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最终版]
加强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和弘扬良好作风。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中央领导集体就突出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加强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就突出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并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党和端正党风工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 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强调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求真务实精
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木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是好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在去年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的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赞誉生了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山西襄汾溃坝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了三鹿奶粉、齐二药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了贵州瓮安、云 南孟连、甘肃陇南等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这些事故和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突出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问题相当严重。当前,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旨意识不强,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甚至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二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不强,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甚至把学习理论当作装磺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责任心和事业
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飘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四是政绩观不正确,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五是个人主义严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利益。六是纪律观念淡薄,自恃地位特殊,放松纪律约束;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领导干部自身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实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作风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我们党始终强调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使党始终
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篇: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修养是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并力求达到一定水平的活动。如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学修养等。党性修养也称党性锻炼,就是党员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而使自己的党性认识、觉悟、政策水平和道德情感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它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和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保障。
一、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党性修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的重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上说,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在国内,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形势也十分严峻。在自身建设方面,经过80多年的艰苦努力,党在不断壮大,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执政能力在总体上与其肩负的历史重任相适应。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甚至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若不抓紧解决,将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整体提高,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
万丈高楼平地起。共产党员是共产党的细胞,党员的党性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应从基础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党性修养,是激励昂扬精神,立志为党为人民有所作为的力量之源。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而十分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必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具备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兢兢业业干党的事业,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崇高情怀,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才能有敢于伸张正义,勇于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浩然正气,坚持原则,不畏权势,努力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党性修养,是抵制腐朽思想影响,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固本之举。
邓小平同志对党员的党性问题极为重视。他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只有增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才能增强对错误思想的识别力、免疫力和抵制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他始终要求:“所有党员都要增强党性观念”,“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隙而入;以至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像胡长清、王怀忠、杜世成等人的堕落说明:作为一名党员,要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党性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新情况面前不迷失方向、不动摇精神支柱,才能在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面前不丧失理智、不解除武装,真正做到拒腐防变。
5、加强党性修养是改善党员队伍现状的重要保证。
当前,从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二是纪律松懈,缺乏全局观念。三是宗旨意识淡化,无视群众利益。四是作风不实,党风党纪不正。上述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也触目惊心。这些问题同共产党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是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6、加强党性修养是改进作风的重要手段。
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反映党性,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不仅要看其政治纲领,而且要看其作风。作风彰显形象,作风代表态度,作风反映能力。作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展示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检验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党内不正之风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形形色色的党内不正之风都来源于对党性原则的背离。作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党性具有反作用,优良的作风对党性具有保护、巩固的作用,不良的作风则对党性具有破坏、削弱的作用。
党性修养能够培育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提高对权力、金钱和美色诱惑的免疫力。
党性修养能够为作风建设提供信念上的支持。党性修养既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具体行动。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树立无私无畏、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所以说,党性修养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优良作风的过程。
党性修养能够为作风建设提供意志上的支持。坚强的意志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基础。党性修养,就是砥砺在困难时期和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始终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坚强意志,就是磨练在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和复杂情况下创新思路、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就是培育在艰苦岗位上和寂寞生活中自觉抵御金钱和美色诱惑的坚强意志。所以说,党性锻炼是磨练意志品质、发扬优良作风的过程。
二、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有四个:一是理论武装,包括汲取营养(政治营养、思想涵养、知识素养),明确方向(人生奋斗方向、工作努力方向),增添力量(增强前进动力、提高防腐能力)。
二是实践砺练:在实践中养成,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完善,正确处理好目的与手段、主观与客观、认知与行动三对关系。
三是反躬自省: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通过内省超越自我,塑造“新我”。
四是见贤思齐:敬贤,亲贤,学贤,敬贤是把外在的榜样变成自己心中的偶像,亲贤是把敬仰之情内化为强烈的支配自己行动的力量,学贤是不断地向榜样靠近。
三、当前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主要任务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当前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是“六个着力、六个切实”。
一是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是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三是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四是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
五是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六是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三篇: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问题仍然突出,给党和国家工作,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二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三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四是政绩观不正确,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五是个人主义严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六是纪律观念淡薄,放松纪律约束,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领导干部自身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社会监督相统一,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
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把所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第三,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领导就是责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要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强化责任意识,带头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部门、行业、部位、环节,要反复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严防死守,杜绝隐患。遇到急难险重工作,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四,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也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第五,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
第六,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优良作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的组织原则。要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要严格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决不允许侵犯群众权益,决不允许欺压群众。要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各项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清正廉洁。
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一切事业,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键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群众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经受锻炼、成长成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第四篇: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风气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风气
目前,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各级干部中部署开展的“讲党性修养,树良好风气,促科学发展”的主题教育,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关于加强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即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需要;也是进一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走和平崛起、共同发展的国家富强道路的需要;更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党方针,不断筑牢党的执政基础,永葆时代先进性的历史需要。
所谓干部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个人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归根结底就是对待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就其具体内容来看,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作风看,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会失去不竭的源泉。从学风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离开了群众的具体实践,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所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
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就要犯错误。从工作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就必然会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从领导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也必然会出现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等不正之风;从生活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忘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因此,我们如果不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我们作风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的事业不仅不能与时俱进,而且很可能与时俱退、与时俱变。也将会出现骄奢淫逸等消极腐败现象,使党的形象受到损害。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倡导并领导了整风运动,并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同样十分重视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更加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
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把具体工作概括为“六个着力”,即:着力增强宗旨观念;着力提高实践能力;着力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既是继承,又是创新,是指导全党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对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于我们基层工作者而言,大政方针上已经确立,我们的任务就是结合实际抓落实。为此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或者改善作风建设。
第一,树立求真务实抓落实之风。大政方针已经确定,作为基层单位就是怎样结合实际把工作落实好,结合实际也就是求真务实。在日常工作中要懂得注重在细节上“抓落实”的重要性。要明确落实好工作是自己的职责,在落实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障碍,去克服它是能力本领的体现。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就是工作创新的来源。每一个党员都要有这样的胸怀,甘愿做平凡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要大力改善学风。当今社会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需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培训来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我们要针对干部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培养干部职工掌握知识、提高素质。要通过领导干部讲形势鼓舞人心;讲困难增强忧患意识;讲纪律增强自律意识:讲为政之道增强责任意识。同时要要求干部职工养成自学习惯,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第三,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发展是我们科技部门立身的基石,是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科技部门只有在工作中紧扣服务,叫响服务,切实把服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才能做到有为、有位,才能赢得政府信赖、群众赞誉、社会认可。我们要在深入开展“讲树促”活动中强化服务意识,以“为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力争使各项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要强化责任意识。抓落实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我们要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做到只争朝夕抓落实、提高水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严格考核抓落实。要一切从科技工作的实际出发,抓重点、抓
关键、抓突破,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探寻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
第五,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开放的广度和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没有思想的率先解放,就没有干事创业的饱满激情和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这个传统,发扬这种精神,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更高层次的提升,要在思路举措上有更大力度的突破,要在思维方式上有更新定位的体现,要积极践行“允许在探索中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的理念,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潮。
总之,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讲树促”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服务大局的意识,树立发展之风、创新之风、服务之风、清正廉洁之风,让党放心、群众满意。
第五篇: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良好作风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良好作风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从抓党性纯洁上入手,从抓领导干部作风端正上着力,强化自身学习,增强民本意识,保持情趣健康,做到清正廉洁,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一、做到“三学”,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
学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之源,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就要以学为先,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扬弃旧义、探求新知,丰富知识、提高品位,把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能力。
(一)要善于学理论。
理论是指引方向的航标,是破解难题的要诀,是推动工作的引擎,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落实。当前,最紧要的是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要善于学知识。
要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努力学习民主法制知识,提高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要努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更加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要善于学做人。
做人是做官之本。要学做官,首先要学做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崇高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去赢得人民的尊重,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二、坚持“三问”,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因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在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我们获得广大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尺。宗旨观念增强了,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就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深厚的感情基础。
(一)坚持问政于民。
问政于民,就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人民公仆,自己所拥有的指挥、调度、决策和组织实施等公共权力,本质上都是实现人民意志的工具。权力的行使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遵
守民主程序,接受民主监督,决不能反仆为主,把个人凌驾于群众之上。
(二)坚持问需于民。
问需于民,就要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要高度关注民生,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缩小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尽力满足不同利益群体在稳定和发展方面的合理愿望;极力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真心实意地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
(三)坚持问计于民。
问计于民,就要虚心向群众请教。事实证明,当我们在发展上急功近利时,就很难得到群众支持。因为哪些做法行得通,哪些行不通,怎样做符合自己的利益,怎样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群众最清楚,也最敏感。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心无杂念地为人民谋利益,把勇于创新与从善如流结合起来,把依靠群众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集中群众智慧和调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结合起来。当作出的决策面对沉默的大多数时,领导干部首先要对自己多打几个问号,看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当有的决策本身没有错,但群众不理解甚至有很深的误解时,我们也要反思工作是否在哪里粗糙了些,能否拿出令人信服的对策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关注点上,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三、树立“三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着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所以代表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就是希望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同时,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属于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为公众办事的。权责统一、权责对等是公共权力行使的基本原则。领导干部既是权力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履职尽责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决不能把权力当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根本无从谈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这些都是非常有害的,不利于我们的干部成长,更不利于我们的事业发展。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全部工作和精力用在“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上,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必须重点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忘记群众利益,更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群众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和维护群众利益。要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反之,凡事先替自己打算,置群众的冷暖于不顾,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必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和唾弃。二是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不能做只注重局部利益的狭隘功利主义者,必须站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把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与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把为群众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与实现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四是正确处理做官与做人的关系。要坚守从政道德,坚持做官与做人、修身与立业相统一,做一个高处立志、低处修身的人。加强思想修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享乐思想的滋生。要淡泊名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