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趣—写作的最好老师
兴趣—写作的最好老师
低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如何来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惧怕写作文。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我们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说这个过度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要多样,例如:
1、故事式导入。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写话课,我就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活动式导入。根据低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3、情境式导入。就是为学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三、命题,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
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想再试一试,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我们的作文讲评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范文宣读、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选登等。另外,我还借鉴了一种新的记分法——“二次记分法”,做法是:每生准备两本作文本,一本为习作练习用,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修改,达到合格作文要求后,老师在原基础分上加分,然后誊写在另一本作文本上(即个人优秀作文本)上,大多数同学都能得高分,不少还得超满分,这样持之以恒,修改作文已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学生愿做的事。这样既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厌烦心理,调动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又改变了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文的面貌,有效地减少了老师批改作文的无效劳动。
总而言之,学生愿意写,乐意写,这就是成功。因为有什么比兴趣更重要的呢?
中国地质大学附小谢素娥
2008年6月29日
第二篇: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双湖小学:唐承玉
作文教学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一个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这三十来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从故事入手,培养兴趣。
低年级学生阅读量小,讲故事是拓开学生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天坚持听故事、讲故事培养学生对故事的兴趣,为写作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让写日记成为一种习惯。
日记是一个拯救自己水平的机会,也是自己给自己的锻炼机会。不但能记录生活的点滴,也是一种练习。它没有任何限制,也是培养文学兴趣的一个机会。
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记自己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一步一个脚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仿”,消除畏难情绪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家乡的红橘》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开头和结尾,仿写了《家乡的葡萄》;学习了《西藏高原》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重庆山城》。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我不断用这样的名人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戏剧走进校园》一文中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树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义卖活动我最棒”、“三跳比赛我能行”、“戏剧走进校园”等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每一次习作后都把写得好的作文拿来当范文,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在乐中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就难凑效。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
六、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在共赏互评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为了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也为了保存孩子们的每一次作文,成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我让学生把写的优秀作文和日记都上传QQ空间,这样孩子们可以互相学习评阅,作文水平不但大面积提高,兴趣也很浓。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一个慢长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更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江西省宁都中学语文组潘红***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有兴趣做,这样才可能积极认真地去做。对于学生写作也一样,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下面讲讲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具体做法。
一、观察感知,体验生活
有些学生一听老师说要写作就害怕,觉得头痛,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无话可说,其实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记得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言大师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文章。”对此,叶老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际生活中,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写作的溪水一定会长流不息。首先我们可以有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熟人熟事,如:校园里的老师、同学,家里的亲戚朋友们。让学生注意同学的言行,校园里的树枝被小同学折坏了,走廊墙上被同学乱涂乱画,有人跑去在关食堂边未关的水笼头,等等。以上这些行为习惯都可进行讨论,教师有意评点、引导,促使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指导写作。你看老舍先生的《猫》中最后一段的描写,就是抓住了满月的小猫很可爱的特点,用“什么都玩,耍个没完没了”、“跌倒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等词语写出猫的淘气又可爱,为什么老舍能把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逼真可爱呢?就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才把满月的猫写得更可爱了!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挖掘一点宝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此意。
其次教师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看精彩的电影、电视,讲动听的故事,之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一些精彩的评点。当学生对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有了写作思路,写作兴趣自然就来了。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很重要。
二、适时激发,锻炼思维
教师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时指导学生观察,训练他们的写作思维。比如,去年冬天的一次语文课上,外面不知不觉地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霎时白茫茫的一片。学生的注意力都往窗外去了,我索性就让学生来观察下雪的情景,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第二节课,我稍作准备,引导学生进行了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下雪时的感人景象,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想象,述说自己心中的憧憬。教师再适当点拨一下,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作文了。这种即兴作文的训练,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切记在上课之前开门见山说今天要上作文课了,这样让学生在没上作文课之前己经紧闭上了这扇大门,害怕心理一旦形成,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的作文课会很失败。
三、多练多写,开拓思路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勤练,写作也不例外。“文必多作而后工”它需要不断地练习、揣摩,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写作才能得心应手,“滴水穿石,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叶圣陶大师也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说到底多练多写写作的思路也就出来了。有了广泛的思路,学生就不怕写作,而且还会很喜欢写作。
四、阅读摘抄,陶冶情操
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单凭自己的亲历积累素材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积累间接经验来充实自己。而阅读则是间接经验最好的获取来源。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的也是平时多读书,多储存素材,写作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生前出口成章就因为他有空就读书,满腹文采,听说他的床一半睡人一半放书。在阅读的基础上能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那就更好了。俗话说“好记心不如赖笔头”说的正是此意。多作读书笔记才不致于随读随忘,更可以加强思维印象。日积月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自然如鱼得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五、模仿佳作,锻炼能力
现在的学生作文写不好,就是因为肚子里没东西,没有词汇,没有文章,所以作文要模仿。就象写字要临摹一样,自己写是永远都写不好的。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从临摹开始。所以学生在多练的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模仿前人的佳作,创造出更好的文章,使得自己更有信心写作。况且这对写作水平欠佳的的学生,尤其有现实意义。但是模仿什么是个问题。模仿优秀作文吗?不如模仿大师写的文章,我们语文课本中,老舍、巴金、鲁迅、林语堂、柳宗元、朱熹、欧阳修等这些大师的佳作给我们 提供了许多作文的范例,当我们要写作时,找不到恰当的形式、句式时,不妨可以想象课文中的名篇名著,仿照它的形式,溶入深思熟虑的内容,成功的佳作也许就出来了。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就是模仿《金瓶梅》这本书而成的。大家都非常赞赏中国话剧一个里程碑的剧作,曹禺先生的《雷雨》,那其实也是模仿之作,模仿的是《玩偶之家》,我们看整个剧的形式是一样的。再者还可模仿经典文章,经典作品,背上几段,作文自然而成,甚至比优秀作文好的多。《左》《孟》《庄》《骚》是最美的文字。任意背上几篇。学生一辈子作文就不愁了。
六、扬长鼓励,激发兴趣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不足之处则用委婉的话指出,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斥责批评效果更好。大家都知道历史伟人刘邦手下的陈平,他是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小人,而当时的魏无知就是能看中他的才能而向刘邦推荐,刘邦也能因此看到陈平的才能,避谈他的德行而重用他,使得他有机会施展才能,让他在楚汉相争的事业中一显身手,使刘邦得以一统天下。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是很好,但有些词语或个别句子写得很美,那么 我们应该以此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不要一棍子打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七、展示佳作,增强信心
平时教师改作文,碰到好的作文除了应及时表扬外。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激发同学的写作信心。让其他同学听一听,感受一下同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写作的发展。然后在班内的学习园地里展示出
来,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校内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同学看看。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比一般的鼓励性语言要好多了。对其他同学来说,更是一副激发写作欲望的良药。因为这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自己也可一试,或许也因此争荣。
第四篇: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就会更努力地接受学习与钻研它,从而将它学地更好。可是,这样单单依靠兴趣来学习不久就会造成问题,你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你感兴趣的学科里,或许你偏爱的这个学科的成绩会很好,但其他的学科的成绩就会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时间学习而只退不前。这样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你将无法生存。因为社会需要的不是依靠兴趣来单单获得一方面能力的人,而是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只有拥有全面能力的人,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都能应付自如,出色表现,处处胜人一筹。
那么既然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强制学习!可是往往许多同学都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没有耐心学或做下去,这时候就必须冷静,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喜好而放弃其他方面的学习。要时刻记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杂志《思维与智慧》中一篇也叫《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的文章的作者潘晓娴有过这样的经历:她是中文系的学生,她在大学一年级过得很忙,但却不是为了学业而忙,而是为了兴趣这样玩了整整一年。直到她大二的时候,系里新上任了一位主管教学副主任,这位搞古典文学出身的老先生可谓三句话离不开本行,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个学生背诵一百篇古代文学作品。作者是散漫惯了,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力去完成任务,于是采用磨洋工的办法跟系里对抗。可谁料,系里老师居然有全系学生的一半之多,老师管起学生来也很勤快。于是每个人都拿出了在高三时那股拼命的劲儿来背书,奇迹般的,他们居然人人都过关了!
直到这时,那位老先生才和学生们对话,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顶多在幼儿启蒙阶段哄孩子们听。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如果这样,这就无法给你们今后的事业强力的支撑!这时作者才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忙忙碌碌一年却没有多少收获的原因。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不能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趣来,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功课!虽然要花掉许多时间,会觉得很枯燥很无味,可是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还是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五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古往今来,因为兴趣使很多人走向成功。牛顿因为对物理的兴趣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因生因为科学的兴趣而发明了电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亚萍从小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为他敞开。因为她对乒乓球的兴趣,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乒乓球,历尽千辛万苦,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姚明因对篮球的兴趣而成为伟大的球星。
孔子也在论语中写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无独有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兴趣能够让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兴趣能够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兴趣往往能够让人提出很多问题,同时驱动人去积极及时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兴趣能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兴趣在很多时候就是学习的方向;兴趣的重要性就在于人们能够提出比较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很容易从专业的学习中获得成绩和成就感。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经历动手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学好知识的信心。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思维的层次也不同,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好处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用学科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信念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侯镇一中
刘如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