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板报与ps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电子板报与PS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为了庆祝我校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同时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特别举办电子板报和PS制作大赛。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为计算机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全校电脑爱好者动手操作电脑的热情,增强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展现自我才能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办单位
科技艺术节组委会
三.承办单位
信息技术教研组
负责人:
四.活动时间第十二周五.参赛对象
八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分初中组和高中组。
六.具体要求
1、主题不限,自由发挥,山水风景、寝室文化、光辉岁月、1生活剪影、校花风采等均可为参考主题,但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不得超出道德底线,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
2、作品可以是完全自己设计也可以是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但不可拷贝抄袭,一经发现取消评奖资格。
3、必须为本人作品,不得从网上下载。
4、必须在比赛交稿截止日期前交稿
七.评审要求
1、即日起,可进行参赛准备,并于2012年10月31日之前将作品交负责老师处或发送至邮箱343561823@qq.com,注明自己的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内容可以是给自己的作品以简单介绍,作品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2、选手需保留WORD和 PSD格式原稿,以备复赛演示时使用。
3、选手在提交图片集前,须将图片按次序编号,方便我们将其整理成相册。
4、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挪用他人作品,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予以批评教育。
评委:
八.奖项设置
比赛分初中组和高中组
初中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高中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第二篇:电子板报大赛活动计划
设计电子板报大赛活动计划
电子手抄报是模仿报纸,单面的,用word软件等设计的,可传阅、也可张贴的一种小报。在学校,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一、活动主题:
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大赛。
二、活动目的通过举办本次电子板报大赛,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同学们对书法、绘画、文学等技能的学习热情,和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开阔学习的视野,体味世界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学生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等。
三、活动介绍
参赛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2013年9月8日-16日
活动地点:嫩江三中微机室
四、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
1、宣传:9月8日-16日
(1)宣传有关主题的一些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激发对活动的热情。
(2)介绍电子板报制作方法、比赛流程及本次活动的意义和评分细
则。
(3)通知各班团支书,并由团支书在各班宣传。
(二)报名参赛:
在各班团支书处报名。报名时间为期三天。截止日期:9月16日
(三)活动开展及评选:借用大教室及投影仪,将优秀作品展出并由作者讲解主题及创作过程,由评委采用五分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总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最佳书写奖”、“最佳版式奖”、“最佳创意奖”,最后颁奖。
举办《设计电子板报》大赛活动计划
嫩江县第三中学微机室
第三篇:制作电子板报教案
制作电子板报教案
教师:林军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一课学习了插入剪贴画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文件图片,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还用到前面学过的文本框的插入与编辑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文件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还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因此,本课在《学做电脑编辑》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制作艺术刊头》。
二、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 “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 “电子板报”: a、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b、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c、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b、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c、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WORD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五、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与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对于WORD这一章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指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1、“电子板报制作”任务设置
每组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漂亮的电子板报,要求:(1)电子板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第二课堂”,但内容各组自定;(2)电子板报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3)电子板报应含有制表;(4)电子板报制作版面至少有四张A4纸;(5)提供网上下载、扫描输入、数码输入等技术条件;(6)评测的重要依据是“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和个性张扬,内容没有科学性错误。
2、版面栏目设置参考
校园新闻:报道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及学校的大事情。人物专访:可采访校长、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同学等。校园情报:报道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最新情况和动态。指点江山:发表对某些事的看法,或抒写自己的志向与抱负。开心往事:写出难忘的经历和令人高兴的趣事。丑闻一瞥:对校园内不文明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友情难忘:记同学或师生之间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情谊。“我也谈学校建设”、青春BBS、奇思妙想、教你一招、万花筒、小幽默、小常识等。
六、教学过程 设计(开放型、小组协作学习)
(一)新课导入
教师:你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你们在吸取它们精彩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软件、什么途径和什么方法编排在一起的?(学生说没想过)你们想不想看一些网上的电子板报和你们的师姐师哥们制作的电子板报?(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看电子板报)
教师演示:网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进入新浪或搜狐网站,输入关键词“电子板报”,显示搜索结果,进入相关网页,演示);
其它班制作的电子板报
教师:这些电子板报整体如何?是用什么软件编排的? 学生:设计得真好,内容真丰富,用WORD、WPS软件制作的。教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办一份能和它们相媲美的报纸呢?
学生:有,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现在各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WORD软件完成任务。
(二)教与学的过程
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很严肃又很热烈地讨论着,讨论一段时间分配好任务后,有的小组各成员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开书,打开WORD软件,一步一步地自学,并不时地和同组其它同学讨论着;有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一个同学在讲解,其它同学在听讲,并不时地记笔记和提问,能者为师,互相学习,气氛融洽活泼又严肃。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各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如“如何使分成两栏的左右两栏文字行数相等”“如何在正文随意定位插入的图片”“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等等。对于这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这些,学生反而很愿意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
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完成电子板报过程中遇到的全组都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有时候,教师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没有遇到过。此时,教师学生共同去查资料或互联网解决,真可谓教学相长,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朋友伙伴关系。
整个过程是开放的,随时有同学请假到图书馆查资料(互联网上查不到时),有同学去采访校长、教师及社会人士,有同学借数码像机去拍图片,有同学在忙着扫描资料,有同学在网上咨询查找信息。
各小组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有的同学想贪玩,其它同学就提醒监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七、资源整合、素质整合(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等)
电子板报制作运用的是WORD一章的知识,但整个过程涉及并整合了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如:在版面布局设计上既要注意视觉习惯,但又要打破常规、设计新颖,有的同学提出:在A4纸的黄金分割处,设置头版头条。有的小组设计好自己的版面后,还要去请教美术教师。
要制作一份内容详实的电子板报,就要找资料,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组同学能熟练从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动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别人的作品,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所以许多学生在“PHOTOSHOP”“画图”等软件里制作和处理有自己个性的作品,有的学生挥毫作画,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经过处理修饰后,把它们放到电子板报中。
在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中,也出现过学生没有预料到的许多问题,如有的小组已完成近一半的任务时,因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而造成数据全部丢失,全班同学为之惋惜,也由此认识到“网络需要文明,文明就在你的一举一动中”,有的小组在采访中,因遇到拒绝而丧气,不过最终因自己的诚恳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采访成功。
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追求、尝试、失败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
八、教学成果评价(成果展示并评价、评述)
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完成了任务。作品风格各异,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作品统一在多媒体教室展示。请了一些相关科目的教师来评价、指导。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介绍如何学习WORD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并对教师和其它同学现场提问给予回答,(若回答不出,同组同学可以补充)。从学生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了解了各组已掌握WORD这一章节知识点,基本已熟练运用WORD综合排版。
最后由同学选出从内容到版面都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或网站发表。所有作品在学校的网站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九、教师总结
“同学们做的电子板报都非常好,每个同学在制作电子板报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学到了课堂上的或课堂外的知识。(学生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下面我们一起把WORD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再简单回顾一下,我还要讲解你们各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关于WORD的小难题。”
第四篇: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制作图文并茂的小板报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应用课,是在学习完OFFICE软件的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WORD软件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二、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OFFICE软件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操作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 “电子小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软件的各知识点。
2、能力目标:
a、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b、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b、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c、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格式设置(文字、图片)、文本框格式设置
教学难点 :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版式)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示:网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其它班制作的学校电子板校报
教师:这些电子板报整体如何?是用什么软件编排的? 学生:设计得真好,内容真丰富,用WORD软件制作的。
教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办一份能和它们相媲美的报纸呢?
学生:有,比他们做的更好!教师:现在各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WORD软件完成任务。
(二)教与学的过程
1、学生分组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很严肃又很热烈地讨论着,讨论一段时间分配好任务后,小组各成员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开书,打开WORD软件,一步一步地制作,并不时地和同组其它同学讨论着。
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各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穿插讲解。如“如何使分成两栏的左右两栏文字行数相等”“如何在正文随意定位插入的图片”“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等等。对于这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这些,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完成电子板报过程中遇到的全组都不能解决的新问题。
各小组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有的同学想贪玩,其它同学就提醒监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教师点评:
电子板报制作运用的是WORD软件的基本知识,但整个过程涉及并整合了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如:在版面布局设计上既要注意视觉习惯,但又要打破常规、设计新颖;要制作一份内容详实的电子板报,就要找资料,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组同学能熟练从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动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别人的作品,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所以许多学生在“PHOTOSHOP”“画图”等软件里制作和处理有自己个性的作品,经过处理修饰后,把它们放到电子板报中。
3、成果展示并评价、评述
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都基本完成了任务,非常好。作品风格各异,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现在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电子板报制作过程,并对教师和其它同学现场提问给予回答,(若回答不出,同组同学可以补充)。
从学生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了解到同学们基本已熟练运用WORD综合排版。
(三)总结
同学们做的电子板报都非常好,每个同学在制作电子板报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学到了课堂上的或课堂外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把WORD软件的重点和难点再简单回顾一下,下节课我还要讲解你们各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关于WORD的小难题。
第五篇:电子板报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对象分析
(1)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W2000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学科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2)学生对档案袋的使用不太熟悉,在使用初期,他们可能对学习档案袋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学习档案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从上学期开始,学生组成了4——5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2,教学内容分析
本知识点是《集成办公软件W2000》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知识点介绍了电子要点和制作.电子是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作品考试的其中一个项目.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还要学会如何评价电子板报,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制作电子板报.教学重点:电子板报的设计
教学难点:电子板报的评价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板报.(2)学会设计电子板报.(3)学会评价电子板报.(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感情领域】
(1)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二,教学建议
1,建立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档案袋”
为了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协作学习档案袋”收集学习小组创作电子板报的计划,作品产生过程说明,系列作品,小组成员评价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的进步,成就及存在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对“协作学习档案袋”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互评三部分结合的方法.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制创建小组学习档案袋”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3,采用基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协作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在教师引导下,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每组4-6人.各协作学习小组在选择课题后,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并通过网络评价系统创建学习档案袋,并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评价.4,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设计的以下信息资源:
(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了大量有关“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制作成一个的小网站,发布到局域网中.授课过程中,学生只要输入“teacher”这个网址,就可以从网站中获取到有关的信息.(2)远程资源:授课过程中,教师让本地的局域网超链接到Internet,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3)广泛资源:课外时间,学生自己运用“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5,教学工具的使用
小组“协作学习档案袋”收集的内容比较多,教师的工作量大,因此,本人开发了《信息技术课程网络评价系统》.本系统利用了局域网的优势,为教学活动提供以下功能:
(1)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提交计划,作品等,建立小组“协作学习档案袋”;
(2)实现了网络环境下教师评价,小组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6,课时安排
(1)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0.5课时
(2)阐述学生“小组协作学习档案袋”功能与评价标准0.5课时
(3)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电子板报,创建小组协作学习档案袋2课时
(4)小组协作学习档案袋成果交流,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2课时
(5)小组内部评价,自我评价1课时
(6)总结得失,推广优秀小组,个人经验1课时
7,教学流程
本次教学的流程可归纳为6个步骤:资源整合(课前)—任务导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