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15、刘爷爷头上的头发都白了。
(五)前后矛盾
16、在这次救灾活动中,同学们基本上都献出了一份爱心。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删、调、换
1、增,即增补法。就是把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补全,使句子的结构完整,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例如:我们班获得了“先进班集体”。
2、删、即删除法。就是把句子中多余的成分删掉,使句子的意思清楚、简练,避免出现啰嗦、重复的现象。
例如: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3、调,即调位法。就是把句子中语序不当的词语进行调整,使句子结构清晰,意思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例如: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蔚蓝的一方天空。
4、换,即替换法。就是把句子中用错的词语或不合适的词语换成合适的词语,使句子中的各成分、各词语之间搭配合理,表达意思更准确。
例如: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成为当前抗旱救灾最热切的任务。
四、修改病句的原则
1、不能改变愿意。
2、宁少改勿多改。
3、宁增勿删。
4、宁调勿改。
五、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原句。要读懂句子的本意。
2、找病因。找准有毛病的地方,分析毛病的类型。
3、对整改。对症下药,进行增、删、调、换。
4、改后查。修改后,检查是否改动了句子的原意,改后句子是否通顺、流畅。切忌不要把病句改成病句。
★综合练习
1、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这是韩、日两国保证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2、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3、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老师告诉同学们,凡是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用雾视法加以治疗。
7、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8、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9、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10、目前,推行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13、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部队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14、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15、不是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16、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18、几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19、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奥运”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22、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23、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4、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25、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26、在第四十七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精神矍铄,夺得了四块金牌。
27、人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了。
28、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29、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30、从报刊上了解到你们的事迹,使我们非常感动。
31、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34、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35、道希望通过多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36、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37、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8、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39、你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后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40、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41、中国文物展览馆展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新发现的陶瓷一批。
42、班主任黄老师把我们几个班的干部召集到办公室开会,研究校运会的宣传工作。
44、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45、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46、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47、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则。
48、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登门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49、我们很喜欢退休干部李大伯,一来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50、今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52、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53、会议室里的座位真是座无虚席,好多人站着听了一下午。
54、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56、通过这次展览,使同学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伪科学的危害。
57、五十多年来,这位海外游子时刻不在眷恋自己的祖国。
58、每篇文章的字数约二千字左右,不得抄袭。
59、工作中,我们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60、热烈欢迎上级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61、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认真搞好环境卫生。6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63、一到宿营地,大家放下行李,把帐篷支起,搭起炉灶,生火做起饭来。65、们提倡节俭,像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极端可耻的。66、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修改病句练习答案
1、去掉“是否”
2、“保证了”改为“以保证”
3、去掉“通过”或“使”
4、将“和”改成“等”
5、将“顽固”改成“顽强”
6、删掉“一律”
7、将“改善”改为“提高”
8、将“增加”改为“提高”
9、删除“当„„时”
10、删除“目前”或将“当务之急”改为“首要任务”
11、将“要求”改为“发展形势”
12、将“天然的”掉到“一个”后面
13、将“无”删除
14、删除“重要”
15、将“不是”“就是”改为“无论”“还是”
16、将“只要”改为“只有”
17、将“显示”改为“因为”
18、删除“的原因”或“的结果”
19、删除“使” 20、将“凝视”改为“看”
21、将“却”改为“都”
22、删除“使”
23、删除“不”
24、“处心积虑”用词不当
25、递进关系前后顺序颠倒
26、“精神矍铄”用词不当
27、删除“清晰的思路”
28、删除“不要”
29、删除“使”30、删除“使”
31、将“所以”改为“如果”
32、将“因为”“所以”改为“虽然”“但是”
33、将“既然”改为“即使”
34、将“发电量”改为“所发的电”
35、删除“不”
36、句末加“的人”
37、将“语文对他”改为“他对语文”
38、删除“一句句语言”
39、将“今后”调到“你们”之后40、将“将来”放到“自己”后面
41、将“一批”放到“陶瓷”之前、将“新发现”放到“春秋”之前
42、将“几个”放到“干部”之前
43、将“他”放到“因为”之后
44、删除“的”
45、删除“对于”
46、删除“经过”
47、删除“毫无例外”
48、删除“您的”
49、有歧异 50、将“不忘”改为“不在”
51、将“仿造”改为“生产”
52、删除“不”
53、删除“的坐位”
54、将“健全并建立”改为“建立并健全”
55、将“改善”改为“提高”
56、删除“通过”或“使”
57、将“时刻”改为“无时无刻”
58、删除“约”或“左右”
59、删除“以偏概全”60、删除“来我校”61、将“许多”放到“居民”前
62、将“对我”改为“我对”且放到句首。63将“把帐篷支起”该“支起帐篷” 64、将“拜读”改为“斧正”65、在“成果”后加“的行为” 66、删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