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对作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东塔小学王光萍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这痛苦一方面缘自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另一方面则是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面对的却是大量不尽人意的作文。如果批阅的是优秀作文,那感觉应是春风拂面,身心舒爽啊!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面对文题,话题思路枯竭,要么随意编造,假话套话连编;要么千人一面,似曾相识,抄袭现象严重……于是,我静下心来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叶老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句话阐明了小学生作文要言之有物,并指出了“物”的涵义是“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是小学生作文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是,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却屡屡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作文达不到这一要求,他们言之无物,见闻虚假、感受空洞、想象贫乏。按理讲,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孩子们见多识广,作文时应该言之有物,可为什么言之无物呢?
观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教学点是封闭型的,重课堂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评。这种落后的作文教学模
式使孩子们失去了广阔的时空,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这种境况使他们无法获取更生动的作文素材,因而每当作文的时候,“干瘪的作文素材库”使他们感到“囊中羞涩”,言之无物。在“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更应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记得在丁家营小学任教时,在一次写秋景的作文课上,刚读完范文,我灵机一动:虽然地处城郊,可学生平时并不注意观察,写起来定会无从下笔。为何不让学生在学校内外走走,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说做就做,我就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以及校门口游览了一圈。游览过程中,我注意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地观察,并留意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回来后,我让每位学生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先请学生用几句话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话音刚落,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言。接着,我让同学们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同学们兴趣盎然,有写《秋天的校园》的,有写《秋天的田野》的,有写《秋天的早晨》的……连平时最不爱写的王勇也写了一大段。看着这些精彩的片段,我思绪万千:为什么偶然的机会,会有这么大的收获!是因为碰巧吗?不!是因为同学们自由地、充分地调动了自己心中的语言储备,调动了自己心中的生活积累,大胆地展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感受。只可惜,这样的作文教学却难于常见,尤其调到城区小学后,因顾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没无法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狭隘的空间里
很难成就一篇好作文。
我想:今后,我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加实践体验;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走进社会,到市场参观,了解社会生活;到社区调查,了解人们生活。这样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笔习作,将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当然,造成我作文教学现状不佳的原因不只与此,我要直面其中的问题,找出疗救的方法。让学生多亲近自然,多接触社会,不但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多给他们介绍一些好书,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想方设法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学会用自由的笔墨写出自由的精神,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1作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训练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给学生创设的情境、适时引导,让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学生作文基于生活,高质量的作文又服务于生活。然而学生往往对丰富多彩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出的文章难免空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作文教学。
一、留心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事物,平时注意积累。
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写日记和写读书笔记是丰富学生作文内容的有效办法。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是觉得新鲜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物就把它记在日记中;把平时读得课外书、教科书中的好词佳句段落写在读书笔记中。教师定时检查或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互查、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丰富积累。教师并用一定的时间形式进行总结表彰。
二、语文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阅读与作文”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学习一篇课文学生首先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顺序怎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走进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走出文本,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些什么?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于的书笔记中。
三、加强“作前指导”的教学
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从题目入手,在内容上、体裁上多角度的进行指导。如学生在写《童年趣事》时,我从题目“趣”字入手,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趣”字,有情趣、乐趣、傻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童年有事可写。然后让学生从例文中总结写法,从而指导怎样写。如文章的开头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式”“启发式”……接着把事情经过具体的写清楚。在写结尾时可以“自然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学生弄清写法后,就鼓励学生写片断,然后在全班评价交流学生写的片断,或把几个片断连成一篇文章再交流。让学生在有成就感中再来完成自己的作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把想表达的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叙述清楚。又如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作者到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他的写法上有哪些不同。再看文章整个写作顺序是怎样的,与我们写什么样的文章顺序差不多。然后让学生进行“游——”小练笔。
事实证明,作文教学平时要加强积累,教师要多训练。变换角度让学生在作文时去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这是本学期作文教学闪光点。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2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前几天听了周龙英老师和修建老师指导的两节作文课,感受颇深。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二、多表达、勤交流。
在习作指导时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以培养他们作文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多修改、重指导。
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让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五、多鼓励、重评价。
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平时勤于培养学生积累、搜集写作材料的良好习惯,并在作文的指导和讲评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只要语文老师脚踏实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良好契机,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总有一天能够帮助学生攻克作文这个堡垒,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爱上作文,并写出好的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3《新课语文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我们在生活化作文训练方面作了以下尝试,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体验家庭生活 做到有感而发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并且让他们多写一些类似内容的日记及作文。
有位学生在写《洗衣服》日记中这样写道:“……衣服漂洗干净了,我把它拧干,然后晾在衣架上。一阵微风吹过,衣服在翩翩起舞,好象在说:小主人,你真棒!谢谢你……”当我们读着学生这一段作文,深感学生的语言是多么地富有想象力和真情实感!学生在家庭生活的劳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二、走进自然世界 体验自然生活
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的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去踏青,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去发现春天的秘密。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阳光微笑着轻轻地添着我的脸,缓缓地将我抱入怀中,感觉暖暖的,像母亲的爱,那样甜蜜,那样温馨,又似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柔柔的……“学生如此真情的话语正是与大自然交融的见证。
三、投身社会生活 深化思想感情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简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参加校园活动 提供训练素材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
总之,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在生活感受中悟情,在生活亮点中拓思,于动情处挥动妙笔。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4作文难,这是困扰着众多小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几乎也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头疼的问题,因为批改作文量大、重复、枯燥,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改得自己头昏眼花。而学生拿到面目全非的作文,不见得有几个能用心地读一读老师的批语,兴致勃勃地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
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对作文教学颇费精力,总认为只要老师细致的批改就行,结果是高耗低效,有时感到束手无策。我精心批改,写上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评语,打分数,定等级,结果学生都渐抛脑后,获益甚少。今天,在了解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后,方知自己理念的滞后。从材料中,我看到了语文课改中评价体系的独到之处,“档案袋评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新理念,从而把老师从“评语”、“分数”、“等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还学生“自主”、“自评”、“自赏”、“自审”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现就我本人做一下反思:
首先是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而在作文教学与评价中使用写作档案袋,能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
其次是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学最直接的实施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档案袋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只停留在学生的资料袋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向课堂教学的延伸无疑会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使之更丰富、更精致。
再次是架起了心灵之间的桥梁,档案袋的交流与展示犹如一座座洒满温情的小桥,使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反思。
最后是通过“档案袋评价”技术的运用,揭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克服传统作文教学中的静态评价带来的弊端,实现了评价制度从“一元”向“多元”转化。
此外,档案袋的评价也有一些局限性:档案袋的使用,需要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给老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对档案袋的编制质量进行评价时,标准很难确定,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档案袋评价不能对所有的科目都实用。因此,要正确对待档案袋评价。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档案袋评价确实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正引导我们朝着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方向前进。这个装载着学生学习写作点滴的小小口袋,不仅记录着学生在写作上的成长,也有效地促进着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5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教师为了上好作文课煞费苦心,但是收效甚微。在教学中还时常遭遇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作文教学开展起来就更加艰难了。我在农村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已六年之久,其间也遇到不少问题,对这点的体会更加深刻。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体会和大家分享以下:
一、生活是习作的基本素材。
很多学生都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只要教师布置作文,便哀声叹气,表情异常痛苦,好似赶赴“刑场”一般。他们不知该如何下笔,不知该写什么。挖空心思写好的作文,语言空泛或是千篇一律。有了对生活直观、形象的体会,再把它记录下来,习作就再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习作训练。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课本中的部分习作训练并不适合农村学校。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新的习作要求。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则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然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那些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只在他们的课本和电视中看见过。大部分孩子连县城都还未曾踏入过,让他们如何下笔。于是,我当即将《世界遗产名录》的导游词改为了本校的导游词。让学生组建小组,分别模仿导游和游客,在校园内进行“讲解”和“旅游”。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如何讲解才能让“游客”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学校。这样,学生不再像才看到作文题目时那样叫苦不迭了。最后通过自己对这一职业的理解,顺利地将导游词写了下来。
三、积累是习作的重要途径。
在习作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日常的积累。积累的范围包括语言和写作的方法。在课本和课外书籍中,发现好的语词,让学生抄写到专门的小册子或笔记本中,并让学生慢慢地将这一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再引导他们多看多读,或是把自己的积累背下来。在习作中,再把这些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日常教学中,将学到的拟人等修辞方法、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开门见山等表达方法……贯穿于日常句子、段落练习中。通过不断地积累、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慢慢提高。另外,要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如:名著、童话故事、科学美文等,以此积累词汇量,拓宽知识面。
以上几点,仅为个人一些浅薄的体会。要想让学生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推陈出新。这需要大家共同不懈地努力。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6习作竞赛已经圆满结束了,五年级习作的题目要求是这样的:以“关爱”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具体要求是,写出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关爱,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成绩很不理想,过90分的仅仅有8人。学生的习作反馈回来后,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孩子的竞赛作文,让我惊异的是平日写作文水平高的一些学生,在此次习作中却发挥失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把习作按分数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细看,再综合起来看,我看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审题不清偏离主题
分数在70——80之间的学生,他们的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审题不清。像小琳的习作写了两件事情,与习作的要求明显不符;小岩的习作没有写事,只在一味地抒情;小凯的习作在泛泛地谈多件事情,没有突出一件具体的事情;小民的习作写的是妈妈怎样关爱生病的姥姥,与习作的要求也是谬之千里;还有小健的习作写是地震中的小林浩怎样关爱同学的感人故事,都与此次习作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个原因也是造成平日习作优秀的学生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
问题二——选材不突出不典型
体现关爱的事情原本就无大小之分,只要你写得动情、感人就可。但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和“关爱”扯在一起,就似乎有些牵强。如,小尹写的自己没带钢笔别的同学借给他笔用,小鑫写的自己一年级时摔跤时爸爸鼓励自己爬起来的事,小瀚写的自己摔跤时同学帮自己扶起来的事,这几个学生写的事情都很小,也很平常,对关爱的理解浮浅,而且写的语言平实,感情平淡,激不起读者的共鸣。
问题三——一件事情叙述不详
有些学生的习作,字数远远超过了400字,但仔细一看,开头引子部分太长,写了半页纸甚至是一页,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到该写事情的时候,却吝啬起文字来,一件具体的事情只写了个兔子尾巴长短,既没写出事情的详细经过,又没有表达出那种关爱的真情实感;事情写完后的结尾部分,本应该是言简意赅地总结,可有的学生又开始长篇大论,大发抒情,这种空洞的抒情只能带来假、大、空,又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四——题目太俗或文题不符
看看学生的习作题目:《关爱》《妈妈的关爱》《父母对我的关怀》《同学的关爱》《同学的帮助》,这些题目太大太俗,表现不出关爱的真情。更可气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把这次习作的题目写成《我的同学》,这个题目明显的是写人,怎么能与此次习作内容相吻合呢?题目是习作的“眼睛”,正如一个人的眼睛的重要作用,如果眼睛不明亮清晰,又怎样打开心灵的这扇窗户呢?
这次习作竞赛让我们师生都找到了习作教学和习作书写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对学生习作的提高和教师习作的授课都是很重要的一步,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同时又给我们敲响了一次教和学的警钟。我相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习作水平会一步一步地提高起来。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篇二: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是一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个名人说的好:世上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对于作文也是一样:并不是作文难教,而是缺少总结,缺少方法,只要善于总结方法,自然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
1、重视积累,使之行之有效。
由于莆仙方言说话比较随便由于环境的问题,学生的作文有的几乎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准备了一个摘抄本,每天定量写一些,而且每周拿出一节课早自习进行背诵,这样天长地久,同学的词汇量猛增,作文的鲜艳词语也多了起来。现在我的学生自己可以编写名言名句,有一个同学写到:积累是最好的武器。可见,恰倒好处的积累比不可少。
2、篇篇鼓励,各个鼓励。
每个人都爱听好话,学生也不例外。我认为,无论基础好坏,都有他的优点,对于优秀的作文,充分发现优点,做良性激发引导工作,在班上宣读并讲解,激发学生对现有成绩的肯定,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于全篇不优,个别地方哪怕是一个词优化的,要用淘金法,重鼓励,也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一番,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还要注意发现作文中有哲理有创新的地方,给予表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妄自菲薄。这样长期以来,学生不但会兴趣很高,而且还会感激老师,无形中就注入了一定的情感。
3、注重能力培养,以真、诚、美为宗旨。
作文能力的提高应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完成。作文训练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舞台,作到一读,二写,三评。读是阅读>范文,以为楷模,以资借鉴。写既是训练。评是训练的结果进行评改,评价,总结。
4、要知错就改
作文评语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按真去做,好的发挥,差的改正,学生要按评语多改多练,而且有时需要反复去进行,如果学生置评语不顾,当然不会有>收获,有错不改永远写不出好文章。
>语文教学中,老师是主导,是一面大旗,如果方向指对了,学生就会顺利的大胜仗,拿下一座座碉堡。反之,如果方向不对,虽然不会全军覆没,但也不会发生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也就会提“作文”而头疼了。、自写合导法
受近年来语文界同仁们探讨的“先写后导法“的启发而尝试的合作策略。此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弥补“交* 合作法”中教师依坐次等到自然条件所采取的指令性组合的缺憾,最大限度的集合多人智慧以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篇三: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领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育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议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势,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议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12班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略介绍:
周四的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剖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的。针对上次对消息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明确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略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察看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长处,评价闪光点,写出重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精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换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陷,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的。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窗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情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程度的差异等等,决议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摸索、完美。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发布者:陈宜昱 发布日期:2011-12-20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我设计的联欢会》„„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自从听过李白坚教授的课之后,我对体验式作文教学很感兴趣。多样的情境创设是提供学生写作前体验实践的重要途径。体验作文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它是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抒写自己的感受。因此,情境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多样的情境创设”就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行为体验、内心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等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写起来就会兴趣昂然,事半功倍。玩中体验
学生活泼好动,玩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作文。低中年级的老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先带学生到校园里吹泡泡、做树叶粘贴画、吹气球等,学生在玩中得到了乐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所以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体验写出来。老师的指导就变得轻松了。记得曾经在上三年级的作文艺校时,为指导学生把作文《泡方便面》写具体,我让学生把方便面带来,在课堂上让学生泡方便面,课堂里热闹非凡。我把泡方便面的过程分为:准备工作、倒水泡、品尝面三个步骤,在每一个步骤后都指导学生观察,口述其中的内容,不断地修正语言的表达。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详略安排、细节刻画上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在第二个步骤实行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面干的时候样子和在热水中的样子的变化,不断地让学生用比喻句来形容。第三个步骤自然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在我还没让学生品尝的时候,几个孩子就已经偷偷掀开面桶上的盖子,拿起叉开始“偷偷品尝。”于是,我笑着请大家观察班级同学们在等待面好时的模样,自然地,各种各样的“馋像”就印入了同学们的作文之中。
在“玩中体验”对写作很有帮助,因为是亲历的游戏,课堂上学生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感,并不像以往那样在生编硬造,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正是展示了自己的体验给他人看。所以写作将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想象中体验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应,表达了他们的童真童趣。在高年级,一样可以培养这种能力。在上五年级的《养花》这篇课文时,我和学生都找到了许多可以看出作者老舍非常爱花的句子,于是,我让学生以老舍院中一朵花的视角来写写老舍先生的爱花情景。当然,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应是合情合理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我让学生以书中的句子为展开点写作。学生们很感兴趣,立刻埋下头写了起来。我班的小葛以一朵菊花的口吻写道:„„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轰”的一声,我被一块砖头压在下面,就在我以为自己快不行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把我轻轻地、小心翼翼地从砖头下解救了出来,温柔地为我掸去身上的灰尘。迷迷糊糊中,我看到一张伤心的脸,那正是我的主人——老舍先生!他眼睛有点发红,慈祥的脸上淌过两条泪痕,泪,滴到了我的身上„„我班的小杨写道:老舍先生有个习惯,他总是喜欢写一会儿稿子就来看看我们,嘴里总是温柔地对着我们嘀咕:“小花、小花,快快长!”这句话,我百听不厌,要知道,这可是我成长的动力之一„„能把课文的内容通过想象再加工,这就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掌握形式。高年级的学生要把作文写好,除却选材立意之外,其实写具体生动仍旧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所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把细节扩展开来,因为想象本来就是学生喜欢的形式,所以学生们都喜欢这种类型的写段练习。让学生熟练这种细致的刻画,对把作文写具体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说你做》情境作文教学反思
[ 2010-1-6 10:11:00 | By: 吴曼凉 ]
0
荐
“如何引导学生把话写具体”是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本学期探讨的一个共性话题。在多次的研讨交流与学习实践中,我们教研组也研究出了一些策略,本堂课例验证课主要是践行刻画真人真事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并适当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中年级的学生还处在习作的起始和发展阶段,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凭借儿童感兴趣的方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提示和帮助,降低难度,以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活动,在活动中轻轻松松作文,潜移默化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教研组设计了一堂《我说你做》的情境作文课。
说实话,作文课该如何上,我本身也只是在摸索实践中,它对我来说是一种较高难度的挑战。它与平常的阅读教学课不一样,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它考验的是一个老师的课堂机智及习作引导的技巧。它有很多课堂生成性的东西,需要我们老师找准契机点好好地把握引导。
一、自己觉得满意的地方
1.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于写作。
用一段生活中的“镜头”(老师捉蚊子),创设一个便于理解与感受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专注的观察力、欢乐积极的心情。学生在情绪高昂的参与过程中,暂时忘却了作文的动机,产生了直接表达的需求,从而流淌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个性化语言。避免了我们传统作文中拼命启发学生,而学生思维非常枯竭,缺少生活积累以及无动于衷的心理状态。
2、采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
课堂中,首先由我给大家做表演,但表演前暂时请一位同学蒙上眼睛站到教室的后面,其余同学认真观察,尤其看看我在表演中有哪些动作、语言、表情,甚至可以通过表情猜想一下我的心理,然后指名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让那位没看到表演的同学能根据他的描述,把我刚才的表演重演出来。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同学之所以表演得和老师的不一样,不是他的错,而是描述者的描述语言出了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习作要求,让学生感觉到这是“表演活动”的需要,变“要我写”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写”的内在需求。
二、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
1、课堂教学时间过长(2节课),各个环节在时间上的安排不够合理。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评价导演失败作品时,引导得过于细化,浪费了不少时间。这堂课是堂实实在在的常态作文课。备课时,我只能预设一些教学环节,至于学生的反应,事前无法预料,只能是适机引导,随机应变。在习作引导时,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到点到为止,总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没有顾及到公开课时间的限制。
2习作引导的技巧有等进一步提高。本堂课的习作方法是有教给学生,可如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似乎还做得不够到位。课堂习作评价时,学生说了很多写作方法及好词佳句,其中个别词语学生用得不是很准确时,我并没有及时发现,适时引导,把握课堂的生成点。
3、课堂评价语言缺乏艺术魅力
记得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说过,课堂评价语言可以归纳为二十个字: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可能是平时课堂上少用一些评价语言,致使公开课上有时想说,却总觉得有些别扭,不知从何开口。看来,评价语言还是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运用。
总之,如何上一堂平实有效的作文公开课,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一直是我在思索的问题。我觉得平实在这堂课上是有体现,但怎样让作文教学达到真正的“简单有效”,甚至是“高效”,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加以改进。
情景作文教学的反思
发布者:林国雄 发布日期:2011-12-10
情境作文教学对指导学生作文,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1、情境作文教学能给学生提供材料来源,解决学生作文的“无米之炊”问题。“写什么”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作文当然就是“硬着头皮写”,东拉西扯,凑足字数。学生若依情境作文,写起来自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情境作文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即平淡单调、感受苍白、感情贫乏、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而情境作文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情境中,他们“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而不是从书上或什么写作词典里抄来的套语、套话。情境作文教学,使学生萌生惊异感、向往感、自由感,产生喜、怒、哀、乐、爱、欲、恶等多种情绪体验。学生感知的敏捷性带来情感的丰富性及对事物认识的悟性、灵性。境能育情,情能造境;境生情,情生境,境与情相因相生,相得益彰。
3、情境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在一种应急状态中的灵活的应变能力。作文情境,实际上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让学生在这种应急状态下,开拓思维、产生联想和想象,形成强烈的发表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
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感知情境——启发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 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与社会;后一个则是“虚境”,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感情过滤创造出的情形与境界。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学生在感知事物前应蓄情于臆,即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在感知事物中要融情于物,调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的画面、色彩、声响、芬芳等各种属性,将自己的情感与意念自然地融入写作对象中。
2、引导学生注重表象积累。表象是人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为了有助于这些“画面”积累,我向学生推荐了几种方法。(1)、“画面”描述法。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感知或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文字的描述。(2)、绘画或照相法。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场景、人物 勾画出来。如我在指导学生描写人物肖像时,就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形真而具体的写作场:请四个组各选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充当描写对象(模特),当堂成文,限时二十分钟。这个写作情境马上唤起了学生的新奇感,愉悦感,同学们写作热情高涨,通过反复地观察和比较,然后自己从四个人中选定一个从外貌、神态、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进行描写。在这个写作场中,认知与情感相互渗透,以情启知,以境务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写起来顺心顺手,不到二十分钟,大部分同学就完成了长达四百多字的肖像描写的片断作文。这种情境的创设克服了学生肖像描写时千人一面的弊病及刻板式的公式化描写,学生的作文中观察描写各具特点,展现了学生写作方面的潜力。
二、通过课堂练笔,训练想象能力
在情境作文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或阅读资料作为写作素材,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训练举例:针对班中不少学生对茫茫宇宙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课外赏读想象奇伟的李贺《梦天》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走如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然后联系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报道,要求学生想象杨利伟深情注视蔚蓝的地球家园那一刹那的所见所思。一题既出,群情兴奋,不少学生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了笔意淋漓的想象作文。
2、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即让学生根据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点等,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
训练举例: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容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根据它展示的画面,借助各种描写手段,运用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丰满,景物鲜明生动。学生写作兴趣盎然,传神而又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和画面所表现的意境。
3、进行延伸性想象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性想象,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这种类型的想象训练多放在情节性较强的记叙文中,因为这类文章常常巧妙安排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命运,在客观上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驰骋想象,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
训练举例:《项链》历来以构思新颖著称,其戛然而止的结尾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写作能力,我根据《项链》结尾的悬念把它作为延伸性想象训练的材料。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方法很多,还可从对比想象、假设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进行。
三、精心设计“命题”,指导情境作文
1、规定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如看图作文,画面往往是“特写式”的,只是反映事物包孕的某一瞬间,它“含不尽之意于画外”,留有景物和人物的许多空白点,因此,为学生作文创设了能够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伞中情》(一位穿红裙的小姑娘给雨中的盲人送伞)时,我引导学生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想象:从静态的画面中想象动态;从外表想象内心;从动作想象语言;从平面的无声处想象立体音响;从特写式画面想象全景式的事故。这种情境,学生平时有所感知,有着表象积累,一旦入情入境,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
2、虚拟事件。假设一个学生常见的事件,让学生成为“事件”中的一个人物,设身处地进入角色,合情合理构思情节,言真意切表达情感。
3、因事造境。创设一个合情合理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具体可感的文章。如让同学们根据“调座位”一事,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凡事都需要个原则和校准”;有的同学认为“做任何事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有的认为“做人不能太自私”;有的认为“凡事都应该换位思考”„„一场热烈的人生大讨论就在这种轻松的环境里展开了,同学们的热情如汩汩泉水,写出来的文章见解独到、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总而言之,情境作文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心智,还能让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乐意做的事情,满足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需求。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这学期利用体育课开展了两次有趣的活动:跳绳比赛和夹球比赛,果然同学们参加完以后,在写作中得心应手,一气呵成。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
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