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模版)
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2、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4、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5、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6、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7、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8、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老教师也要备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备好以下6点:
1、备好大纲指导和教材
我教的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是参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并根据天津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所以一定要了解领会指导纲要中的主要思想;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本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养为宗旨,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为主线,通过典型“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新的认知工具去自主学习。
2、备好学生。
备好一节课的关键是要备好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才可以根据他们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力来安排课程内容。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此外,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网络设备、投影机、声音广播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如Lanstar教学广播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4、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传统讲解法、任务驱动法、研究性学习法、分层合作学习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表明,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探索和逐步改进
5、备好教学评价。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6、写心得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
第三篇:怎么备好一节课(模版)
怎么备好一节课
听了韩立福博士的有效备课讲座,收获颇深。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备好课,就一定上不好一节课。备好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么,怎么才能备好一节课呢?
一.应将备学生放在备课核心要素之首。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里素养、个性差异,从孩子的智力、习惯养成入手,根据客观条件,采用个性化进行具体分析为原则,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思想动态,以人文素养为准绳,采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引领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生活与能力等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的引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备课中必须进行了解学生的工作,这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便对教学中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支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致的估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工作。
二.要备课程。备课程包括备教材、备教学设计等等。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一知半解,对很多知识点都存在疑惑,试问这样的教师还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吗?熟知教材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备课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作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教材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必须先掌握好。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事先考虑好;课堂上要使用教具,要事前准备好。处处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
三.备情景。就像韩老师讲的那样: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用真实的道具创设了情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中能够展开讨论。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被激活,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四.备自己。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必备工作,备教材,备学生。但是我们最先备的,却应该是自己,我们应该知道自己长短优劣,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扬长避短,那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课堂效益。教师自己备自己应怎样备呢?教师要备风格:弘扬个性,塑造特色;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 ;备期望:面向全体,充满信心 ;备形象:挖潜在课程,体现情感目标;备话语:升华教学,提高艺术性。
五.备设计。我们的教学形式,教学板书,教学内容等都需要进行设计,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样的教学顺序,什么样的课件板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需要设计什么样的板书,以及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和教师语言,还有时间的掌控等,只有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才能上好一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做到:先学后导三段涵,课前二周师生备,问题生成目标清,生程境自计五元,学生唱戏师搭台。用爱心、热心和良心备好每一节课。
第四篇:如何备好一节课
如何备好一节课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我们今天的这种课堂改革便是这样一种改革。而要想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上好一堂课,细致、全面的备课是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下面我就结合在近两年的课改过程中,关于如何备好一节课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吃透教材,尽量与教材编著者思维同步
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的改版,因此在课改的备课过程中,必须摒弃老思路,吃透新教材,领悟教材改版的原因,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智慧所在。有感于此我觉得备好课首先要吃透教材,主要体现在①吃透教材能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在整个初中教材、在本部分、在本章中的地位,以确立本节课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的确立不一定体现在学案当中,但它却始终要在主备人的心中,指导整个备课学案的书写。②吃透教材能把握文本内容的安排顺序,找到内部逻辑联系以确定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围绕具体目标设计递进式的问题,根据要达成的目标为学生的理解性学习搭建台阶,层层作铺垫,逐步突破重点、难点。③吃透教材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学案为学生预习扫除障碍。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忽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环节在教材中的作用。
以上备课时所发现的问题在课改前是没有发现的,而且也没有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原因是那时是以“老师讲,学生听” 为主,以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不看教材也不致于将知识点传授错误,而现在是“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如果没有一份学生可以依赖的学案做为引导,学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预习明白,因此今天的备课已不在是过去简单意义上的备课了,只有吃透教材,充分把握教材才是备好一节课的前提,才是教师上好一节课、学生学好一节课的前提。
2.深刻理解教材,为知识的恰当拓展与外延典定基础
为了矾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常常在一个知识点的后面以“追问”、“思考”或“要求”的方式增加具有拓展与延伸功能的问题,无论是拓展、还是外延都必须是恰当的、有效的,而这两者的有效需在教师备课前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这样的空间,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激起课堂绚丽的涟漪。
3.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因为这是一份预习+展示的学案,学生要借助于它的指导去完成新课的学习,因此在学案中问题的设计上必须要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例、一些学生在家能完成的实验或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尽量降低学生预习中的因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两个:①是让学生借助于已学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得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关系;②是让学生通过“追问”放眼于生活中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来进一步概括出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追问”时问题的设计很关建,如果直接“追问”: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太过理性化的问法没有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达到咱们的设计意图就很困难,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才能理解老师的出题意图,才能真正的预习透彻明了,才能在展示课上有话说,有内容讲,才能有课堂上的有效生成。
以上仅是备课中的点滴体会,要想真正备出一节好课,我们应该做备课的有心人,应该具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一篇好的备课学案更应该是博采众家之智慧融于一体的结晶。
一、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甚至有的这样想,课文就几句话、几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如果在我们的课后,有好多问题连自己还没有弄懂,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必须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有一篇文章叫《斑羚飞渡》,读完后我觉得第一件是就是要向学生推荐一本杂志《读者》,因为这篇文章就是曾经刊登在《读者》上的。当年我看了以后就颇有感悟。果然在上课前我先谈了我对这群羚羊的团队精神佩服,学生果然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急着去读课文,课堂上学生还谈了自己的感悟,最后我向学生推荐这本杂志,我说《读者》是本好杂志,一个好故事,改变你一生。后来果然有很多学生尝试去阅读这本好书,并且从中获益匪浅。
二、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语文课标对中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销,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每次我在反复研究课标后,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在钻研单元目标和教学参考上下功夫。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初一的孩子,和初二初三有本质的区别。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五、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教学设计像盖房,不仅要架起房梁,而且还要进行精致的装修。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就是对于教学设计的精装修。老师每一句话该怎样说,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个段落的教学都要有层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性。对于某一个重点段落的教学,首先要确定这个段落描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我要通过这一段落训练学生那些技能?这些都明确之后,进行教学层次的设计,第一次读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第二次读读什么?这样的教学层次清晰,把对于这段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五个方面的功夫,是老师必须做且应认真做的。我称之为备课五研读:即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研读教参,读出编写的意图;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研读教学环节,读出教学的层次性。这五个功夫下到了,才算真正吃透教材。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现在学校又提倡集体备课,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课备好,因为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第五篇:如何备好一节课?
备课是教学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备好一堂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组织起整个教学过程并释放出各个细节,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老师有把握,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一、备课的基本是要熟悉教材,将教材从头至尾细阅一遍,明白整本书的重点,前后关联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特别是难点、重点的甄别把握更是重要,因为提前预测到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障碍,就能够防患于未然,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对难点的分析与解读也要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足够的练习,使疑难在课堂中就能被解答。
二、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要将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存在很多的差异,展现出来的教学成果也会不同,如何尽量缩小差异,使底子较差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目标,而有能力的学生完成更高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有预设。例如,我班里有个别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在教授I like这个句型的时候,对于拓展的内容不能够完全吸收,这时就不能强求他一定要达到的这样的目标,而是应当因人而异,将基础的内容先抓好。
三、重视课堂结构的改变,尽量使老师从“教”转化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活动。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涣散,单纯的机械操练是很难有一定的效果的,这一点在备课的时候也要有充分的考虑。变机械为灵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说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所以,设计针对性强的活动应当是低年级备课时应当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备课的层次递进性应当是从简至易,从词到句。课堂内容的衔接也应该自然流畅,创设一个结合生活与课本的情景会使学生更快地溶入到课堂过程中去。教授的内容被有机地组合起来,学生会觉得越学越有兴趣。如果备课的层次不分明很容易发生学生听不懂,课堂没有效率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
五、及时认真写好教学后记。认真写好教学后记,记录下今天上课的心得体会、收获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经验的吸收和转化,积累后为下次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些只是我工作一年来有限的感知,更多的经验还有待时间的积累与实践的锻炼,认真备好每一课才能对每个学生负责。英语组备课模式:课文标题In English
一、目的要求:
二、重要短语:
三、语法要点:
四、课时安排:拟用X 课时完成。第X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口语操练:
2、生词教学:
3、新授句型:§
1、……
4、指导朗读:
5、巩固操练:§
1、……
6、归纳小结:§
1、……
7、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