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3 00:5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阅读教学中多种文体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为了继承和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理念,扩大阅读量,本学期我们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实践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一、目前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

(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师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运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3)从教学总量看,缺少对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的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2.问题分析

(1)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

(2)由于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仍是原来的,这就给教师落实课程标准带

2(2)各单元群文阅读研讨1次(3)课例观摩1次 3.网络教研课题化 4.名师工作室研究课题化(1)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展示(2)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展示 5.读书社群活动课题化(1)《水浒传》导读研究(2)《昆虫记》导读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群文阅读改变了常规课堂。

(1)探究的课堂。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就是知识的探索者。以往,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虽然来得方便快捷,但是,没有起到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作用。群文阅读是挖掘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目标,建立整体学习的意识,明确课文之间的联系,通过群文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运用。

(2)读书的课堂。群文阅读,强调的是阅读量。在同一单元下,课内文本4篇,课外文本4篇,图画书(或小说)1本,较以往阅读量明显增加。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浏览、批注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读中学习读的方法,在读中获得规律。

2.群文向教材发出挑战。(1)学什么?

以往的单文阅读,强调教教材,重视课课精,课课清,强调文本的重要,强调此文中有哪些学习的元素,学习内容是以“一个文本”为视野的。这样的学习内容,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内容分析,忽视整体构思。

群文阅读,强调用教材教。教师在以教材为点的备课活动中,解决了三个问题:教材有什么?删掉什么?补充什么?这样大胆地重组加工教材,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晰,学习的规律更加显性。

(2)为什么学?

以往的单文阅读,为课文中的知识点而学。教师盯着课文,将文本中的芝麻绿豆都跳出来,事无巨细当作评价点来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目标零散,教学活动琐碎,学生学习枯燥吃力。

群文阅读,强调一组文本的价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减少了很多旁枝末节的干扰,显而易见地在阅读中发现规律,研究规律,积累规律,运用规律。这样的教学,目标清晰,内容有趣,学生收获大,自信心强。

3.群文阅读让学习真正发生。

(1)议题。每一组文章的选择,都有一个或几个可供学生研究的议题。议题最大的优势就是可讨论性。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研究的空间大,自由性强,有话可说,拥有不同的收获。

(2)构建。构建的过程是学习最精彩的过程。每个人都是智慧的拥有者,伴随着阅读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发现也会越多,交流也会越多,碰撞也会越多,反思也会越多。在这样多次的发现、交流、碰撞、反思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和教师之间,不断生成新的理解发现,从而走向一次次个性化的构建。

(3)共识。共识是研究的规律,学习的收获,积累的价值,也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群文学习生成的共识,没有教师传授的统一性,更加体现大问题教学的学习收获。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教师阅读量有待提高。由于教师阅读量不够,许多教师补充文本、挖掘文本特点的能力差,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2.教育观念仍需转变。教师都知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担心不分析课文行不行,不讲解学生会不会。于是,不自觉地干扰学生的发现,影响学生的运用。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题中期报告

“绘本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课文的阅读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小学三年级以前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为什么选择绘本阅读呢?其一,给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其二;全方位地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其三,能改变语文教学沉闷的情况;其四,同“世界儿童阅读运动”的接轨。

一、理论研究部分

(一)绘本的概念

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这个词来自于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 book”。从一般意义上讲,绘本或图画书所指的对象是相同的,即那些图文紧密结合的图书。

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但事实上,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本这个词在世界范围比较通行的理解是“为儿童”创作的图书,但在大陆,绘本这个词的最初流行反而是与“为成人”创作的绘本有关,尽管在此之前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为儿童”的绘本创作、编辑和推广做了很多自觉地努力。

绘本可以说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维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

(二)绘本的历史

在文字诞生之后,绘画与故事结合起来的表现方式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在世界美术史上到处都可以发现“绘本的原型”。这种表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纪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文化。草纸的卷轴上绘制的“死亡之书”是死后世界的一种导游书。

在中国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就出现图文并茂的画卷。看它的艺术成就,我们就能看到这种画卷形式早就成熟。9世纪末,日本就受到中国图卷印象的影响而有所成就,江户时代(17世纪~)在民间普及版画制作的绘本。

在印度,7世纪左右已经有表现他们宇宙观的曼陀罗。西班牙统治以前的印第安文化里,用鹿皮或树皮纸上画的叫做“克地斯”(图文书),是记录历史或宗教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亚到西亚在12世纪末以后出现的波斯文学的手抄本插图、细密画与现代绘本一样形状的典型的插画。

现代意义的绘本诞生和发展历程。16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和伊拉斯谟等人的看法代表了新的儿童观的产生。1658 夸美纽斯所编写的《世界图绘》(Orbis Sensualium Pictus)一书在纽伦堡出版,是西方世界第一本有插画的儿童书。他们的观念在18世纪即卢梭的时代得到极大的发展,后世往往把“儿童的发现”与卢梭联系在一起。

现代意义的绘本产生于欧洲,繁荣于欧美国家,日本和韩国的现代意义上的绘本发展也是进入20世纪才开始的。

1744 年英国的约翰.纽伯瑞创立了世界第一家儿童书店,并出版了内页配有木刻插画的口袋书。1789年英国的诗人兼画家威廉.布雷克完成了一本雕版印刷彩色儿童书《纯真之歌》。

1860年沃尔特·克雷恩、凯特·格林纳威及伦道夫·凯迪克等人,相继与著名出版家爱德蒙·埃文斯合作,在他的画坊出版彩色绘本。

1878年伦道夫.凯迪克为《骑士约翰的趣闻》一书绘制的约翰骑在马上骋驰的图画,后来成为美国凯迪克奖的标帜。

彭懿先生认为现代绘本的产生归功于19世纪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及英国画家、出版家爱德蒙·埃文斯的开拓。他提高了彩色印刷技术,并同时打造了三位绘本的先驱者沃尔特·克雷恩、伦道夫·凯迪克和凯特·格林纳威。其中,伦道夫·凯迪克被后人称为“现代绘本之父”,他为之后绘本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1910 英国出版彼特里克斯.波特的《小免子彼得的故事》,被认为是现代绘本之始,开创了儿童文学的新纪元,从此绘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在中国,虽然20世纪周作人“发现了儿童”,并且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儿童文学观,但是实际上,一直到今天的中国,还是从根本上缺少对儿童的近现代立场的把握和体认,无论是在儿童教育领域、还是儿童文学研究、创作与出版领域都是如此,这也导致了绘本在中国发展的滞后性、曲折性以及中国绘本创作的困难。

我们无论是作为作者、出版者、传播者、教育者还是作为普通的家长身上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绘本在中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所有人的奉献与努力。

(三)绘本的基本特点

1.鲜明的视觉像: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喜爱鲜明的色彩和形象,对于抽象的、混沌的形象孩子一般是无法理解的,也是不感兴趣的。曾经有一个幼儿园的孩子,非常执着地抓住一本科学画册不放(适合小学中高年级),无论妈妈怎么劝都不听,原来,吸引孩子眼睛的不是看不懂的画册内容,而是那鲜艳的封面。

2.融合在画中的想象力:画中要有符合儿童心理的想象,往往想象越丰富越受欢迎。“件事情都有既定的规则,世上万物也皆有同定的模式。唯独“想象力”可以无拘无束、天马行空!”

3.变化的线条和形状,应有明确的关联:因为儿童的感觉是敏锐的。4.象征的、典型的形态:孩子们喜爱以象征的、典型的形式来表现的图画。5.诗的笔触:优美的画面,引导孩子进入到典雅的诗世界里去。6.明朗华丽的色彩:显得热闹而有活力的色彩。

(四)绘本的作用价值

有人这样评价绘本阅读:“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绘本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悲悯胸怀,长情大爱……像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就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好的绘本就是一个美术展,在绘画的构图、色彩选择、绘画方式上都做了精心的考虑和设计。一本本的绘本,就像是色彩斑斓的蝴蝶,它在我们身边闪动着灵动的翅膀,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愉悦

短小精薄的绘本,如同一部精采的单元剧,任何一位喜爱与孩子相处、肯用心和孩子相处的教师,都可以利用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1.儿童阅读绘本的意义

(1)增长认知学习。图画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种种常识皆有所描述,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般,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2)增进语言学习。透过图画书的朗读,孩子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孩子一旦享受图画书的乐趣,必会不断问问题,不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父母也会以感情洋溢的丰富语言回应,无形中促进孩子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3)提供生活经验。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遭的家人与朋友关系间,然而图画书的内容多采多姿,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事物,甚至人性百态.许多无法直接接触的生活体验,透过图画书的媒介,间接地让孩子了解与体会,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

(4)涵养美学。图画书大都具备简浅的文字,调和的色彩和精美的印刷,可以陶冶孩子心性,创造视觉效果的艺术品。目前优秀的绘本多数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不仅绘画精美,而且内涵丰富。绘本阅读使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不能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来获得的。

(5)增进阅读乐趣。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朗读图画书给孩子听时,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的传递给孩子,孩子无形中体验阅读的兴趣,自然乐於看书,终生与书为友。

(6)培养创造想像的能力。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使孩子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扩大。图画书的文字简明,而插图细腻,因此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并进而产生学习迁移的效果,奠定日后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

2.绘本对儿童的作用

绘本对儿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有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绘本有益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学校,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共读一本经典、共悟一个故事;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享一段温馨的阅读时光。现在回想起最初亲子共读的画面还会觉得温馨依然,绘本里的字虽然及其有限,但图画后面隐藏的内容却是无限精彩,于是,和孩子共读故事的时间又会成为一段充满幻想的旅程,绘本也成了一把启发孩子想象力的金钥匙,所以我们要根据图画中的精彩、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想像。

3.“绘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对教师的带动作用;以儿童为本位,以兴趣为先导,综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引发儿童阅读兴趣,带动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阅读改变家庭和社区的文化生态,用低成本的方式帮助学生成才;通过阅读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绘本教学实践研究

(一)绘本教学的策略方法

绘本的味道要通过“讲”才能出来。如果把一本很有阅读价值的绘本直接丢给孩子,“自己去阅读吧!”孩子会在几分钟就把一本看完,因为绘本中的文字很少,留给他们的或许只是几幅漂亮的图画影像,一个好玩的故事。而绘本本身要体现的价值不会得以体现,所以,绘本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把图画转变成丰富的语言,深情的给孩子讲,孩子看着图画,思维却受着你的语言的牵引,他们会非常的安静,会沉浸在你给他讲故事的愉悦中,会沉迷在故事情节里,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渗透会抵达到孩子心灵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故事讲完了,也许孩子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他不能立刻从故事里抽离出来,阅读的价值就在静静地享受和回味中。

因为要把绘本“讲”出来,所以读绘本就变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了。这需要老师或者家长拿到一本绘本后,要做功课,就是把根据绘本上的图画改编成生动的故事。对于绘本的解读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再创造能力,要做到故事中心的把握、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符合或者接近原著,需要教师很强的语文素养,还考验教师讲故事的技巧。所以,读绘本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绘本阅读教学得到常用环节

深情导读,激发兴趣;引导猜想,激发想象;指导看图,教给方法;品味语言,感受积累;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2.利用绘本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

学生阅读的基础是想象力,能够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无法看到的故事,才是真正学会了阅读。而绘本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媒介:想象故事的内容;想象故事的发展;想象故事的结果;想象故事的细节。

(二)设计绘本活动把握的几个重点

1.不要只关注故事,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画面。2.充分利用翻页功能让学生猜测。3.把握故事讲述的节奏。

4.有两个问题可以反复问: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哪些情节是文字中没有说的? 5.活动的设计要自然,可操作性强。

6.不要只讲故事,可以和口语交际、习作、等结合。

7.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来读绘本,强调的是阅读的乐趣,而不是像读教科书般的去解读绘本。

8.“阅读绘本”当成兴趣来培养,就像小朋友喜欢打电动玩具一样,唯有兴趣,才能自动自发,才能发出真正的笑声,因此,请让孩子开心的阅读图画书,让他们读出兴趣来,把阅读当作终身的习惯!

(三)选择优秀绘本的研究

怎样选择优秀的绘本,进行教学呢?我们经过半个学期的研究,梳理出如下成果:(1)故事内容方面。故事的取材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但要有一些异于常态、常理、常情的变化,使儿童感觉到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故事的情节必须是简单而清楚的描述,让孩子想知道接着发生什么。故事的语言浅近、具体、形象;句子单纯、短小、口语化;朗读时明快、活泼、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感。

(2)图画表现方面。图画要富有视觉美,要恰当地运用色彩特指,比如小白兔、红狐狸、绿草、金色的阳光等,这样故事中的形象才会更鲜明,也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画面的构图也是营造故事视觉美的一个重要手段。高低对比关系以及散点构图等,能在视觉上引起愉悦,使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上,增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小课题研究小组奉行的理念,做研究报告的结语:

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第三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

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12月我校向梅州市申报了“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同年12月得以立项,并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命名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生本教育的优点, 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学校资源,将生本教研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相结合,努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的提出,给比较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比过去提高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等等。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虽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这些弊端,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 1 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⑴研究有效的生本学法: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构建新型的生本课堂。⑵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之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适应语文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别国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正在创立或试行各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情景法、问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综合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总的精神是要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也为我们开展“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重点、难点: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立足文本,超越教材,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生的生活 2 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把情节分析转换为研究语言;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说写训练,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力促学生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我们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言语运用,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这个根基和原点,思考如何唤醒、诱导、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个性、情感和心灵;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到读写的快乐,感受到言说带来的愉悦和骄傲;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出对言语的敏感,体验到言语生命的蓬勃和语文盎然的诗意。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低下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12年12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时间为2012年12月--2013年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 3 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1.制定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

4、实验阶段性总结;

5、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13年6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1、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

2、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完成专题论文撰写。

3、总结推广。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12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高年级学生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他们的访谈,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与传统教法的区别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对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这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更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这为我们如何促进他们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学校实行“教研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我校试行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生本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我们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四)学校举办主题 “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自觉、自信和自爱三方面都仍有待培养。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特举办了“看我轻松学语文”主题活动。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有的学生基础部扎实,有些学生比较懒读懒背,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文字功底不厚,脱离文本的白水文太多,自由诵读时读书声太小,课堂上思考、质疑的时间太少,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教研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教研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导师培训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受导的学生一般是学习自觉、有一定的自学功底的学生群体,特别是优秀学生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导师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里了解受导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教研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教研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教研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 6 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教研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教研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技巧、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3.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教研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教研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研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4.教研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引导学生自我创新。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自信、自爱的培养教育,达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7 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我校开展练题为“看我轻松学语文”的主题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语文”与学校各科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互帮互学的氛围的形成。

2、“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目标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看我轻松学语文”的具体目标为:把促进学生轻松学语文为目的,将先进的教研理念内化为学生群体意识,在行动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教研导师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导学工作机制。

3、“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目的

围绕“轻松”:轻松自学、轻松互帮、轻松互学、轻松引导

1)轻松自学主要包括:自学习惯养成、自学方法养成、自学成果交流等,以“习惯养成”为核心。

2)轻松互帮主要包括:互帮氛围的营造、互帮小组的合成等,以“自主”为核心。

3)轻松互学主要包括:互学小组的合成、互学经验的交流等,以“互学”为核心。

4)轻松引导主要包括:自选引导、师生引导、生生互导等,以“自选”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轻松引导”和“轻松自学”为主。以“我学、我帮、我引、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4、“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安排。

1)开展“看我轻松学语文”统一安排一次活动,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个“看我轻松学语文”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课题组确定一些“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课题组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故事、短片或照片、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内容的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课题组需提供:导学感想文章1篇。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习的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教研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组主持人:罗辉龙

2013年7月

第四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韩金玉

一、研究背景

1、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应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清楚。但是,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假话、空话,甚至提笔无话可写;老师怕习作教学,目前不少教师把习作教学曲解为完成教材习作任务的课堂教学,有些是缺少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出力不见效。这样的作文教学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关注社会,才有丰富的写作的题材,才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真实的语言。应带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爱说爱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引导学生说好写好。

2、学生的作文现状

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日益狭窄,思维的空间日益狭小,关注的视角日益浅近,思维的触角日益迟钝,以至于周围社会的新变动,国家改革的新事物,日常生活的真善美等一切事物都激不起他们的半点热情和表达欲望。致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与冲动,而把写作变成一种机械的作业。学生毫无写作的乐趣。老师们在教学上也在绞尽脑汁来让学生们写作能有提高,作文教学课也正常开展,但效果不大。当然我们知道想提高作文是要师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有效果。因此,我们确立了“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希望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可以改变作文教学现状,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可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在生活化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

3、课题研究的条件

(1)学校通过优化组合,现有一支热心作文教学研究的年轻教师。课题组成员个个都是肯钻研、能吃苦、善协作的教师。

(2)为了让课题顺利、科学地发展,我们首先开展调查,分析实情,研究对策,积极宣传动员学生参与作文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引导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习作。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提高作文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开发利用习作资源,使学生有话说,笔下有事写,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情。

2、通过实践和研究,增强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快乐作文的兴趣,激活学生作文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提高学生捕捉生活写作素材的能力,给学生作文以生活的灵性。

3、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开发利用习作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策略,得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操作性经验,为习作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1、南翔小学、桃苑小学课题研究教研活动

南翔语文教研组长来我校针对课题教研“传金送宝”。毫无保留的把自己课题研究的步骤和经验和我们沟通。甚至取得好的成绩让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对课题教研有了一定的方向。

2、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作文资料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从开发与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入手,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及时捕捉习作素材的能力,习作热情的激发,引导学生快乐习作。

3、利用课堂作文教学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为了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组内经常组织作文听课共五次了。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根据学生的片段的素材,指导学生完成符合要求的作文。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研究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作文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养成学生爱读、爱写的习惯,也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促使我校把作文教学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提高作文教学。

5、重视作文特色

(1)目标达到“学校有作文特色,教师有作文特点,学生有作文特长”的 “三特”目标。

(2)老师写“下水文”

(3)组内每一学期开展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

(4)语文书中的每单元有写得好的作文上传到学校ftp上。

三、课题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如:课题研讨会,制定研究方案。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使课题研究开展得更符合实际,更科学规范。

2、第二阶段过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按计划邀请南翔语文教研组长来我校针对课题教研“传金送宝”。接着召开课题教师会议,分工到位。高年级张昌来老师采用观察研究法逐步带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习作资源,激发学生快乐习作的兴趣。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学生习作。作文教案详细,学生作文指导很到位,课堂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谢海征老师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某些学生的跟踪分析。课题开题以来,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促使我校把作文教学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提高作文教学。学校组织了三次“快乐杯”学生现场竞赛,涌现出一大批在写作上很优秀学生。为了全面展示我校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写作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习作,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经学校研究,特举行2次“下水文”比赛活动。学校的校报上也有不少学生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六年级学生作品在南翔报上刊登。来我校禁毒、和卫生活动期间,学生的一份份学习感悟和作文让人眼前一亮,真为她们高兴。

3、第三阶段主要采用对比研究法,不断实践,对比,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习作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行机制。边实践边小结,发现问题,交流研究,争取改进、提升。我校已经拥有“桃苑小学生原创作文集”。五六年级学生作文作品也登上“乐童作文集。这次课题研究中的二年级看图写话《秋游》和五年级《菊花》指导的很到位,老师们教案精细,课件准备充分,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去捕捉写作材料,大家都认为教学很成功。

4接下来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展示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达到的效果

1、更新了老师的习作教学观念,探索出适合本地学生的习作教学模式。

2、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在生活中取材,使学生善于表达,说真话、写真事,让学生快乐习作。

3、教师优质作文课展示。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乐童作文集》和《桃苑小学生原创作文集》

五、后期的措施

1、邀请外校专业课题研究的老师进行指导。

2、多参加课题研究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这方面能力。

3、督促学生养成“爱生活 乐写作”的习惯。

4、学会积累并掌握和运用写作素材。

5、从不同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6、利用学校ftp上传的好作文来资源共享。

在推行“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过程中,深感阻力重重、困难多多。依照原来制订的方案,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争取课题研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语文组

2013年12月

第五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

题中期报告

北舍中心小学 李引玲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用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一.课题概况

(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措施。

(2)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力。

(3)通过探索,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把教育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的工具。

(4)在恰当的时候,找到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措施,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的最佳整合。

(二)课题周期与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负责人:陈海琦)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根据课题2015-2016学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1)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听取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3)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

(4)与兄弟学校共同引进“小学教学资源网”,更有效地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

2.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负责人:陈海琦、孙辉)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总结本课题研究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交流情况,汇总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

(负责人:李引玲)

(三)问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本校而言,全面推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关于到我们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实验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校园网已建成,学校联接“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本实验是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的研究,能带动学科教学。

(四)问题的背景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势必成为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潜能得到激发。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五)研究现状

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应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目标。为此,人们尝试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

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人们意识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与任何教学改革一样,关键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多媒体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三个教学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的问题,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成功的难点和关键。此外,学会建立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趋势之一。

(六)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

研究目标:通过实践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研究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直观、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本校各班应用现代技术的现状,适当组织问卷调查。

(2)分析法:按实验要点、内容,作好科学分析。如:分析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影响,可按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进行。

(3)其它:实验中可相机运用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等。

(八)研究对象

全校1-6年级全体学生。

(九)研究组织机构

1.总负责人: 陈海琦

2.具体负责:

语文学科教育:刘丹婷、李引玲

3.理论指导、材料整理:杨然 4.后勤保障:王文利、王时昌 5.信息技术指导:范莎

(十)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在2015-2016中,课题按照预定的开展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的研究、实验和实践工作有:

(1)2015年9月份,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工作,做实验实施计划,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本校实施过程中的优势、缺点及对策研究。

(2)2015年10月份,结合教学实验,讨论开展教师有关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

(3)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份,结合教学实验,在全体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培训。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

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相关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点极主动的学写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这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很完美的 实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并养成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究开发工具的角色。

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封闭式教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因为它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的育人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初步感受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魅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有效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如教学《走进音响世界》课例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把每堂课呈现出来,课前先倾听大自然的音乐,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让学生介绍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我口说我心,教师借机进行作文写作指导,体会小作者语言之精妙,习作的表达很容易就水到渠成。

第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紧张而活泼。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对诗意的理解就显而易见。

第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三.阶段成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争光添彩,李引玲老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年1月发表在国家刊物《学校教育研究》。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设想

存在问题:

1.信息化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

2.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及深度还不够。

3.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足,有的还有待开发使用。

4.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

5.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下阶段工作设想:

1.积极配合教育局完成课题运作的科研网站工作平台(专题网站)的建设,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交流,方便课题组成员更有效地进行整合研究。

2.进一步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的实验研究。

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素养和技能,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推动课题以良好的态势保持健康的发展。

4.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焦点,把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工作有机密切地结合起来,要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5.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六.结束语

我们相信在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下,通过各实验教师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这一课题必将会硕果累累,必定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载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 《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 中 期 报 告 (2014年9月---2015年10月) 彭阳县第三小学课题组 苏生逵 2014年9月,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 课题负责人签字: 编制日期: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带团建的共建模式探究——以经管学院本科11级学生党支部为例中期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改革发展稳定......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课题组 《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课题类别:校级课题 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开始时间:2014年9月 结题时间:2015年7月 2014年9月,我课题组申报的校级课题《......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中年段语文体验式教法策略研究 (阶段研究报告) 前言: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也就是说,学习知识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鲁......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生物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沐春风,款款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如催化剂,像ATP,给......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青年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KT-ZH-04-034 课题主持人 苏润军 一、课题简介 1.背景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口变化,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