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作文论文
生活——学生习作的不竭源泉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生活习作,一直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甚感困惑的问题。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可是,现在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习作缺乏真情、实感、新意、活力。一些学生受各种影响走入了写作的误区,以为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多看作文书,结果是人人面前摆着厚厚的作文选,却还是个个“望文兴叹”,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原因何在?将作文与生活架空,只为应付“作文”而写“作文”,怎么可能有真情实感?怎么可能有写作的欲望和冲动呢?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体验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才能使学生摆脱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才能使教师摆脱作文无法教的困境。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实,作文并不难,只要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意义,掌握了“窍门”,学生自然会由“怕写”到“愿写”到“乐写”的。在这里,我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为例
谈谈我的体会。我是这样做的:
一、处理好“书面积累”与“习作”的关系——求“真”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书面的积累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讲读课文的学习,积累优美词句及好的写作方法。比如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荔枝》,对于指导本单元作文很有帮助。这篇课文以荔枝为线索来回忆母亲,表现了母子亲情。本文虽然写的是生活小事,但是浸透在每个词语、句子中的情却是天地间的至情。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夫,也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情”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要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等表现出来。本文就善于把“情”字渗透在叙事、描写之中。“我”买荔枝、吃沙果时的言行,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母亲见“我”买回荔枝的嗔怪言笑,吃荔枝时的动作话语,临终前竟然一棵荔枝也没尝的做法,包含的情更是丰富。另外,写文章表达感情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心理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感情,斟词酌句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直接抒情可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点化环境可以抒发读者的感情等。课外的积累主要是指收集整理或者是进行一些小练笔,比如我们要求并适当地指导学生设计编辑个人的积累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分门别类地收集好词佳句以及名言、名篇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有了充分的积累,只是作文的起步。独立的表达,才是习作的真正开始。这就要求切实上好习作课(这里指当堂“作”文,而不是“说”文),要求学生在作文课上独立作文,而不是生搬硬套,不是搬出“积累本”来
摘抄,七拼八凑成一篇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不少,而真实的感情呢?要么没有,要么就是缺少一根主线——连贯的“情感线”。所以,作文课上,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一气呵成”,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自己大脑进行加工处理过的信息符号。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成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发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求真中出新。
二、处理好“生活积累”与“习作”的关系——求“新”
学生写作材料贫乏单调,写不出有新意的作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封闭的课堂,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缺乏锐敏的感知和热情等等。所以说,即使学生拥有了丰富多采的生活,也不一定就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作文题目的雷同造成了学生选材上的懒惰,甚至有的学生一篇作文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长进不大。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物环境景物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及时记录。比如学了《荔枝》一课后,我根据课后提示,布置学生课下作业: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情,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这样做,为本单元写好人物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有计划
有目的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全面认识事物。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不断地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有活力,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别具特色,富有新意。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笔下的人物真正“ 活”起来
只要细心观察和真切描绘,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味、感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学生就能写出充实鲜活的文章。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 让教学的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要说人了,各有各的特点。人活在这世界上总得有个环境,在那里,他必然接触许多其他的人。所以,你笔下的他不能是孤家寡人,一定要让他跟周围的人产生联系。同时,人在生活中又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你笔下的他又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让他成为事情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角。这就好比戏剧舞台,如果仅让花脸唱独角戏,没劲;配上几个对手搭档,就添了几分精神;再打闹一番,观众的胃口马上就被吊起来了。老师当然不是让我们去写死人,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本领,往往会写出“死板板”的人来。所以,这“活”字的意思,就是要把人写得形象一些,使人读了脑子里会浮现出活生生的模样来。可以写人物的外貌,先拍出一张有鼻子有眼的“照片”来;可以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让照片上的人会说会笑、会走会
跳,照片变成了“电视”;还可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让电视上的人物通过旁白画外音展示内心世界,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嘿,活了。
总之,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第二篇:情境 生活 作文经验论文
情境•生活•作文
摘要: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本文主要从“情景再现,学会观察;触景生情,感悟生活;创设情景,放飞想象”等三个方面写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写作能力,由怕作文到乐作文。
关键词:生活、创设情境、观察、想象、作文教学
《语文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无疑是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做根基,瞎编胡诌的作文是不会感人的。而小学生往往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熟视无睹。每到写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现出畏难的情绪。他们那紧皱的眉头,那咬着着笔盖迟迟不下笔的样子,那写出来的干巴巴的文字……让你不能不想:为什么孩子们会这样?我们怎么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除了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学会表达,更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悲喜乐。没有情境,就没有作文,任何作文都需要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完成,而生活是一个个场景组成。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情境再现,学会观察。
上海师大钟为永教授曾经指出:“文章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它的材料来源于客观世界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是文章的源泉和土壤。学生要注意观察社会生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多看看,多听听,就不难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为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善恶美丑,体现到其中的喜怒哀乐?敏锐的观察力是关键。著名的艺术家罗丹也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我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能力,让学生能拥有一双慧眼,一双敏锐的耳朵,一颗善感的心。我结合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序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选有许多写景和说明的课文,结合阅读教学,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怎样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如学《三峡之秋》让学生理解作者按时间顺序,观察了中秋这天三峡景物的变化;学《七月上天山》明白作者则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描写了天山美丽的景物;而学《仙人掌》一文则明白作者是从根到茎再到叶介绍了仙人掌的特点。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上,去公园走走,到花坛边看看等,再有序地把所观察到的表达出来。
2.观察要有心
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鼻嗅,用手摸,更要用心体会。平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花坛里的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观察蔬菜、水果时,还可以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学生观察体验后,再提笔写,何愁无内容。
3.观察要抓特点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比较中捕捉不同事物的特点。
如指导学生写人的外貌时,我请几名学生上台,让同学们抓住他们不同特点在比较中观察,然后再分别给大家描述,让大家猜猜说的是谁。在外貌描写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运用比较来观察人物的活动,如再现同学扫地、擦黑板、掷垒球等情境,指导学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写清楚,必要时进行“分解动作”,让学生学会选准动词。经过这样的观察、描述训练后,学生逐渐学会能在比较中寻找差异,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观察描写了,对写作也有了兴趣。学生写的《我眼中的她(他)》真是异彩纷呈,令人欣喜。
二、触景生情,感悟生活
1.写自己,感他人。孩子们最熟悉的人是自己。我引导孩子写自己的事。学生们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啼笑怒骂皆成文章”。如:写写自己有哪些优点?从什么事情看出来?写写自己有哪些缺点?从什么事情看出来?写写自己有什么爱好?从哪儿反映出来?再感悟身边的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学生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心有所得,便会产生一种惊喜。他们会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心情去看待寻常的人和事,能在寻常生活中有独到的发现和认识,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以至引发文思,写作中达到胸有所积不吐不快、下笔左右逢源的状态。后来孩子们写的《我们的汪老师》真情感人,而且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2.写自然,感活动。大自然浩瀚无边,它给我们提供的材料,形象最生动,色彩最鲜明,音响最动听。节假日,我总是号召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觅春踏青,去欣赏花鸟虫鱼,去感受冬日的阳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还最大限度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各种实践与游乐活动,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生活体验的好方法。
3.写见闻,感时代。我指导学生读书看报、看电视,关注“热点”新闻,让学生由被动地听大人们谈论变为主动地关心,进而产生自己的见解,并写下来。学生不但写作水平提高,而且逐渐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敏锐眼光的、热爱生活的人。
三、创设情景,放飞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作文时,如果只会记实,不会想象,笔下的事物、人物就会显得死死板板。于是,我会适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
1.根据所学课文创设情境,引导续写。对课文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未穷的,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学了《穷人》创设结尾的情景,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创设小女孩再现的情景,写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2.利用多媒体制作场景,引导想象。看飞船载人飞天的场面,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我是——》。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灿烂的前景。如一个学生写道:“假如我是发明家,我要发明一种特效药,这种药像神话里的灵丹妙药,无论穷人害了什么病,只要一吃,就会康复。再没有穷人因没钱买药而全家痛哭流涕——”
3.创设生活场景,展开想象,激起写作欲望。
利用在作文课,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橡皮大战”,“三分钟小测验”“成语接龙”等。孩子们在趣味的活动中,推测其中的“玄机”,想象其中一些情节,激起写作的愿望。如在《难忘的课堂中》,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三分钟小测验”的过程,写出了这次与众不同的测试带给自己的惊喜、刺激、懊悔、思考、启迪等,真真切切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4.观看电影或电视,引出联想,写观后感。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适合的有意义的电影或电视。观看后引导学生把所看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写观后感。如孩子们很有兴趣地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夏洛的网》之后,都写出了很有见地的观后感。有些同学的文章还被发表到县教育局网站上。
创设生活情境,是生活的一种再现,激起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增强了学生写作兴趣。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逐渐感觉到生活处处皆作文,不但消除了作文的为难情绪,而且还乐享其中。
参考文献:
《情景作文教学谈》邓明东 江西教育 2001年01期
《“情景教学”的操作体系》 李吉林 《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 《作文教学呼唤真情》 郭娟 综合天地 2005年 《小学生情景作文初探》 马丽君 小学教学 2009年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张淑红 吉林教育 2011年26期
第三篇:论文快乐作文快乐生活
快乐作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对于乡村的小学尤其是高年级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往往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工作这两年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感受,我认为写作文的真正目的应在于表达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让学生快乐作文,快乐表达。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读书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读是写的基础。通过诵读,阅读各种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为此,我们班设立了小小图书角,从四年级开始,用同学们捐的压岁钱,为班级增添书籍。三年来班级的书已积了一大堆,使学生方便看书。书的类型也很多,有《科学幻想篇》、《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名人故事》、《寓言故事》、四大名著、外国名著等等。每学期都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上课时,也常常以范读引路,深读共鸣,精读精彩片断。逐渐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以适合新世纪所需的人才。现在,很多学生已养成阅读报刊,种类课外书的习惯。我想,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一定会体会到:书的海洋,魅力无比。
二、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尤其是小学生仍处于模仿的阶段,特别需要汲取优秀作品的养分。比如:在教完《草原》这课后,我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然后模仿作者原文的结构进行习作。平时还可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练笔,比如《乡下人家》和《山中访友》这两篇课文学生都特别喜欢,感触很深,我就顺势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和练笔,效果都不错。
2、通过写周记来积累
为什么不选择写日记?日记每天都写,内容空泛,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往往不能真正地坚持下去。而坚持写周记却是极容易的,由于周记的时间相隔较长,内容也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所以它是积累材料和练笔的绝佳途径。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我接手这个班时已是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差,连成绩最好的学生谈到作文都说头疼,有学生甚至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不当作家,可不可以不写作文啊?面前这样的情况,我就规定学生每周必须交一篇周记,学生可以记一周里发生的最难忘的事、最高兴的事、最难过的事、最得意的事……总之前提就是学生真正有兴趣的。刚开始学生都不情愿,认为写作比登天还难。我就想了各种办法来激励他们,比如两次一次优秀周记的朗读,贴贴画等等,但最管用的还是评语。每一次评语我都非常用心写,常常跟学生真诚地交流,发现一点优点马上给予大大的鼓励。有的孩子成绩不怎么样,但看到老师非常认真地听他“说话”,就开始乐于与我在纸上交流,我也喜欢给予回复,有时候评语洋洋洒洒都要写去大半篇。慢慢地,学生兴趣越来越高,竟真有一些可看的语句了。虽然每次改周记都需要很长时间,但学生都写得很用心,我读着也很快乐,透过纸背能看到孩子们水晶般清澈的心灵,写周记和批改周记成为我和孩子们最幸福的事。
高年级的学生切忌不能硬性规定周记的题目,一旦规定,学生写作的心理负担就会增重,以前我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爬完一次山,都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周记的形式写出来,部分学生就会在周记里写这次活动真没意思。后来我搞了活动就不作规定,也故意不提,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写这个题材,而且写得很认真。这样一来学生可写的范围广了,写得轻松自由,往往吐露了很多自己的真心话,有的孩子在周记里向我提议怎么管好班级;有的告诉我对某个同学的意见;有的与我分享生活中小事里发现的道理……别看都是农村孩子,话语往往很质朴,却因为都是心里话,很是有些深意。常常会在周记中发现学生的烦恼,我都会及时地去帮学生卸去负担。比如刘书林,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孩子上学期刚转到班上,挺可爱的孩子,却在我们学习《怀念母亲》
后的周记是写道:“放学后回到家,爷爷奶奶都不在,家里冷清清的,这时候,我想起了妈妈,忽然觉得很想哭,妈妈在身边时我总觉得她唠叨,什么都管我,现在……”看到这些,我心里不由得酸酸的,可怜的娃娃啊!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特别注意关心他,还给他妈妈打电话,让她一定多和孩子通电话。
周记就像一座彩虹桥,它连接了我和学生的心,帮助我更全面地去认识和了解学生,让我更好地做好了班主任工作。学生都写得很用心,我读着也很快乐,批改周记是我所有工作中最开心的事。
三、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南京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学生能说真话、实话,这样的描写最感人。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教学
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有所裨益。
第四篇:作文论文:生活、想象与作文
生活、想象与作文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学生害怕作文有着切身的感受。一到作文课,学生就唉声叹气,提不起精神。打草稿时,咬着笔竿,眉头紧锁,半天才憋出几个字。甚至在学生中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碰到作文心就烦。”如此这般,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可想而知了:干巴巴,记流水账者有之;生吞活剥,说假话空话套话者有之;絮絮叨叨,离题万里者有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就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学生害怕作文,写不好作文这一“老大难”问题,我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积累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因此,我们必须将生活引入习作教学中。而把生活引进教学当中,首先就要强化学生对生活的印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人往往视而不见,认为只是小事。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小浪花,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求题材。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有感而发,写出好文章来。如:活跃的课余生活,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丰富题材。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做有心人,去发现、探究、感受,并激活生活的点滴印象。让他们意识到,在生活、学习中发生过的许多事情虽小,但很有意思,这就是很好的题材。只要加以提炼,就可以写出很不错的文章来。如本学期四年级第四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在文章中运用几个象声词。因此我便布置学生选择一个地点去听声音。有学生选择到马路边听。第二天,他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我原来以为汽车都是‘嘀嘀’一种声音,昨天我听了,才发现其实汽车的声音有很多。”他甚至还给我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亲耳去听,学生对象声词有了形象的认识,在作文中自然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
二、拓宽思路,让作文走近生活
新课程越来越呼吁习作教学要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从传统单一的训练中走出,提倡开放式作文。开放式作文,就是要求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借助各种渠道由学生自由命题,进行跨跃式写作,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的理想”,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在纸上“快乐地挥洒”。因而在作文形式及内容的选择上,老师、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而这天由于气温降至零下,学生的穿着发生了变化,我便让学生讨论天气变冷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说衣服穿多的,有说戴了帽子的,有说不想从被窝爬出来的,还有说窗户上结了窗花的,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冷》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再如我在教授《我喜爱的××》这篇作文,就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这样的作文源于学生熟悉有趣的生活,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交流欲望,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倾吐氛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倾诉对象,说出自己的喜好。而且不限体裁,不拘格式,可写人,可叙事,可状物又可写景,便于学生开拓思路。在这堂课中,学生自然畅所欲言,说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写下来更是下笔千言,极具个性。通过构建向生活开放的模式,给学生的表达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充分地张扬,也使作文走近了学生的生活。
三、大胆创新,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如果说生活可以给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的话,那么大胆、新颖的想象就如同给习作插上了一对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多首古诗,高度凝练,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有不少课文留有空白和悬念,可让学生补写空白。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实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产生想象,对文章简略部分或添情节,或加背景进行扩写;对课文的比较含蓄的结尾引发联想和想象,进行续写。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开放型活动诱发想象。“物随景迁,辞以情发”,学生有了情景的依托,把阅读感知的形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衔接起来,进行沟通、变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这样的训练,能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当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甚至也不是一学期或一学年能够完成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需要我们持
之以恒地努力,需要我们不懈地探索。
第五篇:生活教育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星期二,我们结束了为期12周的“生活教育——成功人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完成这篇期末论文之前,我认真回顾了在课上所学的点点滴滴的知识。结合我上课前后认识和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我明显感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给我带来的变化。
所以,请允许我借此机会表达我对学校选择开设这门选修课程由衷地感谢,并感谢两位外教老师和翻译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精彩的讲解。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如此必要,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让我们更加自信、成熟,更加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课程中,老师除做了精彩讲解外,还有计划的要求我们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并完成了关于性格特点、价值观等方面的测试。课程中的每一部分都经过了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并要求我们在实际中进行个人应用,我们收获很大。
以下就是我结合自身的现状及上课后的改进,分别就学习的内容做出的总结:
(一)我的自我现状、原因及上课后的改进
在第一节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健康的六个因素是身体健康、智力激发、情感健康、称心的生活角色、社交效力、心灵之旅。要通过“保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身体脂肪”、“避免吃糖、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避免吸毒、酗酒、吸烟”、“靠锻炼和饮食达到身体健康”、“锻炼积极的生活方式” 等等方法来来把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
从前在日常生活中我并没有过多注意饮食中营养的搭配。在课程中,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关于饮食和运动的信息和建议。之后,我按照标准尝试着做了一些改变。每天不再吃大量的主食,而是增加了蔬菜、水果的摄入。
至于吸烟、酗酒、吸毒这些问题,还离我有些距离。一直以来我都很明确它们的危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全力保护好自己及家人,避免接触这类有害物质。也会主动劝说身边的朋友,让他们意识到这些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变这种错误习惯。
我认为在“自我”方面,我改变最大的是关于“个人时间管理”的方面。进入大学以后,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还担任了班级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的工作,并广泛参与了学校的社团活动。本意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时间安排,经常会因为各种活动过多占用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在认真学习了“个人时间管理”的内容之后,我经过仔细思考,把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排列了优先级,作了明确的规划,较好的利用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个“人理财方面”,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几乎没有个人收入,生活费还是要家长出的。可是总是因为没有计划和约束力,总是花的无影无踪,还没有注意划到哪些地方了,钱就没了。现在,我把每个月的生活费分装在不容的信封里,有计划的花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后我会继续坚持,合理安排应用。
价值观是个人做出人生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是塑造个人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了解价值观,我能更有效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和价值观测试,我明确了我的价值体系是“传统型”,我的核心价值是“忠诚”,目标是负责任的生活,并且相信人们可以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
(二)我的友谊现状、原因及上课后的改进
在课程上,我学习到友谊是使人的一生健康而有意义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友谊能够使快乐增倍,而是悲伤减半。真正的朋友需要努力获得 和无私奉献,要用正当的方式而不是馈赠来获取。
我的友谊现状是人们都认为我友好和善,和我在一起感到舒适自然。我有一些好朋友,凡为基本局限在同学,有的是初高中的,更多的是现在的大学同学。不过我和我的朋友们很少黏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参加了不同的学校、社团活动。但每次在一起的聊天讨论都非常轻松愉快。不过我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有产生分歧的时候。然而与孩童时代所不同的是,我们不再会争吵打闹,没有了当年的任性与调皮,而是多了好多包容与谅解。就算偶尔产生了不愉快,也会在良好的沟通之后烟消云散,丝毫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群体中,我总是感到温暖幸福,我与家人、朋友、同学或社会中的人都能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我一直都明白世界给了我们每个人与众不同的外表和内心,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与周围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成功互动,尊重并接受持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能建立并维持与重要人物的亲密关系。
不过我也在课程中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尽管似乎与大家都可以打成一片,但我的内心中还是更愿意和跟我相似的人在一起,和那些跟我差异太大的人在一起确实会让我感到约束和紧张。我一直在努力维持于各种不同人物的友好关系,令人们在表面上不会看出我的排斥情绪,不过有时确实感到疲惫。
在“解决冲突”这个问题中,我想说的是,我几乎不会与人发生冲突。无论是与和我不同性别的人,还是与和我不同性格的其他同学,我似乎都是个好脾气的人。可能是由于自己忍让的原因吧!不过我的忍让并不是因为我逃避矛盾或者委曲求全,实在是没有机会让我感到需要发脾气。
虽然没有丰富的解决冲突的经验,但课上的知识还是让我懂得了发生冲突并不完全是件坏事,让我学会了很多争取处理冲突的方法。并且让我明白了人们之间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发生冲突。解决冲突要在三个方面即态度、方法、行动都打成一致。即发生了冲突要双方都有敞开、接纳、和谦虚的态度,要实现把情绪放在一边,共同查清事实,讨论问题,相互理解,对事不对人。要相互理解,发生冲突时不向他人抱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直接与对方解决分歧。通过解决冲突,可以深厚彼此的关系。
(三).我的婚恋现状、原因及上课后的改进 正如老师所说,这一部分的确是我最感兴趣的,我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性经历,对爱情、性、婚姻了解的不多,有些地方也很片面,但是通过几次课之后,我了解了很多,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爱情。下面是我所学到的爱情观:
在爱情的开始阶段,正确的爱情观意味着冷静和选择。如何找到真心相爱的对象,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相貌,这很正常,因为相貌是人类的天然品片、第一印象,但问题在于相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相貌尽管重要,更重要的是内涵。因此,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首先要克服以貌取人的心理误区,而慎重地选择与自己精神上有交集,能在精神上双方可以交流融合的对象。
在爱情的发展阶段,正确的爱情观意味看包容和协调。两个人相处在一起,不可能不遇到碰撞之处,如果不能相互包容对方的缺点,哪怕爱情坚若磐石,也会在一次次的碰撞后逐渐崩裂。同时,还要学会协调爱情与工作、事业之间的关系,不能拆东墙补西墙。
在爱情的高潮阶段,正确的爱情观意味着责任和义务。爱情的高潮是婚姻,而婚姻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在婚前就已表现出来,婚后就更重要,因为婚姻使这层责任加上了法律和道德的光环,只要真正的爱情存在一天,对对方的责任就将伴随两个人一天
在爱情的结束阶段,正确的爱情观意味着坦然和坚强。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结合,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继之以婚姻。如果一个人真遇到了这个情况,那就必须坦然面对。因为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一段爱情结束了,生活仍然要继续,个人的事业也仍然要继续。失去爱情是痛苦的,但一个人应坚强起来,战胜痛苦,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最后,再次感谢“生活教育——成功人生的基础”课程给我带来的巨大收获。我比以前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了解爱情、婚姻以及性。
相信我的人生将会因为接受到这些知识而过得更加顺利,更加有价值,有意义,期待能有机会再次接受这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