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乌江中心小学徐淑敏)
三年级学生作文才刚刚起步,由短篇日记怎样慢慢过渡到一片完整的作文呢?怎样批改才能收到实效呢?我和语文组李艳、王丽老师探讨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比较好的做法。
一、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布置作文,让学生要明确要求,可先“约法一章”。以记事为例,可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或要求过程清晰,或要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突出,或详略得当。有“法”必依,批阅时根据事先确定的“约法”一章评等级。即使其他方面不够理想,只要这一点是符合要求的,照样给优。这样由于目标单
一、明确,让学生每次习作做好一点就行,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为以后学生写好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面批,培优辅差。以吃“大锅饭”为主,抓共性是必要的,但抓个性也不可少。最好的办法是面批。但花时间更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课,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每次辅导几个,将有些“作文事故”消灭在萌芽中,防范于未然。一学期下来,岂不是每个学生都有面批的机会吗?此种方法不仅照顾了作文的“困难户”也能使作文尖子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重评轻改,抓住典型。我以前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一个误区,就是重指导,轻讲评。包办代替,改得满篇朱红,费时低效。我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把重
点放在习作的评导上。我认为可针对习作特点的要求,可以在批阅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归纳共性问题上,找出典型习作抄在黑板上,或印发给学生,师生一起修改,指出优点,找出失误。互相研讨,使其变成一篇佳作;或抽好、中、差几篇抓住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边讲述边修改。如此下去,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总之,这些方法是我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摸索的一些经验,我还有许多困惑,比如如何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也希望更多的语文老师把自己更好的批改方法告诉我。谢谢!
第二篇: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是语文作文的起始阶段,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虽然一二年纪有看图写话的要求,但是作文和它有着很大的差别。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但要求把话写完整,写清楚,更要求把话说漂亮。就是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形容词,想方设法地把文章写得丰润圆满,让人读了还想读。
三年级的小朋友做不到这么高的要求,一开始只是要求她们能把事情或者事物给叙述完整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这才是重中之重。写作没有兴趣的支撑是肯定不行的,老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写作的技巧。万万急不得。
本次写作教学中,我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本次的写作主题是写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或是你的好朋友。写之前,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然后利用下课时间仔细观察对方的外貌特征,以及他的喜好等等。不仅要写出对方的外贸,而且还要写出他的特点,并用小故事来举证他的特点。待到上课时,先不急于下笔,而是先让学生说一说,其余同学做听众,看他说的得对不对?在他说的时候引导他把话说完整,这样他写的时候也能把话给写完整了。
作文不是写完就好了,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修改与交流。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更是改出来的。在学生写好作文的时候,要求他们先自己读三遍,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尤其是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然后教上来由老师批改,发现问题即使批注。改好以后全班交流,朗读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听听别人是怎么写的,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最后在请大家自己看看自己的文章,再次自我修改。
这就是我自己的写作教学的个人反思。在我的观念里: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那他就能写好文章。但是光有兴趣也是不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只有方方面面的结合才能产生出好文章。
第三篇: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三 年
级 作 文 教 学 反狮山镇 七甫小学 利艳莲
思
三 年 级 作 文 教 学 反 思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时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久而久之形成的写作恐惧心理更是教学中的障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学生作文起步顺利,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开”,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假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生活中训练孩子的眼睛、大脑和口,教会孩子把话说好。平时训练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口头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从课文中寻找素材
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教学课文时,不仅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字词句,人物品质,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还要把写作知识的传授融入阅读之中。
1、随文仿写 如《荷花》、《翠鸟》、《太阳是大家的》等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2、随文续写
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小摄影师》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小摄影师》一课,文后的练习提示:假如小摄影师再回来,他对门卫说些什么?他见到高尔基说什么,怎样做?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空间,让学生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续编起来也就不难了。
3、随文拓写
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英子的同时,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朗读了这样一段话: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三、加强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每周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阅读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在习作要求中,我还加上了一条:尽量用上一些好词。为了引导孩子们积累与运用,我首先从积累一个词,使用一个词开始,让他们感到语言充实的快乐,想逐步把孩子们引向祖国语言文字宝库的广阔空间,引向生活这个知识的海洋,希望孩子们的粮仓里面都是充实的,从而成为一个个巧妇。正如叶老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四、走向生活,丰富体验
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让学生结合一些重大活动或生活实际写日记,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做手工,十一假期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出家门,观察大自然,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学生擦玻璃,有的小组擦得明明亮亮,有的小组擦成了大花脸,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小窍门,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五、从细节入手,教实作文
1、文不切题是作文的大忌。审题很重要,每次作文前,首先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反复分析题目的内容,解决究竟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弄清文章要求写什么,选材的范围、在材料上有什么限制?表现什么思想?写作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不容易文不符题。
2、解决文章不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对不具体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例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洗杯,是这样写的:玻璃很脏,我使劲擦,擦呀擦呀终于把玻璃擦干净了。我当面向他提了几个问题,玻璃脏到什么程度,你是怎么擦的,遇到了哪些困难,用什么办法克服的,擦完后的玻璃什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做了具体的补充。一篇本来空洞无物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丰满起来。
六、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未来的车”“未来的.....”和“假如我会变”等题目,通过阅读范文,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得到了充分表现,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会生动具体。
当然,作文教学其中的奥妙是无穷的,要探索奥妙需要不断地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有点滴体会。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愿意用我们的智慧永远带给学生无尽的新鲜与活力,激起他们最大的习作渴望与热情,与学生一路共同成长。
第四篇:三年级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反思人:王慧萍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运用。
本节课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愉快。
本节课是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猜想、观察、想像、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并且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应用拓展部分,学生不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得到了很好的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了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4、跨越学科的局限性
我在巩固练习当中就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成语写出它说隐含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所学课程不是单一的,而是兼容性的,即所谓的语文里有数学知识,数学里也会有语文知识。
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只是个协作者。整节课,学生都表现的很好,教学也起到了预想的效果。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1、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 “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些、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合理。
2、但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在我出示的题目中,有个字写错了,把几分之几,写成了几分之之。还有就是课上得不够厚,如,可以让学生再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人还要去抽奖?教学真的是件憾事,细细反思起来,总有需要改进的东西。今后,我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2011年12月22日
小组评语:该反思符合我们农村孩子的接受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经小组评议为优秀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教学反思
九月教学反思
太平镇第三小学
何菲
教学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月了,虽然因为献血的缘故耽误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但是,从我仅有的这些实践中也汲取了一些教训和经验。在这一个月中,不仅有教学的实践经验还有老教师的听课点评,青年教师研讨会等工作,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一堂刘本忠老师的评课使我感触颇深。这是一堂作文课。这堂课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去讲,之前也做了一些准备,总结出了在批改作文中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要着重纠正的错误,并且还挑出了几篇优秀范文。在备课中,我认为这些足以能充实的完成一节课。可是,这堂课进行起来远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和枯燥。在这堂课中,首先我总结了本次作文的情况,然后请几位同学读了他们的优秀范文,并且分别让同学们点评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与此同时,又叫了几位其他同学读了他们的作文,也让同学们进行了点评,并且及时的纠正了错误。最后,我在黑板上总结出了这次作文存在的最基本的几个问题。这堂课完成之后,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先读优秀范文就是一个错误的安排,本忠老师也提出了建议,把这一环节应放在最后。因为如果先读了优秀范文,那么其他的同学就会畏惧读自己的作文,这样一来就会很大程度的打击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同学们的发言少了,影响了课堂气氛和内容的紧凑性。并且,本忠老师通过我对这堂课的准备与讲解还提出了很多建议。评课后我也做了整理与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板书要规范,尤其是字体的笔画、结构、顺序等都要做到规范。因为我面对的毕竟的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要是来源于教师,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形的教育,尤其是对本学科的教学。所以,要从小地方做起,做到正确、规范。
第二,善于用儿童语言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三年级是从小学低段教育到高段教育的过度时期,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也需要加入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词语,于此同时可以带入一些专业术语,但是一定要加以解释,能让学生理解与掌握。
第三,备课要细致,内容充实紧凑。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大纲式的备课是
不行的,一定要非常细致与充实,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有层次的进行。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作业。每天要把这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从脑海里梳理一遍,已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学会组织课堂,组织教学。这一点也是我最欠缺的,目前还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在课堂中要把重点突出,声调可以适当抬高,语速降慢,多重复。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读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方面的资料,做了相关的整理与反思。
一、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就是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我想,如果老师能做到尽快的认识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
二、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
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你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三、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神十足。
走进课堂,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必要时,把个别学生座位调动一下。“请小勇和李丽对调一下座位。”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对此类问题,处理要果断,快刀斩乱麻,不必说什么。
四、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
可以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
在教学一个月以来,总结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吸取经验与教训,从实践中汲取精华而又运用到实践中,能让教学工作更完善、更出色。
太平镇第三小学
何菲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