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团场学校习作教学的创新

时间:2019-05-12 13:3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团场学校习作教学的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环境下团场学校习作教学的创新》。

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团场学校习作教学的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团场学校习作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迅猛发展更是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以及人们的表达、交流、沟通的方式,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态势,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就指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对于农村团场的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习作教学上的一个大胆突破。相对于城市学生,农村团场的学生无论是在见闻、学习习惯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就习作能力来说,城市的学生见多识广,文化生活丰富,爸爸妈妈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看到的多、知道的多。而乡村的孩子看到的是一片连一片的田野、一群接一群牛羊,还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农活。假如老师布置一些有关乡村题材的作文,勉强还能应付几句,但是就作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农村学生往往无话可写,只好抄袭一些诸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文章,或把别人的作文掐头去尾加以改造成为自己的作品。家长往往视孩子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由于学生未能大

量阅读涉猎课外书,知识面窄、生活枯燥、语言积累不足,脑海中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停滞不前,在小学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高峰期习作能力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作文中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写路上发生的事,不是坐车时给老人让座,就是扶盲人过马路,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所以,就农村团场学生存在的以上问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对习作教学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让多媒体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石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在信息时代的今

天,网络信息及多媒体计算机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显得举足轻重了。大屏幕上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兼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也正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如果能创情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获取信息的目的,那么习作教学的创新才有可行的载体。在新时期的课改之际,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使其课堂教学更加深动形象逼真,并能充分调动新时期学生的口、耳、目、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创设宽松的和谐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快乐中获取写作知识技能。从而使习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想要好好学习习作的愿望,是跟他们对现有的世界乐观的感知分不开的,在他们的脑海里有多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就有多少可以挖掘去写的内容。如果习作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信息

技术,通过融视、听、于一体,把声、形、光、动态同时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来丰富习作指导,便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习作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家乡的秋天》这一习作内容时,就采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由于我的使他们对于习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内容都很单

一、没有新意,而且对于写作本身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把平时自己拍摄的照片做成多媒体课件,并穿插了相宜的音乐,当孩子们看到家乡一望无垠的棉田,雪白的棉花绽开了笑脸时,他们立即想到了那些采摘棉花的人----他们的父母,于是我立即播放棉农们采摘棉花时似的忙碌身影,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内心对父母的钦佩、感激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而这也正是习作所要达到的境界。此外,我把学生的目光带到田野里,学生通过观赏家乡的田野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感受家乡秋天的色彩、声音,想象气味,尽管这些画面使他们每天都可以看到的,但是经过老师这样的艺术加工与整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对他们视觉、心灵的震撼作用还是不可小觑的。我想此时他们的脑海里一定浮想联翩,心里也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话。而对于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习作内容就更是如此了。信息技术的把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其强烈的写作欲望也被激起了。

二、让多媒体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方法的催化剂

长期以来的农村团场的小学作文指导课上,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生动有趣而丰富的题材,不知从何处下笔,即使是脑海中有了形象的画面,也无从下笔。这造成了新时期学生习作兴趣不强,写作水平不高的现象,这些缘故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写作方法。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如果能运用远程 现代教育技术或自制声音、文字、图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课件来正确地辅导其写作的话,就能指导好学生语言流畅、层次清楚的作文,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无法比拟的。比如:在教学“观察一处秋天景色”时,我把自己写的一篇作文《秋天的图画》制作成课件,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边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现的田野秋色边诵读相应的语句,从“湛蓝的天空_多彩的田野金黄的稻田雪白的棉田忙碌的人们群”,我在一边引读一边巧加点拨方法,并就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画面指导他们怎么选择观察点、选取观察角度、选用观察顺序及响应写作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逐渐地明白了教师的作文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由静到动”来顺序进行描写的,而且抓住了秋天田野的色彩、气味、声音等方面去写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这些写作方法适时的出示在屏幕的下方,此时我利用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让学生可以把自己刚才看到的、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秋天的图景写下来,利用老师的方法也好,模仿也好,利用写作方法下笔练习,由于刚才在教学时巧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清楚地呈现了秋日的田野的观察顺序和习作的写作方法,学生只要稍加联系自己的实际习作就有话可说,知道如何下笔了。

三、让多媒体成为改变学生写作评改的风向标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教师们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信息技术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我大致浏后,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所指之处,或互改及师生综合改、家长批改多元化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农村团场学生的教师示范评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多样。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我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临澧县新安镇中心小学

涂杰

[内容摘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和新课程理念的更新,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过程的整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将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利用网络环境、多媒体技术,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本文主要从网络和多媒体教学两个方面来论证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 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知识﹑对人才﹑对人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离不开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教育中的入门学科、基础学科。在新的世纪里,社会对语文教育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促使语文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由单纯的教授知识转变为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培养其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家知道,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工作要坚持“三个面向”,其中之一就是要“面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四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之中已见诸现实,传统的“一支粉笔书中夹,一根教鞭空中划”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面临反思,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自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场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出现并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平等的﹑自由的﹑开放式空间,构建了新型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同时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包括音频﹑视频超文本等多种媒体的刺激,特别是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集图象、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全方位的展示学习内容。将学习材料、教学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如:课文中的自然知识和情境创设,都能生动、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想象力。同时还将大大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成倍的增加,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节省了因过渡等环节而耗费的时间,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既“赏心”,又“悦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手、心、口并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氛围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1﹑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是注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信息源是课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板书和表演等,在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受教师主观上的影响,学生难以培养其主动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人,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类学习过程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外部刺激。学生是被动的灌输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主体。长期以来,这种理论使语文教育深受其害。近几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重视。2﹑语文教育应突出其人文性的特点

语文是语与文的结合体。学习语文,不仅仅要掌握汉语语言和正确使用汉语,还要学习其中的“文”。这里的“文”突出其人文性,包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传统的儒家文化。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一直重视人的道德修养,重视“德育”。同时,也重视语文教育的功用性,注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致用。但是受许多方面的影响,社会上普遍缺乏对文化底蕴的重视,缺乏良好修养。如: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新文化运动以来过多否定传统文化,新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思潮以及港澳台思想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需要人文性基础来支持、维护。人文性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徐州举行的叶圣陶教育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出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但在一些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等级,界限分明,教师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很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迷信于书本,迷信于教师的思想,从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语文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转变,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

二、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1、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新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视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建构性的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真实的问题情境在网络中得到更多地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活动会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为了分析、思考某些问题(比如语文课中的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的心愿表白、诵诗、唱歌),学习者不但要现场表演,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能了解到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举办好主题班会),学生们要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查阅各种多媒体百科全书光盘,也可以通过电话、国际互联网等直接访问有关专家或商店工作者,所有这些信息都可能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课程和教材的含义被大大地扩展了。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提前获得即将要学习的有关信息,然后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全班资源共享。例如在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青春随想”这一课时,首先告诉学生要举办一个“青春颂歌”主题班会并办一份青春知识的手抄报(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设计),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同时把相关的资料和网站告诉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操作,充分准备。这也就解决了如何帮助学生“学”的问题。

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应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其中,学习环境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是外因条件,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这里主要指两种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但二者都基于计算机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融汇的。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是指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处理,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获得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而网络技术(Network)是指将计算机相连接,组成网络,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技术。网络技术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一个全新的、相对自由、平等、自主的交互式开发平台。自主学习策略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为中心,并非是“放羊”教学,并不意味着它将要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功,以及教师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后表现出的一颦一笑,都将永远是教师言传身教的好材料,传统的并不等于落后的。因此,教师在掌握现代化教学艺术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口风趣得体的语言,一笔工整大方的粉笔字,一手清晰流畅的简笔画,都将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探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学习方式上,我们的尝试是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启发和带动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如在《孔乙已》一课的学习中,先设计几个基本问题(如文中有好几处写了众人的哄笑,作者为什么要写众人的哄笑?这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联系?文章中“孔乙已”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他,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本文故事情节的安排的?等),任务下达之后,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启动各类搜索引擎,就自己所需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从所得到的结果中进行筛选和资源重组,然后存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通过资源共享进行讨论、交流和探究。

我们在探究中力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为学生创建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并提示知识结构和知识联系,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尽管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观点、检索的资料和提交的结果不一定准确、完整,但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积极思考的协作学习中,通过多次的交流,他们的知识的建构将逐渐变得完整。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的内容转变成更直观的感性材料(如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还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也得到提高。学生作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所提供的“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知识为内容,以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为载体,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知识的建构,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网络中,学生与教师是网络的各个独立实体,通过计算机进行自由讨论、充分交流,而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随着交流的进行,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达成共识,而不是靠教师事先的安排、控制来形成的“共识”。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随着教学观念的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纵深化,语文教材的多样化和语文教师的学者化也将逐步成为现实,教学的现代化将成为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1919年出版的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2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2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3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开放学习模式

(三)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新之处

(1)、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创设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的课题教学模式。(2)、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3)、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多媒体教室。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园课题研究网,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期间,区域间交流推动,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

4、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四)实施步骤

1、课题申报:2016年5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6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课题探索、中期研究,预计2017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17年3月—6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现代信息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全方位地获得信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等优点,优化传递信息的渠道,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 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开阔视野、获得发展。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就此谈谈浅显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前提。

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在于他们的思想,在于他们的理论,在于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因此,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机整合,首先是语文教师们要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学习建构主义、创建教育理论、主体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微机操作,网上信息浏览、下载,教育软件的运用,课件的制作。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会带来语文教育的腾飞,并有熟练操作微机的能力,才想用、才会用,也才能用好,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扬长避短、克服弊端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保证。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好处显而易见,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利弊,扬长避短,注意课程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与组织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此理论来讲,学习环境能有效地形成意义建构,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性,能促进意义建构。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定位,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现代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媒体,体现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导入新课时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音乐设置、拓展延伸,都遵循着充足性原理: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课件不能做得太花哨,不能什么内容都做成课件,且课件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课件时,简洁美观的板书仍是必要的。

(三)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精诚合作,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备课要充分,应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将与该课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或者做成课件,甚至网页、网站。选择恰当的工具制作适合自己要求的课件、制作符合学生发 展水平的课件。同时注重增强网站的价值和效益,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直观性、思想性,注重网络导航、知识的迁移,专题网页要体现动态生成和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

(四)充分利用网上资料,但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互联网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图片、文字、声音、课件、教案、作业等资源应有尽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也为语文教师供了大量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会用网上资源、合理运用网上资源、要有组装、修改课件的能力,花少量的工夫对别人的教案进行二次备课,对别人的课件进行二次改装,使之成为适合自己学生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和课件。

(五)运用信息技术时千万别忘记了语文的根本。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这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失语文课的特性,要与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相结合,要注意对语言的理解与揣摩,要注意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同时,不能抛弃朗读、感悟等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忽视了字词句的教学,不能忽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死记硬背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它摧残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搜寻。课堂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这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用FLASH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古人说:“学成于思,思起于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能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与疑惑传递给对方,获得对方的指导与帮助,往往这些学生一时的创造灵感被扼杀。建构主义认为,为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以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能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这课后,我想知道同学们对春、夏、秋、冬的感受,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写出你眼中的、心中的春、夏、秋、冬或者感受?让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也可以给同学发电子邮件,与同学交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利用晚上纷纷在机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愿望,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几乎贯穿每个课时的教学,有时甚至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示范性朗读这一角色。要使学生真正学会朗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还可以用音响等设备渲染气氛,同时又减少了由于教师个人朗读不规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若能以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播放朗读录音,同时再配上一些简洁优美的图像,必定能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报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借此契机我告诉学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你们想不想阅览?在学生浏览图片时我说:“你们怎样把这漂亮的图片介绍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呢?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六)、运用信息技术,师生全员参与评改作文。

从小学阶段起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学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打字姿势及

一、两种汉字输入法,进行电脑写作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以往的作文修改工作主要在教师,但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很少有同学读老师修改后的文章和老师的评语。老师费力伤神却功效不大,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改作文,师生全员参与。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把喜爱的猫的图片,在电脑中进行描述,发布在网络上,老师引导学生读其他同学的文章,帮着同学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别引起作者注意。老师再将学生中典型文章提供给学生,让大家看同一篇文章,面对同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评议、修改,共同鉴赏佳作。这样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帮助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种做法改变了旧的作文修改的模式,使学生也参与到文章修改的行列中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作文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优秀作文、优美的散文、诗歌等,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为我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要学会选择,培养阅读兴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每一课都有扩展资料、习题精选,还有学习指导、课后提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在网上答题,然后听一听声音讲解,疑难解答。通过这些方式,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信息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将信息技术广泛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推动教育教改服务。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新”论文大赛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函件

教电馆[2011]55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

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中心),各计划单列市电教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电教馆: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基础教育二司的指导下,中央电化教育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现将本次论文大赛的具体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教育二司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二、活动时间

论文提交时间:2011年7月1日-2011年9月10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2011年9月10日

省级评审时间:2011年9月15日至10月7日 集中报送时间: 2011年10月8日-10日 全国评审时间:2011年10月17日至31日 全国颁奖大会:2011年11月上旬

三、参加对象 全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者。

四、征文范围

此次征文活动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实践与研究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3.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4.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5.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用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研究 6.中小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7.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8.数字化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应用研究 9.“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10.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

11.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研究

12.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五、征文要求

1.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要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字数在3000字—15000字(含图表)。应包含题目、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2.来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评审费用。

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

六、论文大赛的组织和投稿方式

1.论文大赛的组织宣传:请各地电教馆转发并在电教馆网站主页上发布“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活动的补充通知,积极宣传、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论文大赛。

2.在线投稿方式: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赛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或登录各省移动公司校讯通平台,通过链接进入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

七、评审方式和报送方式

1.论文大赛将组织省级评审和全国评审。各地电教馆负责组织省级评审,省级的评审标准、评审细则、获奖比例和奖项设置由各地电教馆自行确定。中央电教馆负责组织全国评审,并制定全国评审标准。

2.大赛组委会为各省电教馆配备一个单独的账户,9月中旬,各省电教馆用该账户可登陆FTP平台下载各省参赛论文,组织省级评审。省级评审后,各省电教馆按规定时间集中报送20-50篇参加全国评审。

八、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

1.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地电教馆和学校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评选对象包括各省电教馆和学校。

2.优秀论文奖:根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共设置 一等奖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在评审结束后将召开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3.论文发表: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

九、联络方式

1.投稿平台技术支持

联系单位: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400-890-0086 2.大赛活动详情咨询 联系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李 馨 010-66490927

宋灵青 010-66490925 焦 阳 010-66490925

活动详情请登陆以下各网站查询: “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各省移动校讯通网站。

中央电化教育馆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团场学校习作教学的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团场学校习作教学的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实施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小学——王洪峰 【摘 要】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不再适应全社会倡导的“以培养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教......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教学新路 石首市东升第一中学 沈朝刚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内容摘要】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模式”进行高效教学。 【关键词】 网络环......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使当下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信息技术在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也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发展......

    大数据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大数据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摘 要】作为社会最前沿的技术,信息技术在时代进步过程中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是初中......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大全五篇)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好,配备更多教学设备,丰富教学交互行为,使课堂具有信息技术环境。教学环境指的是物理教学环境与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前一种环境又包含了设施环境(如教学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