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占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让我们的作文课更轻松更实效
李玉安子口中学
作文教学占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作文的批改也是语文教学中既重要又辛苦的一个环节。如何能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又能达到好的效果,这是我一直深深思索的问题。
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完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最爱看的是评语,更确切的说他们看的是老师如何夸他,至于老师提的意见根本不在意,更别说结合老师的评语去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所以我决定把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结合起来,以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首先,抓好批改环节。选拔出一批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采取以优批劣,学生互批的形式批改作文,在批改的过程中把问题作文挑出来。比如,书写不认真,字数太少的,抄袭的等等。提出意见让他们重新写作,而那些符合要求的作文则会在我的指导下由学生批改。开始,同学们丝毫没有头绪,仅着眼于错字、病句、修辞等进行批改。经过几番锻炼,再结合我的要求,同学们渐渐可以做到从大处着眼结合文体特点,评题目,评思路,评结构,评语言,评文章主题的深刻性等等。这也是上好作文点评课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抓好作文讲评环节。作文讲评课每周安排一次,由批改作文的同学轮流主持。第一步,小主持人总评这次作文情况,指出作文中的一些典型错误,推荐优秀作文。优秀作文由本人上台有感情朗读。同学们边听边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待同学读完之后,沟通点评,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机会,一般这一环节会安排三到四篇不同层次的作文。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和点评的问题都会在这一环节暴露出来,而我就负责及时点拨更正。记得上《阿里山行》这篇文章时讲到“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我就建议同学们写游记时有意识的使用这种方法,那一周的作文课就布置同学们写游记,没想到在讲评作文时,同学们特别强调了哪些作文用了这种手法,哪些作文没有用。我及时指出“移步换景”手法的运用老师只是建议而不是要求,且不是所有的游记文章都适合用这种方法。这样学生们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美丽的西双版纳》那篇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有部分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就有意识的运用了,效果还挺好。
优秀作文点评这一环节是作文讲评课的重点,在学习中点评,在点评中学习。开始我鼓励同学们说,甚至指定到人,让他们谈感想。后来,他们就能主动的谈了,现在他们在作文课上已是争先恐后,能够做到质疑,甚至说出自己更好的写作建议。看着同学们的进步,我终于如释重担。
第二步是布置新的作文题,这是课前准备好的,同时给同学们读一篇范文,由老师提出要求并指导写作。整节课我都放手给学生,而自己只是“穿针引线”在学生词不达意时进行适当点拨。
无论是作文批改还是课上点评,我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绝不用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鲁迅先生认为:“一味相信法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要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尽情在自己的领域里畅想、对话。同时对优秀习作进行张贴、传阅,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袒露心灵、放飞梦想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不容忽视,然而,长期以来,学生是 谈作文而色变,写不好,不愿写,久而久之,对作文也就失去了兴趣。这一现象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对此,我做了以下尝试,在此呈现给大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任何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便把心思花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
首先,针对学生作文不知写什么、怎样写这一问题,我先设计教学生学会表达,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这一点在上次作业中已做了详细的阐述】让学生能自如地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突破了这一障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就大大减轻。
其次,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和素材库,利用读书笔记和周记等形式,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基本能做到有话可说,并且会说话了。
接下来,进行适当的作文技巧指导,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摸索适合自己的作文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同时,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优秀的作文及时表杨,在班级树立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定期搜集学生作文片段甚至是一两句优美语句,编辑成“班级美文”印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喜悦的体验,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总之,在整个活动中,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切实的进步和收获,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第三篇: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模版)
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革新,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新的情况,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一轮的课程革新也正在全国逐步展开,那么新课程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又将如何进行呢?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教会学生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定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了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目标。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不足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地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加毕业论文,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策略毕业论文,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生活,为写作打下实际基础
文章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写好文章首先要解决的是由物到意的认识矛盾,其次是由意到文的表达矛盾。”纵观古今,古人挥斥风月也好,与花鸟共忧乐也好,不建全在风月花鸟有情缘,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为之。“花间蝴蝶成双时”尽是梁祝的忠贞之情;“城春草木深”则是杜甫的国破之悲痛,是“萧瑟秋风今论文格式范文,换了人间”。时代不同,感受不同,诗的内涵也就不同。同在天地间,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把握,也不相同,这正是艺术家独具慧眼之处。而我们的高中学生,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又是“一代天之骄子”,应具有超时代的感受才行。而实际上他们能做到吗?我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一点,本着“课外走路,课内搭桥”的原则,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引导:鲁迅为什么会如此深刻地刻画出祥林嫂,夏衍创作《包身工》前为何要反复到纱厂去调查?朱自清的《荷塘夜色》为何会如此令人陶醉?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注入了深切关注,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刻体会,有个人情感和客观情景的和谐交融,这就是所谓:“深入生活眼入微,体验生活身入境。”这正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生命,可以这样说,没有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就没有写作的成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获得生活的真谛。作家萧殷在谈写作时说:“应该成功的作品,论文格式范文由某些进步的社会学概念所决定,它是由深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它告诉我们,并论文格式范文你理性上知道什么,就感受到什么,只有当某种事物触动了你,成为你的灵魂和意识,当你敏锐地感受和概括这方面的人和事,你才会有升华。因此,我们的学生,不只要做生活的“记者”,还应做生活的真正的主人。以激励教育的方式,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教育方式,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当正刺激,诱导他们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便会获得自觉的发展。这正如法国的教育家斯弟多惠所归纳的那样:教学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论文格式范文“传授本领”。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的艺术”除了渗透在课堂上外,我认为在作文批改中也能行之有效。如:我们的学生在作文里错字连篇,别字成堆常常是我们教师头疼的事,而在批改时如何处置这一不足呢?我遇到这类现象时,总是不忍心在学生的卷面上打满红“x”,认为那样做实在是件煞风景的事,对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无情的伤害;我总是从鼓励出发,网开一面,“笔”下留情,即,只是在错别字下面划一横杠,以示有误,并在旁边画出待纠正的框子,启发学生自觉改正,最后在批语里写上:“这么多常用字写错了,一定是粗心所致,老师完全相信你在下次作文时会用心在意起来。”论文格式范文吗?做文章可得有点林黛玉进贾府的谨慎劲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样的做法证明,下批语本着启发诱导的精神,“心慈手软”些,总比那“恨铁不成钢式”的硬办法好。
总之,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组织讲授,评析等活动都着眼于学生的写作活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写、练,都是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都是教学智力的训练和开发,以达到“不需要教之目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有通过准确地领悟其指导思想,然后据此制定出既渗透这些理念又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到教学中去,教改的车轮才会向前滚动,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第四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六门小学
韩 劲
【内容摘要】: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本人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仿文”;激发兴趣;阅读练笔;作文评改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1
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
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我国著名当代作家胡万春投稿第二百零一次才得以发表《在〈文汇报〉上》,虽然仅37个字,可他当时真是欣喜万分,因为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以此为动力勤耕不辍,终于成为一代名家。我国著名工人作家胡万春原来识字不多,后刻苦学习,投稿第201次,才在 《文汇报》上发表了第一篇37 个字的短文,但他从此笔耕不辍,终成一代名家。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 写好作文的信心。为了诱发兴趣,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 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上海有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兼教育家)说过自己成长中的十件小事。他儿时因 出身不好,受歧视,自己也很自卑。一次在校园里遇见老校长,他恭敬地行礼,老校长细细打量他,含笑说: “你就是某某班的×××吧!你的作文我看过,写
得很好,你以后好好写,会有出息的。”老校长的话让他兴奋不已。他想,在一千多学生中,老校长能认出我……,他看过我的作文又记住我,可见我的作文不一般…… 这样一想,他不自卑了,写作兴趣、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文章越写越好,日后果成一名作家。可见,写作兴趣 一旦大增,“我要写”的欲望便可历久不衰了。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 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
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1、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如:我们给学生介绍了《人民日报》一则题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的消息。报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表达了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具备承办条件,理想将会变成现实……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千千万万个企业、机关、学校、商店、乡村纷
纷以各种形式表达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热爱和向往,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的万人签名横幅,以及大量热情的来信、来电、捐款等纷至踏来。一位身患癌症的老教授,在弥留之际,专门嘱咐家人把著作稿费捐给奥申委,表达他强烈希望申办成功的遗愿。一位职工特意将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李申奥。一位盲人为申办奥运每月捐款,并要坚持捐到2008年。这些事例举不胜举,感人肺腑。可以说,在中国一个空前的奥林匹克热潮已经形成,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奥林匹克旗帜将覆盖在拥有十二亿人口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于学生获得了令人激动的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不少学生写出了作文:《万人签名盼奥运》、《一位盲人的期盼》、《普通的人,伟大的心》、《李申奥—特殊意义的名字》、《魂系奥运—弥留之际的爱国情》……可见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成文。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
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1、师评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这位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尽量当堂面批。对于成批
交上来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自评自改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叶圣陶作文论(J)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辨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读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言是否畅通,朗读是否上口,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是否混杂,前后是否重复,查看段落层次是否分明等。(参考:山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更何况中学生。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决不是把工作推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随时引导和指点。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3、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①、同桌互改互评。②、四人小组讨论后由四人小组组长执笔评改。③、两队同桌前后互改互评,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④、全班前后桌大循环式评改,由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⑤、7-8人的小组再讨论修改初稿后,正稿由批改组长(各组中的最优秀的班干部担任)一人执笔评改。其任务是:用修改符号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有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的评语,提倡有眉批;打上你自己给的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
4、因材施评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范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临夏市一中
闫长涛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反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与各位同志分享交流。
一、让学生从模仿中习作。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我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来认同学生初步简单的模仿成长过程。在正确的引导下促使其有模仿到创作的飞跃,而不是简单地撕掉重写。
二、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运用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赵教授举例说,上海有位颇有名气的作家说过自己成长中的十件小事。他儿时因 出身不好,受歧视,自己也很自卑。一次在校园里遇见老校长,他恭敬地行礼,老校长细细打量他,含笑说: “你就是某某班的×××吧!你的作文我看过,写得很好,你以后好好写,会有出息的。”老校长的话让他兴 奋不已。他想,在一千多学生中,老校长能认出我,他看过我的作文又记住我,可见我的作文不一般。这样一想,他不自卑了,写作兴趣、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文章越写越好,日后果成一名作家。可见,写作兴趣 一旦大增,“我要写”的欲望便可历久不衰了。我基本是通过办手抄报、墙报、范读本班学生优秀习作,在班 上讲评好的习作,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在日常中引用讲述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阿爷胡乱乱纠缠的胡子一样”,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懂得欣赏和不挑剔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良好心态,只有
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关注,有些工作开展起来真的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三、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我个人认为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往往是为了体现教学的规范性和计划性,每个备课小组集中拟定统一的作文题目,因而作文题目往往陈旧没有吸引力。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初一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等,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少年老成”的味道。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题目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有的还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 美在何处》等题目。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会逐渐提高。一句话好奇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才会去探究并尝试着写出彩。
四、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这是很多同行在读写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每周入馆”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成文。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只有督促学生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随笔、周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的确在大量的习作练习下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文。这也是值得欣慰的一个结果。但也出现了大量应付交差性的作文,因此如何去掌握习作练习的度也将是以后工作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