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五篇)

时间:2019-05-12 13:3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第一篇: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浅谈

示范小学孙晓晴

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修改小学生作文有多种方法,我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

一、按纲修改法。学生完成作文草稿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写作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删除与提纲不吻合的材料,补充遗漏的内容,充实应突出的重点部分。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①妈妈是我敬佩的人。②具体叙述妈妈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③妈妈真令我敬佩。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妈妈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又去上班。爸爸工作忙,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他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妈妈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爸爸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爸爸的材料,重点写了妈妈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

二、自改自评法。“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教学的精辟论述。学生自改、自评、自讲的过程,是学生作文逐渐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把握这一过程规律,培养学生自改自评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改的能力,能使他们的文章逐渐达到“理真情切而意达”的境地。

“新诗改罢自长吟”,这是杜甫锤炼字句方法。学生在完成作文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审文题和中心是否一致,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恰当,再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词语、病句等等。文章自改后,反复朗读几遍,边朗读边推敲,细阅读品味,就会发现文章字句上的问题,学生再回到经历过的事件中去,再体验、再消化。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改自评情况,选出典型作文,当面加以辅导,让受辅导者在班上作自评自讲,交流写作与修改的经验,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互相批改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然后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4至6人为1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学生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解决,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立意到分段,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与同学或家人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见解,然后取长补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冷却批改法。文章写成后,因是自己尽力而写,所以想修改,也觉得无从下笔,这时,可以把写的作文放置起来。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能比较客观地发现自己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对比修改法。1是对比课本上学过的范文,2是对比课外阅读的文章,3是对比教师的下水作文和班上同学较好的习作,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先给学生读《小雪花》片断:“在满天飞舞的雪花中,满操场都闪动着同学们红红的脸蛋,黑黑的脑袋,五彩缤纷的衣服。男同学‘呵呵’地叫着把帽子和他们的欢乐扔向天空。女同学大声欢呼着,挥舞着红纱巾,好像他们心中的欢乐已经化成红红的火焰。”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描写有关雪的作文片断,再进行修改,通过修改使学生们懂得了要把意思写明白,事物才可

爱。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方法指导

小学生作文方法指导

小学生作文结构方法指导篇

一.列好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 1 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思考练习】

(1)制定作文提纲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制定作文提纲要注意哪些问题?

(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二.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开头

开头,就是指文章开始的那个自然段,或指文章开篇的那一两句话。由于开头是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如果不精心设计,就会影响全文效果,所以文章开头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话并不是夸张。开头写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为不知怎样开头、不知怎样写好开头而犯愁。其实,文无定法,开头就更无定法了,五花入门,各式各样,乐于怎样写就怎样写,觉得怎么写好就怎么写。这一点,同学们务必要清楚,千万不要为刻意追求某种写法而大伤脑筋。

开头无定法,但也决不是说就没有“法”。各种各样的开头,可以大致地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的方法,二是“形象化”的方法。

第一,“开门见山”的方法。此中的“山”,决不是单指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指文章的题目,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人、事、景、物等)。这种方法就是文章一下笔,就直截了当地点明题目或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让别人读了开关,就能知道文章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开头方法,也是最容易学习的一种方法。同学们要对这种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何“开门见山”呢?

2(1)采取叙述的方式。

①文章一开篇就介绍一下人物活动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如,《菜市场里的**》:星期日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来到菜市场,准备多买一些蔬菜回去。

②用较少的话概述一下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我们的新班主任》:暑假开学后,李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半年来,李老师热爱学

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③交代事情的起因。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村前的公路旁有一座“垃圾山”,每到夏天,臭味弥漫。这个星期

六,我们第一少先小队的队员们自发组织起来,准备铲除它。④采取倒叙方式挑明事件的结果。如,《我的同桌》: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望着语、数双双跨入“优秀”等级的试卷,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同桌小方的手,不知说啥好。⑤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叙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妈妈心中的天平》:每当我独自一人时,就会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心中的那架天平。

⑥先写其他人物或事物,再引出要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如,《我的二婶儿》: 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都出了名。但凭心而论,比起我的二婶儿来,妈妈还差得远呢!

(2)采取描写的方式。文章一下笔,就直接描写一下文中主人公的外貌或行为表现。如,《今天可丢丑了》: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呀!七点二十了,还差十分钟就上早读了,今天可是我执勤!”我顾不得刷牙、洗脸,提起书包、抻过领巾,撒腿就往学校跑。

(3)采取议论的形式。

①一下笔,便就文章要写的人物或事物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感情。如,《小草》:

有人喜爱婀娜多姿的垂柳,有人称颂高大挺拔的白杨,而我却羡慕那自强不息的小草。

②选用与中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言、歌谣、成语等,直接点明题意,透露自己的写作动机。如,《人间真情》: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人间需要真情,人间也处处充满真情。

(4)采取抒情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对所要记叙的人事景物就抒发一下爱、憎、好、恶的情感,点明题旨,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李老师的品格》:李老师是我现在的班主任。我喜爱李老师秀美的身材,我羡慕李老师满腹的文化,我更敬佩李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格!

(5)采取设问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如,《可喜的变化》: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乡啦。家乡至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火车在疾驰,我真恨不得马上踏上家乡的土地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需要注意的是:“开门见山”是见“远山”,见 3 “山”的轮廓;至于“山”中的景物,要到“山”里才能看清。不是见“近山”;如果是座“近山”,挡在门口,门一开,“山”就碰鼻子,也没趣味。

第二,“形象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常采取描写的方式:开头不先交代文章要记叙的人物、事件、中心,却先描写一下人物活动或事情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先描写一下与人物、事件有紧密联系的景物,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进而起到渲染气氛、引出事件或人物的作用。这种方法,总的追求就是不先将要写的对象、中心等和盘托出,而是含而不露,引读者循文入境,渐入佳境。如,《童年趣事》:

四面温柔的小丘环抱,中间是千亩沃土良田,一条清亮的小河从南山脚下流过,默默汇入京东潮白河中。这便是养育我的家乡。

这里,顺便提一下对写开头的要求。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开门见山”,也不管采取其它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要简洁、明了,要尽快进入主要内容的记叙。②要以奇句夺目,要像放炮,骤然而响,使人耳目一震;要以佳句生辉,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秀美,使人一见而惊,不肯放弃。③要成为全篇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能自然引入正文,更好地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一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为什么说开头无定法而又有法?开头都有哪些基本方法和要求?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开头方法,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三.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结尾

结尾,指的就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或结束全篇的话。和开头一样,结尾是文章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读者来讲,它就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这粒是香甜的,它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这粒是苦的,它不但影响了前面的味道,也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和开头一样,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自然式结尾。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把要记叙的内容写完了,文章也便自然收束。就说写事,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收尾了。这种结尾的特点就是自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看到“垃圾山”被清除,公路旁干干净净的劳动现场,大家露出会心的微笑。

第二,总结式结尾。即总结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文章的结束语。采用这种结尾方法,文章有展有收,容易给读者留下明晰的总印象,也便于读者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如,《可喜的变化》:

“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泥屎胡同”变成了绿荫掩映的胡同,低矮的石头房变成了高大敞亮的砖瓦房。望着这一切,怎不令人激动呢!第三,篇末点题。此中的“题”字,既指题目,又指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收束全文时,紧扣题目或点出中心思想。和“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一样,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同学们在设计结尾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这种结尾方法,不但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或进一步深化,而且在结构上也会起到收拢全文的作用。如何在篇末“点题”呢?

(1)可以明“点”:

①采取议论形式,点出题目,或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及悟出的道理。如,《菜市场里的**》:

这场**虽已平息,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遇,这是一种缘份;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一些谦让和理解。

②采取抒情的形式,借事、借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我们的新班主任》:

望着李老师消瘦的面庞,我的心里充满酸涩,李老师啊,您像妈妈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深沉的爱!将来,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把这份爱心深藏心中!

③采取反间的形式,表达自己确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小草》:啊,多么可爱的小草!你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格,怎不令人赞叹呢?

(2)可以暗“点”:

①采用含蓄的手法,象征的手法,将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发人深思,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如,《可爱的校园》:

教室窗前,那一簇簇鲜花,沐浴在阳光下,争芳吐艳,也像是为生长在这美丽的校园而自豪。

②展示未来,给人以鼓舞和激励,令读者心里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如,《我爱家乡》:

父老乡亲正以旺盛的斗志建设着家乡,改造着家乡。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家乡,必将变得更加美好、富饶。

③转出别意,宕出远神——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自然地向深处或广处扩展延伸,使中心主题得到升华。如,《我爱家乡的红枣》:

大家一边拾枣,一边吃,都夸这枣甜。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也像这红枣一样的甜吗?

提醒同学们,在设计文章结尾时,要注意防止如下三种病症:一是防止无结尾症,即写到哪里算到哪里,文章还未结尾便戛然而止了。二是防止口号症,即结尾表决心,喊口号,让人厌烦。三是防止离题症,即结尾扯到其它地方去了,与中心无关,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对写结尾的要求。无论采取哪种类型、形式的结尾:①要简洁、生动。防止啰啰嗦嗦,该结尾时不收笔;避免平平淡淡,白开水一杯。②或干脆,或含蓄。干脆,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富有鼓舞力量;含蓄,就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含而不露,具有启发性,使结尾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③要与文章主体浑然一体,找到与文章内容最切合的结尾。④要考虑写作目的的需要,要为表现、突出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对于读者来说,结尾为什么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结尾都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设计结尾时要注意什么?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结尾方法,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四.考虑好怎样过渡

写文章,层次(结构段)之间、段落(自然段)之间、句子之间,要衔接连贯。这是一篇优秀文章的重要之一。怎样做到“衔接连贯”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文章由一层意思转向另一层意思、由这段转向另一段或由这句转向另外一句时,给当中搭个“桥儿”。这就是过渡。

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就能够使文章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结构紧凑,层次 5 分明,就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反之,缺少这样的过渡,文章自然就会显得松散,前后不连贯,甚至让人难以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呢?首先,要考虑好过渡的形式。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用词语过渡(即过渡词语),用句子过渡(即过渡句),月一个简短的段落过渡(即过渡段)。文章再由一句话转向另一句时,多使用过渡词语;在由一段转向另一段时,既可以使用过渡词语,也可以使用过渡句,在由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时,不但可以使用过渡词语、过渡句,还可以使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过渡段,承上启下,把几部分内容连成一体。过渡段只用于文章层次之间的衔接;在一篇文章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过渡段。

另外,提醒同学们:在构思、布局谋篇阶段,设计好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是考虑的重点。至于句子之间的过渡,到下笔行文时重视这一点,就可以了。

第二,要依据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恰到好处的过渡方法。

(1)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可以用“也”、“再”,“又”“另(另外)”、“还(还有)”、“既”⋯⋯,也(又)⋯⋯” “一边⋯⋯,一边⋯⋯”、“一方面⋯⋯,(另、又)一方面⋯⋯”、“不是(是)⋯⋯,而是(不是)⋯⋯”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参观完了前院,我们又顺着甬路,穿过绿荫,来到了后院。②妈妈既关心我的学习成绩。也关心我的身体。

(2)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顺承关系的,可以用“就”、“便”、“才”、“于是”、“先”、“再”、“接着”、“然后”、“最后”、“跟着”、“起先⋯⋯,后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自从那次闹了矛盾,我们俩的关系便逐渐疏远了。

②起先我对他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后来经过一次具体接触,我真正了解了他的人格。

(3)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到深、或由易到难)的,可以用“更”、“还”、“甚至”、“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重视自己的仪表,更重视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②奶奶不但自己勤俭节约,还教育我也要这样做。

(4)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前后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面的内容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写,而是转了一个“弯儿”)时,可以

用“倒”、“不过”、“可(可是)”、“但(但是)”、“却”、“然而”“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对自己这么“抠门儿”,对我倒是满大方的。②尽管花朵很小,香味却很浓。

(5)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可以用“由于”、“所以”、“因此”、“因为⋯⋯,所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由于老师的热情鼓励,我终于重新振作起来。

②妈妈因为热爱学生,所以也赢得了学生的爱。第三,过渡的语言要灵活、自然,与文章内容浑然一体。以描写景物为例:

(1)可以通过描写作者的动作,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沿着石径走到院 6 子里⋯⋯再往前走几步,一簇簇菊花呈现在我面前⋯⋯我俯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作者通过几个动作就把院子的景象、菊花的景象、菊花的香味这几层意思自然连接起来了。

(2)可以通过介绍景物的位置,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作者通过“旁边”、“右边”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既写清了景物的位置,又把两个景物自然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线的转移、人物的语言或对话等把景物连接起来。【思考练习】(1)“过渡”指的是什么?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考虑、设计过渡?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缺少“过渡”,哪些地方“过渡”有失误,然后动笔改一改。

五.考虑好如何照应

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要有所预示。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

(1)考虑好文题照应。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如:

题目: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开头:小学6年,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是一节历史课。

题目:游泳能手——小菊开头: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我们村里的

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菊了。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开宗明义,照应题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2)考虑好尾题照应。尾题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如:

题目:理发员叔叔真好

结尾: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题目:我是这样的人结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考虑好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头相应和,使文章浑然一体。

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如,《我是这样的人》:开头:我的性格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实的体育尖子了。

②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如,《我爱家乡的景色》: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哪里的

景色可迷人啦!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③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如,《家乡变了样》:

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④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如,《向大家介绍我》: 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年级,说话就要小学毕业啦。你们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伏笔照应”(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代、照应),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思考练习】(1)“照应”指的是什么?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考虑好每一方面的照应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哪些形式的照应,哪些地方还缺少照应,然后动笔改一改。

六.考虑好如何点题

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文章题目的含义。由于题目的含义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与主题思想相关。因此,点题恰到好处,就犹如画龙点睛,既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又会方便读者阅读,给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呢?

(1)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 8 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段话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

(3)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36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4)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思考练习】(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怎样的点 9 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小学生作文主体内容指导篇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 13 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六、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 15 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小学生作文审题指导篇

小学生作文,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写作文,普遍水平不高。原因除了与农村孩子见识少,可供课外阅读的读物匮乏有关之外,还与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关。在作文课上,有的拿到作文题目,不加思考,提笔就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几句口水话,就是离题万里,不能很好的表达中心思路,让人读起来感到乏味。有的拿到题目后两眼发呆,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这都与没有很好的审题有关。

学生作文不同于社会上的人们写作。社会上人们的写作大多是有感而发,先写好文章后,再拟题目。学生作文却不同,不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试作文,大多是依题作文。有人将这种依题作文,称为“戴着铁镣跳舞”,也就是说,学生作文只能在一定的“规矩”内“随心所欲”。在这种情况下作文,对于题目的“审查”,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对一篇作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审题不准,作文便会出现偏离题旨,甚至离题万里的情况。在应试教育尚未完全摒弃的今天,面对同一命题作文如何审准题旨,如何审出有新意的题旨,更是写作者应具备的写作功底。那么怎样审题呢?下面的几种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审题,就是仔细分析作文题目,弄清题意及要求,明确写作内容及体裁等。审题的目的是保证能按题意作文,围绕观点选材,不跑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十分重要。如果审题失误,作文便也失误了。审题准确,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审题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呢?下面教你5种最简妙的方法:

一、短题补充法

题目越短,范围越大。这样的短题,往往让我们觉得最难以下手。没关系,审题时,让我们用“补充”的妙招来对付它!

如<< 雨>> ①在前补充:春雨,夏雨、秋雨、听雨、一场暴雨、一场及时雨„„

②前后补充:春雨贵如油、春雨也恼人、暴雨过后、秋雨绵绵„„

③在后补充:雨后、雨思、雨夜、雨中情、雨的诉说、雨季来临„„ 再如,《伙伴》:

①在前补充:两个好伙伴、我最敬佩的伙伴„„ ②前后补充:我的伙伴××、这个伙伴才叫棒„„ ③在后补充:伙伴的心愿、伙伴,你在哪里„„ 再如,《美在我身边》:

在中间补充:美的人在我身边,美的事在我身边,美的环境在我身边 请记住:

补充的文字只是帮我们审题用的,如果没有要求我们补充到题目上去,就不要随便写上去。如果明确要求我们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那就把补充的文字写上去。

如果补充好了几个文题,又不知哪个更好时,究竟该选项哪一个呢? ①选你认为最有话可说的那个; ②或者选你最先想到的那个。

二、长题抓住关键词

一个长题目,因限定的词较多,往往也让我们难以审清。这时,我们只要抓住它的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来分析就行了。抓住了关键词我们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不致于出现偏题、跑题,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了。

抓关键词的绝招:看哪个词起“强调”作用的,那个词就是关键词,关键词也叫“题眼”。

1、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关键词”。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关键词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2、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关键词”。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忆王大伯》等,关键词就是“教育”、“爱”、“瞻仰”、17 “忆”。

举些例子来说,如《铁面无私的赵大爷》,关键词就是“铁面无私”,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就必须围绕它来展开。

比如,赵大爷是我家的老邻居,我们天天见面都相互友好地问候,可是当我在马路上扔了一片雪糕纸时,他却严肃地让我捡起来,那神态好像根本不认识我似的。这个选材突出了“铁面无私”的特点,因此是恰当的。如果我们选赵大爷如何热心助人就跑题了。

又如《家庭趣事》,关键词是“趣”字,就要抓住“趣”字来写。

再如《我和丑丑》,关键词是“和”字,就要写出我和丑丑的关系。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习作记叙了丑丑吃鼠和与同伴嬉戏两件事,忽视了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没有写出“我”和“丑丑”的关系。结果把“我和丑丑”写成了“我的丑丑”,跑题了。

三、抓住标志定体裁

有些题目带有明显的体裁标志,可帮助我们迅速确定文章的体裁、内容或重点。

1、记叙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记”、“忆”、“人”、“事”、“见闻”等字眼的,一般都是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小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假期见闻》等。

2、抒情散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赞”、“颂”、“赋”等字眼的,一般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如《白杨礼赞》、《绿叶颂》、《茶花赋》等。

3、说明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制作”、“简介”、“说明”、“自述”、“为什么”、“原理”、“话”等字眼的,或直接写某种事物名称的,一般应写成说明文。如《文具盒的自述》、《蜜蜂》、《森林为什么能防风》、《手表的使用和原理》、《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等。

4、议论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字眼的,一般都是议论文。如《说谦虚》、《谈骨气》、《读〈穷人〉有感》、《由“水滴水穿石”想到的》等。

四、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

对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圆月》、《白杨》、《长城颂》等一类题目,就要用联想法来审题,迅速由题目中的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比如由“圆月”联想到台湾同胞;由“白杨”联想到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由“长城”联想到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

五、想象法

想象,就是虚构、创作,把无想成有。可记为“无中生有”。

对于需要发挥充分想象才能完成作文的题目,如《20年后回母校》、《假如我是一朵云》、《2030年的一天》、《我飞上了月球》、《未来的社会》这类题目,所写的事物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现实,那就要运用想象法来审题,迅速把自己记忆中的有关事物进行加工,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小学生作文四大难题篇

一、无物可写

症状:一写作文就发愁,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学生甚至编造、抄袭。

病因:脑子里有小框框,以为写作文只能写大事,写有特殊意义的事,写小事体现不出思想意义。这样就造成写作文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二、写不具体

症状:写得太笼统,写人没有写外貌、对话、动作及心理活动,干巴巴的;写事太粗略,没有把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完全说清楚。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病因:不了解描写的作用或不知道如何进行描写;对事件本身并不了解;没写出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写的是假话、大话、空话或套话。

症状:小孩说大人话,说一些标语口号式、表决心式的话,或过度夸张地抒情,很不自然。

病因:不写自己经历的平常事、小事、认为没有意义;总想写有意义的事、好人好事,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学英雄、学先进等等。

四、基本功差

症状:学生写作时,错字、别字多,用词有时也不恰当;行文过程中逻辑性差,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有时把文章写成了流水账。

病因:基础知识薄弱,遣词造句的能力差,思维不清晰。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训练太少。

如何解决这四大难题呢?下面这10种方法可以尝试。

一、写感受深的平常小事

1、不要总想着写有意义的事

不少同学总想写扶老爷爷过马路,捡到钱交还失主,老师忘我工作累得病倒了等等。以为只有这样的事才有意义。但这类事情并不是天天都能碰到,如果只想到写这类事,就会限制思路,感到无物可写。

2、平常的生活小事也很有意义的

小学生每天要吃饭、喝水、穿衣、上学、玩游戏、看卡通片等等。这些小事每天都有,只要选好了角度,也可以成为优秀作文的素材。

3、要写出感受来

小事天天有,只有挑感受深地写,比如食物很好吃或难吃;今天真热或真冷;这事真好玩,这事让我开心或伤心„„写小事写出感受来,作文才真实可信,才能成为优秀的作文。• 请看下面的习作:

喝可乐

今天是作文班开学的第一天,天热得发了狂,尽管我坐在电扇底下,可还是满头大汗。我想,如果此时有杯可乐喝,那该多好呀!

老师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一上课便说:“同学们,我们来喝杯可乐好吗?”老师的话刚说完,我们便欢呼起来,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蹦着叫:“K”,还有的唱起了流行的歌曲。

老师一个手势,我们立刻安静下来。只见老师将棕色的可乐倒入塑料杯中,“咕噜、咕噜”,可乐一进放杯中,立刻升起了无数个白色的小泡泡。“这是怎么回呢?”

当我把疑问提出时,老师笑着解释道:“工人叔叔在瓶装可乐时加压,强使二氧化碳溶在可乐里,一旦找开瓶盖,二氧化碳便会立刻从可乐里昌出来,刚才大家看到的 20 小泡泡就是二氧化碳。当我们喝下可乐时,二氧化碳就会很快从口腔里跑出来,从而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使人有种清凉的感觉。另外,二氧化碳还能刺激胃壁,帮助消化呢!”老师,看我都流口水了,快让我们喝吧。”经我一提议,一杯杯可乐便送到了同学们的眼前,有的同学一饮而尽,有的慢慢品尝,还有的碰杯喝呢!“同学们,味道怎么样?”老师边喝边问,有的说辣,有的说甜,有的说有点中药味。一个调皮鬼站起来说:“酸甜苦辣全包括。”顿时,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可乐,可乐,可把我们乐坏了。

点评:你看,像喝口乐这样的小事,写进作文里,不是很好吗?

二、写出童心平常心

1、不要总想着写体现高尚意义的事情

不少同学总想着写学英雄做好事等等,以为只有这样的人和事才值得写。但这类事情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如果只写这样的内容,也就成为空话、套话了。其实,自己身边发生的许多平常事也是很有意思的。如写自己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急得不得了,接着妈妈进来了,她让我回想一下上课时老师所讲的内容。我按妈妈所说的做,结果恍然大悟,数学难题一下子解决了。

2、写出自己的平常心、真实感受

小学生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事情,都会产生一些想法,如爸爸在屋里老吸烟,弄得整个房子里都有烟味,我很反感他等等。只要把这些感受描绘出来,就是好作文。

3、写出自己的童心

真实的情感来源于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如非常希望有和同学一样的书包,可爸爸就不给你买,自己很生气很无奈。每个小朋友都有会类似的想法,这才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请看下面的习作:

我喜爱的小动物

前不久,我的一个同学送给我一只可爱的芙蓉鸟。它圆圆的脑袋上嵌着一双小睛,眼睛虽小,但却十分有神。一身橘黄色的羽毛,远远看上去,仿佛是一只小绒毛球,十分惹人喜爱。

小鸟儿十分害羞,给它洗澡的时候任凭你怎么吓它,唬它,它就是不肯下水,非 21 得等我们走了之后,它才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将脑袋伸下水去,测着水的温度如何,然后才整个身子跳下去洗澡。

别看小鸟洗澡时挺害羞,平时可神气啦!它总是高昂起头,挺着胸膛,将尾巴尽力向上扬,大步向前迈着,瞧它那架势,好像是要与孔雀媲美呢!

小鸟晚上睡觉时,最有趣了!一天晚上,我和妹妹拿着手电筒,蹑手蹑脚地靠近鸟笼,轻轻地打开手电筒一照,哈!只见小鸟一只脚蜷缩着,只靠另外一只脚站立,小脑袋埋在翅膀底下,浑身缩成一只小毛球,真逗人!正当我们继续欣赏小鸟那“优美”的睡觉姿势时,它猛然醒来,两只眼睛警觉地注视着前方。呵!小鸟警惕性真高啊!这一定是它祖传的天性,用来防备睡觉时猛禽的袭击。小鸟真是太灵敏了!

小鸟在生活中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它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真喜欢它!

点评:小作者写了一只普通的芙蓉鸟,以自己的观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非常好!

三、写爱说的话,不打文章腔

1、写自己爱说的话,才有新意

小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写车上小偷钱被当场发现,却没有人敢把他送派出所,让他大模大样地下车了,自己很生气,也很无奈,决心长大当警察;如写家里的小猫很听自己的话,爱钻自己的被窝,自己很喜欢它。虽然这些想法有很多地方与大人们的不一致,但是是属于自己想说的话,也符合自己的特点,这样写很有新意。

2、不打文章腔

写文章时,打作文腔最要不得。所谓作文腔,就是写作时按照固定的套路,如写景就美如画,写动物就活泼可爱,写人就心灵美等等,让人一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尾,这样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四、动手加动脑,写自己的体验

1、动手加动脑,才有真体验

自己做的事,印象深,感受真。因此,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创造条件,亲自去尝试一下,如养动植物,去野外找春天或秋天,炒一次菜,当一回小老师等等,然后去写作,这样必然很真实,也很有意义。

2、写作文写自己的体验

在自己动手加动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要钻模式,找套套,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自己学包水饺,妈妈教自己如何做面皮,姐姐告诉我如何放馅,如何包好。这是自己的体验,完全描绘出来就很好。

请看下面的习作:

我学包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包粽子。

奶奶把江米洗干净,从盆里拿出两片泡好的深绿色芦苇叶子,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小桶,把雪白的江米放在里面,再放上几颗红彤彤的小枣,上面又盖上些江米,然后用芦苇叶把江米裹起来,扎紧,一个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

我心里说,原来包粽子就这么容易呀,真想试试。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包一个我看看。”我学着奶奶的样儿,先卷芦苇叶,再放江米、小枣,然后卷起芦苇叶,用绳儿一系,谁知米都从缝里漏出来了,原来包粽子并不容易。奶奶指点我芦苇叶要折紧,米不要放太多。我按奶奶说的包起来,果真好了一点儿,可还是有米漏出来。我没泄气,接着包,一个又一个,终于包出了合格的粽子。我发现,包时圆锥形的桶要卷得小一点儿,芦苇叶两头要压得多一点儿,裹得要紧,扎得要快,这样就能包出合乎要求的粽子来。我摸到了包粽子的窍门,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压锅里,不到一小时就煮熟了。打开绿色的芦苇叶,白里透黄的江米,红红的大枣,随着喷香的味儿,露了出来,好看极了。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点评:看,自己动手动脑,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多漂亮!

五、抓住最有体会的一点来写,不要写流水账

1、不要什么都写,形成流水账

许多小学生写作文总想把什么都写上,如写看球赛,他就把如何得到消息,如何买到票,以及观看比赛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通通写到作文里。但这样什么都写不具体。

2、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一点来描绘

只有抓住最有体会的一点来详细地描绘,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如写踢球,一定要抓住自己射球那一刻的动作和心情来描写,才能把那一刻准确地表现出来。

六、写人和记事,写出对话、动作和心理

要写好人和事,就要把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出来,如写自己单独走夜路,非常害怕,心怦怦地跳,虽然脚步飞快,却仍然感觉后面有人在追,而且速度比自己还要快,于是拼命赶路。这样一写,文章就很生动。当然,这并不要求写得很细致,只要写一写就很好。

七、事情过程分步写,动作环节写仔细

1、事情经过可以分成若干细小的环节来写,这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才会有清楚的层次,让人一目了然。比如炒菜这件事。就可以分为择菜、洗菜、翻炒、品尝等几个环节来写。

2、动作环节写仔细,这样才能形象、生动。文中若出现一系列动作,要把动作分为小环节写仔细。比如描写一个同学的跳高动作,他先压腿、弹跳做准备,然后助跑,再起跳,最后落地。

请看下面的习作:

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

下午下课了,张老师宣布:“今天课外活动内容是举行拔河比赛。”一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们迅速地到教室外面排好队,兴高采烈地向操场走去。

比赛前,张老师简单地说明了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并把同学分为两组,我被分在第一组。先礼后兵,两队队员互相握手后,分别站到绳子的两端。

比赛开始了,裁判一声令下,双方队员一齐抓紧绳子,一个个手挨着手,脚顶着脚,使出浑身力气,奋力地拔着。绳子中间的红布条,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像两只鸭子在抢吃一条蚯蚓一样,双方紧紧地咬着拉住不放,实在有意思。拔了一会儿,我的手心直冒汗,绳子在手里开始打滑,腿也开始发软了,只觉得头晕眼花,真想舒服休息一会儿。再一想,如果我一个人松手的话,就一定会影响整个组的士气。于是,我就奋不顾身地坚持拔下去。

就在这紧要关头,二组有个队员一不小心,滑倒了。顿时,场外我方拉拉队“加油!加油”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在拉拉队的鼓舞下,我组全体同学憋足了劲,脚死死地蹬着地,斜着身子,拼命地拉,绳子中间的红布条,一点儿一点儿地向我们这边移动。这时,二组的同学有的滑倒在地,有的仍在咬紧牙坚持,有的身子已向前倾。我 24 们怀着即将胜利的喜悦心情,更加齐心合力地拔呀,拔呀„„“嘟”的一声哨响,“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组全体同学和我们的拉拉队队员们,又跳又蹦,好像大地也颤动起来了。

拔河比赛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通过这次拔河比赛,我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点评:小作者把事情经过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层次非常清楚。更为可贵的是,小作者又把赛中分为两个环节,使描述更加生动具体。八、五官帮你把文章写具体

文章中如果有明显的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描写,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生动了,因此要有这样的描写。具体地说,就是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要把自己所看到的动作、神态,听到的声音、话语,闻到的或尝到的气味、味道,身体感受或心理感受等尽可能地写出来。

请看下面的习作:

外婆笑了

“外婆!煤气公司派人来装煤气灶了!”我放开嗓门呼唤正在屋里看报的外婆。外婆听到喊声,赶忙放下手中的报纸,快步来到厨房间,一看,果然是煤气公司来的工人师傅,便笑着说:“噢,老师傅是来装煤气灶的,那太好了!快请进屋里先歇一歇。”工人师傅忙说:“谢谢你,我们还是快点把煤气灶装好,让你们早点用吧。”说着,他们拿出工具器材,就干了起来。

只见他们一会儿就拨弄煤气管的接头,一会儿又丁丁当当敲打着什么,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我的外婆更是忙个不停,你瞧,她一会儿给工人师傅递茶水,一会儿送毛巾给他们擦汗。外婆一边忙,一边还一个劲儿地笑,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线。嗨,装煤气灶这喜事怎么不使外婆高兴呢。

前几年,我们家刚从市区搬到郊区,新住房宽敞明亮,空气清新,样样都好,可美中不足的就是没能用上煤气。烧水做饭,只得临时用煤饼炉,这下可苦死了外婆。

每天大清早,当我还在暖被窝里做梦时,外婆早已起床了。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捅煤饼炉。她稀哩哗啦一捅炉子,我们屋里就飞满了灰尘和煤烟气味,呛得大家直咳嗽,外婆更是满脸烟灰,气喘吁吁。每天晚上,外婆还得封煤饼炉,这也是件十 25 分麻烦的事,先要加好煤饼,再把煤灰抠掉,然后把炉膛底口封住。有时封得不好,到第二天早晨拨开炉门一看,不是煤饼烧光了便是新煤没烧着,外婆只得重新引炉子。这可是件苦差事,先要准备好木花和废纸,再要劈好木柴,一点上火,浓烟直冒,总是熏得人鼻呛眼酸,直淌泪水。所以,每烧一顿饭,“伺候”一次煤饼炉,外婆总是要“哭”一次,唠叨一阵:何年何月才能用上煤气呀!

如今,我家真的用上了煤气了,外婆从心底里笑出来。

点评:小作者把外婆的动作、神态,以及所听到的话语都写了出来,这就是好文章。

九、充分发挥想象

1、从知识出发展开想象。比如想象自己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许多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克隆树木,绿化城市;克隆粮食,解决贫困人口的粮食短缺;克隆野生动物,让生态得以平衡。

2、从愿望出发展开想象。比如学生希望老师能理解自己,于是就想发明一种药,很凶的老师吃了后变成了小学生,理解学生后又可以变回老师。

3、要有胆量去想象,不受现实的约束。比如设想一种智能床,它是一个高级按摩师,也是一个保健医生;它既可以随季节改变颜色,又可随气温改变温度。

十、训练想象的三种方法

1、联想练想象

也就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抽象联想到具体。比如小鸟飞翔 联想到自己有一天也长出了翅膀,在空中自由飞翔。

2、将动植物拟人化

让动植物也有人的各种特点,如会说话,会思考,有各种神态,如写牵牛花和大树的不同,就可以写牵牛花借着大树的力量到处吹嘘自己,而大树也不生气,照样用身体支撑她。只是风伯伯不高兴了,把她从大树上吹了下来。

3、实现愿望练想象

让自己的愿望变成现实,据此编成故事。如想到妈妈每天下班后做饭很辛苦,于是想象有一个机器人每天都会根据家里人的口味做出很好吃的饭菜,妈妈再也不用那么累了。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时时留心,大胆创新并常抓不懈,学生的作文肯定会精彩起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能有新的突破.小学生作文应试作文指导篇

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考场作文是在气氛紧张、情绪紧张、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考试作文的阅卷老师也是极为紧张的(时间紧张)。因此在复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内容和形式上掌握一些技巧,会事半功倍,从而占据一定的得分优势。

(1)审题要仔细。由于时间较紧张,有些同学往往萆草地一看题目就自以为是,匆匆动笔。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老师要告诉学生,毕业考试作文的命题都是由命题者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才拟定的,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切不可粗枝大叶,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惨局。如十二册第五单元检测卷上的作文题:《我学会了关心》,重点应抓住怎样“学会了”来写,结果我班就有几个学生写自己怎样被人关心的、自己是怎样关心别人的,就是忽略了“学会了”这个词,造成了审题发生偏差。

(2)开头要夺目。常言道:“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考试作文的开头十分重要,它要求语句要优美亮丽、引人入胜,要达到古人所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不敢弃去”的效果。开头一段一定要细心经营,锤炼词句,获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3)行文要扣题。所谓扣题,就是紧紧地围绕题目来做文章。除了内容要紧扣题目外,在行文中必须做到:开头要破题,中间要顺题,结尾要点题。也就是说,开头要结合题目导人,中间要顺应题目展开,结尾要呼应开头点题。由于时间关系,阅卷老师对文章不能作细细揣摩,反复推敲。学生把自己要表达的主旨,锤炼成简明的精彩句子,放在文章的显要处,以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你的文思,避免造成评分的误差。

(4)模仿范文和使用“多用文”。作文要得高分,除了掌握以上的作文形式技巧外,更要调动平时对生活自我体验的积累,唤醒记忆,学会快速构思,把自己平时熟悉的作文从内容上进行包装。考场上尽可能使用“多用文”和摹仿作文。多用文就是 27 一个基本作文,可以适合多个作文题目。如:写事的作文:《这件事____》、《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写人的作文:《我熟悉的人》、《一个____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_____》等等。这些作文的材料就是相通的,还有就是平时课外积累的作文素材和范文,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定位上根据作文题意作一番

“ 随机应变 ”,从而切合文题要求,这样更容易得到评卷老师的高分。

(5)提醒学生以下五种作文容易丢冤枉分: ①文不对题:作文千万不能偏题。②选材太俗:得分一定不高。

③分段太多或太少:作文一般4-6段为好,不能少于3段。

④字数过多或过少: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分也不高,也不要太多,不要超出作文纸,万般无奈,最好在2行以内。

⑤书写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不得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千万别连作文题都涂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能将错就错,能不改就不改。

总之,我认为学生平时作文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悟性,一种兴趣的培养。但考试作文却是应考,要想得高分,就得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考技巧。作文复习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一样!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有效的复习。

(6)考试之前要反复强调的问题。在习作动笔之前,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在考场上作文,它与平时的写作训练有许多不同:①有严格的时间限定。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完成审题、立意、谋篇的构思过程,还要写出完整的文章,是十分紧张的。②试题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到考场时才能知道,审题、立意、选材都必须从自己头脑中搜索,全靠平时的积累和记忆。③卷面占有重要地位,错别字和病句都会影响成绩。正因为有这些特别,所以写作文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快速准确审题。审题是临场作文的第一关,既要快又要准。作文试题限定的内容包括文题、文体、写作要求等,审题时一定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些要求。特别是对文题的把握,如果是纯命题作文,要仔细思考,抓住题眼,确定题材;如果是给材料作文,要准确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揣摩命题人所引导的立意方向,做到文章切题。28 有时文题采取“一题多作”的形式,一定要明确所要求的项目,不要有所遗漏。只有经过这样的审题过程,才能保证文章写出来符合题目要求。

②正确深刻立意。立意与审题几乎需同时思考和确定。同一文题,不同的立意会产生很大差异。例如以《礼物》为题作文,如果写过春节某长辈赠送了一件自己期盼已久的物品,自己很高兴,觉得这个春节没白过,这样的选材和立意就很一般;如果写某人送你一本《世界名人名言集》,你如获至宝,并举出几个读后获益的例子,说明读书的好处,文章立意就高于前者;如果所赠礼物仅是一句箴言或一项启示,却能使你受用终身,写出来又能给读者以深刻教益,这种立意就更高远了。文章立意越高,成绩当然越好。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要失控,如一味追求立意的高远,自己却没有能力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会造成文章苍白无力或前言不搭后语。所以在思考立意时既要求高远,又要量力而行。

③严密完成构思。临场作文时间紧张,有时连起草的时间都没有。平时要练习列出写作提纲,据以直接成文的习惯。有的同学怕写不完作文,连提纲也不写,想到哪写到哪,这样容易出现中心偏斜、内容重复、结构短缺等毛病。应花一点时间好好想一想,把思路记录下来(即列提纲),然后再作文。

④精心组织语言。临场作文的语言力求精练、通顺、有表现力。语言熊力的形成本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和修炼。语言准确是基础,要尽量不出或少出语病。想少出语病,就应该少用长句,多用短句,以免在语言照应上出问题。写考场作文时能体现你原有的最高语言表达水平就很好了,不要追求“超水平”的发挥。有的同学感到考试作文非同小可,一定要写好,于是大加描写,大加发挥。平时本没有这种能力,就很容易出现用词不当或语言不合乎逻辑的问题。要尽量精心去组织语言,不要只考虑“出奇制胜”或追求“一鸣惊人”。

写好作文全靠平时加强训练和积累。要脚踏实地学写作,不要靠侥幸取胜。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

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

—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

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我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四、先练后导 目标导学

原存并仍在大面积应用的“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中学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代替了学生思维。“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体系采用“先练后导”教学模式则省略了“作前指导”环节,其教学流程为:

师:命题并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生:构思并勾画脑图确定内容 “先练”

生:初草习作并作简要的检查

师:据实指导并讨论评价标准

生:据指导与评价标准以修改 “后导”

生:互评互改并展示精彩文段

“先练”尊重了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保证学生思维形式和内容的独立,写自己所想;同时也是教师当场备课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及时形成信息反馈,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指导的盲目性。“后导”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体现了“目标导学,以评促写”思想,师生共同讨论得来的“评价标准”具有教学目标作用,并在学生的当堂修改中得到体现: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评价,从而获得强化刺激,最终把握作文评价标准。

五、立体操作 科学评价

在实验中采用以下量表进行作文评价,量表的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两个空项在“讨论评价标准”时据教学重点确定,并用60%的分值对学生作“强度刺激”;突出了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真实、新颖、写作步骤、语句规范、书写正确、行款讲究、标点无误等,每项仅占5%,总计占40%,学生经多次训练“反复刺激”后会对这些内容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在错别字、病句等方面不需浪费时间;突出了鼓励创意表达,在总分外附设20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六、转变观念 随处作文

笔者认为: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所谓写作知识,不一定是成系统的,系统的写作知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实践中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写作知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学没有作文课也没有作文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开放可保证学生在真实状态下作文,减少虚假心理成分,展现个性,成就创新之作。作文教学可向生活开放,如组织学

生搜集、欣赏、分析、创作广告词,并为此活动撰写新闻稿、编排手抄报等,整个过程无一不是在积累语文、发展思维,无一不是作文;可向语文以外的学科开放,如生物考试时要求学生就花坛改建瓷坪发表意见;可向教学开放,如变习题为习作,增加在阅读教学中习作的机会。就作文课教学内容也可开放,研究中,笔者引导学生学写童诗,在炼字炼句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以诗带文全面提高的目的。就传统作文训练方式也可开放,如要求学生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断修改中学习作文技法。

此外,作文教学应摆脱功利性,不要企图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在转变观念教作文的过程中,强调加强学生作文的“内功”。

七、因材施教 特色育人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笔者摸索的“风景区特色作文”教改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等形式走向课外,探索家乡自然山水隽秀之美,神话传说神奇之美,人文古迹沧桑之美,风景名胜开发之美,每人写一本作文专辑《这是我美丽的家乡》。该实验有效利用风景区自然、人文资源实施开放性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当地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效果三转变。其次应做到因“材”制宜。如整体素质好的班级以开发作文精品为主,相对落后的班级则从开发想象力入手,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学中发展到最佳状态。此外,还应有效利用各种现有教学设施。如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用投景仪教

学看图作文;用录相机教学录相作文;用录音机训练音响作文;在互联网上训练网络作文等。

八、框架内的相关成果

作文教学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教师很少进行写作实践,因此不懂写作的真正规律;而是将作文教学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简略实践环节的有效指导;进而导致怕指导、指导不好之间的恶性循环。研究者认为,要真正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首先从教师方面找原因、想办法:写下水文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向作家型教师转化,或设立专职作文教师;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作文命题与批改的艺术;与时俱进,关注教学法、写作学理论发展。

作文教学应遵循“先放后收”的原则。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过程“先放后收”的实质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性”等,刘锡庆教授对这一原则进行了阐释:“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放‟,即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提笔为文时,倘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就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因此,作文起步非常重要: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慎重评点;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就会加快教学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激发思维与激发兴趣同样重要。一方面,兴趣的激发需要良好的大环境而非小课堂,兴趣的保持比激发更难,应该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快乐地学习作文,把作文当成生活需要,加强内功。另一方面,写作

思维训练应当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但有些思维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无用的,有时候思维处于闭塞、抑制状态就需要调整、诱导、激发活跃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在较长时期内乐学;而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思维才能使学生学习写作达到最佳效果,两者结合,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有必要构建《作文教学法》学科。学科研究史上的作文教学法一直与写作学或语文教学法混同在一起,建设研究作文教学活动及其规律的作文教学法学科将有助于跳出老圈子看问题。作为教育学、心理学和写作学三者交叉学科的作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教的规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学的规律(着眼于何种外在活动有效促进作文水平提高,加强作文成功学生的个案研究)、课程规律(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史、教学理论史)。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作者:柴娟丽 来源:尹庄中心小学 点击:8768次 评论:0条

如何让小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奠定良好的作文基础是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及家长积极关注和寻求解决的问题,这里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从“仿”起步,引导写作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拓宽阅读,积累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观察生活,开掘源泉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例如教学生作文《春天的发现》,在习作前,安排学生到田野、村庄、校园等地方观察和体会春天的变化,并组织学生春游,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春游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观察时便会有的放矢,充满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当学生写出了一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时,教师可在其习作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这能有什么方法,小学生写不来作文无非就是因为写作经验少,不知道写什么呗。这个多写写,多练练,自然就会一个思路出来,以后写作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要是你的孩子迟迟不能找到写作方法的话,我建议家长最好带孩子去辅导学校上一下作文培训方面的课程。看看通过辅导机构的老师能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这方面,我觉得学大教育办的还行。具体的你可以自己先打个电话和学大的老师了解一下看看。学大教育 【4004888 转 11101】 1 0 添加评论(0)

u284yhl02 09-09-08

作文是一种高难度的脑力劳动,而写作过程又是一种极其抽象的难以解说的思维过程,何况是小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指导作文欲望写作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入手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爱好。讲,是有预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让学生熟悉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答应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爱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如教材要求练习:“注重观察四周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布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爱好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练习。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0 0 添加评论(0)

609792397 09-09-15

小学生作文指导从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这样教学:首先,我们要审题立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其次,怎样选取材料;再有,怎样组织材料等等。这样教学不但教师讲着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是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来;既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正是这样造成了作文难,学生学着难,教师教着更难。那么如何使作文“简单”起来呢? 我认为使作文“简单”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从内容入手,情趣教学。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习惯注意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如果作文指导也能把重点放在引发学生作文的情趣上,往往会事半功倍。另外,学生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因此,还要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内容,防止偏题、跑题。下面,依作文步骤,简单谈谈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课前准备。在作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往往会准备很多材料。学生在收集材料时,会去观察事物,这时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地、有条理地观察,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着手,但也要求观察全面。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就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当然,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学生取舍材料,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才能找到事物的特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也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交流收集来的材料。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不陷入困境才怪呢!2)产生雏形。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正如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陶所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然后写”。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包括哪些要写,哪此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尽力帮学生敞开思路,而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请君入瓮”。要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学生所想的,也正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产生一个作文的雏形,也就是找到了他想写的作文的“魂”。3)接下来,学生就要动手写作了。小学生写作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拟定提纲可以使作文整齐、完整。根据提纲分好大段,分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个段落,好比一块块骨头,和骨骼一样,一个个段落通过有序的排列、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这对初学作文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再下去就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一一填补上去了,那么这一步也就显得非常简单了。4)最后检查。可不要小看这一步,作品完成后,反复修改是一篇文章必有的过程。往往写作时没有想到的佳句,在修改时会突然想到,这时就需要反复斟酌,看一看究竟用哪一个更好了。当然,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可以发展自己的风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益无害。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正如叶老所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的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功夫。”“还有一种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叶老在这里强调,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先说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有个小学生,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成了观察日记。

再说培养思维能力。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熟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想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

最后说培养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这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一定要多读多背,还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给学生“点化”。厚积必能薄发。多读多背多练笔,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四、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先说作文指导。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作

新课标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克服害怕心理,让他们主动拿笔,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导师,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任何一件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积极地做、认真地做,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在教学写课余生活的习作时,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余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感兴趣的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画画、唱歌、跳舞、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种花、养狗…… 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相信他们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仔细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还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不觉得难了。如在教学写景的习作时,以写胭脂花为例,先要让学生观察胭脂花的根、茎、枝、叶、花、种子有什么特点,再观察一天之内有什么变化,一年四季又有什么变化,并做好记录。这样写作时就可以做到有话可写、有话要写。

三、广泛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从简单的看图画书,到看一些拼音图书,再到看一些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平时的语文课学习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因为课本中有许多诸如: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学生在背诵时既可以学到多方面的知识,也能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更能在大脑中积累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字句。这样在作文时,就能知道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另外,阅读也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丰富。

四、展开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想象是创造力。” 想象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切忌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的世界,因为在儿童的眼里,世界如童话一般,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勤于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也很重要。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写周记,写读书笔记等等。内容上学生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让学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以写日记为例,为了让学生不记流水账,不雷同,定一个小范围,如“逛超市”、“妈妈的高跟鞋”等等,这样既保证有内容可写,又不容易雷同。总之,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素材,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写真实的事情。

六、反复修改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讲清 “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修改的意义,其次老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要领。如修改写人的作文《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是否把握提纲要求通过一件事表现老师精神品质,是否思路理清,详略恰当,叙述有序;是否词句正确、通顺;是否标点使用正确……先通过总体浏览,可发现大致的错误,再进行细致修改。此外,在修改的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自己修改,再分四人小组修改,然后老师修改,最后学生再修改。

七、树立自信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的标准不同。既“优”中有“优”、“中”、“差”;“中”中也有“优”、“中”、“差”;“差”中更有“优”“中”、“差”。2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总之,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写好作文”,那么学写作文将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小学生常把作文当作负担,每逢看到题目,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我认为,造成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命题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以致学生提起笔来感到无从下笔。鉴于这种情况,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拟定文章题目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作文素材,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具体做法有三点:

一、回忆生活,打开记忆仓库每次作文,我都事先把题目公布出来,如《起床之后》、《上学路上》、《第一次洗衣》、《拔河比赛》、《扫树叶》等。这样做,可使学生有时间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寻找感受最深、记得最牢的人和事。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了,素材丰富了,灵感也有了。有一位学生在《扫树叶》一文中这样写道:

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风一吹,树叶一片片、一阵阵飘落下来。有的随风直打旋,像飞舞着的蝴蝶一样好看。校园里落叶积满了地,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喇叭,还有的像粽子。

我和小兰挥动扫帚,使劲地扫,树叶很快堆成一座小山。不一会,我身上便汗津津的,胳膊也酸溜溜的,不听使唤了。我把身子靠在树上埋怨说:“妈妈平时只知道让俺读书、写字,就是不让俺参加劳动。”一边说一边弯下腰去拣了几片最大的树叶,当作扇子摇着。小兰看见了,打趣地说:“华姐姐,要是给那树叶加个长把儿,你不就是铁扇公主了吗?”我白了她一眼,赶忙回击她:“我要是铁扇公主,那你不就是随从的小妖精了吗!”

这篇习作,写得形象生动,亲切感人,逼真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

二、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留心与不留心的差别很大,比如,教学楼,学生一天总要上下几次,比较熟悉吧,可要问从一楼到三楼楼梯共有几级台阶,却很少有人说得准确,而口袋里的钱,虽不能时时数着,大都知道有多少。这不是很好的说明吗?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次,我要求他们留心观察山羊和绵羊的外形。观察后,一位学生在《山羊和绵羊》一文中用对比的方法写道:山羊的角比较直,角尖向后竖着,绵羊的角比较弯,多向下盘在脖子两侧。公山羊有胡须,公绵羊没有胡须。山羊的尾巴又短又直,爱摇动,绵羊的尾巴又肥又长,老是耷拉着。山羊的毛又短又直又松散,绵羊的毛又长又密又卷曲。这篇作文,写得具体、详细。我把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一边批改作文,一边问他:“你写公山羊有胡须,母山羊有胡须没有?”“有!”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又问他:“你知道绵羊的尾巴老是耷拉着是因为什么吗?”他想了一会说:“可能是因为太大了,摇不动。”我认为这位学生在观察时是留心了,动脑筋了,要不准会在我这突然袭击下吃败仗。

留心生活,不仅能发现事物的表象特征,也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以至引发文思,从而达到胸有所积不吐不快、下笔左右逢源的状态。

三、基于生活,展开丰富想象写作是一种艰辛的劳动,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剪裁、谋篇,才能写出有内容、有感情的文章。要做到这一点,作者要从原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科学的、符合规律的想象。当然,想象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和科学常识的基础上。作者对现实题材把握得越多,想象的翅膀就越能够展开。如《灯光下的校园》这个题目,一位学生通过想象,写得就颇具特色:“校园里一片寂静,天空没有月亮,只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像是偷看着这校园中的情景。落叶时节,微风载着凉意,有意无意地吹了进来。灯光下的老师办公室,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人类的良知和文明,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文中将教师的办公室比作灯塔,贴切、得体,虚实结合,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这种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想象,既入情入理,又生动形象,具有耐人寻味的力量。

第五篇: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方法指导及练习

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方法指导及练习

一、病句: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二、一般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8、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修改病句练习一: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21、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22、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3、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练习2 0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0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03、经过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0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0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06、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07、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08、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09、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0、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11、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1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14、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15、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

16、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17、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18、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19、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

2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2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22、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23、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24、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25、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7、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28、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29、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摆满”改为“坐满”。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语义重复。“生满”改为“开满”;去掉“白的、红的、黄的等”。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练习”改为“锻炼”。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心里”改为“脸上”。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猛烈”改为“踊跃”。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改为: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明确”改为“端正”。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小学生学习报》”。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富强”改为“富裕”。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改为:我觉得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学习态度”前添加“端正”。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必须”。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态度”改为“要求”。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改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心情”改为“表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陆续”改为“连续”。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情景”改为“风景”。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基本上”。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刚刚”。

21、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大概要”。

22、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必须”后面增加 “养成”。

23、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河水”和“云朵”互换位置。

24、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香山的秋天”改为“秋天的香山”。

1.把“不管”改成尽管 2.“实行”改完成 3.“让”受害者怎么样

4.“防止”跟“不要”冲突,去掉一个 5.“不转眼”就是“注视”,去掉一个.6.“和”改成“等” 7.“虽然...但是”改成“即使...也” 8.“和”改成“戴着”

9.“繁星满天”改成“月朗星稀”,科学常识。10.“许许多多”和“数不清”去一个

11.“的病”和“健康”去一个 12.“在”去掉 13.“很受教育”前加个人称,如:同学们

14.“所有”跟“大部分”冲突,任去一个 15.“稀稀疏疏”和“星星点点”去一个

16.“聚精会神地”和“专心地”去一个 17.去“不正确的”

18.“我们的双手”和“泥土”换顺序 19.“我”跟谁“议论”?把“我”改成“我们”

20.“72”那么精确了还“左右”啊?去“左右” 21.“几乎”和“完全”留一个

22.“树木”改“植物” 23.“足球”不是儿童玩具,去掉.24.“和食品”去掉 25.“和”改成“穿着”26“上午”去了 27.“浪费的”后面加“现象”

28.“数量”改“质量” 29.“的活动”跟“的一天”去掉一个

下载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方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病句修改方法指导[模版]

    修改病句方法指导: 一、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对具体的句子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简单套用某一病因。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

    怎样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

    怎样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很注重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精心布置作业给学生做,但很多老师却不注重作文的修改,因而很多学生都没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生叙事作文方法指导

    小学生叙事作文写作指导 叙事作文指导——写清事情的“六要素”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就是以书面的形式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因为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为了让别人看明白你写的事情,我......

    浅谈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指导

    高年级作文自改与互批 苗 萍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使学生认为,批改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其结果是:学生写完作文后,把笔一丢:大功告成,......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