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2 13: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江都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稿

“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和长足进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他各项体育工作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十二五”时期 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推动我市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开创我市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举措积极完善适应我市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全民健身、业余训练、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努力实现江都体育现代化。

(一)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政策举措

指导方针: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加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1

建设和对外开放力度,组织开展科学文明、形式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提高群众体育活动普及率和场地利用率,促使体育成为更多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主要目标: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城镇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人均体育场地活动面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群众体育的科学化、社会化、长效化发展机制,覆盖全市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政策举措:

1.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使政府为公众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将群众体育事业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用于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我市财政预算。

2.遵循群众体育普及规律,积极探索我市城、镇体育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体育部门协调,社会齐抓共管的群众体育发展机制,发挥政府在发展规划、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应有作用,发挥社会力量在发展群众体育中的组织发动、培训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场地设施和健身活动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3.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快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局为骨干,以社团性体育组织为助手,以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为基础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督促政府设置和配备专门机构、人员和资金用于社会体育指导队伍建设,积极吸引专业体育工作者和其他社会体育骨干成为社会

体育指导员。

4.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农闲季节和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建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基层体育健身表演团队,并形成传统。

5.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启动新体育中心建设,实现100%的行政村建有健身点,实现城、镇、村全部建有公共体育设施。制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范、标准和用地定额指标,提高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功能质量和利用率。

(二)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

指导方针:继续贯彻“体教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快进行项目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促进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大体教结合力度,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

主要目标: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多元功能,积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改革和发展,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稳步提高,运动项目和运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竞技运动人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竞技运动成绩科技含量显著增加,训练基础条件和设施明显改善。争取“十二五”期间,参加国内、省、市竞技比赛的成绩赶超上届,为下一周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政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启动和部署新一轮省运周期竞技备战各项工

作,确定新周期备战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各项规章制度,力争5到8年时间基本建成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完善、保障有力、奖惩严明、运转有效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确保我市竞技体育稳中有升、持续、健康发展。

2.面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项目制胜规律。认真研究影响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切实解决制约我市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突出重点,优化项目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力争通过努力使田径、举重、跆拳道、乒乓球、篮球等五大项目成为我市优势项目,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搞好梯队衔接,争取在输送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后备人才上有更大突破。

(三)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 和政策举措

指导方针: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体育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主要目标:逐步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局面;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体育服务用品业有较快发展,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明显增加,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主要任务:

1、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大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引导和规范各类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引进知名的体育赛事,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

2.鼓励和引导省内外企业投资体育产业,加强我市体育用品制造品牌建设,打造我市体育用品制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

3.严格规范体育彩票市场,研究探索体育彩票市场的发展规律,加大体育彩票发行的监管力度,加强彩票专管员队伍培训,确保体育彩票市场的安全和信誉。

政策举措:

1.发挥体育场馆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探索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的新模式,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管理企业化。对用于群众健身的体育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制定相应政策给予经费补助。

2.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指导与服务,加强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加强体育产业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完善规范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为社会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黄山市屯溪区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黄山市屯溪区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为《体育法》)、安徽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体育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一)全民健身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认真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成安徽省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区共有单项运动协会4个,协会会员540人,基层文体队伍2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00人,健身辅导站90多个,在社区、公园等市民健身休闲场所安装了50套健身路径,新建了11个农村篮球场;屯光镇上草市村农民代表黄山市参加了安徽省农民篮球大赛,体现了我区农民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举办各类有影响的群众体育活动10多场,吸引广大市民广泛参与。

全区以区体育局为中心,以各类体育组织为依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分布在各条块、各层次的指导市民科学健身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竞技体育有了新的突破。

几年来,经过抓训练单位队伍建设,推行教练员管理制度改革,整合优势项目,有力促进了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五运会上一举夺得青少年部比赛总分第一、总分(带入)第一和奖牌数第一以及成年部团体部分第二的好成绩;乒乓球代表黄山市参加了“华夏杯”安徽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夺得少儿女子甲组团体第二名;我局培养的运动员涂志斌还参加了韩国召开的第十届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竞技体育再次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向省工大队输送了6名优秀体育人才,我区的体育水平走向了新的高峰。

(三)体育设施逐渐完善,体育活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2009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首次被纳入我区民生工程,我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全盘布局,在7个村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区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计划,农民体育设施的建立、体育工程的落实,大大提高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素质,农民体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全区五个镇相继举办了农民运动会和农民篮球大赛,城市体育健身路径也布满各街道社区。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进步,但在发展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面向群众的体育技术普及程度不高、管理力度不够;区级业余体校不断萎缩,场地、教练与经费均得不到保证,后备人才不足;竞技体育训练设施不足,大型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群众性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健身需要;体育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从总体上看,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全市“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二、“十二五”规划

(一)总体要求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目标,促进和推动体育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全面发展,为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奋斗目标

体育体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努力推进体育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重视体育制度的创新,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管理有序、运转协调的体育体制和理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群众体育工作要奠定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基础,基本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的全民健身活动机制,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

面提高我区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积极推行《普通人群锻炼标准》,全面提高市民体质。

竞技体育工作要以在省运会、全运会、市运会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建成比较完善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和训练网络建设,努力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竞技体育场馆设施要重点考虑扩大项目的多样性,逐年提高屯溪承办各项赛事的能力;群众性体育场馆设施要以市体育中心为基础,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主体,以居住区、社区体育设施为配套,形成健身设施体系。

(三)具体措施

1、深化体育体制改革。

推进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性措施办法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并加快体育制度的创新。要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行业体协和单项运动协会的职能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面向大众的社会体育活动。

改革训练体制。提倡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开办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集中力量办好区级体校和优秀运动队。加强新时期教练员、运动员队伍的建设,抓好业务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岗位培训、进修、深造,不断完善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扩大企业独办和合办俱乐部的数量和质量,支持建立股份制俱乐部,足球、篮球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可考虑逐步过渡为协会制管理,并加快协会实体化进程。争取多渠道投资,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体育发展的氛围。

2、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程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进一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即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健全社会化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占人口万分之十二以上,并坚持每年一次的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使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化,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体协、个人及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不断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各级各类学校在招生、就学、训练上,对具有体育专长的青少年学生要实行加分制和特招制等政策。二是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要结合我区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农民喜爱的体育健身活动,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地开展活动,丰富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三是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社区体育要积极开展争创全省城市体育先进区活动,区重点抓好2至3个社区创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每个社区要建立全民健身站,努力创建体育组织健全、体育设施完善、体育活动经常、居民健康文明的社区。

3、建成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加大引进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高水平教练员的力度,落实体育优秀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以此推动项目发展,提高运动成绩,全面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的竞争实力。

建立科学、高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培养和输送拔尖人才。要加大对区级训练工作的管理和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区业余体校,落实训练经费和训练基地,切实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这一基础工作。同时,要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业余少年体校可与学校结合建立,借助

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人才。

建立完善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输送体系。区业余体校和各大中小学校运动队,向市级、省级体校、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并制定业余训练管理办法和评估标准,联合区教育局定期对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进行评估,合格的予以授牌,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解决,对各级培养和输送体育优秀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4、启动江南新城现代体育健身项目。

在江南新城三江口地块,启动现代体育健身项目。项目总用地约18公顷,规划布局分为办公区、运动训练区、教学区和体育生活服务中心区。

办公区:建六层办公楼一幢,底层为训练房,二层为体育科研用房,三至五层为局办公用房。运动训练区:建五项体育设施,一个6000座以上全封闭、多功能体育馆,一个容纳2万名观众带看台、主席台八道标准400米跑道的塑胶田径场,室外网球场6个、室外篮球场子8个;全民健身中心一处(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跆拳道馆),10000平方米标准游泳池二个。

教学区:建有12个班的教学极少楼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办公、生活用房、食堂等。

体育生活服务中心区:建设高品质的接待设施,高档酒店、生活配套设施、低密度的休闲居住8万平方米,欧洲顶级SPA水疗会所、中国养生疗养会所等建筑设施。

5、体育产业规模化发展。

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规范管理,要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大力培育和规范管理体育市场,逐步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在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多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体育产业。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举办体育赛事,投资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财政扶持、资金融资以及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把体育产业发展成我区新经济增长点。

第三篇: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发展的关键5年,也是建设体育强国,推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阶段。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体育强国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航空、科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十一五”时期航空、科技体育事业成就辉煌

在国家各项体育和航空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正确领导下,航电模中心完善行业管理规定,树立行业管理权威,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活、做精项目,逐步将项目推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大历史契机,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普及与提高,使航空、科技体育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化和大众化成为航空、科技体育发展的主流,民间俱乐部方兴未艾。目前,全国航空运动学校和各类航空体育俱乐部共拥有运五飞机和直升机、滑翔机及其他轻小型飞机200余架,热气球400多具,动力悬挂近300架,滑翔伞、动力伞几千具,航空模型飞机上万架,参与人数近百万。航空体育成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模拟运动等项目,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有些项目已列入学校的教学课程。

我国航空、科技体育健儿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传统优势项目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非传统优势项目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我国热气球飞行员在日本佐贺第24届太平洋杯赛中荣获亚军,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2009年,我国选手张淑鹏获得第五届滑翔伞定点世界锦标赛个人定点世界冠军,实现了滑翔伞世界冠军零的突破。

航空、科技体育市场不断拓展,无形资产价值得到提升。特别是2009年,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成功举办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项目最全的航空体育盛会¬——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暨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航空体育同社会结合,国内外资源互补,探索出一条航空体育无形资产与地方有形资产成功对接的道路。在短短几个月内山东莱芜建成了世界级的航空体育飞行基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赢得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

在国家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我国低空空域的分类和具体实施步骤。为了配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维护空中秩序,保证飞行安全,在空管委大力支持下,我们进行了低空轻小型航空器飞行动态监视设备试验飞行。经过性能对比,筛选出适合低空监视管理系统的几类产品,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体育空管建设项目。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航空、科技体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

航空、科技体育项目涉及多个知识领域,专业性很强,项目运动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专业器材、设备、场地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备,而目前基础建设尚处于滞后状态;各地航校均面临着飞机超期服役、机场被城市规划占用、航空燃料供应紧张、经费短缺等诸多问题,航校发展困难重重。

2.高水平运动队伍后继乏人

自航空、科技体育项目被调整出全运会设项后,很多省市撤消了飞机跳伞、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非奥运项目专业队,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3.管理理念、机制体制、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在新形势下,现有的管理理念、机制体制、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各级管理体制及多数项目的准入标准等尚未建立和健全,难以实现对项目的分类指导、逐级管理;行业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威信不高;协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专业化、整体化、创新型的宣传模式尚未完全形成,项目社会认知度不高;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及激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严重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航空体育管理职能交叉和政策缺位,使项目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为航空体育既是体育的一部分,也是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同时接受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和航空主管部门的双重行业指导。但由于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关于通用航空运营单位资质、飞行员执照、飞行场地标准,航空器适航管理要求过严,不适应航空体育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成为影响广大民众参与航空体育的主要政策性障碍。

5.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的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业余无线电、定向等科技体育项目,虽然形成了传统,但普及工作基础较差。辅导教师、教材、教具、教授方式等均未形成专业化、制度化的组织和标准化的推广,使普及工作的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广大学校、学生对科技体育项目的需求,制约着科技体育项目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未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社会网络体系和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

二、形势分析

未来5至10年,我国仍将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体育强国步伐加快,航空事业、产业将呈现快速增长和多元化发展趋势,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政府重视,为体育事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充分肯定了体育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改善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这为今后体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增强了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参与热情,使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协调发展,营造了浓郁的社会体育氛围,进一步夯实了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全 2 民健身条例》的出台、“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全民健身日”的设立等,都为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性机遇。

(二)国家发展战略为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案,积极推进低空空域开放的步伐;国家加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航空器开展航空体育运动;中国民航局制定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等,将为航空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条件。

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航空、科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被摆上国家教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的今天,集科普、健身、创新、竞技、娱乐为一体的航空、科技体育将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进一步重视。

(三)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航空体育事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与体育、投入体育、享受体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求,为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消费结构升级和休闲时代的到来,为我国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四)财政供应体制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财政型转变,为发展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财政投入高速增长,国家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为体育机场、设备、空管等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发展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提供物质保障。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十二五”期间,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全局,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精神,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航空、科技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以贴近大众、贴近政府、贴近企业、贴近媒体为宗旨,进一步拓展项目发展优势,努力实现新跨越,积极开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做贡献。

(二)“十二五”期间,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安全是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继续深化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要开展航空法规教育,完善监管设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安全。

2.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从实际出发,认真遵循航空、科技体育发展规律,大力发展传统优势项目,精心培育新兴项目,促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航空、科技体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全国现有资源的作用,挖掘项目的自身潜力,努力实现资源增值,促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蓬勃发展。

4.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满足大众需求、改善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以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经营性航空、科技体育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一手抓经营,两手并重,力争两个效益双赢,为项目发展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和物质积累。

(三)“十二五”期间,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应统筹处理好以下关系:

1.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坚持以发展为纲,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进一步建立规范、健全的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使航空、科技体育的发展有章可循,保证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科学制定有利于项目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竭泽而渔”、急功近利的做法。着眼当前,就是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在现有政策的支持下,根据行业规范和准则,积极开展各项航空、科技体育项目。把远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以远期发展战略为导向,开展好当前的各项航空、科技体育工作,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把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一部署,循序渐进。

3.稳定与改革的关系。稳定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动力。自觉树立符合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思想,学习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作理念、模式和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发展离不开稳定,要以稳定为先,在稳定中谋发展,在积累中求创新,积极稳妥地解决改革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矛盾,保障事业稳步向前推进。

4.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航空体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做好区域航空、科技体育工作。同时要注重发挥各地区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各地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整个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5.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运动项目的发展建立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层层选拔、推陈出新,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以优异的运动成绩扩大项目影响力,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

四、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十二五”期间,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把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推上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二)“十二五”期间,航空、科技体育的主要任务:

1.以人为本,普及航空、科技体育

努力实现航空、科技体育的社会化、大众化。将科技体育作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促进科技体育项目与体育课、科技课、劳技课(通用技术课)、学校运动会等的全面结合。在全国布局10-15个航空、科技体育训练基地或主题公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小学、部分中学、大学内广泛开展航空科技体育,力争参与学校数占该地区学校总数的1/5,参与学生人数达到参与学校学生总人数的20%以上。要本着亲民、利民、便民的原则,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航空、科技体育,锻炼身体,获得新知,享受快乐。

2.努力提高竞技水平,为国争光

努力提高竞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跳伞、滑翔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项目要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再创佳绩;定向、热气球、动力伞要继续保持亚洲领先地位,力争在世界大赛中有所突破;直升机、轻型飞机、超轻型飞机、滑翔机要办好国内比赛,在规则、规程上要同国际接轨,缩短参加国际大赛的进程。

3.优化赛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赛事的培育,多渠道扩大赛事资源,把“一节两会”(国际航空体育节、全国航空运动会、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运动会)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4.按照国家空管委《全国空管系统“十二五”建设规划》,配合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配套工程,认真完成“体育航空低空飞行管理工程”。要统一规划,认真布局飞行监视管理网络,建好飞行地面监视站和车载机动式低空飞行监视管理平台。进一步认真研究低空飞行监视新技术,借鉴国外低空空域管理的先进模式,组织力量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制定相应规章和标准。

5.发展航空、科技体育产业,以产业促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

整合现有18个航校资源,规范经营管理,建设以航空体育为主,辐射工业、农业、林业、电力、救灾抢险、旅游、航拍等行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全国航空体育产业链,争取成为民航局5-7家具有集约规模的通用航空骨干企业之一,着力解决好航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6.完善法规标准化建设,树立管理权威

加强法规建设,恢复和构建全国管理网络,基本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全国一体的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制定和完善支持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的政策,重视保障,夯实基础,确保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7.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机务人员;培养一批懂业务、有责任心、有思想、勤谋事、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精英,为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8.加强舆论宣传,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对外、对内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挖掘航空、科技体育的文化内涵,扩大项目的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

五、发展措施

“十二五”规划是促进我国航空、科技体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规划,必须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宏观统筹,健全实施措施,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指导,推进创新,推动航空、科技体育运动普及和提高

加强对航空、科技体育运动的组织和指导,推动航空、科技体育项目普及。建立和发展爱好者网络,增进爱好者间的交流,提高爱好者欣赏和参与水平,使其充分感受航空、科技体育的魅力;以航校、俱乐部、学校、青少年宫、科技馆(站)、社区为依托,开展航空、科技体育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全方位宣传,吸引更多潜在人群参与,进一步增强航空、科技体育项目的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

支持、引导、规范航校和各类航空体育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推动航空体育项目普及。充分利用航校、航空俱乐部资源,通过组织培训、表演、竞赛、交流等提高项目普及程度,发展爱好者群体;通过尝试在校园开展模拟飞行项目,使青少年在高仿真环境中进行飞机驾驶技能训练,为以后真实飞行奠定基础,为国家储备航空人才。

积极推进项目的改革和创新,推动科技体育项目普及。抓住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的契机,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特点,策划项目普及推广方案,力争把项目纳入地方政府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协助高校自主招生、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口,加快青少年科技体育俱乐部和户外营地的建设工作。配合教育部、团中央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大力推进“科技体育进校园”活动,将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等项目大力推进学校体育课堂,将航海模型、建筑模型、车辆模型、模拟运动等运动项目全面纳入校外活动范围。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体,融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为一体,组织编写有关项目的科普读物。结合学生特点、师资水平、场地条件,研发易掌握、促动脑、趣味强、成本低、质量好的科技体育器材。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科技体育竞赛活动网络。

(二)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

改革、完善航空、科技体育国家队的选拔和训练体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奥运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充分调动地方、解放军和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航校和俱乐部承担国家队的训练任务。探索和建立非奥运项目的新型管理和训练模式,密切关注和分析世界航空、科技体育项目竞技技术发展的动向和趋势。重视对国内、国际先进训练经验的总结、整理和借鉴。重视后备人才培养的工作,努力改善后备人才的训练设施和师资等方面的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培养后备人才,拓宽培养渠道。

(三)重组项目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

改变航空、科技体育项目竞赛“小而散”的状况,整合现有赛事,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感召力、轰动效应的“品牌”赛事,扩大影响,制造声势,强化、提高大众对航空、科技体育的认知度。专业策划、包装、推介“一节二会”,即打造国际航空体育节、全国航空运动会、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运动会,逐步建立单项赛事与综合赛事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品牌赛事结构,实现无形资产价值有效提升,增强市场生存与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航空、科技体育经纪人队伍。

1.举办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通过航空表演、展销、互动、体验、竞赛、论坛六位一体的形式,以精彩、轰动的震撼力,传播航空体育文化,彰显航空体育魅力。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采用固定一个城市举办的方式,有利于与政府共同打造航空体育特色城市,促进地方政府承办综合赛事的积极性,推进赛事品牌与城市品牌共同发展。

2.把全国航空运动会打造成航空体育行业的高水平赛事。把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运动会打造成集设计、制作、竞赛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型赛事,使之成为广大青少年增长知识、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嘉年华。这两大赛事采用地方申办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各地航空、科技体育的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建设。

3.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赛事的培育,多渠道挖掘赛事资源,策划、包装、推介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和适合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新型赛事和活动。进一步搞好“我爱祖国海疆”、“飞向北京”、“驾驭未来”、校园阳光定向、校园阳光测向等特色赛事活动,搭建科技体育传统校竞赛活动平台,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和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发展航空、科技体育产业,培育和拓展航空、科技体育市场

1.努力构建通用航空产业链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监测、科学实验、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根据民航局有关加快通用航空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国航协在全国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增强行业服务功能。整合现有18家航校资源,构建通用航空运营基地,筹建集约型通用航空公司,吸收外部资源,规范经营体系,丰富经营项目,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发挥航空体育开展几十年来所形成的庞大的物质、人才和无形资产资源优势,开展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业务。构建产业链,形成以航空体育产业训练基地为主,辐射农业、林业、电力、抢险救灾、旅游、航拍等综合服务体系,在2020年前实现体育系统的通用航空企业集约化,力争成为民航5-7家具有集约规模的通用航空骨干企业之一,为航空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在全国选择经济发达、气候、地形等适合航空、科技体育项目发展的城市,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航空体育训练基地和科技体育主题公园,使航空、科技体育融入当地的经济、旅游、教育、文化,为当地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真正实现“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成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一种产业和一项事业”。

3.打造航空、科技体育器材博览会平台,形成集航空器的生产、展示、销售、维修、停放、训练、保障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链。把握航空科技体育项目资源、占领航空科技体育市场,交流航空科技体育技术、传播航空科技体育文化、发掘航空科技体育商机,不断拓宽航空科技体育项目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4.整合现有场地、设施资源,尝试采取政府或企业投入资源、体育系统提供机场、场地、空域等条件的共建模式,促进航空、科技体育项目发展。吸引通用航空公司、航空俱乐部、航空爱好者参与航空体育运动,协助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引进国外先进飞行器。组织好相关教材、培训大纲、训练方法、相关标准、安全措施的制定或编译工作,促进航空体育的开展。

(五)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1.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理顺资源,合理整合,规范管理,优化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着力构建富有成效、充满活力、更加开放、有利于航空科技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2.加速制定、细化各运动项目、协会、俱乐部、指导站等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包括:统一协会、项目形象标识,制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器材装备、场地、技术等级、安全标准等,赛事流程标准化,7 合作、赞助洽谈、签订合同规范化等。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中心对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和控制力,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3.加强与适航、飞行标准及空域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为航空体育立法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体育适航委任代表组管理程序,建设体育类飞行员、飞行单位管理体系。参与国家空管建设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航空体育转场和越野飞行服务系统建设。

(六)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组织队伍建设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使用人才。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大胆启用品德好、懂业务、善管理、有思想、勤谋事,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人才;完善业绩考核制度,推行“目标管理为主、效益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

2.支持和鼓励对航空、科技体育项目的创新及产业化的研究;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才优势,择优选拔系统内部职工和运动员进行相关专业和市场经营管理培训,积极培养既懂航空、科技体育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优秀航空、科技体育管理人才。

3.注重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等骨干人员队伍建设,构建专业人才的全面、长期、稳定、良性发展模式,为项目普及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4.以筹备和成立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为契机,全面推进航空、科技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注册管理制度,突破行业局限,构建发散型人才网络。

5.建立、健全各级组织网络体系,推动项目的层次发展,实现分类指导,逐级管理。在全国范围内评比“航空、科技体育传统校”、表彰基层优秀航空科技体育辅导员、优秀航空科技体育工作者,激发基层组织的参与热情,鼓励其为航空、科技体育的发展献策献力。

6.发挥协会作用,构建各项目协会组织结构,加强协会行业管理力度和服务职能,提升协会的权威性,发挥协会在组织开展普及活动中的资源优势和作用,鼓励、支持协会组织开展各项目普及推广活动。

7.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在新闻媒体、政府、企业、教育、科技系统等相关行业中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者队伍,为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8.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目前,航空体育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场化运作成为必然,经济利诱逐渐增多。唯有规范组织领导、加强监督指导才能净化行业风气,确保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七)加强交流合作与新闻宣传工作

1.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交流领域,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参与国际航空体育事务,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体育的先进经验,为项目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密切与空管、民航、信产、教育、科协、共青团、妇联、勘测、旅游等相关政府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航空科技体育事业发展拓宽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3.加强体育新闻宣传工作。注意舆论的及时、正确引导,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计划性管理,突出重点、深度宣传、立体包装;重视项目与宣传的规律研究,完善与媒体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长期合作、良性互动的宣传模式,营造和谐宣传环境。

4.系统构建宣传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官方网站及各协会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各级组织网络体系的政策、信息沟通,进一步促进项目的普及推广。

附:

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名词解释和含义介绍

一、航空体育运动

是指人们驾驶或操控航空器或航空运动器材,在空间、模拟空间范围内开展航空知识普及与教育、航空运动技能培训、竞赛、表演、健身与休闲娱乐等飞行活动的总称。

二、航空体育运动项目

目前我国正式开展的有:热气球(含热气球、热气飞艇、氦气球、混合式气球、氦气飞艇)、运动飞机(含轻型飞机、超轻型飞机、特技飞机、旋翼类、模拟飞行)、飞机跳伞(含特技定点、造型、踩伞、低空伞、牵引伞、花样跳伞)、滑翔(含滑翔机、悬挂滑翔、滑翔伞、动力滑翔伞)、航空模型(含自由飞、线操纵、无线电遥控、仿真、电动、航天模型)等五大类共26个项目。

三、科技体育运动

是指人们无需通过身体直接对抗,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能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器材(仪器),体现成果和技术水平的体育活动。

四、科技体育运动项目

目前开展的主要包括:航空模型、航天模型、车辆模型、航海模型、建筑模型、定向、业余无线电、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模拟运动等。

五、科技体育项目的基本特征

科技体育项目除了具备一般体育项目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一)知识性:参与科技体育项目活动须以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为前提。

(二)智体性:参与科技体育项目活动在增强参与者体质的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智力发展。强体健脑、全面发展是科技体育项目的特有优势。

(三)创造性:参与者能获得亲自设计、制作、改装运动器材的创造空间。

(四)融合性:科技体育项目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可以提升参与者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宁德市寿宁县老年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宁德市寿宁县老年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县老年体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老体协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认真执行“两个”方针,坚决围绕中心,服务政治,以“四个层层抓”为抓手,以各大节日为契机,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县、乡镇、社区、村全面建立了老体协,成立了太极拳委员会、全民健身辅导站,且班子较强,会员发展到

2.6376万人,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目标。武曲、南阳镇还建立了多功能的老年体育健身场地,鳌阳镇、斜滩镇、托溪乡也建了老年活动中心,鳌阳镇梅溪社区第一个建立了气排球馆,多数乡镇都有了门球、地掷球、柔力球、气排球、羽毛球场,使老年人有了健身活动场所,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广泛开展取得显著成绩。县、乡镇老运持续健康有序开展,举办了九、十、十一、十二届乡老运会,举办了县四、五届老运会,全县老年人活动项目越来越丰富,桥牌、气排球等项目得到了迅速推广。乡土传统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10年宁德市第八届老健会召开,我县超百人报名参加了11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成绩,被宁德市授予“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我县夕阳红艺术团、各类拳操剑舞和各种球类参加人数之多,并且经常坚持锻炼也是名列前矛的。在坚持“四个层层抓”,办培训班建立辅导网络,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有声有色的全民健身活动,为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十二五”时期我县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完成得好,成绩显著,我县多次多项目被省、市老体协和省、市体育局评为先进单位,多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现根据我县未来五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加大乡镇及社区老年活动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意见,以及省、市老体协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老年人体育工作实际,制定“十二五”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县老年体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老龄工作和老体工作方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老体协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老年人体育活动,全面推进老年体育事业上新台阶,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为构建和谐寿宁建设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为积极老龄化社会做贡献。

二、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1、把全县各级老体协办成学习型的组织。坚持学习制度,发动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保健养生、体育健身知识等,县、乡镇均应把“康乐大讲堂”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为促进积极老龄化做贡献。

2、建立和健全老体协组织和服务网络。①认真抓好班子建设,既要保留骨干又要吸收新生力量,让有满腔热情、乐于奉献、想干事会干事、办成事办好事的较年轻的同志到老体协来工作。到“十二五”末,力争80%乡镇70%社区和村老体协达到“五好”(组织建设好,工作成绩好,基本设施好,开展活动好,社会效益好),并把创“五好”范围扩大到县直八大系统(口)和县老体协下属的委、团、站、队等团体。②积极发展会员,老体协会员要发展到老年总人口的75%以上。③办好夕阳红艺术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政治中心服务。要敢于外出取经,学习

先进演技,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把县团办得生气勃勃,并逐步带动各乡镇的发展,目前已有四个乡镇建立了艺术团,“十二五”期间,犀溪、平溪、凤阳、坑底、托溪也要建立相应的夕阳红艺术团,其他乡逐步建立。④巩固提高原有各分支团体的业务水平,逐步成立桥牌、气排球、地掷球、气功等新的分支团体。⑤辅导站建设要扩大到乡镇和社区及重点村,每个乡镇辅导站应有5名以上辅导员,社区与村也应有3名以上辅导员,并加大各辅导站点的培训力度,实行乡镇由县培训、村由乡镇培训,实现一级培训一级,不断提高各级辅导员的业务水平。⑥逐步壮大门球队伍,各乡镇老体协都要设立门球分会,技艺上接受县门球协会的指导。⑦抓好柔力球班子建设,提高竞技水平。⑧巩固发展太极拳的群体活动,提高太极拳活动的覆盖面,五年内有80%的村、社区能开展这项活动,并向系列拳法迈进。

3、大力发展老年体育场所建设,积极为老年人服务。“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县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还要建一座室内门球场、地掷球场及气排球场,力争所有乡镇都有“三场”(即柔力球场、气排球场、羽毛球场),有棋牌室、阅览室和会务室,有条件有需要的都要建门球场和地掷球场,各社区、村老体协都要有老年活动室,有条件新建活动室的新建,条件困难的可利用空闲的学校、祠堂、庙宇等公众场所,使广大老年人都有活动场所。

4、积极开展活动,增强生命力和凝聚力。要开展小型、多样、就近、简朴的老年人文体活动,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锻炼。大力提倡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力所能及和喜爱的体育健身活动,逐步扩大老年健身队伍,努力使参加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县老年人口的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我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老年体育工作重视享誉全市乃至全省,也因此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嘉奖和赞扬,为了进一步促进老体协工作上新台阶,县委、县政府把县和乡镇、村老年体育发展事业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列入文明建设发展规划、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理顺和健全了老年人体育工作机制,把老年体育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和涉老部门的岗位职责目标管理和改革范围。

1、要求县委、县政府与省、市一样,划出土地,拔出专款建一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集气排球、柔力球、羽毛球为一体的多用室内运动场,内设有乒乓球馆、会务办公室、排练厅、桌球室、书写室、健身房、棋牌室、阅览室。还要另建一座门球、地掷球室内馆。乡镇“三场”与阅览室、棋牌室等多用室、会务室,有条件应单独建立,缺条件可与农体协、文化站等联合建立。

2、强化学习制度,使全县各级老体协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以“康乐大讲堂”为基地和主要形式,为广大老年朋友送知识、送健康、送精神财富、送温暖,使老年人多了解政治时事,多为社会发展发挥余热、献计献策。①扩大学习的内容,把养生保健扩大到政治时事、经济、体育、民俗之中,做到紧扣大主题,解读大道理,融汇大家谈,推进大众化。②改变讲课的形式,不仅讲政治理论,也讲有知识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有感染力的故事。③改变单一由老体协组织为两家、多家组合联办的组织。④扩大讲课对象的范围,可以请专家讲、学者讲,也可请当地领导、干部、教师和能者进行讲解。⑤参加学习的人数不限多少,可以成百上千,也可以几十人。

3、积极开展活动。一定要做到天天有小活动,节日有大活动。五年内召开一次县第六届老运会,继续推进乡镇运动会的轮流承办制度,五年内由鳌阳、南阳两镇承办乡镇第十二、十三届

老运会。2014年是县老体协成立30周年,届时还要举行庆典。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要发扬本地的、民族传统的、小型多样的、特色的活动,实行文体结合,支持小型多样就地分散的经常性活动,动员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努力让有行动能力的老年人都动起来、乐起来、健康起来,逐步提高活动参与率。

4、坚持“两个渠道争取资金”。继续推行年会由县直有关单位轮流承办制度。着力解决老年人健身活动和场地的建设资金,一方面依靠党政主导,要求政府在县老体协和部份乡镇老体协经费已经纳入财政预算基础上,力争各乡镇老体协的经费都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直八大系统(口)和社区40个村行政部门按需拔给经费。大型活动实行专款专报专批专用。同时,财政预算和行政拔款要随着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靠社会的参与,发挥爱国爱乡的民营企业和社会的贤人,开展多渠道集资,把老年活动推向社会。

5、加强各部门密切配合和支持。要求报社、广电等宣传部门加大老年体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提高老年体育工作的地位和知名度,文化体育、农体协、学校等部门的场地,有老体协需要的应大力支持,提供和发放;文体等部门要把开展老年体育工作和服务场所设施、建设力度纳入地方“十二五”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之中;卫生部门应把开展老年体育、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纳入卫生计划;其他经济宽裕的单位应从财力上予以资助。

四、协会制度

根据章程和有关制度规范,老体协每5年召开一次换届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年会由县直单位轮流承办;每2年召开一次乡镇老健会,由乡镇轮流承办;每4年召开一次县老健会;每五年评选一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第五篇:嘉峪关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嘉峪关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建设西部体育明星城的攻坚时期。为了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体育总局、甘肃省体育局《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五年来,全市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体育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谋求发展,适时提出了建设西部体育明星城的战略目标和打造体育品牌赛事的重大举措,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市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科学发展新成就。

1、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建立并完善了符合我市实际,内容涵盖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群体社团、群体队伍、场地设施、赛事活动、体质监测及体育宣传等方面的全民健身基本框架体系。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发展迅速,成立各级体育社团及体育俱乐部10个,群体工作专兼职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大,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200余人。围绕全民健身宣传月、青少年阳光体育、春节亿万农民健身等主题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组织12项(次)以上全市性的群体竞赛活动,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日益增多。农民体育、伤残人体育、老年体育、职工体育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2010年,我市29个单位和集体获全国和全省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3人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2、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坚持“精兵强项”发展之路和龙头带动发展战略,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合理调整项目布局,不断完善训练机制,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到8所,建立了3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6-2010年向省和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73人,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杨艳玲、那玉波、敖长荣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市籍运动员获得4枚铜牌,占甘肃代表团奖牌的40%。杨艳玲代表中国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女子坐地排球比赛,荣获冠军。在省十一和十二届运动会上,运动成绩保持全省前列,奖牌和总分均创历史新高。我市体育健儿在近五年间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级各类赛事金牌76枚、银牌43枚、铜牌55枚,有200余名运动员达到运动员等级标准,有6人7次破5项省纪录。市体校获“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3、体育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电脑体育彩票为支柱,我市体育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截止2010年底,体育彩票销售累计5457万元,提取公益金270万元,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体育场馆广开渠道,在满足训练、比赛需求的同时,加快市场化运做的步伐。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服务、竞赛表演等发展较快,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4、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建成了能容纳7000人的体育馆、15000人的标准体育场、综合馆、网球馆、汽车场地越野赛场、曲棍球场、铁人三项训练基地等一批大型体育基础设施。便民健身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8条,健身休闲广场11个。3镇17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一乡一站”、“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止2010年末,我市共有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373个,占地面积819517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衔接配套的体育场馆设施,为我市全民健身、训练竞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良环境和条件。

5、赛事举办成绩斐然。2004-2010年,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国际铁人三项赛、一届航空动力悬挂邀请赛、一届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两次全国甲级篮球邀请赛以及甘肃省第十

一届运动会、甘肃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甘肃省第七届残运会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型赛事,其中国际赛事1次,洲际、全国赛事8次,省级赛事5次。国际铁人三项赛已成为我市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6、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强化依法行政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学习,制定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中各项依法行政的程序、目标、要求。体育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体育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逐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为“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工作,为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体育工作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确立了体育工作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继《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之后,国家相继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反兴奋剂条例》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使各项体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益法制化、规范化;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支持甘肃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成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更高追求,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内在需求,体育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我市“十二五”期间实施“两个中心,八大基地”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文体休闲宜居城市目标,进一步拓展了体育发展新空间,成为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新契机。

(三)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挑战。我市体育事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诸多的矛盾与挑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仍将是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群众性体育设施规划面积不足,分布不合理,体育场馆开放利用率较低,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总量不足与现有体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仍制约着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扩大体育资源、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在全省还不明显,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资金投入、激励政策、竞赛制度和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全市体育产业总体处于发展初期,已经形成的体育经营项目市场规模较小,产值较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较小。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有待加强;体育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体育科技、体育教育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十二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解决阻碍和制约我市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和矛盾。

做好“十二五”期间的体育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富民强市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改革创新中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创造体育事业的新辉煌。

二、“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宗旨,紧紧围绕建设西部体育明星城目标,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体”、“人才强体”、“依法治体”、“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独具嘉峪关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群众体育活力,着力增强竞技体育实力,着力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推进嘉峪关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向西部体育明星城迈进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建设西部体育明星城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强城乡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建设、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和体育健身指导网络建设,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真正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新格局,着力提升群众体育活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着力增强竞技体育实力,优化运动项目结构。坚持科学指导下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努力在省内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快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逐步建成与大众消费水平相适应,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新格局,全市体育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整体推进我市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法制、体育交流、体育宣传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坚持指导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指导群众健身,为改善全民身体素质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引导群众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坚持全民体育与品牌战略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基础,增强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坚持机制创新和法制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建设,促进全市体育可持续发展。

三、“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群众体育活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上水平

1、主要任务

-——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提高到40%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全市人民的健康素质明显改善。

——到2015年,有2个镇达到省级体育强镇标准。

——到2015年,基本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农民和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积极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加快体育组织网络建设,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每年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以上。全市城镇居民每1000人、农村每2000人中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90%以上的健身活动站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营性健身场所从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到2015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突破1000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大力推进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小学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2015年学校施标率巩固在100%,适龄学生达标率巩固在99%,优秀率达到45%。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加强市、区、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关注公民的亚健康问题,提高公民科学锻炼能力。

2、具体措施

(1)适时出台《嘉峪关市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团体和公民不同层面的责任和义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努力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的全民健身运动机制。

(2)以基层体育为着力点,以体育创强创先为抓手,把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作为群众体育重点,加大宣传力度, 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体育健身观,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体育活动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特色体育学校作为重要抓手,在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户外活动和体

育锻炼的热情。强化体教合作,每年组织全市性学生体育赛事不少于12场次。

(4)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关注残疾人、城市下岗工人、农村贫困农民、城市流动人口的健身娱乐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使全民健身惠及各类人群。

(5)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挖掘和发扬传统体育运动。结合我市自然地理特征,开展融体育与休闲于一体,具有民间、民俗风情的、富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群众体育活动。

(6)建立各级群众体育管理机构,健全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培养一大批体育社会指导员、体育志愿者等体育骨干,加强科学健身的组织指导工作。

(二)增强竞技体育实力,体育竞赛创造优异成绩

1、主要任务

——在2013年全运会上,力争有一批嘉峪关籍运动员参赛,并夺取奖牌。

——完成省十三届运动会和第六届全省运动校运动会的参赛任务。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嘉峪关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数、总分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指标位次列全省前5位。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的参赛工作,争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汽车越野赛、滑翔比赛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提升具有我市特色体育品牌赛事的影响力,——加强体育人才输送,“十二五”期间,累计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不少于30人,向体育院校输送体育人才100人以上。

——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达到3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达到3个。

——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提高组织赛事的专业化水平。“十二五”期间,要通过多种渠道,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高水平裁判员队伍,力争完成各运动项目等级裁判员300人的培养任务。

——提升训练效率,新增等级运动员200人。业余训练队伍规模适度扩大,体校在训人数达到500人以上。

2、具体措施

(1)继续实施以输送为主的金牌战略,建立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合嘉峪关人文特点的业余训练布局体系。调整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力争使优势项目保持优势,潜优势项目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集体球类项目有良好表现,基础项目和落后项目有新突破。

(2)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市体育运动学校要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国家级基地的龙头作用。要协调各方、加大投入,积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争取在市体校设立1—2个省级专业训练项目。鼓励和指导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网点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展业余训练。

(3)加强体教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拓宽业余训练面,吸引学校、家长、学生共同支持体育、参与业余训练。加强对阳光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在申报创建、活动组织、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选拨人才、扩大影响、场地开放上的优势。

(4)高度重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加强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及竞赛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整顿赛风赛纪,加大问责和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

(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

1、主要任务

——到2015年,初步形成包括健身娱乐、运动休闲旅游、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体育彩票等结构较为合理的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

——到2015年,体育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达到0.8%,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

——建成较大规模的高、中、低消费层次并举的营业性健身休闲服务场馆、会所超50家,经营总额超1亿元。

——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产品制造基地或企业1个,体育产品总产值达1.2亿元。——体育彩票销售总量稳步上升,年均增长15%。

2、具体措施

(1)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体育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位置,研究出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市场,形成多元投资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2)以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作为重点,向社会提供健身运动、健身指导、健身咨询、技能培训、运动康复、体质测试、健康评估和信息咨询等门类多样的服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健身娱乐需要。

(3)积极有效推动体育用品的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我市工业资源条件,积极发展健身运动器材、健身休闲用品及延伸产品,形成我市体育用品制造业。

(4)利用区域优势和特色,推出各种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康体娱乐设施,建立一批体育旅游线路,并培育经营主体、开展体育旅游服务。

(5)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引导规范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市场化运作。

(6)精心培育、积极开拓体育彩票的销售市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逐年递增体育彩票销售量。

(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体育设施现代化

1、主要任务

——完善市、区、镇(社区)三级体育设施网络,“十二五”期间,新建一座5000平方米的市级全民健身馆。100%城市街道和90%社区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3镇和17个行政村的公共体育设施上台阶。城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普遍建有全民健身设施。

——推动乡镇(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到2015年,建成20个乡镇(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5平方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率要达到100%。积极引导、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2、具体措施

(1)加快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设施布局,改造和建设一批示范性的体育健身设施。在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与环境配套,向休闲化、园林化发展。加强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的规划、监督和管理,结合老社区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体育健身设施,为社区居民健身提供更好条件。

(2)加强现有体育场馆的管理和使用。竞技体育场馆设施要着力扩大项目的多样性,提高承办各项赛事的能力。群众性体育场馆设施要以市全民健身中心为主体,以村、社区体育设施为配套,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推动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3)完善体育场馆运行机制,提高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全民健身中心硬件配套、交通便利的优势,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以健身锻炼和竞技比赛为主,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体育活动主阵地,全面提升综合利用效率。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政府任期考核目标。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落实体育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体育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发挥好体彩公益金的作用,与财政投入形成互补,构建多元投入机制,统筹城乡体育事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创新体育发展体制,拓宽体育发展渠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夯实体育发展基础,增强群众体质。

(二)深化机制改革

坚持立足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在群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加快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进程。坚持规模效益和精品效益并举,不断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竞赛及训练单位负责人和教练员考核、激励机制,深化内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坚持转换运作机制,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全面提升体育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坚持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不断强化体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各类资本和要素进入体育经营领域,营造社会力量积极办体育的良好氛围。

(三)重视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服务宗旨,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良好形象。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强制度约束,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坚持按需出发,走精兵之路,注重向外引进和自我培养相结合,大力引进紧缺人才、优秀人才。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完善公推公选、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轮岗交流等选才用人机制,努力培育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练员、运动员等优秀体育专业人才队伍。

(四)积极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体育风尚。着力增强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广大群众良好的健身习惯。要及时总结、宣传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形成人人关注、关心、支持体育的良好局面,为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加强《嘉峪关体育》网站建设,不断丰富内容,建成以体育新闻动态发布、政务公开、体育资料查询、健身知识介绍等为主要内容、有较高知名度的嘉峪关体育门户网站,不断提高体育网站的社会影响力。

下载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宝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宝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宝鸡实现体育“四市”目标的重要历史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0-02-05 字体:【大】 【中】 【小】 (2006年7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五年,也是体育事......

    仙桃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仙桃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为充分发扬中国体操之乡悠久的体育传统,充分体现体育服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功能,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

    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新思路[全文5篇]

    立足体育事业服务百强目标 “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本溪县体育局 韩松泉 十二五是我县实现“进军百强县”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加快发展,人民......

    仙桃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仙桃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为充分发扬中国体操之乡悠久的体育传统,充分体现体育服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功能,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

    文化和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根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以及省、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区“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一、“十五”期......

    家乡体育事业的规划

    家乡体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我出生于农村,对家乡体育发展不了解。而在农村里,没有什么体育事业,更不可能何来发展???一般的体育项目开展都于学校开展的校运会、校足球赛,以及过年时娱......

    群众体育事业规划(合集五篇)

    ×玉屏镇板旺村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年)为促进我村体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村人民的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