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寨镇第一中心小学王桂云
新课标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教十多年来,教小学语文,我感到很难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还是作文课,以下是我对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看法:
一、小学生写作文容易简单排顺序,内容空洞不具体。
例如:一个四年级的同学,写一篇作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啊!多么高兴的一天呀!早晨,妈妈让我快点起床,今天去姥姥家。我起来,涮牙,洗脸,叠被子,吃饭,然后,高高兴兴地到了姥姥家。这样写就是流水帐,内容空洞。解决的方法:要让学生把急盼地去姥姥家的激动心情、期待到姥姥家的快乐过程表达出来,同时将去姥姥家的路上所见所闻及趣事也写出来等等,指导学生学会词语的应用,用积累的好词好句来完整的表达无比快乐和激动的心情以及幸福的感爱、美好的记忆等。
二.内容不具体。
绝大多数学生常犯的毛病就是只有空洞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只有事情的轮廓,没有细致的情节。不少学生的作文对事情发展过程交代不完整,或者缺失某些要素,或者只用三言两语把重点场面与经过情形带过;忽略事件中人物的活动,对人物的行动变化也只是一笔
带过,不做具体的变化描述;无真情实感,即使有点情感,也是矫揉造作,硬“喊”出来的大道理。
1、多“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
2、多“说”。低年级同学往往会出现表达不完整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状况,可从低年级“看图说话”开始,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观察每一幅图,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加以表达,并写出来。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学会用完整的句子将图意写出来了。
3、多“看”。文章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在学生作文前,要尽量组织学生现场体验、观察,为作文做准备。这样,他们作文时不仅有内容可写,还会写得生动、感人、真实、具体。
4、多“仿”。小学生作文必然要经历模仿的阶段,但模仿不是套作,更不是抄袭。仿写训练前应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留心自己身边有趣味、有意义的事。注意积累知识、丰富词汇。这样,作文时就不会感到题目陌生
5、多“练”。练笔途径很多,但我认为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而且对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长时间训练,就能突破无话可说的难关。
三、请家长配合为学生创造写作素材。
大家知道,教育仅靠学校单方是失败的教育。因此平时我经常建议家长多让孩子接触外界实际生活,请家长配合老师让孩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写作素材,果然效果惊人。有一次,我布置习作,内容要求写《第一次„„》。我真担心学生又会套用以前的素材,如第一次骑车、第一次烧饭、第一次洗手帕等等。这样套作、抄袭的内容,会使作文失去它应有的意义。于是我事先建议家长利用双休日,多陪伴孩子,让孩子过有意义的一天。由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孩子的细心观察,汇聚成的一股股细腻的情感,果然出现了许多优秀作文。如钱雪霞的《第一次和妈妈生气》,把她因一件小事与妈妈“生气”时的心理活动描绘得细致入微,最后又不得不向妈妈“投降”,一个淘气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吴淑芬在《我第一次恨自己》一文中写道“我想起了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幕:奶奶在狂风中拄着拐杖吃力地向前移动着,我清楚地看到,奶奶手中提着那只有点破但很干净的红色书包。我哭了,泪水溶入严冬的早晨那刺骨的寒风中化作细小的水珠,成为我一生的回忆。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这件事虽已相隔数年,但就像发生在昨天。它使我内疚,使我后悔。我真想向奶奶道歉,但已经晚了,奶奶去年离开了人间。于是,这件事成了我心中的痛,一道抹不掉的痕迹,我真恨自己。”这朴实的祖孙情催人泪下,她的懂事令人心酸。当我在班级中读起这篇作文时,许多学生感同身受,眼现泪光。还有《我第一次进城》、《我第一次上
网》等等都写得很出色,这难道不是“新颖之作”吗?
总之,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上述对策进行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较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第二篇: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 思想品德 教育 环境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开设的综合课程,它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在儿童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道德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生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法进行判断,特别是当前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和家庭的呵护下成长,缺乏自主能动性。所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保障我国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深入了解我学校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状况从而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我校组织了小学德育状况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学校、课堂、家庭、社区,全面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
状况,把握思想脉络,分析形成原因,研究工作对策。通过调查,一方面了解到当代小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思想品德脉络,坚定了做好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增强了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表现
总体来说小学生思想品德得到了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也关心家乡建设发展,渴望为社会作贡献;
2、注重个人发展,大多数小学生努力学习,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强烈的成才愿望。他们自信心强,接纳自我,关心自我,对未来前途充满希望,充满追求;3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大多数小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公共场所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常常有热情维护法规、法纪的事迹,得到人民群众赞扬。大多数小学生尊师敬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谐融洽。
4、集体意识较强,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绝大多数小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愿意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荣誉。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渴求友谊,同学之间基本比较融洽。
5、追求成功,勇于探索。他们积极竞争班干部,各种活动千方百计表现才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锻炼。他们不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积极参加实践,热心创造,寻求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智能优势。他们更喜欢表现自己,证明“我能行”“我很优秀”。调查也反映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存在着五个主要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劳动和日常生活方面。
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极少劳动或根本不劳动,一切由父母包办,俨然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生活不会自理。这就导致他们劳动观念淡薄,养成了缺乏劳动的习惯。在学校劳动也是主动性差,能躲就躲,或者拈轻怕重,还有认为自己劳动就是吃亏饿。若学生从小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和责任心,只想索取不愿付出,缺乏必要的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他们的发展将是令人担忧的。家庭条件的优越导致部分小学生有讲吃讲穿的不良习惯,平时花钱和其它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这种习惯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2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
我们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听课、作业、预复习、实践、知识的吸取和运用等方面的情况的分析中了解到现在的小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只有少数人能够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地学习,能以学习为乐趣并创造性学习。多数学生基本停留在单纯接受性、记忆性水平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讲究学习方法,没有形成兴趣爱好。学习缺乏内在动力是他们今后充分发展的隐忧;还要极少数学生由疲于应付师长督管的被动状态发展到学习落后和放弃,最终成为厌学生、流失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少血学习严重被动和厌学的学生,对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并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悲观,对自己的发展丧失信心。这样他们就更加萎靡不振或者只知道玩却没有追求。
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是与学生的理想志向密切相联、互相影响的。少数学习严重被动和厌学的学生,对自己的潜能优势和长处毫不知晓,对自己的发展完全丧失信心,于是造成他们萎靡不振或者只求享受、玩乐,毫无志向可言。人际交往和社交方面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还没有学会与人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如果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常常有挫折感、失败感。他们选择朋友的能力还老师长的引导和教育。还有极少数学生因心理和个性等原因在同学交往中,会遭遇冷板凳的处境,长期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这也需要教师家长给予特别的关怀帮助。
大部分小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还没有真正形成乐趣,只是盲目地跟风和好玩,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教师特别关注。极少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也让人忧虑,如家里有信教的亲人或有家人参与传销、赌博的、出入网吧、接触不良的影视文艺作品和社会不正之风。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受到污染。有的学生在学校集体正当活动中找不到乐趣,在集体中找不到知音,而喜欢特殊群体的活动,或网吧游戏,或“哥们”吃喝玩乐,这些学生识别能力差、正邪不辨,容易同校内外“问题少年”交友和结伴,与老师和同学疏远甚至对立,他们极易被社会上的邪恶势力欺骗和利用。
4、日常行为方面
小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存在着懂不懂、做不做、自觉不自觉三个问题。真正记在心里自觉做到的是少数;不求甚解、“要我做我就做”的是
多数,还有少数学生不在乎、不理会,我行我素。少数小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交通法规、公共场所纪律、爱护环境花草树木等方面,还只能“从众”不能“慎独”,总需要别人的监督。一旦无人看见就时有违纪的现象。知行不统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遵纪守法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中已经产生了个别无视学校纪律、国家法规,染上了坏行恶习的人。如同“问题少年”交朋结伙打群架,抢劫低年级学生的钱物,收“保护费”,到工厂、企业偷窃物品,破坏学校纪律,危害社会治安等。这些学生人数虽少,影响极坏,挽救和转化这些学生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5、身心健康方面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忧虑,有些小学生中存在任性、孤僻、自卑、多疑、恐惧、嫉妒、报复、暴戾等不良心理和心理障碍。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教育矫正,发展下去,那是很危险的。而当前我们的教师、家长多数还不大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错把心理问题当作道德品质问题,只会进行简单的批评、训斥、命令,甚至惩罚、处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就更加危险。
四、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
为什么小学生思想品德会存在这些问题?虽然现在的学生有着某些成长的有利条件,但是他们没有也不可能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环境里。这与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还存在诸多消极影响和不科学不得力的有关,主要有:
1、社会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多元化导致某些领域滋生了道德缺失、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消极现象,这些不利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不谙世事的小学生。一些缺乏独立性和明辨力的孩子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变得虚荣、自私、势利、生活讲排场、穿戴讲名牌、盲目追求高消费、生活方式过早成人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社会因素通过不健康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侵蚀未成年人的思想;通过网络对小学生思想的冲击,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网络本该是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世界,但是这五彩纷呈的网络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也并不是一池清水,在它绚丽多姿的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暗流,这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强烈的冲击。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瑕瑜并存的虚拟世界。色情、暴力信息也在网络世界里泛滥。而小学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网络就不可避免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家庭的影响
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外在教育会影响一个人品德的形成。但是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决定了外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家长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对小学生产生着一种“榜样”和示范性作用,所以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其良好的道德人格,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展良好的品德教育,更有利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但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缺乏科学性。
首先是家长教育意识淡薄,重智力投资,轻思想道德教育。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教育观念教育和引导孩子,平常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对孩子是否有孝心、同情心,是否诚实、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等不太在意。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溺爱和放纵。现在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呵护备至,甚至于娇惯、溺爱,从而使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缺少抗挫折和自立的能力。二是有的父母脾气比较粗暴,孩子犯了错不问是非就是一顿暴打。或者是家庭结构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亲情绪波动大,把自己的情绪投影到孩子身上,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好攻击、脾气暴躁等性格。
3、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轻德观念的作祟。
长期以来,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为赢得社会、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认可,把主要的精力、措施放在抓文化课的传授上,至于学生的思德教育虽说平常也在抓,但只是要求提的多,必要的检查、督促评价与考核措施少,久而久之,德育就成了一种形式。从而在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重智轻德、重成才轻做人的观念,德、智、体全面发展便成为一句空话。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体现在高分数上。他们为家里的生活资金而辛劳的干活,会说无瑕太注重孩子的生活空间和思想问题,只要好好学习,别的就全部听之任之。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使得相当多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分数过敏,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便本能地学会掩饰自己力不从心的缺憾,甚至不惜采取考试作弊、抄写他人作业等方法,也不同程度促成儿童不健康人格的倾向。
2.师爱的缺乏与变异。
师爱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的人格,是在无条件接纳的前提下,对学生身心的关怀、期待、奉献与教导,师爱是教师热忱、智慧与道德的合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教育对功利的追求不断加剧。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同时也导致师爱缺乏,教育不讲民主平等,缺乏对学生的关怀、尊重,尤其是对后进生、单亲生、学困生、贫困生,没有应有的特殊关怀。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对他们只有成见、偏见、歧视、排斥、打骂惩罚;学生没有发表意见、述说心里话的机会和权利。师生互不尊重、互不信任。少数教师本身的师德欠缺、人格不良、行为不当、榜样不正等问题也很严重。缺乏师爱的教育,使得孩子的心灵缺少了养分,因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3.教育要求脱离儿童实际。
这里所说的教育要求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学业两方面。由于德育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形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或错位,而且德育内容 松散、死板、变化性大、教条性强、逻辑性差;另一方面是部分任课教师讲授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
一、时代 观念欠缺,使学生难以体会德育课程对人生追求的导航作用,未能满足学生心态复杂化、多元化倾向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认同的减弱,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此外,社会上商业文化、经济大潮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冲 击,也使学生与严肃行教的教师拉开了一段距离。学生难以领会教育内容的实质,却要鹦鹉学舌地去表达,学生真正的思想热点、难点没有得到关照,形不成属于自己的正确思想,造成一面是夸夸其谈的教条,一面是空虚混沌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道德规范过于“理想化”,那么这种道德就会很脆弱,甚至很虚假,会使得大多数学生表里不一,实际行为处于很低的道德水平,品德知识掌握了很多,但是行为却依然缺乏品德。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通过法律等手段,净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所以整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采用法律手段规范和净化社会环境,取缔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市场如黄色书刊、音像等。同时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例如举办大型励志书籍、优秀影视作品展等,多宣传和谐正义,净化社会环境,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社会上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教育的影响。
(二)完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时刻
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把那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带进家庭。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关系,严爱相济,用家长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性魅力去感染孩子。能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培养孩子所必需的坚强意志、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
(三)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真正把孩子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不可忽视的位置上。
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重智轻德观念,要充分贯彻国家的“德育优先”战略,坚持德育智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学校领导要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发,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形象地说明了环 境的重要作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即人为地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品学兼优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 情境。它可以概括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大方面。硬环境,是指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或称物质环境;软 环境,是指学生的群体心理环境,或称精神环境。学校应注意育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教育。由于学校环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控性和导向性,因此对中小学生思 想品德的塑造、形成和发展,有着某种决
定性的教育意义。
第三,要树立“诚信教育”的教育理念。
学校应该是最讲诚信的地方,讲究教育诚信,摒弃虚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 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 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 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 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 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第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学识、风貌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来体现,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身教重于言教”嘛!我们要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完善教学技巧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使自己更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始终站在文化的前沿,疏导文明行进的方向。教师只有拥有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规范的行为才能培育出健康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热爱学生,教书
育人,为人师表。
第五,要用“爱”去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善于与学生交朋友,用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关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情感交流环境。真正确立起师生之间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即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规范。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者要重视与学生接触, 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履行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与教育。
第三篇:小学生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
吉首市万溶江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指应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
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然而,我校处于乾州老城区,学生来源于老城区、乾州新区与周边农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与老师教带来不少的困难。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习作缺少实际的需要,缺乏明确的动机。朱自清先生早在1934年为叶圣陶、夏丐尊的《文心》所写的序言中就曾谈到国文教学的三大困难。其中之一是:“无论是读是写,学生不易感到实际的需要。”“学生读写都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至今这种情况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大人腔套话满篇。如学生写人,往往是“老三段”,先写外貌,再写事例,最后写感受;写好事就是“新三篇”,不是让座就是拾钱包或雨中送伞。语言呢,表达高兴之情爱写“我的心就象喝了蜜一样甜”;表达喜爱之情就写“我多么喜欢XXX啊!”教师要求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常听一些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是很难写的。要把字写好,要把句子写通顺,要中心突出,要详略得当,要写具体,写生动,标点符号要正确„„这么多的要求早已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识字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起步晚。汉字难学。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效率低,学生不能做到尽早阅读,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更做不到作文的提早起步,练写增量。作文评改方式单一,耗时太多,效果不好。作文评改由老师一人担当,耗时多,不能做到及时反馈。
以上这些问题,在实施课改以后,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性?每个年级是否有不同表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小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课题。该课题提出有如下意义:
运用人本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作文教育教学观念与实践进行比较,找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效果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方法等不同层次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找出有效的对策,改善我校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状况,提高小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知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理论依据
1、以马克思关于人在他的主体活动与客观环境有机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和作文论的学说,当代语感学说,以及国外的移情论、活动心理学理论,构成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的作文教学理论体系。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
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三、研究目标
1、了解、掌握本校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估。
2、探索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形成策略指南。
3、在边研究边行动中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明确课改的方向,通过开展研究,以本校为试点,然后推开,指导全学区小学语文课改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1)研究实施新课程以来本校学生作文的基本状况。
(2)研究问题的普遍性程度:是少数地方存在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般性问题还是较严重或很严重的问题?
(3)研究问题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实施中小学生作文究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研究不同对象的共性与个性: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特殊性?
(5)研究问题的归因: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弄清基本原因,作出科学诊断。
2.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管理对策。如何在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市教科所业务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下,形成实施新课程的反馈机制、监控机制、指导机制、难题会诊机制。
(2)培训对策。实行 “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培训模式,让参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边教学、边研究、边培训,在一体化培训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3)教学对策。校教科室、教导处等要把实施新课程当成自己的主要职责,经常了解小学作文教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中心完小实情,就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从策略上加强指导。
(4)评价对策。构建小学作文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达到如下要求: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操作简便,能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五、研究思路
1.形成上下沟通的联合研究体。本课题将由校教科室牵头,组织一至六年级的部分语文教师参与,组成联合研究体,共同参与研究。
2、成立由有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参与的指导小组。
3、在中心完小一至六年级中各挑选有代表性的班级,开展调查研究和教学指导。
4、在课题组的指导下,边调查边研究边改进,根据需要组织相关活动,如理论研讨、教学观摩、现场参观、难题会诊、上网交流等,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实地调查、测试、访谈、上网等多种形式,了解并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行动研究法。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结合采用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七、成果表述形式
1、形成《小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调查报告和《小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编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指南》论文集。
3、编辑《小学生优秀作文集》、《ⅩⅩⅩ的作文集》若干。
4、编辑《小学作文校本教材》。
八、实施步骤
1.准备实施阶段(2006年下半年)
(1)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课题组组长: 吴仕清
副组长:彭蔓菁张树彬
组员: 吴仕英侯起燕胡海燕彭江彭淑芝杨岚石弘芬石爱花杨昌华梁忠艳张玉兰
(3)聘请左明政、吴卓、付淑琴三位专家担任课题研究指导。
2.研究问题阶段(2006年下半年-2007年)
(1)组织联合研究体,确定课题及担任课题实验的老师。
(2)召开课题工作会,对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实验方案,明确研究任务,落实研究经费。
(3)调查本校学生作文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估。制定实施细则。
(4)对课题研究进行中期评估。
3.研究策略阶段(2007年-2008年)
(1)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所任年级段学生写作要求进行有侧重点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包括公开课、评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现场参观、上网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
(2)在全面总结中期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方案不断充实完善。
(3)针对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策略指南。
4.总结阶段(2008年下半年—2009年上半年)
做好课题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编写著作,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及机构
1、形成市教科所专家指导组及以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为中心的核心研究组织机构。
2、争取学校行政大力支持,筹措经费,以保障必要的经费开支。
3、对课题实验进行目标管理,每学年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与实施细则。
4、每年召开一次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会议。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负担。因此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公式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本文我主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针对小学僧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的对策,从而促进小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解决对策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要珍视心理健康。
基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于 2011年 4月,对本校一至六年级共231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依据。从问卷调查的总体结果上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占73.0%,这说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27.0%,其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0%,说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多数为轻度心理偏差,只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并予以矫正就可以恢复健康。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
浅谈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张慧慧
浅谈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对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提及,教育部也一再三令五申:“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余各年级的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一直以来,家庭作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感到很矛盾:一方面,减负了,孩子可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家长可以不必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灯光下做作业到深夜而感到心疼了。另一方面,减负以后,我们的孩子又出现了新问题:怎么回到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家长们又开始担心,孩子一点儿家庭作业都不做,会不会耽误他的学习?老师们也在思考,不改家庭作业是轻松了,可每天怎么去检查孩子们是否将知识掌握牢了呢?以上矛盾的出现是必然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很多是机械地重复,让学生无法对作业感兴趣。以小学一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为例,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往往是抄写生字或生词。其实,这样简单而重复的作业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他们也只能是像个战士般地接受命令,然后很机械地去完成作业任务。当然,以这样没热情的学习态度去完成作业,作业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家庭作业的形式单调,缺乏创造性。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简单的写话,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写几句通顺的话或者是写日记;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一般是让他们练习写作文。还有的作业不外乎就是读读课外书,积累一些好词句,作读书笔记等等。这样的作业形式过于单调,缺乏创造性,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额外家庭作业负担重。这里所说的家庭作业负担重,并不是来自于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是来自于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孩子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减负的呼声来临之时,一边是学校要求老师减少家庭作业,一边是家长给学生加重作业负担──《黄冈密卷》、《一课一练》、《同步练习》、《作文起步》、《举一反三》„„,翻来复去地让孩子练习,如此一来,我们的孩子其实仍然没有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四)“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被误认为“不布置家庭作业”。面对教育部规定的“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有些老师错误地将其认为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很多老师只要求孩子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放学以后就不管了,突然的放松让孩子和家长都有些找不着北。有的孩子回家就直盯着电视看,或者是开始玩起电视游戏。家长们也在感叹,孩子回家只知道看电视、玩游戏,荒废了学业。你制止他吧,他还跟你顶嘴,真是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庭作业缺乏吸引力,缺乏创造性,缺乏合理的设计以及学生、家长、老师对家庭作业的正确认识不够。由此,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布置家庭作业的必要性。
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不懂得如何合理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进行适时地引导,教孩子逐步学会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明白,除了看动画片和打游戏外,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比如,让孩子们明白如何热爱大自然;教孩子们学会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教他们热爱自己的生命;让他们体验生命的神奇;教会他们感恩;让他们懂得动手动脑的乐趣;让他们体验劳动的意义„„而这一切,仅靠课堂、课本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及时有效的补充,需要老师去引导孩子们。由此看来,布置家庭作业是必要的。
(二)正确、合理地布置家庭作业。
既然布置家庭作业是必要的,我们就应该明白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布置家庭作业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我们必须正确地去对待。那么,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就成了布置家庭作业的核心因素。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想,我们的家庭作业不应该单单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的作业,它应该是紧紧围绕着教育目的进行的,全方位都应适当考虑的。
1.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首先,家庭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习本身的需要,布置一些针对性强、灵活多变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对家庭作业充满兴趣。
比如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孩子们要掌握一些字词,可以把枯燥的抄写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制作字卡、词卡。这样既动了手,又动了脑。孩子们对这样的作业充满了兴趣,把自己的字卡、词卡设计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还配上了各种图案,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都在潜意识中进行了生字词的识记。
爱因斯坦曾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是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家庭作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识字的阶段,学会了一部分字以后,阅读对他们来说充满了好奇,他们也愿意在阅读中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还可以布置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这里所讲的阅读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乱读,可以通过让孩子读过之后讲,把大概意思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或者老师提几个问题来检测。这样,不仅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取了新的知识,也让孩子在阅读中对学过的字进行再进行巩固和复习,还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多的新字。
有些科目光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是不够的,这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践的作业让他们完成,以加深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围绕教育目的布置作业,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陈会昌的尊重平等教育与德育改革中提到了两个事实与一个悖论。
第一个事实是:国内外心理学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外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略高于昂格鲁-撒克逊白种人;更高于美洲的西班牙后裔和非洲人后裔。1980年代以后,中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卓著。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
第二个事实是:自1901到现在,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8人,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6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倍。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中,犹太人占一流教授的25%,华人只占2%。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人占60%,华人寥寥无几。另外,华人在涉及创造性的各种世界比赛中获奖很少,这包括建筑设计、美术、音乐创作、记录片、广告片、服装设计等等。
这两个事实形成了一个悖论:华人的智力并不一定比其他民族低,但是获得高水平成就的人很少,这是否可以用东亚人的创造力普遍比较差来解释呢?同属东亚人的日本,现在已经有十几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其中有几人是在日本本土获得的。
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高低,它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与文化。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
中国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掌握得非常牢的,这也是中国教育的骄傲。很多在国内小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到了国外学习知识会觉得非常轻松。但同时,一谈到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自己技不如人了。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应该有新的认识。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布置爱心作业,教会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让孩子对父母说‘我爱你’”、“帮妈妈洗脚”、“给爸爸捶背”等作业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含义。
让孩子饲养小动物或者是植物,在喂养、观察和与小动物、植物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2)布置动手作业,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孩子们流行看一种像“小电影”似的小人书。说是小电影,其实就是一本很小的册子,上面画上一幅很简单的画,每一页画的动作稍有区别,当你快速翻动这本小册子的时候,里面的人物就好像活动起来了,就像在看小电影一样。其实,这样的东西孩子们也能做出来。我鼓励他们自己去创作,自己也来编一部小电影。这样,就能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办一份手抄报、让孩子用纸、泥等制作小制作、做布艺等等,都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想,这样的家庭作业,孩子们肯定是乐在其中的。
(3)布置同伴作业,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应该适当考虑作业的层次,有的简单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布置一些复杂的作业,让同伴配合完成,从而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故意布置一些要求同伴一起完成的作业。比如像日本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一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4)布置运动作业,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
由于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国外的教育那样,我们要受到课堂教学的约束,孩子在学校体育锻炼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但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是要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学生,所以我们可以把坚持体育锻炼也纳入到家庭作业中来,让孩子跟伙伴跑跑步,跟父母骑骑车,打打球,玩玩游戏„„让他们快乐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5)布置劳动作业,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经常都会对孩子说:“你只要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你就不要管了!”这样的教育,闹出了我们的中国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能自理的笑话,所以,热爱劳动应该从小培养。洗碗、洗衣服、打扫、收拾整理房间、摘菜等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应该让孩子去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应该成为永远的历史,我们所培养的应该是样样都会,事事都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育不是学校或者老师一个人的事情,在学校执行减负提质的同时,也应该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布置家庭作业也应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不要一边减,一边加,一边素质教育,一边应试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够顺利进行。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课余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同时,家庭作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家庭作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小学这个起跑线上,学得丰富,学得快乐,学得有意义,能让我们的孩子充实而又快乐地度过自己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