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体系考核试题
体系考核试题第一期(考试时间10月20日早上7点30分)
1、有感领导
各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示范性,感悟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
2、直线责任
各级主要负责人要对安全环保管理全面负责,做到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
3、属地管理
每个领导要对分管领域、分管业务、分管系统的HSE管理工作负责;每个员工对自己岗位涉及的生产作业区域的HSE负责。
4、安全经验分享:是将事故教训和安全做法总结出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讲解,是事故教训得到分享,安全做法得到推广,达到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目的。
5、两全:是指全员HSE教育培训和全面风险识别的活动。
6、雨季八防是哪八防?
1、防火灾爆炸、2、防施工作业伤害
3、防触电雷击
4、防高温中暑中毒
5、防交通伤害
6、防洪水、泥石流
7、防污染
8、防风暴潮和台风
7、目视化管理: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状态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促进作业现场的标准化和施工作业的规范化。
8、工作前安全分析: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分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9、中油六条禁令:(10分)
1、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2、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3、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4、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5、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6、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10、管道局的“三一三落实”是什么?(10分)
三个一:每天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一次风险识别与控制分析;
每天必须严肃认真地召开一次班前安全会,将识别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认真交底;每周必须严肃认真地开展一次集中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 三落实:严格落实有感领导,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11、你的岗位风险及措施?
第二篇:安全考核试题
安全考核试题
1、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所有事故隐患必须建立建立隐患档案,重特大事故隐患应“一事一档”。
3、隐患档案内容一般包括:隐患单位、具体位置或部位、类型、相关图片、整改方案、整改责任书、责任人、整改时限及标准要求。
4、重特大隐患由隐患单位建档,并报主管单位和企业安全处或安委会办公室。
5、人员的不安全隐患应本着“发现一处,随时消灭一处”的整改原则。
6、企业安全处或安委会负责协调、指导、监督企业内隐患整改工作。
7、隐患整改单位的主管单位负责隐患整改单位的组织落实,方案实施,隐患的监控及事故防范等措施的实施。
8、对一时不能整改彻底或整改期限长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监控及防范措施,严格执行24小时昼夜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确保万无一失。
9、隐患单位每周检查一次整改情况,安全处每旬检查与验收一次管辖范围内隐患整改情况。
10、隐患整改要实行书面材料,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字。
11、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运输事故,涉及外籍人员死亡的运输事故,造成重大污染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2小时内报交通部。
12、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运输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于每月15日前将上月的统计报表报交通部。
13、行车事故统计上报执行机构是省市县交通主管部门,境内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各类承付和规模的运输经营业户。
14、有次要及以上责任事故均属事故统计报告范围。
15、事故等级分为轻微、一般、重大、特大事故四个等级。
16、轻微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轻伤1-2人;或现场财物损失折款1千元以下事故。
17、一般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以上,现场财物损失折款1千元-3千元以下的事故。
18、重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或重伤3-10人,或现场财物损失折款3千元-6千元以下事故。
19、特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伤11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及其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及其以上,或车物损失折款6万元以上事故。20、事故类别分翻车、坠车、碰撞、刮擦、运行伤害、爆炸、失火等。
21、翻车可分为侧翻、滚翻、扎头翻、仰翻四种主要形态。
22、坠车是指能量体因故偏离能量线从2M以上的高度落下,或翻转过程中有过一次货多次2M以上高度的陨落过程,最终失去能量的现象。
23、坠车可分为翻坠、冲坠、仰坠3种主要形态。
24、车辆相互碰撞有7种主要形态。
25、运行伤害是指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故而伤害人、物的现象。
26、车辆刮擦可分为会车、超车刮擦。
27、事故责任分为全责、主责、同责、次责4各等级。
28、事故责任计算中的责任系数分别取1.0,0.75,0.5,0.25.29、实际事故次数是指“一般”及以上事故的起数。
责任折合事故次数是指事故次数与相应责任系数的乘积的叠加。30、事故死亡人数是指事故发生的当时到7天内实际死亡的人数。
31、责任折合事故死亡人数是指事故死亡人数乘以相应的责任系数之积的叠加。
32、事故责任率是指统计时期内责任折合事故次数与实际事故次数之比。
33、事故责任率与责任折合事故次数成正比。
34、百万车公里责任行车事故率、死亡率、受伤率、直接经济损失率与责任折合事故次数、折合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统计期内直接经济损失成正比。
35、车辆在停放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为行车事故。
36、责任行车事故是指运输企业负有次要及以上责任的行车事故。
37、总行程是指企业营运车辆的累计行驶里程和非营运车辆的累计行驶里程。
38、道路客运企业应加强对驾驶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9、汽车客运站是运输企业三大基层单位之一。40、汽车站的三容是站容、车容、仪容。
41、差堵三品是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42、汽车站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
43、一级汽车站旅客日发量在10000人次以上。
44、一二级客运站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三级及以下客运站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45、汽车客运站安检对日行程300公里以上车辆实行每班次检查一次。对日行程不超过300公里的车辆实行每日检查一次。汽车客运站应加强对营运车辆出站管理,做到六不出站。
46、单个驾驶员日行程超过400公里的普通客运班线或超过6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客运班线以及夜班车驾驶员不足的车辆不准载客出站。
47、营运客车轮胎花纹深度不得小于2MM。
48、因气候恶劣路面能见度低于30M不宜行车。值班站长应停发班车。
49、安全运输是承运人的一项基本义务。
50、因车站候车室积水造成一名旅客不小心摔倒并受伤,车站在此案件中应承担次要责任。
51、汽车站应当对旅客的安全承担合理限度范围内的注意义务。
52、合理限度范围内注意义务是指作为一个普通正常经营者,对旅客的安全应当能达到的注意程度。
53、当两名旅客在汽车站发生厮打,车站长时间无人出来调解劝阻,则可认定车站对旅客安全未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注意义务,因此车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54、车站候车室瓜皮果壳遍地,车站视而不见,因此造成旅客摔倒受伤,车站应承担相应责任。
55、车站尽到了注意义务,旅客摔倒受伤,车站不承担责任。
56、车站候车室内两名旅客突然发生厮打,一方将另一份打伤后迅即逃离,则车站不承担责任。
57、货运单车经营业户必须具有不低于5万元资金或资产作为事故赔偿保证金。
58、普通货物运输业户租借借用的停车场地应与租借方签订1年以上合法有效协议合同,每辆车停车面积应不少于车辆投影面积的1.5倍。
59、零担货物运输应使用封闭式专用货车或封闭式专用设备。
60、经营省内零担货运企业应具有5辆或25个以上吨位的零担货运车辆。跨省经营须有10辆或50个吨位以上零担货运车辆。61、零担货运企业所聘用驾驶员必须具备安全行驶2年以上或安全行驶5万公里以上的驾驶经历。
62、不具备专业条件的零担货运经营业户不得受理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易破损、易污染、易腐烂等鲜活物品,湿孙、触角、利口及货物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志识别不明显的货物。
63、零担货物运输运距超过300公里的,需配2个驾驶员。64、据调查统计,我国货运车辆超限运输比例占货运车辆的50%以上,超载量平均为4-6.25倍。
65、超限运输使高速公路寿命损失高达60%-80%,全国平均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由此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30%以上,占货车事故的55%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事故经济损失的50%左右。
66、高速公路对货车的设计时速一般在70公里以上。
67、在运输、装卸、保管过程中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
68、危险货物的定义包含三点具体内容。
69、危险货物的三个具体内容是:危险货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造成事故的先决条件,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在运输、装卸、保管过程中需特别防护。
70、对危险品的特别防护,不仅是一般所说的轻拿轻放和谨防明火,而是指针对各种危险货物本身特性所必须采取的特别防护措施。如有的需要特殊包装,有的需要控制环境温度,有的需要添加抑制剂等。
71、国家《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将危险货物按其主要特性和运输要求分为九类二十项。
72、爆炸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剧烈变化,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使周围环境温度急聚升高,气体迅速膨胀。
73、我们常说的爆炸一般分为三种。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74、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物理性的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锅炉爆炸、压缩气瓶爆炸。
75、物质因得到起爆能量而迅速分解,分解出大量气体和热量的过程,称为化学爆炸。如炸药、炮弹、炮竹。
76、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因素是反应速度快,释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体生成物。
77、运输中所说的爆炸品,是专指易发生化学爆炸的危险货物。
78、确定货物是否容易爆炸,以及万一爆炸后所产生的破坏效应,可由热敏感度、冲击敏感度和爆速3个主要参数来测定。
79、爆炸品的敏感度是指爆炸品在外界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
80、炸药又称猛炸药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能经受运输过程中的一般外力作用。81、起爆药又称初级炸药,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运输。82、硝化棉中含氮量不超过12.5%时,只能引起自燃,不会爆炸,83、《危规》中规定,含氮量在12.5%以上,所含水分不少于32%的硝化棉属于爆炸品。含氮量在12.5%以下,含水分不少于32%的硝化棉属于易燃品。84、在我国客运中旅客行李中夹带的危险品主要是烟花爆竹。
85、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也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86、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变的。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压强有关。87、由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和作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气体、液体或固体。
88、气体分子之间距离最大而作用力最小,分子可在任意范围内运动,所以气体有流动性、可压缩性,而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89、处于压缩状态的气体叫做压缩气体;如果对气体压缩的同时再降温,压缩气体就会转化为液体,这个转化过程叫液化。经过加压降温后成为液态而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的物质叫做液化气体。
90、气体只有将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在加压才能被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91、气体在降到临界温度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强才能被液化,这个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大压强叫临界压强。习惯称临界压力。
92、某些液体对某种气体有特大的溶解能力,氨可以大量溶解在水中,乙炔可以大量溶解在丙酮中。
93、我们称能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为溶解气体;气体危险货物的全称是“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气体”。
94、溶解气体的溶剂受热后,气体会大量逸出,从而引起容器爆炸。
95、乙炔钢瓶经高温火烤后就不能继续使用,因为,钢瓶内的溶剂可能已经挥发,钢瓶已失效,这种失效钢瓶再用来灌装乙炔,就可能引发爆炸。
96、储氧钢瓶不得与油脂配装;不得用油布覆盖;储运氧气钢瓶的仓库、车厢、集装箱不得有残留的油脂。氧气瓶及其专用搬运工具严禁与油脂接触,阀门、轴承不得用油脂润滑;操作人员不得穿戴占有油污的工作服和手套。这是因为油脂在纯氧中的反应要比在空气中的反应剧烈的多,当高压氧气或高压空气喷射在油脂上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所以氧气瓶绝对禁油。
97、氢气是最轻气体,密度是空气的1/4.;其临界温度为-239.9度;临界压力为12.8个大气压。氢气燃烧温度可达2500-3000度。氢气的爆炸极限很宽,为4.0%-75%。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会发生强烈爆炸。
98、氢在氯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5%-89%;氢和氯的混合气体在日光照射下就会发生剧烈爆炸。所以氢气不能与任何氧化剂尤其不能与氧、氯气混储、混运。
99、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剧毒气体;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2MG/M3;如超过2.5G/M3,则会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100、氯气泄漏在空气中时,总是沉在下部并沿地面扩散;氯溶解于水,常温下一体积的水可溶解2.5体积的氯气。减轻氯气的危害是大量浇水稀释。
101、氯气的临界温度为144度,临界压强是76.1大气压;常温下加6个大气压就会使氯气液化;氯气总是在液化状态下储运。常称氯气为液氯。
102、氯与易燃气体能直接化合,其混合气体遇光照会发生爆炸。103、运输中,通常将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物质称为易燃液体。
第三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
一、填空题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3、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法)、(作业危害分析法 JHA法)、(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法)、(事故树法 FTA法)等。
4、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级别最高。
5、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6、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303号)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9、隐患治理应符合DB37/T 2883-2016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主体。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公司、部门、车间、班组 C.公司、专业、车间、岗位
5.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A.精神损害 B.健康损害 C.身心损害 D.心理损害
6.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A.个体行为 B.人为因素 C.环境因素 D.光线因素
7.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的组合。A.严重性 B.适应性 C.必要性 D.有限性
8.()是风险管控的基础。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0.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A.应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11.()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12.企业应建立以()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A.主要负责人 B.分管安全负责人 C.安全机构负责人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
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和()。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风险分级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划分等级。A.风险评价 B.评价结论 C.评价结果 D.风险评估
16.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B.风险越小,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C.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低;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D.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下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7.企业应在各岗位悬挂安全风险告知牌板,标明风险点名称及等级、危险源名称及等级、事故类别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等内容。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对风险等级进行标识。A.应急预案 B.应急电话 C.联系方式
18.企业应对()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A.一级风险点 B.二级风险点 C.三级风险点
19.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A.较高级 B.相匹配 C.同级别
2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岗位员工熟知()的学习义务。
A.本岗位风险点及危险源 B.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 C.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级别
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部署实施阶段包括宣传发动、法律法规学习、()、落实分工四个步骤。A.考试 B.培训 C.教育
22.危险源分级,遵循()的原则,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分级。A.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B.定量计算 C.定性分析
2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分工阶段,企业要根据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的职责,按照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的任务。A.制定风险管控责任制 B.编制风险管控清单 C.编制风险点管控计划
2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各层级人员体系建设职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运行制度、相关概念、()等。A.风险点排查方法 B.危险源排查方法 C.风险排查辨识方法
2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组负责本专业风险点划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A.危险源分级 B.危险源排查
C.危险源辨识
26.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包括()等4个步骤。A.隐患辨识、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B.隐患排查、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C.隐患排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27.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组织一次;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组织一次。A.每月、每周 B.每月、每日 C.每季度、每月 D.每季度、每周
28.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制度包括()。
A.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B.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C.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2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职责:一是负责本工作组范围内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二是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确保能够将所属范围的风险点全覆盖辨识,及时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三是()。
A.制订所有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B.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C.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表,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3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B.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C.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D.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实现零风险、零事故。
31.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需要消减的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风险等级为()。A.重要风险 B.关键风险 C.中度风险 D.低度风险
32.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轻微风险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为需保存记录风险级别为()。A.3级 B.2级 C.4级 D.5级
33.风险分级采用LEC法,中度风险色为()。A.红 B.橙
C.黄 D.蓝
3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35.三、四级风险点可由()级监管,班组、车间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A.公司 B.班组 C.车间 D.岗位
36.企业应根据排查组织级别,结合风险点及危险源特性,确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A.责任人 B.周期 C.内容
37.车间、班组的隐患排查内容,可根据所管辖区域隐患排查的数量、风险等级、分布等因素,进行重点关注,侧重于(),并应确保区域内所有风险点及危险源均能等到监控。A.风险较低的风险点隐患排查
。)B.场所、部位 C.装置、设施 D.作业活动
1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包括()。A.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C.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D.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E.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13.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处置措施
14.隐患排查依据主要有()。A.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B.技术标准 C.事故教训经验总结 D.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15.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A.岗位纠正)。(B.班组治理 C.车间、部门治理 D.公司治理
16.企业通过“两体系”建设应完成以下()成果。A.编制两体系实施指南
B.制定“两体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C.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汇总表 D.危险源辨识清单
17.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可包括以下方面()。A.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B.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C.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D.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1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风险值为162分,则该危险源()。A.属于高度危险
B.应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C.需立即或近期整改
D.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19.以下情形()可判定为重大风险。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 然存在的
C.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D.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20.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A.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B.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C.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D.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21.危险源辨识应充分考虑危害的()。A.可能性 B.根源和性质 C.能量和物质 D.后果
22.以下()措施属于管理措施。A.安全培训 B.制定操作规程
C.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D.设置危险及有毒企业的排放口
23.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A.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
B.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 型。
C.确认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还存在的缺陷和还未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D.针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中属于重大风险的项目,或者存在重大控制措施缺陷的,制定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24.发生事故的根本症结是()。A.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B.安全过程管理不系统 C.不执行规章制度
D.企业缺乏安全管理专业人才 E.企业自主安全培训薄弱
25.各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风险。A.城市垃圾堆场 B.安全管理 C.环境条件 D.职业健康
26.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评审。A.措施的可行性 B.措施的有效性
C.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D.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27.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A.可能性 B.严重性 C.暴露时间 D.风险度取值
28.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A.资金到位 B.治理及时有效 C.制定整改方案 D.责任到人
29.以下属于重大隐患的是()。
A.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B.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C.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D.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30.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B.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C.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D.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应急预案或安全措施。
三、判断题(80题)(红色正确,黑色错误)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3.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
4.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5.风险度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6.风险不可以避免,但是风险有大小。(✔)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9.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频率很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很大。(✖)
10.一件事件可能的后果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就很大。(✖)
11.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2.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
虑的过程。(✖)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14.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16.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17.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18.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19.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20.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21.一级风险点属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停产整顿。(✖)
22.一般隐患,因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可暂时不予整改排除。(✖)2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2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
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25.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隐患。(✔)26.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27.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目的是,实现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8.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消除为工作目标。(✖)
29.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30.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31.企业应在通则、细则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是双体系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32.隐患排查主要是指中介机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33.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34.持续有效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排查风险点是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然后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风险管控的核心。(✔)
35.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
许程度的风险。(✔)
36.企业应依据所排查出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37.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38.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及液位、温度、压力等测量仪表和控制设施及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39.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40.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统、制定标准作业程序、监控、联锁、报警等。(✖)
41.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2.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监控、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43.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可延缓整改。(✖)
44.隐患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管理优先、工程其次、防护为辅”原则。(✖)45.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46.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需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47.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48.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49.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50.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5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52.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53.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54.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55.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即可,无须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56.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
57.对评估出的3级风险,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58.3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无需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59.企业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自认为可以,无需验证。(✖)60.“两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环部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61.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6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63.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4.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65.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绿”标识。(✖)
66.隐患治理的唯一目标是彻底消除隐患。(✖)
67.设备设施清单可以不包括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68.对评估出的1级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69.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70.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掌握风险管控信息,保留培训记录。(✔)71.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属于重大隐患。(✔)72.按照GB/6441的规定,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淹溺、火灾、环境污染等。(✖)
73.危险源辨识应由骨干技术人员参与,辨识要系统和全面。(✖)74.采用风险矩阵法(LS)判定为五级的风险,应由班组进行管控。(✖)75.消防及应急设施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76.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各个阶段。(✔)77.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78.重复性隐患排查是隐患排查主要类型之一。(✖)79.重大隐患的治理应先编制隐患评估报告书。(✔)
80.企业双体系建设过程中,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宽从低的原则。(✖)
四、简答题
1、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2、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5、风险点: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
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6、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一般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风险,其中红色风险等级最高,为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
7、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一般风险越大,管控层级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8、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9、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10、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和可靠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和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11、风险控制措施评审内容有: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2、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全员培训、体系文件编写、风险辨识与评价、评审与审批、风险信息公告、落实控制措施、持续改进。
13、事故隐患等级: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
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4、隐患排查治理一般工作程序:编制排查项目清单、确定排查项目、隐患排查组织实施、隐患治理。
第四篇:“两体系”培训考核试题docx
供销车间4月份两体系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不填或填错不得分)
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等总称。
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事故隐患是指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 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6.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括号中用√或×标出,错误的要予以纠正,未纠正扣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错)
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对)3.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对)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错)
5.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对)6.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的过程。(错,应为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7.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错,)8.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错)9.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对)10.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错)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2分,答错或多答不得分,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D)。
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C)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B)。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B)
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 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6.下列哪种情形不可以直接确定为重大(D级/2级/橙色)风险:(B)
A.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 B.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 C.穿越公共区域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 D.30立方米液氨储罐
三、简答题 1. 工作危害分析法的定义。
答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事故后果严重性;R:危险性(也称风险度)R的取值范围:R<8为轻度危险,风险等级为4级,危险色度是蓝
R:9-12为中度危险,等级为3级,危险色度是黄
R:15-16为重大风险,等级为2级,风险色度是橙
R:20-25为巨大风险,等级为1级,风险色度是红
第五篇: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试题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试题
日期: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正确在()内打√,错误()内打×。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2.任何部门都可以负责组织对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安全责任制培训。(×)3.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每年一次对其进行适宜性的评审工作。(√)
4.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参照相关文件管理规定执行,生产部保留相关材料备查(√)
5.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6.总经理是公司的第一责任人,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用负责。(×)7.生产部不必参加重大事故的安全技术分析与鉴定。(×)8.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9.班组长对本班组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0.班组长负责对班组范围内员工进行设备维护、保养、使用等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11.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但不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和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
12.班组长负有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保持生产作业现场整齐、清洁,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的责任。(√)
13.维修工岗位要确保设备检修质量,但对因人为而造成的检修质量不负主要责任(×)
14.班组长负责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15.岗位工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16.班中发现问题,岗位工不用向部门领导汇报,此项应由班组长按组织原则向上级汇报。(×)
1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18.电工作业时有权拒绝任何人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任何人违章作业,作业场所不安全,有权撤离工作岗位(√)
19.严禁无《特种人员操作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20.新进厂员工没有权力拒绝任何(包括违章)作业的指令。(×)
二、单选题:(每空2分,共50分。)2.全公司所有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公司各级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必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4.公司全体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和遵守/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5.公司除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6.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部门/。7.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主要指/企业的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所负责的工作和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制度。
8.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单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沟通、培训、实施及考核/。9.各部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从上到下依次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10.生产部负责组织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安全责任制培训,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责生产任制/培训。
11.由生产部每年组织一次对安全责任制/适宜性/的评审工作。
三、简答题(共10分)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