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经济发达地区体育的发展看我国体育理论建设面临的任务
[推荐]从经济发达地区体育的发展看我国体育理论建设面临的任务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科技以及体育物质技术条件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前三十年相比较,向前迈进了历史性的一步,尤其是在经济先行一步的沿海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探索体
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和在全面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体育理论建设的主要任务,使理论研究紧跟体育改革的社会实践,并提高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力度和实效性,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体育理论新体系。
1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体育发展为例,由于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给珠江三角洲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体育事业的各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体育事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了传统的体育经费投入单一化形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个人多种投入方式以及财政、社会赞助和发行彩票等多元化渠道。
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体育参与意识增强,温饱思健康,改变了居民传统生活方式,余暇体育人口增长迅速。
体育社团向实体方向转化,自主性和自我组织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社会化体育的基础。
城镇化带动了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朝着标准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成为区域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的社会需求和体育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体育产业的改革和体育市场的蓬勃兴起,使体育经济的活动领域和规模逐步扩大。
体育人才的引进由急功近利逐步趋向长远投资,形成引进人才的多层次结构。纵观珠江三角洲地区体育发展的踪迹,经济社会改革的不同阶段对体育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关系构成了不同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矛盾,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事业运作中的政府行为与体育社会化不相适应的矛盾
在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管理体制中,我国体育改革的总目标应该是建立起一个对体育事业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开放性体育体制,既要重视建立宏观调控的管理机制,更要重视形成依托社会办体育的运作机制,如果社会办体育没有相对完整的自我运作机制,体育社会化是化不起来的,现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体育发展中,缺乏推动体育社会化运作机制形成的实质性举措,对简政放权,充分调动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产生制约影响。
1.2体育职能部门工作重点与整个社会体育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
《体育法》的实施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将社会体育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这是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各级体育职能部门的内部结构和互作重点时至今日仍然反映出竞技体育的主导色彩,开展社会体育的职能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和政策研究都势单力簿,全民健身计划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各级政府体育职能部门首先要真正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为己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要防止将全民健身当作一个球踢向社会。在强化宏观调控过程中,一方面要探索竞技体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子,在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实现竞技体育管理工作的分阶段性过渡,另一方面要从内部机构调整和政策研究入手,实现体育真正面向全社会的重点转移。
1.3体育事业发展与地区性体育立法不相适应的矛盾
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体育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一个地区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一个基层单位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主要领导对待体育工作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仍然需要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支持,但是如果把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单位体育工作的希望寄托在某个领导对体育工作喜好程度上,就会不自觉地使体育事业发展滑入“人制”的轨道。在实现转制过程中要依照《体育法》这一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大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地方体育立法的步伐,强化各级领导的体育法制意识,并自觉依照体育法律法规,理顺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多种关系,促进体育领域内的全面深化改革。
1.4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市场规范化程度不相适应的矛盾
人们物质生
第二篇:从旅游角度看我国商业街的发展
从旅游角度看我国商业街的发展
商业街的分类及特征
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街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商业地产催发了商业街的诞生,同时商业街也强力地拉动了商业地产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纵观我国商业街的发展,地域范围已从大城市扩展到了中小城市;街道长度正在从一两公里延伸到三公里甚至更长;建筑风格不仅仿古到唐朝汉朝,连西方的巴黎和威尼斯也搬上了街头;商业业态方面不仅有大型的综合业态也有独具特色的单一业态,比如茶叶街、花卉街等。可以说商业街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街的发展趋势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水平在800美元到2000美元之间时,人们的消费表现方式是一种满足消费,即追求商品品质,有休闲娱乐的动机。人均年收入在2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间,这时人们的消费表现方式是一种情感消费,即物质的消费和精神的消费。物质消费可以很容易在超市、综合商店得到很好的满足,精神消费的实现就需要商业街的一些辅助功能来实现了。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40多个大中城市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000美元,尤其是上海、北京和广州的人均年收入已直逼5000美元大关。可见原来的纯商业业态与消费者的需求之间已经存在差距了,商业街的发展必然要摆脱这一思路,将人们的情感消费纳入到规划范围之内。
有国内商界专家指出,我国商业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纯的商业场所,光顾者以购物为主;二是更多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配套功能相继出现;三是成为社会活动中心,成为消费者和普通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我国的商业街,大都在朝着第三阶段的方向发展。新商业街的打造以及旧商业街的改造都在转换思路,力求从旅游的角度出发,重视文化、人文景观的打造,把商业、旅游和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商业街的休闲化、人文化、景观化,从而从精神上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我国商业街的分类及特征
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我们整体上把商业街分为城市商街和景区内商业街。城市商业街根据功能、风格和依赖资源不同,又可以分为都市现代商街、文化旅游街、时尚休闲街和其他城市特色商街。根据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将景区内商业街分为古城古镇古村落内的商业街、出入口处的商业街以及其他类型的商业街,比如主题公园内的商业街等。
(一)城市商街分类及特征
1、都市现代商街
都市现代商街,一般位于城市中的核心商圈,服务本片区乃至全国,商业价值很高,是本地市民中高端购物以及外地游客体验城市的首选。功能上,往往是集购物、休闲、文化、娱乐、旅游、餐饮、商务、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比如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上海的南京路。这类商业街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活跃指数高。都市商业街是城市商业中最活跃的区域,并日益成为城市文化和性格的主要载体和城市形象名片;(2)有文化化、休闲化和景区化趋势。商业是核心,但文化、休闲、旅游越来越被关注,且从自发、被动到自觉、主动;业态也随之向文化化和休闲化提升;基于人本的景区化(游憩化、景观化、服务化)风潮也已来临;
(3)品质化升级的要求日益强烈,呈现出商业与商务结合的趋势。
2、文化旅游街
文化旅游街由于历史原因,一般位于城市市区之内,交通便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往往是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具有较好的观光本底,与其说是街区,不如说是以街区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外地游客必到的特色景区。如杭州的清河坊,成都的锦里。其特征如下:
(1)以观光及旅游购物休闲游客市场为主,尤其是外地游客市场;
(2)和都市商街比,租金要低,但综合效益高,旅游氛围更足,老字号众多,业态多为旅游纪念品和特产品店铺、酒吧、客栈、特色演艺场;情景化与体验化趋势明显,绝活表演众多;往往具有吸引力强的特色活动和节庆;
(3)这类街区在建设中往往涉及文化保护、挖掘展现与开发的协调,应该注重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
3、时尚休闲街
时尚休闲街是现代时尚休闲的主流形式(酒吧、夜店等)形成的休闲聚集结构。北京的后海、上海的新天地就属于这一类商业街。其呈现的特征如下:
(1)以城市白领,尤其是夜间休闲市场为主,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是“洋气”十足的城市休闲方式;
(2)依托和聚集是成功的关键,如区位交通条件好的“洋人”氛围、传统街区、风景区等。
4、其他城市特色商街
除上述三种类型外,还有主题型、文化创意型、游乐型、产业或行业聚集型等其他特色商街。典型的是北京的马连道和798。
(1)这类商街是由特色产业、行业及其他聚集形成的商业街,也在日益沿着文化化、休闲化、景区化升级;(2)是对城市商业的有效补充,人气较旺但租金水平相对较低,适宜在地价较低的地方打造。
(二)景区型商业街的分类及特征
景区型商业街近几年发展的很快,也呈现出了多种类型。其中,古城古镇古村落的商业街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观光型、集散休闲型、复合型和都市(市郊)古镇型。景区出入口处的商业街主要是依托周围的景区和身为出入口的便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购物、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人车分流,缓解景区周围的交通压力。
(1)古城古镇古村内的商业街及与其结合的市井生活观光和体验是这一类景区的核心载体,如平遥的明清街、阳朔的西街和丽江的大研古镇;
(2)其他景区则多依托景区人流以及相关的市口,尤其是出入口结构,形成特色休闲旅游购物街,如九寨沟的边边街;(3)观光型商业街内的业态多为餐饮和购物;集散型的则多为酒吧、餐饮和休闲娱乐;都市型既有古镇性质,又具有一定的城市文化旅游街区的性质。用旅游手法打造商业街
二、用旅游手法打造商业街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仅文化旅游街和景区型商业街这些与旅游有着天然契合关系的商业街在按照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和提升,都市现代商街、时尚休闲街和其他特色商业街在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也都呈现出文化化、休闲化和景区化的发展趋势。旅游是商业活动的催化剂,是街区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用文化化手法对街区进行品质提升,有利于改善街区的服务质量、提高街区的环境品味、提升街区的整体档次,最终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化是指将整个商业街看成是一个景区,按照专业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对街区进行景区化经营管理、实施营销,内置各种休闲节点、标志性景观、街道小品、标识引导系统、交通系统、游线安排等,通过旅游六大要素的安排,丰富街区的休闲业态,提升街区的休闲氛围,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用景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能提升街区的经营环境、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吸引力及满意度;休闲化是指将商业街由简单的购物功能打造为融观光、消费、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休闲项目的设置,将有效激发街区活力,使街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我国用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商业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全国首批66家5A级旅游景区中,唯一一家开放商业街形式的旅游景区;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2007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全国首个获得4A级景区称号的商业街区。此外,还有部分商业街从景区化提升改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成都锦里古街就是依托于武侯祠与旅游景区结合发展起来的商业街;夫子庙特色商业街依托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正在创建5A景区,是城市商业街朝着景区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尝试。
绿维创景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战经验,提出了文化休闲名街打造的“三招四式”发展模式,即从“景区化、文化化、休闲化”三个角度,“景区打造与旅游总规编制、A级景区创建、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商业业态休闲化调整”四个方面进行“文化休闲名街打造”。任何商业街区都可依据自身需求特征,运用“三招四式”模式进行品质提升和改造。
绿维创景规划设计的盐镇水街项目,就是在借鉴相关经验基础上、采用这种模式、用景区化手法打造的一次全新尝试。我们以海盐文化为主题,独创了“散点透视民俗画卷法”,运用中国国画画卷手法,将海盐的生产、运输、经营、盐民生活、盐商等海盐文化的各个方面布局于街肆;我们还运用了景区化、情境化等手法,以创新激活文化,文化带动业态、业态促进地产,突出若干核心景观和游憩节点,完善游憩方式,从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融景观、文化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景区化商业街,以此综合打造盐镇水街的盐文化名片。
维创景建议城市商业街以转型升级为导向,适应新社会形势下的需求,跳出商业做商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将街区当做一个景区来全方位的打造,围绕创建计划做出策划、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的方案。如:超大城市的传统商业街区、文化特色街区可以打造提升为5A景区,一般特色街区可以打造提升为4A景区;中小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商业街区通过景区化提升改造为3A景区,一般特色街区可以以1A、2A级景区为目标进行景区化升级改造。无论提升到何种级别的景区,A级景区标准只是作为商业街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准绳,在实际规划中还需要结合成熟的商业元素,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商业街发展新形势
三、商业街发展的新形式
如今的人们更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购物不只是为了物质需要,更多的是满足心理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约会,聚友,看新鲜的事物,参与社会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以缓解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商家紧抓消费者这一心理需求,标榜自己前卫的消费意识,以强调能够满足人们复杂的购物心态以及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复合的消费概念的形成是能够带动商业空间的多元化发展的。因为商家已经意识到,单一的商业业态已然不能满足购物人群的消费心理,人们更渴望的是融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商场。
于是,一种创新型的特色商街横空出世。这种特色商街是国际化都市中最时尚、最具潮流的新型商业形式的尝试,往往单个项目成街、街区乃至小城,如北京的蓝色港湾和三里屯village。他们在建筑形式上讲究创意,空间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引进众多国际品牌的旗舰店和环球店,目标是建立一个融合了时尚、美食、艺术、娱乐和旅游的国际之都,让顾客既可以在户外的商业街区随心漫步,也可以享受室内餐饮和娱乐的空间,从容消闲一整天。
虽然这种街区走在时尚的前沿,人气较旺盛,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病。由于是未来态的产品,且追求高品质,投入较大,招商困难,利用率较低,目前投资这一商业形态还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如何吸引更多外部商圈的人流前来消费,支撑起这么大的商业体量,在当前形势下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那么这种城市休闲商业的方式到底会走向何处?会不会持久?是不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开发商就应该避而远之呢?会不会因为庞大的体态,而走进资金的漩涡之中呢?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时间来回答的,毕竟任何新鲜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适应市场的阶段甚至是瓶颈期。不能因为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匆忙否定。其实,从蓝色港湾和三里屯village的开业以来的发展来看,这种休闲商业还是朝着良性的轨迹发展的,店铺越来越多样,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了。只要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顺应市场趋势,一定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一个的独具魅力的形象,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第三篇:我国体育发展从场馆开始——1000字论文
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如何,与体育场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对体育场地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场地是对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体育场地管理部门要搞好场地管理工作,提高体育场所的使用效益,保护体育场地不被非法侵占。其次体育场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152字
在体育事业兴旺发展,国民身体素质提高过程中,体育场地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长期以来,也曾有人对体育场地的管理存在着片面的观点:有的业务人员忽视了场地与成绩的关系,片面地抓体育成绩,忽视了场地的管理,使体育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客观环境;长期以来,体育场地只供运动训练或比赛之用,而没有考虑为国民素质提高提供必要的服务。159字
随着改革开放,体育场地也由供给型转向经营型。一些懂管理,热爱体育事业的管理人员正逐步成长,他们在保证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同时,努力挖掘潜力人员,组织场馆对外开放。在获得社会效益下,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又促进了场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体育场地管理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在整个体育系统中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体育场所管理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70字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日俱增,尽管现在的体育设施有较大的改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学校里人数的日益增多,场地与学生人数已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要求,因而体育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体育部门应依靠自身优势,打开筹集资金的路子,激励社会办体育,同时要挖掘潜力,加强场地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另外,我国的体育经费来源是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部门应利用体育本身的众多优势搞商业化,从各种渠道挖掘资金,大大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又减轻了国家负担,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还为体育社会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02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不断增加及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自愿把部分资金投入到健身方面,这为体育市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民健身活动内容也由单一广播操增至各种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场地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运用现有的体育场所,一切从人们的需要出发。
154字
例如:为人们消费提供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租场馆,向大众开放场地设施、体育器材。发挥体育场所的最大效率,通过吸纳群众的消费资金进行再建设,使之能承接和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又能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和增强全民的身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121字
第四篇:体验经济对江西省体验式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
体验经济对江西省体验式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8-
2信息来源: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根据预测,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会紧随其后。在休闲时代,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与一般产品相比,体育旅游产品是一类在本质上突出强调“体验性”的特殊产品,因此充分了解体验经济视角下的体育旅游产品,对于如何围绕新型经济下体育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满足体育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因此体验式体育旅游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产物,它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体育设施为基础,以旅游商品的形为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使旅游者从参与观看这些活动中获得更多舒畅而独特的体验。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体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
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一方面,验经济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最后,体验经济中,旅游者可以亲身经历对产品的消费过程,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视转播进行消费,这无疑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加了机会。例如,奥运会作为体育旅游赛事产品无形中将体验经济的某些理念发扬光大。奥运会本身即是体验的最佳载体,它可以通过现场表演、电视直播等手段让全球观众同时体验到惊喜、失望、自豪、挫败、紧张等交织于一体的感受。同时,主办方借助媒体宣传营造热烈的气氛,引导人们通过抢购吉祥物、纪念品来充实原有的体验。如此一来,产品的价值被抬高,形成了强体验性品牌,该产品向消费者提供体验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
体验可分为审美体验、遁世体验、娱乐体验和教育体验,体育旅游产品可同时满足旅游者的四种体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学习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社区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重大国内、国际体育赛事都会吸引大量外地甚至外国游客,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举办城市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个城市,从而使举办地的美誉度提高;另一方面,举办地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他们将会更加乐意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
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例如,奥运期间举办城市组织的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考虑的重点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宣传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借助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影响力,传播民族文化。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社区角度看,若社区居民可时常参与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体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体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区域的文脉,充分展现其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二、江西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
江西位于祖国的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全省部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60%,平原及盆地占30%,水面占10%,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说,江西界轮呈树叶形,为三面环山,北面临水,整个地势由外及里,从南向北渐次向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倾斜,形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江西境内青山滴翠、绿水潺潺,森林覆盖率达59.7%,居全国第三位。江西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二是高山与流水争辉,珍禽与瑶草同誉。三是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构成复合的风景名胜,它的开拓,更同历史文物结下深厚的渊源。这些资源为开发登山、攀岩、滑草、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密林探险、蹦极、自行车游、自驾车游、漂流、划船、游泳、垂钓、溪降等体育旅游项目提供很好的地理条件。
近两年,江西省充分发挥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了特色山水、红色摇篮、陶瓷艺术、道教文化、特种生态、客家风情等六大主题特色产品的开发推介力度,积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庐山、“世界瓷艺第一都”景德镇、“中国红色第一山”井冈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中国红色故都”瑞金等旅游品牌。同时,积极创新旅游体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理念,组建了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全省已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目前,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绿色旅游得天独厚、古色旅游灿若群星,大大提升了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江西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三、江西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现状
1.江西省体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中的一种形式
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和恢复精神疲劳,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但是目前江西省体育旅游在旅游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至今尚未有一家体育旅行社,单纯以健身、运动、休闲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线路没有形成,据调查,有92.86%旅行社的法人代表认为,体育旅游尚不具备开展的物质和人力条件,涉及开展体育旅游的几家旅行社,其业务多在外省开展,如东北、内蒙古开展滑雪、滑沙、骑马等活动,并且参与人群的规模不大。由此可以看出,江西体育旅游行业对开展体育旅游信心不足,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有经济的原因,同时,也存在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
2.潜在消费市场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近几年,旅游热已成为人们善度余暇,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型词汇,刚刚登上生活舞台,就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但尚处于了解和认识的初级阶段,为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而积极参与,也深刻反映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迫切需求。
3.消费状况与特点
江西省居民主要参与的体育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登山、骑乘动物和体育竞赛上,不同性别、年龄和爱好所选择的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别,人们对体育旅游项目的选择机会以及服务质量存在较大的意见,各项目的参与率比较低,处于15%~25%之间,并且消费水平整体偏低,有31.50%认为1000元以内消费可以承受,59.49%可承受1000元~2000元,3000元只有9.10%,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略低于一般旅游消费,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体育旅游消费支出幅度差异较大,江西省居民在参与方式上表现出具有结群性特征,首选家庭成员,其次是单位同事,受余暇时间与经济因素的困扰,参与频率较低,愿意每年1次为45.15%,2次32.42%,3次以上为22.42%,节假日选择出游的人员较多83.88%。
四、江西省体验式体育旅游的发展构想
1.追求体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
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目前红色旅游产品深受旅游者欢迎,但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要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吸取借鉴体育旅游的某些特征,整合资源优势,发挥两种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拨、有惊无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把红色旅游融入到人们主动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去,加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和感情的具体化,从而达到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目的。开发如“重走长征路”、“四渡赤水”、“打游击战”如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红色景区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提供舞台———为旅游者创造登台体验的机会
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体育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把舞台让位给体育旅游者的途径就是对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使活动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旅游者在舞台上随心所欲地忘情表演、比赛甚至狂欢。例如利用江西特有的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开发如登山、越野、漂流、探险、射箭、蹦极、舞龙灯,放风筝、荡秋千、踏青、竞龙舟、重阳登高等户外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去体验体育文化,通过有组织的行动来融入体育活动, 加强归属感,体验激动、喜悦、成功与失败。
3.满足个性体验,形成复式开发
由于组合型体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例如,把体育旅游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相结合,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4.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体育旅游产品品牌的塑造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培育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体育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开发著名景区的体育旅游资源是创建产品品牌的一大捷径。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著名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著名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更重要的是,著名景区本身就是对体育旅游产品的最好宣传。如根据《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庐山、景德镇、龙虎山、三清山等地不断开发和丰富景区景点,以体验式体育旅游融入陶瓷艺术、道教文化和客家风情,创造体育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5.加强网络个性化服务
信息商品是体验型商品,体验在网络服务中获得较高的受众。通过网络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了解每一个体育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要求,根据每个人的体验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把网络同旅游线路(项目)柔性设计体系、旅游用品(包括体育用品柔性服务系统相结合,提供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等,针对不同体育旅游消费者创造不同的体育旅游消费环境提供不同的体育旅游服务,使体育旅游服务向“量身定做”的方向发展。加大体验式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对食、宿、行、娱、购、健进行组合服务、包装,形成全球化、立体化体育旅游服务网络,为体育旅游者带来全新的网络体育旅游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郑旭东:体验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8(1)
[2]徐洁:浅谈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以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2)
[3]谭曙辉等: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构想[J].科技咨询导报,2007(5)
[4]谭雁秋:我国现行体育旅游发展的契机及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及发展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俄的传统体育文化 1.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随着西部开发和国家建设重点西移的深入进行,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推动下, 许多少数民族在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方面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耻于经商、墨守陈规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碎, 取代而来的是人口的巨大流动和商品意识的增强。大规模的外出打工、经商使得人们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改善, 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也使得原本简陋的!竹楼∀ 变成了青砖瓦房, 原本悠扬的芦笙声变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纯正的普通话, 整个村寨充满了现代气息。但是,随着现代气息的到来, 原本热闹的村寨变得安静了, 原本充满生气的节日活动少了年轻人的身影, 原本能歌善舞的孩子却成了动画片的忠实观众。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我们尽情的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 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在流失。在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中, 体育文化活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少数民族婚姻习俗就是以体育文化的形式进行的。如拉祜族的射松鼠, 哈尼、彝、纳西、白、阿昌、布朗等民族的秋千类活动, 苗族的“花山节” 登山, 景颇族的“恩鲜鲜”(采花节), 基诺族的“丢包择偶”, 布依族的“跳月”(布依族称为“ 逛场”),壮族的“抛绣球”, 瑶族的“ 抛花包”, 傣族的“丢包”(傣语叫“端芒管”)等。还有许多项目是以力量和勇敢来吸引姑娘的, 如彝族的“ 摔跤”、苗族的“斗牛”、基诺族的“ 顶竹竿”、怒族的“乍螂抛”、水族的赛马、藏族的“ 骑马射箭”、哈萨克族的“马上摔跤”, 等等。由于这些活动是以寻觅爱慕之人为目的的, 曾经深受各民族青年男女的喜爱。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很多民族以这种方式寻找恋人的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活动也被人们冷落了。
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势必造成许多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失。
2.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代通讯和信息
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一场体育比赛在同一时间传播到地球的任何角落。体育文化的传播不受地区、民族、宗教、政治、经济、语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用一种全球公认的身体语言影响着整个世界。大规模的体育职业化发展, 使很多体育竞赛赛事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精彩, 众多体育明星也成为人们的偶像。现代科学技术和众多体育学科的支持使现代体育竞赛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巨大的经济利益使精彩的现代体育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坐在家中, 通过电视就可以看到姚明征战NBA 的比赛实况, 姚明在NBA 的成功, 加上媒体的宣传和商业的介入, 使篮球运动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这种全球性体育共赏的发展趋势, 也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 很多青少年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台球等活动, 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上, 我们也很少能看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 许多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扔进了黑暗的角落。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无情地冲击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
3.发展经济的需要也影响了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不同, 因而有着非常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是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国家优厚的开发政策, 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的投资者。资金和科技的投入给人们带来了就业机会商业机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彩的外来文化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使人们无暇顾及自身文化的发展, 许多宝贵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缺乏传承者,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糟粕。许多宝贵的体育文化已经流失或濒临消亡。如武术项目中景颇族的刀术, 回族的回民七式、回回十八肘、回族大刀, 苗族的舞吉宝、蚩尤拳, 壮族的蚂拐刀、烟花筒, 土家族的十二埋伏、护身耙、鸡形拳、虎占山捶, 畲族的舞铃刀、畲族拳, 阿昌族的晃懒过、阿昌拳, 傣族的三坑拳、破四门铁尺、铁齿、勾镰, 等等。许多武术的练功方法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形成的现在却因没有传人而濒临灭绝。许多人认为吃那么大苦练功没有用是不务正业, 还不如出去找点事干挣点钱。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具有消失解体后不可再生的特点。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流失迅速, 特别是近些年, 这种流失的速度还在加快。
经济全球化形式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全球化作为一种来源于传统社会外部的推动力, 必然对传统社会产生冲击, 促使传统社会的各种文化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 同时, 又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 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作为大众健身娱乐手段的存在是必要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源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军事、宗教、医疗与养生等活动之中, 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蕴含丰富的民族历史、民族信仰、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内涵, 既有显著的锻炼身体的价值, 又可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需求。在我国农村,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它仍是一种理想的健身娱乐手段。然而, 随着农村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到来, 广大群众, 特别是青年一代, 面对现代体育的冲击, 那些近乎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由于缺乏时代感而受到冷落。针对这种局面, 我们应自觉摈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对身体有害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传统体育活动, 借鉴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对一些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易于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进行改造、整合, 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 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使传统体育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和广大群众健身娱乐活动之中, 实现为当代全民健身服务的宗旨。这是民族传统体育面对全球化形势应做出的选择。
(二)传媒、网络的利用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互联网可以向外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文化传播与交流变得十分便捷。这一传播渠道是我们大力宣传民族文化、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疆“ 达瓦孜” 绝技第六代传人“高空王子” 阿迪力就是通过媒体将“达瓦孜” 绝技推向世界的。在征服了许多高山峡谷之后, 2004 年阿迪力在龙庆峡举行了“ 欧洲之旅” 誓师仪式。这次, 阿迪力不仅成功地向30 米高、80 米长的钢丝发起了挑战, 而且还向观众表演了“ 蒙眼踩碟子” 走钢丝、头顶倒立、高空体操、独轮车等绝技。此次挑战之后, 他开始实施其“欧洲之旅” 方案, 初步计划用3 年时间将中国的“ 达瓦孜” 绝技介绍到欧洲地区。随着少数民族地
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发展, 人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渠道对自身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宣传, 使它们得以保护、弘扬和发展。
(三)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全球化加快了信息的传播, 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边陲地带, 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引人入胜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极大地顺应了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 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它们内容繁多, 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 据资料显示大约有1000个项目之多。这些体育项目, 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出了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特征、审美情趣、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祭祀、节庆娱乐、婚葬习俗等一系列民族文化特征, 使其具有浓郁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这也为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和吸引旅游者, 纷纷推出一些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专项旅游产品。例如东北地区的一些旅行社把鄂温克族的滑雪、狩猎等体育活动编入自己的旅游项目中, 或是让游客参加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项目繁多的优势, 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方式。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和旅游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一方面, 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 投入大量资金, 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活动,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例如, 在云南的怒江、西双版纳和楚雄等地, 各族人民经常利用节庆活动来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并以此来吸引游客, 从而, 使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无数游客感受浓郁民族风情、体验新异神奇和健身娱乐的一项旅游活动。同时, 使得体育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还是小规模的、局部的。产业化发展是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渠道。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商业包装,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 一定会取得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势必极大地丰富文化的内涵, 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从而推动产业体系的完善;鼓励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参与, 增进文化信息的交流, 提高他们的收入, 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自豪感;还要促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 使民族体育研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模化, 以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冲击, 同时, 也带来发展的机遇。如在西方体育成为世界各国体育主体的同时, 起源于非洲的迪斯科及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各种舞蹈也已风靡全球;经过改造后的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已走向世界;中国武术、龙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改造与推广, 如今已传遍五大洲, 特别是太极拳, 已成为许多国家健身锻炼和医疗体育的一种手段。可见, 全球化并不是某一种体育的大同化, 而是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体育的流动并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产生影响, 是一个各民族体育互动的过程。一个民族一旦接受了其他民族的体育, 其传统体育即会发生与该体育由冲突至交融、整合的变迁, 全球化因此成为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变迁的文化动因。现在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投入, 如投入巨资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 积极扶持各种体育竞赛和旅游活动, 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等。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展开,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 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