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建筑师的20岁》有感
读《建筑师的20岁》有感
我觉得,对于年轻建筑师而言,发挥自主性以及在做决定是保持自我,充分自信和充满好奇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相信别人,不要相信任何人,也不要相信我。
你们要一定要理解你们自己。自主性是很重要的,遗憾的是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你们必须具有两种重要的品质:一是对生活,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不仅仅是对你们的朋友,二是要对“生活”和一切的事物好奇。
另一种品质是,你必须足够地坚忍不拔,你必须这样!你们必须知道如何去做事情,否则人们会告诉你:“所以,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要会说:”不,我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而这只是在你足够自信时才能做到。
人们说技术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技术本身重要,而是因为赋予了你做决定的自由度。所以,当我们谈到”自主性“时,自主性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自主性要超越它。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具备良好的对技术和科学属性的知识,以及足以支持你想法的自主性。此外,你必须具有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我的意思是,对于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某种程度看,你必须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且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你必须具备一个伟大的建筑师的品质,同时还具备人文关怀的品质。
自主性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自由,一种创造性的自由。我觉得你们在大学里可以培育这种自主性。有老师叫你们怎么进步,你们不要停滞不前。你们应该自己走,坚持一些东西,并对一切事物好奇。但这还是不够的。要想获得自由必须有一种强烈的个性,强烈的自主性。同时,你们还应该具有我所说的另一种基本品质,这就是”顽强“,一种真正(纯粹)的顽强。
做到顽强不容易,但很重要,这必须是一种”崇高的顽强“。必须是而非不是....当你处在艺术圈,并不须用崇高的顽强感去创造”崇高“。你可以置身圈外,但你不要”进入“艺术,对我来说,崇高的顽强并不意味着你去决定什么事情和去做它。顽强是不够的,因为你也许会做错事。这不是顽强,而只能说是愚蠢。
所以,说真的,顽强必须与另一个更重要的品质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启蒙智慧“。你必须具有某种吸纳能力,你应该既有智慧而同时又具有吸纳能力。你必须聆听别人所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矛盾的。一个人只是固执己见很容易,你不用听任何人所言。你只是做你想做的事情。但这不好,事实上也很无趣。
你必须顽强而同时坚韧,具有吸纳能力。这种智慧必须是坚韧的,必须建立在你聆听他人和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基础之上。(note:但信息来源的缺乏会导致最终作出的选择,那怎样避免呢?并且,了解世间所有一切对于年轻人是否不太现实,那么这意味着我们在年少时还是无法做出自己的决定么?是否要等个人足够成熟、社会观及价值观成形后,才可以根据自身的判断,作出人生重大抉择,并且不后悔?
第二篇:《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建筑师之路
1998年,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邀请了当今世界上六位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建筑师的20岁》即是当时的访谈内容记录。虽然不能亲临现场感受大师们的风采,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仍能深深地感知到大师们独一无二的鲜明个性,坦率真诚的人格力量以及他们对建筑设计的执着热爱。
参加海外建筑大师系列讲座的大师有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给人们带来无比震撼的伦佐.皮亚诺、由”阿拉伯世界研究所”在建筑界崭露头角的让.努维尔、墨西哥地域主义的代表之一里卡多.雷可瑞塔、孤高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在“卢浮宫美术馆”中建造了玻璃金字塔而举世闻名的贝聿铭以及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多米尼克.佩罗。六位大师不仅在年龄上,在其成长道路上,其设计思路上几乎都完全不同,但超越年龄的隔阂,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中间有着共同的东西。同时。我也意识到,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素质,他们也不可能设计出“大写的建筑”,而成为“建筑大师”。
在从各方面对这六位建筑大师进行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深刻的不同与共同。
首先从成长经历看起,伦佐.皮亚诺出身于建筑商的家庭,多米尼克.佩罗生长于工程师家庭,而让.努维尔父母都是教师,里卡多.雷可瑞塔的家庭从事的是金融方面的工作,贝聿铭则是华裔美国留学生,没有丝毫建筑师背景。或许,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成为建筑师而言,不一定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成为他们成为建筑师的道路上的“看不见的手”,将他们带入建筑的世界。伦佐.皮亚诺自小热爱材料及材料摆弄,由此开始学习建筑学;让.努维尔在德维耶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下渐渐地对绘画感兴趣,为了在绘画与父母反对间寻得平衡而去了美术学院学习建筑,由此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里卡多.雷可瑞塔从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游历了墨西哥的许多小村落,并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建筑;弗兰克.盖里的陶艺课老师建议他借鉴建筑,并把他介绍给了建筑师索里亚诺,点亮了建筑师道路的一盏明灯;贝聿铭在不断的旅行与冒险中结识建筑;多米尼克.佩罗则与伦佐.皮亚诺相似,热爱绘画,并因家庭的原因选择了在技术与绘画的结合点上的建筑专业。
我想,他们会最终选择走上建筑师之路并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与兴趣恰好与建筑相关,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坚持自己的爱好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索自己的领域,最终与建筑相遇并”一见钟情”。那么作为仍在建筑学院学习的我们而言,我们的兴趣也同样的多姿多彩。我们中或许有与大师们一样与建筑一见钟情的,或许也有仍在不断探索自我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坚持自己的兴趣的同时敢于尝试新的领域,我们或许就能发现真正适合我们的,注定要由我们去完成的事物的所在。
在讲座中,六位大师中的任何一位都兴趣广泛,重视旅行,“不看杂志”,这些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我想,能够成为一位建筑大师与这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趣广泛,令我想到包豪斯的宽泛的教育方式,这种广泛性使其能成为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尤其在早期,学校里有教授绘画的老师,家具设计师。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拥有多种学科门类的学校它们汇聚在一起。对于保持作为建筑师所需要的广泛的兴趣,这一点可以通过大学教育培养出来。
关于旅行包豪斯学校的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曾就如何进一步学习建筑的问题对里卡多.雷可瑞塔说:“那就住在墨西哥,然后尽可能多的去旅行。”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世界敞开着它的大门,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的国家去工作,因此我们要理解其他文化,也就必须要学习历史,了解了历史,在看到帕特农神庙是,我们才能看到我们该看到的东西。而这,需要自己学习。
对于杂志,大师们普遍认为太多的信息就像毒品一样,慢慢的你会形成依赖性,最后不由自主的停止思考。我们要非常谨慎地对待那些来自于杂志,录像,网络的知识,还因为这些很可能使我们仅仅从外观或表面去评价一栋建筑。所以我们应该将杂志视为一种工具,花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建筑师所要表达的东西,他们工作的地点,设计的文化背景、体系和他们思考的内容,这样才能理解它。
在这个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这些大师“认真生活”的态度和维护自由尊严的精神,能够成为我们思考的一次契机。20岁虽然有脆弱的一面,但也有着勇往直前的坚强力量。
第三篇:建筑师的20岁
《建筑师的20岁》读书笔记
建筑师的20岁是讲六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1998年在东京大学受安藤忠雄的邀约在日本的东京大学与建筑学院的学生聊起了他们所认为的建筑,他们建筑生涯里曾经的年轻岁月。开篇轮佐.皮亚诺就告诉年轻人不能相信任何人包括我,就是去理解自己。.虽然六位大师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整个的谈话看下来,却可以在他们真诚的语言中得到一些共同的东西,一些他们有反复提到的珍贵的方式。
总的来说,首先,是根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源,你从哪里来,你的最初的童年接触到得看到的是什么,尼采说过一句话,小心你的童年,人生只不过是重复,你小时候实际已经做了所有的事情,而你的余生是用来挖掘童年并实现那个遥远的梦想。作为一位建筑师,他从哪片土地而来,他的设计必定与其声息相关。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经历,珍惜你的根源并让其盛放。
其次,是相信——你自己。现在是信息海量呈现的爆炸性时代。杂志,网络,你可以看,但是带着保留的心态。始终在心里留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特思维的空间。具有个人风格的东西才是珍贵的作品。
最后,几乎每位都提到了——旅行。在你20几岁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去旅行,去看去感受。每个地域有自己的气候,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可以与你熟悉的根源作比较。在磨合碰撞中更加的了解建筑,了解建筑的目的和本质。就像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说的一样。
杰出的建筑师们在20岁时都在旅行。柯布西耶在东欧和近东游历,安藤忠雄在做欧洲建筑和艺术史的朝拜,贝律铭在穿越太平洋的邮轮上追怀家国,同时期待新世界。所以,这本书告诉我们,旅行是20岁时最该干的事情之一。安藤忠雄的建筑我不能说喜欢与否。但是仅仅从他在东京大学邀请世界顶尖的六位建筑大师先后来对学生进行演讲和互动交流,以及他在教学中揉合包豪斯和AA教学理念的作法,就让我觉得安藤至少还应加上另一个头衔:伟大的建筑教育者。
一个如饥似渴的学生,还有什么比他在20岁时能直接面对、聆听、求教于本行业最伟大的人物能更激动人心呢。想想都会叫人颤抖,那种油然而生的崇敬和由此点燃的激情无疑会裨益一生。皮亚诺、努维尔、雷可瑞塔、盖里等人在书所讲多数与建筑本身无关,倒主要是如何建筑自己的人生和信念。他们在改变这个星球地平线的同时,也为我们建构人类进取精神的宏图。
这本书给了我们建筑学生一个启示一个导向,20岁的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第四篇:读《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有感
读《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有感
勃朗宁说:只要梦想到的土地,无论有多远,每个人都能成为他自己的建筑师。也许,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因为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学生,大都怀揣的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梦想,或许,随着际遇的改变,喜好的改变,性格的改变,我们会从事各种与建筑有关的职业,而并非一个建筑师。
豪·鲍克斯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一书的开头,就论述了关于建筑师这个话题。他说,如果你想建造一座建筑,而不是造一座房子,那么,你有三种选择:雇佣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想成为一个建筑师,至少是专业的建筑师,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本书中鲍克斯反复强调,他支持人们成为有创建的非专业建筑师,而社会也迫切需要这样的建筑师,他们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一座好的建筑。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似乎从来没有做过要成为一个建筑师必须做的事情——仔细地,虔诚地与一座伟大的建筑对话,分析它,解剖它,用尽自己所有的感官还要结合它周围的邻居,历史背景,甚至每一块石头砖瓦,材料结构,没错,从来没有。别说伟大的建筑,就算是我每天上课的教室,居住的寝室,任何一栋楼,也没有。所以,我们距离建筑师这个名词还很远很远。
书中就怎样设计一座建筑物展开了非常详细的举例论述,细致到内部的花纹。我觉得建筑师并非只是负责设计建筑,他们是在设计某种可以称之为灵魂的东西,也许是关于艺术,也许是关于美,也许只是关于生活,可是我觉得好的建筑师是把这三者统一起来,达到最高的境界。所以诗人当不了建筑师,因为他们太不切实际,数学家又太理性,不够浪漫,不是有人说建筑师是结合了各种行业特征的伟大职业么,现在想想也不无道理。鲍克斯认为业余的建筑师可以从事任何行业但首先必须是个艺术家,必须有能力发现美的存在,并且能够区分它们,看来,我们现在的作业——钢笔速写,素描,色彩练习······这些看似和建筑不相关的练习正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建筑师的基本手段。
鲍克斯没有非常死板地列出我们应该怎样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然后标上令人厌恶的小标题,好像专门为了把它背出来而存在一样,他是通过许多现实中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应该怎么想,怎么分析,怎么做其中有一点叫做“超越性的思考”,就是想在所有人之前,在自己的设计变成实体之前就把它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种种变化考虑周到,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完善方案,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考方式,我们有时候就是缺少这种远瞻性的思想,才会有那么多让我们感到后悔的事情发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家西奥多说,你读的书越多,知道的事情就越多,学的知识越多,想去的地方就越多,去的地方多了,就越容易发现生活的美好不是么?鲍克斯在书末给我们推荐了许多书,给喜欢空间,喜欢思考的人无疑使一份大礼。
本来,我觉呢建筑师是一群生活在图纸方案中的人,可是现在我的看法完全相反,他们是生活在生活中的人,他们看透了生活的本质,知道生活需要什么,美需要什么,这样以后,他们设计出来的建筑就是能够让人们幸福的事物,而不仅仅是一幢幢房子。
毫无疑问,我们离真正的建筑还很遥远,但是通过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到达那里,也许,我们来这里学习的结果并不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但是至少我们要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会给自己的生活添砖加瓦,让自己身处的环境,不是一座黯然失色的大楼,而是具有生命灵性的乐园。
今天,你的眼光落在可爱的建筑物上的时候,有没有闻到它的气息,有没有听到它灵魂的喘息······
第五篇:读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后有感
读<<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后有感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以下一些感想。
首先。
有时候我觉得很悲哀,这源于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建筑,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方面以绝高的价格离我们越来越远,一方面,我们栖身的建筑(不管是现在和未来),都让人看不到快乐,不过是象格子间一样的蜗居(事实上蜗居也不是),别墅那不是为穷人准备的,山林、空间梦想、光线、清风„„ 这些统统是奢侈,而且,即使有,能够享受么?周一至周五,有多少人的午饭是在自家吃的?在这个条件下,怎么去领略建筑之美?
何况,我们身周,到底有多少美丽的建筑呢?在电影里倒是有,不过是布景,电影拍完了会拆掉。未来,也许不再有绿地的概念,除了极少数富人之外,所有的人居住于密密层层望之令人眩晕的鸟笼,如同香港、东京那样。
所以,也许我们只能在书中去领略,一份原本应该拥有却渐渐在消失的美丽。当然,感慨和叹息不是我看这本书的目的,我想要了解的,是建筑领域,建筑师到底如何思考,对我有什么启发意义,毕竟作为一个建筑学的学生应该要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欣赏和观察这个世界。
其次。
一、快乐的设计理念。
书中提及的设计理论是:要求建筑物便利、坚固、快乐,而对于快乐的衡量,来自于对空间、光照、比例和形式的理解,来自于各种设计因素——美观的比例,有节奏的序列,形式的多样化,各组成部分的平衡,充满戏剧化的事情,刺激性的色彩等等,快乐存在于建筑物的每个细微之处,书中说“对感受建筑物的品位的预期快乐,丰富了我们的全面理解。设计过程包含了所有我们可以想象到的,能使所有感觉快乐的因素。”
我喜欢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但事实上,不只是建筑物有这个设计理念,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写一本书同样如此,我想,这是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理念。
二、建筑常常被忽略。
因为身在其中、心不在焉,所以,熟视无睹。伟大的建筑都有灵魂,需要被发现、领悟。书中说“穿过弥漫着有些杂乱钟声的巨大入口,我走进庄重的宗教活动空间,我沿着左边的通道慢步前行,唱诗班以相反的方向在正殿下唱着德沃夏克的《新大陆》赞美诗退场。就在我走到交叉通道,抬头看到壮丽明亮的 染色玻璃和石头装饰构成的圆形时,巨大的圣坛突然响起维铎的托卡塔曲。它是如此震撼人心、慑人心魄,我几乎无法站立,眼泪夺眶而出。这甚至超越了梦想—— 我简直激动万分。那就是建筑艺术带给我的体验,那就是‘视觉‘的方式。”
我在想看过的建筑之中,有多少建筑可以牵动我们像作者那样心中澎湃万分、激情四射?也许,只有从住过很久后来搬出的老房子的时候吧。以后,我会好好地去观察我看到的建筑。
三、品位也是可以培养得到的技能。
世上的确是有天分这回事,但这不应成为拒绝学习和进步的借口。鲍克斯说“品位类似于鉴赏力——是通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经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能。”“为了达到永久满意的最高程度,你在艺术和建筑中获得知识和经验——通过读、看、讨论、学习。”此后,我也会努力学习,不断学习,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热爱。
虽然,好心态不能改变一切,这个世界,有时候是如此让人厌恶,但是还是要充满热爱,对于能够让人热爱的部分。作者的文笔如此优美大概也是因为这是在描绘他所热爱的领域吧。
然后。
我们出于习惯常常认为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可以陶冶情操,而忽略了,我们居住其中、日夜厮守的建筑,同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豪.鲍克斯提醒道,既然全部建筑物中只有5%出自职业建筑师之手,那么,何不尝试自己参与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即便不能,何不多了解人们为何这样建造?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有助于理解想象的空间,如何将想象的空间实现为现实的空间。豪.鲍克斯以一位有五十年建筑教学、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为名,循序渐进,给出了如何欣赏、参与以及设计建筑的方法。
成为优秀的建筑师,一直是我心中的理想。《像建筑师那样的思考》,让我的理想再一次靠近,模拟一回建筑师,并且按照豪.鲍克斯所说,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书中说“如果你想建一座建筑,而不是仅仅盖一座楼,那么你可以有三个选择:
一、雇佣一个建筑师,二、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三、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这句话从前言一直说到到第十六封信函。豪.鲍克斯时常重复着这样的话。这话,对于存在有建筑师梦想的人,是无形的桥梁。
有意思的是,这句话开门见山的就说了几层意思。
1、房子并不完全等同于建筑;
2、建筑需要建筑师,而不是随便搭建的;
3、当建筑师,并不难,只要你愿意或是经过努力,是可以成为建筑师的;
4、即使命运使你不能成为建筑师,但完全可以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
边看着书,边对照着自己建筑师的理想。从小的时候玩搭积木,画儿童画的房子,到现在在学校系统的学习如何设计建筑,到各处参观成熟的设计师设计的房子,听老人们讲老房子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让我现在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
书中说“建造一个这样的‘生命之屋’时,许多事情或者地方具有像图标一样被普遍理解的象征意义:壁炉、床、炉子、桌子、读书的地方、聆听的地方、观看风景的地 方、说话的地方、思考的地方、工作的地方、放松的地方、公共地方、清洁的地方、更衣的地方、阁楼、地下室、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落山的地方、午饭的地方、冬季的地方、夏季的地方、其他世界的地方、地狱的地方、现世的地方、天上的地方”。
这些罗列,突然之间让我明白建筑对于生命的意义。建筑可以经历岁月而存在,但人并不能,每个人都会在历史中化为尘埃,是以,在能够说话的时候说话,能够看风景的时候,好好看风景。
很多时候我们对身边的建筑,不论好坏都无法准确、尽力描述心中的感觉,即便是远行,看到异国他乡各种各样的建筑,我们多数时候也无法有条理地去鉴别、欣赏、享受、描述、理解它们,按照作者所说,建筑的美和绘画、雕塑完全不同,它是一种空间之美。大多数人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建筑师而愧于涉足此领域,更谈不上从设计、建造的角度来关心、理解、阐述一座建筑。可是作者提醒我们,古往今来,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建筑里只有5%是由职业建筑师建造的,95%的建造者并没有专业学位和证书,不过是一群“业余爱好者”而已。这就促使我们不得
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一个好建筑?上文作者已经告诉我们十个研究和理解这个星球上所有建筑物的方法。
也许我们一生都再没机会成为一个建筑师,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可以“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看到的每一座建筑,体验、观察、思考、享受它们的美或丑。因为它们实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每天面对、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正如书中引用的一个建筑师14岁时写下的一段赞美石头的话作为结束吧:“石头是冰冷的,很坚硬,并使一些东西变得黑暗。这为建筑平添了庄严伟大.....也增添了一个建筑物的永久感。石头令一切看起来如此沧桑。它能给建筑物创造出一种氛围,这是木材永远无法做到的”。
个人感觉是,从猿变成人后,石头(、木头还有玻璃)改变了我们的建筑,而建筑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总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使你的生活更优雅或者更糟糕”。
几乎任何事物,只要围绕空间而建,其空间大小必须足够让一个人进入,那就是一座建筑物;建筑这个词,只适用于从审美角度出发设计的建筑物。现在,人们对于一座建筑物的审美感受,可以通过三种不同方式实现。第一,审美感受可能通过对墙壁、窗户的比例、墙壁空间与窗口空间、楼层之间、装饰之间关系的处理来获得。第二,把一个建筑物的外部设置作为整体来处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是很重要的,包括各部分之间的对比,一个有坡度或平坦的屋顶或一个圆顶产生的影响,突出和凹陷的节奏变化。第三,对我们感官的影响,包括建筑物内部的设置、房间的顺序、交叉处门厅的扩展以及巴洛克式楼梯的雄伟移动。在上述三种方式中,第一种是两维的,这是画家的方式。第二种是三维的,它将一座建筑物视为一个容量,一个可塑体,这是雕塑家的方式。第三种也是三维的,但是它更关注空间;这是建筑师自己的区别于别人的方式。
建筑史主要是人类塑造空间的历史,所以历史学家展望前景时必须始终关注空间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无论关于它的介绍多么受欢迎,如果没有平面图都不会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尽管建筑史主要是人类塑造空间的历史,但是建筑却并非全部是关于空间。在每一个建筑物中,除了围护空间之外,建筑师还要模拟容量,规划表面,即设计一个建筑外部,为每个墙面设立布局。这意味着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除了要有他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外,还要具备雕塑家和画家的视觉模式。于是,建筑就成为所有视觉艺术中最为综合的艺术,而且比其他艺术更胜一筹。
最后。
退出书来,虽然暂时我还没有成为建筑师,但我可以学着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而且,不仅仅在建筑领域,生活上面的其他事,比如:学习、阅读的新知与已知的事,如何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有如何欣赏这个世界等,也可以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其实整本书主要讲的内容就是:热爱,并且告诉你热爱的方法和过程,让你知道怎么样才是并且才可能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