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佛学初学入门必看--《南禅七日》(范文)
佛学初学者入门必看的重要视频讲座《南禅七日》。在线观看地址,也可以下载来看:
http:///movie/ncqr/
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其他地址来看,例如土豆网或其他。
简介
大梦谁先觉?很多时候一提起佛字,多数人马上就说迷信,然后听都不想听下去,更没兴趣去
了解一下。这也难怪他们,几千年来民间的信仰五花八门,互相搀杂,迷信成分的确很多。
现在很多人已经神佛不分,只知道认为都是迷信的东西。其实佛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严格说来也不能用科学来归纳,佛学是一门超越哲学、宗教和科学的真理。或许这样说会让
更多不了解的人说迷信了,一般人认为世界都是唯物的,都可以用科学证实得到。世界到底
是唯心还是唯物,现在还没有个定论,也没有人能证明。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先放下偏
见,多方接受再思考,然后得到的观念和信仰才能对世界有较全面的认识。对那样东西一点
都不了解,还有什么资格议论呢?很多人对死很避忌,不愿多提,听到也多作回避。但事情
总是要面对的,死亡也是一种生命的现象,没什么好怕,每个人最终都要经历。生命来之不
易,我们却不认识它的本质,每天迷迷糊糊,生命匆匆流过,到最后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不过有些东西如果半懂半不懂,不懂得面对也会带来烦恼。所以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看待。
无论做什么,都要进得了去,也要出得来,要不然就迷失自己了。笔者水平有限,更无资格
在此说法,同时也不是几句话能表达得出来。希望各位有缘人可以看看以下这个佛学的讲座,不管看后信仰与否,能多一种认识与了解,也是一种收获,起码不会贻笑大方了。
1.《南禅七日》是南怀瑾先生1993年在福建厦门南普陀禅堂举行生命科学研究(禅七)的影像与文字,由南怀谨先生用禅密显、儒释道的知识深入浅出的无私全盘讲解,必将利益有善
根的有缘人!劝君莫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
有人称南怀瑾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南怀谨为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
;也有人称南怀瑾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出入于儒、佛、道之间,南怀谨担负起了文化断层
重整的工作,南怀瑾是这个虚浮的网络时代里一位人人可以求教的旷世贤师。
南怀谨作品南禅七日VCD每集内容 :
01本师成道与打七02生命科学及死亡过程03中阴和入胎04住胎与成长05七支坐法
06坐上体操与入定方法07入定福德智慧08安那般那及重要性、六妙门、悟和修
09龙树菩萨及5部概论10天界与定境分析11止观六妙门安那般那详讲与定境12胡床与罗什法师13四禅与气脉14般舟三昧与气脉15韩愈李翱张商英
16张商英开捂与安那般那科学与宗教等17达磨四句与杂谈18德山禅师与·曾参悟道
19马祖及朱元璋20灵光独耀四偈和野狐禅21一二禅境界及天王悟、见惑22见思惑、见取见、戒禁取见23禅定和结使与修行方法,三四禅境界等
24八定的修持与五盖等25达磨祖师到中国传法26参话头与圆觉经偈
27解悟证悟克勤禅师与圣士师等28月溪法师和峨眉山闭关楞伽经29轻安和静坐经验
30光厚和尚和洪部长31唯识和中观32中观与八识33梦与现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35念佛方法及八识颂等36楞严经及洪医师报告和大愚法师37楞严经真心38楞严经真心及世界成立39楞严经总结40教育和希望
第二篇:对联初学入门
对联初学入门
对联做为一门语言艺术,学来容易。学精、学好太难。我做为一个初学者,在网上的许多的朋友关心和帮助下,才有勇气举起手扣起这扇文学艺术的大门。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给我太多的帮助。这里,转我朋友给我的关于网上流传的二个最珍贵的讲义。
【清谈联话】胡说对联格律简便入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还有俩忌讳,三尾与孤平。
先说平仄。
普通话分1、2、3、4四声,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个小学就学过,不用解释了。1声2声就是平,3声4声就是仄,完了。古韵不管他,那玩意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怎么读了,等你掌握了格律后在说也不晚。
下面说那四句顺口溜。
一、所谓135不论,就是凡是7个字的对联,如“两个老鹰争死狗”或“一头驴子想翻天”这样的句,第1、3、5的字,不管平仄都不搭理他,他丫爱平就平,爱仄就仄。
二、所谓246分明多少麻烦点。就是“两个老鹰争死狗”这样的句子,第2、4、6个字不能乱折腾,出句(不一定是上联,出句也可能是下联)2、4、6的字必须平仄相间,就是2、4、6不是“平仄平”,就是“仄平仄”,这样的出句就基本合格。
总结下怎么运用这玩意对联:有出句了,对怎么对啊?简单,还是个135不论,246分明。135不论好说,反正爱咋滴咋滴,246分明还是麻烦点。也就是说,你要对别人的句,那2、4、6的字平仄也要和他作对。他246不是“平仄平”吗?我246就来个“仄平仄”和他对着干。他出个“仄平仄”,我就给他246来个“平仄平”,大家平手,OK了。
还有一点,就是出句最后一个字要是平,你就给他来个仄。出句最后一个字要是仄,你就给他对个平。
如 :
两个老鹰争死狗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
一头驴子想翻天
到这里,你就入门一半了,算初级班毕业,再学就中级班了。中级班是什么?就是“还有俩忌讳,三尾与孤平。”
那哥们说了,真丫麻烦,忌讳就忌讳,还俩俩的。对了,对联就是俩俩的,您就凑合得了。
一、三尾。三尾,就是对联的最后三个字,不是仨尾巴。一般认为最后三个字平仄一样读着别扭,如最后三字是“平平平”或“仄仄仄”。但是这个在诗里有争论的,个人认为,三仄能避开就避开,避不开拉倒。三平读了丫是别扭,最好别用。不过你非用也没辙,这个也不犯国法,不够拘留的材料。
二、孤平。所谓孤平,顾名思义就是就一个平音。这个玩意很多人折腾不清楚,建议这几句仔细看看,好将来碰到外行蒙他。
孤平就一种情况下存在,就是“仄平”句脚,也就是最后俩字是“仄平”的句字
才有孤平,如果不是“仄平”句脚,他100字里没有一个平音也不叫孤平。比如“仄平仄仄平”,除了最后一个字,整个句字就一个平音,这样的就叫孤平。碰到这样的玩意怎么办?简单,有个笨法,五言就是“仄平句脚不准一、三同仄”七言就是“仄平句脚不准三、五同仄”,这样就不犯孤平了。也就是说“仄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子,第一、第三你爱用什么用什么,只要别都是仄音就可以。
但是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里说的七言是“
4、3”式的词语结构,也就是在这个七言句里,前四字是一组,后三字是一组,如“两个老鹰争死狗”前面是4,后面是3,或说是2、2、3结构,两个 老鹰 争死狗。如果是“俩老鹰 狠争死狗”,就是3、4结构,那个又有不同了,不过也简单,不过是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来回折腾罢了。
好了,只要耐心的看到这里,对联格律你基本毕业了,可以出去蒙那些不懂格律的人了。
要是有人嫌上面说的麻烦,还有个笨办法,就是背四句歌子:
一、出句:通平平仄仄;
对句:通仄仄平平。
二、出句:通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这句是犯孤平唯一一句,不要1、3同仄就可以)
对句:仄平平仄平。(上个对句是第一字平,这个对句是第三字平,避开1、3同仄)
七言只需要在每句前面加个“通平”或“通仄”就可以了,但要注意246平仄相间。
下课。
下面是听风一剑的讲课内容:
给你个听风一剑讲课的内容,看看是否有价值,有就看看,没有就算了
杨过 2008-04-01 23:35:27
我今天,是给大家谈谈对联的一点点体会,帮大家找找对联的感觉。
什么是对联呢?----哪位仁兄起来说说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对联作为一门语言艺术,首先,是一句话---一句正常人说出来的话
对联是一句正常人说出来的话---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一关观点
既然是一句正常人说出来的话,那么,首先不考虑其它,应该具备下面是个特征
一是要“言之有物”
一个正常人说的正常话
首先应该是有感而发的
要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人而发、因感而发,不要为“对”而对、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听上去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结果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为什么先讲这个?
就是因为许多对联的人,把这个最基本的忘记了
二是要言之有理。
也就是说,必须符合逻辑。这样才能使言论经得起推敲与反证
先说这两点最最起码的
因为首先是说话嘛,你得有理有据,不能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三是要言之有据。不能信口雌黄、无中生有、“空口说白话”。
这主要指的是一些关系到典故的对联。
四是要“言之有序”。
许多联友,或是为了在用典上一味求奇求异,或是陷入对局部刻意工对的泥沼,致使心态不平,最终使对句成了怪胎。
失去了流畅
失去了上面说的一切
即便你再言辞华丽,也终究不过是废话、瞎话、疯话
为了对联,连正常人的话都不会说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大家想想,你们见过的对联中,有没有这种现象?
这并不等于说,对联就只能要求到这个水准
毕竟;联是一句话,但毕竟不是一句普通的话。而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
其特殊之处,就体现在四个基本要素上。
那么,对联的四个基本要素---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部分
我现在说说对联区别于其它语言艺术的所在!
那就是 声律 对仗 关联 意境
这四大要素
其中,声律和对仗,是对联艺术的形式
关联和意境,是对联艺术的内涵
先说声律不过这声律,我就不细讲了
至于对仗,那是比较有难度的
其实,许多多年的联手,都没有真正掌握其精髓
为什么呢?是因为语文基础不扎实
许多人,以单个的词性为衡量对仗的唯一标准,这是有误区的什么,才是衡量对仗最好的尺度呢?---是结构
大家记住一条,在对仗时要掌握一个原则---重结构、轻词性
因为什么呢?这个词性,是随着语境随时变化的不好掌握,也没有硬指标
比如说 流云===红叶
如果单看,流是动词,红是形容词
似乎是不工整的但是,从大结构来看
流云和红叶都是偏正词组
那么,把他放在一个句子中,对仗是合格的!
再看一个
流云==观月
单字来看
流和观都是动词
云和月何其工稳
但实际上,前者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后者成了动宾词组
我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
依赖单字的词性来判断结构,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还有,我重申一下,我今天,不是来讲基本知识的,是来帮大家找感觉的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关联
关联是什么呢?
关联,指的是上下联之间,在风格、情调、气势、以及内容方面的内在关系
打个比方说
一副对联
好比一对夫妻
有的人,对仗很工整
但只能说是夫妻俩门当户对
还不能算作玉配
如果不关联,或者叫做对而不联
就好比是---同床异梦
是很不协调的,呵呵
这在对联中,就被称为“隔” 包括景隔、意隔
举个例子!
庭草忘忧,一任韶光催好梦
江天无忌,向由风浪涌虚怀
这是某论坛联赛的一个对句
大家看看
如果不考虑关联性
对句可谓视野开阔,大气磅礴,足见作者胸襟!
但是,这大气磅礴的风格
跟上联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正所谓---貌合神离
在此仅举一例,只是给大家找找感觉
这个对句,除了关联,其它什么都不错
关联除了“隔”,还有什么因素呢?
那就是另一个极端---合掌
所谓合掌,就是在上下联中重复运用了同一个,或是过于相近的主体
为什么不能合掌呢?
因为,联的语言表述空间本来就很小
我们更应该惜墨如金
欲求一石三鸟而不得,如果合掌,则无异于三石一鸟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本来就总共不多的字
你再重复一些语汇,就是浪费
总之,要注意用词的效率
还通俗一些啊,好好
比如说哈,你刚进来群就嚷:我才来!
然后你第二句又嚷:我迟到了!
才来,本来就肯定是迟到了
所以,你这第二句,就是废话!!
就是合掌!!
好了,下面再说说“联眼”。
这也是关联方面需要注意的
什么是联眼,就是指,一个联,在修辞等方面区别于其它联的特征
人,有人的个性
联,有联的个性
对联,就要把上联的个性传承下来
许多联友只追求所谓大意境,置一些小细节于不顾。谋则以为,一般情况下的小结构尽可以模糊对之,无碍于大局,然而关乎“联眼”处,必须锱铢必较,否则便辜负了出句者的深意。
联眼不是中心思想,联眼,有些象机巧联的“机关” 还是举个例子吧
比如:江平鱼破镜
对于这个联,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对什么呢?
当然,要对上结构
还要意境协调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先来解读一下上联
江平鱼破镜
这出句,把江,比作了镜子
而且,是用了成喻的修辞手法。直接就说镜
而这个镜,又跟前面的江,是呼应的,江即镜
那么这个细小的特征,就是这个联的联眼
那么我们对句时,也就要注意这一点
我对的是
江平鱼破镜
星散月观棋
这很像是机巧联中的机关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什么是联眼
好了
不能“隔”、不能“合掌”、注意联眼
这三个方面,就够成关联的要求!
那么许多人会问,这对联,要求太多了吧
还要注意意境呢
是的
我有一句话,说了多年
对联,本来就是一种在夹缝中求开拓的艺术!
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难处,就别学对联了
你可以学散文
那个没有这些劳什子要求
这些,是对联的基本规则
记得,有一个人,曾经到处寻访我,要跟我pk 我答应了
那天,群里围满了人
正所谓“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对了一个回合,我便放弃了
为什么呢?
那个人,居然不懂得声律
非但如此他还振振有词他说:我对联只要意境,不要声律
他说了许多许多自己的关于意境重于声律的主张
我说
你说的,非常对
但是
你想想
你不要声律
但我自己必须要 你既然跟我pk,我们却受着不同的约束。好比
我们一起下棋,我的马走日子,你的马直接可以翻山
你直接可以踏我的老将
我怎么跟你比?
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
格律好比下棋的规则
你不遵守棋规,你的马可以走田字,那怎么谈得上下棋呢?
好了,这个问题到此为止还有意境,我认为不是靠讲课来提高的那需要那么个人慢慢积累
记住----对联,是一种厚积薄发
决不仅仅是掌握格律这么简单
那是一种深厚的积淀
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调整大家学联的心态
不要期望着,听了几堂格律课
就以为解决了一切
你,仅仅是撩开了楹联艺术的面纱而已!!
更多的,在于积累 在于庞杂的积累[/COLOR]
这些对联的基础心得也许每个人都有,但作为一个联者,总结出深入浅出的道理,是必让我这初学者受益非浅。一再深读。
第三篇: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04--2014简体WORD版-禅风网
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
第四集
修定即使开悟了,大彻大悟了的人,乃至神通具备,能不能得定,这是个
问题,这才是个大话头,值得一参‧换句话说,禅宗所讲的言下顿悟,一下就 开悟了,还要不要修持,能不能得定‧这个修定的功夫就是大学上所讲的,知
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 定静的功夫。
在教理上,与事实上我们先要认识两个项目,修定的八个障碍,忧、喜、苦、乐、寻(觉)、伺(观)、出息、入息,为什么不能得定?譬如我们静坐,坐 在这里为什么不能真达到那个静的境界,当然,睡觉不是静,睡觉是生活动态 之一,不算静,真达到了定静的境界不是睡觉,可是也不像现在这样乱七八糟 在思想,那才是定‧心中还有事,心理的现状归纳起来,不是忧就是喜,譬如 说现在想静一下,不晓得静不静的下来?这个心理状态就是忧‧静坐一下好像… 嗯,不错,这下有点甜头了,蛮好‧已经在那里乱了,这是喜,心理状态‧苦 乐,这个腿子受不了,痛苦或者哪里气脉走通了享受,苦乐的状态一半是生理 的,一半是心理的‧寻、伺,觉、观,汉代翻译“觉观”唐代翻译“寻伺”心 理的状态,感觉,思想能够知觉的,心理上专门找一个东西,自己也不晓得找 些什么?都在思想不能停留‧观还有个心理状态等待,譬如有时候你们下了课 站在门外愣在那里,同学过来问你「干什么?」「啊,没有啊!」你真的没有,可是你愣住了,那个心理状态是“伺”寻伺二个字是整个身心两方面偏重于心 理、精神方面,障碍我们不能得定‧后两个严重了,鼻子要呼,还要吸,不能 得定,那换句话说真得定,鼻子呼吸几乎停止了,所以不出息、不入息,不寻 不伺,不忧不喜,不苦不乐,这八个障碍拿掉才能定。
打坐一定踫上的,这位杭州来的汪曼之大老,她八十七岁一辈子做功夫,写信给我就提到这个事,八触,动、痒、轻、重、冷、暖、涩、滑,简单的 归类,打坐,初步学定,不管你盘腿不盘腿,真的进入静定的状态,你的身心 一定起变化,这个变化在佛学名词叫八触;触这个字就是交合,牴触的意思,色、声、香、味、触,触与受两个相对,触受是什么,就是交感,电视的插头 一样,插不对,电线要烧焦,插对了就通电,都是触的现象,所以真的静坐,多坐一下,坐对了以后,它来了,你普通还做不到。
【动】分好多种,身体内部觉得气动了,不过气动了也要分清楚哦!在台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湾有位同学已经是当教授了,当年也是打七,晚上小参报告,每一天修持用功
下来,心得当众作一个报告‧他的报告很有趣,他说:「今天下午,好几堂,气脉通了,一直在腰里动,通过来,通过去,好难过,不过我晓得气脉通了,后来慢慢通到腿上了,然后到小肚子那里,搞了半天是个蟑螂在里头‧」(众笑),现在,在我们那里还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所以动触,真的气脉通了以后,你坐在这里自己慢慢的都动起来了,没有 意识哦!然后这边转三圈,这边动两下,这是生命的作用发动了,自己意识定 不住的时候就有动的现象,不是什么上帝给你,也不是菩萨在你身上,生理必 然的反应‧动有各种动,所以有许多特异功能的人,动到眼睛,眼睛可以透视 东西,动到耳朵,听不见的声音能够听见,是真的,换句话说,不稀奇这是生 命本有的功能,但是了解了这个道理到那个时候反而不使它动,把它关闭掉,不然,你用到这一面去就糟了,整个的道啊,佛啊,就不能完全圆满的成功【动】 是一种现象‧所以一般说练气功,练什么任督二脉打通,奇经八脉打通,那不 过是动的一种,真的有时候动得好,生命的功能发起来,人真的可以悬空也是 一种动态,生命是有无限潜力的功能。
【痒】身上长疮,疮是什么?在娘胎里头所带来不干净的业气都排泄了,那 有许多长的疮,治不好‧我们过去看到有些苦修的老和尚,长疮到处烂了又没 有药,很痛苦,可是他们真了不起,自己把自己看空了,不在乎,我们看了真 难受‧所以发痒,身上会长疮,烂了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怪病都会来,在佛法 里头讲这是生命业气之所生,父母的业、气,所以要修持气脉变化;儒家讲变 化气质,这一句话是科学的哦!气与质,质就是物理的,生理的,把自己的身 体修到脱胎换骨转来,变化气质。
【轻】有时候觉得身体到了某一个阶段,两个腿不能走路了,腰也动不了,我自己也有经验,到了四十多岁爬楼梯两个脚拿不起来,但是我知道这是用功 的过程,我就不在乎,还有一个阶段,一个多月拿一张纸都拿不住,可是我一 点都不怕,所以要懂原理去实习的‧还有经验我告诉你们,我有时候走路感觉 到自己倒转来,我的头在走路,脚在上面,我也不在乎,就看你怎么样把我弄 死,既然要实验嘛,修行就是把自己拿进生命道理中去实验,所以道家有两句 话,我很欣赏它,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讲很土的话,很有道理,你要 修到不死的生命,除非你有准备死了的决心去修‧有些同学,「唉唷!我发晕 了,我发热,喔!我冷起来了‧老师阿!怎么得了‧」我说:「怎么样?」「唉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唷!我留鼻水,打坐身体弄不好‧」所以给人家叫老师,天下最倒霉的事‧道 理很简单不要怕。这些资料在舍利子、目连尊者有着作留下来,看大毗婆娑论、俱舍论等都很齐全。
【重】拖不动了,都是过程,等于开车、走路一样,两旁环境的景色,不是
目的地,不要怕‧有时候怕风,一坐感觉好像冷‧有时候冬天可以穿一件衣服‧
都非究竟都是身体气质变化的现象,有时候身体干枯了皮肤都干燥,像木头一 样,有时候润滑的像婴儿的肉体皮肤一样。(第一天下午圆满)
我们现在再开始试坐一堂,禅堂顶上的风大,大家要准备保暖,尤其是真 正静坐以后,最重要是后脑跟两个膝盖容易受风寒,后脑注意啊!我们好好坐 一堂试一下‧初学打坐,千万记住一个原则,次数多坐,一天多坐几次,这是 个要点,千万记住,这样慢慢…次数多坐,时间少坐,不要熬腿把时间拉长,以 后会讨厌静坐了,不要认为熬腿是功夫,这是个大错,所以你宁可时间少坐,次数多坐,每一次坐下来就像今天晚上,刚才这一次,短短时间,恰到好处,无比高兴,自己好像快要证罗汉果那个样子,不证个罗汉果也证个奇异果“猕 猴桃”那叫奇异果,这是一个要点。
我今天是连着密集的卖嘴巴,看你们诸位的进度而决定领导的方法,领导
向那个方向走,譬如刚才大家坐得很好,这叫什么呢?空心静坐,没有内容的,静是静得蛮好,饭也吃饱了,毯子也包裹得暖和,人生就是为了温饱,又温暖 又吃饱,天堂也不过如此,可是脑子里思想还有没有?有的,没有静下来,所 以下午讲到,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那么多方法呢?都是对治法门,佛 学的名词叫“对治”对症下药,因为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自己都 不知道‧什么叫一念?我们鼻子一呼一吸,一来回这个阶段叫一念,这一念的 时间里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自己不知道,假使你都看得清楚,这个人就差不 多了,怎么证明呢?譬如你写一封信,你写的手跟不上脑子,脑子要写一封给
朋友的信,乃至写一封给朋友的情书,要想说的话一大堆,脑子已经想了好多,手下不过写了百把个字,就是说乱动的烦恼思想太多了,所以不能得定。
不能得定,打坐容易犯两个毛病,一个是散乱,一个是昏沈‧什么叫做散 乱?我们人坐在这里,实际上脑子的思想没有停留过,这个(想)比电子跳动还 快,这个思想,那个思想你觉得没有思想已经想了很多了,等你感觉到已经是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一大堆灰尘,已经飞过去了,这个叫散乱‧功夫用的久了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杂
乱思想,可是还有轻微的思想,等于早上讲到“非想”不是想‧非非想,不能 说它不是想,这一种叫“掉举”‧散乱分两种,粗的叫散乱,细的叫掉举,粗 的散乱就是思想乱想,掉举等于人没有睡,靠在那里昏昏迷迷的,人家说:「你 睡了?」,「没有,你讲话我都知道‧」‧可是他还真睡了一下,那一种情形 叫掉举,掉举就是一个开关没有关好,咚!咚!跳一下,你们有经验吧?那个 热水瓶有一天没有塞好,噗,呲…这个叫掉举。
我们内在的情形之所以不能得定,是昏沈,大的昏沈就是睡眠,譬如坐起 来,在那里已经糊里糊涂,以为自己得定,实际上是睡觉,但是你也觉得没有 睡觉,这个是昏沈,糊里糊涂了,你看人生活了一辈子,除了睡觉以外,一醒 了,眼睛还没有张开,散乱的心来了,这样、那样的思想就来了,所以我常常 问人,你有本事知道明天早晨第一个想的思想是什么?如果你能够今天先做下 记号来,明天能实现,那我马上皈依你,叫你师公、师太,师师公都可以,你 做得到吗?还有你能够知道自己是怎么睡去的吗?睡,怎么样睡着了,所以我 们人生啊!生,不晓得从哪里来?佛说是怎么投胎的,这个话如果一个很倔强 的人会说:「不要迷信,那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谁又知道‧」,我来怎么投胎,生不知来,死后真的有中阴身吗?还有来生吗?谁知道,你们都信吗?你们劝 人家都信,老实讲心里还是打问号的,不知道,所以都在昏迷中。
当来的教主弥勒佛,注意他所说的修行五个步骤,资粮位,由一个普通人 想做到超凡入圣,先要准备两种资粮位,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先培养福报,福报怎么样培养?从做人做事开始,我们的文化,儒家、佛家、道家统统讲这 个东西,做好一个人太难、太难了,注意做人做事,尤其学佛的人,多替人家 着想,不要光顾自己,尤其出家,千万注意六和敬,六和敬是哪六样东西?你 们都是佛学院的高材生比我好多了,哪六样东西啊?我随便抽一个出来,讲得 出来,当场写得出来一百块钱,抽到哪个就是哪个‧十八号是哪一位?运气太 好了,你当选了,(一位南普陀佛学院出家众上黑板写六和敬)这一百块钱我输 了,这位会写的出来,我看那个样子,一百块,嘿!吴振鹏一百块拿出来等,当场就要给奖金。
不错,出家叫僧团,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真正社会主义 的最高的境界‧所以当年我也研究共产主义,那个算什么,共产主义的领袖是 释迦牟尼,真的,他早做到了‧所以,身和同住,考考大家怎么叫身和?身体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怎么样才和,所以古代的文化,问候老前辈,问候父母身体和安否?绝对的健 康,彼此之间没有磨擦,身和同住。口和同诤,没有说脏话也没有说讨厌人的 话,也没有挑拨是非‧意和同悦,思想意识相同的‧一个团体,戒和同修
譬如说,要出门大家怎么走,怎么吃饭,所有的戒律、威仪都是和‧利和同均,共同的利益谁也没有私心,天下为公。见和同解,思想是相同的见解,这样就 是六和敬,在基本上从六和敬做起就学了做人。诸位同学,每天反省自己做到 了多少,能够做到多少,第一个先学会未来的教主弥勒菩萨那个笑容,笑容学 会了你成佛一半了,和气就生财,不要老是看到人那个讨厌的样子,那是(第七 条)气和不安,那就糟糕了‧六和敬是修福德初步,至于慈悲喜舍,帮助人家多 做好事‧我们普通的教育,教一个孩子,日行一善,一天一定要做一件好事,你说我也做了,路上有块砖头我把它搬到旁边去了,免得碰到人家的脚,是好 事,小之又小,所以修神仙、学佛,福德不够,你怎么样修持都是没有用的,我的经验告诉你,真的做一件好事,自己智慧就多开发一些,功夫的道理,咚!就大跃进一步,我决不骗你,我自己的亲身体验,还常常如此。所以我自己讲 自己,我这几位老朋友都知道,我说我有一个毛病,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 里来哭就这样一个毛病,这个毛病我还戒不掉呢!你要学佛,行菩萨道就要这 个精神,多为人家着想,我还做不到,吹牛是吹啊。
福报修够了,做了好事就会成道成佛吗?不过是走成佛之路的一点资本而 已‧第二是,智慧资粮,这叫福、智二资粮,也有经典上叫福智二严,福德庄 严、智慧庄严,福报要好,什么是福报啊?你看六和敬,平安就是福,所以我 常常告诉同学们,我一辈子写信给人家,祝你平安,平安就是福,人生难得平安的,古人有两句诗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在愁中即病中
我们算算自己的帐,假设六十岁做一辈子,我们学佛的人这个很重要,帐要算 清楚,六十岁一辈子,三十年都在床上睡觉睡掉了。只有三十年,这个三十年 当中,小孩不懂事,扣个十年,老年扣了五年,只有十五年了,三餐饭,一蹲 大小便,乱七八糟耽误掉,你看只有活了几年?这几年当中,不在痛苦烦恼,就在生病,大家没有算过这个帐吧!生命就是这样‧所以在这样短暂的生命里 面,不努力精进修持,生命的意义活得是毫无价值,如果对世界对人类没有贡 献‧我是常常劝人家先去专修,只怕自己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说去利众 生,你要去度众生,老实讲;反被众生度,都是众生度了我。
所以福德资粮要严厉的修,换句话打坐也好,用功也好,念咒子也好,拜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佛也好,统统在修福德资粮的初步,资粮位,谈不上智慧资粮,福报真大了的 人智慧一定大,世间的福报有钱都可以买得到‧智慧学问是钱买不到的,它一 毛钱都不值,可是你就达不到!为什么你的智慧学问没有那么高?因为你不修
福德资粮,修好了才修加行位,像打坐、参禅、念佛、修的是加行位。什么叫
加行?就是工商界叫来料加工,参禅也不过是加工的位置,打坐修行也是加行 位而已,由这样到见道位,两个大阿僧祇劫了,多生多世修来才能够见道、悟 道。第三是见道位,所以禅宗的六祖坛经里,五祖告诉六祖,不见本性,修
法无益 这是见道位,见道这个“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第四步,见道位以后 才是修道位,悟后起修,见道位以后才是修道位。所以十地菩萨、初地菩萨、二地菩萨,到十地菩萨都是修道位上的事,最后成佛叫究竟位,这五位要三大
阿僧祇劫。
所谓由凡夫而到达成佛之路的修持,五个程序,这位汪曼老大居士,修持 学问都很好,八十八岁了,从杭州来,汪曼老提出,关于刚才说,见道以后修 道,修道以后才到究竟位。六祖坛经上提出,不见本性,修法无益,见道以后 才能修道‧他说对于这个问题学佛的人时常有争论,如果确认是这样的话,世 界上修行人更少了,不能见道怎么修?人家问到她,她也不能解答才问,所以 问我‧这个争论从古到今存在的,尤其在禅宗门下有三种,一说见道以后,悟 后起修才能修行。另一种说先修后悟,又有一种说,修道跟见道同时并进‧ 学佛跟做人的行为一样,愣严经上说,【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自觉已圆,复觉他者,如来应世】,叫他们不必争论了,也没有什么害怕,先见道也罢!先修道也罢!真修行的人,不怕说我还没有见道,还计较,还有 计较心,等于到百货店买东西,还想占一点便宜,这样的心理来修行有用吗? 没有用的啊!管他见道也好,修道也好都不对了,没有计较心,没有争论心才 可以修道,大菩萨,本人答覆你是如此对与不对我不知道。
回转来讲静坐,晚上我好舍不得给那位同学赚走了一百块钱,多心痛啊!不过他还赚得真好,总算有人答出来了,现在我还要拿奖金来摆到,看我们这 次听课以后,过一年、半年,我再到这个地方来看,有几个成功的,不过有个 条件,你成功了千万要收我做皈依弟子,我要拜你为师的,带领我一下‧讲修 行的内容,我们的汪曼老,她,我本来不认识,何泽霖菩萨寄了《如何修证佛 法》给她看,因此结上缘,《如何修证佛法》我特别强调数息法门,你们都知 道吧!数息这个法门都知道吧?不要客气了,不是说你们都修到了,这个名称 都听过没有?都听过,你们有真实去实行过没有?没有,这都是老实话‧数息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观,是根据智者大师天台宗,真实的功夫修出来的。六妙门,六个很巧妙的法 门,哪六个妙门?这个一定会有答得出来的,哪六个妙门,(同学回答)师示; 请坐‧这六个字,包括六个法门数息、随息、止息,观,不加息字,还,净,这六个字叫六妙门。一般国内所有的气功、武功啊!都走这条路子,你晓得吧,中国的武功、气功、道功还有很多的秘密的法门,搞了半天都是走这六妙门的 前半节,三个字的法门,再加上了一个秘密的咒语,嗡嘛呢叭弥吽,四臂观音 菩萨的六字大明咒,跟气脉有关系。
智者大师的六妙门根据《达摩禅经》来的,参合了《大毗婆娑论》这些舍 利子、目连尊者等等的著作。所以很多修道都在数息,打起坐来听自己的呼吸 进来、出去,你们都听过的对不对?都知道吧,我常常讲数息,怎么样叫数息 诸位根本就不懂,一进一出,数一、二,你数个一千息、一万息或者数倒息,倒转来数,数了半天还在呼吸,呼吸是生灭法搞些什么?
今天真的给你讲这个法门,是根据《达摩禅经》,叫修〝安那般那”安那 是出息,般那是入息,梵文的翻译‧中文简称“出入息”你们听了,等一下就 可以作试验,成道很快。成功也很快,首先一个问题要解决,所有学佛的人,观念里都晓得坐起来,修出入息,修了半天一点影子都没有,假定在座有一个
人修出入息的,有一点心得,我一望而知,对不住不是小看你,也许我看错了,该打屁股‧你们大家都搞错了,我们的呼吸,呼出去叫出息,吸进来叫入息,安那般那,出、入、息,三样。
大家把佛经读错了,出、入、息,一出一入呼吸是生灭法,一来一往你体 会一下,一边写字一边体会,这是关系你们真正修持,开眼也好、闭眼也好,一边听,一边观察自己的呼吸,我们的呼吸出去,进来,中间有一剎那停留的,进来,出去,中间交接的时候,一剎那空档,所以叫你修出入息,尤其像现在 晚上,风很大,很冷,假使你现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以 后,你心念一停“停”那不呼不吸那一剎那之间,你试试看,你马上感觉到不 冷了,诸位试试看是不是这样。不是看我脸上,我脸上没有你的出入息,出入 息在你那一边,一出一入,不要故意哦,人自然有呼吸,当一呼一吸之间,一 定住了以后,当下气好像很短暂,气也慢慢和顺了,定住了,思想、杂念也少 了,大家搞错了数息‧一呼一吸,停住之间,你开始勉强点,忍一下也可以,停住一下,这样一来回,停住一下,把它记住,记住不是呼吸了,那是思想,这是一次了,这叫数‧然后再出入,停住,慢慢的,要停在不呼不吸这一段,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越来越长,数第二次,二,所以叫做数息是数这个。
一般讲数出去的时候记数或者是进来的时候记数,你只要记个两、三次,五、六次,心念专一了,你就跟到气息停住不要转了,那就是“随息”很快,这样听懂了没有?诸位大菩萨们真听懂了没有?你们都是我的父母,爸爸妈妈 们,试试看‧真的听懂了恭喜你们,修智慧福德资粮,再加行很快就上路,所 以息者止息,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几位懂了一点点,慢慢如此修去就行了,开始有点勉强,慢慢就自然。你懂了修息,想得戒定慧,想得神通,开智慧,非常的快,所以汪曼老看了我那本《如何修证佛法》才提 出来。
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教儿子修行的法门是这个,佛在《阿含经》上说得很
多,息长知长,教罗??罗尊者,罗??罗尊者是他的儿子,他也把他弄来出家了,罗??罗尊者是佛的儿子到现在还在这世间,他没有死喔!释迦牟尼佛吩咐四个 人还暂时不死的,留形住世,迦叶尊者,罗??罗,宾头庐尊者,君荼??叹,四 位罗汉还没有死哦!为什么能够长生不老?修什么法门,你们去研究,佛告诉
罗??罗,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或者息冷知冷,息煖知煖,大家一看了这个书,看了认为都看懂了“息”你们自己下注解就是呼吸长就觉得呼吸长,在那里练 气功了,把简单的文字搞复杂了。在修息以后修这个安那般那法门成就是非常 快,转变身心气质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观,配合般若,配合显、密宗各种修法 是非常快的。
修安那般那之前,在六妙门有六个字,治病的方法,呵、呼、嘘、吹、嘻、呬,有些同学知道吧?这六个字你不要小看它,如果你真修好,身体非常健康
而且容易得定。每修一个字,唸一个字的时候不准出声音,意念上有这个声音,嘴巴有这个嘴形,但是声音不发出来,听不见的,这六个字都一样。第二,这 六个字最好用客家话唸或者广东语与闽南话唸,用国语唸不对了,记住哦!脸 张开笑,把所有的浊气都吐掉,心脏有问题的人经常唸这个【呵】然后把浊气
呼完了,静下来你不要管进来的气‧唸这个音呵字管心脏部分‧【呼】管,肠、脾胃,你自己体会那个嘴形,你尽量把浊气呼完了自然停下,不要吸气进来,它自然会吸进来这是【呼】。
【嘘】字也要照客家话,照现在国语唸不对,现在的国语是当时在北京靠 北一点过来的,是满清三百年来的国语,客家话、广东话是唐朝的国语,闽南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话、福建话是宋朝的国语,佛经翻译都是唐、宋时代,所以发音不能照现在读,很多搞不对了,【嘘】这是管肝脏的‧【吹】就唸“吹”了,嘴巴尖起来唸,关于肾脏的‧【嘻】是管三焦,胸部、淋巴腺,胸上腺,就是学弥勒菩萨一样 “嘻”我们笑起来“嘻”这个“嘻”字‧你痛快地拉开嘛!不要出声音你自己 觉得脑门这里就放松了嘛!试试看,来嘛!我们大家学疯子不学佛,就是这样 〝嘻”字‧这个【呬】也要照客家音发、广东话,这六个字非常有效的,上座 以前先用这个调好气,然后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这个“息”字这一段,一进一出之间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
出 入 息,这个修法,差不多有成就的祖师们多半是带到修这个加行法而 得成就的,很重要,后来发展成密宗所谓讲修气,修脉‧道家修气功发展都是 这个法门演变出来的‧我们知道活到这个生命只是两样东西组合的,一个是感 觉,一个是知觉。感觉状态就是触法,触与受,知觉就是思与想。在佛学里头 思想两个字有层次的差别,我们现在脑子里头、心里头,能够想的叫做妄想 “思”不是想,想是很粗的,思是很细,譬如今天天气冷,大家出来忘记戴帽 子,然后坐在这里一边头发冷,一边想那个帽子放在什么地方,而这里还在听 课、还在记录,还在想,那个心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头,这是“思”这几句古词唸过的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庭院锁深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家都说李后主的词,那真是好啊,无言独上西楼,如果我常常跟同学们 上文学的课那讲法就不是这样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多美啊!文学就是文 学,古代的高僧每一个文学都很高的,譬如,唐代的高僧,贯休禅师,那还得 了,唐朝的名画,那个古怪的十八罗汉就是他画的,他是大和尚,诗好、文学
好、画好,他在浙江,五代的时候,浙江有一个人,做盐贩出身称王的叫钱鏐,在杭州称王,所以叫越王,杭州西湖上那个越王庙还在,不过现在变成财神庙 了。另外一个东西,钱鏐父子在江南称王,都很信佛,最有名的一位大师,禅 净双修,禅宗悟道讲净土的这位,永明寿禅师就是钱鏐的部下、将领,后来出 家了,钱鏐父子都很敬重他‧一天钱鏐请客招待,政协委员、国大代表、立法 院、社会名流,都来,把贯休也请来了,酒吃完了,饭吃完了,叫贯休写两句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诗,贯休写诗给钱王,他是他的护法大老板嘛!有权又有地位,也有钱,当然 写囉!两句名诗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把当时越王的威风也 写出来了,讲他的威风,大家全体叫好,这个和尚的名句‧越王钱鏐看了也叫 好,不过他有野心哦!他想统一中国,只是在浙江称王,不干,但是不好讲,看和尚师父说:「师父啊!可不可以改一下?」,贯休禅师文人的毛病,习气 来了,「不改,不能改‧你要怎么改‧」,「这两个字换一换好不好?」「怎 么换‧」,「一剑光寒四十州」,贯休和尚说:「不改‧」站起来走了,他想 讨这个出家师父的一个口气,一剑光寒四十州,可以统一中国了,结果老师父 只给他写,一剑光寒十四州,只能偏安于东南一省了。
贯休禅师走了,就到四川,年纪也大了,那个时候五代时代,浙江是钱鏐 称王,四川是王剑称王。一听到,一位高僧来了,那真是比现代请到世界权威 的大科学家还要威风哦!他到了四川见王剑,王剑一听到贯休大师到了四川 来,愿意住下,就请进王府来,然后就请写诗,那贯休的名句又来了,『一瓶 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的的来』就是他的名句‧你看,这些同学们好像文学都 很有兴趣,所以贯休有一个外号叫的的和尚,就是这样来的,贯休禅师是个高 僧、诗僧,画也好、诗也好,样样好,悟道没有呢?那就不知道了,有一次贯 休禅师去看一位禅师,他就给这个禅师写了两句诗『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 有几人知』,大家都是参禅的人,彼此修道相逢这么一弹指也不说话,此心能 有几人知,换句话,明心性,悟道了有几个啊?这是我给他加注解的,他的笔 下好像看起来大彻大悟,那个词章之美,文字之好,说的都差不多,其实差得 太远了,文学跟禅分不开,可是差得太远‧这位禅师一看贯休禅师,晓得他没 有悟道,他一看诗,说:『我问你』这个禅师是讲真实见地修持的,不跟他来 谈文学『你这两句好得很啊,禅客相逢„此心能有几人知,我问你』这一边贯 休老和尚说:『请问』,『如何是此心呢?』怎么叫作「心」呢?贯休就愣住 了,答不出来,就愣在那里半天,这个禅师哈哈一笑:『佛法你差得远了』,他说:『你问我‧』贯休也同样问:『如何是此心呢?』禅师答:『能有几人 知‧』拂袖进去了,还是他的话,到一个禅师手里用法就不同了。
扯了半天,扯到文学上去,不能听啊!文学是魔障,不过希望你们要入魔 把文学搞好了嘛!佛法也就高明了,结果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佛法不能佛法 结果学了半天都成了**,**西藏话叫做“浮图克图”糊里糊涂,那就糟了,所以文学也重要,佛法也重要。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现在讲“安那般那”修持讲出入息这一段‧刚才大家有一点体会没有?非
常重要,如果这一段没有听懂,真的要问哦,过后,你再问我,我就懒得去想 了。安那般那,假使你把出入息修好了,八触的反应,马上就出现,身体的变 化就很大,可是你不要给身体拉走了,身体上感受都不是‧所以叫做数、随,随则作两种解释,一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出入之间,第二随就是任运让他去一 呼一吸,可是头脑清清楚楚的‧这个呼吸头脑清楚了以后,道家所讲的炼精化 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一步就可以做到,一路线就可以到达安那般那,有
如此的神妙,任何的修持没有比这个法门神妙。
佛为难陀所说入胎经,这个胎儿在娘胎里头能够成长就靠安那般那的功 能,七日一个变化,所以叫大家认住一个息,不要光听啊!这个真要去理解它,要去体会它,要真正好好的体会安那般那的法门,如果深入体会进去了,各种 法门一大半统统会了解了‧为什么安那般那的法门有那么重要,因为我们这个 身体感觉上是地、水、火、风四大造成的,所以叫你们注意这个息字不是气哦!因此提出六妙门叫你注意,风大是风哦!我请问诸位风看得见吗?风有声音 吗?风有没有声音,声音是踫到东西自己发出来的,风的本身没有声音‧风有 色相吗?没有色相,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有香臭吗?风也没有香臭,香臭是
物质在风的动态中,变化跟到风而传播过来,同风本身没有关系‧所以它无声、无色、无臭,它的体是接近于空的,这是讲风‧譬如说手拿一张纸,这个地方
现在没有风,我们拿一张纸在这里一扇一动就起了风的作用,它的体性是空的,它不动,空的,一动,起了体性作用,所以息的作用就是一呼一吸之间,不动 了,这是息的作用,它也是无声、无臭‧空的,所以风是风,气是气。
我们修行用的是出入『息』并没有叫你出入风哦!更没有叫你修呼吸哦!大家不要误解了,修了半天在鼻子那里,哼、啊、哈的数进来一二三,数了几 千下,我常常骂人:「你修什么法门?」「老师我修的数息观。」,我说:「数 了多少了?」「每次一坐一千、两千、三千。」我说:「你学会计的吗?」你 把呼吸数了一千、两千,一万,有屁用,那个气进来,数第二下,前面的气早 没有了,修数息的法门你搞不清楚,你就数一千、一万息有什么用‧息者,止 息‧所以佛告诉你,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证道要想成就 得快,注意出息的时候,住叫做息住,不要在入息的时候注意“住”那变化大 啦!慢慢,你智慧也开了,身心都起了变化,今天还是先到这里为止,这个原 理,大家回去嘛!休息一夜,不光是打坐体会哦!睡在枕头上也可以体会,站 在那里也可以修持,随时在修持,你不是看到佛经上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些弟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敬制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
子们七天七夜一用功下来,马上证阿罗汉果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所以明天 上来,入座就以这个法门入手来试试看。(第一天圆满)
访问禅风网:www.xiexiebang.com/ 12
第四篇:初学无人机航拍入门要点
初学无人机航拍入门要点
初学无人机航拍,注意G P S是否连接上,初学无人机航拍,需要注意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哪里不能飞、飞行中存在哪些重大风险、还有经常把飞机飞丢了„„飞行的这些注意事项是无人机航拍学习者首先要掌握的。航拍飞行器是通过G P S卫星定位来操作飞行的,在飞行之前必须要确保G P S有连接上,连接不成功的一定不能飞。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留心,飞行途中G P S失效,很容易“飘走”或是出现撞墙、撞树等其他意外情况。
当飞行途中发现GPS失效,该如何处理?办法之一,可以在操作杆上进行“关控”处理,航拍飞行器会自动返航。但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轻易使用该操作,一旦原路返程,路线上碰上电线杆,两者就会相撞。除非你可以提前预见返程的后果,否则须谨慎。
飞行高度控制在200米之下
初学者如何学习控制飞行器航拍?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抓住跟经验丰富的教练一起尝试飞行的机会,自己亲手去尝试,面对飞行器失控的状态,消除初次飞行的紧张心理,这个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有些初学者从理论学习转到实际飞行时,起飞、降落都很稳,10分钟就可以学会飞行,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熟练掌控飞行器进行摄影。初学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飞行器在空中做左右、前进等基本动作时,目光应该一直对着飞机的尾部来操控,否则会晕了方向。因为飞机在空中是可以转圈的,操作杆的方向跟飞机的飞行方向不总是保持一致的,有可能你让它左它却往右,往右却向左,所以一旦飞行器发生转向或越轴,操作杆跟方向要反着来。此外,“小精灵”航拍飞行器的高度可以去到四五百米,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需要飞那么高,将高度控制在200米之下。换言之,可以将飞行器操控“画”一个半球体,半径为20 0米。航拍的相机镜头以广角为主。
无人机航拍之前需要注意哪些天气和场地的问题?风力不能太大,不宜超过三级。飞行路线要避开飞机场附近和军事飞行路线。一定要找空旷的地方,可以保持G PS的信号稳定。
想玩无人机航拍,可以到哪里接受培训呢?为了让更多的爱好者有更多接触航拍的机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以无人机航拍为主要方向的俱乐部,比如小飞侠俱乐部,可以提供无人机航拍机器的租赁、售卖、售后服务等。
航拍使用的是“第一人称飞行”航拍模式,也就是通过无人机上的摄像机,把人的视角提高至半空中,地面视频接收装置实时显示空中视角,从而让操控人员身临其境地以驾驶员的视角操纵小飞机翱翔在天空。
操控航模飞机要学不少专业知识
无人机航拍是真飞机的缩小版,虽然比不上开真飞机难,但比开车要难得多。操纵的人必须会组装,懂电路,还要有空气动力学知识。飞机对着你飞过来时,遥控器的操作全都是相反的,操作时必须全神贯注,稍不留神,飞机就会坠毁或者不见了。
“无人机航拍第一守则:安全
不要轻信卖家的说辞,即使机身备有再先进的安全设备也可能出事故。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对机器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操控技术,在日常飞行中多进行安全检查,对于老化的电机、电池等要及时更换。同时,要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低空航拍,飞行器上有高速旋转的机桨,如果失控坠落的话可能造成人员受伤。
现在的无人机航拍,主要分为航模直升机和多旋翼直升机两种,由于它们成本较低,这让高技术、高难度的航拍大大地降低了门槛,变得平易近人。相比以前由飞行器、云台和相机组装而成的航拍器材,现在市面上推出的一些航拍飞行器具有一体化的功能,就像以前的“傻瓜相机”一样,操作简单,成为没有专业背景的外行人都可以玩的航拍器材,比如最便宜、入门级别的小精灵C F40航拍飞行器市场价为3099元,比如瑞伯达的Predator系列RA-400无人机航拍对于初入门的航拍者,建议一开始选购价格便宜的航拍飞行器来进行飞行训练,因为航拍的第一步首先是会飞,需要进行不同动作的多次训练,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小状况。
第五篇:佛学问答稿-禅观第九
佛学问答类编(禅观第九)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九、禅观
问:参禅何解?(郑敦)
答:禅是静虑之义,须从参究入手,故曰参禅。此必有明师传授,非可以己意为之。
问:禅宗如何著手研读?据何书典?(许再兴)
答:初步看书,宜永嘉禅宗集、证道歌、小止观,再进六祖坛经。
问:精神统一与禅定何异?(林柳淋)
答:凡专心一事,不问正邪,皆可曰精神统一。禅定华译曰静虑,乃放下万缘,不思善,不思恶,寂寂惺惺之一种境界。
问:坐禅与静坐(因是子静坐法续编,实行十年)有何不同,功效各如何?(周慧前)
答:坐禅即坐而参禅,实则参不一定限于坐,坐而不参不观,亦不得谓之禅也。至因是子之静坐,前后不同处,前系执著身见,以延年益寿为目标,外道之功也。后闻佛法,乃改断妄证真为归趣,佛家之功也。
问:坐禅是否无念无想为妙,或抑心中要思虑什么情事?(李永茂)
答:禅虽可坐,却不一定坐即是禅。以下所问笼统,‘无念无想’居士作不到,纵勉强作,亦是失念与顽空。‘思虑计事’居士永不停,再加故作,益增掉举与散乱。区区与交有年,略测根器,必欲学禅,可以随顺与说。有一话头,就是六字洪名,只许持念,不许看参,不起疑情,直下承当,二六时中,一口咬定,悟与不悟,死不放松,不难冷灰爆豆,讨个分晓。若遇人说,这是净不是禅,切莫信他,妄自更张!要知此人,是个担板的徐六,既不会禅,也不会净。
问:坐禅想佛会不会有著魔的危险?(信慧)
答:禅法入手,亦有多种,此须问自己所修何种,何种传授,修与所授,境与所修,若有背者,不论佛与不佛,俱能著魔发病。再者禅亦不止于坐也,此事必须求知识指导较为妥善,不宜暗中摸索。
问:禅坐真难坐得久,可不可用其他方法代之,如坐在椅子上背靠墙,或睡著定等?(杨天元)
答:坐是坐,禅是禅,坐禅是坐禅,必皆求名师指示,非可闭门造车,如自妄为,恐遭魔境。‘睡著定’,睡便是魔一种,安得称定。
问:参禅如未能了脱生死时,是否能生生增上?(钟观靖)
答:固为生生增上,但入胎便有隔阴之迷,遇缘方可生起夙慧再行起修。
问:参禅与静坐是否两样不同?(黄涵)答:参禅有时静坐,然只静坐并非是禅,况坐而不能静耶?禅法古时注重观心,现在多取参话头,此必名师指点,非可瞎炼盲修。
问:有云:禅净原是一法,惟下手工夫不同,方便多门,归元无二,但参禅系直指心源,刳心见性,比念佛得到三昧为速,然否?(钟观靖)
答:禅昔观心,今参话头,已与净法略似矣,其不同者,行持参与念之分。再则一求断惑明心见性,一愿带业往生证果。至云孰得三昧为速,仍属功夫问题。
问:天台止观及六妙门是否禅宗的修持法?各宗的修禅定与禅宗的坐禅是异是同?(黄槐庭)
答:一‘天台至持法’,禅法既有种种,岂能概以止观六妙绳之,不过理有相通处。二‘各宗至是异是同’,开首是不同,同则何必分宗,归结并无岐异,异则不称了义。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附】时当末法,明师难求,如自修习,尚是按诸次第,由浅而深,方有个入处。至教相明白大概,自己根器如何,便能体验矣,再向圆顿之门问津不迟。若躐等而进,恐无所获也,谨贡区区。
问:读方伦居士著的禅话,知道‘宗门禅’是‘惟一心法,一彻百了’,不讲什么‘炼精化气’,至于坐时身体上所现‘轻安’,‘气血流动’,‘脊背上有一道热气,直冲顶门’‘亦都不理’,但宗门禅是如此,不知有没有其他禅,专门是修气脉的?(常魁生)
答:禅译华文,为静虑之意,旨在断惑证真。虽有趺坐调息,不过使之轻安入定耳,决无炼精炼气等事。禅法虽多,其出世间禅,旨皆一如也。
问:方伦居士著禅话上说到如来禅,重在摒除俗务打坐观心,‘如调心调息’‘呼吸长短等,皆有一定规矩’,不知这如来禅就是修炼气脉的吗?(常魁生)
答:若详会前一答,此问亦解决矣。惟‘摒除俗务,打坐观心,’等语,非可望文生义。居士如欲知之,有‘永嘉禅宗集’及‘小止观’等书,宜先研读,方有些许认识。
问:禅宗大德所说:‘佛之一字,我不喜闻’。此种说法,与顽空或‘损灭执’有何不同?即使说者原意并非顽空,但后学者不解其意而误入顽空之途,岂非极为危险吗?(尧泽)
答:此对宗门行者之针砭,禅家注重单刀直入,指出心性,然此须悟须证,不能言说。真如二字,亦是文字名相,如说火非火也。行者存一佛字,自是向名相上乱碰,谬之毫厘,差以千里矣。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若将此语向一般人说,是莽大夫错用了药也。
问:禅宗重疑,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修净则要求深信切愿,如禅净双修时,要如何用心?(钟钧梁)
答:禅求开悟,悟赖参究,不疑何能参?净求往生,生在念一,不信何肯念?若夫禅兼净者,心开惑断,生必上品。知生则决定生,是用信处。但如何心开?则正东西碰壁,以求摸著鼻孔,此处便是用疑。各异其用,并不矛盾。
问:关于禅方面的顽空,著相,不落边际(即不著有亦不无),这三项请赐示指详!(谢元甫)
答:真空之体,因众缘而起有相,有相如幻,仍是体空,此空有不二之中谛也。不达此义,谓一切皆无,如拨无因果无涅槃之类,即是冥顽之空见,若执著一切实有,不了性空,即是著假相之有见,此二皆谓之落边际,言虽如此,不下一番功夫,不能领此境界也。
问:禅宗的修证是不经阶次,直透如来地,为什么坐禅还有四禅的阶段?(黄槐庭)
答:禅分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出世间禅,又分如来禅与祖师禅,有按次第者,有不按次第者,缘众生根机,有大小利钝之别。故教有小大渐顿偏圆之殊,应机说法,犹良医应病与药,药不可乱投,法岂可乱授。居士所云‘不从阶次直透如来地’者,是利根人顿超之事,并非人人学禅,便可一例如是也。
问:入禅定中初禅是离生喜乐定,二禅是定生喜乐定,三禅是离喜妙乐定,敢冲击离哪儿定生哪儿,求一详解!(叶天护)
答:欲色空三界共二十八天,又将此二十八天分为九地。即欲界六天为一地,色界四禅为四地,空界为四地。初禅离生喜乐定,离是离开欲界之苦,生系生到初禅之地,喜乐系得到此二种受用。二禅定生喜乐,谓系由禅定生心识之喜乐。三禅离喜妙乐,谓此地离开二禅之粗喜,而住于胜妙之乐受。
问:我佛教讲‘闻慧,思慧,修慧’。——请问一字不识(文盲)之行者,如由老实修行(念佛、参禅等法门)得修慧后,亦能广说要否?未曾读过书的六祖惠能大师,其开悟后之境界,究竟如何?按六祖坛经虽然悟性很高,但未谈及教典……名相……。他的文字般若如何?(真惭愧)
答:居士疑识字人与不识人,同开悟后,境界不同,此须视所觉程度如何。若程度等矣,试问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孰重孰轻?禅家之法,乃直指人心,不尚寻行数墨,非真不知文字也。若知六祖文字般若,坛经各偈,我辈能易其一字否?
问:每读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七页,五祖传付衣钵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总觉茫无头绪,诸多请问,所答各自不同。素仰圆音普赐法雨,故特恳请诸希不弃下愚,赐予详解以开茅塞!(吴著)
答:这不是按字解释之事,居士不会,我也不会,我若讲解,定被祖师呵斥,即便去问五祖,五祖定不我说,这等事不是呆板的高头讲章。请看菩提明镜一偈,五祖对神秀上座所作者,赞曰: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有大利益。对六祖所作者,反曰:亦未见性。大众皆以为然。这事只问会不会,决不是讲的问题。奉劝居士先物色一本‘佛法导论’看,要学‘禅’必求明师,不是自己暗中摸索的。要看书先看永嘉禅宗集,证道歌等。要修‘净’无师亦可,宜先看龙舒净土文。登高自卑,行远自迩,若躐等者,多是费力无功。
问:见到两句话,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又看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话,查佛学辞典,也没有见到,究竟怎么讲?(刘学忠)
答:此皆禅语,可参不可讲,且贵随机应变,不能拘执一端。兹为随顺,勉为解释‘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即相离相,‘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是不即不离,此不过如乡塾训蒙而已。居士如习此道,宜先参访善知识,方有个入处,若暗中摸索,寻章摘句,恐怕无益有害。
问:顷读蓬莱王泽泩先生所注金刚经句易知,他在序后附偈二首。第二首中间五六两句,不明奥义。今将全偈抄奉:‘欲悟真如此最真,何烦别路出迷津,三心除后无生灭,四相空时泯爱嗔,翠竹黄花参净理,溪声山色见禅身,须知纸上皆糟粕,独耀灵光始脱尘。’研究数时,这一联终不得解。后翻辞源,在黄字条文下载有黄花翠竹一条注:指月录华严座主问大珠和尚曰:禅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珠?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但‘翠竹黄花’典故,载指月录,而‘溪声山色’四字,找不到出处,不知此四字有无典故?这是一疑。翠竹黄花,虽载明指月录,而华严座主之所问,大珠和尚之所答,意义均不明白。这是二疑。至于‘翠竹黄花参净理,溪声山色见禅身’,这十四字究竟是一个什么讲解?这是三疑。并请将参见两字特别指明!
答:苏东坡有句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此第一疑之出处。般若法身,即是真如,甚深微妙,只许自参方知,非可他人代讲。翠竹黄花,无非眼前一时举喻,若泥之则去题万里。大珠和尚不许此是般若法身,正是解粘去缚,若再执著此语,又是麻缠纸裹。亦有人问大珠和尚,何处是般若?珠答云:何者不是般若?可见语无一定,居士若求明白,须从禅学上,下一番功夫方得,不可于注解讲章处求之,此答第二疑。至于第三疑之‘参见’二字,参乃用心去研究,见乃豁然有所发现。再者,学佛初步,不可骤看金刚,躐等而进,恐难领悟,莫若先看蕅益所注三经,得一轮廊,再阅方等般若,必进门登堂入室,依次第学,方不茫然。
问: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此观法观五蕴诸欲,心得解脱,吾人临深渊,履薄冰时,未识应以何法观之?(胡正临)
答:渊与冰,亦缘起假相,既无实体,自是虚妄。此是三观中之空观法。细玩此问,似有含意未发,不明言故亦不悬测饶舌也。
问:定中看到五欲六尘,固不能谓正定,倘看到佛相,可称正定乎?(许炎墩)
答:在净家则可,是为相应;在禅家则不可,是为不相应。
问:学人之思想因倾向相宗及净宗,所以过去在内地颇爱读范古农、王恩洋等大德之著作,而对于某一部分禅宗大德之言论,常觉格格不入,即如××等人学人亦视之若魔。看了某一部分人的言论,反而使我退失信心,奈何奈何!尚乞大德有以教我耶!(尧泽)
答:禅语有声东击西之类,学者亦有野狐口头之徒,假若龙蛇不辨,自然临歧徘徊。尊意恶禅,亦是执著,要知禅与净都是寻求一事。不过禅如烧烛寻路,净如乘车登程,惟末法钝根真能寻出路者,究有几人?多有大事未明,偏去与人斗嘴,错搬出祖师临时契众之机锋,硬向一般人身上乱戮,不会祖师意,也学呵骂,此等人斥其为魔,并不为过。若对禅学一律视之为魔,是魔已先坐在自己心中。
问:静坐时是否需要合眼后,即以眼观鼻观口观心观至丹田,而胸中默念佛号心唯而耳听?(潘思旭)
答:亦可如此。
问:静坐时或四威仪时,间有小腹发热,未悉正当否?(庞干善)
答:静坐有观注丹田者,便有小腹发热之象,行住卧如不注念,何能有之。恐此而有他故,但敬奉一言,果学佛则按佛家之法,或禅或净,采一而专。千万不可搀杂外道错谬之说,若误信之,不但定慧不成,即此假身,现时亦将出毛病也。
问:佛法一切缘生,请问静坐时静中忽生一念,此生起之缘是从何而来?(钟观靖)
答:第七识不断恒思量,乱时不觉,静则知耳。
问:上次邮呈问题十则,内有一问‘静坐时静中忽然念起此是何缘’一节,想是四缘中之亲因缘未审妥否?(钟观靖)
答:亲因缘系染种子起现行,当然念起,而外境入根时,亦起妄念也。
问:静坐双盘比单盘是否功德大一点,收摄妄念较易;与及身体健康效力大些,两式有何别处?乞示。(黄涵)
答:若论功德,只在定力如何,而与双单盘腿无与焉。定能深入,而妄念自息,妄念常息,则心神宁静,身体因之亦健,定属于内,盘属于外也。若论生理气血,则双盘较单盘匀停而已。
问:学人极好静坐且甚感兴趣,欲求精微之善法,但看书愈多愈觉难懂,如甚么‘照顾话头’甚么‘念佛是谁’?则如堕五里雾中,所谓夜长梦多,其焦点不外收拾杂念,拟不管一切专向妄魔进攻,务达灭妄为止,如此一切难题料必迎刃而解,是否有当乞示?(黄涵)
答:先生自有方法向妄魔进攻,灭妄为止耶?‘照顾话头’,‘念佛是谁’?皆是禅宗断妄之法,无人指点,当堕五里雾中。如欲研究,希先拣佛学小册看之,略得门径,再实用功,方有受用。
问:六祖坛经机缘品中载:‘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什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否?师云:我不会佛法’六祖为什么说:‘我不会佛法呢?’(陈炳林)
答:宗门下教人,多重逗机,令其自悟,不予解释。缘闻讲有会不会之别,心悟方是真自己者。故宗下语录,不许注解。而其所言,皆是观人观事观时,契机而发。有一种问而多种答,有数种问而一种答,有问东而答西,有不答之答,或棒或喝,种种奇特,无非善巧。所谓以心传心,局外人未大悟者,自是如聋如哑。今问‘师云,我不会佛法’,便是一种启示。当时六祖既不解释,今日如何叫我解释?
问:云门山志里面说参明话头是随便提出,一个话头使学人用心此种使其一念止百念之法,与净宗念佛使一心不乱之法同否?(许智纯)
答:禅宗初本观心,因其难行,后来演为参话头,今人多行此法矣。其意与念佛止妄,大体相同,惟一参一念,一起信求生,一起疑断惑,是小异处,故古德云,禅与净如同—手,不过手掌与手背而已。
问:六祖坛经曰:‘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下文并未再说办法,请问西方人造罪,尚有何法?(翟生)
答:坛经为祖师教人单刀直入指心见性之诀,必须连其上下读之,方明其语气。祖师宗门,教人见性,他偏念佛求生,是脚踏两船,不如其法,故以方便语呵斥,使学人依法专一。若真认极乐人造罪,则不免徐六担板矣。如曰‘吃茶去’,你即真吃茶去,曰‘驴年开悟’,你便真待驴年,那简直是逼著祖师去面壁。
问:禅宗开悟行者即证何果位,是否依发心大小而定?(李明扬)
答:一人一功夫,各有各境界,岂能一语而概之。
问:道钟警明题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何解释?(陈灯逢)
答:此偈非初学所宜问,稍一误会,则落顽空。尤其今日崇尚物质之时,若不会圆解,益增他人断见之邪也。
问:坐禅是否观想,而入定是否由观想而来,观想而幻想有何不同?(蔡世芳)
答:禅曰静虑,可坐可不坐,不是专坐即为禅也。观想为另一法门,禅有时亦观,然非观想即禅也。至言定与观之由来,更属臆度,观想之法,有借于定,入定之功,亦借助观,总是二法,有互助之用而已。观想幻想,名辞不同,实则皆出于‘想’,不过一为方便,一为妄念;方便者依圣言量,有一定之法则,名曰正观,能由权而证实。妄念者出自希求,由业识之贪境,名曰邪观,能由惑而招魔。
问:禅家诸祖,多教人离心意识参,未见性人,如何能离心意识?能离心意识参,岂非已见性了?(洁园)
答:禅家单刀直入,并不寻枝摘叶,离心意识,乃是正途,参是用功,此是因地。若觉是心,快快离去,觉是意识,亦复离去,毕到离无可离,亦是参无可参,到此地步,还说甚么?何尝教人心意识离后,来学初参。
问:在坛经云‘而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若不禅定不能解脱者,应该佛教对禅宗,特别大奖励的需要吗?愚迷请释疑,道在心悟岂在坐也,这也是指使禅定需要否?(叶特华)答:佛法大纲,由戒生定,由定开慧,此是三无漏学,解脱之道。禅译静虑,不问禅净律密,其修法皆是求定,统可名禅定。不定何由静,不静何由慧,不定不慧,何由解脱。居士以禅当坐解,大是错误,然求静固以坐为易入,并非凡坐者,即是禅也。
问:金刚经云: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请烦注解。(叶特华)
答:请问居士口中说火,能烧物否?说水,能解渴否?若不能,则说火非火,说水非水矣。且经文句,都有承前启后,若注解得体,必说其连贯处,与金刚无研究者,决非片言可喻。
问:见思惑,尘沙惑,根本无明与空假中三观之关系,古言:‘小疑则小悟,中疑则中悟,大疑则大悟,若不疑则不悟’之道理相似吗?(张瑞良)
答:空观深可断见思,假观深可断尘沙,中观深可断根本无明。有疑则参,起参则悟,悟赖于参,参起于疑,故有是言。佛法原则,法法互通,为清晰计,多各别立科。如人之身,外有五官四肢,内有五脏六腑,虽外内不相似,然却彼此有关。
问: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此妄念是什么?如起善念是否也是妄念。(邓志西)
答:妙明觉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如不动。动即是妄,念皆是妄,不过恶者为邪念,善者为正念而已。但善又分有漏无漏之别,以无漏正念,除代邪念,久而邪去正存,便是藉善巧而进步,再能作到无念而明,即是寂照真心矣。
问:坐禅‘入定’在生理上是否先要打通阴阳二脉,即道家谓任督二脉,能‘入定’,是否为‘初禅’境界?(王超一)
答:禅法静虑观心,今多改参话头,然皆不有我,况乃色身。任督二脉,是色身中物,若著相于此,求其打通,便是我人四相,禅不取此。能‘入定’是修因,‘于禅’是修果。
问:关于六祖坛经云‘惠能为逃避至四会与猎人同居一十五载,但是猎人所赶来之兽类他尽放生’,猎人哪肯使六祖如此做法,住一十五年呢?(本如)
答:按坛经中云:‘时与猎人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此段文理,须善解之,张网捕兽,是以空网按于地上,待兽来投,守网是猎人外出之时,此时正是空网,猎人去后,有兽触网则放之,非猎人已得者,而与尽放也。且时与猎人说法,猎人出而不获兽,亦不深责六祖不尽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