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如何面对“减负”[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3:1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如何面对“减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如何面对“减负”》。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如何面对“减负”

谈谈教师如何面对“减负” _刘蜀平

“减负”主要是减掉学生负担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不是减掉学生所有的学习负担。减负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小的压力下,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知识结构更为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更为合理,而决非是肤浅地理解为只是为学生松绑,让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笔者最近上网查询“课业负担”、“减轻课业负担”、“课业负担研究”相关信息均达十几万条,“课业负担”作为一种正常的教育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面对来至各方的“减负”压力,不得不深思。从新课程理念来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果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那么,我们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减负”。为此,重庆市“新课改后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课题组对10所农村初中学校的1210名家长、近100 名教师、177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27.9%的家长认为孩子课业负担偏重,4.2%的家长认为孩子课业负担过重;15.2%的学生说不重或不表态,其余的均说重;被调查教师有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也有认为不重的。笔者认为,不管家长、学生和教师从哪个角度说课业负担重,也不管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关键在教师要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承担应该承担的课业负担,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改革放任自流的“放羊课”、“唯师”独尊的“训斥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以下几个观念。

(一)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学生主动发展转变。传统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居高临下,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容器”。这种模式否认了差异,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二)由“教书匠”机械传授向掌握教学系列自觉进行教改转变。要减负,必须增效;而要增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并抓住知识中的各种内在联系,创造条件,把这些联系方面的教学搞好。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知道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概括,指导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规律,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让死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的体系,引导学生从体系的高度上掌握知识。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从知识体系的高度上掌握知识,才能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才能既学得活又掌握得牢。

(三)由向机械学习时间挤时间到向可变时间转变。学生的机械学习时间(即一天24小时)是有限的,教师用延长学生机械学习时间的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局限性是很大的,势必增加学生负担。反之,教师创造条件,加强教学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当好

用心爱心专心 1

导演,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学、自己练,加快学速度,提高教学效率,实际等于相对增长了学习时间。相对增长的学习时间为可变时间,其潜力是很大的。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了高效要求,学生才能获得更多自由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减负才有实际意义。

(四)由单一教学手段向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转变。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手段多样化,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的 感官,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专家指出:学生光听能记住的东西只占15%,多种感官并用能记住的占65%。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则能集声、像、文于一体,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减负的根本是改变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愉悦的感觉。陈旧的教学法,往往让课堂教学也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学过程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很成人化,更没有给学生生命展示的机会。作为老师应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用,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创新。为此,需要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一是改革旧的教学观念;二是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教学观的更新:

1、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从教学角度来看,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新的教学观要求不仅要重结论,而更要重过程,要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不仅要关注课程,更要关注人。

关注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五个优化: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优化教师队伍。

(二)学生观的更新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用心爱心专心

2学生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要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三)师生观的更新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为此,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个人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四)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才能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

(五)、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要改革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习方式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减轻学生作业量

减轻学生作业量是“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多数人认为减轻学生作业量就是少留作业,这样理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实际上,作业既是“减负”的一个方面,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留作业不能简单化,要根据训练重点精选练习题或科学设计练习题,坚决不留那些机械、重复、不必要的、不合理的或超纲超本的作业。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复习、理解、消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形成技能的活动。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布置与批改作业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呢?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科学地设计作业,恰当地布置作业,认真地批改作业。

(一)科学地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要提高作业的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练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加以重视。

1、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设计的原则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作业时,只有灵活地贯彻执行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练习题。具体说来,应有以下原则: 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社会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32、作业设计的类型

从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来设计有: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包括课外作业或家庭作业。这类作业要严格控制,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过重负担)。

从作业的形式来设计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从完成作业的学生范围来设计有:要求全班学生都完成的作业;只要求个别学生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作业。

在教学实际中,无论设计何种作业,其表达的方式都是灵活多样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灵活多样性,设计出学生喜爱的能拓展思维,激发兴趣的作业,这样对我们的教学才有帮助。

(二)适度地布置作业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会设计作业,还应会给学生合理地布置作业,以使学生既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又感到压力不大。如何向学生布置作业呢?

1、要有明确和正确的目的所谓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说不能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决定。可以针对教科书上的有所增减,也可以调整顺序。如果要增加一些练习,也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不能让学生一股脑地把所有辅助材料从头到尾做一遍,这样做势必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消化不良。

所谓要有正确的目的,就是说完成作业的目的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形成相应的技能技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品德。类似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一个字要重抄五十、一百遍的做法虽然目的很明确,但做法不好,不仅不能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反而促使学生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使。

2、讲清具体要求,给予方法指导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与教师布置作业时交代的是否清楚有很大的关系。题目抄在哪儿,空行不,什么时间交等等,都要向学生一一讲清。还要指出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恰当的启发、引导,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作业的主要特点,就是它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方法。

3、作业难易要适度,既要照顾一般又能兼顾个别布置作业难易适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的难度应达到什么标准呢?一般来说,以全班大多数学生能通过积极思考克服一定困难独立完成为准,也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同时也应该注意班里的学困生,在布置作业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4、作业分量要适当,有典型性、代表性

所谓分量适当,就是指作业既不要过多,搞题海战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也不要太少达不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凡是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决不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可以说作业的作用能否达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作业太多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坏习惯。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和本班各位科任教师合理地调节所指定的作业,使学生不至于负担

用心爱心专心

4过重。实践说明布置适量的作业是必要的,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教材、学生实际,布置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及时恰当地批改作业与讲评作业

我认为教师及时恰当地批改和讲评作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待作业的态度会有飞跃性地转变,还可以使教师得到反馈信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1、作业批改的方式

作业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无论是教师当堂批改、课后改,教师批改、学生自我批改、学生互相批改、师生共同批改,它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依据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提高作业质量。如: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讲评做好准备,可以自己批改;为了提高学生自我批改能力,可以学生自批;为了引起某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作业太糟糕,批改太难,从而端正其写作业的态度,可以学生互相批改或抽学生改等等。无论是那种形式,关键都应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业的质量而设定。

2、批改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按时收、及时批、尽快发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及时发还作业,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改正错误发扬优点。学生做完作业,十分注重自己的作业结果,如果发还过晚学生对作业的关注积极性下降,收效就较差,也不利于学习新知识,应在学习新课之前把错误消除;第三、这样做,也为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树立了榜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良好学习习惯。

②批改作业应认真负责

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要细心认真,教师本人批改更应该细心认真,决不能放过一个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由于教师的粗心,没有发现指出,学生以为是对的,在以后的作业中又重复以往的错误,这是不应该的。相反,我们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了,把典型错误记载下来分类排队从而找出了发生错误的规律,这是今后教学的极好材料,不仅是对教学的及时反馈,也可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③做好定期的作业讲评

学生每次做作业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对自己的努力教师能给予多少肯定,这是每个学生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关键问题。做好作业的讲评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搞好讲评。

教师在批改中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作业中的错误统计数字和典型事例,到一定阶段要在班上进行讲评,总结一个阶段的作业情况,指出作业中的优缺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表扬作业优秀的典范和进步显著的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业讲评的时间可长可短。总之,要在班上造成认真做作业的风气,使学生产生期待作业受表扬的心理,保持认真做作业的浓厚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就能坦然面对“减负”浪潮.用心爱心专心 5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一、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教学资源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阅读面偏窄,学生的语文学习仅靠一本语文课本,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农村教师大都是代课教师,导致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特别薄弱,甚至有些初中生都搞不清基本的拼音规律。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很多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二、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得越多,就越有动力。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越佳。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可以博采众长。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合作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合作是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答疑解惑,这样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了。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恰当地进行课后辅导

农村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能够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首先,课后辅导对象要有针对性,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的角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样远比做几篇阅读要有效得多。其次,在进行辅导时,主要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互助,差优辅困,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更容易接受。总之,课后辅导要重实效,切不可走形式,表面热闹,实际上学生却一无所获。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外,还有许多减负增效的措施,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研究。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同仁共同努力,把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工作进行到底。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其次是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通过学生的问题了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师学生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断的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生成性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教案的吻合度,教师提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过程成了唯一性的,不允许节外生枝。教师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活跃,好像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学生是被迫跟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学生也花更多的时间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这一过程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有时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学过程也显得乏味无比,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对学生感悟、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

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教授《边城》一文,如何让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谈到的自然美、风俗美、人性美,就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只按照教参的理解,不考虑他们的体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城市生活的环境入手,从身边人际关系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就可以化解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

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我们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那些问题,我们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如果教师对《红楼梦》不熟悉,那就很难应对课堂的变化,很难促进问题的生成,也难以给学生带来兴趣,这种情况下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有时学生会问:林黛玉总是哭哭啼啼,贾宝玉为什么还要喜欢她?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老师措手不及,不熟悉原著的,就只能回避,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会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人物,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二、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

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李清照的《醉花阴》时,教师在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讲到瘦体现了词人之情,尤用黄花比的好。有同学喊到用豆芽比怎么样,针对学生的这一想法,教师就让学生展开了讨论,用豆芽和黄花的区别,在讨论中学生总结出几点:(1)黄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头上说一说。(2)黄花与词意相合,词人在前面就写到了东篱把酒黄昏后,这里自然想到黄花。(3)黄花在古诗中就作为愁的意象。而豆芽只能说是瘦,写不出愁来,黄花既能写出瘦又能写出愁,有诗歌的意境,有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此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又把《故乡》中鲁迅把杨二嫂比成圆规,《包身工》中的芦柴棒同样是经典的比喻,如果换成黄花就让人感到不协调了,所以用什么来比喻同文章的意境有关,圆规芦柴棒重在写形,而黄花重在写神,写情写愁。词语原本不分雅俗,用的恰当就一样传神,经过讨论使学生收获不少。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同样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使课堂具有活力。

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很多学生会质疑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荆轲为什么不向太子丹说明情况,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这样刺杀不就更有把握了吗?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去讨论,有各种看法,在讨论中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对秦武阳、荆轲、太子丹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对人物把握的更为准确。这样课堂也活跃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通过参与探讨、研究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把握的好,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民主平等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证

要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民主平等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颗容忍之心,宽容之心。只有包容,才能接纳他人,才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也才能丰富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会见仁见智,但也有学生故意出丑,也有借题发挥说一些奇谈怪论,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如何来做呢?如果我们一棒子打死,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今后他们不在愿意发言。很多时候他们是被课堂活跃的气氛所感染,口无遮拦;有时也是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太大,又课文引发了这样的联想。教师有时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教师也

可以借题发挥,甚至设置成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生成资源。例如在讲《藤王阁序》时,让学生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与秋水一色时,有一个学生就说:'鹜'是野鸭,作者为什么不能把'丑小鸭'换成是'白天鹅'呢?如果老师大发雷霆,说学生是无理取闹,那只能让课堂变的沉默,教师可以顺势把它设置成为一个讨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取'鹜'这个形象呢?可以结合诗句中有关鸟的意象来思考。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同时也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如果一味的指责,也不给学生一个理由,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课堂上,我们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作风,包容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总之,要想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在做好前面的几个方面外,仍要探究更有效的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具新课程理念的气息。[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北峰山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福州北峰中学 吴知光

[摘要] 目前山区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我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关键词] 现状 症结 重要性 建议措施 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正文] 我们北峰中学是一所山区初级中学,历年来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费尽心思,但在历次的大考中,我校学生的成绩都不如平原校学生的成绩,并且分值相差较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各学科的任课教师都在进行反思。

为此,我认真研究分析了近几年我校初三学生中考语文的考试情况,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题目中得分普遍较低。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寻找问题的症结。从我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他们只是停留于消遣的表面上,只有少数学生“想通过阅读学一点知识”,对课外阅读比较感兴趣。毫无疑问,目前山区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

1.条件限制。农村地区受到地方经济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家庭购买课外书的能力有限,学生的课外书一般很少甚至没有。同时由于受到交通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少能到市区书店去购买课外书。另外据调查北峰山区目前还没有一家正规的书店,因此学生得到课外书的途径就只有学校了。而学校的图书室面积小,藏书数量不多,种类不全,即使向学校学生开架借书也只是一部分。同时北峰山区也还没有一所农村中学配置完备的学生电子阅读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学生课外借阅情况不容乐观,而有条件进行网络阅读的就更少之又少。

2.学习压力。目前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特别是到了初三升学阶段,学生每天完成各门功课的作业已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正因为有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学校教师、家长也不允许学生看太多课外书。毕竟中考只凭一张试卷定结论的考试体制还没有改革,让学生从题海中抽身而

退进入到广阔无边的文学世界,没有一位教师、家长敢放心!特别是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大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相当部分家长认为这样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

3.盲目选择。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有相当多的学生课外阅读目的并不明确,存在着盲目读书的倾向,人虽在读书,但并不知为何在读书。大多的学生还存在“跟风”趋势,“别人读什么我就读什么”,根本不管是否是健康的书籍。据调查目前学生课外看得最多的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愿意去看文学作品、名著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利用网络也主要是网上聊天和玩游戏,跟不要说是网上阅读了。

4.内容无趣:“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闭塞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其次,要明确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7—9年级)的学生阅读从阅读的速度、方法、目标等多方面则一共提出了15条要求。其中第三条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第十四条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第十五条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三条要求集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再次,提几条关于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建议。

1.学校尽可能地争取多方支援,建立一个标准的图书室和学生阅览室,保证全校学生有书读,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2.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读课外书的好处,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坚强后盾,还学生阅读的时间,把学生在家的部分电视

时间或题海时间变为课外阅读时间。

3.班主任或者语文教师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号召班级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放到“图书角”,多开展课外阅读课,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彻底转变对课外阅读的思想观念,抓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语文课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

4.学生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入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其次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的本领。最后要教会学生怎么读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要用眼,更要用心,要静下心来自己琢磨,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时间一久,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最后,谈谈课外阅读研究实践探索。

一、确定阅读方向

这个环节由教师在阅读前做好准备,以便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1、定向阅读(专题阅读)

这种方式是课本的延伸,是探究的深入,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结合课本某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或某个知识点,搜集与此相关的课内外读物,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行探究创造,最后交流探讨,归纳总结。例如,在学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阿长与〈山海经〉》后,组织学生定向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2、自由阅读

以各种期刊、杂志、报纸等内容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环节,有效拓展思维空间,扩大知识面。在阅读活动中,我主要向学生推荐了《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等适合于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另外,还把教学大纲中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的篇目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节约的零花钱买书,以备自由阅读时人人都有书可读。这种阅读方式给学生开放了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深受学生的欢迎。

3、比较阅读

可以同类比较阅读,可以是异类比较阅读,也可以是反向阅读。比如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可以阅读 的《苏州园林》,比较其中的写法及写作角度、语言等方面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进行读法指导

在学生阅读前,应集中进行了读法的指导,把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方法介绍给学生,速读、默读、朗读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选择,重在教会学生阅读,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读会变为会学会读,培养其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三、分层次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把阅读品味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只做一个向导,及时地为学生的阅读“导航”。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我在阅读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阅读要求,让每一个人都有阅读的任务和目标,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层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层:心有灵犀。即要求边读边记,找出感点,遇到与自己的心灵有交汇的地方,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想,以备交流。这一层次适应于写作感悟能力很强的学生。

B层:读书偶得。即要求边读边想,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加一两句评语,写在读书笔记上,以便及时抓住灵感的火花。这一层次适应于能力较强的学生。

C层:最佳眼光。即把自己喜欢的名句佳篇积累起来,整理到集锦本上,作为写作素材,以备查阅。这一层次适应于能力一般的学生。

以上三个层次的不同的阅读要求,能有效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使阅读活动开展的生机勃勃,充满激情。

以上的阅读模式是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中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阅读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充实精神底蕴,陶冶性情,提高思想修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个人素养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拙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让大家一起来为北峰山区的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2011.9.10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如何面对“减负”[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如何面对“减负”[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应用之我见瑞昌市乐园学校梁霞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设备日益普及,即使是笔者所......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到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教改用不同的理念和方式影响着我们,每每接触到新的理念,都会给教师提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言文字的规范在教学中的作用上蔡县邵店二中尼奎内容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的传递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模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确定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7—08学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稳妥推进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中心, 以“尊重规律,实事求......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自己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来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