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在理念、方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而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本文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缺乏对事物的观察积累,对生活没有思考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用正常的、传统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无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其中,这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许多事情经历了,可到作文的时候却没有了鲜明的印象。
2、教学的形式化,是造成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
作文教学,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苦恼,因无从下笔,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作文教学变得沉重了许多。要学生一下子从写话跳到作文,感觉很累。而教师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学生常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
3、忽视学生思维的年龄特点,文本思想显现僵化
作文内容虚假,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作文训练的一个顽症。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不厌其烦地指导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的越死,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与老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
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蓄素材,掌握技巧;历练学生倾吐真话,表达真情的写作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释放个性,放飞心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2、重视观察,指导学生“会”作文,提高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活泼。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3、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勤”作文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时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如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健康活泼的班队活动、庄重严肃的升旗活动、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
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兴趣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我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我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我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我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我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天鹅的故事》精彩片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老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
我在上《天鹅的故事》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读一读,可以是一句、几句或一段话。
生自读。
师:绝大部分同学画出了第5 小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先不急着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愿不愿意把这一小节学得更好?看看哪些词可以圈圈、画画、点点、重点读读、体会体会。
生再读,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要有理有据。生:我先说,书中这样一句打动我:“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垂直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我觉得这只天鹅十分勇敢。
师: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勇敢的? 生:“重重的”说明力量很大。生:“像石头”说明老天鹅奋不顾身。生:“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是用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的。生:“腾空而起”说明下落的力量很大。师:我们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
(生模仿老天鹅像石块下落的动作。配合手势、插图)师:这一句你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颤动”中看出老天鹅落下时很用力。生:我从“第一次,第二次„„”看出老天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生:我从“他并没有飞走”看出老天鹅不贪生怕死,为了天鹅群作出了自我牺牲。
师:这是怎样的一只老天鹅啊?
生:勇敢的天鹅 生:顽强的天鹅 生:顾全大局的天鹅 生:自我牺牲的天鹅 生;意志坚定的天鹅
师:老天鹅腾空而起又落下,三次、六次、八次、十次„„想想此时的老天鹅是什么样子了? 生:伤痕累累。
师: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生读得很有感情)【分析与反思】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要落实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要根据学生情感需求,或大胆取舍,或精选段落„„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的学习。启迪学生读书时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入情入境。
2、语文课求“活”,要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去进行自我体验,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本文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品读物。教师更是紧扣文章最精彩之处——老天鹅奋不顾身破冰这一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师生共同倾注感情,品味关键词句。通过动作演示,观察画面,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心感受,细心体会,大胆想象,学生深深地被老天鹅的壮举所感动,一字、一词、一句,品读文字,读中生情,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感染了心灵,陶冶了情操,突显了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