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期末复习之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一期末复习之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应注意的事项和方法。
1.化虚为实
有比喻和象征手法的,我们将喻体、象征物称为“虚”,将本体、被象征物称为“实”。对于用到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命题作文,我们需要找到本体,化虚为实,准确立意。
例1:请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作文
分析:本题不可以写成实实在在的春风,因为有一“如”字。所以应找出喻体“春风”的本体来。找本体的方法:考虑“春风”的特点,再思考什么具有同样的特点,这样,本体就可以确定了。春风的特点:温暖、带来生机和希望
同样具有这个特点的是:亲情、友情,饱含感情的言语、眼神,鼓舞自己、使自己在困惑时醒悟的言语,化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坚冰的一件事,带来改观、注入活力、带来生机活力、带来希望的重大的改革、政策等。
例2:请以“绿色生活”为题作文。
分析:绿色经常象征生机活力,象征安全、象征环保。故,可以写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写呼吁食品安全、国家加强监管、生产企业诚信经营;写低碳生活,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绿色与彩色不同,所以还可以写对纯净的生活境界的追求,摒弃浮躁、浮华、芜杂的生活状态。
2.要善于增补,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作文的题目的范围比较大,如果我们能够将它的范围缩小,就会比较容易的写作了。怎么将范围缩小呢?一个方法就是在前或在后添加些词语。
例1:请以“说‘安’”为题作文。
分析:如果单看一个“安”字,我们几乎无从入手,但是如果我们添加一些语素,就会将范围缩小,这样就好操作、好驾驭了。例如“安全”“安逸”“、安宁”“安定”“安静”“安于现状”等等。........例2:请以“熟悉”为题作文。
分析:如果我们就“熟悉”来写,那么,我们可以写熟悉的意义、熟悉的局限(束缚人的思想,形成思维定势)、如何从陌生变得熟悉等等。
如果我们在这里添加些内容,那么,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新的思路。例如,“熟悉的身影” “熟悉..的笑容”“熟悉的眼神”“熟悉的人” “熟悉的话语”等等了;再如,我们可以在前面添加,“不熟悉”,........但是我们作文却不可以单纯写不熟悉,否则就会有偏题之嫌,我们可以写,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面对的是陌生的面孔,但是这些陌生人的眼神、笑容、话语却给自己熟悉的感觉——被关爱的感觉,如同父母、老师、朋友给予自己的感觉一样熟悉、温暖。当然还可以写身边最熟悉的面孔也许我们并不熟悉他们的内心,比如我们最亲近的人——父母,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熟悉呢,那就是交流,只有用心的交流,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我们的亲人,避免矛盾冲突,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3.由表及里,探究深刻含义
有些题目具有多义性,即,除了表面含义外,还有其深层含义,这样就需要我们由表及里,探究其深刻含义,从而确定更加新颖、更加深刻的中心。
例1:请以“考场” 为题作文。
分析:“考场”的字面含义是考试的场所。我们当然可以写考场上紧张的气氛、学生紧张的心理 1
状态、之后又如何平静下来全心投入来答题。也可以写考场上的不和谐现象,例如,学生替考、打小抄、交头接耳,监考老师聊天、说笑、不维持考场纪律等等,从而呼吁严肃、净化考场纪律。
“考场”的深层含义:能够检验人格、精神境界的任何事物。例如,我们可以写“人生是考场”,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为更多的人谋福利,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处处利己,不是庸庸碌碌得过且过,这样,才能够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还可以写“官场是考场”,每个官员一步入官场其实就是步入了考场,需要做很多抉择。对人,对权,该怎样做好选择。对上,是该卑躬屈膝、唯唯诺诺,还是不卑不亢、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对下,是该颐指气使、作威作福,还是爱民如子、甘做公仆;对权,是该以权谋私,还是该利用自己的能力与能量为民谋福利。只有作对了这些选择题,才能够在这个考场上做出一份让自己、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例2:请以“春雨”为题作文。
分析:“春雨”的表层含义一目了然,如果我们就此立意,那么一定注意突出春雨的特点。“春雨”还可以有其他的比喻义。春雨的特点是连绵不绝、绵密无声、珍稀,春雨的作用是滋养生命。因此我们可以写某种愁情,连绵不绝如春雨,古诗中有“问君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以写母爱,绵密无声如同春雨,滋养自己的心田,滋养自己的成长,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母亲一大早起床,踮起脚,蹑手蹑脚的走进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时,当母亲下了班,就风风火火赶回家,手忙脚乱的准备午餐时,当母亲晚上又拖着疲惫的步伐,轻轻走到我们身边,放上一杯热牛奶时,难道不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吗?我们还可以写为生命、为心灵、为社会带来生机的如同春雨一样的任何事物,比如,父母师友为我们指点迷津的一次谈话,改变某个地区落后原貌的一次变革,等等。
4.关系类命题作文,需要辨明两者关系,两者并重,不可偏废
首先,应辨明关系,阐明关系。考虑两者是否存在取舍关系(即肯定两者,或者取其中之一而放弃另一个。例如,“相信自己与相信他人”,要肯定两者,即,我们的立意应是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他人。例如,“讲空话与做实事”则是取一而舍一,即,我们要做实事而不能讲空话)、是否存在决定关系(即条件关系,一方是否决定了另一方,例如,“一步与一生”,一步指人生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或者重要的事件,它有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走好每一步。当然,也可以写一步不决定一生,因此我们即使在某个阶段遭遇了挫折,也不应消极懈怠,只要我们能够振作起来,仍然可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功)、是否存在转化关系(即一个转化为另一个,例如“时尚与经典”。我们可以从取舍的关系上来立意,当然也可以从转化关系上来立意——时尚在哪些条件下才能成为经典)
例如:请以“位置与价值”为题作文。
分析:两者之间可以从决定关系上立意。我们可以写位置决定了价值,因此我们应当选择自己合适的位置,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也可以写位置不决定价值,决定价值的是能力,是否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因此我们应在自己的位置上,踏踏实实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仔细斟酌,不放过限制条件
命题作文的限制条件,可能在题目上,也可能在附加的要求上,要注意字斟句酌。
例如: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作文。
分析:“一双”是一个限制条件。因此下面两段话,有一个是不符合限制条件的。
①父爱在左,母爱在右,父母对我的爱是一双无形的翅膀,助我在蓝天自由翱翔。
②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边是乐观向上,是勤勉,是坚强。
不合适的是②,因为乐观向上、勤勉、坚强是三个不同的抽象事物,有违“一双”的限制。除了以上我们应注意的五点之外,还应注意,有时候我们可以反弹琵琶。例如请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为题作文。事实上,不一定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果我们的观点是否定这个命题,可是我们又不能改变题目,那么,可以在题目后加问号,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二、审题思路拓展
题目1:灯下
[审题]
此题只规定场景,对别的方面没有加以限制,因而写灯下自己或他人所为所思皆可。从构思的角度看,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思路。所谓纵式,是写发生在“灯下”的某一事件的过程,重点放在发生、发展、结果上,其特点是叙述性强。所谓横式,是不同人物在“灯下”的情景,重点放在画面的描写上,其特点是概括性强。当然,还可以把纵横揉合起来写。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写法,都要围绕“灯下”创设环境,构造氛围,才切合题意。这篇作文可以写校园之事,也可以写社会之事。
思路之一:灯下,教室里,我的生日聚会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轻快的乐曲声中,同学们送给我一件件带着深厚友谊的礼物:“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我把真情的祝福吹向燃烧的蜡烛;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开始表演节目„„灯下,教室里,一块友谊的圣地。
思路之二:夜晚,校园的灯光多么灿烂。教学楼。灯下,同学们正在上晚息:有的埋头做作业,有的低声讨论问题。办公楼,灯下,老师正在工作:有的备课,有的批改作业,有的在讨论教改方案。灯下,令人陶醉的画面。
思路之三:从接到老同学来信写起,采用倒叙法,通过回忆交代他无法继续求学而投身社会的原因,又借来信写他的生活和取得的成功,表现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全文由始至终紧扣题目“灯下”行文。[写法] 要写好《灯下》,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否则很容易导致题文油水相离。
技巧一:包装。所谓包装,即创造灯下的某种氛围,使事件产生特定的情调。比如思路之一写生日聚会,就要把整个生日过程笼罩在你所创造的氛围中,从而产生与别的生日聚会截然不同的韵味。生日活动一样,氛围包装不同。
技巧二:点缀。所谓点缀,即在记叙过程中不时点及“灯下”,使题和文紧紧相扣。比如思路之二,在写师生的活动时,要不断点及“灯下”,从而把画面描写和作文题目紧紧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灯下”的特定场景。
技巧三:折叠。所谓折叠,即运用艺术手段把时空跨度较大的事放到“灯下”来叙述,就像把东西折叠后放进箱子。比如思路之三,在“灯下”只能读信,但运用倒叙回忆老同学的过去,又借来信陈述老同学的现在,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在“灯下”展开,表现了巧妙的构思。
常见的失误有:不懂得创造典型的环境氛围,只在开头用“灯下”戴帽,从此不见“灯”影;不善于构思,所叙之事跟“灯下”勉强凑合,缺乏有机的联系。
[同类文题] 1.月光下(月下谈心、月下独思、月下赏景,凡月下之事均可入文。行文应注意创设意境。)
2.小河边(闲散时悠悠漫步,三五同学亲切聚会,都可能发生在小河边的恬静氛围里。)
3.讲台上(这个特定的方位。老师声音的流淌,手势的定格,花白头发的飘动,学生初次试讲的惊慌,辩论会上的侃侃而谈,都是讲台上的特有风景。)
4.清晨(该题从时间是框定内容。晨谈,晨练、清晨的忙碌和急促,都是该题的常规题材。)5.操场上(这是师生集中活动的地方,教练的汗水,踢球的**,上场前的动员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6.寝室里(欢声笑语,愁眉低诉,矛盾的滋生和化解等,许多情节总是琐细而有趣。)
7.柳荫下(有意的约会,意外的邂逅,无聊的排遣,柳荫乃消暑之所,总有不少生动的故事。)题目2:理解
[审题]
生活是错综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思想感情上的隔阂,“理解”是消除隔阂,使彼此心灵得以沟通的途径。因此要选择人与人之间或志趣不同、看法差异,或因世俗偏见、意外误解而产生隔阂需要理解的事来写。作者题目虽然没有规定要写几件事,但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为好。人物也不必过多,要努力挖掘人物的世界。要强调的是,作文主题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格调。
思路之一:上中学了,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并且规定每周收阅一次。老师啊老师,您一心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想在日记中保留一些心中的秘密,您能理解吗?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求理解„„
思路之二:×××同学学习成绩特棒,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他还是那么刻苦。有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慷慨解囊,可他家并不富裕。后来他告诉我,他舅舅家在穷困的山区,他将来要到那里工作。我一下子理解了他„„
思路之三:其中考试,有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向邻座求助,遭到拒绝。考试后,他来找我,我连理都不理他。晚上,他又到我家来,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并教我怎样解答那道数学题。我终于理解他对我的真正友谊。
[写法] 为什么需要理解?因为存在着不理解。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是这篇作文所要叙述的内容。一般可用抖底法、设疑法、误会法来写。
抖底法:直接把需要理解(也就是对方的不理解)的问题抖出来,然后再写获得理解的过程。比如思路之一,开头是把我们渴求老师理解之处挑明,接着写“我”求得老师理解的过程,就是采用抖底法来写。这种写法平铺直叙,但便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设疑法:由于自己对对方不理解,也就对对方的所作所为留下疑团,直到理解了对方慷慨解囊留下的疑问,当了解到他的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志向时,才前疑尽释,就是采用设疑法来写。这种写法可以造成悬念。
误会法:因为不理解而造会误会,又因为理解而消除误会,围绕误会的生与灭来写理解。比如思路之三,考试时临座不肯“帮助”,引起我的误解;后来他跟“我”谈心,帮且解题,使“我”理解他的真诚的友情,于是误会消除。这样运用误会法,可以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
需要指出的是事件的结果允许还是不理解,这不但合乎生活的真实,而且有时更耐人寻味。常见的失误有:选材太一般化,以生活琐事来写理解,立意肤浅;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契机简单化,可信度小。
[同类文题] 1.关心(可写一方对另一方的关心,也可以写双方互相关心,关心的范围可以是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
2.体谅(所谓体谅,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给予谅解。可写一件事,也可选二三个典型片断,以夹叙夹议为好。)
3.初识(此题写初次见面的情景,如新生入学彼此间就有初识的过程。)
4.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同学朋友叫“邂逅”。一般可用倒叙法,先写邂逅的情景,再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主题必须明确,如批评弃学经商的社会风气等。)
5.聚会(此题侧重描写场面,同学的聚会有许多动人的镜头供你拍摄。)
6.友谊(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一般应写成记叙文,表现友谊给人带来力量和温暖。)
7.误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朋友之间,都可能产生误会。误会一般因为不了解情况或不理解对方造成的,在作文中应有所交代。)
8.纠纷(“纠纷”指争执的事情,事端不一定要大,但发生的过程要的波折,表现的主题应是健康向上的。)
9.冲突(冲突比纠纷来得激烈,影响也比纠纷大,解决起来难度也在冲突的解决不能只靠理解,还要进行调解。)
10.隔阂(跟前两题相比隔阂的程度最轻,是人与人之间和风细雨式的不调和,选材较宽,写好较难。)
第二篇:高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不管是事例类、寓意类还是情景类材料,题目所给的材料必须使用,一般模式为:首段概述,点化材料,鲜明地亮出观点;而后承上启下,由点及面,正反结合,举例论证;接着联系实际,深化中心;最后总结回应,深化升华。
在审题立意上,一般采用整体立意法,即概括出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中心。此外还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一)中心句提炼法。抓住关键性语句中心句一般是体现材料观点的句子,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材料的中心,立意时就不会跑题。如: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思路点拨:这段中心句为“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据此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二)由果溯因法
从材料中的结果或现象,推求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或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如:
巴黎有个修鞋匠,生意特别好。他的手艺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为什么人们特别愿意光顾呢?原来,他在鞋摊边放了一面镜子,来修鞋的人在等待时,顺便可以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仪表;穿好鞋后,又可以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是否合适。
一面不大的镜子,竟然吸引了众多的顾客!
思路点拨:这个鞋匠手艺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但生意兴隆,原因就是他的摊上比别人多了一块镜子,放镜子的目的是什么?原来是让顾客在修鞋的同时整理一下衣着,由此,可以立意为:“方便他人,成就自己”“服务他人,成就自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为他人着想”等等。
(三)分层合并法
当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材料中心的句子时,应考虑此方法。先分析材料有几个句子,在理清句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清层次,然后再对每一层意思进行合并概括,然后据此立意。如: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前一层次交代两个孩子没有真正沟通,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后一层次他们各自得到看似公平的一半。从整个材料看,没有物尽其用,结果各自的利益并未达到最大化。材料的中心在应做好沟通上,立意为有效地交流沟通,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各取所需。如果不进行沟通,就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多角度立意法
此方法适用于有多个写作角度的材料的审题,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多角度不是说可以随意选择。立意角度的选择必须是在整体把握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分清材料陈述的对象是谁,材料中心是通过哪个事物表现出来的。如: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 5
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思路点拨:从寒鸦的角度立意,作为寒鸦要认清自己,追求美丽没有错,但不能靠别人的力量来美化自己。寒鸦可以凭借勤劳质朴等内在美来赢得别人的尊重。从众鸟的角度立意:要敢于维权,揭穿寒鸦们的丑陋面目。从宙斯角度:要选择真正的有实力的而不是用虚假手段伪装自己的人。从中心角度立意:这故事的寓意是说,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五)辨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对立统一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要注意辨证思考,全面考虑,有利于构思作文。辨证分析可以突出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即可。避免说过头话。如: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蔡铭超的做法体现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值得我们赞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像蔡先生一样葆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运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
如若把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比作斗争,那么,斗争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蔡铭超以智慧成功地搅乱敌阵,是合法规则下的博弈,而且是以中国象棋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将军”。这是一种爱我中华、维护国宝、秉持正义、克敌制胜而采取的兵不厌诈的正义行为。
既要运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也要有理而且守规。蔡铭超他是爱国的,有理的,但他不应该拒绝付款。中国一直以诚实守信为传统美德,如此做法,有违于这一美德,有理也得守规,才能走遍天下。
真正的国宝不是几尊兽首,真正的国宝是能让一个国家不再受列强欺负的强盛国力,是能让一个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综合实力。如果国人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天价买兽首”的闹剧才不会继续上演。我盼着有一天,国人能对那些西方“强盗”说:“想用这种卑劣的方式骗钱,没门。”
练一练: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2、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做身材的修饰,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事,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请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你的感悟或见解。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唐古拉山。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的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题材特征明显的文章。
5、一个葡萄园,四面都是高高的围墙,一只狐狸找到了一个小洞,但是洞太小它钻不进去,于是他决定绝食三天,让自己瘦下来。三天后,狐狸钻进园里,他足足吃了三天,身体长胖了许多,又出不来了,于是只好又绝食三天,才从洞里爬了出来。别人说:“你饿着进去,又饿着出来,什么也没得到。”
以“狐狸的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6、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8、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你怎么认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末,福州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路边。老人摔倒后聚集了不少围观路人。一位好心女子欲上前翻看老人是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但被人“好心”劝阻。此后再无人上前施救,直至老人生命终结。
此事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指责路人冷漠的,认为世风日下;也有替路人辩解的,认为现在好人难当。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11、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从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的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注意: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说,佛祖的前身是位国王。有一回,他看见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慈悲心起,把鸽子藏进怀里。老鹰说:“那你就忍心看着我饿死吗?”佛祖命人取来天平,他愿意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与鸽子同等重量的肉还给老鹰。可无论佛祖割多少肉都无法与鸽子的重量相等。最后,佛祖亲自跳上天平,天平的两端终于相等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中国爆发食盐抢购潮后,日本民众表示,对于中国人这一行为觉得“不可思议”,就连每天生活在核危机下的日本民众,都没有如此恐慌。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分析指出,一个依据常识就可做出理性判断的事情,在中国人面前却变得非理智;从传统文化形态来看,这与中国人习惯于从众、而不是独立思考有关。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第三篇:新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之审材立意
学习目标:
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材立意的方法,学会多角度立意,确定最佳立意。
自主学习: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2005年高考开始出现、此后颇受欢迎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只提供文字
材料或漫画,不给具体的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围绕材料中心或从某个侧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2.新材料作文的类型
故事型: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漫画
论说型: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片段
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诗歌型:哲理小诗、抒情短诗等
材料还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思考:根据概念和类型说说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合作探究:
材料一: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1+1=?”这样一道题。题目
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我的立意:我的审题方法:材料二:有人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
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我的立意:我的审题方法:材料三: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
苗。熄灭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回答说:“孩子,我是爱你的,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火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
我的立意:我的审题方法:学以致用: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
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最佳立意。
我的立意:
第四篇:作文之审题立意教案
作文之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仔细的阅读和观察题目,然后思考,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 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1、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 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 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 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 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 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 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 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 题 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 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 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 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 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 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 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具体做法是: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审题工作岂不是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吗
话题作文审题三要素
一. 全面把握话题材料
现在我们说不要在审题上为难,不等于不要审题。如果说,现在的话题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尽情奔驰的广阔的大草原,那么审题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我们全面把握材料中心,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抓住材料的中心,不会顾此失彼。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有人说,有什么都不要紧,千万不要有病;没有什么都无关紧要,千万不要没有钱。也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请你以《我看钱这东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到大谈金钱的作用,弄不好还有拜金主义的思想流露,那就和命题者的意图大相径庭了。材料告诉我们金钱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两个“有人说”的是不是正确,有没有偏差呢?这个就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一些分析,从材料的整体高度把握作文命题中心。这两个“有人说”肯定了金钱的作用,但对金钱过分强调。没有钱固然不方便,但钱是不是人的唯一生存条件?这种说服代表了许多人对金钱的认识误区。这个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要我们去阐述充分肯定金钱的作用,但是也要阐明对金钱的正确态度,即要合法地追求金钱,正确使用金钱,让金钱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幸福。这就是全面把握材料,让文章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纵横驰骋,而不游离于命题之外。
二. 认真分析话题材料
正确的作文切入点的选择,来源于对话题作文材料的科学分析。我们要想作文能够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构思之前对作文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应该这样说,一篇升学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视而不见,或草草浏览,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非常困难了。去年扬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道题目:
“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你在生活当中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那么你就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请你以此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我们要想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就要对这个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材料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仅仅从书本上学习,在生活当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学习。而这个知识的学习是“处处”可以,面广量大,这就给考生以广阔的材料空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写,写什么都适合。其实不然,这个材料里有几个要素必须要认真分析:“处处”仅仅是第一个出现范围要求和提示,下面还有“留心”,认真观察,也就是告诉我们出现在作文里的材料必须是在你的生活当中自己“认真观察”而来的。如果是道听途说,从书本上看来的,你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还有下面的“勤于思考”,如果你就事写事,没有经过思考,没有对这个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化思考,你就不能够深刻地反映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你的发展级等级分就有可能拿不到。所以认真研读材料,认真分析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三. 认真研究作文要求
经过上面两个审题环节,你如果认为就完成了审题,你就大错特错了。许多学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要求去写,结果也令人唏嘘叹息。
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千万不要说明和记叙分不清楚,抒情和议论搅在一块。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够写出最能反映自己作文水平的好文章来。
最后我们还要仔细看一看作文总体要求。比如去年扬州市中考题说:“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此”就是上面材料所反映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扣住“生活”和“学问”,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即使试卷要求这么明确,但是还有不少的考生,通篇不谈生活,一字不提学问,更没有写到观察和思考,另砌炉灶,成了“脱题作文”,非常遗憾地在及格以下判分,或者只有安慰分,应当吸取教训。
怎样过好高考作文的“审题关”
高考作文,是指令性作文。写指令性作文,写作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对题目的要求不甚理解,找不到感觉,那么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使写作陷入困境。要摆脱这种困境,变被动为主动,重要的在于过好“审题”这第一关。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正确,写出的作文才切题;反之,就文不对题。偏题、离题,是高考作文最忌讳的,因此,审题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粗枝大叶,主观臆想。
审题的过程,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与构思密不可分,审题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构思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审题立意这一关过好了,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
写高考作文时如何正确、有效地审题呢?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一、看懂字面义
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例如题目“欣赏”,“欣赏”的词义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在理解了字面义之后,方可考虑自己的欣赏对象和欣赏原因,也即阐述从欣赏中获得的享受和乐趣。若是把“欣赏”理解为“观赏”“赞赏”,就不准确;把“欣赏”混同于“欣喜”“赏识”,那就更错了。再如题目“成熟”本义是指植物果实等完全长成,转义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一般来说,命题的意图在“成熟”的引申义,多指人的成长、完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
二、吃透深层义
深层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例如“面对大海”,字面义不言而喻,而深层义首先要领会面对大海的主体一般指的是“我”,其次重点应写“我”对大海的认识、理解,以及由大海引起的联想和感悟,惟有对“大海”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深层的、理性的认识,才能写出意蕴深邃、内涵丰富的文章。又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就是完善自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包括提升自我、批评自我、超越自我、娱乐自我等;从反面看,如此“善待”要不得——迁就自我、放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也就显豁了。有个很新的作文题“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美丽”在题中的特定含义不只是“好看”,它是“思想”这个“因”所推出的“果”,也即“我在思想”中所获得的启迪和成果。文章既要写出“思想”的内容和过程,又要说明“美丽”的具体表现,惟此才切合题旨。题目的深层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三、领会提示义
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取写作的启示。例如,2003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杂”:“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以“杂”为话题,自拟角度,自拟题目,定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提示语说“杂”的含义“有褒有贬”,就是告诉考生对“杂”可作两面观:杂家、杂交等,均含有褒义;杂乱、杂种、杂念、杂牌等,均含有贬义。当然,杂处、杂糅、杂粮等,是中性的。作文可就一点写,也可作“两点论”。联系“生活”,这就启发考生寻找有关“杂”的生活现象,如全国56个民族杂居在神州大地,应团结一致,建设国家;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杂”取各国、各地之长,振兴中华;一个人偏食有害,多吃五谷杂粮和各种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联系“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即暗示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所占有的材料,就某一方面深入阐述“杂”的利弊和正确对待“杂”的态度与方法等。倘能这样理解此题的提示语,对确立中心、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构思谋篇不都是大有裨益的吗?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认识和分析能做到准确、全面、深刻,就为作文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要提高审题能力,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这就离不开思想理论修养和生活阅历和积累。这方面,正是目前广大高中生所欠缺的,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过好“审题关”,还要求考生具有审慎、缜密的科学态度,主观随意、粗枝大叶、浅“思”辄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表象无视本质,诸如此类,都是审题的大忌,千万不能犯啊!
话题作文立意如何走向深刻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 中有 “深刻”一栏,要求考生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应该说,这个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因为目前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审题立意的失误很多,具体表现在: 1.有些文章中心不够明确,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2.文章基本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乏应有的高度。3.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合适的观点。4.脱离现实,或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或不法行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去评论,态度消极,思想悲观。5.立意平淡,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所有这些都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成绩。
近几年话题作文备受推崇,应该说话题作文给了考生更多立意的空间,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文立意方面的特长。话题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来引出话题,这如引言,在形式上与材料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但这段引言并不是用来限制考生的,它只是话题的一个引子,只提供一定的思维启发。考生作文立意除了要在所限定的话题范围之内,还应注意立意本身要深刻,要注意立意的价值取向,要能体现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要与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与时代精神相一致。
那么,高考作文立意如何走向深刻?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训练和引导:
一.将话题放到阅读背景下。
任何一个话题,只要涉及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将它放入阅读背景下思考,利用他人对这些内容的看法或思想,锤炼自己的观点。比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读到的关于“幸福”的文章,归纳别人对于“幸福”的看法,在总结归纳中,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而上升到立意。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对于“幸福”问题的思考,古今中外对于“幸福”的阐述不知有多少,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把话题置于阅读的背景下,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或从另一个角度去加以阐发。我在指导学生写“幸福”这一话题时,翻印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周国平的《幸福与痛苦》和赵南元《科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吗?》等文章,让学生充分对“幸福”问题深入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别人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碰出火花,这样学生作文立意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进而让立意走向深刻。
二.将话题放到人生背景下。
分析这些年来高考作文的题目,“鸟儿的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战胜脆弱”、“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转折”、“规则”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着考生的主观世界。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还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乐观积极地正视,还是悲观消极地躲避;是患得患失,只顾自己,还是胸怀大局,兼顾大家,反映出一个考生的人生态度,反映他们是否品学兼优。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如果我们在作文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就能使作文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写出更为深刻的文章来。
高考试题继承了作文关注人生的传统,将思考的方向引向思维方式、心理、情感因素等层次,这种导向可以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成熟。比如,“细节”这一话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就应该想到,人的一生便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许多细节让人感动,让人终身难忘。然后,学生才会在人生的长河捕捉细节的金鱼。有一位学生写道:“细节是放学回家后母亲的一声问寒问暖,细节是做完作业后父亲的一句早点睡觉,细节是讲完题后老师询问你是否懂得的眼神,细节是生病后朋友递来的一丝不苟的笔记。细节很小,却让人持久地感动。” 在将“细节”置于“人生”大背景下后,这位学生写出了“真正的温情,只在细节中默默传递;真正爱你的人,也只在细节中表达关爱”的美妙句子。这比那些空谈关爱和温情或空谈细节的同学不知要高明多少。
三.将话题放到现实社会中。
话题作文虽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除了要健康、积极向上,还要有时代气息。关注社会,联系现实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要与现阶段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社会公德相一致;要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相一致;要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世纪意识相一致……当学生拿到一个话题时,可以把它放到现实社会中去加以考察,看看话题有些什么让人深思的东西。像“诚信”这一话题,应该是当前仍至今后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其实高考中出现这一话题并非偶然,中国自古是个重信用的国度。“君子一诺,重于泰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古人对诚实守信郑重的宣誓。正是这种宣誓,使诚实守信的理念伴随了我们民族发展的几千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成为几千年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身份社会也开始向契约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型期内,社会的信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常常处于被质疑的境地。“诚信”这个话题正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之际,“打造诚信中国”,让诚信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前提之下。如果对窗外的世界不闻不问,又如何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呢?
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通过传媒(如《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更多地了解生活,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而且在对事件现象的辩析和讨论中,学习了理解和评判事物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诸如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泛滥、社会风气恶化、贫富悬殊加剧、精神家园丧失以及贫困、失业、失学、民生、民心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等精彩纷呈的事件。只有让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作文的笔下,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源头之活水。
总之,话题作文要立意深刻,就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当学生把话题放到阅读、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后,学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第五篇:作文(审题、立意)
作 文
第二十四讲)审题、立意(对应学生用书82~85页)
1.走好考场作文第一步: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争取做到切合题意。
2.力争立意深刻、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文章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一)1.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一百岁感言》)2.对自己不满是任何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3.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4.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5.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席慕蓉)6.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7.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8.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哈佛图书馆墙上的励志语录)
9.许多人在追求他们选择的道路时固执,却很少在追求目标时固执。(尼采)10.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余世雅博士)●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二十三)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写作素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古代)(三)
三、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 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贰。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四、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腐败,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
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审题不清,特别是未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朦胧感知材料,似是而非。
3.思考不深,角度一般,立意平常。
“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是高考对考生作文提出的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在获取作文基本等级分上迈开坚实的脚步。, 一)抓住关键词句,准而透地把握含义
正确审题,防止偏题、跑题,考生要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一定要认真提取。考生不仅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无一遗漏,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基本要求有两项:一是准确,二是全面。
典例1(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 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 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找出并理解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准确把握主旨。第一段材料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第二段材料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为“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佳作】
推开门,走下去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来无数学者向往。然而,有的人却被困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沿着书香花径一路走成了大师。
现如今,许多人却不愿再走下去了。有人戏称,大学即是中国学生的解放路口了,上了大学便万事大吉。果真如此?真是推开了那扇门,便如同僧人得道了吗?我不知道,我正在通往那扇门的路上,我不知道„„
可我知道,钱钟书的大学之路让他成了大师。这个诗书满腹才情万丈的年轻人在其余科目成绩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因其出色的文学修养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门,迈着轻快而又稳健的步子往通幽曲径上走去,走出了《围城》,走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大师。他的妻子杨绛女士在丈夫和女儿均不在世时,将她们三人所有的稿费均捐给了清华大学。捐赠仪式上,这位高贵的女学者深深鞠躬说道:“感谢清华大学给我们这个机会。”这又是怎样一番感悟!一个大学者对大学的热爱,或许不仅是因为一个大学的优秀,而是因为在这个优秀的大学里,他让自己成为了更优秀的人。他在这扇门后面走出了一个豪情满腔的自己,走出了他想要的生活。
这一扇门,连着一条辛苦的路,他们如此亲密地连接在一起。我策马来到它面前,推开门,你说我会走下去吗?
是的,我会!因为张晓风说过:“千百年来,我们的前辈或肝脑涂地或胼手砥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可以穿过美丽的花径,到杏坛前去接受教化。”这一扇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谁说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我们有无数推开门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有金岳霖、汪曾祺。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必将走出更杰出的大师,这一扇门,挡不住千万人的脚步。
【简评】 从题目来看,“推开门”直接紧扣材料中的“门”,而“走下去”则暗合了“路”,整个题目就与作文材料紧密联系起来了。开头即化用诗句,用抒情的笔调表达自己追求大学的愿望;接着引用名言,指出“大学”的实质,并且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指出进了大学的门不等于彻底解放了,只有像钱钟书先生那样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最后又恰到好处的引用名言,再次紧扣材料,点明“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末段以众多知名学者为例,指出只有像他们那样,才能为大学增加更多的“大师”,呼应第二段。全文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论证有力。,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正确审题立意,除了对策一中讲的要抓住关键词句,还有以下四个基本的方法。1.因果分析法。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有的材料爱憎、褒贬之情鲜明,揣摩时注意材料的感情倾向,才能准确立意。
3.有的材料隐含了一定的比喻义、象征义,只有较好地挖掘出深刻的寓意,才能准确立意。
4.作文题目出现几则材料时,如果几则材料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那么就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求同;如果几则材料内涵不一致,那么在互为补充或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中心——存异。
典例2(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解析】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关键句,是考生审题立意的一把钥匙。可以侧重于从“心”与“风景”的关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意。根据材料的内容,考生也可以因果分析,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发问:最美乡镇干部为什么能够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坚持干八年,并把它建设成一个美丽的乡村?可以有以下回答:是他的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他对乡亲们和这块土地的挚爱;是一位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这样,“心”的含义也就具体明确了,而“风景”的含义材料里指美丽的乡村,将其拓展开来,就是指事业上的成功。这样就可以立意为: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挚爱着自己的事业等。
【佳作】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清水秀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难忘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过的一句话:“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风景是人的心境,与人时刻不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陶潜弃官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分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正因为风景是人心的栖居之所,所以纯净的心灵需要安放在纯净的环境中涵养。陶潜不愿心被混浊的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从而丧失了那一片绝美的风景,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渴望回归。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最终形与神都可能获得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十二年奴隶生涯,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便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都堆满琐碎不堪的欲念。心活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你快乐而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曾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栖居之所,心怀辽阔,风景自然开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
【简评】 文章写得很灵动,很精彩,把“心”(情趣、爱、追求等)与“风景”(事业、生活的美好等)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最让人喜爱的是其文笔。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但那些闪着智慧光彩,蕴含着丰富思想的名人名言、警策语句,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语言为主题思想披上了一袭华丽的裙裾,既有新意,又极具思辨性。东山魁夷、丰子恺、苏轼、所罗门、卡耐基等人的话语,带着启人心智的哲理,一下子打动了读者。例证、引证相得益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三)立意追求:新、深、独
这里所说的“新”,指的是立意新颖,见解有新意;“深”指的是立意深刻,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独”指的是立意独到,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例3(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① 自选角度;② 自拟题目;③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此题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材料传递的“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是说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不许管闲事”这个规矩要对“闲事”作一个界定,在分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这些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一些真实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如果是写议论文,一定要深入探讨,不能空洞,要提炼好立论点。
【佳作】
传统在心,何惧规矩方圆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常常坐在秋千架上,用一口稚嫩的童音背那背不完的《弟子规》,争抢着在老师面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那“首孝悌,次谨信”的“圣人训”至今也深深印在脑海中。
从“跟长辈打招呼”的敬老,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刚正,再到“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的厚道,一条条老规矩犹如有一个慈祥却严厉的老人,谆谆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长大的我们也纷纷走下秋千,步入社会。然而我却时时讶异于熟读《弟子规》的我们却在渐渐淡忘那些老规矩。“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变成了甚至在餐桌上都会紧盯手机冷落老人;“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变成了郭美美式的铜臭漫天与纸醉金迷。老规矩甚至需要靠“贴在网上”才能被“关注”,以致我们犹如那疏远的猎奇的游客,走马观花地“欣赏”着与自己无关的商品。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若要问老规矩的内容,我们一定会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丝毫不是那种“健忘”的人。那么与其说我们忘记了老规矩,倒不如说我们忘记了它们背后的传统文化。忘记了对长辈的敬,忘记了对自己的谨,忘记了对世人的真。
昨天媒体爆料,岳飞后人甚众,却始终遵守“不与秦氏通婚”的“规矩”。然而这一“老规矩”到了近年却被“逐渐打破了”。何以哉?岳飞此规矩,其本意并不是死板地记恨天下秦氏之人,而是告诫后人勿与恶人为伍。而岳家后人却如此注重表面功夫。可见现代人忽略了老规矩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多强调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条。所以老规矩便成为了一纸空文,被我们惧怕,被我们回避,直至被遗忘甚至“贴在网上”成为一条“引起关注”的噱头。
重拾老规矩,我们何不先去稳固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我们对老人的一个爱心电话成为当今的“跟长辈打招呼”;让我们的微笑与暖语成为新时代的“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心中有了传统文化的规,高尚道德的矩,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圆。
我想,总有那一天,《弟子规》可以成为“弟子魂”,那谆谆教诲“老规矩”的老人也笑而不语。因为心有传统的我们,早已自成一方规矩。传统在心,我们不惧规矩方圆。
【简评】 文章通过小时候的“知”与日后的“行”的巨大差异,提出“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的诘问,发人深思。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分析问题逐层深入,深刻挖掘了人们对老规矩淡忘的原因,即没有“稳固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就是淡忘的实际是传统文化。这一思维是纵向的,文章立意就显得深刻。文章又以秦岳两家不通婚为例,更深层次地谈论“老规矩”,进一步表明不在于记得哪些条条框框,而在于真正理解“规矩”蕴含的文化内涵。文章条分缕析,风行水上,思路清晰,富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