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都县高庙中心学校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表
乐都县高庙中心学校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表
讲解的方式方法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4.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分层练习。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也要采用分层的形式,根据选做和必做的要求,出示几种类型的题目: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题,思维训练拓展题,这些题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勇挑难题,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同时通过小组之间互相命题,体验当小老师的乐趣。
5.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分层作业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导处、教科室主任每学期都要为教师上好示范课,研究展示课。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年级组也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个内容,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被调研的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以提高,作业效果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从而提高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调研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作业的出现。如此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6.教学评比推进研究。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整体推评比活动。通过评比促进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也推动了课题
第二篇: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样本)
《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检查、指导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就我校省级一般资助性课题《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个汇报。
一、问题提出背景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师。“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从此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2004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语文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发展更是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并最终影响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不但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语文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不高,且专业发展进程慢、差、费,农村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尤甚。像我县(安仁县),就属典型的“老、边、穷、农”县,我们在对全县一些乡镇学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研中,发现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困难急需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培训层级不高。我县绝大多数教师只参加过校、县、市级培训。其中参加过县级培训的占89.1%,市级为25.5%,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只有1.8%,而参加过省级培训的为零。这充分说明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闭塞,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机会太少。
2、培训内容存在弱项。主要是以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为主:它们分别占60%和58.2%。而教育政策法规培训、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培训就相对薄弱了些。培训内容的木桶效应已经成为了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3、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只有14.5%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83.6%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还有1.8%的教师认为效果不好。这表明我们在培训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还需非常重视培训效果并努力提高培训效益。
4、教师学习问题不少。一是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自学为主,只有30.9%的教师参加过小组学习和进修学习,25.5%的教师参加过集体学习,专题性的业务理论学习则更少;二是学习时间不多,以学期为单位,大多数教师在20天以下,只有21.8%的教师超过了20天;三是学习资源比较匮乏,教师们手中的教育专著、教育杂志、学科专业类书籍稀少;四是学习内容偏窄,主要是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为主,注重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的只占了43.6%和 21.8%,注重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的就更少了,只有5.5%。
5、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思索较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明白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面对调研题目,不知如何下手;还有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用当年自己的老师教自己的方法再来教自己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很少有过思考和探索,更谈不上创新;也有部分教师虽然能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归纳,但只是归结草胚,没有理性的升华,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且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满意,认为自己的课堂效果好的不到20%,其中认为自己作文教学效果好的只有1.8%。因此,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探讨任务艰巨,启动艰难。
6、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较多。一是对学校教学设备设施不齐不足、课时量与授课内容相冲突不知如何是好;二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不好,兴趣不浓、积累不多,理解能力较差不知所措;三是实施新课改后,对教材不知怎样理解才算把握准确,对教学资料不知如何处理才算恰当;四是对语文课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模式去上才最有效,心中一片盲然;五是对某些学校教学太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矛盾不知如何是从。六是对常规教学与教学研究不知道如何有机融合,不知道“抓手”是什么。这种种困惑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7、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专业情感欠缺。在座谈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都不愿当语文教师,哪怕自己是学语文专业的,因为语文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工作辛苦,且常常费力不讨好,致使他们的心理疲倦和职业倦怠感严重。
由此可见,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的。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研究,是沿着“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人被动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脉络发展的。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就开始了,至今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教师特征研究、教师信念研究、教师认知研究的视角或范式转换,主要涉及教师专业特征、教师专业化标准、教师成长阶段、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
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虽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成果喜人。至今可搜索到的有关“教师专业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几千篇,专著十余种。尽管如此,局限却不容忽视:一是成果多且杂,缺乏有效的整合,难以产生“教育生产力”。二是大多数研究者来自重点师范大学和大城市的研究机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名师”的研究上,对面广量大的普通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不够,关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论文和专著也少,本土化研究范型亟待强化。虽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受研究惯性的影响,我国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仍十分薄弱,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三、课题内涵界定
本课题探索的对象是郴州市安仁县乡镇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区域是以农村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课题将通过探讨适合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来研究适合全县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策略;通过反复实践,提升全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精神,促进全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这一课题的内涵界定属于探索和实践课题。
四、研究意义价值
我们研究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在于:
1、理论价值: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我国农村还只是起步阶段,如何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化、行为本土化、管理科学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尚有许多盲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能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素材、参考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可以拓展和深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应用价值: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正经历一场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受区域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的评价普遍偏低。要让他们真正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就必须寻求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的新方式、新途径,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我们研究该课题,旨在通过对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寻找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途径和实施策略,尽快提高农村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五、研究目标与理论依据
1、研究目标:
①通过对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升他们的专业精神、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实现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②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提高农村初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③通过对全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县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④有效推进新课改,以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2、理论依据:
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概念,实质上就是关注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扩张个人知识及技能为发展方向,强调个体主动发展的专业能力。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当前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有三种: 一是“理智取向”理论,核心是:什么样的知识对教学是必须的;二是“实践-反思取向”理论,核心是:教师实际知道些什么;三是“生态取向”理论,其常用术语不是“知识”、“实践”或“反思”,而是“文化”(culture)、“社群”(community)、“合作”(collaboration)与“背景”(context)。这三种理论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其中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单独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实质,而应将三种理论统一起来,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重视给教师有用的知识,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
②终身教育理论:1970年,保罗•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专著。书中对“终身教育”作了系统论述,这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最基本、最权威、最新的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迅速变迁、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个人必须不断充实和完善、构建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职业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③行动学习理论:“行动学习法”是雷格•列文(英)创建的,它是一种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行动学习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它以学习共同体为专业知识创造、转化、共享的保障,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
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论的缺失更是成为了制约他们专业发展的瓶颈。广大教师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特别是开展本课题研究,必须要有先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作为支撑。
⑤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师要获得较好的专业发展,必须要用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必须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必须掌握语文科的性质和语文学习理论、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学评价理论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六、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①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通过探讨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组织管理方式、培训内容体系,构建一套适合全县农村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②实践研究:采用“校本研修”形式,走教师成长内培之路,通过探讨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研究出一套适合全县农村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调查分析、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于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①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经验交流、随堂听课等方式,了解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现状,进而研究确定适合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②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研究国内外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思路,进而分析论证我们所确定的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构建一套从理论的角度上适合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③行动研究法:按初步构建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程序,去研究基地进行实际检验。课题组成员做到边研究、边修正、边总结,不断完善模式,最后达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④经验总结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规律与理论。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将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分步分段推进,反复实践,不断深化课题研究的策略进行研究,为期2年(2008年10月——2011年3月)。
①准备阶段(2008.10——2009.3):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和领导组织,调研论证,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②课题具体研究阶段(2009.4——2010.8):按课题分工,明确职责和研究要求,全面付诸实践,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经常总结,形成随时记录,个案分析和阶段报告。
③总结评估阶段(2010.9——2011.3):总结整理,反馈校正,为最终课题成果的形成做好全面准备;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申请结题。
九、研究基础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研究,由主抓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周邦清同志亲自担任本课题的主持工作。周邦清同志,中学高级教师,12年高中教育,12年教学研究。曾参与5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8篇,获奖20多篇,是市级优秀教研员,县优秀知识分子。参与课题研究的阳爱华和谭诗科两位同志,一位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一位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书记,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管理能力,是具有开拓精神的专家型领导。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都具备中教一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不但有这方面的研究兴趣,而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都是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十五”期间的县市省级课题研究,都顺利结题了。作为教师培训基地的进修学校,我们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师培训资源和实践经验。
另外,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还提供了五个保障条件:一是组织保障,建立以阳爱华校长、谭诗科书记为组长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学术保障,建立以主抓教研的周邦清副校长为组长的专家支持保障;三是经费保障,课题资助经费和学校自筹经费,将确保研究经费的落实。县教育局对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将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四是时间保障,学校将给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研究时间保障;五是将给研究者必要的交通及其它工具和信息设备的支持保障。
因此,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刻苦钻研,课题研究一定会创造出佳绩。
十、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我校的《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在省继续教育中心专家指导下,在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下列工作:
1、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写出了详尽的调查报告。
2、撰写了课题申报立项书,并向县教育局作了汇报,在省继续教育中心“十一五”规划课题办公室获准立项,批准文号为XJK08JJZB032,属于一般资助课题。
3、学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对内组织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等与课题相关的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对外,抓住一切学习的好机会,力争让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培训。2010年5月26日课题组派研究人员谭仨玉参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现场研讨会”。培训回来后又召开了学习汇报会。通过对课题组成员的内学外培,增强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标,掌握了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水平。
4、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对研究人员进行了任务分工。
5、拟定好了课题研究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做好了开题论证工作,并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
6、按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课题组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每月月初有个课题研究布置会,月末有个研究工作小结会。自研究以来,课题组除了在校内召开了14次课题研究会议外,还举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课题研讨会。第一次是课题开题论证之前2009年5月4日在清溪中学召开的课题调研会。主要是调查了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搜集了相关研究素材,探讨了研究思路,为后来的课题论证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题开题后,2009年10月28日我校与关王中心小学联合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教学研讨会,听了两堂观摩课,共同探讨了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为后面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课题组研究构建出了小学语文“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和初中语文古诗课型之“一诗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为检验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2009年12月3日和2010年9月28日课题组分别在城关二小和清溪中学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的课题研讨现场会。研究人员谭仨玉和李瑛各上了一堂研讨课,请专人录制了课堂教学光盘。课后课题组成员与实验学校教师积极讨论,认真分析研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反思修改不够完善的地方。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反思、修正和提升,及时向省课题组指导中心汇报研究动态,请求指导。
7、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该课题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①初步构建了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学科分班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课题驱动模式、互助团队培训模式、校本培训能级模式、骨干教师动态培训模式。运用这些培训模式,我校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班有十三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培训班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都被评为优秀。②探讨研究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学习“四步走”模式:引着学、领着学、逼着学、争着学。运用这种学习模式,教研室组织全校教师每年要进行八次集体专题性的业务学习,由教研室选定专题和主讲人。主讲人备好课后,教研室要认真审稿,严格把关讲座质量,这样引领教师学习。除了集体学习,教研室还规定教师每周的自学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并要有学习笔记。期末要检查,检查结果与考核评优挂钩,这样逼着教师学,慢慢地教师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了,从被逼着学转向了自己争着学,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③探讨出了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即初中语文古诗课型之“一诗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和小学语文“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这些理论模式正在被实验学校实践运用,通过实践来检验四种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④通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已取得了一些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获奖论文有:周邦清的《杂谈琐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曹盛花的《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均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周邦清、李瑛、何花合撰的《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调研报告》荣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谭仨玉的《开拓进取,谱写教师专业发展新篇章》在2010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段中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初探》荣获省一等奖;李瑛的《一诗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发表在《教师》杂志上;周英俊的《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杂志上。
十一、前段研究工作的反思及后段研究工作的部署 前段研究工作是认真扎实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实践,开展活动,专家指导,全员参与,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研究人员及实验学校的老师在课题的带动下,逐步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在课题的研究中成长着自己。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着不足:研究人员的理论修养还必须加强;总结归纳反思提高工作还必须加强;实验学校老师参与意识还必须加强。
后段研究工作要更认真扎实,具体完成以下六项工作:
1、做好迎接课题中期检查准备,撰写好中期检查报告;
2、收集归纳分析整理好各阶段的研究素材,为最终课题成果的形成做好全面准备;
3、撰写好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4、收集整理编辑经验论文和研究成果;
5、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邀请专家现场结题;
6、在全县区域内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最后,恳请课题组各位专家对我们初步探讨出的四种理论模式多提宝贵建议,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多加指导。我们一定会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扎实地研究,力争按期如质完成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顺利结题。
安仁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何花 执笔
2010年9月14日
第三篇: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中期检查报告
迎秋里实验学校 戴晶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所有研究成员认真、落实地完成各项研究工作,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理论学习、问卷调查、主题案例、展示课、学生作业展五个方面展开。现将本课题2个月来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如期完成了课题开题论证书,并于9月20日召开了课题研究成员分工会议。在进校教科室老师的组织下,于9月26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课题开题论,并获批准同意开题。
二、为了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并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思想指导、理论支持,确定研究方向,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集中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对该阶段的工作做了详细的总结,撰写了课题理论学习阶段性总结。
三、问卷调查工作汇报
我们成立了调查问卷制作小组、问卷调查工作小组和调查结果分析小组。在问卷制作小组组长本人的负责下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制作工作。在问卷调查工作小组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按时成功完成了对本校四年级八个班48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最后在结果分析小组合作下,形成了问卷调查报告,同时及时总结了本次工作成功的经验,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更好的进行。撰写了课题问卷调查工作阶段性总结。
四、对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
(一)错误类型分析
根据学生收集的错题研究情况,具体错误类型可归纳如下:
1、口算错误
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这种错误主要以下两种情况。
(1)计算失误。例如: 154-78=88(2)口诀混乱。例如: 5×9=54
2、方法错误
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计算法则错误。(2)运算顺序错误。例如:100-16+14 =100-30 =70(3)算理不清。
3、其他错误
(1)误认。误认这种错误是属于感知性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在计算中是比较常见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举例
错误:123-15=100 12+9=19 132-15=115 123-15=138 错误情况分析;抄错数或符号 正确 :123-15=108 12+9=21 132-15=117(2)误写。误写也叫笔下误,就是本来计算正确,但在写答案结果时出现了笔误而产生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生计算中也经常发生。例如: 957-709=284 957-709= 248(3)误算。误算多发生在多位数加减的过程中,在某一位进行计算时,发生了加减的混乱,该加的减了,该减的加了。比如计算时进、退位搞错,有的该退位的不退,不该的退的又偏退了;不该进位的进了,该进位时又忘了。退位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用减数的个位减去被减数的个位。
二、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计算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粗心,根据以上的错误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学生的计算能力来看
(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熟练,常出现六九四十五等类似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时出现错误。
(2)对计算法则不明确,算理理解。运算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的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
(3)没有形成技能技巧。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计算多样性,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但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形式,而没有形成技能,所以也会发生计算的错误。
2、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
(1)感知比较粗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受。”同样,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如把 54 写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
(2)受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影响。由于受小学生本身的年龄、个性、兴趣、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很短(据统计在一节课内学生的注意力只有15分钟左右),并且注意也不容易分配,要求他们在同一个
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上来时,他们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3)记忆的影响。小学生记忆具有不清晰,持久性差的特点。学生因记忆因素所造成的错误,主要是由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提取出了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忘了加1或退1;有时在草稿上计算是正确的,可抄到作业本上抄错了等等。
(4)负迁移的影响。比如:学习了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时,学生有可能会把一道本不能进行简便计算、而要按原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题,而去随意改变顺序从而出错。运算要避免这类错误的产生,要在学习中把后来学的知识信息与原先的知识信息,进行不断比较,用比较来鉴别知识的异同。
3、从学生的习惯来看。
(1)重智力开发、轻习惯养成。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各种娱乐设施越来越多,各种特型玩具也层出不穷,这些固然有开启孩子智力的优势,但它们均以活动的、跳跃的方式出现,以多彩的外表吸引孩子们,这些东西长期出现在孩子的眼前,他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不稳定状态,时间一长,将影响到精力集中地观察某一物体,或者虽然观察了,也是大概的,不会细细区别,缺少稳定性。这些不良因素,让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出现不知所措或浅尝辄止,使孩子缺乏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缺乏认真、仔细、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由于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3混合等。书写时乱涂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竖式,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将竖式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于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3)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有些学生受经常计算错误失败的影响,每当遇到大数目的计算问题时,就缺乏了计算的信心和继续坚持计算的意志,在心理上产生了烦躁、不耐烦、厌倦,畏难等情绪,致使计算的错误大大增加。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平时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认真核对数字和符号,计算题是由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比较单调。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感官的疲乏,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容易混淆。因此,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
及时和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因为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而白忙一场。认真书写、审题和计算,特别演草本要认真书写。作业、练习的书写一定要工整和规范,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隔,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必须先审题,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动笔计算。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这样能保证计算的正确率高。
六、研究的困惑和今后的思路。
研究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课题组的教研活动课中的课型与我们平时“日常数学课”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区别,两方面的衔接与融合还很不到位,所以在所有老师的所有课中都体现我们课题的重点还是很大的问题。另外,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感觉自身的素质也限制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度。让我们课题组所有老师体会“充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继续钻研,为这一课题后期的纵深研究而不断努力,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第四篇: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初中学生自编物理单元测试题实践的研究
中期检查报告
洗洛中学
谭青艳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所有研究成员认真、落实地完成各项研究工作,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问卷调查、公开课、学生选题、学生自编单元测试卷、学生测试五个方面展开。现将本课题半年来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如期完成了课题开题论证书,并于4月20日召开了课题研究成员分工会议。在洗洛中学教科室徐扬主任的组织下,于4月26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课题开题论,并获批准同意开题。
二、为了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并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思想指导、理论支持,确定研究方向,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集中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对该阶段的工作做了详细的总结,撰写了课题理论学习阶段性总结。
三、问卷调查工作汇报
我们成立了调查问卷制作小组、问卷调查工作小组和调查结果分析小组。在问卷制作小组组长本人的负责下和小组成员向云莲、魏芳涛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制作工作。在问卷调查工作小组组长向云莲的领导下和小组成员魏芳涛的积极配合下,按时成功完成了对本校八、九年级八个班411名同学的问卷调查。最后在结果分析小组合作下,由向云莲执笔,形成了问卷调查报告,同时及时总结了本次工作成功的经验,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更好的进行。撰写了课题问卷调查工作阶段性总结。
实验——模拟漩涡实验”,在龙山县城郊联合学区中学物理实验创新说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后来经过改进,由桶车中学物理教师彭昀主讲本实验,代表城郊联合学区参加龙山县中学物理实验创新说课竞赛和代表龙山县参加湘西自治州中学物理实验创新说课竞赛均获得一等奖,12月份还将代表湘西自治州参加省里的竞赛。本人撰写的本实验的方案设计在龙山县城郊联合学区“中学物理实验创新”方案设计竞赛活动中也获得一等奖。
四、学生自编单元测试题活动开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学生自编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测试活动。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加强。总之,学生自编单元测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自编单元测试题为学生和学习小组提供了参与到评价和进行自评的机会,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
总之、在本课题实施研究以来,课题组研究成员分工合作、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任劳任怨、共同奋斗,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进行各项研究工作,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第五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
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12月我校向梅州市申报了“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同年12月得以立项,并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命名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生本教育的优点, 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学校资源,将生本教研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相结合,努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的提出,给比较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比过去提高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等等。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虽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这些弊端,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 1 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⑴研究有效的生本学法: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构建新型的生本课堂。⑵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之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适应语文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别国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正在创立或试行各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情景法、问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综合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总的精神是要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也为我们开展“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重点、难点: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立足文本,超越教材,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生的生活 2 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把情节分析转换为研究语言;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说写训练,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力促学生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我们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言语运用,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这个根基和原点,思考如何唤醒、诱导、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个性、情感和心灵;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到读写的快乐,感受到言说带来的愉悦和骄傲;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出对言语的敏感,体验到言语生命的蓬勃和语文盎然的诗意。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低下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12年12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时间为2012年12月--2013年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 3 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1.制定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
4、实验阶段性总结;
5、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13年6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1、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
2、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完成专题论文撰写。
3、总结推广。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12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高年级学生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他们的访谈,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与传统教法的区别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对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这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更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这为我们如何促进他们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学校实行“教研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我校试行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生本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我们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四)学校举办主题 “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自觉、自信和自爱三方面都仍有待培养。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特举办了“看我轻松学语文”主题活动。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有的学生基础部扎实,有些学生比较懒读懒背,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文字功底不厚,脱离文本的白水文太多,自由诵读时读书声太小,课堂上思考、质疑的时间太少,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教研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教研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导师培训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受导的学生一般是学习自觉、有一定的自学功底的学生群体,特别是优秀学生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导师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里了解受导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教研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教研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教研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 6 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教研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教研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技巧、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3.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教研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教研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研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4.教研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引导学生自我创新。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自信、自爱的培养教育,达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7 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我校开展练题为“看我轻松学语文”的主题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语文”与学校各科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互帮互学的氛围的形成。
2、“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目标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看我轻松学语文”的具体目标为:把促进学生轻松学语文为目的,将先进的教研理念内化为学生群体意识,在行动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教研导师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导学工作机制。
3、“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目的
围绕“轻松”:轻松自学、轻松互帮、轻松互学、轻松引导
1)轻松自学主要包括:自学习惯养成、自学方法养成、自学成果交流等,以“习惯养成”为核心。
2)轻松互帮主要包括:互帮氛围的营造、互帮小组的合成等,以“自主”为核心。
3)轻松互学主要包括:互学小组的合成、互学经验的交流等,以“互学”为核心。
4)轻松引导主要包括:自选引导、师生引导、生生互导等,以“自选”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轻松引导”和“轻松自学”为主。以“我学、我帮、我引、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4、“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安排。
1)开展“看我轻松学语文”统一安排一次活动,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个“看我轻松学语文”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课题组确定一些“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课题组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故事、短片或照片、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内容的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课题组需提供:导学感想文章1篇。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习的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教研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组主持人:罗辉龙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