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4 02: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一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

课题负责人签字:

编制日期: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 英语课题研究组

研究工作的进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显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就如何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众说纷纭。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就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却不容乐观,“听不懂,说不出(李岚清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发音水平参差不齐。基于此,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1通过创设真实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并通过真实语境,培养学生大胆交际的能力。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小情境,并营造校园英语的大情境,拓展和延伸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进行经常性地英语运用与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探索当代新理念下英语情境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策略。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通过情景来辅助教学.4、提高小学英语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使他们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顺利接轨。把课题研究运用在课堂课外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5.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实验改革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专业素养。

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一)加强学习与领导 1. 加强学习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坚持理论学习,学习专业的英语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学习他人的教学技能等等,我们研读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设计》,《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教学用语及课堂教学指南》,《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等专业的英语教育丛书,帮助我们整理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上所做的思考,促进教师对自己的口语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与总结,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制订方案。

在调查研究、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搜集资料信息,组织课题论证,制订课题方案。

3、开题报告。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审议和修订。

(二)抓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堂用语入手,联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学习场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一年来,我们研究口语教学的种种思路与模式,找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口语交际方法。

(1)口语对话教学多采用伙伴式口语训练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主要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新课标指出: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而小组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形式,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伙伴式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手段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的真实场景和互动对象进行模拟交际场景训练。

(2)拓展联系遵循生活化原则。我们遵循学习素材生活化、学习形式生活化,在生活中运用的原则,帮助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把握恰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深刻领悟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到与他人交际的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展示活动。

课题上的口语交际多数处于模拟状态,而我们要求实现的是在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为了使模拟状态下的口语交际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活中 的语言运用,课题组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生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如:英文歌咏比赛、英语乐园、举办英语角活动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英语口语节”活动,主要以英文歌曲联唱、英语小故事表演、英语短剧、英语猜谜、英语韵律诗等形式展示自己英语学习乐趣。

总之,通过一年的探索,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案例,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二、研究方法

按照教育科学通用研究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1 文献研究法

学习和应用情境教学法原理和新课程理论指导研究活动,注意积累其他学校及个人的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材料,并系统归类比较,甄选有效教学经验作为本课题借鉴。2 调查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英语课的要求,喜欢什么样的授课形式,英语课上学生的表现。通过对调查结果合理的分析,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3 行动研究法

通过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举止,及时发现和记载学生喜爱、学习效果较好的活动方式,以便积累研究、实验的经验和材料。

三、研究过程:

研究初级阶段(2009.09---2009.12)

自2009年九月开始着手本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积极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记录点点滴滴与课题相关的信息,确保了课题顺利进行。

学校为配合英语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专门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本教程,选用上海牛津英语教材,形成了二连浩特市唯一一所具有英语特色教育的学校,也为我们课题组从事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条件。同时学校从硬件设备的配备上也为我们从事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24个班级里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两个语音室已投入使用,学校里平均每两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2009年的课题初级阶段我们主要对英语教师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培训,一到三年级每位教师准备了校内英语口语交际公开课一节,四到六年级每位教师准备了以词汇教学为专题的公开课,并邀请市教育局教研室老师前来指导,我校六年级教师樊敏被推选代表二连市小学英语教师前去乌兰浩特参加全区优秀课例展示,获得区级一等奖。2009年十月二十六日我校邀请教育局电教馆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教研室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有序进行。自2009年十月起英语组开始筹办学校第一届英语圣诞节晚会,由六年级学生主持,汇集英语短剧,英语歌曲歌谣,舞蹈,师生互动等节目。为孩子们练习口语交际提供了机会。研究中期(2010.01---2010.12)

开学之初召开课题组会议对中期研究中课题组各成员进行了详细分工,提醒每位教师注意收集记录平时课堂上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工作。要求三至五年级的英语教师每人准备口语交际公开课一节,并邀请教研室老师观摩指导,对整堂课进行了录制和拍照;每天下午半个小时的英语大课间生活也为孩子们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条件,孩子们在英语氛围浓厚的英语角自由发挥,高年级的学生带动低年级的学生开口交流,取得一定成效。教研组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活动,及时收集课题研究信息,及时小结,同时认真学习刘所长所著《阶梯指导》,准确寻找课题研究方向,努力做好每一步工作。课题教学中的主要尝试:

1、课堂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利用网页或课件创设与新认知知识密切相关的情景,激活学生原认知知识,帮助学生知识内化。外语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但是在传统的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多媒体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使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注意力马上被这些活泼、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学习兴趣高涨。例如,在进行《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四册第一模块Weather的教学中,利用媒体创设出各种天气现象,使学生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也有了较感性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今后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同 时,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身,赋予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功能,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学之乐。

2、开展交互活动。

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教师提供的专题网站、网络课件、互联网或校园网资源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人机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现意义建构。在多媒体设施的帮助下,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频繁,英语歌曲演唱、情景对话演示、趣味游戏和分组比赛,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联系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讨论,在自己思考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对知识有了更深的见解。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三册第六模块Weekend Activities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调查、对话、表演等方式进行交互活动,以此获得信息差,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在交流中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倡导拓展训练。

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需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利用超文本特性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扩展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这样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优生吃不饱,8 差生吃不了”的教学难题,又有助于巩固听说技能,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

4、进行评价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倡导实施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开放性、过程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这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相一致的。因此,建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的。先进的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评价手段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对学科课程实行“分项考核,等级评价”,使学生在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配乐唱所学的英文歌;根据多媒体所提供的图画来编写故事并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交流,自评或互评彼此的作品,或是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由计算机对你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这些方式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强迫性的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变死记硬背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学习。它可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无疑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模式给了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了学生一项权力,让他去评价;给了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给了学生一些疑难,让他去探究;给了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了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

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创新探索”实验,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机理工具、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优化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英语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愿意彼此用英语交流取得了如下效果:

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由于老师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愿意用英语交流,并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一个人只有对某事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不论是什么内容,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去构想,去设计。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解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多次实践,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到 了共同攻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愉悦。这对于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有好处。

存在问题

第一、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观念。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去练,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创设真实的情景,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从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第三、课题研究的力度还不够只停留在对问题表面的研究,缺乏对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

下一步计划

(1)充分利用英语角。英语角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和施展才能的一个窗口。每个三到六年级的班级由学生布置一个英语角,可以根据各班特色,可以介绍英语小知识的,可以是学生的作业展览,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等。每班由专人负责更新。

(2)定时开展英语小广播活动。

由各班级轮流推荐主持人,开展英语小广播活动,英语小广播分以下几个版块:1.歌曲欣赏,播放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和歌谣;2.异国风情,介绍英语小知识或者西方文化知识;3.跟我学儿歌,主要学习胡澄宜老师主编的《易捷韵律儿歌》;4.好言相赠,一般学习的都是英语谚语;5.一起猜,针对本次英语广播的内容提问,猜对的学生有奖品。广播的内容由学生负责收集,教师负责审阅定稿。英语小广播的开设,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园英语文化。

在学校的走廊和一些学生公共活动的场所有中英对照的英语提示:No Smoking 禁止吸烟;Parking 停车处;Save the water,please.请节约用水。Upstairs downstairs ,keep to the right.上下楼梯,靠右走;Keep quiet.保持安静。等等。

重大变更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经课题组研究决定将文印人员改为杨培君。已取得成果

学生取得的成绩:刘欣、裴雅丽两位同学获得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实验班级中有好多同学在学校举办的英语手抄报、英语书法、英语单词卡制作等比赛中获得奖项,作品已在校英语角展出。

教师取得的成绩:王敬琳老师于2010年4月在《现代教师与教学》杂志中发表论文《小议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字数2500。

樊敏老师于2009年8月在《创新与发展》论文集中发表论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纠错艺术》,字数2000。

徐必霞,王敬琳两位老师分别录制公开课,获市优秀课例二等奖。

课题负责人签字: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第二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中年段语文体验式教法策略研究

(阶段研究报告)

前言: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也就是说,学习知识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鲁迅先生提倡的“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这个道理。体验,即通过感官来感知,“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是主体对所经历事件或生活的一种体会与感悟,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晶。”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验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体验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身临其境感悟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二、理论基础

(1)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走向体验,面对生活。

语文的发生发展告诉我们:语文从生命开始就与情感和体验同行。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文和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是人类生活的自然产物,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体验是语文学习的依托。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过程。体验了多少,体验了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达成教师、学生与文本的真诚对话,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2)语文教育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关注体验,联系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交际作用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血肉联系。而生活又需要丰富的情感作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特点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预期目标:建立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结合教材中的有效因素,探索出具有生活情趣、可操作的符合语文课特点的教学模式和体验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内容

1.加强语文识字课、口语交际课、阅读课、习作课等各课型体验式教学法研究。2.深入理解和挖掘小学语文课本生活化可体验的因素,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沟通“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联系。

五、研究成果

(一)阅读教学体验式教法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主揣摩、感受、领悟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实现“自我教育”。那么,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中,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呢?

1、创设情境,乐于体验

(1)巧设导语

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讲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也可以创设一个唯美的或感人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图景思维等。当然,情境的创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一下子产生阅读期待。

当教者以深情的导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点燃他们的阅读“兴奋灶”,学生就能兴致勃勃地投入与文本自由深入的对话,进入个性体验预备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教师的导语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引领性。形式多样的导语设计,激起了学生对课文体验的热潮,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内容或情感上体验的铺垫。

(2)创设恰当的音乐情境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或与作者相关的情境选择符合情境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形式上或内容上导入教学,既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又营造了一定的学习体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去。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选择音乐来进行配乐朗读,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一定的朗读情趣之下,更好地感悟课文的情感主旨。

这些不同感情基调的、旋律各异的乐曲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把握和体会,使学生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还原恰当的画面情境

《朱作仁谈朗读》中有这样一段话。“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头脑中“放电影”。通过多种感官,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这样,把“话”想像成“画”,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他们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想象语言文字背后生动而丰富的画面,升华学生对文字本身的感知。如教学《秦兵马俑》时,让学生通过对规模宏大的数字描述的感知,还原文字背后气势恢弘的图景。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深刻,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总之,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

2、驰骋想象,形成体验

想象是人类通向艺术殿堂的翅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语文老师应该使学生触发情感,唤起记忆,激起活跃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想象和品味,作品的情感会源源不断地注入学生的心田。但是,审美体验如果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对作品的内涵往往会失去清醒的判断力,而不能对之冷静客观地作出审美评价。所以仅仅到此还是不够的,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不能只是局限于对作品本身的体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文只是“影子”,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文本的解读达到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对教材中作品的阅读既要源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更要拓展教材。

3、互动对话,角色体验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体验的个人性特征,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各自不同的视角融合,呈现出阅读的多样性。但这种阅读也存在着不足,因为个体所得的知识往往是个别的、无序的,甚至是偶然的。这就需要阅读个体不断与同学、教师进行精神交往,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相互取长补短,寻求共同的理性的认识。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与方式方法上的指导,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开展有效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互动中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取得心灵上的沟通。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去讨论、倾听、点拨,使学生个体的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知。

角色体验常用的方法是分角色表演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必然会认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能心领神会地读出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形神兼备。如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他们三次相遇的对话就很能体现人物个性,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很容易体会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不拘小节和小女孩的天真无邪的性格。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角色体验法是最直接的入境法之一。

4、感情朗读,语感体验

虽然我们阅读的语言文字是静止的、沉默的、黑白的,但进入我们心灵世界的却是灵动的、火热的、缤纷的,当我们的目光走过一行行的文字,其实我们步入的是一个七彩的时空,就像一个个音符跃入眼帘,此时,往往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验,培养了语感,感悟到了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因为,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教学生读课文,是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真正的语文课应把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因为文本中所有的信息内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语言为依托传递出来的。”自主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使朗读者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景中而且能唤起其他学生爱憎的情感。在朗读体验中学生走进作品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故事情节,体验作品的思想内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习作教学体验式教法研究

1、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

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学生的各种体验,让他们不仅在各种情境中体验生活,而且创造生活,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作文“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它的教学程序可以分四步进行。

(1)、积蓄体验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是在毫无思想、材料准备或体验零碎肤浅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上经常是优等生唱主角,中下学生一片茫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识,没有个性。体验性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课前提前数周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范围、主题等,然后根据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层次有计划地认真观察、阅读相关书籍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教师要适时、适机、适当地指导学生注意记录每一个实践环节,特别是一些细节,为习作积累具体的材料,要积累材料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积蓄充分的情感。这是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2)、激活体验

学生要写出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激活已积蓄的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激活学生已积蓄的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分享体验的愿望。

(3)、表达体验

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理地与同伴分享并记叙下来。这个过程伴随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深化认识,过滤、筛选实践中获得的有益成分并使之积淀下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

(4)、升华体验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最小的孩子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情绪反映,或喜或忧,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但这只是个体情感的表面体现,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这种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运行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催生出无穷的力量,真正起到作文育人的效果。

2、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

(1)、生活观察策略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是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仓库。我们根据学生接触生活的特点,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无论是喜怒哀乐甜酸苦辣,还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要求学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米”下锅,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与体验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情”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

(2)、阅读贮存策略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知识的宝库。阅读是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精读,还是粗看都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陶冶情趣。因此,边读、边悟、边记,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所需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同时这种阅读也是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淀。

(3)、真情批注策略

学生的作文完成了,老师批阅时融入真情,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成功的体验,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情批注特别强调的是要真心赏识抒写发自肺腑的真话。宽容,接纳和赏识每个孩子的习作,让孩子敢于写真。教师的宽容,将给孩子的习作带来无穷的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定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此外,当学生不愿教师把自己说的话公开出去时,教师应向学生保证:绝不会把学生的习作中倾吐的真言公开,以消除学生写真的畏惧心理和后顾之忧。当学生在写真作文中暴露出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作为老师,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做好调和工作,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写真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索河镇中心小学

2013-11-12

第三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课题组 《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是经师宗县教育局教科所审核批准,由高良中心学校组织开展的县级教研课题,鲁古完小32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经过半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识字教学领域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现象,学生识字回生率高,阅读质量低,作文错别字多。传统的识字方法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识字任务。落后的识字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作文能力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的数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可能。而“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今后观察、感受、思考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仅仅一、二年级规定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400个汉字。这与以往相比,识字量大大地增加。我乡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使学生更快地提高识字能力,便成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将“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实验课题,力求在识字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 从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的角度探讨科学可行的操作思路与策略。(2)实践价值: 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中有新体会。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自主: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2)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大量识字非常重要。识字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规律,依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让儿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识字。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展识字途径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积累学习语文的后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和汉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顺利过这一难关,在内容上要体现活、灵、动、新四大特点。使教学充满活力,透有灵气,使教学更为生动,教学不断创新。

1、识字内容的选择

(1)以新教材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主,并吸收并我国传统的识字经验,收集韵文识字、儿童诗等作为识字课外的补充教材。

(2)把影视标题、学生的名字、班里板报专栏、悬挂的条幅等作为识字教材。

2、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3、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发掘生活中的识字因素,让识字走进生活。

4、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5、识字方法的探索,形成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探索有效、科学的识字方法,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

1、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兴趣;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3、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解语文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为课题实施前后效果的对比分析,检查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2、文献法资料法:以语文《新课程课标》(2011版)、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实验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施制定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寻找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6、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20日】:

1、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

2、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3、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5月2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1、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2、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以班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此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同时并撰写教学反思及教研论文。

3、上好研讨课并及时撰写小结报告。

4、邀请中心学校领导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加大研究的力度,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健全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准备结题。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识字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张佐萍(鲁古完小校长)副组长:田文良 张永顺 窦体红 念旭辉 朱俞永 侬海斌 张莲翠 主要成员: 何冠鹤 赵宴 杨飞雁 李孝良 罗照霜 朱明亮 马婷芮 郭宗美 牛艳平余朝前 戚彩珍

其他成员:温红 郎松林 龚晓宏 李玉 高文惠 段坤昌 项文光 彭俊丽 杨婷

2、分工情况:(1)田文良、张永顺、窦体红参与指导此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工作,念旭辉、朱俞永、张莲翠、侬海斌负责主持开展本课题研究,负责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总体策划,全面布置,收集资料,撰写各项报告,具体落实研究工作。(2)课题组主要成员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协助撰写各项报告及情况说明,深入课堂实践,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围绕课题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配合主要成员完成相关任务。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等,八、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进行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1)、从学生调查统计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7%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汉字。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无法重视孩子的书写,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无法进行辅导,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孩子书写和作业是否正确上,家长更是没法去关心孩子的正确率,只有极少数的家长既注重孩子的正确率,又关注了孩子的书写。10%的学生没有巩固学习汉字的好办法;识字途径单一,有50%的学生全靠语文课上老师的传授。除此之外,加上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全校没有一人参加过书法辅导班,写字全靠在学校的写字课和语文识字环节,同时孩子年幼,自控能力较弱,虽然想写好字,但也贪玩,再加上中国汉字的字形结构相对较复杂,作业量等客观原因,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不好把握,写字兴趣不浓厚,具体地说: ①、学生们一次能记住的生字普遍较少,学生对自己的识字效率没有自信。②、学生识字的途径比较单一,从选项的数量上来看,通过语文课上教师教认识汉字的学生人数最多。

③、学生们大都觉得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有好处,但学生普遍不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其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借助字典、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都是他们很少用的识字方法。识字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强。在结合字理识字方面显得不足,对于字理识字了解不够,运用得也很少。

④、学生书写汉字的笔顺正确率不高。

⑤、很多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都不会查字典或问老师。篇二: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已改)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2010年3月,《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 研究》课题组成立。从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回顾本 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

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磨砺坚定的学习意志,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 学习的有效性。

(2)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 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大力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教 科研能力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于我校高段数学学困生,调查其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

和家庭教育状况,弄清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的缺 失。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由爷爷 奶奶代替的情况较多,溺爱与漠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一种普遍现 象。(2)分析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 的方法和策略,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由于我校高段数学学科 学困生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多数学生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较差,生 源素质低、学生学习状况差,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对于我校高段

数学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 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 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 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 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 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

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 受知识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我校高段数学学习

困难的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 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 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 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1、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1)学习有关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2)针对“学困生的数量、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家庭背景

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初步研讨整体课题研究 方案,并组织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1)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活动。(2)学困生分类建档,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实施一年多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方案、细化目标,使课 题脉络清晰,各成员的任务明确。研究中我校教师不断探讨、总结,努力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有多人次分别获得 市、校教学设计、评课一、二、三等奖,有多人次在市级论文评比中 获奖。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2、少数学困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转化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转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3、农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尽管我们对数学学困生加强了教育和转化,但有些家长情绪化倾向较重,往往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得我们的努力半途而废。

4、由于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少数学困生经过老师多次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教师有时会失去耐心,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阶段的研究中,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经过初步实验,探索出在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友好关系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切实制定好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促使课题研究向前迈进。在学期结束采取成果汇报制度。

3、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研讨分析,努力解决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反复做好少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反弹。

4、做好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5、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篇三:自主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原则,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校以普陀区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和生活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科研兴校,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行动目标,申报的县级课题《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于2012年4月被批准为县教育科研一般课题。

课题正式立项后,学校立即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首先成立了课题核心组,对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对课题的有关研究信息开展了文献研究,形成了本课题的“文献综述”文本;撰写并反复讨论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框架基本形成后,在校内进行宣传,吸引很多教师主动参与;于2012年9月底举行了开题仪式,完成了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的第一阶段工作。

一、前阶段研究工作回顾

从2012年10月起,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一年来,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计划,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激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原来科研的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经过调研和反复讨论,认为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实践产生的问题来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丰富学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因此,我们选取本课题开展研究,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又容易上手,易于操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探究乃至形成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课题开题以后,为避免课题研究的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课题核心小组乘热打铁,在行政会和教工大会上通报了课题开题活动的情况,传达教育局和县科研室对学校课题的关注信息,强调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要求,由此激发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组织课题研究队伍,提出研究要求和任务

课题核心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推进课题研究,即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推动课题求真务实实施,其实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前期宣传效应,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很多,局限于课题组成员的名额限制,12年底学校组织了“优秀案例评选”,并把主动参与评比的老师组织为课题组成员预选名单(有20名),进行了培训,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讲解指导,强调了“宽进严出”的原则。课题开题后后课题组成员基本在20名左右,按照学科分成了四个组。目前坚持参与课题组各项活动的课题组成员16名,按相近学科分三个组。

(三)加强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做好实施研究的铺垫

课题组成员相对稳定以后,就如何开展研究活动,校长(主持人)要求,研究要校本化,因此本课题核心组的另一任务是“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室主要承担了管理和指导任务。科研室开设讲座,一是理论指导,围绕课题的课题研究的支撑理论:关于“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主体性教育观和课题研究的支持性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组织学习,指导教师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让教师学会把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二是方法指导,从看案例、好案例、写案例、研案例,逐步分解研究的过程方法,引导教师进入课题研究状态。

(四)采取阶段推进策略,逐步深入研究课题

鉴于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薄弱,为高质量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围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主题,本课题采取了“阶段推进、步步深入”的实施步骤。从去年9月起至今,主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对文献资料的典型案例的研究。(2012年4月—2013年1月)这是课题实施方案中“研究方法”提到的“本课题采用案例文献研究法、,科研室的指导主要是参照文献研究法的方法步骤。先是找案例,课题组成员每人围绕本人所教学科,通过搜索查找,提供一篇案例,目的是让大家看,了解什么是案例,经过比较,认识好案例的特征。然后每小组围绕本学科一篇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评议,通过对优秀的探究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描述、归纳与提炼,关注这些精彩探究教学案例中的“教学创意”与“实践智慧”,研究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原则与多样化的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解释。二是校本化实践案例研究。(2013年2月至今)研究别人的,最终还要回归自我的轨迹。在课题研究充分准备和对文献资料典型案例研究的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课题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由此生成校本化研究案例。核心组要求各课题分组每人围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在小组交流。初步涉及案例研究的要点步骤,并从中归纳出课题分组研究的专题。推出这一任务是为了让成员试着涉水,把握案例研究的要点步骤。课题组成员选择所教的学生各方面基础比较好的班级,采用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的技术路径基本是先确定研究假设(指导方法的选择)——依据假设设计教案——小组讨论教案——课题实施——撰写案例——研究案例。课题组三个分组都明确任务及要求,要有明确的研究专题,有研究活动记录、有研究的分析报告等。

在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期间,科研室发挥指导作用,比如开设了3次关于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讲座,对每位撰写案例的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帮助修改案例文稿,科研室参与了一个分组的活动(数学组),努力做好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我们要求个分组集中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研究。语文组的研究专题主要是个性化阅读和先学后教模式研究;数学组研究专题是问题链教学和合作学习;英语组研究专题偏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目前研究继续进行中。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分析

(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研究前,我们对学情分析,发现多数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通过探究课的实践操作,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的位置,不断地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当教师们面对了多年传统的教学课堂突然变得如此活跃,教师曾经茫然过:这样的课堂该怎样上?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该怎样教?在课题研究一步步的摸索和实践中,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知识灌输”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每个教学案例都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通过教学案例的研究,借鉴作用,从中获得正面经验或反面教训,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某些观点或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本课题组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通过案例研究,倍感科研带来的快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理念,这次课题组成员特别是一线教师通过案例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转变了教学理念,以往教师只是凭经验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很少对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教育规律进行思考,而案例研究促使教师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深化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有了深刻认识。而由于课题研究过程是案例研究与教学实践想结合,教师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以及实践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教学指导策略,比如教师示范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探究的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课后的评课活动学校领导和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更让我们相信这些指导策略在探究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性。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科研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提炼指导有效策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就研究内容的本身来说,通过文献整理以及对案例资料的分析研究,已有的研究的成果已经很多,归类起来常见的有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问题激疑、注重学法指导等方法策略。新课题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是重点,但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探究,学校教育一般是班级集体的学习,合作探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校本研究方向上,我们确立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指导策略,前期确定“学生主体背景下的合作探究的指导策略研究”,把案例中反映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归纳、整理、分析,目的是通过研究,寻找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的组织、协调、沟通、评价等方面的有效性策略。

比如,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学生探究学习在合作中的交流主要表现为表达、倾听和讨论。课题组研究分析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此项研究开始,基于学生已习惯于以前的接受式学习,对自主学习一时不能适应的考虑,语文组的老师通过实践研究(研讨课)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做好导学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比如语文组对如何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归纳的步骤是:(1)先自学,从学生容易自学的内容做起。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维度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编制了导学案,引导学生独立地研读教材,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做到概述,复现教材内容,提出疑点或问题。(2)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疑点、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解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尝试探究。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可列为课题或专题引导学生去研究。这类问题开始时,教师可做示范性的引探,其目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然后教师可从学生自学自探时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些探究性问题,或教师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从探究实践中学会探究,主动探究。(4)尝试评价、论证。学生在自学,探究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实验等加工手段,自己得出的结论、见解,让学生在小组或向全班讲述,讲出道理来,讲出根据来,对不同观点可进行辨论,进行交流,在辩论、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经过自学、自探去验证或发现结论,不盲从书本、教师和名人。经过一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训练,学生基本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基本按照课题研究进程完成了预定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总结,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

首先,理论认识水平有待提升。限于研究者都是一线的教师,我们比较多地关注行动研究,对课题的支撑理论学习与应用显得相对单薄,尤其是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底气往往显得还不够足。其次,教师担心万一放手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就容易导致课堂容量的减缩和教学进度的放慢,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因此,部分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回归到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中去,这种“积习”的抬头,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制约课题的进一步推进。第三,教师实际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主探究”的度难以把握:自主学习失控就会“放野马”,探究学习过头就会“钻牛角”。同时教师“导”的尺寸也很难把握,过于担心学生的能力就会越俎代庖,一味相信学生的能力又会天马行空。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停留在主课的知识传授上,在研究的内容和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使各种课型,比如语文的作文指导课型、试卷评讲课型、诗词鉴赏课型等的教学模式都能得到有效构建,虽然难于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在“减负增效”背景下,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学得活”和“学得好”等问题的情况下,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显得更有必要。

我们将认真总结,不断探索,边学边改,积极实践,争取在这一课题的研究领域有更大的突破、更多的收获,进而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腿上新的台阶。

四、下阶段工作部署

本课题深入到了研究中期,前半年处于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阶段,其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给予科学总结,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的教学规律和指导策略,以便从中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或方法。本学期开始,我们将把重点移到对指导策略的实践行动研究方面来。课题核心组将加强探究和指导,科学有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确保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研究内容:

1、开展一次调查问卷活动。准确把握课题深入研究的切入点(2013年12月前)。为了确保课题研究不偏离方向,取得实效,在课题的实验论证过程中,我们准备对教师和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和学生反响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按照课程标准和课题的研究内容,针对学生的主要是:探究的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究的方法选择、合作的氛围与感受等。针对教师的主要是:指导策略选择、教学效果、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

2、结合学校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指导策略研究。“先教后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先学”和“训练”都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后教”是教师指导性的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与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很契合。课题组准备下阶段对“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教师指导策略结合案例研究进行探讨,即根据教师的指导原则与策略,设计一些探究课教案,指定教师根据设计的教案开展教学,考察并验证这些指导原则与策略的实效性。主要工作:

1、实施调查研究。组织调查问卷活动,调查对象为各学科(语数外)10人,问卷内容为自主探究学习效果的反馈、建议等。

2、布置课题组教师撰写“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题的论文,要求文中提供自己教学实践中真实的精彩事例并进行自我分析。将从论文中选取有质量的优秀论文,汇编于本课题的《案例论文集》。

3、开展教学实践交流活动,提高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课题研究不仅是课题组几个人的事,更应是提高整个学校教学水平,在实践中调整教与学的行为策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准备把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推向学科组教研活动。课题组根据个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某学科的研究主题,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交流研讨,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把研究成果推广和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尝试。

4、继续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案例主要选取课题组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的侧重点是从教学案例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对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不同指导策略进行描述、归纳与提炼,对这些策略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与解释(对现场观察或对教学实录、教学录像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指导策略的效果,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最终提炼出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5、继续加强科研指导工作。科研室继续严格管理,积极推进,认真组织各

第四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

《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

中 期 报 告

(2014年9月---2015年10月)

彭阳县第三小学课题组 苏生逵

2014年9月,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课题编号《JXKT-XW-04-103》经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立项。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收集资料,做调查研究,商讨撰写课题实施方案,于204年11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领导、教师一致认为,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减轻课业负担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教学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县教研室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多次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策略。

本课题由我校一级教师、区骨干教师负责,成立了以学校部门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以及学校教学骨干为主体的中心课题组。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是:

课题以“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出怎样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用,为提

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同时提高家长的认识,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课题研究目标为:

1、减轻学生语文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研究,总结出减轻学生语文过重课业负担方法与途径。

3.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的科研水平。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目前课题研究进入第三阶段,具体所要经历的阶段如下

本课题于2014年6月申报,2014年9月通过审批,2014年11月开题,计划于2017年7月结题,期间,本课题组将按照研究计划及分工,分阶段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第一、准备阶段(2014.6-7):成立课题组,确定各成员具体工作,论证研究课题,初步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起草问卷调查,调查学生有作业与无作业情况下的学习现状并分析原因,调查教师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调查在学生不同学习方式下的课堂学习效果。为进行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进而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研究会议,撰写立项报告书,并完成申报工作。

第二、调查阶段(2010.4--2010.12):开展本校专题问卷调查,走访家长调查,专题研讨活动,并汇总调查情况,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掌握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学校及家庭原因与学生自身原因。课题组讨论初步确定从学校管理、作业布置,课堂教学三方面落实减轻语文课业负担。

第三、分析研究阶段(2015.1--2017.2)本阶段是此次研究的重点阶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对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和改进研究过程。

(三)课题研究主要采取的举措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进行,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列举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课题组组织每位教师进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习,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树立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同时学习《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推进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我们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贯彻教育方针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重视学生特长发展的迫切需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保护青少年身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教师的研究水平都有了一定层次的提升,使得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2.加强学校管理,力求将减负工作落实到位。

首先,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检查,考核奖励制度,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证课时和师资配备的全面落实,严格按照课表上课,确保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全面开设,并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要求,使各类课程的开设有计划实施,保证不把其他课堂用于语文教学。

其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做起,将师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在6小时以内。严格要求学生不要过早到校和过迟离校(要求学生早上8:20到校,下午5:30离校)。并且规定任课教师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一般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一、二不留课外书面作业)。

最后,学校严格控制各类资料的征订,杜绝教师为学生集体订阅学生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从而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定期开放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语音室等公共场所,坚决杜绝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和平时加班加点。

3.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是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 3

关键环节。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参差不齐,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教育误区,如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应试教育理念还在深深影响家长们,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家给孩子不是报这个辅导班,就是报那个特长班,或者是买大量的学习资料让孩子去做,极大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为此,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积极的探索,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科学育人水平;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与方法; 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及主要任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帮助家长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孩子,如在家庭教育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等;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地辅导学生学习等。

4.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课题组组织老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做好课堂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探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准备,认真备课,抓住要点,精讲多练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把好练习、作业、辅导关,注重迁移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注重动手操作,强化体验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探讨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撰写教学案例(每位老师至少一篇)。上课教师及时进行教后反思的撰写。并且,在课题组的组织下,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撰写摘要与心得,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得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5.限制作业的量,逐步尝试作业优化,更重视学生兴趣个性发展。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作业的数量多,学生自主创新的时间少;二是布置作业时一刀切的多,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少;三是独立完成的书面作业多,关注合作互动生成的作业少;四是师生获得的信息失真的多,相互交流沟通的少。这些不正常的作业设计,总量过大,质量偏低,费时低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语文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以往小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课题实施以来,我们限制了作业量,规定了作业的种类,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尝试优化作业,更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做为学生发展的平4

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时间不足。由于课题组的成员大都是一线教师,并且兼班主任,平时教育教学任务重,使得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够充足,这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2、教师理论水平有局限性。由于认知结构与理论水平的差异及教育教学任务重等原因,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认识不够,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影响他们的教学成绩,不愿意去探究,甚至阳奉阴违,让课题研究不能很好的进行;个别教师探究内容过于形式化。有个别他们把探究只是当成了一种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形式,没有从根本上研究、探索,结果探究只是一种完任务,让课题研究没了实质性的意义。

3、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家给孩子不是报这个辅导班,就是报那个特长班,或者是买大量的学习资料让孩子去做,极大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4、学校布局调整,课题组教师分开在几校工作,相互协作有制约,学校管理不参与。学校只是观望,应给予课题组相应的经费,因为部分工作还要占用休息日,加班加点,影响大家对工作的激情。

三、后期工作思路

1、加强课题研究组与县市区专家的联系,做到集思广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争取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今后研究的重点在课堂优化和作业优化上下功夫,切实落实减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宗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建立健全课堂和作业评价体系,着力改进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重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改变作业设计的“老面孔”。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让孩子课业负担更好的得以减轻。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扎实进行课堂研究,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孩子课业负担能够真正减轻。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及时进行成果展示。

为了让课题研究能够更好的开展,课题组的成员要深入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及时展示研究成果。如:紧密切合课题研究,联系教学实际,撰写相关论文、案例。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组织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分期学习、培训,以课件、网页、光盘(课堂实录、微课堂等)资源库等形式将减负落到实处并推广到全校甚至全县。

4、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为课题研究争取更多的时间。为了让课题研究的时间更加充裕,让课题研究的内容更加完善,学校可以适当的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探究,让课题研究的工作保质保量地进行。

第五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课题类别:校级课题 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开始时间:2014年9月 结题时间:2015年7月

2014年9月,我课题组申报的校级课题《农村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研究》获得学校立项审批,2014年10月开题。

在开题讨论会上,与会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变化万千,学校的后勤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后勤管理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学校后勤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刘校长曾多次亲临第一线,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

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健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没有健全而又适合于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就难以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所以,课题组研究制定出全面具体、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制度能否做到行之有效,它首先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先要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制定出适合学校实际的制度。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学校要制定出具体的细则,再根据学校需要确定岗位,最后按岗设人。制度具体,责任落实到人,使学校后勤工作依章办事、有章可循。这样,学校的管理就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的管理网络。先后学校出台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聘用及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验收及索证索票制度》、《学校食堂食品加工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陪餐制度》、《学校食堂留样制度》、《学生营养餐试餐制度》、《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制度》、《营养改善计划成本核算制度》、《餐饮具消毒杀菌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固定资产入库查验登记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物品使用领取制度》、《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浴室使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卫生公约》、《节约水电制度》等管理制度。

2、优化育人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耳濡目染。催人奋进的环境,能激励人进取;腐败颓废的环境,能诱使人腐化、甚至堕落。因此,教育环境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作用。学校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的育人功能,对于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在本课题实施的起始阶段,就着手改造和完善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的两河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气息浓厚,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基本实现了“校园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的环境育人场所,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3、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我们感到后勤工作必须有“四性”;一是要注意超前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先行一步,超前准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转换以及时令季节的变化,提前安排后勤工作,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做到服务工作主动及时。二是要增强预见性,常规性的后勤工作可以超前准备,而对一些非常规性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注意观察,未雨绸缪,尽可能多一点“先见之明”。三是要考虑周密性。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做到周密细致。四是要注意教育性。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一切工作人员都是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后勤部门一切工作都必须用育人这把标尺来衡量。为此,课题组在师生、干群中开展问卷调查,不断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二、前期研究的初步成效

自课题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

1、后勤管理工作尤为突出的:环境布置、卫生打扫、水电维修、校舍维护,桌椅门窗维修、伙食供应、食品卫生、校园安全、学生住宿、物品采购及供应、绿化养护等等。件件都是不起眼的琐碎小事,而这些繁杂小事如不认真对待或不及时处理,小到影响教学环境或某一方面、某些人或某个人,大到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造成大的事故或隐患。所以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个细节,在细字上下功夫。通过对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讨论,本组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达成了以下共识:

“细”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做任何事都必须行之有据,按章办事,有规可依,后勤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做细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健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制度本身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细、想得全,才能做得到位。

2、“实”是对管理者以严格要求。“实”是好的管理者起码的工作作风,没有踏实的作风和踏实工作是不能做好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怎样才能体现管理者踏实的工作作风呢?首先是时间保证,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抓好工作、检查工作。其次是行动,管理者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经常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再就是周密的工作计划,管理者应制订好详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实施计划。更重要的还应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工作作风踏实的管理者。

3、在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中,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严格要求是必须的,同时也要提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更要激发他们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和服务育人的热情。克服和消除在学校中低人一等的现

象。管理者应切实认真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待遇。在学校中往往对总务后勤人员不够重视,待遇低下。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年的职称评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认可,教坛新秀、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劳动模范等等称号的授予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追求并体现人生价值,而总务后勤工作繁杂琐碎,或不为人知,或不为人愿为,其价值、其绩效难以显现,或滞后显现,或要在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学生身上显现,往往“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让人感觉总务后勤工作既崇高、伟大,又不乏悲壮色彩。因此,总务后勤管理首先是对后勤员工的人心管理,通过人心管理来激发人的潜能。对员工的管理应该在感情上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和理解他们。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激励、岗位激励、信任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以此来激发其工作热情,发挥其潜能,促进专业成长,提高工作效率。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1、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只是后勤人员来执行,要全校师生参与管理、监督、实践,才能出成效。

2、长期以来,后勤人员除管理人员外,炊事员、零时工都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工,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工资相对较低,且一般雇佣的人员年龄偏大,技术技能较差,加之农民工的思想素质、工作纪律性普遍不高,对所担负的工作完成起来比较吃力,工作态度消极:认为是伺候人的事,低人一等,对待工作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人翁精神,管理人员常常是苦口婆心的做炊事人员的思想工作,但收获不大。加之个别人员年龄偏大,工作质量不高,难以胜任当前信息化的后勤服务工作。

四、后期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

后期研究工作重点和操作方法,主要针对本学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首先,加强课题组与课题领导小组的联系,做到集思广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争取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

2、每位课题组成员要有学习、实践、研究的热情,能够参与研究而就不要把研究当作负担。要有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找出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合作的精神,能够为课题组研究的课题不断深入努力做贡献。

3、在课题方案的引领下,参研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详细记录典型案例,补齐应上交的相关研究资料。

总之,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很多,我们的认识和收获是零碎和片面的,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要在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下,集中精力,在专题性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在后期有更大的收获。

课题组 2014年3月

下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带团建的共建模式探究——以经管学院本科11级学生党支部为例中期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改革发展稳定......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韩金玉 一、研究背景 1、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应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生物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沐春风,款款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如催化剂,像ATP,给......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北舍中心小学 李引玲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 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12月我校向梅州市申报了“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青年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KT-ZH-04-034 课题主持人 苏润军 一、课题简介 1.背景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口变化,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

    数字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初中理,化,生数字化实验教学探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选择、研究背景 (一、)省内外数字化实验实践研......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修改稿)

    “小学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师宗县丹凤小学数学课题组 执笔唐莲珍 2011年9月 小学数学《排列、组合》教学问题研究” 中期工作总结 师宗县丹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