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方法

时间:2019-05-12 13: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方法》。

第一篇: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方法

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方法

王巍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困惑,一提到作文,皆感头疼。而现在的各种考试中,作文所占分值呈上升趋势,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考试中,作文分值可谓“瓜分了总分的大半壁江山”。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这里不赘述,而要写好作文,审题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布局某篇,组织材料写出佳作的先决条件,可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主要针对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浅谈一二。

审题就是揣摩作文题的含义,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和要求,明确写怎样的主题,该选用那些写作材料,怎样安排详略,该选哪种自己最擅长文体写作等。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重中之重,通过审题,对作文通盘考虑,审题的过程便是构思文章取材,选材的过程,只有认真准确地审题,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若审题不准,作文时就会出现偏题或跑题等现象,文章内容会离题千里,最终费力不讨好,影响作文的质量,因而影响了作文成绩,乃至总分成绩。那么,在考场有限时间里,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审题呢?下面举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参考:

一、找关键题眼法。

这种审题方法适用于命题作文,即找出所给作文题的关键字眼—词语,然后围绕字眼确定作文中心,选择材料和安排结构等。如:命题以“读书真好”为题,其题眼是“好”,“好”是与“坏”相对应的,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切入主题:一方面是读书的好处和益处,即读书对人成长和生活的积极意义,也可指一种美好的审美愉悦,如读书的“幸-1-

福感”、“兴奋感”、“满足感”,读书后获得的教诲、启示等。我们审准题后,文章既可叙事,也可谈“读书好”的观点,围绕“好”做文章。如某同学“写读书好”的作文时,选写自己看《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感受:写被其中精彩传奇的故事情节吸引外,主要学到了许多人物描写的知识和写景状物的方法,更进一步评价孙行者斩妖除魔明辨是非,行侠仗义而扶弱除强的优秀品质,作文时巧妙地撷取精彩片断并谈所得,为文章添秀不少,真正做到了审题准确,切合题意,作文水平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读书好”的反面,即写不读书的坏处,主要写有的人不读书的坏处,还选择了生活中不读书的人乱用字词,混用错别字;而知识困乏诸如“买命实为买伞”的现象等导致笑话,酿成其实可避免的憾事和损失,从而阐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观点,也未尝不可。

二、补全题意法。

半命题作文往往采用这种审题法。审题时尽可能多方面罗列补充的内容,最后确定最佳补充内容,方便自己抒写感受最深或选材最广的题目来写。如:《,请听我说》,咋一看此题目,横线上我们除可填人物,还可填其他的事物,但必须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如填“亲人、朋友或师长”,虽说过得去,但显得平常化,还需要注意所填题目应“靓”一点,如果把呆板词语变成一些含蓄词语,题目就会生动些,如:迂腐的师长可称为“老顽固”,粗暴的是师长可称为“黑张飞”,勤劳的师长可称为“老黄牛”等,达到“题好一半文”的作用,进而激活作文思路,泛采写作素材。还可以联系人们关注的环保与社会百象问题,可填“家乡的小河”,“病吟的老槐树”、“粉丝们”等,这些题目写时联系现实生活,大多采取倾诉的第二人称写法,始末注

意人称的一致性,用真情实感去倾诉,文思泉涌中把源自生活的素材进一步加工、整理,立意构思,咫尺天涯切入主题,审题过程中迸出“蓦然回首,那人那事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灵感火花。

但是,有的题目补填时不能出现语法错误,致使文题宽泛、虚空,作茧自缚,作文时无从下手,如:半命题《感受》,此题目有的同学补成“感受家乡”,一看这题目,因缺宾语而意犹未尽,文题宽泛不具体,如果再补全题目为《感受家乡的变化(温暖、亲情……)》,题目就较准确完善了,快捷地为作文时提供了选材思路和引导。又如:有的同学拟题《计算机的制作》,这样的题目,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凭自己浅薄的知识,无法写好此类作文,这样,作文时只能泛泛而谈,捕风捉影,草草收场,难以写出佳作来。此题如联系实际,可拟题《风车(折扇、纸 蛙、麻婆豆腐、风筝……)的制作》,行文较容易驾驭,文章定会有真情实感,流畅地表达主题。

三、化大为小法

近年来话题作文已趋考场作文主流,话题即指作文所及有关社会生活和谈话的中心(主题)。命题者的目的主要是让考生根据话题的片言提示,自由拟题,自由选材,进行个性化作文。对学生来说,作文时具有广泛的选择性和自由性,便于张扬过性,正是这特点,话题的过宽、过大,学生难以圈定作文对象和内容,在此情况下,应提倡“化大为小”的审题方法,具体是:按话题提示,拟出一个针对性强的小的题目(切记万不可将话题作为作文题目),用以点带面的写作技巧作文。如:以“路”为话题,有的同学因话题之宽而审题不准,感觉题目之“大”,无从下手,不能根据话题提示,巧选“小”的角度,组织材料,只有写些零散空洞语言,言中无物、无情,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此话题如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的角度审题:一是实写生活中的路,可写与路有关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可写路对家乡的经济贡献,方便人们起居生活;或写修路者的感人故事;或用说明文介绍路的优特点;或将现在的现代化之路与过去简陋之路对比,突出路的变化从而体现社会变革下人们生活迈入小康的现实等。二是可写生活中抽象的路,如可写别人或自己克服困难,曲折的求学之路;可写致富能手历经坎坷从而走上小康之路;可写诸如我国人民历经磨难、同舟共济、可写“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人扬眉吐气,标志中国全球地位提升,展示中国人民意志、信心,坚持不懈攀登科学的高峰、科技兴国之路……。这样,文章既能紧扣题意,又能深刻地表现主题,符合话题作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命题初衷,真正地自由选材,自由写作,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又如:以“变”为话题。可以把家乡的人和事作为抒写对象。“变”有两种可能,一则“变”好,一则“变坏”,审题后,通过真实故事的起始,经过、心理历程,主观态度的改变,从而达到褒贬抑扬告诫、训示人们去权衡利弊,理智选择,从善弃恶。

总之,考场上拿到作文题时,应注意揣摩思索,仔细审题,以自己对生活的深切体会,对生活的真实阅历进行选材,组织材料,用真情作文。当然作文过程中不但要有精炼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要会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于字里行间,还具备写人叙事介绍说明阐释议论的作文功底,还需要具备熟练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常用的写作技巧。通过作文,把蕴含的人生启迪、生活哲理潜移默化于读者心中。这样,不管遇到何种考题作文,在沉着审题后写出胸有成竹的佳作来。

第二篇:考场作文之一审题

考场作文之一审题

高考例题

1.(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与去年的命题相似,仍为观点列举型材料作文,只是变换了一下形式,即给出了六个并列式观点,要求考生挑选出两个或三个重新组合后,提炼出共有的观点。故选择和提炼的前提是要读懂六句名言或诗句的含义,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体现了思乡爱乡的情怀,具有旷远的意味;‚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体现了追求精神高洁的志向,强调的是要锤炼内在品质。‚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是说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强调了不要故步自封,要放眼天下、胸怀天下,善于接受和吸收外来知识、文化;‚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体现了文人的筋骨与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盲从于社会,为中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揭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精神理想,需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现实生活。

综上所述,除了第②句表达了思乡之情外,其他五句都跟‚修身立世,成仁成材‛的个人追求有关。这六句每一句各都侧重一个品质:①自强不息,②家国情怀,③注重内在,④善于接受外来知识、文化,⑤不逃避而且敢于反思,⑥自信且坚定。

题干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暗含了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同时,题目也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

材料中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暗示了写作的中心指向,写作时,可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考生在写作时,可先挑选出两三句意义相关的名言,再适度提炼出写作的‚话题‛或中心,然后围绕提炼的写作中心,展开写作。本题适合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例文】

大格局,勇担当

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魏源的眼界与格局;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说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鲁迅的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广狭;眼界不同,担负的责任也会不同。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的境界!格局就是无穷的远方,敢于担当者须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人的福祉而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格局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局小者,为己为私为小我,虽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何等的气魄!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了什么是格局,阐明了什么是大我。

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岌岌可危的局面,团结起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的志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暴露国民劣根性,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便是担当。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干部;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之责;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

中国正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大的格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亮点呈现】 借用本文所论述的主题,该文也具备了‚大格局‛的特点。所选的名言为第④与第⑤两条,并提炼出‚格局与担当‛的话题,论述了‚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和民族都要有大的格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问题的把握和认识都深刻到位,有高屋建瓴的气势,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另外,本文语言准确而生动,不失为一篇佳作。

2.(2015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 就本题而言,按材料对象可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从给小陈写信角度,或肯定小陈作为,褒赞其正面价值和辐射效应;或质疑小陈举动,引领人们深层思考;或从辩证视角,思考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如伦理道德与法律约束、亲情取向与法治意识;或从现代社会视角体察小陈举动的作用与意义。二是从给老陈写信角度,指出其行为漠视生命,缺少尊重意识;剖析其行为举止缺少担当意识,缺乏责任意识;探究其举动的根源,反衬依法治国之必要。三是从给警方写信角度,或点赞警方微博公布的举动,可批评警方有披露他人隐私之嫌疑,或探讨此种公开是否合乎法理,或讨论警方作为是否有助于处理社会制度规约与情感调节、社会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或提出质疑,或提出对策。考生还可另辟蹊径,从给网友、媒体及政府部门等写信的角度写作。【考场佳作】

致小陈的一封信

河北一考生

小陈: 你好!请容我先给你讲个《论语》中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与孔子说:“我们那里的法律很严明。如果父亲偷了只羊,那么他的儿子会去告发他。”孔子答道:“我们那里恰恰相反,如果父亲偷羊,儿子会去帮他藏匿。”

也许,到这里你会质疑:这岂非枉法?然而夫子是如此解释的,这样有助于维护当地的伦理关系。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你的举报固然是正义的,然而未免过激。

自然,“规矩”二字,在生活中不可或缺。有如围棋那三百六十一格,局中黑白分明、落子章法;有如依声填词流丽悠扬,平上去入各有定规;有如铁划银钩,千里墨香因循法度;有如宫商五音,婉转清雅,皆依工尺……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必须要在规矩约束之下。所谓“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你对规矩的重视,是应当“点赞”。我也希望,你在未来的路上,能够如此严谨地约束自己。

然而,向警方举报父亲,虽是于理无碍,终究于情有亏。亲情,是游子别家时母亲细密的针脚,是“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的欣然,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的眷恋……它让你纵流离辗转如飞絮飘萍,却仍能沉默微笑着体味这一份不会老却的牵念。《陆犯焉识》里的女儿举报了父亲,最终当那个疯狂的年代落幕后,父亲会温柔地说,从来没有怪过女儿。我想,你的父亲也是一样。他绝不会怪你,那是父母的慈爱与宽仁,那是根植于血脉发肤之间的亲情,割离不得抛舍不得。然而,他怎么可能不难过?你完全可以用更多耐心来规劝父亲。我可以理解你的无奈与顾虑,然而我更希望,你对父亲的劝告,从此能以一种更温柔平和的方式收官。

希望从此,你的父亲不会再在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置规矩于不顾;也更希望你与父亲不会因此而出现隔阂,希望父女间的亲情仍温暖如初。网络上的**也终将平息,愿你们的生活未被扰乱,便如那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件事已落了幕,便与父亲相视一笑,互相和解吧。

此致 敬礼

明华 2015年6月7日

【亮点呈现】 文章开篇先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论语》中关于是否揭发亲人这一问题的讨论,在对比中提出了观点:做法正义,未免过激。具体写作时,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能力,借围棋、填词、书法、音乐等,表达了对‚规矩‛的认识,并对小陈的行为点了赞。接着一个‚然而‛,话题转折,先以诗句引出观点,再以《陆犯焉识》这一素材,进一步深化写作中心,突出了‚温柔平和‛这种方式的重要性。结尾以客观辩证的分析总结全文,进一步升华了主旨。

3.(2016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据夏明作品改动)【解析】 材料由两幅漫画组成。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男孩得了100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另一位男孩得了55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在第二幅漫画中,原先得了100分的男孩考了98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原先得了55分的男孩考了61分,却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要准确理解脸上的印记的含意:‚唇印‛代表亲吻,象征‚表扬‛‚肯定‛‚奖励‛等;‚手印‛代表耳光,象征‚批评‛‚否定‛‚惩罚‛等。把握寓意则可以通过将两幅漫画进行对比来解读,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

第一个层面:就‚分数‛变化呈现的意义来解读。一个孩子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原因就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考试分数上升了就受到奖励,反之就受到惩罚。反映出我们的教育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唯分数论‛,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存在着这种‚唯分数论‛的现象。参考立意:①唯分数论要不得;②教育怎能分分计较;③评价应有多元性。

第二个层面:就漫画所呈现的现象来解读。从两幅图的比较体现出来,分数的升降直接与奖惩相关。不论你的起点如何,退步了就要被批评,进步了就可以受到表扬。从两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右边的学生尽管进步到61分,与左边尽管下降到98分的学生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可是受到的待遇却截然相反。如果从这个角度深入,它启示我们:奖惩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还需要区分出不同的对象,要因人而论,否则就跌入‚成王败寇‛简单粗暴的评价泥坑中去了。参考立意:①评价标准与奖惩方式;②奖惩要据情而定;③非此即彼的奖惩观值得反思;④奖惩不能优劣错位;⑤奖惩必须要考虑标准的相对性。【考场佳作】

唯分赏罚,教育之殇

漫画中,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奖励;第二次考了98分,得了一巴掌。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受到责罚;第二次考了61分,却获得了奖励。

这一简单粗暴赏罚举动的背后,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唯分数论英雄观念的反映。教育之殇,令人叹惋!唯分数论赏罚,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有好事者对近三十年的高考状元做了一个统计,竟没有一个在行业上成为领军人物。当然不能认为都是高分低能者,但长期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考分一路领先,十三岁以高分进大学,十七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可就是这样的“学霸”,又被“分数”所伤:生活能力极差,社交能力不足,人格缺陷明显,最终遭到校方退学。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能不警醒:分分分,并非学生的命根。

唯分数论英雄,源于单一的教育评价体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分数这一个结果外,还应该与其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同学协作的情况、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强弱、特长的发挥等因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全面的“吻”或“掌”。否则,所有的评价都是片面的,长此以往,会逼疯多少个“范进”,徒伤多少个“方仲永”,埋没多少个韩寒、马云、钱钟书?可叹,教育之殇!遥想大教育家孔子,面对三千子弟,有默许的“吾与点也”,有大赞的“贤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没有简单粗暴,只有循循善诱。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是多美好的一面镜子!唯分数论英雄,又何止是教育之殇?比如曾经流行的GDP思维和绩效考核方式,数字有提高,“亲一口”;数字有倒退,就“赏你一巴掌”,在现实生活中岂不比比皆是!当一切以GDP评价政绩,当一切以计算出来的种种数字评定成绩时,就自然出现了“求富不仁”、环保弱化的现象。只是可怜天下这些被“奖惩”的人。

我们需要一定的奖惩制度,但更需要多元化的评价,尤其是教育,尤其是对人的评价。“吻痕”可以有,“掌印”偶用之,但千万不能唯分数来赏罚。

【亮点呈现】文章对画面描述非常简洁,随之即进入论述,分析明了,论点突出。主体部分逐层深入,由现象剖析到本质探究,从教育行业到经济发展,由点到面,由此及彼,深化了中心。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观点鲜明,让人深思。文章内容丰富,有详例的夹叙夹议,也有略例并举;多用短句,语言简洁有力,生动活泼。

典例导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风雪停止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读完上述故事,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解析】审题应注意几点:一是整体感知材料,剖析材料构成。如本则材料的对象是由农夫、黑羊、白羊、暴风雪构成的,我们来梳理其中的关系:黑羊与白羊为个体与整体、异类与同类的关系;农夫与黑羊白羊之间的关系;暴风雪与农夫、羊群的关系等,辨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确定基本题意。二是体察材料倾向,锁定关键语句。如材料中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言、行为的语句:农夫的高唱、卖羊的念头、雪天找羊等。三是可用由果溯因、透析关系等方法,提炼内涵,锁定立意。

参考立意:一是从材料整体而言,确定为个体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如何看待‚异类‛‚另类‛的问题,整体的完美与个体的缺憾,缺憾成就完美等。二是从农夫角度看,看问题应立足全面、整体,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遗憾;要宽容‚另类‛等。三是从羊的角度看,优势劣势均是相对而言,事物应丰富多彩,整齐划一未必就是完美,注重个性价值等。

【高手点评】本题为典型的故事型材料作文。其审题要点有:一是整体感知材料,正确结构材料,确定材料的主体及构成,确定故事的主角;二是体察材料对故事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或褒或贬,或客观中立;三是梳理故事情节,聚焦故事结果,由果溯因,因果求因;四是体味材料的隐含信息或条件,挖掘材料的言外之意;五是选择切入点,确定材料作文的立意。

【考场佳作】

黑羊的价值

田晓东

人性天生希望周围只有一种声音,由是,农夫要卖掉白羊群中的黑羊;教育常拿标准答案作考量,一个民族非要征服同化所谓的“异族”,一个社会总爱以正统抹杀“异端思想”。

黑羊的孤独从屈原到布鲁诺,在有人的地方就一直存在。然而主流的合唱者,你们是否想过,对异己之排斥不是源于对问题本身的理性思索,而可能是良知为恐惧所挟持?这种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自私的恐惧甚至要蒙蔽人类长远的利益。于是有了伏尔泰的比喻:“一片麦子对一株麦子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向这个方向倒下!”

苏格拉底没有倒下,面对泛滥之民主、世风日下的城邦,他喊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等待他的是放逐和毒酒,但等待城邦的是侵略者面前的一败涂地。夏瑜没有倒下。坟上红白的花终于看到皇帝被推下龙庭的一天。而当初恣意嘲笑的人们,想起那句“天下是大家的”,不知作何感想。

似乎不下一场暴雪,黑羊就始终处于被卖掉的危险中。

但是,人类社会经得起多少暴雪?当人类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基础上开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重新拾起理性与道德,人们已经多走了多少弯路,经历了多少浩劫!人,不要再等下去了!作为社会潮流中的个人,选择做白羊还是黑羊,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一切判断都应是独立而理性的。做白羊,请不要因为“大多数”的身份沾沾自喜。对待不同意见的人先要采取平等、尊重的态度。“对话,是人性最美的姿势。”假如你是黑羊,不要妄自菲薄,即使每天听到的都是“我雪白的羊群多么可爱”之类的话。比如,许多人遇到欺骗,不愿再扶起摔倒的老人。你走过去,予以真诚的帮助,说不定拯救了一场社会“信任危机”的暴风雪。

应该警惕的是黑羊不是为了某种认同而将自己涂黑的白羊,暴风雪会撕去一切伪装。毕竟,有一个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愿意付出生命。

但愿,白羊能心平气和地说:“你好,黑羊。”但愿黑羊望着自己水中的倒影,能露出自信的微笑。

如是,暴风雪中,人类才可能得救。

【亮点呈现】本文堪称考场作文的精品之作。其特点有:一是抓关键语,确定立意。文章从‚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卖掉黑羊‛与‚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关键语句的对比入手,围绕‚黑羊的价值‛确立中心,不仅切合材料题旨,且令人耳目一新。二是材料新颖,视角独特。如文章引用了伏尔泰、苏格拉底等作为论据,运用贴切,切合观点。三是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层层深入,思想深刻。从常情出发到排斥异类原因的分析,从异类的不屈勇敢到‚暴风雪‛机遇的难得,从异类的被杀谈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从容忍异类到真假异类的区别,突显异类的价值,可谓丝丝入扣,发人深省。

材料作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即背景语、提示语(漫画中的标注语)、限制语、强调语。就审题而言,一是从背景语入手,即从材料的铺垫与引入部分着眼,确立思维走向,解决‚怎么想‛的问题,‚典例导引1‛中,‚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就是背景语,对故事起了一个引入与铺垫的作用。

二是从限制语入手,即从限定范围、程度、色彩、情感、走向的语言切入;审清材料的基本寓意,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如典例中的‚一天,在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就是限制语。

三是从提示语入手,即由提示考生注意,思维方向或情感倾向的语言引领;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典例中的‚读完上述故事,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文章‛及后面的写作要求,就是解决‚写什么‛。

四是从强调语入手,即从材料中加以强调,引起考生注意的语言发力,审清写作指向与要求,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如典例中‚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就是,告诉考生,要从此确定立意方向。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作为主持人就要学会关门。在某段新闻结束后,会把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都关掉。关上“门”之后,外面的一切都和自己没有关系。工作一完,心门一关,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关上“门”,放自己回到生活中,做回自己,干自己想干的事,逛街、旅游、看电影、喝咖啡……他能够顶住外面的流言蜚语,生活得潇洒,正是因为他懂得关“门”。

阅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解析】 本则材料的核心为对待生活的态度。审题要点:一是明晰‚门‛的比喻义,辨析清‚开门‛与‚关门‛引申义及我与‚开门‛‚关门‛的关系,可谓小中见大,由具体之‚门‛到社会之‚门‛,引申得当;二是由‚虚‛入‚实‛,明确‚我‛与‚开门‛‚关门‛的关系的实质是如何摆正‚我‛在生活中的位置,如何处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三是由‚内‛而‚外‛,善于延伸与拓展,由材料之‚内‛延伸至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现实的‚外‛。‚开门‛与‚关门‛既是一种‚隔离‛,隔绝世俗,活出自我,‚门‛还是一种‚守望‛与‚坚持‛,任世风漂流,我自有一方内心家园。如此,则可文思如泉涌。

【高手点评】 本题为典型陈述现象型材料作文。现象类作文应注意四点:一是概述,即要用简练的语言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简述、概括、抽取,使文章的观点有所依归,如本题就可针对‚我‛与‚开门‛‚关门‛的概述,可简述为如何摆正‚我‛在生活中的位置;二是要拨冗去繁,提炼观点,力争一语中的;三是要联系实际,举例引证,解构材料;四是收束阶段要回扣题目,圆合首尾,画龙点睛。【考场佳作】

自我之门

陶燕燕

白岩松说,做主持人应学会关门,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人生而言,关门,往往与“开门”相伴随行,命运在开与关之间,为人生设置了一个个暗藏的机关。

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开始的几个简单的音节,就像是命运的敲门声。嘘,安静点,别出声。双耳失聪的贝多芬,用最顽强的意志,用恶狠狠的声音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用心灵倾听,他用心灵轻轻叩响命运之门。门开了,贝多芬走进来,在上帝关上了一道门的时候,他挥动激情的手,为自己也为别人打开了另一扇门。

事业有难,感情受挫,人生陷入低谷,仿佛所有的门都已紧紧关闭。四面楚歌,进退维谷;怨天尤人,于事无补。静下心来,回到原点,发现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的办法。“天无绝人之路”,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断去尝试,你会在命运的转角处,发现另一扇门已为你打开。

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我被苏轼达观的人生态度深深折服。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恃才自傲的苏轼,被躲在历史暗角的小人们忌恨、陷害。他们罗织罪名,制造了北宋文坛上臭名昭著的“乌台诗案”。苏东坡被一贬再贬,前途一片黯淡,从黄州到岭南,风风雨雨,扶藜杖,穿芒鞋,一路行来,留下一路瑰丽的诗篇。

命运多舛的诗人,在仕途之门关上的时候,他用豪放不羁的诗词歌赋和书画,打开了另一扇艺术之门。

关门,开门。在关与开之间,机遇就在你坚持到最后的那个瞬间。

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想把一根丝缠绕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见此情景,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声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这个故事似乎也被人移植到威灵顿将军身上。

如果在命运之门紧紧关上的时候,一味地坐等或反复念着“芝麻开门”的咒语,奇迹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坚持再坚持,不断地向命运发起顽强的进攻,成功之门才会被你打开。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一张张退稿单就是那紧紧关闭的门,而一次次坚持就是一次次敲门,那一部部作品就是打开的一扇扇成功之门。

开门与关门,在开与关之间,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你才是命运之门真正的主宰者。尽管人生之门多多,但“自我之门”始终是“关门”与“开门”的撒手锏!【亮点呈现】作者以‚开门‛与‚关门‛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如何对待‚自我之门‛,在丰厚事例的铺排与拓展中,‚开门‛与‚关门‛被赋予别样的色彩。贝多芬、苏轼、罗伯特·布鲁斯、贾平凹,在命运关上‚门‛的同时,用奋斗与勤奋谱写了一曲励志之歌。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浑然一体。算得上是一篇佳作。

思维训练

1.(2017山东泰安一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厄瓜多尔的丛林中,生长着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自行移动的树木——行走树。它有着极其复杂的根系,根可帮助它不断地向阳光充沛的地方移动。在奔向太阳的旅途中,“行走树”每天可移动2到3厘米,每年可移动20米远,照树的标准计算,堪称是一场马拉松。而且,树能在向阳方向长出新根,帮助其缓慢“行走”,老根则会慢慢死去。这些不同寻常的树根从主干上分离出来,距离地面数尺之高,看起来就像大树的腿。

对于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2017四川成都一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米、直径42厘米的空调井中。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②2016年11月6日,保定6岁男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跌落40米深的枯井中。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2016年11月10日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近两年来材料作文东山再起,但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作文,写作时不需要再按照前几年那种古板的“引——议——联——结”的模式去写,所以在形式上大家大可放开手脚,不过在审题立意上大家要谨而慎之,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很多同学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上吃了大亏,经过苦心孤诣的钻研与教学实践的证实,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行之有效。

一、分清材料类型

从数量上看,有多则材料单则材料之分。多则材料大家要分异同,单则材料则需分清内部结构,常见的有故事型、对照型、数据型、图表型等。如,故事型的就要分清有哪些人、事,主要角色、次要角色;对照型的则要对两方面全面分析与把握,下面举例说明。

故事型:

材料一: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提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皮尖上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寻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这则材料采用了反复的手法,通过云雀与 同对象的对话,寥寥数语,使麻雀、公鸡、鹌鹑等胸无大志,甘于平庸者的形象,鲜活的跃然纸上,同时反衬出雄鹰勇于进取,翱翔蓝天的远大志向。很明显,这则材料里雄鹰为主角,而其余几个配角,分清了主次,那么立意就迎刃而解了。1志当存高远2有雄心壮志,人生才会有动力等。

对照型:

材料二:

(1)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外记者问时引起了《宋史·王安石列》中的“三不足”论断,以之自勉。其中的一句为“人言不足恤”。“人言”,“流言也”;“忧也”。此句是指,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2)《诗经·郑风·将仲子》:“人言之多。亦可畏也”。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人言可畏“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这则材料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照,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人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对照型材料的主题往往是开放型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找关键语句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则材料,一个话题或一个标题通常也有其眼,即其中的关键词、句,它能凸显材料的寓意,要想准确立意,就应学会从材料中找“眼”。

材料三:

统一

(法)雨果

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倒的灰色的墙上,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

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则材料涉及到了光芒万丈的太阳与一朵新开的银菊,而最后一句话是银菊注视太阳时发出的一句感慨:“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应该是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抓住这一关键句,再联系全文及题目《统一》就不难立意:1平凡者与伟大者各自都有自己的价值2平凡的位置上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挖隐含隐息

对显性信息能注意,隐含信息则容易疏忽,能深入挖掘隐含信息,立意才能更深刻。因此大家在读材料时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下面是一次期末考试的材料作文。

材料四: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像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的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的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了眼泪,坐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然后就回家睡觉了。

很多同学看完这则材料后,要么是从小男孩的角度立意:遇到困难,要多想办法;或者是从父亲的角度抓住了父亲的那句话:“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立意为“如何战胜困难挫折”。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度“木桶”:为什么小男孩最后就回家睡觉了,因为橡木桶装上水后就可以比较稳重,可以承受住风的吹打了,一部分同学挖掘出这一隐含信息,立意:“充实了才能稳重,才能抵御各种风暴,因此,我们要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最后一种立意很受阅卷教师的青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

四、展开类比、联想

大家要能从所给材料联想到我们的社会现实和我们的人生,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题人的意图也往往在此。而往往有些同学只限于材料本身,不会类比联想,难免会流于浮浅,甚至偏离题意。

材料五:

非洲原野里有一种花,它色彩斑斓,芳香扑鼻。路过的飞虫往往经不住这种诱惑,扑上去贪婪地吮吸,谁知这种花能开能合且分泌一种黏液。这种黏液将贪吃的飞虫牢牢地黏住后,花瓣又悄悄地合拢,把这些小虫都关闭起来,小虫就变成花的腹中之物了。

上述材料介绍了一种很特别的花,它用自己的芳香招来一些飞虫,从而使飞虫成为它的腹中之物,立意时类比联想,会想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糖衣炮弹,它们总是用某种假象来迷惑我们,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冷静、理性地看待。否则必将葬送自己。很多材料都是在叙述自然现象,但出题人的最终意图是让我们分析社会现象,所以在立意时要学会类比联想。

第四篇: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一、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二、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三、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

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四、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五、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六、

第五篇:作文审题方法

作文审题方法

一、作文题型

在平时的作文练习里,作文练习的题型不外乎下列三种:(1)《一件有意义的事》(2)《我和××》

(3)在你的身边有很多人,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写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注意重点突出,用词恰当。

(1)“全命题”,即作文题目是规定的,只需按题目要求去定中心、选材、安排材料即可,绝对不能改变题目中的一字一词。

(2)“半命题”,即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才能作文。比如题目中的“××”,可换作人,定题目为《我和爸爸》;也可以把“××”换作物,定题目为《我和课本》、《我和闹钟》。

(3)“命范围”,即只给作文范围,提出要求,需要自己定题目,然后作文。根据这道题目要求,可写自己熟悉的人,如《我的同桌》;也可以写自己不熟悉的人,如《一个见义勇为的叔叔》。

二、弄清命题作文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往往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限制,并提出了要求。因此,审题时先要弄清楚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哪些要求。一般来说,命题作文限制的有体裁、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等,弄清楚了这些,也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

1、体裁。对小学生而言,一般是以练习写记叙文为主。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还应该将其分类,看清楚是属于“写人、写景、记事、状物”,还是属于“日记、书信”之类的。如《我的老师》就是写人的;《看日出》是写景的;《难忘的一件事》是记事的;《荷花》是状物的。日记和书信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了。

实战演练:

(1)以“成长”为题,把你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2)描写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写出你喜爱的原因,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从学过的课文中,选一篇你最喜欢的写一篇读后感。

(4)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人,说说你目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毕业后的打算。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恰当。

(5)缩写《小英雄雨来》,把主要内容写清楚。

(6)写一个在你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如老师、同学或在学校里工作的叔叔、阿姨等等。要注意通过事例,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时间。如《课间十分钟》,选材的范围就是下课后和上课前所发生的趣事和进行的活动;《家乡的傍晚》时间范围指定得很具体,是“傍晚”;《国庆节见闻》时间就是国庆节。

实战演练:《早晨》、《放学以后》、《难忘的中秋节》

3、地点。如《公园一角》的地点就是“公园”,而且是公园里的一部分“一角”。《校园新风》所写的人和事应该是校园内发生的而不是校园外发生的;《瞻仰烈士陵园》地点就是“烈士陵园”。

4、数量。如《难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写的事情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只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难忘的一个人》记叙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

5、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如《我的同学》和《我和我的同学》,这两个题目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同学关系,但是前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是“同学”,而后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却是“我”和“同学”。《我爱语文课本》叙述的对象是“我”和“语文课本”,关系是人和物。

当然,命题作文限制的体裁、时间、地点、数量、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并非每个作文题目都有,或有其一,或有其二,或有其三。

小练习:根据下面一组文题,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

①牡丹花 ②难忘的一节课 ③我的妹妹 ④夏天的田野 ⑤有趣的中队活动 ⑥可爱的小花猫 ⑦我和同桌 ⑧我错了 ⑨爸爸 ⑩我的文具盒

这组作文题中,写人为主的有(),其中写“我”为主的有(),写“他(她)”为主的有(),写“我们”为主的有()。记事为主的有()。写景写物的有()。

三、扣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1、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目即为“题眼”。如《妈妈》、《春游》、《荷花》等,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抓住“题眼”,弄清楚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然后展开联想,确定中心,完成作文。

2、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题眼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3、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题眼”。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亿王大伯》等,题眼就是“教育”、“爱”、“瞻仰”、“忆”。我们写作文之前,如果能够扣住“题眼”,写作文时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不致于出现偏题、跑题,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了。

四。例题分析

命题作文有了上述诸多限制,是不是就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选材范围太狭窄了呢?不是的。命题作文除了有一些必要的限制和要求之外,往往非限制的范围很大,也就是说选材范围非常广,这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展开联想,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例1:《暑假趣事一件》,分析:(1)体裁:写事的记叙文;(2)时间:限制了是暑假;:(3)数量:限制了是一件(4)题眼“趣”,只要有趣,什么样的事情,题目没有限制。那么,我们就可以打开思路,放开思维,拓展视野去选材。写什么呢?游泳?看电影?做家务?义务劳动?等等。但是暑假生活有一个多月,发生的趣事几乎每天都有,可供选材的“趣事”少说也有几十件,可以选择一件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情来写。

例2:《记我身边的一个人》,分析:(1)体裁:写人的记叙文,(2)关系::“我身边的”这是题目限制了的,但是我身边可以写的人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邻居等等,这些都没有限制。

实战演练:分析《操场一角》

下载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几种考场作文的审题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场作文应急方法

    考场作文应急方法 1.时间不够用了怎么办? 情况一:回答其他题目耗时太多,临到写作剩时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同学会急急忙忙下笔,且不说卷面潦草不堪,由于时间远远不够,几乎只能是......

    考场作文第一步——审题扣题

    一、考场作文第一步 ——审题扣题 一、习作斑马线 写作文要有“题目”,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写作文要围绕“题目”,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有的同学往往急于求成,看到题目抓......

    材料作文审题分析方法汇总

    材料作文审题分析方法汇总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

    小升初作文审题方法(本站推荐)

    小升初作文审题方法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大全)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一)读懂文题中的提示。 【试题一】提示: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意,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

    审题立意方法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

    高考作文审题方法

    高考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文题形式。 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命题作文。 命意作文。以上文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