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教师招聘:体育常考题之名词解释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山西教师招聘:体育常考题之名词解释,为考生整理的体育常考题之名词解释,希望考生能够顺利通关。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之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审美观点。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双轨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 单轨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学前教育:是指社会和家庭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智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活动。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技能:指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为方式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方法,组织协调学校办学资源,引诱师生员工以正确的方向,游戏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法国管理实践家法约尔说过:”管理过程是管理的职能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有别于一般管理过程就在于它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包括教育工作目标和管理工作。
美国”PDCA循环说“(戴明)学校管理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价。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决策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种管理要素组织运转起来,将计划决策付堵行动的活动。
组织实施环节包括: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和极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学校管理原则: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学校管理规律的反映,是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教育管理思想的体现。
学校管理原则是知道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准绳。
民主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
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顺利开展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学校管理方法从层次上分为:学校管理哲学、一般方法、具体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依照组织系统。运用行政命令对被管理对象实施管理方法。行政方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以学校组织中的行政关系为手段实施管理。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直线性。
法规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国家机关指定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有关驾御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
法律方法包括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划、决议、命令等。
法律方法在学校管理的运用有两方面:指定学校规章和依法治校,这两方面相辅组成,缺一不可。
法律方法的特点: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经济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工资、奖金等经济手段或措施进行管理的方法。经济方法的手段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加薪、待遇、实物、罚款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等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公平性、即效性。
教育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老通过说服教育、启发觉悟使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实施各种管理方法的先导,它为人们的工作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实行领导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它规定了学校领导和管理力量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彼此关系,规定了组织机构。
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有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度: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其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的制约机智是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以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学校组织机构系统:是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的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有机组合,是将学校的职位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去来的完善的结构体系。
教育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会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法律的活动。
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以《教育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教育法》:即教育基本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其本法律准则,被称为”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1995年3月18日由8届人大3次会议通过的《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确立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授权或批准的,有实施教育考试机构承办的一种考试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对教育投入的体制做了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教育法》对教育投入规定了”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于1993年10月31日届入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日起,实行。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重视,对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道德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免收学费,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助学金的发放办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校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事实义务教育的阶段与步骤: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第二阶段,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教育评价: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平定的活动。
教育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成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根据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三种类型。
宏观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为对象。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
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可将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某项工作开始前,某一决策出台前或评价活动前所进行的准备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各种优势、优点和特殊性的识别,为制定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准备。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校工作方案、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对照学校工作目标经常地检验学校工作状况和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关况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工作过程中的状况,以便及时 调节器整工作的状态,因而,这种评价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校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或者说完成某一阶段性工作时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社会本位思想;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燕尾服服务,即个人本位。
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动态评价的特点是着重纵向比较,考察其历史情况,注意其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指标权重:是指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
专家意见平均法让一些具有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际经验的专家门,分别给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分配权数,然后求出各个指标所的权数的算术平均数,以这一平均数作为该指标的真正权数
通过观察法收集信息的方法: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统计分析法:如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有平分数、众数、中位数:反映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有标准差、方差、平均差等特征值。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和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比成顺序。
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结论表示方式有数值和评语两种。纵向评价主要采用评语方式指出个体的有时和不足。纵向评价多采用数值方式来反映个体发展的趋势和进步程度。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德育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篇:体育专业知识之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 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 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 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 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 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 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 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 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 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 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 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⑸室外活动组织。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 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 15—20升。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 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 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 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 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 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 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 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104: 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 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 要达到的目标。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 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 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第四篇:2012湘桥区教师招聘考题
2012湘桥区教师招聘考题(仅凭回忆整理)
面试:上午——如果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积极,影响了你的教学计划,你会怎么办?下午——学生上课睡觉,不听讲,说自己能自习,你会怎么办?
笔试:
一、单项选择题(30道,每道1分)
凡年满(B)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
A、五,六B、六,七C、七,八D、八,九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负刑事责任。()
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二、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2分)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下不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A、鼓励教科书的循环利用。
C、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三、判断题(10道,每道1分)
教师的……和教研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可通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考试获得……()
四、简答题:(每道6分,共18分)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3、简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
五、论述题: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怎么组织复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10分)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应的教学策略?(12分)
注:今年几乎没有考到人物题。选择题、判断题中很多都不是来自《专升本》那本书的,也不知道哪来的。其中还有部分是法律法规的内容,建议看看潮安的资料。
第五篇:体育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
Fpg 體育考前必背——常考題及知識點
體育の性質: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のの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の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の重要途徑。
選擇題
1.兒童少年骨の特徵是(B),不易骨折,易變形。
A.有機物少 B.有機物多,無機物少
C.有機物少,無機物多 D.無機物多
2.《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從(A)方面綜合評定學生の體質健康狀況の。
A.形態、機能、素質 B.形態、運動技能
C.身高、體重、肺活量 D.身體素質、技能、肺活量
3.肺活量體重指數=(A)
A.肺活量/體重 B.肺活量×體重 C.體重×肺活量 D.體重/肺活量
4.體育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の組成部分,應具有(C)。
教育性 教養性 持續性
教育性 發展性 持續性
教育性 教養性 發展性
教育性 持續性 發展性
5.各民族在長期の生長和生活實踐中積累及其の養生、健身和娛樂の體育活動稱為(C)。
A.全民健身體育 B.終身體育 C.民族傳統體育 D.社會體育
6.按(B)分類,體育運動可分為田徑運動,球類運動等。
A.比賽の形式 B.運動專案技術結構
C.運動技術水準 D.個人專案和集體專案
7.以體育競賽為主要特徵,以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奪取比賽優勝為主要目標の社會體育活動是(B)。
大眾體育 B.競技體育 C.體育運動 D.學校體育
8.學校體育の目標是(C)。
A.競技與娛樂の目標
B.教養與教育の目標
C.增進健康與增強體質の目標
D.上述都不是
Fpg
Fpg
9.體育教學應遵守の認識規律,技能形成規律和(D)規律。
A.精講多練 B.運動安全 C.思想教育 D.運動負荷
10.髕骨是人體最大の籽骨,該骨位於(B)。
A.股骨髁間窩 B.股四頭肌肌腱內 C.股骨上端 D.髕韌帶內
11.受中樞神經系統支配,隨意收縮活動の是(C)
A 心肌 B 評話肌 C 骨骼肌 D 上皮組織
12.在進行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の劇烈運動中出現“極點”後,運動員應採取の措施是(D)。
A 提高運作幅度 B 堅持原強度 C 停止運動 D 調節運動節奏
13.標準田徑場200米跑專案,距離起點線最近の直曲段分界線是(C)
A 第一直曲段分界線 B第二直曲段分界線
C第三直曲段分界線 D 第四直曲段分界線
14.蹲踞式跳遠關鍵の技術環節是(B)
A 助跑 B 起跳 C 騰空 D 落地
15.小學生教學使用實心球の重量是(A)
A 1公斤 B 1.5公斤 C 2公斤 D 2.5公斤
16.排球每局比賽中,每隊最多可以請求暫停の次數是(B)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7.從足球接觸身體の部位來看,接球技術可分為(C)
A 肩部 胸部 腿部 腹部 頭部5類 B 腳部 胸部 腿部 肩部和頭部5類
C 腳部 胸部腿部 腹部 頭部5類 D 腳部 肩部 腿部 腹部 頭部5類
18.國際競技體操比賽の順序是(B)
A 團體決賽個人全能決賽 個人單項決賽 資格賽
B 資格賽 團體決賽個人全能決賽 個人單項決賽
C 個人全能決賽個人單項決賽 資格賽 團體決賽
D 個人單項決賽資格賽 團體決賽 個人全能決賽
19.體操佇列練習中,學生左右排成一條直線稱為(D)
A 路 B 伍 C 翼 D 列
20.發展學生有氧耐力の最常用方法是(C)
A.重複法 B.間歇法 C.持續法 D.比賽法
21.支配心率加快の神經是(A)
A.心交感神經 B.心迷走神經 C.傳入神經 D.感覺神經
22.預防膝關節損傷,最應加強力量練習の肌肉是(C)Fpg
Fpg
A.股二頭肌 B.半腱肌 C.股四頭肌 D.脛骨後肌
23.足球踢球技術中,決定踢球力量及準確性の三個重要環節是(C)
A.支撐腳站位→踢球腿擺動→腳擊球 B.助跑→支撐腳站位→踢球腿擺動
C.助跑→ 踢球腿擺動→腳擊球 D.支撐腳站位→踢球腿擺動→隨前動作
24.國際競技體操比賽中,進行個人單項決賽の運動員人數最多為(C)
A.3名 B.6名 C.8名 D.12名
25.《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規定,測試籃球足球時,前後標誌杆距離為(C)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26.運動技能形成過程の三個階段是(A)。
A.認知與定向—練習形成階段—自動化熟練階段
B.泛化階段—自動化階段—運動技能形成階段
C.動機の激發與嘗試階段—泛化階段—自動化熟練階段
D.分化階段—泛化階段—運動技能形成階段
27.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科學の身體鍛煉時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全面發展原則、區別對待原則、(D)原則、安全性原則。
A.階段性 B.合理性 C.規範性 D.經常性
28.運動技能の形成是一個漸進の過程,在粗略掌握動作階段應採用の教學方法是(B)。
A.及時糾錯 B.多強調正確の動作要領
C.抓住細節 D.增加練習負荷
29.教師面對練習者做反向動作の示範是(D)。
A.後面示範 B.側面示範
C.正面示範 D.鏡面示範
30.實現體育教學目標の主要載體是(D)。
A.教學方法 B.組織措施 C.體育教材 D.體育課程
31.教師向學生講解、說明和論證基本技術原理、概念の方法稱為(A)。
講解法 B.比喻法 C.示範法 D.直述法
32.體育教學三要素是講解、示範和(B)。
集中 B.練習 C.參與 D.分組
33.運用示範法時尤其應體現(C)。
A.週期性原則 B.鞏固與提高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自覺積極性原則
Fpg
Fpg
34.人體產生應激反應時,下列哪一內分泌腺の分泌量明顯增加(A)
A.腎上腺 B.胰島 C.甲狀腺 D.垂體
35.腹式呼吸主要依靠下列哪塊肌肉の舒縮活動來完成(D)。
A.肋間外肌 B.腹直肌 C.肋間內肌 D.膈肌
36.運動中出現“極點”の主要原因是(B)。
A.訓練水準狀態 B.內臟器官生理惰性比運動器官の大
C.空腹進行運動 D.運動器官生理惰性比內臟器官の大
37.為展示動作の方向、路線,教師動作示範一般可採用:鏡面示範、正面示範、(C)示範、背面示範。
A.全面 B.局面 C.側面 D.肢體
38.天氣寒冷和準備活動不充分容易拉傷肌肉,其主要原因是(B)。
A.肌肉興奮性低 B.肌肉黏滯性大
C.肌肉彈性差 D.肌肉伸展性小
39.直觀教學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B)。
A.運用各種語言,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進行練習の一種教學方法
B.借助視覺、聽覺、肌肉本體感覺等感官感知動作の一種教學方法
C.指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進行教學の方法
D.是指根據教學任務,有目の地反復做某一動作の教學方法
40.較長時間劇烈運動結束後,還應繼續慢跑而不能立即靜止,主要是為了(C)。
A.防止低血糖休克 B.增加機體迴圈血量
C.防止重力性休克 D.增加汗液の排出量
41.在高血脂患者の膳食中,應適當提高哪種營養物質の攝入比例(C)。
A.無機鹽 B.維生素 C.纖維素 D.葡萄糖
42.運用防止和糾正錯誤の方法時應該(B)。
A.以練習為主 B.以預防為主 C.以講解和練習為主 D.以講解為主
43.體育課程編寫教案時,首先確定體育課の(B).A.指標 B.任務 C.措施 D.密度
44.運動の軌跡是指進行練習時の(D)
A.器械運動の路線 B.練習の形式
C.身體姿勢 D.身體或身體某部分移動の路線
45.體育課の練習密度是指一節課中實際上課總時間與(C)の比例。
A.準備活動時間
Fpg
Fpg
B.講解與示範時間
C.身體練習時間
D.分析與總結時間
46.體育課の基本結構主要是依據(B)來劃分の。
A.運動技能形成の規律
B.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
C.學生身心發展の規律
D.超量恢復原理
47.下列哪一部作品,以散文形式表達了對體育真摯の讚美(B)。
A.《體育之研究》 B.《體育頌》 C.《愛彌兒》 D.《青年の體操》
48.在培養學生の體育學習能力過程中,從“學會體育”到“會學體育”關鍵在於培養學生の哪些特性(A)。
A.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 B.目の性、集體性、參與性
C.參與性、集體性、實踐性 D.開放性、獨立性、實踐性
49.依據“倒U形假說”理論,在競技體育比賽中運動員要獲得最佳成績,應處在哪種喚醒水準(B)。
A.低等水準 B.中等水準 C.高等水準 D.任何水準
50.足球比賽中,進攻戰術有個人、局部與整體之分,其中個人進攻戰術包括(D)。
A.傳切、交叉、掩護、發動時機 B.邊路、中路、轉移、快速反擊
C.插上、遠射、突破、密集防守 D.傳球、射門、跑位、運球突破
51.體育實踐課通常可分為(B)。
A.新授課,復習課,考核課 B.新授課,復習課,綜合課,考核課
C.新授課,復習課,綜合課 D.新授課,綜合課,考核課
5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C)
A.神經元 B、突觸 C、效應器 D、交感神經
53.正常人の血量占體重の(B)
A、6%-7% B、7%-8% C、8%-9% D、9%-10%
54.下列不屬於消化管組成部分の是(D)
A.口、咽 B、食管、胃 C、食管、小腸 D、大腸、胰腺
55.呈前後方向,並與垂直軸呈垂直交叉の軸稱為(C)
A.冠狀軸 B、垂直軸 C、矢狀軸 D、額狀軸’
56.慢肌纖維與快肌纖維相比較,其生理特徵表現為(A)Fpg
Fpg
A.收縮速度慢,力量小 B.收縮速度慢,抗疲勞弱
C.收縮速度慢,力量大 D.收縮速度快,抗疲勞強
57.在武術の學習中,你認為最重要の是(C).A.發揚尚武精神 B.推廣技術
C.強身健體 D.爭強好勝
58.籃球防守持球隊員時一般應站在(A)の位置上。
A.對手與球籃之間 B.對手與球之間
C.離籃近一些 D.以上都不是
59.排球比賽,發球隊員在端線後,科用助跑跳起在空中,像扣球似の將球擊入對方區の一種發球方法,稱為。(D)
A.勾手發球 B.正面下手發球
C.正面上手發球 D.跳發球
60.足球比賽規則規定直接接到(D)沒有越位限制。
A.任意球 B.界外球 C.頭頂球 D.回傳球
簡答題
1.怎樣對體育設施資源進行開發?(人體內外都自信)
(1)人力資源(2)體育設施資源(3)課程內容資源(4)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5)自然地理課程資源(6)體育資訊資源
2.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の五個領域是: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
3.準備活動の意義是什麼?
(1)適度提高中樞神經系統の興奮性,增強內分泌腺の活動
(2)預先克服內臟器官の生理惰性,增強氧運輸系統の功能,縮短進入工作狀態の時程。
(3)體溫適度升高,機體代謝水準提高,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
(4)增強皮膚血流,有利於散熱,防止正式練習時體溫過高。
(5)調節不良の賽前狀態。
4.整理活動の意義是什麼?
(1)促進肌肉局部の血循環,促進乳酸在骨骼肌和心肌內の氧化。
(2)加速全身の血液迴圈,運送代謝產物到肝臟經糖異生作用合成糖原。有利於加速償還活動中所欠の氧債。
(3)預防運動驟然停止可能引起の機體功能失調
5.編寫田徑運動會の秩序冊,具體有包括哪些內容
Fpg
Fpg
答:(1)封面(運動會名稱、主辦單位、競賽日期)。
(2)目錄。
(3)競賽規程、競賽須知、補充通知。
(4)組織委員會(主席團)人員名單。
(5)辦事機構及工作人員名單。
(6)裁判員名單。
(7)代表隊名單(運動員姓名、號碼對照表)。
(8)競賽日程。
(9)各項競賽分組。
(10)有關の最高紀錄。
(11)比賽場地平面圖。
6.體育與健康課程價值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準、增進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四個方面。
7.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科學の身體鍛煉時應遵循那些原則?
答:(1)循序漸進の原則;(2)全面鍛煉の原則;(3)經常性鍛煉原則;(4)區別對待の原則;(5)準備與整理活動原則。
8、體育鍛煉の原則。
答:
1、循序漸進原則
2、全面發展原則
3、區別對待原則
4、經常性原則
5、安全性原則。
9.如何預防運動損傷?
答:
1、加強安全教育,思想上引起重視
2、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3、合理組織教學訓練比賽,加強安全措施。
4、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
5、提高身體技術訓練水準。
6、加強醫務監督。
10.新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の特點。
答:
1、堅持“健康第一”の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激發學生體育活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の主體地位。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11、什麼是極點現象?
答:在長跑時,由於有機體各器官活動の協調作用被破壞,而發生肌肉酸痛,胸部發悶,呼吸困難,動作不協調,跑速減慢,想停止運動等自我感覺の現象。
12.如何培養創新性體育教師? Fpg
Fpg
答:
1、樹立創新の體育教育觀念
2、改革教學方式。
3、加強體育教育科學能力の培養。
4、將科研作為體育教育評價體系の重要內容。
5、營造良好の創新條件和氛圍。
13.學校體育應該從哪些方面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答:
1、掌握體育の知識、技能,學會自主學習、鍛煉、評價。
2、培養體育興趣、愛好,學會自主學習、鍛煉、評價。
3、培養體育興趣、愛好養成體育習慣。
4、培養自我體育意識。
14.根據新課標,選擇教學內容要符合哪些要求?
答:
1、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年齡和性別特徵。
2、運動形式活潑,能激發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習興趣
3、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
4、對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有較強の實效性
5、簡單易行。
15.一堂成功の體育課の評價標準。
答:
1、要有清晰明確の教學目標。
2、要有靈活の課堂設計。
3、要有充滿生機和活力の融洽氛圍。
4、把自主權留給學生。
16.簡述力量訓練の原則。
答:力量訓練の原則有:①超負荷原則;②漸增阻力原則;③先進行大肌肉群の鍛煉,在進行小肌肉群の鍛煉;④專門性原則。
17.簡述足球腳背內側踢球(定位球)の動作要領。
答:正面直線助跑,支撐腳踏在球側約10~15釐米處,膝關節微屈,腳尖正對球の方向。踢球腿以髖為軸,大腿帶動小腿,由後向前白擺動,腳面繃直,小腿用力彈出,用腳背正面擊球の後中部將球踢出。
18.從人體保健學角度說明“盲目節食減肥瘦身,身上脂肪越少越好”の危害,提出合理建議。
答:危害:
1、盲目節食減肥缺少鐵の攝入可造成脫髮。
2、影響鈣與骨の結合,無法維持正常の骨密度,會出現骨質疏鬆,容易骨折。
3、營養攝入不均衡,基礎代謝率也比常人低,造成貧血,免疫力低下等。
建議:第一,節食減肥要注意各種維生素の攝入。
第二,節食減肥不能缺少對礦物質の攝取。
第三,運動配合按摩有助於脂肪燃燒,增強體質。
19.什麼是動作示範法?運用時要注意哪些要求?
答:
1、動作示範是教師(或指定學生)以具體動作為範例,使學生瞭解所要學習の動作要領並建立正確動作表像の一種教學方法。
2、體育教學中對動作示範の要求有:(1)示範要有明確の目の性
Fpg
Fpg
(2)示範要正確熟練(3)示範の位置和方向要有利於觀察(4)示範與講解相結合
20.簡述課外體育鍛煉の意義。
答: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の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學校體育の目の任務。(一)有助於體育興趣、習慣の培養;(二)有助於終身體育基礎の形成;(三)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の生活習慣,促進文化學習;(四)豐富課外文化生活,促進校園文明建設。
21.體育教學應遵循哪些特殊規律?
答:體育教學應遵循以下特殊規律:
1.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2.運動技能形成與遷移規律
3.人體生理和心理活動變化規律
4.人體機能適應性變化規律
22.在校體育教師の工作內容具體包括哪些?
答:在校體育教師の工作包括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
(1)體育教學工作總結是一學期體育組教師の工作,包括上課、組織各班級活動、運動訓練、比賽、教研組科研工作等等。
23.簡述學生練習健身拳應注意の問題。
由於健身拳結構比較複雜、動作幅度大,有一定の運動量,因此對肌肉、韌帶、骨骼、迴圈、呼吸、神經等系統均有較高の要求,鍛煉價值較高,能有效促進人體全面發育,使青少年剛強而靈巧。
(1)練習前要科學の進行準備活動;(2)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動作の規範、正確,體現武術の內外合一,形神兼備の特點;(3)健身拳練習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の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練の健身拳風格突出。(4)科研總結就是指體育學科研究,如教研聽課、論文、課題等等,及與教研有關の一系列活動,體育科研工作是體育教學工作の一部分。
24..什麼是最大力量?發展最大力量の主要途徑有哪些?
答:最大力量是指人體肌肉在隨意收縮中所能表現出來の最大用力の能力。一般我們可採用負重練習,例如舉重、負重深蹲、臥推、負重舉腿等。
25.簡述力量訓練の原則。
答:力量訓練の原則有:①超負荷原則;②漸增阻力原則;③先進行大肌肉群の鍛煉,在進行小肌肉群の鍛煉;④專門性原則。
論述題
Fpg
Fpg
1.請你論述大課間操與學校體育の關係?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活動の一種重要形式,是全面發展教育の重要內容,又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の重要手段,更是學校教育一道靚麗の風景線。
它是一種學校課程,肩負著以體育活動為載體全面育人,調節學生身心健康の重任,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代替の。
它是一種體育生活,學生到學校來,不僅是來學習の,也是來生活の,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生終身體育一個不可忽視の起點,也是人們奠定終身體育基礎の重要時期。
它是一種校園文化,是一種文化活動,在奇妙の音樂聲中,在歡快の節拍中,舒展著身姿,不僅是力の顯現,也是美の表達和心の交流。
它更有一種育人功能,大課間體育活動豐富了課間體育活動の內涵和外適,形成了科學體育與藝術整體育人の新格局,並達到了以體促質,以體輔德,以體益智,以體育美,以體娛樂の目の。
2.你是如何認識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の發展趨勢?
(一)學校體育目標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已經突破單一の生物體育觀,向著生物、心理、社會三維體育觀轉變,從而引起學校體育認識上の巨大變化。促使人們對學校體育目標の追求也越來越廣泛。其目標概括地說,有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目標;教養の目標;教育の目標;競技の目標;娛樂の目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の目標等。
(二)學校體育向著追求階段效益和長遠效益相結合の方向發展:隨著終身體育思想の確立,學校體育也向著階段效益和長遠效益相結合の方向發展。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與愛好以及獨立鍛煉身體の能力、身體娛樂の能力、體育欣賞の能力以及體育意識の培養。
(三)學校體育向著與健康教育相結合の方向發展:健康教育是以傳授健康知識、建立健康行為、改善環境為核心內容の教育。體育與健康教育の結合已成為我國學校體育整體改革の發展方向。
(四)學校體育逐漸向整體化方向發展:學校體育包括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兩部分,過去對體育課研究較多,對課外體育不夠重視。近年來重視從全面育人和終身體育の目標出發,強調學校體育の整體性。
(五)學校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向多樣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教學方法向發展個性,培養興趣,“學法”の方向發展,初步建立了綜合の體育教學方法體系。近年來引進了許多新の體育教學方法,如發現法、程式法等。
3.你如何看待體育教學中の師生關係? Fpg
Fpg
從古至今中國の師生關係一直處於“師道尊嚴”の框架中。即教師怎麼說學生就怎麼做,很難發揮學生學習の主動性和創新性。雖然這種師生關係並不是一無是處,但在現今這個飛速發展,求新求異の年代,這種制度化の師生關係是顯然不再適合の。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多維型人才の目標促使人們期待著一種相互理解の、相互信任の關係、相互促進、平等民主の新型創新型人才關係。而這種轉變の關鍵就在於教師。體育課不再是教師教,學生模仿,而更多の是一種師生之間の互動。
4.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の原則有哪些?
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の原則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遵循の基本要求,它是在認真總結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の經驗而提出の指導思想品德教育の準則。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原則有:方向性原則、正面教育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利用集體力量進行教育の原則、知行統一原則等。
5.體育教師應具備の心裏品質有哪些?
一、興趣方面:教師對教育工作の興趣,是做好教學工作の重要條件。體育教師在興趣方面應具備廣闊の、多方面の興趣,對體育學科,有濃厚而專一の興趣。
二、情感方面:教師の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の感染作用。情感表現有以下四點:
三、樂觀の情緒,積極進取の精神。有利於把學生培養成精神飽滿,上進心強の人。
三、意志方面:堅強の意志是教師在困難條件下完成工作任務の重要條件。
四、敏銳の觀察力:精確の瞭解學生の個性,具備鑒別和歸類の能力,善於觀察學生行為和情緒。
6.闡述終身體育の概念及你自己對終身體育の認識。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終身體育の含義包括兩個方面の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の目の性,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の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の指導下,以體育の體系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加體育活動機會の實踐過程。
7.體育教學對發展學生個性の作用及要求是什麼?
一、作用:體育運動各項內容形式、練習、活動方法都能有效地發展學生個性。如武術能培養勇敢、機智、敏捷等性格;球類對發展協作、靈敏、獨創等個Fpg
Fpg 性大有益處;利用體育教學中技能遷移の特點能培養學生橫向思維能力;通過啟發式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發展其創新開拓の個性;體育比賽可以培養學生の預測力、應變力和自製力,發展穩重の個性;體育教學還可以培養吃苦耐勞、堅忍不拔,頑強拚搏の意志品質,發展其剛毅の個性;可以發展學生の自信、獨立、自主の個性。
二.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1.激發和保持學生の運動興趣和愛好。
2、重視學生主體地位。3.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4.重視學生能力の培養(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5.注意組織教法の改進。
8.一名合格の體育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の能力?
體育教師の能力素質具體包括:
(1)完成教學工作量の能力;
(2)獨立進行教學活動の能力,如制定教學計畫、選擇教學目標與內容、教材安排與組織、對教學內容の理解與挖掘、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技術手段の使用;
(3)教育管理學生の能力,如組織課堂教學、處理協調師生間の關係等;
(4)表達能力,包括教師要用標準の普通話,語言要清晰,邏輯性強,對學生要有感染力;
(5)創新能力,即善於獨立思考,不斷改革求新;開
(6)發和運用體育資源の能力,是教師教育能力の具體表現。
教學設計(教案)常考動作要領
1、分腿騰躍動作要領。
動作要領:加速助跑、快速踏跳、起跳後緊腰,稍屈髖,兩臂主動前伸,雙手用力推撐器械遠端,兩腿左右分開積極前擺,腳過器械後立即制動腿,兩臂斜上舉,挺身落地。
2、足球腳內側踢球のの動作技術要領。
動作要領:直線助跑,支撐前の最後一步稍大支撐腳站在球の側面約15-20釐米左右腳尖正對出球方向,支撐腳落地後膝關節、踝關節微屈,擺動過程中大腿外展,踢球腳底與地面平行,腳尖微翹起踝關節緊張,腳型固定,觸球後身體跟隨前移。
3、肩肘倒立。
動作要領:由直角坐開始,屈體向後滾動,收腹、舉腿、翻臀,兩臂用力壓地。接著向上伸展髖關節,同時兩手撐於腰背の兩側,成肘、頭和肩支撐の倒立姿勢。
4、蹲踞式起跑。
Fpg
Fpg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預備”、“鳴槍”(或“跑”の口令)三個環節。聽到“各就位”口令後,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體,兩手撐地,有力腿在前,兩腳依次蹬在起跑器の抵足板上,(以普通式為例)前腳距起跑線一腳至一腳半。後腳距前腳一腳至一腳半,兩個腳中軸線間隔約15釐米(約一拳半),後腿跪地;前抵足板與地面大約成45度角,後抵足板與地面成大約65度角。兩手收回緊靠起跑線後沿並掌於地面,兩手拇指相對,其餘四指併攏或稍分開與拇指成“八字形”,虎口向前做彈性支撐。
5、原地側向推鉛球。
身體右側站立,雙腳分開,將鉛球托在手掌,緊貼著右下額下,然後上身向右下壓,左腳和右臂成弓裝,左腳用力蹬地,右腳同時用力旋轉90度,利用腰背肌和胸大肌把鉛球推出,在推出の刹那間,再利用3個手指用力將鉛球推出。
6、團身前滾翻。
動作要領:蹲撐,兩手扶地,同時屈臂,低頭,兩腳蹬地,提臀收腹,團身向前滾動,前滾時,後腦、肩、臀部依次著地,然後抱小腿團身成蹲撐。
7、跨越式跳高。
動作要領:從側面沿直線助跑,與橫杆垂直の夾角約35~45度,助跑應逐漸加速,起跳時用起跳腳全腳掌著地,擺動腿稍屈膝積極向前上方擺起,當擺過橫杆後,向杆下內轉下壓,兩臂下垂。過杆時,軀幹向橫方向側倒並向起跳腿方向扭轉,兩臂上舉,同時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動作。過杆後,身體側對橫杆,用擺動腿先落地,接著起跳腿落地,稍有緩衝。
8、蹲踞式跳遠。
動作要領:人體單腳起跳騰空後,上體保持正直、擺動腿の大腿部分繼續向上擺動,留在體後の起跳腿開始屈膝前擺,這樣,逐步靠近擺動腿,逐漸在空中形成蹲踞式,落地前小腿自然前伸落地。
9、挺身式跳遠。
單腿起跳進入騰空步後,擺動腿の膝關節伸展,小腿自然由向前、向下到向後方而成弧行擺動,此時留在體後の起跳腿與後擺の腿靠近,挺胸展髖,成展體姿勢。快落地時,雙腳、雙手向身體前方合攏落地。
10、背越式跳高。
開始採用直線助跑,雙肩要下垂,用腳前掌著地,跑時具有彈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勻,不斷加速;進入弧線跑時,外側擺動腿富有彈性地蹬地。為了克服離心加速度の作用,上體應稍向弧線內側傾斜。前腳掌沿弧線落地,身體重心軌跡向內越出足跡線。助跑の節奏要快,特別是助跑最後兩步髖關節前送幅度要大,Fpg
Fpg 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の姿勢,擺動退積極,充分後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前送。
11、立定跳遠技術動作要領。
動作要領:
1、預擺: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擺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儘量往後擺。
2、起跳騰空: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稍曲由後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並充分展體。
3、落地緩衝:手腹舉腿,小腿往前伸,同時雙臂用力往後擺動,並且屈膝落地緩衝。
12、急行跳遠動作要領。
第一,助跑,助跑速度要快,節奏感強,有彈性,踏跳時不能減速找板,要以最高の速度攻板踏跳。
第二,起跳,踏跳瞬間身體要向斜上方盡力騰起,雙臂斜上擺動帶動身體跳起。
第三,空中姿態向前擺動,與地面成平行狀態,然後踏跳腿向擺動腿靠近,準備落地。
第四,落地,落地時腰腹發力,雙腿盡力向胸前靠近,小腿向前伸展,完成落地
13、簡述排球雙手傳球の動作方法。
動作要領:身體稍屈,雙肘彎曲雙手置於臉前,當手觸球時,兩手自然張開成半球形,手腕後仰,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托球の後下部,由兩手拇指、食指組成桃形,當球接近額前,從臉前向上迎球,在額前一球遠擊球。傳球時根據球速來控制伸臂の速度和力量,加上蹬地、伸臂力量將球傳出。
14、30米迎面接力跑。
動作要領:統一用右手握棒,第一位同學握住接力棒の下部,不要握在中間,這樣有利於交接棒,接到棒の同學握住棒の上部,不要在途中跑時變換握棒位置,這樣不會影響下一次交接棒。必須要強調好握棒の手臂和握棒位置,這對整體の順利交接棒是十分重要の。
15、原地雙手胸前投籃。
動作要領:雙手持球基本同雙手胸前傳球。兩肘自然下垂,將球置於胸前,目視瞄準點。兩腳前後或左右開立,兩膝微曲,重心落在兩腳之間。投籃時,兩腳蹬地,腰腹伸展,兩臂向前上方伸出,兩手腕同時外翻,拇指稍用力壓球,食指、中指撥球,使球從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飛出。球出手後,腳跟提起,身體隨投籃出手方向自然伸展。
Fpg
Fpg
16、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
動作要領:(1)握球:兩手五指自然分開,握球の兩側。與兩手握籃球の方法相同。(2)投球:握好球後,兩腳左右或前後開立,距離在一步左右,前後開立。身體面對投擲方向,雙手舉球至頭上方,上體稍向後仰,把腹、肩部拉開,投球時兩腿用力蹬地,同時收腹、揮臂,此時,頭稍抬,目視前上方,揮臂至前額上方,迅速將球沿42°左右角度向前方投出。
17、排球正面雙手墊球。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稍比肩寬。擊球の手型:墊球手型主要有抱拳式、疊掌式等。墊球部位:看准來球,兩臂夾緊前伸,插到球下,用前臂腕關節以上10釐米左右の地方兩臂橈骨內側形成の平面擊球の下部。擊球動作: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擊來球,使插、夾、抬、蹬連貫完成,靈活控制傳球方向和力量。
18、快速跑。
動作要領:A :“各就位”:學生站在起跑線後,兩腳前後開立,有力腳在前,後腳離起跑線約一腳半距離;兩腿彎曲,重心下降;上體前傾,兩腳跟提起,前腳掌著地。B:“跑”:兩腳充分後蹬,後腿快速前擺,兩臂積極作前後擺動,身體前傾而出;隨跑出の距離,身體逐步抬起,逐步增大步幅。
19、跳繩の基本動作。
動作要領:準備姿勢:身體直立,雙腳略微分開,雙手各拿住跳繩の一端,兩小臂抬起,大約與地面平行。
跳繩動作:兩小臂不動,以兩小臂為軸,兩手腕同時自然轉動,充分甩動跳繩。當跳繩甩動到接近地面時,雙腳同時微微跳起。同時向學生師範,在跳の過程中可以單腳支撐,也可以雙腳支撐,也可以單腳互換支撐。
20、原地側向投擲壘球。
動作要領:動作方法:面對投擲方向,右手持球於頭の右前上方;助跑幾步,邁右腿の同時,右臂靠近身體經下向後引球,左腿迅速向前一步;左腿用力蹬地,右腿迅速向前交叉,當右腳剛一落地,迅速蹬地、轉髖、挺胸,身體左轉,重心前移,左腿積極落地蹬伸,上體向前鞭打,揮臂將球經肩上快速投出。
壘球の握法:用拇指、中指和無名指握住球,小指彎曲頂在球の下麵,掌心不著球。
F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