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保险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河南省保险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以2011年为例 摘要近年来, 河南保险业获得长足发展, 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稳步提升, 其运行模式、发展经验和理念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保险业的保障功能、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但也面临着保险主体粗放发展、覆盖面窄、有效产品供给不足、参保意识不强等障碍性因素。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三农”保险和产品创新力度, 加强保险宣传教育和保险队伍建设等途径推进河南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保险业河南现状与问题
一.2011年河南保险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南保险业快速增长,成为地方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2011年, 河南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5.39亿元, 占全国保费收入的5.08%, 较2010年增长了9%(2010年河南保费收入518.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7.7亿元, 人身保险(包括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保费收入467.7亿元, 分别较2010 年增长21.13%和6.74%。据测算, 保险密度599.63元, 保险深度2.92%, 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49.3元和0.1个百分点。同时,保险主体不断增加, 市场体系建设成效突出。截止2011年6月底, 全省保险主体增加到42家,保险分支机构达4876家,保险中介法人和分支机构306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6168家, 拥有保险营销员19万。⑴(数据来自:2012河南年鉴)
二.河南保险业取得的成就
1.河南保险业地方特色明显
一是先进的运行模式不断升级。近年来河南保险业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积极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 探索出了全国领先的“新乡模式”,得到了国务院、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河南保险业参与“ 新农合”的已由新乡扩展到洛阳、安阳等市及28 个县(区),服务群众由300多万人增加到600多万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推广价值日益显现,逐步由“新乡模式”升级到“河南模式”。二是先进的发展经验竞相涌现。近年来,河南保险主体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和服务方式, 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不断创新, 特别是在“三农”保险的发展探索中, 由于总结推广了先进地区的典型做法, 如林州的“半份销售”、禹州的“保险村”、灵宝的“梯度开发”,以及“卢氏模式”“叶县模式”和农村“五小车辆”保险模式等, 不仅为“三农”保险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而且还使该行业的影响不断扩大。三是先进的发展理念不断开花结果。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南各家保险公司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产险公司以拓展领域为动力不断提速升位;寿险公司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升内涵价值;老公司加快改革步伐,不断状大实力;中小公司努力发挥优势, 奋力实现崛起。总之, 河南保险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 绝大多数在系统内名列前
茅, 形成了业界广泛关注的“河南现象”,在行业内赢得了口碑,走在了中西部前列,在拓展新领域、探索新模式、创新新经验上, 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2.河南保险业经济功能初步发挥
一是经济补偿功能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南保险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险保障超过15万亿元,累计提供经济补偿251亿元。特别是在应对2003年“非典”、2004 年漯河洪灾、2005年鹤壁煤炭集团瓦斯爆炸、2007年中原油田驻外勘探组遇袭等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保险业深入一线,快速理赔,对完善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增强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二是服务、支持“三农”初见成效。全省保险业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针对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农民生活的新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队伍和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市场培育和保护,使服务“三农”的领域不断拓宽、能力不断增强、作用不断发挥。五年来,共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费2万多亿元,经济补偿70多亿元。三是社会管理功能初步显现。河南保险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参与社会管理, 先后与交通、消防、安监、旅游等十多个部门联合出台政策, 努力推进多种形式的责任险发展, 对运用商业保险机制管理社会风险进行了有效探索。近年来, 全省保险业共为1.25万所学校、1160家医院和4000多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万亿元的责任保险保障。同时,还与各级政府沟通,推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如郑州的拆迁居民权益保证保险,周口的治安承保契约保险,以及保险业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等,创新了公共服务方式, 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
3.河南保险业的监管力度和监管创新不断加强和进步
一是市场行为监管不断强化。近年来, 河南保监局不断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始终保持对违规行为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不断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治本抓源、综合治理的力度。五年来,河南保监局共实施现场检查200余次, 累计检查各类机构500多家,实施行政处罚89次。可以说,河南保险市场没有发生恶性违法违规事件,规范发展、合规经营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初步形成了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监管创新不断推进。河南保监局通过不断丰富监管手段, 扎实推进分类监管,着力强化新公司筹备期辅导和高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由结果性向过程性监管的转变。此外,他们还通过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协作, 强化打击保险违法犯罪的司法合作,深入开展反洗钱和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有效地延伸了监管触角。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原发性问题的监管,率先全面叫停了产险非正常批单退费,及时遏制了“团险个做” “长险短做”等违规现象的蔓延,果断处置了个别代理机构具有传销特征的经营行为,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增强。
4.河南保险业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强化
一是诚信文化初步形成。近年来, 河南保险业按照“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培养文化,强化机制,形成合力”的要求,全面推进诚信建设,为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了对营销员的管理,推进了持证工作;持续开展诚信评比,强化失信惩戒,加强社会监督,营造了诚信氛围,弘扬了诚信文化。二是行业自律不断加强。五年来, 河南保险业先后签订各类自律公约20余份,合作共赢的基础不断增加, 和谐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
三.河南保险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1.发展方式有待转变
面对外部金融环境和保险市场格局的变化,一些保险机构忽视了对新业务增长点的培育和开发,仅仅依靠跑马圈式的谋求外延发展, 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在机构设置上,缺少深入的市场研究和科学的规划统筹,常常陷入被动。
2.覆盖面窄
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保险的覆盖程度,即保险密度越高,保险覆盖面就越大。2011年河南保费收入565.39亿元,虽居历年之冠,但仅占当年全国保费收入的5.08%。近十年,河南的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一直低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2011年河南的保险密度为每人599.63元,分别较全国、东部和中部的水平低234.79元、426.3元和0.7元;保险深度为2.92% ,分别比全国、东部和中部的水平低0.4、0.7和0.14个百分点。
3.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尽管各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很多,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老、医疗、教育、责任等保险产品仍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要。如平安人寿保险的100多个险种,在河南省有业务量的只有30余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600多个险种,在河南开办的也只有100 余种,且产险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人意险和责任险上。目前,工程险、船舶险、货物运输险、特殊风险保险、农业保险等险种都没有得到发展。原来由人保产险开办过的水稻制种、蔬菜水果种植、养猪、养羊、养鱼等这些农村居民所需求的保险种类,由于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比较收益低,交费分散等,保险公司均已停办。农村种植保险、森林火灾保险以及其他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4.居民的参保意识不强
一是居民保险意识薄弱。对保险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深,大多数居民更愿意把储蓄作为风险防范的主要手段。二是宣传引导不够。除了保险公司总部的广告宣传外,各分公司的宣传活动较少,主要依托营销员上门宣传。三是服务不到位。部分新产品条款复杂、繁琐,消费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索赔程序繁杂。加之保险队伍整体素质不高,80%以上为下岗再就业人员,缺少营销经验,重业务拓展,轻售后服务及理赔的问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
5.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一是整体素质偏低。人员学历参差不齐,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淡薄, 业务上只重规模不讲效益;对兼业代理人监管不力。二是高级管理人才缺乏。一些分公司特别是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不具备任职资格条件。三是保险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如风险管理人才、精算人才、电子化人才、核保核赔人才、资金运用人才等。
6.诚信服务有待加强
河南保险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保险供给者、保险中介和保险需求者三方上。诚信,从某种意义上讲,标志着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缺失会削弱其核心竞争力。对河南保险业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诚信教育, 搞好诚信服务。
7.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目前,随着河南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业务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保险公司往往采取不同手段拓展业务领域,其中也不乏少数公司采取不正常的竞争手段抢占市场,如贴费、降费、支付高额手续费等。这不仅侵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而且也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外部形象。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形同虚设, 弄虚作假、损害行业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四.发展策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以创新的发展思维、发展模式,走创新的发展道路。其次,要注重长远发展,深入分析和挖掘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反对简单分割现有市场蛋糕的行为,坚决制止和打击掠夺性、破坏性开发保险资源的行为。再次,要注重科学发展,着力研究行业变化,把握其发展规律,改善经营管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要摒弃主要依靠铺设机构、增加人员、扩大投入等外延式发展模式。
2.大力推进“三农”保险
一是要认真落实河南省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不断完善配套措施,支持发展以粮食作物为主的政策性保险,努力推动肉鸡、奶牛和烟叶等保险在试点地区的开展。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 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二是积极发展小额保险。小额保险主要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保险,具有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简便等特点。三是积极开发农村保险市场。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农村网点和营销队伍建设,开发适应农村需求的保险产品,提升服务水平。
3.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责任保险。责任保险具有很强的社会管理功能, 通过责任保险,可以实现风险责任的分散,降低侵权纠纷的法律成本,既可使被保险人从烦琐的法律程序中解脱出来,亦可保证受害人及时获得补偿。二是配合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提供保险服务。如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以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市场,丰富企业年金的产品种类,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四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要把目前仅提供费用补偿的医疗保险转变为提供全面健康管理和服务的商业健康保险, 用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要把商业健康保险仅承担理赔管理转变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管理上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水平,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4.创新监管方式
保险监管部门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实现新提高, 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保险公司的内控建设与外部监管相结合。要搞好保险公司的内控建设,定制度、立规矩,着力规范单证印章管理、应收保费管理、资金结算管理;大力推进分类监管,对开业满3年的公司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启动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治理结构评价机制,对内控不到位、整改不积极、措施不得力、综合风险等级高的公司重点监管。二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要加强对交强险、短意险、商业车险等险种的现场检查力度,选择重点公司、重点地区、重点业务实施现场检查,规范价格竞争和市场秩序。三是检查和整改相结合。既要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检查力度,又要关注整改结果,达到检查一个、规范一片的目的。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四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违法违规问题,既要深入分析原因,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建立治本的长效机制。
5.加强保险队伍建设
要按照企业属性和市场要求,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员工合同制,建立能够吸引和激励人才的绩效机制,例如,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经营集团持股及期权等激励机制;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险从业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遇;建立适合自身管理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互动的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建立专业人才储备机制, 形成自给自足的内部人才供给市场;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公平合理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内部分配制度。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河南保险业的竞争力。
6.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一是推动保险诚信建设。应尽快编制“河南保险业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引导保险公司在经营思想、产品设计、理赔服务、人才选拔、政策传导、佣金制度、对外宣传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建立保险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保险机构的诚信水平,建立健全诚信建设正向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健全“黑名单”制度,强化失信惩戒机制。二是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明确协会的职能和定位,改善协会工作方式,以服务为中心,发挥其自律、协调、维权、交流和宣传功能,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公约的执行力度。要建立完善的失约惩戒机制,将行业形象作为行业共同资源自觉维护,提升社会公信力。要鼓励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及时反映当地的市场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行业呼声,及时提出整改办法。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利用政府网站、保险分站建立行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有关保险业发展的动态信息,提供法规、条例、政策和保险知识等方面的查询服务。要完善公共信息系统,方便公众进行咨询、建议和投诉,提高监督管理和市场经营的透明度,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7.加强保险宣传教育
各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对保险消费的认识。要积极开展保险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的活动,普及保险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和保险意识。
参考文献:
[1]郭璐.河南保险业当自强[N].河南商报,2009-09-30(3).[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课题组.河南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104.[3]董笑晗.河南省保险市场调查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99.[4]河南省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R].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4):22.[5]卢克贞.河南省保险市场的发展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9):59.[6]刘绮涛.银行保险发展中产品和营销渠道融合创新探索[J].企业经济,2010(1):181.
第二篇:保险业调查报告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保险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 ”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2010年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早在2002年就开展了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有许多地下保单的现象在我国东南各大城市屡禁不止。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8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三)解决方式
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保险公司招聘代理人时应该更严格,把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诚信作为聘用的首要条件,一旦录用即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不能只以签单数衡量绩效。然后在合同文书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客户能更好的理解保险条款,防止产生一些上述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客户灌输一个正确的保险理念,让客户真正的认知保险,认同保险。由于在权利对比上,客户是出于劣势的,所以现在国家的保险法也在不断完善,制定了更多有利于客户利益的条款。比如新的保险法里就新制定了一条“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力的保障客户的利益了,还有一些条款,代理人未就合同的免责条款向客户做详细解释的,该条款无效,以及投保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的代理权的,对代理人作出的超出代理权限的许诺,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而后再追究其代理人的责任。这些条款都能保障到客户的利益,维护保险市场的诚信经营。
ww w.Y k j.CoM文章 来源
第三篇: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以南康市杏花村为例
项目类型: 调查报告 负 责 人: 付永沛 其他成员: 柴冬霞、段蓝宇、徐文华 指导老师: 任军利(教授)
二○一三年 十月 I
摘 要
为了探究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言建策,本团队在2012年暑期对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进行了为期10天的走访调查,了解了当地农村村委会运行的各方面情况。希望对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有所帮助。通过对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村委会运行情况中村委会自身、村委会工作内容以及村委会与村民关系等方面的走访调查与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杏花村村委会在运行的各个方面及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问题,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铺平道路刻不容缓。
关键词: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村民关系
I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team some time in June 2012, six primary schools in Pingxiang City, Xiangdong visiting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imary.I hope to help the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Pingxiang City, Xiangdong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life, learning all aspects of the conditions of poor,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treatment today, as well as teach less positive.Although the state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compulsory education attention deepening, as well as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s the “three rural” issue, Chin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a rapid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lower stages.Urgently need to improv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conditions.Keywords: Rural areas: compulsory education
I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调查概况...........................................................1
1.调查对象.....................................................................................................................1 2.调查方法.....................................................................................................................1 3.调查内容...................................................................................................................2 4.数据处理.....................................................................................................................2 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
三、调查分析...........................................................2
(一)对村委会自身的研究........................................................................................2 1.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学历水平及换届状况..............................................2 2.村委会内部职能分工..........................................................................................3 3.杏花村的收支情况..............................................................................................3
(二)村委会工作内容................................................................................................4 1.杏花村石脚下新农村建设点..............................................................................4 2.村委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度..............................................................................5
(三)村委会与村民关系............................................................................................5 1.村委会在调节村民矛盾中的作为......................................................................5 2.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6
四、结语...............................................................7
五、参考文献...........................................................7 附件一:...............................................................8 附件二:...............................................................9
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以南康市杏花村为例
一、引言
村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的产生依赖民主选举,每三年选举一次,没有终身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不属于国家干部,属于地方自治机构工作人员,理论上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主办理。此项规定改变了过去政府包办一切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部分村民我们也采取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村委会的运行机制、财务状况、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文献对比法:我们阅读了与“村委会运行状况”课题有关的调查成果以及这些调查课题所应用到的理论和调查方法。如:在“村委会运行机制”的问题上我们借鉴了许多他人的理论观点,同时把我们的认识与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
3.调查内容
关于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村委会运行状况的调查。通过十天分别对杏花村村委会基础设施状况,工作人员的待遇、学历水平、村委会职能分工、村委会收支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同时对部分村民也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他们对村委会以及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看法。
4.数据处理
实际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
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农村自治组织起步早,因而对其研究也较早。而我国的农村自治机构产生于八十年代后,经过及时年的发展,这种组织既有值得肯定的成绩,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就国内学术界来看,大量有关方面研究成果是出现在几年。
例如:1.山西省灵石县县人大常委会就农村支部和
生及村委会工作人员不必交。杏花村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在60周岁以后享有55元每月的社保补贴。在任职期间,社保的20%从年费里出,剩余80%由政府补贴。
退休金方面:杏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男子年满60周岁,女子年满55周岁方可享受退休金待遇。
在这方面我认为制度仍有可通融的地方,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人性化。例如可以设定工作年满十年的村干部即使卸任时未满60周岁,60周岁以后仍可享受退休金。如在杏花村工作十余年的老会计,年满59周岁临退休之际却在去年的换届选举中被换下,因而无法享受退休金待遇。
(2)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方面
杏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集中在中学水平。其村委书记有江西农函大[1]的学历。
(3)村委会换届困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2003年樟树村、油坑村和竹坑村三村合并后村委会人员有一次大的变动至今,仅去年换届时有一名成员发生更换,其余六名成员均未变动。这也导致了原本我们想进行对比的近年来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的变化这一设想无法实现。
对村委会无接班人的原因我们加以分析后得出如下几个原因:<1>村委会成员工资待遇低,处理的事务杂。<2>村委会成员要求随叫随到,因此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3>该村处于贫困县,大学生村官不愿来此地就职。
因此村委会在提高村委会成员工资水平,保障村干部福利的同时也要努力发展经济,让村干部在本村就近找到工作。
2.村委会内部职能分工
杏花村村委会的成员由村委书记、村委主任、出纳兼妇女主任、村委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民兵营长兼会计和治安主任。
由于该村是由2003年三村合并而来,七位村干部分别是原村的村干部经民主选举而来。也因此在分管任务时,该村实行分片管理制度。每位村干部负责管理自己片区(即原所在村)的事务,每月农历逢一、四、七在乡政府开会,平日有事就召开村委会会议。
另外,该村各小村有村民小组,负责信息的传达及选举工作。以征民兵为例:在接到征兵通知后,民兵营长在村委会会议中通知各片区负责村干部,其后由该村干部组织本片区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分配任务。同时,民兵营长负责了解杏花村所有适龄人员情况,及时与该人员户主联系。
而村民小组每次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委会每人要给予50元作为误工补贴。这个是村干部无法享受到的。
3.杏花村的收支情况
尽管近年迎来农民工返乡潮,但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青壮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因而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杏花村村民收入的一个稳定来源。
自2003年三村合并后,随着脐橙合作社、油茶合作社等合作社的逐渐完善,杏花村经济持续好转,村民本地就业比重明显提升,同时村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使村民务工收入得以持续稳定的增长。2007年全村人均工资性收入4901元,比2003年增加2565元,增长62.6%,增幅同比提高47.7个百分点,占纯收入比重的42.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经营性
纯收入的总量。分结构看,全村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以本地企业收入为主,全年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3147元,增长16.6%,增幅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占工资性收入的84.6%。来自乡村干部和教师等非企业组织得到的收入人均706元,增长12.8%。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754元,增长9.7%,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2012年,杏花村年费达到9万,比2007年的6.7万上升了41个百分点,比2003年的将近翻了一倍,可见杏花村的经济趋势是飞速向上,并持续稳定的发展的。
******000工资性收入外出从业非企业组织200320072012
(二)村委会工作内容
1.杏花村石脚下新农村建设点
(1)情况介绍
杏花村村民委员会于原三村交接处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该示范点面积为15亩,涉及33户农家,上邻杏花小学,下邻诊所,商店。新农村示范点有众多娱乐设施:篮球场、乒乓球台、简易跑步机、双杆、跷跷板等。老年人活动中心,新村委会也选址在这里。
(2)村委会发挥的作用
杏花村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成果都离不开杏花村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努力。在我们的访问中发现,村委会工作人员由最初的定点,到说服附近居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来,到最后的督工建设以及示范点的工作安排,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鉴于石脚下是处于原三村合并,交通便利,以及邻近杏花小学等多方面原因,最终确立于在石脚下设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经政府审批过后,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始向附近的村民说明情况,对可能涉及到的农田、房屋的村民一一解说此次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说服共五户人家的流转土地用于建设,游说33户农户对自家进行粉刷美化,对不愿进行粉刷美化的村民,详细地进行政策的解释说明。一番游说过后,竞标施工团队,对施工人员工作进行监督。
(3)村委会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不足之处
在村委会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村委会工作人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走访中,我们还发现,村委会在游说村民流转田地时,由于小部分村民不愿意,村委会工作人员及乡政府下派人员与村民发生了口角,这种手段是不可取的。同时,在我们去参观时发现,娱乐设施附近,杂草丛生,下面的大理石路阶已经看不见了,日常维护和管理有待加强。
另外,我们发现村委会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都存在“形象工程”。如粉刷墙壁。在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过程中,由于政府经费不足,只能要求示范点附近各户居民将自家的院墙外墙粉刷,且没有分发补助。
2.村委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度
(1)杏花村老年人情况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返乡潮趋势缓慢,农民工也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活也随之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我们在对杏花村的调查中。了解到该村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导致老年人成为了弱势群体。我们采访了很多老人,75%的老人说没有子女陪在身边,呆在家中很孤独,只有5%的老人在家能够自得其乐。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该村的村委会特意在2005年成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
(2)老年人活动中心的作用 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立了棋牌室、电视机房、茶室、报刊杂志室。在棋牌室,老年人可以打牌下棋来消遣;电视机房为孤身在家的老人提供了一个场所,与“剧友”们一起讨论电视剧情;对于茶室,现在的老年人都很重视喝茶,午后一杯茶已经成为了这些老年人的习惯。茶室的设立可以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场所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村委会为那些喜爱看书读报的老年人着想,成立了一个报刊杂志室。休闲的老年人经常可以在报刊杂志室里讨论一些时事政治等等。我们调查了部分老年人,对于老年人活动中心,70%的老年人大体上还是很满意的。但是,也有30%的老年人反映,村委会对老年人活动中心还是做的不够好。总体来说,村委会很重视老年人的发展。
(3)村委会对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的不足
首先,45%的老年人认为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施太过简陋,虽然里面活动比较齐全,但因设施问题,导致它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其次,25%的老年人认为报刊杂志室中的杂志都不是最新的,他们希望村委会能够经常更换新的杂志。30%的老年人认为这些活动都不能吸引他们,希望村委会能再增加一些活动,比如多举办老年人的比赛等等。
(三)村委会与村民关系
1.村委会在调节村民矛盾中的作为。
(1)村民主要矛盾
根据在杏花村的实地调查和问卷反映,村民之间主要存在以下矛盾: 生活:部分路段交通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埋怨村委会办事不得力。
家庭:1.子女赡养父母“踢皮球”,争夺父母财产。邻里:1.争宅基地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2.排挤对外来租借人员。3蓝姓畲族村名与其他民族村民生活习惯有冲突.公共财产:村民对集体资产不了解,村干部也不予以公示,村民自定义村干部私自占有。
(2)村委会的措施
根据出现的矛盾村委会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如下:
措施一:改善部分路段的交通,水泥路“网络”覆盖全村,方便出行也改善
了环境。
措施二:<1>村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赡养老人,并在节假日给五保户老人送去组织及村干部个人的慰问物资。用行动向大家宣传“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对不赡养父母的子女予以批评教育,教育不改的请求相关组织强制执行。<2>遵循老人意愿,根据法律法规,采取“村干部介入”,“书面证据”等方法,明确老人财产归属,避免子女争夺财产。
措施三:<1>联合乡镇土地办严格规范宅基地面积范围,从制度上消除宅基地争端,减少邻里争端。村民从此明确自家宅基地划分,邻里之间关系趋于和谐。<2>倡导“村民大家庭”理念,弱化“姓氏家族”观念,与外村租借人员和谐相处。<3>倡导“各民族一家亲”,促进交流,相互谅解彼此风俗习惯,不仅和谐了村民间的关系,而且增添了村子的文化特色.措施四:根据相关法规和书面证明对公共财产予以公示,明确公共财产。化解村民认为的疑虑,促进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的改善,增进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
2.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
村委会的工作对象是本村的普通村民,因此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村委会工作的成效。
通过调查得出结论:
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有限,对村委会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1.村民不熟悉村委会干部的分工,导致有事情时不能及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村委会成员中包括村主任,治安主任,妇女主任等,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对相应工作的熟悉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做到专门的事情由专门的人管,那么整个村委会的办事效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实际上,有大概一半的人不知道村委会几个干部的分工。如果有事情需要村委会做,村民往往是直接到自己熟悉的村干部家里。如果该干部能处理的,一般情况下就直接办了;没有处理权限的,就联系相关的干部,要求村民到相关干部家里进行处理。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有几位比较有名望的村干部特别忙,经常有人到家里办事情,而有些干部由于资历和其他一些原因,往往没有村民找,自然事情就很少。
这样一种状况首先是对村委会办事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也不利于村委会干部队伍的团结。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村民对村委会认知度有限和村委会成员的产生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基层民主的不健全,使得整个村委会的产生不够透明,缺少与村民的互动,因此村民对村委会也就不可能十分的熟悉。
2.村务公开不够彻底透明,村民对村委会产生的参与度不足使得村委会缺少公信力
在村委会村部,我们看到了村务公开栏。但是上面公布的还是2011年12月份的相关村务,包括油茶基地项目,脐橙合作社和村里的财政开支等。时效性明显有问题。
当我们查阅村里的会计账目和核对相关票据的时候,里面有一些项目是没有票据的,还有一定的缺额。
加上村委会的产生就缺少村民的参与,因此村委会缺少必要的公信力。在村里每年的“五保户”评选和其他一些有关福利的工作,不论做的还坏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村民的诟病。其实在“五保户:这一块的工作村委会算是做的比较好了,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议论,这是村委会缺乏公信力的明显表现。
四、结语
通过对杏花村村委会自身的研究、村委会的工作内容、村委会与村民关系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村委会的工作内容丰富,分工明确,但是也有缺陷,村委会应该积极发挥它的长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认真更负责地对待村中的每一件事。而至于村委会的公信力不高等缺陷,村委会应该尽量避免事事都是村干部做主,而村民不参与的情况。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村干部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村民该做的。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委会应学习与我国国情相似的韩国的新村运动。提高农民生活伦理水平和草根民主的建设,而不是只走形象工程这样的套路。
所以综上所述,村委会工作人员应该更进一步地增强管理能力,培养耐心、负责的态度,多与村民沟通,加强村委会与村民们的联系。同时,村民们应该配合并给予支持村委会的工作,多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交流,将村委会发展成为更服务于村民的组织。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年10月28日
附件一:
村委会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问题一:您在杏花村村委会中担任什么职务在村委会已经工作几年了? 记录一:
问题二:您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毕业的? 记录二:
问题三:您的工资有多少,是怎么结算的? 记录三:
问题四:您的爱人在哪里工作呢? 他(她)对您在村委会工作怎么看呢? 记录四:
问题五:目前在村委会有几名工作人员? 其中他们各自的负责什么工作?你们平时的交流情况如何? 记录五:
问题六:平时会不会遇到一些村民矛盾的事情,比如吵架,家庭不和。这样的事情村委会是怎么处理的? 记六: 问题七:在村委会做一些工作的时候,村民们的态度怎么样?遇到哪些蛮不讲理的村民,村委会是怎样应对的? 记录七:
问题八:村里的一些父母外出,小孩跟爷爷奶奶的儿童,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平时他们遇到困难会不会找村委会?村委会是怎么样帮助他们的?有没有一些经常性的服务? 记录八:
问题九:每次的换届选举,村民的参与热情怎么样?有没有一些捣乱的事情发生?针对这些事情,村委会是怎样处理的?如何保证选举时的公平性? 记录九:
问题十:现在农村在搞新农村建设,村委会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记录十:
问题十一:上级部门(镇政府)对村委会有哪些工作联系?(监督制约,经费发放„„)记录十一:
问题十二:村委会每年的经费有多少?都是由哪几项组成的? 记录十二: 问题十三:村委会的经费是怎么拨付、使用和管理的?有没有一些监督制约的机制。这些机制在平时有没有落到实处? 记录十三:
问题十四:这几年的经费用没有一些增长?如果增长都是哪几项是增长? 记录十四:
附件二:
普通村民访谈提纲
问题一:您知道现在村委会几名工作人员的姓名吗?平时和他们的接触多不多? 记录一: 问题二:村里遇到吵架之类的事情,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会不会主动出来解决?他们一般是怎么样处理的? 记录二:
问题二:村委会会不会经常去看望慰问一些孤寡老人? 记录二:
问题三:现在在搞的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村委会在这些事情中做了什么事情?您个人觉得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村委会去做? 记录三: 问题四:村委会的经费使用情况会不会及时公开?您通过村委公开,能不能了解到一些村委会的经费使用情况? 记录四:
问题五:每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您都参加了吗?村民的参与度怎么样? 记录五:
问题六 :在村委会选举时, 您认为候选者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您的选择? 记录六 : 问题七:今年来,贵村有出现过大学生村官吗?(有的话继续问:他们的表现如何?一般干多久?结束后您知道他们的去向吗? 没有的话则话题终止
第四篇: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设计
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保险行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到保险业营销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并结合自身的求职意向,分析了自己要成为一名保险业营销员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制订了一份保险业营销员的职业规划。
关键字:保险行业;营销员素质;营销资格证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于保险业来说人才则是它的血液了。当前,高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保险业则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其发展,高校就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脱钩。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急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不具备保险公司所开出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高校未能达到其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着眼于实际,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叙述,发现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参与。
一、专业能力分析与择业意向
(一)主修课程
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我积极学习,在相关的课程中,对于以后从事保险行业有很大帮助。主修的课程中有《旅游英语》、《办公自动化》、《商务现场口译》、《旅游学概论》、《旅游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现代饭店管理》等教程。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学习医疗保健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并旁听了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这些知识的积累对于保险营销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所获证书及获奖情况
学习期间,我考取了国家三级秘书证、国家计算机二级证、国家英语六级证书。另外,我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通过这些为求职准备了条件,有利于今后顺利从事营销员的工作。
(三)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曾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在历下大润发从事
销售部工作,并得到专业的社会技能培训,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参加过保险入门知识讲解的相关讲座,也使我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择业意向
通过对自己综合素质和社会状况的客观分析,我具有保险行业需要的初步知识,个人善于交际、吃苦耐劳,我天生比较独立,善于聆听并喜欢将事情清晰而条理的安排好,也喜欢充分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综合考虑实际的解决方法,开朗、独立、坚韧、宽容、热诚这些品质,都是保险行业营销比不缺少的条件。我具有的品质能适应保险行业。加上个人择业兴趣,我决定毕业后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
二、保险行业的背景分析
(一)行业历史
在中国,现代形式的保险事业是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传入的行业,进入保险行业前,需要对保险行业的历史有所了解。
1.近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外商保险公司时期
①1805年,经营中国贸易的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于仁保险公司,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于英商贸易有关的运输保险业
②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割让香港,从此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他较早涉足中国的英资保险公司还有在上海成立的杨子保险公司、太古洋行保险部。
③1877年怡和洋行也设立保险部。因此,在我国民族保险业未产生之前,英资保险公司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一切条款、费率都由外商决定。
(2)民族保险业的开创与发展时期
①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是1895年成立的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以及以后的保险招商局。
②1876年清政府洋务派官僚为“求富”,成立了华安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1878年有设立济和保险公司,后来将这两家合并为一家,称为仁济和保险公司。
③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保险业也被外商控制。
④由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于1899年成立,开始了中国人的寿险事业。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国外保险协会,在中国设立了机构。
⑥1916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环保保险公司、永安保险公司等,1917年成立了永安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我国民营保险公司的阵营。战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民族保险业发展艰难。
⑦1926年后,中国保险市场出现了新的迹象,中国的银行资本相继投资保险市场,1931年中国银行投资设立了中国保险公司,1935年,由国民党中央银行投资成立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在保险业务新兴的时候,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太平洋、安平和丰盛三家保险公司组成了一个集团,成为太安丰总管理处,这是我国第一个保险集团。此后,直到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公司以中国保险公司和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的实力较强。到1949年上海临近解放时,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家左右,其中华商保险公司只有126家。
2. 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1952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55年,完全废除保险经纪人制度。1958年,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恢复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获准成立投资公司,可用部分保险准备金投资。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正式开业。1991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为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1992年,首家外资寿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1994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外资入股。1995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业务分拆,组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在上海成立。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读管理委员会成立。太平洋安泰人寿、安联大众、金盛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1999年,保险公司获准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大陆首次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立的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光大永明,信诚(广州)等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成立。平安保险推出第一个投资连结型商品——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0年,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等中资寿险公司成立。中保康联人寿、恒康天安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推出第一张万能寿险商品——太平盛世长发两全。2001年,大陆获准加入WTO,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三家外资公司获得业务执照。中国保
险行业协会成立。2002年,保监会取消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资格,保险公司在境外运用资金等行政审批项目。泰康人寿推出第一个“保底产品”——银保“放心理财”投连险。2003年,保监会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金业务,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2004年,第一家专业年金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平安保险在港交所上市。2005年,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新生命表获得保监会评审通过。截至2005年底,全国寿险公司近100家,外资公司达4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192个办事处。平安银行开业,标志着平安名下的金融控股集团初见雏形。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对外汇管理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保险公司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2007年公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针对重大疾病保险所涉及的病种定义做出了统一的规范。
(二)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
(1)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
(2)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3)政策法规大力支持。
(4)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
(5)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
(6)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
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保险市场是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九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的保险密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相对于日本人均5张保单,欧美一些国家人均10张保单,在我国就算是发达的北京地区人均保单也只是接近1张。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险自身所具有的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孕育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和保值增值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此外,自然环境和巨灾风险显著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正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三)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
近年来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匮乏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了保险专业,它们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体快速增加,外国保险公司不断进入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保险业最稀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加之世界保险业务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接受世界保险业新信息。
(四)对保险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
1. 保险公司对学历有较高要求。
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历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标准。
2. 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
人才的多样化正满足了的需求开办特色保险业务,开拓了公司视野,为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工作经验被保险公司看好,是因为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加严格,正是由于人才在保险公司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要求特别严格。
4.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被保险公司青睐。一个具备交往、沟通能力的领导才能很好地
把组织运作好、管理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5. 计算机操作作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6. 英语能力也被保险公司看重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
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自然就是不言而喻了。
7. 资格证书越来越得到重。对于《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等资
格证书,保险公司与相关机构都有要求。
三、个人能力优势与不足
在大学三年中,我对英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国家六级英语考试,口语也相对流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本身的功用我们不可否认,其在保险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这也是保险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需要。现在的保险行业岗位需要的不只是外语优秀的人才,还需要对计算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计算机应用于办公领域,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在保险业务中一个人独立完成,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英语专业以外,还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
而在这个岗位中,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一个团队通常是由多种人才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保险也不例外,保险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其中以保险、金融、经济等专业为多,尽管现在我通过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对经济、金融类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还存在了劣势,应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努力。
四、个人职业规划
(一)近期规划个人职业规划: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诚恳踏实、积极向上,有极强的责任心,善于观察,做事认真,易于沟通的人。这是我的优点,首先我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英语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的学习法律、计算机、会计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或“通过北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
步入社会后,我会去中国平安或中国人寿等相关单位去应聘保险营销员的职位。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从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提高业务的水平,以及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
(二)远期规划
我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想通过几年的在基层的学习与锻炼,最终成为一名保险行业的部门经理。我会在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学习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等,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
五、小结
现在,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保险公司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人才的竞争是非常的。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生存和发展,国内保险公司必须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武装自己。因此,我有志于进入保险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炯、寥译:《平安之道》,海天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 范恒山、管理年:《中国保险市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3. 王绍清、周天云:《中国保险投资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2003年1月第一版。
4. 《中国保险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5-12发行。
5. 《保险行销》杂志,长春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出版,2005年8月
出版。
第五篇:纳古养老保障体系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纳古镇养老保障体系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对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的养老状况分别从企业职工养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农民养老和非农个体主养老状况做一描述。这些状况与全国其他乡镇并无大的差别,而本研究的特点在于,在这样一个严格遵守伊斯兰信仰的乡镇里,宗教在改善这一社区养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养老,宗教,企业
一、纳古地理位置及民族成分构成纳古镇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西北部,下辖纳家营、古城、三家村三个自然村。三村先于1988年建立纳古回族乡,1997年7月改为纳古镇,目前已建镇13年。至2008年底,全镇总人口8343人,其中回族人口6818人,约占总人口的81.72%,回族均信仰伊斯兰教。镇中最大的清真寺纳家营清真寺于2004年建成,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共四层,每层可容纳3000人礼拜。
二、纳古镇人口构成(一)人口的历史变迁
据各种零散的文献和家谱推测,到了清朝末期,纳古的人口已有近千人,民国初期在1400人左右。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纳古人口已增至1800多人,共300余户人家。其中90%左右是回族,汉族和其他民族仅占10%左右。建国初期,纳古人口有1800人—2000人左右。20世纪50年代后期,纳古人口出现了第一次膨胀。到了60年代末,人口翻了一倍,1978年,纳古仅回族人口就达到3955人。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回族人口从4048人增加到6081人。这期间,虽然开始宣传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仍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的第三个生育高峰期。
(二)人口现状及构成
纳古人口基数大,增长也较大,实行计划生育后虽有所控制,但纳古人中除
一小部分夫妇按规定生两个孩子外,绝大多数人家都超生(机关人员除外)。特别
是近几年纳古的经济发展以后,许多人认为罚款也没什么,交点钱无所谓。2005
年来人口已达7800多人。历史上纳古都是以回族人口占居绝对优势。回汉两族的人丁户口比例几乎都维系在8:2以上,世居民族一直是回、汉两族。只是到了
改革开放后,才加入其他民族成分。近些年来,全镇人口的预期寿命达到高峰。
到本次调查为止,纳古镇常住人口有8478人,农业人口7973人,非农人口
505人。但实际上,纳古镇参加农业生产的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办企业、做
生意或在本地企业打工,他们将土地租给本地或外地的农民种植。人口性别构成是男4178人,女4300人。人口年龄构成是18岁以下有2309人,18~35岁的有2688人,35~60岁有2462人,60岁以上有1019人。
(三)流动人口
纳古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家庭作坊式小手工业向大型工业转化以后,所需要的人力迅增加,外来的打工人数逐年递增。截至2005年底外来人口已高达7000
多人,纳古人口一般只进不出。
纳古镇20年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个体工厂增加到400多家。这些工厂
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有一定的规模,需要的工人少则十余人,多则上百人。
仅连铸公司就有外地员工400多人,很大一部分长期在纳古居住、工作。因此,这些长期的或永久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也是需要纳古关注的。面对如此复
杂的人口结构与人口现状,尝试新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三、纳古镇养老现状
(一)传统居家养老占主导地位。
纳古以几代同堂从父居的扩大家庭为主要家庭类型,约占总数的70%,核心
家庭约占20%,联合家庭约占10%。这和回族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有关。年老父
母多数是和儿子组成扩大家庭,也有部分老人轮流居住于分立家户的几个儿子
家。纳古回族居民非常强调家庭的和睦及孝敬老人。
纳古镇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还是基本不错的,他们孝敬父母也有其财力的支
持,每月两个老人会从每个儿子那里得到1000左右不等的钱,这还不是生活费
用,是儿女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而已。而经济状况相对不好的家庭也能很好的孝
敬父母,老人也会为儿女分担很多家务及农活。
(二)农村居民养老状况。
据调查,纳古镇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是贫富差距较大,富裕的人不在乎农村
养老保险所得的那一点点保费,也就是说,目前实施的养老保险水平不能满足他
们养老的需求,而较为贫穷的农村居民,他们对养老保险不信任,交不起费。纳
古镇从1995年开始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到目前为止,50~59岁的有546人缴纳了
养老保险金,共缴纳保费4545020元,已经有24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共领
取2369104元保险金。老农保实施开始,大部分人一次缴纳保险费200元,缴纳
2次保险金400元的只有1人,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
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有效宣传,人们开始缴纳更高金额的保险费,2009年开始缴
纳保金最低1500元,最高一次缴纳保险费的有6000元的。09年有147人缴纳养
老金,共缴纳227000元,2010年153人参加养老保险。
纳古有98%的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身心都献给了他们忠诚的信仰,政府政策的执行要通过教堂力量的协助来实施。因此,在农村养老保险自愿参保的政策下,要想真正执行,农保机构工作人员必须要和清真寺协调好。
纳古没有集体补贴,只有个人缴费。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人对农保政策的不信任,而且鲜有人会有长期的“投资”养老的眼光,导致低水平的保险不能满
足富人的需求,他们很多人投人寿保险,商业保险在纳古做的宣传很多,鼓吹回
报比较高,社会保险投入以后,回报晚,还不知道到60岁以后能否拿到养老金,观念上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险的益处。而穷人觉得期限太长,看不到短期之内的回
报和效益,顾虑太多。因此,养老保险这方面在纳古收效甚微。另外,纳古镇没
有一所养老院、敬老院或老年人福利中心。
(三)非农人口参保状况。
在纳古的非农人口即是在政府单位、事业单位有编制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参
保都是必须的,和其他任何地方的公务员、教师和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参保一样,由国家、政府和单位来买单。
(四)企业单位职工养老状况。
纳古镇企业基本上是私营企业,尤其近20年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个体
工厂增加到400多家。这些工厂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有一定的规模,需要
一定数量的工人,少则十余人,多则上百人,这些人主要招收外地或周边其他村
寨的人。他们中有的已经在纳古镇干了十多年,有一大部分也干了五六年。他们
觉得到纳古镇的工厂干活工资能保证,收人较其他地方多,便举家迁来。仅马跃
升的连铸公司就有外地务工人员400多人,他们中的一部分长期在纳古居住、工
作。这些本地以及外地的务工人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当他
们年老的时候,如何养老就成了问题。而到目前为止,没有哪家的企业为他们的职工缴纳过任何的养老保险费,甚至是工伤保险费,他们的说法是外来务工人员
流动性大,不好管理保费。据连铸公司的董事长马跃升说,他们为员工办理了工
伤保险,算的是工领工资,因为他们单位的伙食便宜,为工人开的工资也较高(最
高工资2万~5万/月,技术人员及管理者),普通工人的工资高低不等,600~上
千的都有,他们认为他们是为员工的家庭及以后做了考虑的。
(五)“两世观”、“添课”与养老。
“两世并重”的观念在伊斯兰“两世观”的基础上,强调了“今世”的重要
性,它指出,穆斯林在今世为后世所做的营谋,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宗教功修上,还体现在现实社会的行为上,强调宗教伦理与社会伦理的结合。认为今生的不好
德行会给自己在后世带来痛苦,因此,他们对人伦德行极为重视,他们孝顺父母的观念,家庭稳定和谐的观念很重。认为自己的父母妻儿是最重要的。这就使得
他们在为父母养老方面能做到孝子贤媳。神圣动机所带来的精神动力往往要比物
质或者是人伦动机强大得多,因为神圣动机常常具有恒久性和威慑力。
穆斯林的“添课”传统是,人们每年到斋月的时候将累积的剩余财产的2.5%
捐出来,可以提高捐赠额度,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比较自由,全凭对信仰的真
度,虽然清真寺有管委,但是添课的资金并没有一个管理体系,可以捐给清真寺,也可以直接捐给别人,但是是从施济亲人开始,按照亲疏远近关系来捐赠,穆斯
林一定不会对自己的亲戚朋友不管不顾。亲戚邻里互相帮助照顾老人小孩,给贫
困的亲戚朋友捐赠钱财物资,资助贫困大学生及贫困学生上学。热心的穆斯林年
轻志愿者一年里定期为贫困者和贫困老人义务送大米和钱。这样的一种宗教传统
为不太富裕者的养老提供了一种特殊的保障。
四、对纳古镇养老保障模式提出改善的建议
纳古人安土重迁和注重家庭养老,现行的养老保险不能满足贫富差距较大和社会阶层较为复杂的人们的需求,建议实施和试行新的居家养老模式。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是住在空荡荡的大别墅,儿女都是企业的管理者,都忙于事业和工作,孙子孙女平时都在外地上学,这样虽然老人的生活过的很富足,却难免孤独。还有一部分老人,甚至70、80多岁的高龄老人在家做修房子这类的重活,容易发生事故,这部分老人的子女不是不孝,是因为家里贫困,不得不儿子媳妇双双在企业里打工,剩下老人在家里,老人是自愿为儿女做这些的。他们本来是应该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而实际上却将他们“空巢”了。因此,将养老保险融入传统的家庭养老,再加上个性化的专业照料服务,实行多层次的居家养老较为适宜。
在纳古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建立为老服务队伍(下岗职工、外来人员)和义工志愿者及低龄老人志愿者队伍(必须注意宗教文化,建议工作人员对伊斯兰文化和宗教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尊重服务对象),通过清真寺的威信宣传动员,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及所需服务时间、补贴额度或补贴比例;负责服务时间、服务经费和初审,协助街道对服务实体、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信息、档案。负责对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实施上门服务,并对服务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服务项目包括医疗保健、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在无偿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服务需求,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差异性低偿、有偿服务。并将超市、家电维修、洗衣熨烫、银行、便利店、茶室、理发美容、照相洗像等服务网点,作为居家养老的服务合作单位,对社区老年人实行全方位优惠。
参考文献:
[1]纳古镇政府:纳古村寨日志。
[2]冯瑜: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农村传统文化与工业化——云南纳古镇个案研究:纳古镇学术报告
[3]上海市嘉定区妇联调研组:上海嘉定外来务工女性生存状况调查[J],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第10期。
[4]郑桂珍:流动人口中的妇女问题[M],南方人口,2000年第4期