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督教如何改变人类文明》读后感专题
《基督教如何改变人类文明》有感
这本书实在是太难找了!能搜到的关于这本书的便是青年经济学家赵晓博士在演讲中的引用及一点点的资料,虽然没有完整的读过这本书,但是对于基督教,有件对我影响蛮大的事不得不讲。
大约是发生在一个多月前,当时在南区外面的“台湾肉燥饭”吃晚饭,那家店的背景墙上用喝完的易拉罐瓶子拼了一个单词,拼的有点模糊,导致我和同学猜了很久也不能猜出那个单词是什么,便问了店老板。阿姨告诉我们那个单词是“gospel”,即圣经中的福音。
随后阿姨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相当厚但是装裱精美的《圣经》,开始给我们讲解福音和其中的内容。我到至今不能忘怀的是,阿姨非常虔诚的手捧着那本《圣经》说:“只要我遇到什么困难,我就会翻开这本书,在书里就能找到答案。”是怎样的一本书能让一个面临困难痛苦的人在书中找到支持自己的力量?在我看来是件非常不可思议且难以想象的事,若是没有亲眼见到那位阿姨用她略带些皱纹的双手平静抚摸桌上的《圣经》,缓缓地对我们说着她的那种切身的感受,我一定不可置否的将这一切归结为“盲目的信仰”,但是第一次我改变旧时观念,思考为什么一个人的智慧能达到预知任何事并给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不仅如此还被当成这个世界的神,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也只是被称之为“伟大的学者”而不是“神”,那么所谓的上帝便有他独特的魅力之处。
基督教的上帝及佛教的佛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性的,佛教的信徒生活中得大乘佛教无非两个内容,一是每天念诵阿弥陀佛,求得临时的那一刻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得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二是有困难就找观世音菩萨,无论什么要求都是有求必应。中国的道教与传进来的佛教相互融合形成现在的中国式佛教,天上的神仙们都能组成一个第三世界,各个无所不能,帮你解决困难。
信仰真的是一件非常奇妙事物。世界上的基督教徒阵营正在日益扩大,它能发展至此具有其一定的先进性和思想性才能为世人所接受。
第二篇:基督教朗诵词生命的改变
生命的改变
主啊,何等感恩你拣选了我 认识你我的生命从此脱离了黑暗 曾经我被罪恶紧紧地捆绑 如今我获得你赐的自由 在你怀中我如此踏实 在你面前我何等喜乐
更感谢你使用我这个卑微的器皿 使我走上服侍之路 受伤时你来安慰 疲乏时你加力量 痛苦时你擦掉我眼泪 失望时你点燃希望
跟随你使我的人生赋予了意义 我将在你的爱中继续前行 兴起发光,多做主工
第三篇:《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
《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其实真正的成熟,应当从不抱怨开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读完《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也那么的不成熟,因为别人所犯的错误在自己身上同样也发生过。
其实,快乐与痛苦原本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只是一个人的选择。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之分,全在于当事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如何对待。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件工作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而避免自寻烦恼就显得十分重要。只要你以一颗赤子般的童心来面对平凡的工作时,那么你就会发现,快乐实际上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应该随手可得。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烦恼、有痛苦、有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想逃也逃不掉,想躲也躲不过。你叹息也好,焦急也罢,恐惧也好,无奈也罢,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积极的心态如太阳,照到哪里,就让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让我们在快乐中工作,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平凡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身处的环境,哪怕你现在一无所有,你也要感谢命运——原来这是上帝有意安排的。只有用心体味人生,才能在简单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同样平凡的工作,一样的看似简单重复,枯燥乏味,有人却能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简单中构筑自己的梦想,我想又有什么样的困难不可以克服呢?
第四篇:改变思维读后感
改变思维读后感
最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一下钱校长的《改变思维》这本书,书中引经据典、融贯中西,以一种非常全面的观点来向读者介绍关于思维,关于改变的一些道理。
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钱校长的博古通今,因为校长用了很多例子,而这样广阔的知识,有很多我是很难去理解的。所以,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读到很多地方,我只能做到不求甚解。当然,我还是又很多能够读懂,能够有所收获的。
没读这本书之前,在我的心目中,我以为改变思维就是从一种不好的状态去改变到一种更好的状态。或者说原本是从这一个角度看问题,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那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面的那四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唧唧、哼哼。在原本安稳的生活忽然出现的变故,这时候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生活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一直把这种队生活的及时应对当做思维的改变,然而,在我读过钱校长的这本书后,才忽然发现,我理解的改变思维,其实重在改变上,而我却没有注意思维。或者说钱校长的这本书给了我更多关于思维的认识。
改变思维,那么为什么要改变思维呢?在我看来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提到的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安逸,生活时刻在变化,世界时刻在改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会显得格格不入,难免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物质贫乏的年月,食物就是力量;信息贫乏的过去,知识就是力量;思想贫乏的现代,思维才是力量。
物质丰富代替不了思维精神的升华;思维僵化和精神萎靡必将带来后日的饥荒。
简单的复制和粘贴,正造就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痴呆和四体不勤。僵化守旧、思考肤浅、思想停滞,徒增老年痴呆风险。
民族与文明的合一与分离,悲喜不同,停滞或进化,传承或消亡。有的人口稀少,贡献卓著;有的严谨守纪、踏实勤恳;有的孤傲卑谦,但天缺自省和反省;有的童年朦胧,大器晚成;有的早慧如神童,后天却迟钝;有的虽智商极高、人口庞大,却曾经愚弱;有的胡乱思考,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也不想思考。
大脑与思考的合一与分离,境遇各异,智慧或愚蠢,活跃或死亡。激活沉默的文明基因,改变思维,个人和民族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悟和终极关怀。
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改变不是选边,而是返璞归真、超越物我。智慧接近真理,而不是权谋计谋,是发明、创造和真知。”
物质的世界,它支持这我们的生活,但物质的生活却不是我们的全部,如果没有思维,没有合适的思维,那么生活注定的平庸的,甚至是窘迫的。思维支持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它给我们提供快乐和幸福。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对生活的认识不够,那么他便会变得难以理解,难以让人接受。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唯有让我的思维和世界的改变产生共振,让思维和改变处在相同的频率。改变自己,也许我们便能改变世界,其实改变自己,你就改变的世界。当然,至少我们能够更了解生活的意义。“被动进化在时间,适者生存;主动进化在选择,用进废退。碳水文明,时间导演;变与不变,元素分合,生死轮回,进化思维和精神。“我思,故我在”。脑、手、脚、眼、耳,手性对称分左右,无法互置,独立互补,相容而超越。单耳得单声,双耳得立体声。单视为平图,左右同视则为立体图。左右人脑,各司逻辑和形象。大脑是思想时代的核心资源。文明效能,取决于大脑的自由、解放和独立。
日地观月,各得一部,绕月而行,始近全貌。盲人摸象,各得局部;众人集成,全盲也可近全部。机械设计,必备三视图。汇聚信息量大且多样的位置,才是合适观点,无数观点依理契合,可近真理和真相。
上帝在原理,魔鬼在细节。反差能深刻思想,比较可去伪存真,融通将升华灵魂。边界和度是本质的暴露,如纯水零度结冰、百度沸腾,临界可控近卓著。尊重事实不迷事实,如飞叉捕鱼,顾及水中折射,需调整角度。
安坐冥想,哪怕片刻,可祥和心态,滋养思维精神,改变脑内血流。“水至静则形象明,人至静则智慧生”。
思考(Think)是动脑的原形,难在深入;思维(Thinking)是思考进行的过程和方法,重在自由;思想(Thought)是思考完成的结果和论断,贵在多样。
尊重观点超越观点,包容升华,进行超越性思维(Superthinking),会拥有灵性,犹如先知先觉。”
我们既然需要改变思维,那么新的思维必然会与旧的思维产生碰撞。新旧思维究竟如何取舍,不破不立。那么我们便需要思考,宁静以致远。静坐观心,而真妄毕现。真理是要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才能得到的。在我们决定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所改变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我们需要尽量了解更多的方面。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尊重事实的真相,同时我们也要有揭开真相面纱的勇气。了解其本质,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信息爆炸性增加,知识不再是神话。知识多者,或融会贯通,或保守僵化;知识少者,或愚昧无知,或勇敢无畏。
掌握知识背后蕴藏的深层规律,方能超越知识的限度,才能避免错误。冬日水管爆裂,归因热缩冷胀,而非热胀冷缩,源自水的弱键作用。
知识依个性而结构化,经实践而成为能力。思维和精神,是人类的灵魂,可源于知识但不等于知识。知识缺乏思维精神的延展、稳定和深度,会逐步陈旧,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是思维精神的载体,思维训练和精神升华,重于知识的传承和转播,是知识创造的源泉、知识运用的基础。
井底蛙、井沿蛙、飞天蛙,观天识地差别巨大。思维自由,取决于维度和疆域。有的禁锢微小似绿豆,有的自由广阔如宇宙。精彩源自差异,差异思维,也源于不同的人文历史、环境地理气候。
思维自由、精神独立,能够静心平和豁达淡定,远离愤怒癫狂失眠忧郁,身心健康增强免疫。思维自由依赖“双腿”:逻辑与形象。精神独立依赖三个支柱:科学、人文和信仰,三者所对应的要义则分别是质疑、关爱和使命。
自由独立的代表,如屈原,追求真理,而非权谋、资本和君王。自由独立的心境,如清明,生死并置,超越生死,类近宗教,超越宗教。天天清明、周周清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非以入世的市俗,饰演出世的形象。
童真般的笑脸,是隐形的想象翅膀。儿童动画引发的微笑,是纯真的度量。西方人的幽默,是外露的自由与想象;东方人的寓意,半隐半显,含蓄中顿悟出警醒和震撼。象形文字如画,滋养幼童智商。创造在智商,成事在情商。
想象的无限,突破知识的有限,挣脱有形和无形的束缚。梦想成真靠逻辑。“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石破天惊的原创,产自智慧的思想实验,始于震撼的自由想象,立于瞬间的直觉支撑,后有严谨理性的逻辑验证。”
真正的思维是鲜活的,它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我们需要的思维是要大胆的,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我们之所以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失去的想象的能力,更多的是我们不敢大胆的思维,我们缺少打破教科书封锁的勇气。科学如果没有质疑,那么就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波澜。给自己更多冲破桎梏的勇气,用旧知识去了解、去解释新知识。这样才算是真正拥有了知识。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缺少了什么,我想我们的国家缺少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我们缺少在创新路上坚持到底的信念。我们少有科创的精神。所以,我们习惯了山寨,我们急功近利,因为这样我们最接近成功。不仅如此。而且我们浮夸,我们习惯的漫天的想象,那些没有逻辑,不找边际的探索。我们需要改变思维。
第五篇: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
抱怨不如改变 ——读《你能为公司做什么》有感周末同窗好友小聚,交谈中她一直在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工作不如意,抱怨上级不识才,抱怨同事不配合,抱怨客户不理解,抱怨……..等等一大篇,感觉就一典型的愤青族。这不由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一本书----《你能为公司做什么?》。
《你能为公司做什么?》以案例加理论叙述的形式,在叙述具体案例的同时,阐述管理理念,易于理解,生动可读,使员工能够相形比较,优劣自显,从而摒弃抱怨,激发主动精神,养成职业精神、落实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指引行为习惯,提高执行力。细细品读该书后,对照自身生活、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感触:
第一、要想成功,就要改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看问题、权衡得失,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埋怨环境,抱怨工作,牢骚满腹。动辄抱怨被老板盘剥,替别人卖命、打工,是别人赚钱的工具;或者感叹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可惜我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识才的伯乐!”;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苛刻;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工作量大且与收入不对称;抱怨分配不公平了,承诺的提成不兑现;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其实正如打工皇帝唐骏所说的那样: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唯一可以来帮助你,改变你的就是你自己。要想成功,就要“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成功需要改变心态,要对企业、对事业有责任感
在我们抱怨公司为你做得少的时候,就是自己对工作不负责。当你对工作感到厌倦而提不起精神时,当你对公司的制度质疑时,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现实,改变心态,正视自己的工作,或者以一种对公司负责的精神反问自己为公司做了什么,或者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因为从来没有人会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想象一下,船上水手如果总不停地抱怨:这艘船怎么这么破,船上的环境太差了,食物简直难以下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愚蠢的船长 ? 那么,你认为,这名水手的责任心会有多大 ? 对工作会尽职尽责吗 ? 假如你是船长,你是否敢让他做重要的工作 ?因此成功需要改变心态,要对企业、对事业有责任感。第三、成功需要懂得感恩,懂得竭尽全力做好每件事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只知抱怨而不认真工作的人吧,他们从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他们不懂得,丰厚的物质报酬是建立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其实只要你依然还是整体中的一员,就不要谴责它,不要伤害它,否则你只会诋毁你的公司,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你对公司、对工作有满腹的牢骚无从宣泄时,做个选择吧。一是选择离开,到公司的门外去宣泄;一是选择留在这里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来,竭尽全力做好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